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培训考核管理办法[1]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13
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1. 前言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是企业中负责操作和维护压力容器的重要岗位。
为了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以及提高压力容器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制定和执行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考核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2. 培训内容2.1 理论知识培训•压力容器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原理•压力容器的分类、用途和工作条件•压力容器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压力容器的检验和维护方法•压力容器的事故案例分析和应急处理措施2.2 实际操作培训•压力容器的日常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压力容器的启动、停机和调试流程•压力容器的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压力容器的现场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培训方式3.1 理论知识培训理论知识培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传统面授培训•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培训手册和教材•压力容器操作技术交流会议3.2 实际操作培训实际操作培训应以现场实践为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观摩和参与实际操作过程•根据操作手册进行模拟操作•模拟故障排除和应急处理训练•压力容器操作技能考核4. 考核方式4.1 理论知识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应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目的是评估操作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4.2 实际操作考核实际操作考核应以现场实践为主,通过操作和处理模拟情况来评估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4.3 考核评分标准考核评分标准应根据岗位要求和实际工作需求来制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指标:•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操作技能熟练程度•安全防护意识和操作规程遵守情况•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5. 考核周期和频率为了确保考核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应制定明确的考核周期和频率,一般考核周期不超过一年,具体根据操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确定。
6. 考核结果和奖惩制度6.1 考核结果公示考核结果应及时向操作人员公示,包括考核成绩和评价意见,以便操作人员进一步改进和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6.2 奖惩制度根据考核结果,可以建立奖励和惩罚制度,以激励和约束操作人员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范文引言:压力容器是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设备,其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和技能水平对于保障生产安全、提高设备利用率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压力容器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的范文,以供参考。
一、培训目标1. 了解压力容器的基本知识、操作原理和工作流程;2. 熟悉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措施;3. 掌握压力容器的检查、维修、保养和故障排除方法;4. 具备操作压力容器所需的技能和技术。
二、培训内容1. 压力容器的基本知识:a. 压力容器的定义、分类和结构组成;b. 压力容器的工作原理和安全控制原则;c. 压力容器的常见问题和事故案例分析。
2. 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规程:a. 压力容器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程;b. 压力容器的安全保护装置和监控系统;c. 压力容器的事故警示和应急处理措施。
3. 压力容器的检查、维修和保养:a. 压力容器的日常检查和定期检修;b. 压力容器的维护和保养方法;c. 压力容器的故障排除和维修技术。
4. 压力容器的操作技能:a. 压力容器的启动和停止方法;b. 压力容器的稳定操作和参数调整;c. 压力容器的应变处理和故障处理能力。
三、考核方式1. 理论考核:a. 闭卷考试,考核内容包括压力容器的基本知识、安全操作规程、检查维修保养和操作技能等;b. 考核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简答题等;c. 考核时间为两小时,满分100分,合格分数为60分以上。
2. 实际操作考核:a. 对操作人员进行实际操作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压力容器的启动停止、稳定操作、应变处理和故障处理等;b. 考核对象根据实际工作需求确定,一般不少于10个案例;c. 考核结果根据实际操作能力评定,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
四、考核标准1. 理论考核标准:a. 答题准确率60%以上,合格;b. 答题准确率70%以上,良好;c. 答题准确率80%以上,优秀。
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模版一、考核目的和任务1.1 考核目的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培训人员对压力容器操作技能、安全意识和职责的掌握程度,确保操作人员具备足够的能力和资质来处理压力容器相关的工作。
1.2 考核任务(1)评估培训人员对压力容器操作流程和相关规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评估培训人员对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和维护的知识掌握程度;(3)评估培训人员对压力容器事故应急处理和风险防范的能力;(4)评估培训人员对操作人员职责和工作规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考核内容和方法2.1 考核内容(1)压力容器操作流程和规范:考核人员对压力容器操作流程和相关规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压力容器安全操作和维护知识:考核人员对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和维护的知识掌握程度。
(3)压力容器事故应急处理和风险防范能力:考核人员对压力容器事故应急处理和风险防范的能力。
