3.核能和太阳能的开发
- 格式:ppt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22
核能与太阳能的协同发展与利用研究核能与太阳能的协同发展与利用摘要: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寻求清洁能源的替代方案变得越来越迫切。
核能和太阳能作为两种常见的清洁能源,具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本论文通过研究核能与太阳能的协同发展与利用,分析了二者在能源供应、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互补性,并提出了一些促进二者协同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核能;太阳能;协同发展;能源供应;环境保护;经济效益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于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然而,传统能源主要依赖化石燃料,如石油和煤炭等,而其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等。
因此,寻找新的清洁能源替代方案变得愈发重要。
核能和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具有各自的优势。
核能由于能量密度高、稳定可靠,在电力供应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太阳能具有充分的可再生性和广泛的分布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和家庭供电。
因此,研究核能和太阳能的协同发展与利用,对于推动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核能与太阳能的优势与不足核能作为一种具有巨大能量潜力的能源,具有以下优势:首先,核能的能量密度高,可以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核能在供电方面具有稳定可靠的特点,对于确保电力的稳定供应至关重要。
再者,核能不产生大气污染物,对环境影响较小。
然而,核能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核能的建设与运营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其次,核能发电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料需要妥善处理,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再者,核能在发电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一旦发生故障或事故,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太阳能作为一种广泛分布的可再生能源,具有以下优势:首先,太阳能充分利用太阳的能源,具有丰富的资源。
其次,太阳能的发电过程无二氧化碳排放,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作用。
再者,太阳能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和家庭供电。
然而,太阳能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太阳能的能量密度较低,受到天气和季节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世界历史上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从远古时代的薪柴到现代的核能、太阳能等,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每一次重大的突破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在远古时期,人类最早依赖的能源是生物质能,主要是薪柴。
通过燃烧薪柴来取暖、烹饪食物,这是人类利用能源的最初形式。
这种简单而直接的能源获取方式,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但效率低下,而且受到木材资源的限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发现了煤炭的存在。
煤炭的大规模使用始于工业革命时期。
煤炭的能量密度比薪柴高得多,能够为工厂的蒸汽机提供强大的动力,推动了机器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
工厂不再依赖水力和风力,生产不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
铁路的出现,让煤炭能够更便捷地运输到各地,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9 世纪中叶,石油开始崭露头角。
石油的发现和开采为人类带来了更高效、更便捷的能源。
从最初的用于照明,到后来成为内燃机的主要燃料,石油彻底改变了交通运输的面貌。
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出现和普及,极大地缩短了地域之间的距离,加快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也促进了全球贸易的繁荣。
电力的发明和应用则是能源利用史上的又一次重大革命。
19 世纪末期,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出现,使得电能能够被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应用。
电力不仅能够为工厂提供动力,还走进了千家万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电灯、电话、电视等电器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进入 20 世纪,核能的开发成为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
核能的能量巨大,但其开发和利用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核电站的建设为一些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电力,但核废料的处理和核事故的潜在威胁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除了传统的化石能源和核能,可再生能源在近年来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
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点。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不断进步,成本逐渐降低,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重要的电力来源。
能源科学中的太阳能和核能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它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
而在当今的能源科技中,太阳能和核能作为两种主要的新型能源,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能源保障、环保、安全性、经济性等几个方面的维度来探讨太阳能和核能的发展现状及其前景。
太阳能,指人们通过太阳能热或光发电来利用太阳能资源。
太阳能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可再生能源,其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太阳能技术可以提供清洁的能源保障。
太阳能电站在发电过程中不产生任何二氧化碳等污染物,能够有效地减少空气、水质污染,保护环境,提高人们身体健康水平。
同时,太阳能将成为未来可循环能源的主要来源,因为太阳能是一种免费的能源,太阳光照在大自然中世上平均每平方米地面的日照辐照量可达到5000焦耳左右。
能够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其次,太阳能发电的安全性高。
相对于燃煤发电等传统的火力发电方式,太阳能发电不会产生燃烧过程中的危险气体,避免了可能的火灾、爆炸等安全问题。
而且太阳能发电设备无须长距离运输、处理,能大大降低相关物流运输费用和环境安全压力。
最后,太阳能发电具有经济效益明显的优势。
