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辛温解表药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2
药性歌诀解表药(一) 辛温解表药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定喘,利水肿消。
桂枝性温,发汗解表,通阳化气,温经止痛。
荆芥与紫苏,羌防白芷俱,辛温解表用,风寒表证除。
荆芥炭止血,羌防风湿祛,若逢头面病,白芷是所需,生姜并止呕,暑湿用香薷。
(二)辛凉解表药薄荷牛蒡蝉蜕凉,宣散风热透疹良,牛蒡尤可疗咳嗽,蝉蜕抽风声哑尝。
桑叶枝皮果,皆为有用资。
叶将风热散,目赤眩晕医,血虚桑椹好,风湿用桑枝,桑皮清肺热,水肿亦相宜。
菊花甘苦微寒,散热明目清肝,野菊清热解毒,疔疮痈肿能安。
葛根甘辛平,退热又生津,透疹舒项背,热泻配连芩。
柴胡退热效能良,往来寒热更需尝,疏肝解郁尤常用,升举清阳不可忘。
升麻亦可升清气,解毒透疹是其长。
清热药石膏大寒清肺胃,烦渴能除壮热退,生用清热宜内服,煅过收敛外用配。
知母泻火亦滋阴,实热虚热皆能清,阳明经热石膏配,知柏并用肾火平。
黄芩连柏苦寒强,泻火解毒湿热攘,三焦热盛可同用,并治泻痢与疮疡。
心烦呕痞黄连好,黄芩清肺兼少阳,黄柏善清下焦火,三药异同仔细详。
栀子苦寒,降火除烦,清热利湿,淋病黄疸,凉血止血,吐衄能安。
龙胆性寒大苦,善清肝胆实火,高热惊搐可用,下焦湿热能除。
夏枯草,清肝好,眩晕治,目疾疗,能散结,瘰疬消。
决明子清肝,头痛眩晕餐,目赤肿痛用,润肠便不难。
苦参性苦寒,下焦湿热犯,黄疸并痢疾,用之可以扳。
银花连翘二地丁,善治疮疡热毒清。
温病毒痢银花效,热陷心包选翘心,黄疸乳痈公英用,疔毒常施紫地丁。
大青板蓝根,清热解毒胜,温病诸般证,用之有效能,流感配羌活,肝炎乙脑珍,痄腮及丹毒,疸痢用皆灵。
青黛功相似,凉血亦定惊。
蚤休拳参半边莲,疮疡蛇毒均可歼。
肝热惊搐蚤休用,水肿尤宜用半莲。
金荞麦和鱼腥草,射干也把肺热扫。
肺痈当以荞腥主,咽痛痰鸣射干好。
白头翁与马齿苋,秦皮地锦性皆寒,大肠湿热能清解,热泻热痢用之餐。
鸦胆子把原虫杀,阿米巴痢疟疾安。
红藤败酱草,解毒治肠痈。
红藤善活血,败酱更排脓。
犀角清热定惊良,凉血解毒此为上,热入血分用为主,吐衄斑疹必须尝。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一章解表药第一节辛温解表药8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11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12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13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14 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3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9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11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12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小结:1.解表药中有疏肝作用的:薄荷、柴胡。
第二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6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排脓,利尿。
7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利尿通淋。
8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9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10 谷精草明目退翳,疏散风热11 青葙子明目退翳,除虚热12 密蒙花明目退翳,平肝阳第二节清热燥湿药5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第三节清热凉血药5 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诊。
6 水牛角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清心定惊。
第四节清热解毒药4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5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
7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定惊。
8 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12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13 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
14 白鲜皮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
15 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16 土茯苓解毒,利湿,利关节。
17 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18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
19 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活络。
20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抗癌。
22 熊胆清热解毒,明目,止痉。
23 金乔麦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散瘀止痛。
24 鸦胆子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25 垂盆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26 秦皮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
27 马勃清肺,解毒,利咽,止血。
28 木蝴蝶清热利咽,疏肝和胃。
29 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利水消肿。