(4)操作人员职责和工作规范:考核人员对操作人员职责和工作规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2 考核方法(1)理论考核:考核人员基于培训学习内容进行书面或口头的理论考核,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形式。
(2)实际操作考核:考核人员在实际操作场景中进行压力容器的操作,考核人员的操作流程、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三、考核要求和标准3.1 考核要求(1)考核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压力容器操作培训资格。
(2)考核人员应具备压力容器操作和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考核人员应具备压力容器事故应急处理和风险防范意识。
(4)考核人员应熟悉操作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规范。
3.2 考核标准(1)理论考核标准:考核人员理论考核的得分应达到理论知识考核分值的60%以上。
(2)实际操作考核标准:考核人员在实际操作考核中应能够熟练、准确地完成压力容器的操作流程,且操作过程中无安全事故。
四、考核流程和评定方法4.1 考核流程(1)培训结束后,安排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
(2)理论考核:根据考核内容,组织考核人员进行理论考核。
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管理办法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办理办法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的监督办理,包管民用核安全设备的质量和安全,依据《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办理条例》(国务院第500号)及《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资格办理规定》(HAF602),环境庇护部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华北站”)提出以下监督要求:一、考核单位应具有法人资格,严格按照国家核安全局的规定统一组织实施考试,并对考试质量承担全面责任。
二、考核单位应具有健全的考试办理制度,并按照《核电厂质量包管安全规定》(HAF003)建立并有效实施无损检验人员考试质量包管体系,确保无损检验人员考试质量。
考核单位应将质量包管大纲、考试办理制度及HAF602第十条规定的其他材料上报国家核安全局及华北站备案。
未备案的,视为不具备开展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考试活动条件。
三、为了包管考试质量,考核单位的无损检验人员考试质量包管体系应对以下考试活动进行有效办理和控制:(一)报考人员的资格审查,包管参考人员的资格满足相关要求。
(二)考核单位的法人代表对考核单位上报的材料真实性、有效性负责。
(三)考试试题应在当次考试现场从考试题库中拔取,对有疑义的考试试题应报核行业主管部门处理。
在不具备考试题库的情况下,可具体组织考官在考试现场命题。
包管考试试题的适用性,并符合相关法规及文件要求。
考试期间,考核单位应对考试题库及考试试题的保密负责。
(四)考核单位应包管实际操作考试用试件数量充足、难度一致、答案规范。
(五)笔试、操作考试和综合答辩中应包管一个考场至少有两名考官监考,考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
(六)考核单位按照考试办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组织考试活动,包管考试和评卷过程的正常秩序。
(七)妥善保管与考试活动相关的文件、记录以及报考人员的档案资料,包管可查询和追溯。
四、考核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办理人员,应当按照岗位职责做好无损检验人员资格考试的相关工作,维护考场纪律,包管考试的公正性,不得泄漏考试内容、不得徇情枉法。
压力容器制造单位焊接责任工程师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提高焊接责任工程师的素质,加强焊接管理系统的质量控制,保证压力容器产品的质量,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同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担任压力容器制造单位(以下简称制造单位)焊接责任工程师工作的人员,须按本办法,经培训、考核取得相应的焊接责任工程师合格证书(以下简称合格证书)。
第三条合格证书有效期为四年,期满应重新进行考核、换证。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A级中A1、A2、A3; B级中B2、B3; C级;D级压力容器制造单位。
第五条焊接责任工程师的培训、考核审批、发证及管理工作由中国化工装备协会负责。
第二章焊接责任工程师的条件和职责第六条焊接责任工程师的条件1. A级中A1、A2、A3; B级中B2、B3; C级压力容器制造单位焊接责任工程师,应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焊接或相关专业学历(或从事焊接专业工作 5 年以上)、工程师或以上技术职称、本单位正式职工。
2. D级压力容器制造单位焊接责任工程师,应具有大专或大专以上焊接或相关专业学历(或从事焊接专业 3 年以上)、工程师或以上技术职称、本单位正式职工。
3. 能够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组织、指导有关人员开展焊接质量控制系统的工作。
4. 熟悉有关压力容器法规、标准,具有全面的压力容器焊接专业技术知识。
具有能对焊接系统的质量工作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能力。
第七条焊接责任工程师的职责1. 参加编制、修订、贯彻《质量保证手册》焊接质量控制系统的有关内容及制度。
负责贯彻执行有关压力容器焊接的法规、标准。
2. 编审压力容器制造焊接工艺试验方案和焊接工艺评定方案, 指导并参加焊接工艺评定工作, 审核焊接工艺指导书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3. 负责焊接工艺的审核,保证焊接工艺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指导现场施焊,监督焊接工艺的贯彻执行,并解决施焊中遇到的焊接技术问题。
4. 负责审批一、二次焊缝返修工艺,负责审核焊缝超次返修工艺。
前言1、教材(1)《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压力容器制造单位焊接责任工程师培训考核管理办法》)(2)《压力容器制造单位质量保证人员培训考核教材》第一章第二章第七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五章)2、理论和答辨考试中必备(最低限度)法规标准如下:(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局22号令)及三个附件(国质检锅[2003]第194号文)(3)99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4)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及一号修改单)(5)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及一号修改单)(6)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7)J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8)JB/T4709-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9)JB4744—2000《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10)《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3、培训考核目的:共同完成国家质检总局授权协会的这期培训考核班,为造就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焊接)责任工程师而努力。