太阳能发电设备相对于传统电厂的建设、维护、运营成本较低,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发电,具有很好的经济性,是未来新型清洁能源的主要发源地。
但是,也有一些太阳能技术的挑战需要克服。
首要是太阳能转换效率的改善,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较低,能量损失较大,需要通过技术不断提升效率,为能源转型提供更好的支撑。
核能是人类开发的一种基于核子反应的热能源,是一种高效而又可持续的新型能源。
从供能可靠性、环保、安全性和经济性四个维度来看,核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核能是一种能源可靠性较高的能源,其发电率高,能够对全球能源需求进行有效的保障。
与其他火力发电方式相比,核能产生量相对稳定,不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就可靠性而言,是一种可以长期保持高效运转的新能源类型。
其次,核能在环保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二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 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石油是当今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它们是可再生能源B.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不可控制的核裂变C.风能可以从自然界里得到,是可再生能源D.如果大量利用太阳能,可使太阳能在短期内消耗殆尽2. 今年三月,强烈的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致使日本福岛核电站遭到严重破坏,引起人们对核能利用的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能是可再生能源B.核电站可能会造成有害辐射C.核能是二次能源 .目前核电站利用核聚变发电3. 改善现在的能源危机,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A.大力开发新能源B.只要人类不使用能量就可以了C.大量利用水能、风能D.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更新落后的技术装备4. 如图为核电站发电流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远距离输电要用低压输电B.汽轮机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D.利用核能发电是安全无污染的5. “五水共治,治污在先”是我省提出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政策,为了防止水体污染,你认为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A.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B.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C.工业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D.牲畜粪便适当处理后再施用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核心利用核裂变释放能量B.核电站利用核聚变获取能量C.原子弹利用核裂变释放能量D.氢弹利用核裂变释放能量7.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倡导“绿色奥运”.“绿色”的含义包括“绿化城市、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发艘”等内容,“绿色奥运”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理念的是()A.选用优质电池,不乱扔废旧电池B.随意将矿泉水瓶扔弃在林区C.驾车时经常在居民居住区大声鸣笛D.电视、空调等电器不使用时仍让指示灯亮着处于待机状态8. 关于核电站,小明总结了以下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核电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产生的能量来发电的B.核电站的核心是核反应堆,它是以铀为燃料的C.核电站的反应堆中放出的核能可以直接转化为电能D.核电站不适用于缺少煤、石油、水能等能源的地区9. 下列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A.风能 B.化石能源 C.水能 D.太阳能10.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核能是可再生能源B.核电站是利用化学能来发电的C.向反应堆内注水降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D.由于核反应堆爆炸而泄漏的大量放射性污染物,应及时排入大海11. 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人类所需的能源,在下列几组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一组是()A.水能、石油、核燃料B.风能、水能、太阳能C.煤炭、石油、天然气D.风能、地热能、天然气1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源是提供能量的,能量又是守恒的,所以不用节约能源B.核聚变能产生核能,核电站就是应用了核聚变C.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都是依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D.电视接收的超清电视信号属于模拟信号13. 人类发现、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就是其认识自然、理解自然的历史.图中所示的是人类在照明上对能源利用的三个阶段,按利用能源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①③14. 下列能源中,不来源于太阳能的是()A.石油B.天然气C.江河水流能D.核能15. 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能、风能、电能都是可再生能源B.目前核电站只能利用核聚变发电C.4G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D.LED灯的核心元件发光二极管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16. 图示为一种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厚度只有几微米,可弯曲,1g薄膜太阳能电池1ℎ可提供6×10−3kW⋅ℎ的电能,它可以贴在玻璃上,制成太阳能发电窗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能不是清洁能源B.太阳能从太阳传递到薄膜电池上没有能量损失C.薄膜太阳能电池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D.1g薄膜太阳能电池1ℎ可提供2.16×104J的电能17. 如图是一太阳能路灯,路灯用新型环保(无汞)LED节能灯,又称冷光灯,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
高新技术六大技术领域一般认为,高技术包括六大技术领域,12项标志技术和9个高技术产业。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六大高技术领域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它们将在本世纪获得迅速发展,并通过广泛的实用化和商品化,成为日益强大的高技术产业。
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为标志的生物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核心;以光电子技术、人工智能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前导;以超导材料、人工定向设计的新材料为标志的新材料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支柱;以航天飞机、永久太空站为标志的空间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外向延伸;以深海采掘、海水利用为标志的海洋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内向拓展。