药性赋(新版)1、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此类专长散寒发汗邪去体康麻黄解风寒表实之证,平喘利水,桂枝去汗出表虚之疾,温经通阳。
防风胜湿、祛风而解痉,荆芥疏风、止血而消疮。
解表通阳用葱白,温肺止呕以生姜。
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紫苏可用于胎动不安。
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香薷最宜夏日着凉。
藁本祛风胜湿,止痛于巅顶,白芷消肿排脓,去疾于阳明。
羌活祛风湿,上身最有益,苍耳通鼻窍,除痹以利行。
柽柳可透疹止痒,辛夷疗鼻渊头痛。
2、辛凉解表药疏风散热性味辛凉温病初起风热所伤清头目利咽喉无如薄荷,解热毒消咽肿首推牛蒡。
蔓荆子治头痛,目赤多泪,浮萍草消水肿,祛风止痒。
桑叶明目清肺热,凉血止血,菊花明目息肝风,解毒力强。
发表解肌、解热生津,葛根见功于脾胃,和解退热、疏肝解郁,柴胡奏捷于少阳。
豆豉解表除烦,单用力弱,升麻清热解毒,多入复方。
蝉蜕退目翳,息风止痉,木贼愈眼疾,止血见长。
须知:薄牛蝉葛升浮能透疹外出,葛根升麻柴胡可升举清阳。
3、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性皆寒凉气分邪盛唯其可攘石膏除烦止渴,外用须煅,知母滋阴润燥,脾虚忌尝。
芦根生津,奏止呕除烦之效,花粉止渴,入消肿排脓之方。
除烦利湿,栀子可凉血解毒,清肝降压,枯草除郁结诸伤。
鸭跖草解热毒,通淋利尿,寒水石入气分,水火之伤。
除烦利尿以竹叶,清肝退翳用青葙。
谷精草疏风明目,密蒙花清肝目朗。
4、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最苦寒湿热诸证服之立安泻火解毒芩连柏共效,肝胆邪盛龙胆草功专。
止血安胎,去肺热宜黄芩,攻毒疗疮,清中焦需黄连。
黄柏走下焦,去湿热而泻相火,苦参洗肤疾,利小便而除黄疸。
5、清热凉血药发斑吐衄邪入营血苦甘咸寒凉血清热欲透疹解毒以紫草,用清心定惊以犀角。
养阴生津,生地疗烦渴多饮,滋阴降火,玄参可解毒散结。
赤芍祛瘀止痛,可泻肝火,丹皮活血散瘀,亦退虚热。
6、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多用广热毒诸证癌肿虫伤治肺痈用鱼腥,疗肠痈须败酱。
利咽消肿,祛痰散结于射干,息风止痉,化痰开窍宜牛黄。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一章解表药第一节辛温解表药NO. 品名功效1 麻黄发汗,平喘,利水。
2 桂枝助阳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利水,温通胸阳,温中散寒。
3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4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5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6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7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8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9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10 白芷散风解表,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
11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12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13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14 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1 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2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3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4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5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6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7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8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9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10 淡豆豉解表,除烦。
11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12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小结:1.解表药中有疏肝作用的:薄荷、柴胡。
第二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1 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2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3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4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排脓。
5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6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排脓,利尿。
7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利尿通淋。
8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9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10 谷精草明目退翳,疏散风热11 青葙子明目退翳,除虚热12 密蒙花明目退翳,平肝阳第二节清热燥湿药1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解表药:1、辛温解表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量用法:3-10克,大剂量可用至20克。
