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及亚群分类共71页
- 格式:ppt
- 大小:6.15 MB
- 文档页数:71
临床淋巴细胞亚群及检测意义淋巴细胞是构成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类别,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20%-45%;淋巴细胞亚群分类可将淋巴细胞分为T、B、NK细胞等。
T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表达CD3抗原,T细胞又包括辅助T细胞(Th)和抑制T细胞(Ts),它们分别表达CD4 和CD8。
CI>1+T细胞:辅助性T细胞(help T cell, TH)包括TH 1和TH 2 细胞。
TH 1细胞与抗原接触后,可通过释放IL-2、IFN-a、TFN-β等因子,引起炎症反应或迟发型超敏反应,THl细胞又称为炎性T细胞;TH2细胞可通过释放IL-4、5、6、IO等因子,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分泌抗体,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外周血中CD4淋巴细胞计数在500以上则够用,350-500免疫力偏低,200-350时需要警惕。
CD8+T细胞:主要包括细胞毒T细胞(TC或CTD和抑制性T细胞(Ts) o Tc细胞为细胞免疫效应细胞,经抗原致敏后,可特异性杀死带致敏抗原的靶细胞。
抑制性T细胞(Ts,其存在尚有争议)具有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通过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和IFN-γ,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表达CD19抗原;NK细胞表达CD16和/或CD56,在机体中不依赖抗原刺激自发地发挥细胞毒效应。
总T细胞CD3+ 60-80%降低提示免疫功能减弱,易发生机会性感染。
升高提示免疫反应性增强,易发超敏反应. 也见「自身免疫病。
辅助/诱导T细胞(CD3+CD4 +)降低常见于病毒性感染,艾滋病、细胞免疫功能低卜.、恶性肿痛、严重创伤和手术。
35-55%升高常见十细菌性感染,细胞免疫反应过强,免疫增强剂治疗.抑制/细胞毒降低提示免疫功能减弱,易发生机会性感染。
T细胞(CD3+CD8+)升高表示细胞免疫增强,提示体内存在病毒感染和胞内细菌感染(HBV、CMV、E20-30%B或结核),应注意排除自身免疫病和肿瘤进展期。
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白细胞,它们在机体的免疫反应和免疫防御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根据功能、形态和表面标志物的不同,淋巴细胞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T淋巴细胞(T细胞):
- 标记:CD3+,这是所有成熟T细胞的共同标记。
进一步细分,有:
- 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 Th细胞):通常表达CD4分子,如Th1、Th2、Th17等亚群。
- 细胞毒性或抑制性T细胞(Cytotoxic or Suppressor T cells, Tc/Ts细胞):主要表达CD8分子。
2. B淋巴细胞(B细胞):
- 标记:CD19、CD20、CD22是B细胞常见的表面标志物,而成熟的B细胞还表达BCR(B细胞受体),即抗体分子。
3.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 标记:虽然NK细胞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淋巴细胞(因为它们不通过胸腺发育成熟),但通常也归入广义的淋巴细胞范畴。
NK细胞的主要标记包括CD56和CD16。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淋巴细胞亚群,例如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s)表达CD4+CD25+FoxP3+;记忆性T细胞(Memory T cells)
有不同的表型,如CD45RO+或CCR7-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各有分工,协同工作以保护身体免受外来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并维持机体内的免疫平衡。
淋巴细胞标志和功能的检测人体内的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B细胞和包括NK细胞为代表的第三群细胞,下分若干亚群,各有其特异的表面标志和功能,据此建立许多相应的检测方法。
临床上各种类型的免疫缺陷症、自身免疫病以及肿瘤等均可出现不同群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
因此计数外周血和组织内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数目或比例,以及它们所显示的功能强弱,可藉此判断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对临床认识疾病,探讨其发病机制、观察病情、判断预后、考核疗效以及防治疾病等方面可提供极为有用的信息。
第一节T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一、特异性抗原的检测检测人T细胞的特异性抗原,曾采用抗人脑、抗人胸腺细胞和抗人T细胞等抗血清,通过细胞毒试验或免疫荧光染色加以鉴定。
自抗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问世以来,上述诸多方法均被新方法取而代之。
