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共55页
- 格式:ppt
- 大小:5.86 MB
- 文档页数:55
第1条城市功能布局发展指引 从⾃然环境、⽂化内涵、城市格局和⽣活⽅式四个⽅⾯,树⽴景宁独特的认知坐标体系。
确定景宁未来城市发展的产业主要为旅游业、⼭区农副产品和资源型加⼯⼯业。
1.旅游业 中⼼城市为⼀级旅游接待中⼼,在外舍新区布局RBD(RecreationalBusinessDistrict)旅游休闲商务区,由特⾊购物步⾏街、惠明茶博物馆、特⾊餐饮步⾏街、酒店与青年旅舍等各种住宿接待设施、畲乡风情体验区、游船码头及⽔上乐园、风情展⽰区等旅游接待设施⽤地组成。
把城市规划师站点加⼊收藏夹 2.休闲创意产业 以包容、开放、⾃由、活⼒的特⾊,突出民族⽂化、⼭⽔⽂化、历史⽂化、休闲⽂化、市井民俗⽂化、艺术创新⽂化等特点,中远期依⼭临河、或⽼区或新城,适时发展创意产业——包括采风写⽣基地、影视摄影基地、艺术家⼯作室、背包旅⼈驿站等具有地⽅特⾊⽂化内涵和休闲创意经济两⽅⾯的内容。
3.⼭珍⽣产贸易业 农产品产业带——中⼼城市周边⼭体建设⾼、中、低⼭三个类型的农业科技⽰范园区,以茶、⽵、药为重点,形成具有区域特⾊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农产品品牌建设——推动“名茶之乡”、“厚朴之乡”、“浙南⽵园”等区域品牌建设,实施惠明茶原产地保护,打响惠明茶、⾹菇、⿊⽊⽿、厚朴、⾼⼭蔬菜、蜜梨等农产品品牌。
农副产品贸易——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商贸物流集散市场,发展特⾊⼭珍农副产品商贸物流业。
4.王⾦垟复合产业区 以旅游为导向发展旅游业与农业结合的参与性与体验性农业等,发展旅游业与特⾊加⼯业结合的⽵⽊制品、中药材、绿⾊⾷品等⽰范性、体验参与性制作业。
通过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促动和旅游发展与科技产业园建设的结合,推动综合服务业发展。
5.加⼯⼯业布局 加⼯⼯业布局采取澄照集中发展和县外拓展相结合的⽅式。
其中确定中⼼城市西南部澄照集中布局相对独⽴的⼯业区块,利⽤与中⼼城市有⼭体屏障保护的特点,重点发展泵阀精加⼯企业,建设泵阀、不锈钢棒等⾦属制品制造集聚功能区。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引言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城市的开展方向、产业布局、根底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
一个合理的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对于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开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城市用地布局规划的背景和流程,并讨论一些常用的城市用地布局规划策略。
背景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是指对城市用地进行规划和布局,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开展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涉及到土地利用、产业布局、住宅区划、公共设施等多个方面。
通过科学的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可以保障城市的经济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流程城市用地布局规划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收集和分析在城市用地布局规划过程中,首先需要收集各种与城市开展有关的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状况、人口分布、交通状况、环境质量等。
然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城市的现状和潜在问题。
2. 制定规划目标和原那么在城市用地布局规划中,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划目标和原那么。
规划目标通常包括城市开展的定位和开展方向,原那么那么包括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根底设施建设等。
3. 土地利用评估和分区根据规划目标和原那么,对城市的土地进行评估和分区。
评估土地的适宜用途和潜在问题,然后对土地进行划分,确定各个区域的用地类型和规模。
4. 布局设计和方案选择根据土地分区和规划目标,进行城市用地布局的设计。
设计中要考虑各个用地类型的相互关系和合理的空间布局。
然后从多个方案中选择最适宜的布局方案。
5. 实施和监测确定最终的城市用地布局方案后,需要进行实施和监测。
实施阶段主要包括土地开发、建设和管理等工作。
监测阶段那么是对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良布局方案。