六项高技术领域中的12项标志技术,是已经萌发但还远未成熟的前沿技术。
本世纪的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将缩小,但由于高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强制性渗透改造了这些传统产业部门,因此这些产业的绝对产量和产值不会萎缩。
(一)信息技术领域信息技术是六大高技术的前导。
主要指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
信息技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
当前信息技术主要表现在:(1)集成电路。
目前世界上1兆位和4兆位的动态随机存储器芯片已得到广泛应用,16兆位的芯片也已产生。
此外,光子集成电路和生物集成电路的研制开发也已获得重大进展。
(2)电子计算机。
目前世界上计算机的装机台数超过一亿,超巨型计算机速度已超过100亿次。
现在的计算机,类似人的左脑进行逻辑思维方面的工作。
而形象思维方面的工作则要通过人的右脑完成。
为解决形象思维问题,人们正在研制神经计算机和模糊计算机。
神经计算机从微观上以自底到顶的方式接近人脑,而模糊计算机则是从宏观上,以从顶到底的方式接近人脑。
(3)软件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由两部分技术组成,即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
知识和信息的收集、存储、整理、创新、传播和应用等环节的运行,将以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为前提。
2020地理微专题训练1052020地理微专题训练105新能源开发(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能等)一、单选题读甲、乙两幅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图依次表示的是A•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和风能的开发利用B•风能的开发利用和太阳能的开发利用C•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和核能的开发利用D•核能的开发利用和地热能的开发利用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所示均为新能源B•甲是二次能源,乙是一次能源C•甲是常规能源,乙是新能源D•甲是新能源,乙是常规能源1•B根据图示信息,甲图中有风电设备,乙图中有太阳能面板,因此甲乙两图分别表示风能的开发利用和太阳能的开发利用,选B。
2•A根据上题结论可知,甲、乙分别表示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
风能、太阳能均为新能源;图中风能、太阳能用于发电,因此均属于二次能源,二者均为新能源,选A。
《江苏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中指出,江苏风能开发的主要任务是有序开发陆上风电,突出开发海上风电,建成江苏沿海风电“海上三峡”。
下图为中国部分新能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3•图中a、b、c所示新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A.aB.bC.cD.b、c4•与开发陆上风电相比,江苏开发海上风电的条件叙述错误的是A•风能资源更丰富B•空间更大,不占用耕地C•施工难度更大,技术要求高D•运行和维护成本更低3•D图中b、c表示风能、太阳能,a表示核能,选D。
4•D海上风电的运行和维护成本与开发陆上风电相比更多,选D。
考点:能源资源的开发(新能源的分布与开发)。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争取使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达到15%左右。
为此我国将大力开发清洁能源。
河西走廊近年来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力度日益加大。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5•玉门地区被称为“世界风口”。
从该地卫星图信息可推知,玉门地区成为“世界风口”的重要原因是()A•位于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B•处于干旱地区,多大风天气C•地形狭长,形成“狭管效应”D•地形平坦,风力受阻力小5.C玉门地区被称为“世界风口”。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练习题(含答案)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测试题知识与技能(1~10题每题2分,11~19题每空1分,共50分) 1 关于能源及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于我国煤和石油的储量十分丰富,所以太阳能和核能的开发在我国并不十分重要 B.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 C.现在人类社会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D.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归根到底是来自太阳能 2 下面各种能源中,不属于常规能源的是() A.石油 B.天然气 C.水能 D.太阳能 3 下列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核能 B.太阳能 C.电能 D.水能 4 地球上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无污染等优点的能源是() A.太阳能 B.煤炭 C.石油 D.核能 5 以下关于节约能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停止使用一切能源 B.用新技术更新改造能耗大的装置 C.设法提高能源利用率D.每个人都应有节能意识 6 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时,下列困难中,目前人们所关注解决的重点是() A.单位面积上功率较小 B.地球自转 C.光电、光热转化装置效率低 D.光照不均匀 7 解决人类对能源需求的根本出路是() A.加速开采地球上的化石能源 B.积极寻找含能源丰富的星球供人类定居 C.依靠科学技术,不断开发新能源 D.尽可能地节约能源 8 风能与水能都是________的间接形式() A.核能 B.电能 C.太阳能 D.地热能 9 下列燃料中,不属于生物质能的是() A.沼气 B.酒精 C.甘蔗渣 D.汽油 10 核反应堆中控制核裂变反应快慢的部分是() A.涡轮机 B.控制棒C.燃料棒 D.热交换器 11 在煤、石油、天然气、木材、风能、水能、电能、氢能等各种能源中,属于一次能源的有________,属于二次能源的有________. 12 太阳核心的温度高达________℃.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________,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13 太阳能热水器是将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的装置;硅光电池是将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的装置. 14 太阳能热电站中能量转化过程是: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 15 植物吸收太阳能,发生光合作用,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 16 我国的核电站有________、________核电站.核电站的建设必须采用可靠的保护措施,利用控制棒保证________的速度适中,还要特别注意防止核物质泄漏,以免造成________. 17 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源转化技术的进步,这就是所说的________.从利用自然火到人工火种的转变,标志着以________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能源革命.