发汗解表宜生用,平喘止咳多炙用或生用使用注意:本品发汗作用较强,故表虚汗、阴虚盗汗,肺肾两虚的喘咳及阴虚阳亢者均当忌用。
桂枝:辛、甘、温。
归肺、脾、心、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用量用法:3-10克使用注意:本品甘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温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出血诸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紫苏:辛,温。
归肺、脾、胃经。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用量用法:3-10克。
不宜久煎。
治鱼蟹中毒加生姜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呕家圣药”之称用量用法:3-10克,或捣汁服。
使用注意:本品伤阴助火,故阴虚内热及热证忌服。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夏季风寒感冒而兼暑湿,水肿、尿少。
用量用法:3-10克。
利水消肿需浓煎使用注意:本品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忌用。
荆芥:辛,微温。
归肺、肝经。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消疮,止血。
用量用法:3-10克,不宜久煎,止血须炒炭用,余皆生用。
防风:辛、肝、温。
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味辛发散,入太阳经可散在表之风邪,入脾经可除肌肉之湿邪,但味温不燥,甘缓不峻,为风药中之润剂,为祛风止痛之良药。
防风即治外风,又治内风,通治诸风,故名防风,应为外来之风所致病。
使用注意:血虚风痉、阳亢生风及阴虚火旺者忌用或慎用。
羌活:辛、苦、温。
归膀胱、肾经。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风寒感冒、头痛身痛。
风寒湿痹,肩背疼痛。
筋骨所致的上半身痹痛,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为佳。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巅顶头痛,辛温香燥,上行升散,善达巅顶,长于发散太阳经之风寒湿邪,有止痛之效,与羌活相似。
治风寒上犯,太阳受邪所致的头痛,尤以巅顶疼痛为宜。
使用注意:血虚头痛、肝阳头痛及热证均忌用白芷:(川白芷和杭白芷)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爱莲说》《陋室铭》比较阅读[甲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斯.是陋室()2、惟.吾德馨.(惟:)(馨:)3、鸿儒..()(鸿:)(儒:)4、金经()5、白丁..()..()6、丝竹7、调素琴..()...(调:)(素琴:)8、案牍9、劳形..()(形:)10、甚蕃.()11、淤泥..()12、不染.()13、濯.()14、清涟..()..()15、妖.()16、亭亭17、植.()18、亵玩..()..()(亵:)19、隐逸20、君子..(品德高尚的人)二、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2、问今是何世()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斯是陋室()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是进亦忧()孔子云:何陋之有()是马也()之无丝竹之乱耳()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无案牍之劳形()花之隐逸者也()3、无丝竹之乱耳()花之富贵者也()丝竹花之君子者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4、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香远益清()而濯清涟而不妖()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濯清涟而不妖()6、可以调素琴()7、何陋之有()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何可爱甚蕃()同予者何人()8、香远益清()9、晋陶渊明独爱菊()远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独处江湖之远()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0、西蜀子云亭()11、有仙则名()云有说笑有鸿儒()孔子云()何陋之有()三、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麻黄【别名】龙沙,狗骨。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平喘,利水。
【主治】感冒风寒,恶寒无汗,咳嗽气喘,水肿。
【成份】含麻黄碱、麻黄定碱、挥发性碱、苄基甲胺等。
【药理】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抑制流感病毒,增加冠脉血流量,升高血压等作用。
【配伍注意】恶辛荑、石韦;厚朴、白蔹为使。
解表宜生用,,矿止咳平喘宜炙用,体虚多汗者忌用。
中毒量45—50克。
解救法:用绿豆25克,甘草50克,水煎服。
【配伍应用】1.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痛、恶风、无汗、气喘等症。
常与桂枝、甘草、杏仁等药物配伍。
2.治肺气壅遏之咳喘症,属风袭肺者与杏仁、甘草同用;属风寒表证兼有痰饮清稀阻肺者当与细辛、干姜、半夏、五味子等药配伍;属肺有郁热者宜用少量本品配大量生石膏及杏仁、甘草等药合用。
3.治风疹瘙痒,多与蝉蜕、薄荷药物配伍。
4.治水肿兼有表证,属热证者当配伍生石膏;属寒证者宜与附子等药同用。
【古籍方例】方名:麻黄汤(《伤寒论》)组方:麻黄6克,桂枝4克,杏仁9克,炙甘草3克。
水煎服。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而喘。
配伍特点:麻黄与桂枝共伍有扩张血管,使血行旺盛,促进发汗等作用。
配杏仁有喘之功,甘草既可协同止喘,又能调和诸药。
紫苏【别名】赤苏,苏叶。
[性味归经] 辛,温。
归肺,脾经。
[功效] 发表散寒解气宽胸,解鱼蟹毒。