常用的城市用地布局规划策略城市用地布局规划中常用的策略有:1. 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因此在城市用地布局规划中应尽可能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这可以通过增加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建筑的密度、推动混合用地和多层次用地等方式实现。
一、城市用地规划布局1、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立足全局的综合性原则立足区域的地方性原则——城市发展的内、外部条件抓住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矛盾近远结合,力求科学合理集中紧凑,节约用地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兼顾旧区与新区的发展需要保护环境,美化城市2、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它是研究城市各项主要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
(1)集中的城市布局形态城市各项用地集中连片。
这种模式的优点主要是便于集中设置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城市各项用地紧凑,有利于社会经济活动联系的效率和方便居民生活,较适合中小城市,但应注意近期和远期的关系,避免城市在发展中用地混杂和干扰的现象。
这种类型的城市形态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网格状、环形放射状、星状、带状和环状等。
网格状的城市形态较为完整,易于各类建筑的布置,但容易导致单调;环形放射状城市由环形和放射形道路组成,城市交通的通达性好,有很强的向心紧凑发展趋势,但易造成城市中心的过度集聚和拥挤;星状城市往往是环形放射道路沿主要交通走廊发展的结果;带形城市大多受地形限制,沿主要交通轴向两侧发展,城市组织有一定优势,但过长会导致交通物耗过大;环形城市则是带形城市在特定情况下的发展,除非有特定的地理环境,否则城市用地向环形中心扩展的压力很大。
(2)分散的城市布局形态最主要的是组团状城市,即一个城市分为若干块不连续的用地,每一块之间被农田、山地、较宽的河流或铁路站场、森林所分隔。
这种发展形态根据城市用地条件灵活布置,容易接近自然,比较好地处理城市近期和远期的关系,并能使各项用地布局各得其所。
不足之处在于城市道路和各类工程管线的投资和经营管理费用较大。
此类城市布局的重点在于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度,既要分工合理,又要在各个组团形成一定的规模,创造一定的就地生产生活条件,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压力。
星座式是分散式城市形态中典型的一种类型,主要大城市及其周围卫星城镇组成的布局形式。
第五章用地布局规划第一节居住用地第一条居住用地规划原则1.建设以人为本,舒适、文明、安全、优美的都市化、生态化高品质居住区。
2.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居住用地相对分片集中,居住区与公共设施及绿化均衡协调。
3.各居住区内部结构完善,有良好的交通、绿化设施,以及多层次、内容丰富的居住区公共服务体系。
居住社区设置社区中心,基本社区设施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为主。
4.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选择自然环境较好的地区作为居住用地,将水面、绿化等自然环境引入居住区设计,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5.合理利用土地,提供多样化的居住用地形态——本着合理用地、丰富景观的原则,提供多样化的居住用地类型。
6.撤村并点与新区开发并举,兼顾回迁房建设和商品房开发。
第二条居住用地建设控制标准居住区内各类设施的用地指标应严格按照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的要求执行。
第三条居住用地规模规划居住用地455.23公顷,其中二类居住用地422.91公顷,中小学用地32.41公顷,占城乡建设总用地面积35.29%,规划人口13万人,人均居住用地35.02平方米。
第四条还迁区居住用地1.小营片区,规划面积18.97公顷,安置小营、北寺和南寺三个村庄。
2.黄庄片区,规划面积26.98公顷,安置南黄庄乡、三里屯和东洲三个村庄。
3.老米店片区,远期规划面积33.27公顷,安置城上、老米店、马家口和六合庄四个村庄。
第五条出让区居住用地出让区居住用地:用于商业开发的居住用地,规划面积为409.28公顷。
第六条居住社区1.居住社区一:居住用地106.84公顷,居住人口3.7万人,以新建为主,包括黄庄片区拆迁安置地,住宅建设应注重与铁路的隔离,景观环境的塑造。
2.居住社区二:居住用地95.54公顷,居住人口2.2万人,以新建为主,住宅建设应注重与北运河景观带相协调,景观环境的塑造。
3.居住社区三:居住用地134.63公顷,居住人口2.2万人,以新建为主,住宅建设应注重与水系、生态湿地的关系,景观环境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