蒸汽机的发明是人类利用能量的新里程碑,从此逐步以________大规模代替人力和畜力,它直接导致了第二次能源革命;20世纪40年代,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________,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序幕. 18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都是有________的,例如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只可以从________物体转移到________,不能相反,否则就会引起其他的变化,消耗别的________. 19 解决能源问题:一要________,二要________,而这两者最终都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 20 阅读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列举天然气作为能源的两个优点和一个缺点.(2)请描述链式反应的过程.(3)太阳能电池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请你分析太阳能电池的优点和缺点.(4)近年来,环保管理部门要求小型热水锅炉和家用煤炉子都烧蜂窝煤,请你谈谈烧蜂窝煤有什么好处.(5)如图16-5是现在广泛使用的一种集热式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示意图,请你根据它的构造说明其工作原理.(6)下表列出了各种常用的能源类型,请根据第一行的示例,填写各种能源类型的优点和缺点. 21 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一个集热式太阳能热水器,一天(按光照10 h)能使80 kg水升高60℃,这个热水器相当于效率是90%的功率多大的电热水器?(2)与一片口香糖大小差不多的铀燃料就能够产生与600 L(升)汽油一样多的能量.假如一辆家庭小轿车的耗油量为10 L/hkm(每行驶100 km耗油10 L),按平均每天行驶50 km 计算,这辆小轿车每年消耗的能量相当于多少片口香糖大小的铀燃料提供的能量?(3)太阳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太阳释放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来,地球每年接收的太阳能有6×1017kW•h.①太阳内部发生的是什么反应?利用的什么能?②三峡工程全部完工后,水电站的发电功率可达1820万千瓦.请计算,地球接收的太阳能,相当于多少个三峡水电站全负荷运转的发电量?过程与方法(每小题5分,共10分) 22 如图16-6为农村利用生物质能的常用方式――沼气.它是利用农作物的秸秆进行发酵,产生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请你观察图中沼气的产生和使用过程,说明其中发生了哪些能量转化. 23 观察图16-7所示的世界石油储量分布图,分析为什么中东地区会成为世界强国争夺和控制的焦点.科学探究 24 (7分)下表列出了从1973年到1995年世界能源生产的变化情况,利用表中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1)从1973~1995年,能源总产量是如何变化的?(2)1973年核能生产占能源总产量的百分之几?1995年呢?(3)根据能源是否可再生,给能源分类.1995年可再生能源相对世界能源总产量的重要性怎样?(4)1995年哪一种能源最重要?(5)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你还有哪些发现?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参考答案 1.A 2.D 3.C 4.A 5.A 6.C 7.C 8.C 9.D 10.B 11.煤、石油、天然气、木材、风能、水能、电能、氢能 12.1.5×107 聚变 13.太阳能内能太阳能电能 14.太阳能内能内能机械能机械能电能 15.太阳能化学能(或生物质能) 16.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核反应(或核裂变)核辐射 17.能源革命柴薪机械动力核反应堆 18.方向性高温低温能量19.开发新能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20.阅读简答题(1)优点:①比较清洁,污染少②产热量高③管道输送,比较方便.缺点:极易燃烧,泄漏会引起爆炸,引发火灾.(2)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成较小的原子核,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铀原子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原子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链式反应.(3)优点:无需消耗其他能源,使用方便,无污染;缺点:价格昂贵,效率较低,供电功率较小.(4)蜂窝煤有许多小孔,燃烧时通风良好,燃烧面积大,燃烧充分,既省煤,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5)黑管容易吸收太阳能,夹层真空可以防止散热,白色不锈钢板把阳光反射到吸热管上,蓄水箱在上方容易形成对流传热.(6)答案见下表:21.计算题(1)解:80 kg水升高60℃吸收的热量为 Q=cm(t-t0)=4.2×103 J/(kg•℃)×80 kg×60℃=2.016×106J 这些热量相当于电热水器消耗电能做的有用功,即W有=2.016×106 J 答:它相当于一个62 W的电热水器.(2)解:小轿车一年的耗油量为 50 km×365×10 L/hkm=1825 L 即这辆小轿车每年消耗的能量大约相当于3片口香糖大小的铀燃料提供的能量.(3)解:①核聚变反应,利用的是核能.②三峡水电站全负荷运转一年的发电量为 W=Pt=1820×104 kW×365×24 h=1.6×1011 kW•h 地球接收的太阳能相当于全负荷发电的三峡水电站的个数过程与方法 22.产生沼气:生物质能转化为化学能(甲烷);沼气的应用:沼气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沼气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3.提示:从下面两个方面分析,一是世界强国的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要量大,而本国能源又相对贫乏;二是中东地区有丰富的石油.科学探究 24.(1)增加(3)不可再生能源:煤、天然气、核能、石油;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略(4)石油(5)略。
(华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0章走近科学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2.什么是科学探究3.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4.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第一章星空巡礼1.观天认星2.银河系3.最近的恒星—太阳4.行星和卫星5.太阳系小天体第二章昼夜与四季1.昼夜的成因2.四季与节气3.月球与月相第三章地球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仪3.时区和日界线4.地图第四章变化的地形1.火山与地震2.海陆的变迁3.地形的缓慢变化第五章地球上的生物1.艳丽多姿的生物2.生物的基本特征第六章生物的主要类群1.动物的主要类群2.植物的主要类群3.细菌和真菌4.生物的分类第七章生物的多样性1.生物物种的多样性2.同种生物的差异性3.保护生物多样性4.生物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1.种群和群落2.生态系统3.生物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水1.地球上的水2.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3.水是常用的溶剂4.水的组成5.检验水的存在6.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章空气1.空气的存在2.空气的成分3.氧气4.二氧化碳5.保护大气圈第三章阳光1.太阳辐射能2.阳光的传播3.阳光的组成第四章土壤1.土壤的组成和利用2.土壤与植物3.土壤污染的防治第五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生物体2.细胞3.组织器官和系统第六章物质的结构1.物质由微粒构成2.元素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和力1.