第一章国内外相关压力容器制造(设计)法规与标准第一节国内法规和标准一、我国的法规体系框架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
二、特种设备法规体系框架法律—行政法规—政府规章(行政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引用标准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法律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
如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安全生产法、劳动法以及正在争取立法的特种设备安全法等。
第二层次:行政法规按照《宪法》和《立法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对尚未制定法律的其中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会市和较大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地方性法规第三层次:政府规章(行政规章)按照立法法有关规定,国务院各部、委、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Don't let yourself feel very comfortable, because you don't feel tired only when you go downstairs, and you don't need to step on the accelerator when you go downhill.精品模板助您成功!(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管理办法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的监督管理,保证民用核安全设备的质量和安全,依据《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第500号)及《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资格管理规定》(HAF602),环境保护部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华北站”)提出以下监督要求:一、考核单位应具有法人资格,严格按照国家核安全局的规定统一组织实施考试,并对考试质量承担全面责任。
二、考核单位应具有健全的考试管理制度,并根据《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HAF003)建立并有效实施无损检验人员考试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无损检验人员考试质量。
考核单位应将质量保证大纲、考试管理制度及HAF602第十条规定的其他材料上报国家核安全局及华北站备案。
未备案的,视为不具备开展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考试活动条件。
三、为了保证考试质量,考核单位的无损检验人员考试质量保证体系应对以下考试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一)报考人员的资格审查,保证参考人员的资格满足相关要求。
(二)考核单位的法人代表对考核单位上报的材料真实性、有效性负责。
(三)考试试题应在当次考试现场从考试题库中选取,对有疑义的考试试题应报核行业主管部门处理。
在不具备考试题库的情况下,可具体组织考官在考试现场命题。
保证考试试题的适用性,并符合相关法规及文件要求。
考试期间,考核单位应对考试题库及考试试题的保密负责。
(四)考核单位应保证实际操作考试用试件数量充足、难度一致、答案规范。
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是指为了保证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其能够安全、规范地操作压力容器,减少事故风险,制定的一系列考核规定和程序。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的内容:1. 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包括压力容器的基本知识、操作规程、安全预防措施、事故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培训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级别的压力容器操作人员进行分类,分别设计相应的培训内容。
2. 培训课程:根据培训内容设计相应的培训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
理论课程应包括必要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和考核。
实践操作课程应包括实际操作场景的模拟和操作技能的训练。
3. 培训材料:准备相应的培训材料,包括教材、PPT、操作手册等,以便进行培训。
培训材料应根据培训内容进行编制,内容要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4. 培训师资:培训师资应由具备丰富经验的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或相关专业人员担任。
他们应具备教学能力和理论实践经验,能够有效传授培训内容。
5. 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可以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
理论考试可以采用书面测试或在线测试的形式,测试学员对培训内容的理解程度。
实际操作考核可以通过模拟操作场景进行评估,评估学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6. 考核标准: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明确合格的标准。
考核标准应涵盖培训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操作的熟练程度、安全预防措施的理解等。
7. 考核结果和证书:根据考核结果,评定学员的合格与否。
合格的学员可以颁发相应的培训证书,证明其具备相应的压力容器操作能力。
8. 培训周期:根据不同级别的压力容器操作人员,设定相应的培训周期。
培训周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以上是一个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的可能内容,实际制定制度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设计和调整。