常用以鉴定和检测计数T细胞的表面分化抗原如表21-1所示。
表21-1 T胞表面主要CD抗原及其特异性用单克隆抗体检测T细胞表面抗原的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用标记抗体着染,如免疫荧光法、酶免疫法、生物素-亲和素(或链霉亲和素)系统的ABC法以及免疫金银染色法;另一类是用抗体致敏的红细胞作花环试验。
两类方法各有优缺点。
以下叙述有代表性的方法。
(一)间接免疫荧光法本法是将分离获得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与抗相应CD的单克隆抗体(如CD2、CD4、CD8)结合后,洗去游离的抗体,继加荧光素标记的抗小鼠IgG抗血清,经温育结合后,洗去多余的标记抗体,取样制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计数约200个单个核细胞,以荧光阳性细胞与计数细胞总数之比,求得相应CD抗原阳性的T百分率。
如有条件,细胞经荧光标记抗体着染后,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快速而准确,但需要较多的投资,难以普及应用。
(二)免疫细胞化学法通常用酶免疫检测法,如APAAP酶免疫桥联法。
为减少非特异性着染,可选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试剂作ABC法染色。
该类方法可用普通显微镜观察,凡呈棕黄色的细胞为相应CD抗原阳性细胞,计其占总淋巴细胞的百分率。
项目十七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检测一、E花环形成试验(Erythrocyte rosette formation assay)【实验原理】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具有绵羊红细胞(SRBC)受体,可与SRBC结合形成花环样细胞团(即E花环)。
此试验用于计数T细胞数量,进而可判断机体细胞免疫状况。
由于T 细胞的异质性,其中在4℃放置1h以上,所形成的花环数代表T细胞总数,称为总花环(Et 花环),而淋巴细胞与SRBC混合后不经4℃作用,立即反应形成的花环称为活性花环(Ea花环)。
【试剂和器材】1.肝素抗凝剂用Hanks液将肝素配成500U/ml,分装,每管0.1ml,置4℃备用。
2.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为1.077±0.001)。
3.小牛血清56℃加热灭活30min,按2:1比例与沉积SRBC混合,置37℃30min,离心,收集血清备用。
4.0.5%SRBC悬液取脱纤维或Alsever液保存的羊血,用5~10倍量生理盐水洗3 次。
第3次25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液,用生理盐水配成0.5%的SRBC悬液(约108个细胞/ml)。
5.0.8%戊二醛取30.25ml 4.5 g/L NaCl 盐水,加入1ml 25%戊二醛即可。
6.姬姆萨-瑞氏染液取磷酸缓冲液(PB:1/15 mol/L, pH7.0~7.4)10ml,加入姬姆萨染液6滴及瑞氏染液1滴。
7.Alsever液、Hanks液(无Ca2+和Mg2+, pH7.2~7.4)、PB(1/15 mol/L, pH7.0~7.4)、生理盐水。
8.离心机、水浴箱、电冰箱、显微镜、离心管、载玻片、盖玻片、吸管、吸球、注射器。
【步骤和方法】1.淋巴细胞悬液的制备取2ml肝素抗凝血,加入2ml Hanks液,叠加于2ml 淋巴细胞分离液上,水平离心2000 r/min 20 min。
取出单个核细胞层,用4~5倍Hanks液洗2次,每次离心1000r/min 10min。
项目十七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检测一、E花环形成试验(Erythrocyte rosette formation assay)【实验原理】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具有绵羊红细胞(SRBC)受体,可与SRBC结合形成花环样细胞团(即E花环)。
此试验用于计数T细胞数量,进而可判断机体细胞免疫状况。
由于T 细胞的异质性,其中在4℃放置1h以上,所形成的花环数代表T细胞总数,称为总花环(Et 花环),而淋巴细胞与SRBC混合后不经4℃作用,立即反应形成的花环称为活性花环(Ea花环)。
【试剂和器材】1.肝素抗凝剂用Hanks液将肝素配成500U/ml,分装,每管0.1ml,置4℃备用。
2.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为1.077±0.001)。
3.小牛血清56℃加热灭活30min,按2:1比例与沉积SRBC混合,置37℃30min,离心,收集血清备用。
4.0.5%SRBC悬液取脱纤维或Alsever液保存的羊血,用5~10倍量生理盐水洗3 次。
第3次25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液,用生理盐水配成0.5%的SRBC悬液(约108个细胞/ml)。
5.0.8%戊二醛取30.25ml 4.5 g/L NaCl 盐水,加入1ml 25%戊二醛即可。
6.姬姆萨-瑞氏染液取磷酸缓冲液(PB:1/15 mol/L, pH7.0~7.4)10ml,加入姬姆萨染液6滴及瑞氏染液1滴。
7.Alsever液、Hanks液(无Ca2+和Mg2+, pH7.2~7.4)、PB(1/15 mol/L, pH7.0~7.4)、生理盐水。
8.离心机、水浴箱、电冰箱、显微镜、离心管、载玻片、盖玻片、吸管、吸球、注射器。
【步骤和方法】1.淋巴细胞悬液的制备取2ml肝素抗凝血,加入2ml Hanks液,叠加于2ml 淋巴细胞分离液上,水平离心2000 r/min 20 min。
取出单个核细胞层,用4~5倍Hanks液洗2次,每次离心1000r/min 1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