机械运动2.力3.几种常见的力第二章运动过程的分析1.牛顿第一定律2.人和动物运动状态改变第三章压力压强1.压强2.液体内部的压强3.大气压强4.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四章浮力1.密度2.浮力3.阿基米德原理4.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第五章化学反应1.化学式2.化学方程式3.金属4.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5.化合、分解与中和反应第六章植物的新陈代谢1.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2.植物对水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3.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运输和利用4.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制造和分解利用第七章人体的新陈代谢1.食物的吸收和消化2.人体的呼吸3.人体内的物质运输4.人体的排泄5.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八年级下册第一章声与听觉1.对声音的认识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3.声信息4.噪声的污染与防治第二章光与视觉1.形成视觉的条件光的反射2.光的折射3.眼凸透镜成像4.视觉5.视觉的延伸第三章电1.自然界的电现象2.常用电器3.电流、电压4.电阻5.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四章磁1.磁现象2.电流的磁效应第五章电磁波和通信1.信息的传递和通信2.电磁感应3.无线电广播和通信4.现代通信第六章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动物的行为3.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4.人体生命活动的激素调节5.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第七章植物的生殖与发育1.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2.植物的无性生殖第八章动物和人类的生殖与发育1.动物的有性生殖2.人的生殖与发育九年级上册第一章酸碱盐1.日常生活中的酸和碱2.重要的酸3.重要的碱4.常见的盐5.配制溶液第二章常见的有机物1.身边的有机物2.分子中的巨人——高分子化合物3.矿物燃料第三章功和简单机械1.斜面2.滑轮3.杠杆4.机械能第四章电能1.电能的获得和转化2.电能的量度第五章内能1.物体的内能2.比热容3.热机第六章核能1.放射性及其应用2.核能的释放第七章能源与社会1.能量的转化与守恒2.能源和能源的种类3.核能和太阳能的开发4.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九年级下册第一章宇宙的起源1.我们的宇宙2.热大爆炸宇宙模型3.恒星的演化4.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第二章地球的演化和生物圈的形成1.地球的演化2.生命起源3.生物进化4.生态平稳第三章物质的转化和元素的循环1.物质的转化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4.自然界中的氮循环第四章天气和气候1.天气、气候和人类活动2.气温、湿度和降水3.气压和风4.云和卫星云图5.我国东西气候差异第五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生物的遗传2.生物的变异第六章健康与保健1.健康、亚健康和疾病2.免疫与健康3.营养与健康4.卫生与保健5.环境与健康第七章科学与社会发展1.科学就是力量2.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3.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1。
太阳能光伏发电与核能发电的对比分析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寻找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
太阳能光伏发电和核能发电作为两种主要的清洁能源选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对这两种能源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的优势和劣势。
一、可再生能源与非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它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而核能发电则属于非可再生能源,它利用核裂变产生能量。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能源形式,其产能和可持续性也存在差异。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势在于太阳能的无限性。
太阳每天都会升起,而且太阳能的供应是持续不断的。
相比之下,核能发电所需的原料——铀和钚等核燃料是有限的,而且开采和加工核燃料的过程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环境影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太阳能光伏发电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大气环境没有污染。
而核能发电在核裂变过程中会产生放射性废料,这些废料需要妥善处理,否则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然而,太阳能光伏发电也存在一些环境问题。
光伏电池的制造过程需要使用大量的能源和化学物质,这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外,大规模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厂也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三、能源密度和产能核能发电在能源密度和产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核能的能量密度远远高于太阳能,一克铀的能量相当于约1吨煤炭的能量。
这使得核能发电站可以在相对较小的空间内产生大量的电能。
相比之下,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能量密度较低,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来实现相同的产能。
四、安全性核能发电在安全性方面备受争议。
核事故的发生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福岛核事故。
尽管核能发电站采取了严格的安全措施,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安全性方面相对较好。
光伏电池在运行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物质,也不会引发火灾或爆炸等安全隐患。
然而,光伏电池的制造过程涉及到一些有害物质的使用和处理,如果不妥善处理这些废料,也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一定的风险。
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能源:1、化石能源:由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能源2、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3、二次能源: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得到的能源。
如:电能4、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
如:食物中的化学能5、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
如:化石能源、核能6、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得到补充的能源。
如: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