同时,还需要定期对培训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以确保其持续有效。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印发《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单位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1.10.16•【文号】国质检锅[2001]148号•【施行日期】2001.10.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印发《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单位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2001年10月16日国质检锅〔2001〕14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务院有关部委、集团公司,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规范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加强对专项无损检测单位的监督管理,根据国务院《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规定的要求,我局制定了《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单位监督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制造许可工作对制造单位无损检测能力有其他规定的,仍按有关规定执行。
附件: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单位监督管理办法附件: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单位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无损检测工作,提高检验工作质量,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规定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从事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专项服务的单位(以下简称“无损检测单位”)。
第三条对从事无损检测专项服务的检验单位,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资格管理。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锅炉局”)负责实施。
第四条无损检测单位检测资格按检测方法分为六项,即RT(射线照相检测)、UT(超声检测)、MT(磁粉检测)、PT(液体渗透检测)、ET(涡流检测)、AE(声发射检测)。
无损检测单位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批准项目的无损检测工作。
(管理制度)压力容器制造单位质量保证工程师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压力容器制造单位质量保证工程师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第壹章总则第壹条为了加强压力容器制造单位的管理,提高质量保证工程师的素质,确保压力容器的制造质量,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从事压力容器制造单位质量保证工程师工作的人员,应按本办法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质量保证工程师合格证书(以下简称证书)。
第三条申请或已取得制造单位许可证的单位,均能够推荐人选进行培训考核。
第四条质量保证工程师的合格级别分为:1.A1级系指超高压容器、高压容器;2.A2级系指第三类低,中压容器;3.A3级系指球形储罐现场组焊或球壳板制造;4.A4级系指非金属压力容器;5.A5级系指医用氧舱;6.B1级系指无缝气瓶;7.B2级系指焊接气瓶;8.B3级系指特种气瓶;9.C1级系指铁路罐车;10.C2级系指汽车罐车或长管拖车;11.C3级系指罐式集装箱;12.D1级系指第壹类压力容器;13.D2级系指第二类低、中压容器。
第五条质量保证工程师申请和被批准的合格级别,应和本单位申请或取得的制造资格相符。
第六条合格证书有效期为四年,期满应重新进行培训考核、换证。
第二章质量保证工程师的条件和职责第七条质量保证工程师的基本条件1.质量保证工程师应由压力容器技术负责人或企业管理者代表担任,且应经培训考核合格;2.质量保证工程师应是企业管理层中成员;3.熟悉《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要求;4.熟悉有关压力容器法规、标准和技术条件,具有较全面的压力容器专业知识;5.具备公正、廉洁、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6.A、B、C、D级制造单位质量保证工程师必须由本单位从事压力容器技术工作或技术管理工作的具有工程师或之上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且符合下列条件之壹:(1)具有化工机械专业大专或之上学历,且从事本专业工作4年之上;(2)具有化工机械专业中专学历,且从事本专业工作6年之上;(3)具有理工科(非化工机械专业)大专或之上学历,且从事压力容器质量管理工作5年之上。
压力容器制造单位焊接责任工程师培训考核管理办法
佚名
【期刊名称】《压力容器》
【年(卷),期】2002(019)003
【摘要】无
【总页数】2页(P56-5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德国国际焊接研究院(GSI)中国(北京)办事处揭牌仪式及第八十二期国际焊接工程师(IWE)培训班在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北京基地举行
2.国家安监总局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中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培训考核有关问题的通知
3.四川省劳动厅转发劳动部《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人培训与考核工作综合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人培训考核工作综合管理的补充通知》的通知
4.国际焊接工程师可选途径培训及认证对焊接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培训的促进与发展
5.全国压力容器制造单位第十三期焊接责任工程师培训考核班在桂林成功举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范本一、目的和意义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是负责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的重要角色。
为了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保障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特制定本培训考核制度。
二、培训内容1. 压力容器的基本知识:包括压力容器的定义、分类、结构、主要部件、工作原理等基础概念。
2. 压力容器的安全规程:包括压力容器的安全要求、工作程序、应急措施等常规操作规定。
3. 压力容器的检查与维护:包括压力容器的定期检查、日常维护以及故障排查与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4. 压力容器的操作操作技能:包括压力容器的开机、停机、手动操作、自动控制等操作技能。
三、培训考核方式1. 理论培训考核: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形式。
2. 实操培训考核:培训结束后,进行实操技能考核,包括操作实践、操作问题解答等形式。
3. 考核评分标准: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分别按照满分100分的标准进行评分,达到80分以上为合格。
四、培训考核流程1. 培训前准备: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材料和考核试卷,并进行备案。
2. 培训过程:按照培训计划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理论讲授和实操演练。
3. 培训考核: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考核结果为合格或不合格。