7、人类家族中现在常用的能源是化石、电能能源,二、核能1、核能: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2、裂变: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3、核电站就是利用核能来发电的,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4、聚变:氘核与氚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
这就是聚变。
聚变目前是不可以控制的5、今后开发理想的能源应该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A、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B、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C、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D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6、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和核能的开发,对我们解决能源问题将有重大的意义。
7太阳能: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并不断向宇宙空间辐射出巨大能量。
太阳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如化石能源,从根本上说也是远古以来贮存下来的太阳能;地球上的风能、水能。
生物质能等都是来源于太阳。
8、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两种途径,一是: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个途径是: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三、能源革命(1)三次能源革①第一次能源革命钻木取火是人类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标志着以柴薪作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
②第二次能源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力和畜力,人类的主要能源由柴薪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转化。
太阳能国内状况:在我国,西藏西部太阳能资源最丰富,最高达2333 KWh/㎡(日辐射量6.4KWh/㎡),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
根据各地接受太阳总辐射量的多少,可将全国划分为五类地区。
一类地区 为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6680~8400 MJ/㎡,相当于日辐射量5.1~6.4KWh/㎡。
这些地区包括宁夏北部、甘肃北部、新疆东部、青海西部和西藏西部等地。
尤以西藏西部最为丰富,最高达2333 KWh/㎡(日辐射量6.4KWh/㎡),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
二类地区 为我国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850-6680 MJ/m2,相当于日辐射量4.5~5.1KWh/㎡。
这些地区包括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
三类地区 为我国太阳能资源中等类型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00-5850 MJ/m2,相当于日辐射量3.8~4.5KWh/㎡。
主要包括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辽宁、云南、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广东南部、福建南部、苏北、皖北、台湾西南部等地。
四类地区 是我国太阳能资源较差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4200~5000 MJ/㎡,相当于日辐射量3.2~3.8KWh/㎡。
这些地区包括湖南、湖北、广西、江西、浙江、福建北部、广东北部、陕西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南部以及黑龙江、台湾东北部等地。
五类地区 主要包括四川、贵州两省,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少的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3350~4200 MJ/㎡,相当于日辐射量只有2.5~3.2KWh/㎡。
太阳能辐射数据可以从县级气象台站取得,也可以从国家气象局取得。
从气象局取得的数据是水平面的辐射数据,包括:水平面总辐射,水平面直接辐射和水平面散射辐射。
从全国来看,我国是太阳能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绝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4 kWh/㎡以上,西藏最高达7 kWh/㎡。
上册第一章酸碱盐一.日常生活中的酸和碱二.重要的酸三.重要的碱四.常见的盐五.配制溶液总结:1。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酸性和碱性的物质,可以用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或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它们都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碱反应,与一些盐反应。
3.浓硫酸有强腐蚀性。
稀释浓硫酸必须将浓硫酸慢慢地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4.轻氧化钠和轻氧化钙是两种重要的碱。
它们都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与酸反应,与一些盐反应。
5.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只有当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6.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是常见的盐,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7.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
8.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是:计算溶质和溶剂的量,称量或量取所需的溶质或溶剂,溶解溶质配成溶液。
第二章常见的有机物一.身边的有机物二.分子中的“巨人”——高分子化合物三.矿物燃料总结:1。
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多数含氢,有的还含氧、卤素、硫、氮、磷等元素。
2.有机物与无机物在状态、可燃性、溶解性与反应性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3.化学能是贮存在物质内部,仅在化学反应是才释放出来的能量。
4.相对分子质量高达几万甚至几千万的化合物称为高分子化合物。
5.塑料、纤维、橡胶是三类重要的高分子材料。
6.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含碳的矿物燃料是地球留给人类的一笔财富,它们不仅是能源,而且还为人类提供宝贵的化工原料。
7.珍惜资源,合理地利用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第三章功和简单机械一.斜面二.滑轮三.杠杆四.机械能总结:1。
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沿着斜面推、拉物体可以省力。
2.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它的计算公式:W=Fs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用符号J表示。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梳理) ★考点概览一、知识点与考点二、考点解析1.考点剖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在中考中所占分值较低,出现的概率也不大。
本章主要要求是了解能源的概念以及各种能源的类型和特点,能源之间的转化,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等知识。
本章作为了解、知道和认识的内容,在中考复习中需要重点知道一下内容:(1)对各种的能源的认识和特点;(2)核能的开发与利用;(3)太阳能的认识与利用;(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常考题型:对本章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其他题型也有以开放题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对本章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所以,了解本章知识点、常考内容和主要考试形式,对做好本章复习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精析一、能源凡是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1.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1)钻木取火是人类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导致了以柴薪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
(2)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力和畜力,人类的主要能源从柴薪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转化,利用化石燃料的各种新型热机的问世,使化石能源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
(3)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利用的序幕。
2.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像化石能源一样,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是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这些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一次能源。
我们使用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所以称电能为二次能源。
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
常见的化石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
常见的一次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常见的二次能源有:电能。
二、核能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者重新组合是极困难的。
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及时补充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并分析其对环境和经济的积极影响。
一、可再生能源的开发1. 太阳能的开发太阳能是最常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利用光伏发电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同时,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可以通过太阳能集热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供暖和热水使用。
此外,太阳能还可以应用于太阳能光热发电、太阳能照明等各个领域。
2. 风能的开发风能是另一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
通过风力发电机,能够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风能也可以用于带动水泵进行水力供水、风能生物工厂等应用。
此外,由于风能的开发相对成本较低,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在风能开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
3. 水能的利用水能是一种稳定性较好的可再生能源。
水能的利用主要包括水力发电和潮汐能利用。
水力发电是指通过水轮机将水能转化为电能,广泛应用于发电厂。
潮汐能则是指利用潮汐的涨落来获取能源,具有较高的利用效率。
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1. 环境效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对环境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比传统燃煤发电等传统能源,可再生能源不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较小。
此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避免了水力发电和煤矿开采等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
2. 经济效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为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
其次,可再生能源不受能源价格的大幅波动影响,有利于降低国家的能源依赖程度,提高能源安全性。
此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为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可再生能源的问题与挑战1. 不稳定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其不稳定性。
由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供给与天气条件息息相关,因此在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上存在较大的挑战。
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源资源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直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研究的焦点。
然而,由于大多数能源资源的开发和使用都带来了环境和生态问题,全球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如何在保护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能源资源,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问题。
以下是我对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见解和建议。
一、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使用越来越得到重视。
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成本不断降低,效率不断提高,已经成为替代化石能源的最佳选择之一。
在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使用方面,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投入,提高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水平,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范围和规模。
同时,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也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和企业应该积极响应并满足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