4. 培训考核结果处理:合格者将发放合格证书;不合格者需进行补差培训,并重新参加考核。
5. 培训考核结果统计:对每次培训的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
五、考核内容更新根据压力容器的安全要求和技术发展,需要定期更新培训考核内容,确保操作人员的技能与要求相匹配。
六、违规处理1. 操作人员未参加培训或考核,不得擅自操作压力容器,若发生事故,将承担相应责任。
2. 操作人员在培训和考核中弄虚作假或违规操作,将取消其资格,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七、附则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保障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
本制度将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并报相关主管部门备案。
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模版一、背景介绍压力容器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设备之一,其运行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工作场所的安全与效率。
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培训操作人员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制定一套完善的培训考核制度是必要的。
二、培训目的1. 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基本的压力容器操作知识和技能;2. 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3. 保证压力容器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三、培训内容1. 压力容器的基本知识:包括压力容器的分类、结构、工作原理、安全装置等;2. 压力容器的操作技能:包括检查压力容器的完整性、检测和检修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范等;3. 压力容器的风险防范:包括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紧急情况处理、操作员的职责等;4. 相关法规和标准:包括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以及对应的应用与遵守。
四、培训方式1. 理论培训:通过讲座、教材、PPT等形式进行;2. 实践培训:通过实践操作、模拟演练等形式进行。
五、培训考核方法1. 理论考核:采用笔试或在线问答方式,测试操作人员对压力容器基本知识的理解情况;2. 实际操作考核:通过模拟压力容器操作或实际生产场景,考核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六、考核标准1. 理论考核:根据相关培训课程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压力容器的基本知识、相关法规和标准。
考核标准为合格分数为总分的70%以上;2. 实际操作考核:根据相关培训课程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检查压力容器的完整性、正确操作压力容器的能力、应急情况处理能力等。
考核标准为合格分数为总分的70%以上。
七、考核周期1. 初次培训考核:新员工入职时进行,确保新员工具备基本的压力容器操作知识和技能;2. 定期培训考核:每年进行一次,对所有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确保其持续具备操作压力容器的能力和安全意识。
八、培训考核结果处理1. 根据考核结果,对考核不合格人员进行补充培训,并安排重新考核;2. 考核合格人员将获得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并将其记录在操作人员档案中;3. 对于多次考核不合格人员,采取进一步措施,如取消操作资格或进行额外培训等。
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检验责任工程师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检验责任工程师(以下简称检验责任工程师)的素质,加强压力容器制造检验系统的质量控制,以保证压力容器产品的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担任检验责任工程师工作的人员,应按本办法,经培训、考核取得相应的检验责任工程师资格证书(以下简称资格证书),以便更好地从事检验责任工程师的工作。
第三条资格证书有效期为四年,期满应重新进行考核、换证。
第四条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如在压力容器制造行业内调动,须向发证单位办理变更手续,变更后资格证书仍然有效。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A1、A2、A3级;C级;D级压力容器制造单位。
第六条检验责任工程师的资格申请受理、培训、考核审批、发证及管理工作由中国化工装备协会负责。
第二章检验责任工程师的条件第七条A1、A2、A3级;C级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检验责任工程师,应具有工程师或以上技术职称、本单位正式职工。
第八条D级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检验责任工程师,应具有助理工程师或以上技术职称、本单位正式职工。
第九条从事压力容器检验工作三年以上。
第十条能够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具有组织、指导有关人员开展检验工作的能力。
第十一条熟悉有关压力容器法规、标准,具有全面的压力容器检验知识。
具有能对检验系统的质量工作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能力。
第三章检验责任工程师资格申请、考核和审批第十二条申请检验责任工程师人员资格,应由所在单位向中国化工装备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提出申请,并提交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检验责任工程师资格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详见附件一)一式两份;申报人的工作简历、学历证书复印件、技术职称证书复印件;所在单位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复印件;近期免冠照片各一份。
第十三条协会受理申请后,将受理意见及培训、考核事项行文通知申请单位。
第十四条协会组织具有压力容器检验经验的高级工程师,组成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检验责任工程师资格考核组(以下简称考核组),进行考核工作。
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模版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是保证压力容器安全使用的前提,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应经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合格,并做到:1、压力容器操作和管理人员应接受相关知识的培训,取得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后方可独立上岗。
2、从事压力容器操作和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a)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程度;b)身体健康,视力、听力良好,无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病等疾病;c)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踏实;d)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
3、培训的方式包括内部的岗位培训以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举办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上岗资格培训。
4、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作业人员开展内部培训,培训内容一般应包括:a)安全生产和特种设备管理方面的现行法律法规;b)压力容器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检验要求;c)压力容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d)压力容器安全保护装置的种类和作用;e)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应急救援和日常管理;f)压力容器的事故及防范;g)日常的安全教育等。
5、各种形式的培训考核均应予以记录,各种资格证书原件(或复印件)由人事部门统一保管,以方便管理和查阅。
6、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的相关知识,以适应法律法规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
7、人事部门应及时安排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换证考核工作,一般应提前二个月向考核机构报名;对于资格证书过期或复审不合格的不得再安排相应的岗位。
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模版(2)一、考核目的和任务1.1 考核目的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培训人员对压力容器操作技能、安全意识和职责的掌握程度,确保操作人员具备足够的能力和资质来处理压力容器相关的工作。
1.2 考核任务(1)评估培训人员对压力容器操作流程和相关规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评估培训人员对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和维护的知识掌握程度;(3)评估培训人员对压力容器事故应急处理和风险防范的能力;(4)评估培训人员对操作人员职责和工作规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培训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提高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素质,加强无损检测管理系统的质量控制,保证压力容器产品的质量,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同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从事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工作的人员,应按本办法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合格证书(以下简称证书)。
第三条证书有效期为四年,期满应重新进行考核、换证。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A级中A1、A2、A3;B级;C级;D级压力容器制造单位。
第五条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培训、考核、审批、发证及管理工作由中国化工装备协会负责。
第二章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条件和职责
第六条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条件
1.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必须是本单位正式职工,并从事无损检测专业工作五年以上。
2.同时具备射线探伤(RT)和超声波探伤(UT)Ⅱ级或以上资格的人员。
3.能够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组织、指导有关人员开展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系统的工作。
4.熟悉有关压力容器法规、标准,具有全面的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专业技术知识。
具有能对无损检测系统的质量工作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能力。
第七条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职责
1.对压力容器制造无损检测工作负责。
2.贯彻执行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和规范,参加编制、修订、贯彻(压力容器质量保证手册)无损检测系统的有关内容及制度。
3.监督检查无损检测系统的质量控制工作。
4.组织编写、修订并审核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
5.保证法规、标准和无损检测工艺在使用中的正确实施,有权拒绝受理不按法规、标准进行的任何检测活动。
6.组织解决无损检测重大技术问题。
7.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提出仪器设备维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8.制定和监督执行安全防护措施。
9.负责无损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无损检测人员的业务能力。
10.审查无损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与委托是否相符,抽查无损检测过程和结果是否符合
质量要求,对评级和报告的正确性负责。
11.负责监督、检查射线底片档案的管理工作。
12.检查无损检测前的技术准备,焊缝外观处理情况,对未达到表面质量要求的焊缝有权制止无损检测。
13.负责对无损检测分包方的评价和分包项目质量控制。
第三章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培训、考核和审批
第八条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培训、考核、审批、发证工作由中国化工装备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负责。
第九条申请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培训考核,应由所在单位向协会提出申请,并提交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培训考核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详见附件一)一式三份;申报人的工作简历、学历证书复印件、无损检测人员合格证书复印件、技术职称证书复印件;所在单位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复印件;近期1寸免冠照片各一份。
第十条协会受理申请后,将受理意见及培训、考核事项行文通知申请单位。
第十一条协会组织具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经验的高级工程师,组成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考核组(以下简称考核组),进行考核。