二、核能的安全开发和利用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靠的能源资源,已经在多个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核能开发和利用也伴随着巨大的安全风险,一旦出现核事故,其后果将不可承受。
因此,在核能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安全是首要考虑因素。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核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和防范措施,制定严格的核事故应急预案和处理方案,确保核能开发和利用的安全。
三、化石能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但其开发和使用也对环境和生态带来了很大压力。
化石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应该采取节能、环保、高效的策略,减少污染和浪费,保护生态环境。
化石能源的开发和使用还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经济、能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政府和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推动化石能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加强管控和监管,防范安全和环境风险。
四、国际合作和技术创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和使用需要国际合作和技术创新的支持。
国际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共享,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技术创新可以实现能源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节能降耗和环保减排等目标。
18.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提高测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32分)1.化石能源是指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包括我们今天使用的、、;从能源是否可以再利用角度分,化石能源属于_______________能源,请你再列举一个这种能源的例子,如___ 。
2.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在发生释放出核能的同时,还会放出几个新的,放出的这些又轰击其他铀核,使反应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这就是。
3.20世纪40年代,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______ ,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序幕。
4.辐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其中一部分被大地和空气吸收了,温度升高,还有一部分被植物吸收了,那么大地和空气吸收的那一部分太阳能转化成能,被植物吸收的太阳能转化成能。
5.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来的能源,它最终还要转化为光能、内能、动能等其他形式的能,才能为人类所用。
(1)电能是次能源。
(2)人类使用电能,是因为电能便于和。
(3)请你依次写出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内能、动能的用电器各一个:___ 、____ 、____ 。
6.人类历史上的三次能源革命,第一次能源革命,以____ 为标志,导致了以柴薪作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第二次能源革命,以__ 为发明为标志,导致人类的主要能源由柴薪能源转化为化石能源,第三次能源革命,以___ 的发明为标志,促使核能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成为常规能源。
二、选择题:(24分)1.小明学习了本节的知识后,做了如下总结,其中有一条总结的内容有错误,请你帮他挑出来()A.现在人类社会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B.电能是最重要的二次能源C.木材、草类、肉类等有生命物质提供的能源称为生物质能D.地热能是不可再生能源的典型例子2.关于核电站,小明总结了以下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核电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产生的能量来发电的B.核电站的核心是核反应堆,它是以铀为燃料的C.核电站的反应堆中放出的核能可以直接转化为电能D.核电站不适用于缺少煤、石油、水能等能源的地区3.《深圳商报》2004年3月11日报道:近日一种新型太阳能公共卫生间落户北京东郊民巷,该卫生间的能源全部由位于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提供,它还能将多余的能量储存在蓄电池里,这种能量转化和储存的方式是()A.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电能B.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化学能C.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化学能D.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光能4.关于能源及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于我国的煤和石油的储量十分丰富,所以太阳能和核能的开发在我国并不十分重要B.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的转化和转移过程C.现在人类社会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D.石油和天然气的化学能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5.对能源的分类有不同的方法,有一种分类方法是将能源分为三类:第一类能源来自地球以外,第二类能源来自地球内部,第三类能源来自地球和其他天体的相互作用,人们已经利用的太阳能和核燃料分别属于()A.太阳能是第一类能源,核燃料是第二类能源B.太阳能是第二类能源,核燃料是第三类能源C.太阳能是第二类能源,核燃料是第一类能源D.太阳能是第一类能源,核燃料是第三类能源6.以下关于节约能源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家庭电路中使用电子高效节能灯B.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光,少用电灯C.减少空调的使用时间D.利用热电站代替水力发电站三、简答题:(12分)1.如果你是一名工程师,要负责设计建设一座核电站,你认为在核电站的建设地点选取上最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2.寒冷的冬天来到了,一夜大雪过后,清晨阳光灿烂,小明在厚厚的雪地上用雪堆成了一个小雪茄烟,他用煤块做成了雪人的眼睛,用胡萝卜做成了雪人的鼻子,给雪人披上了黄色的围巾……下午,小明发现雪人眼睛周围的雪已经化了很多,而其他地方的雪没有太大的变化,为什么同样吸收太阳光却会出现如此不一样的现象?小明感到非常奇怪,你能为小明解释一下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四、实验探究题:(12分)1.设想有一天你放学回家,正准备打开厨房门时,忽然闻到一股强烈的煤气味从门缝散发出来,你应该怎么办?2.小明学习了“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这一节之后,知道了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小明心想:在自己家中有哪些可以节约能源的具体方法?请你帮他想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