第十二条考核组对申请人进行考核后在申请表有关栏目中签署考核成绩和意见,将考核结果报协会。
第十三条协会接到考核组的考核报告后,对考核合格的人员及时在其申请表及证书有关栏目中签署批准意见,并通知申请单位。
第十四条《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合格证书》(详见附件二)由协会签发,并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备案。
第十五条申请表及证书由协会统一印制。
第十六条取得证书的人员将由协会统一公布。
第十七条已取得证书的人员,如需换发证书,应按本办法第三、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条的规定,进行更换合格证书的申请和认可考核。
第四章培训考核的内容、方法及结论
第十八条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考核,采取集中办班培训、考核的方法。
第十九条培训采取面授讲课的方式,按照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培训大纲(详见附件三)及《压力容器制造单位质量保证人员培训考核教材》(中国化工装备协会编印)进行。
第二十条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培训考核分为条件考核、理论考核和无损检测质量管理水平考核。
1.条件考核的内容见本办法第六条的规定。
2.理论考核内容为有关压力容器法规、标准知识;质量控制与管理;无损检测专业知识
与相关的焊接专业知识。
3.无损检测质量管理水平的考核内容为对有关压力容器法规、标准熟悉理解的程度;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专业知识与相关的材料、焊接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系统与管理的思路方法。
第二十一条条件考核采取审核应考人员申报资料的方式,判定应考人的条件是否与本办法第六条的规定相符;理论知识的考核采取限时开卷笔试的方法,考核时间为3.5小时,由协会拟定试题,试题总分为100分;无损检测质量管理水平的考核采取答辩的方式进行。
第二十二条考核结论分为合格、不合格两种。
1.符合第六条规定条件的为条件考核合格;
2.理论考核成绩达60分以上(含60分)为合格;
3.无损检测质量,管理水平的考核,以应考者能正确回答考核组人员所提出的有关问题为合格。
4.应考人员的条件、理论、无损检测质量管理水平三项考核均达到合格条件时,总结论定为合格;其中一项不合格,总结论定为不合格。
第五章日常管理
第二十三条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因工作失误造成重大质量问题,则由协会吊销其证书,所在制造单位应负责将其证书上缴协会。
第二十四条在证书有效期内,协会将组织技术培训工作。
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应按要求参加培训。
第二十五条在压力容器制造资格取证、换证、增项审查和有关工作检查中,将对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培训考核及工作情况进行检查。
第二十六条合格证书有效期内在压力容器制造行业内调动,经向中国化工装备协会办理变更手续,变更后证书有效。
第二十七条办理变更单位手续时,应出示调入单位变更申请、调出单位同意调出证明及申请变更人员的相应证书。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培训考核工作所需费用由申请单位承担。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中国化工装备协会秘书处组织实施。
第三十条本办法由中国化工装备协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一: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培训考核申请表
附件二: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合格证书(样本)
附件三: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培训大纲
附件一:
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培训考核申请表
附件二:
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无损检测责任
工程师合格证书(样本)
1.封面
2.第1页
变更栏目
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培训大纲
一、培训目的和要求
本大纲用于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培训考核,通过培训使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提高对法规、标准正确理解和执行能力,并经考核取得《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合格证书》。
二、培训学时
1.培训24学时。
2.学时分配表
三、培训内容
第一部分:法规、规程
1.我国的法规体系框架;
2.相关法规和标准;
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4.《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
5.《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
6.《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工作程序》。
7.TSG Z0004《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压力容器质量保证体系中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运行1.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及《质量保证手册》和程序文件中相关内容的编写;
2.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条件;
3.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职责、权限;
4.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系统文件的编制;
5.无损检测控制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
6.国内外无损检测标准。
第三部分:无损检测方法及其工艺要点;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相关知识1.无损检测方法及其工艺要点
(1)无损检测方法应用目的;
(2)常用无损检测方法的工艺要求;
(3)无损检测方法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2.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相关知识
(1)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相关知识;
(2)《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
(3)GB150《钢制压力容器》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
(4)GB151《管壳式换热器》有关无损检测的规定;
(5)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有关规定。
第四部分:焊接相关知识
1.焊接缺陷的危害;
2.焊接缺陷;
3.焊接裂纹产生的机率;
4.焊后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