【主治】心腹胀满,霍乱转筋,风湿脚气,伤寒气喘,乳痈肿痛,慢性气管炎,寻常疣等.【成份】含挥发油、紫苏醛、薄荷脑、香薷酮、芳樟醇等。
【药理】有缓解支气管痉挛,促进胃肠蠕动,升高血糖,抑制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作用。
[使用注意]气虚久咳,阴虚喘逆,脾虚便滑者不宜用。
【配伍应用】1.治老年食少痰多、咳嗽喘逆,常与莱菔子、白芥子等药配伍。
2.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鼻塞咳嗽,多与杏仁、半夏、前胡、桔梗等药同用。
3.治风寒表证兼气滞者,每与香附、陈皮等药合用。
中药解表药的分类方法
中药解表药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它们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
根据中药解表药的性质、功效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辛温解表药:这类药物具有辛、温的性质,能够促使毛孔张开,引起出汗,从而解除表层的风寒或风热症状。
常见的辛温解表药有荆芥、藿香、紫苏、草果等。
它们一般适用于风寒或风热初发,伴有发热、头痛、恶寒或鼻塞等症状的患者。
2. 辛凉解表药:这类药物具有辛、凉的性质,既能解表,又能清热,适用于风热或风热邪入营血引起的症状。
常见的辛凉解表药有薄荷、菊花、连翘、银花等。
它们能够迅速扩张毛孔,引起出汗,还能清热解毒,适用于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3. 苦寒解表药:这类药物具有苦、寒的性质,主要用于风热邪气入侵引起的症状,适用于发热、口干、咽痛等症状较重的患者。
常见的苦寒解表药有金银花、栀子、黄芩、黄连等。
它们能够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适用于风热引起的疾病。
4. 辛凉解表药:这类药物既有辛味,又有凉性,能够扩张毛孔,引
起出汗,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常见的辛凉解表药有薄荷、蒲公英、凉茶等。
它们适用于风热邪气的症状,如发热、口渴、咽痛等。
总结起来,中药解表药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苦寒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
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的功效和应用范围,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选择合适的解表药进行治疗。
5、解表药第一节辛温解表药辛温又解表,麻桂紫姜藁,荆防羌活细,芷薷苍夷柳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配桂枝,治疗表实无汗;配杏仁治风寒束肺,肺逆咳喘;配石膏,治肺热咳喘。
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肾虚咳喘忌服。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通阳化气有汗无汗皆可,另主治阳虚证(心阳不足心悸、胸阳不通胸痹、脾胃虚寒)、痰饮证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特点:治疗脾胃气滞和气滞胎动,叶善发表散寒,梗善理气宽中安胎。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呕家圣药。
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解表散风通用药,风寒风热皆可。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治风通用药,外风、内风、风湿及寒热皆可破伤风和小儿惊风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善治表证夹湿、太阳头痛及上半身风湿痹痛。
藁本:发汗解表,祛风胜湿,止痛善治表证夹湿、颠顶头痛及风湿痹痛。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治鼻渊鼻塞头痛之良药,最宜少阴头痛、鼻渊和牙痛。
可治阳虚外感。
寒饮伏肺之要药(配干姜和五味子)小青龙。
1—3克白芷: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善除手足阳明之邪,可治阳明头痛,眉棱骨痛。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治阴寒闭暑及风水水肿,素称:夏月麻黄。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为外感鼻塞头痛之佳品,又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另治湿痹痛和疹痒。
疥癣。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治鼻渊头痛与风寒头痛鼻塞所常用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6.辛凉解表药薄蝉桑菊葛柴升,牛蒡豉浮贼蔓荆。
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善散上焦风热。
叶长于发汗,梗长于理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可治痄腮。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配胖大海,善治风热肺热之咽痛音哑,另治小儿惊哭夜啼,破伤风。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配菊花,治肝阳眩晕及肝肾阴亏目暗不明;配黑芝麻,治肝肾阴虚视物昏花兼肠燥便秘。
第一章解表药【含义】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分类及适应证】1)辛温解表药。
又称发散风寒药,性味多辛温,发汗作用较强,适应于:①风寒表证,见恶寒重发热轻。
头痛身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②咳嗽气喘、风湿痹痛、水肿等兼有风寒表证者。
2)辛凉解表药。
又称发散风热药,性味多辛凉,发汗作用和缓,适应于:①风热表证,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有汗,鼻塞,流浊涕,咽部红肿疼痛,口渴,舌尖红,脉浮数等;②温病初起属风热表证者;③咳嗽,麻疹透发不畅兼有风热表证者。
【使用注意】1)注意用法。
解表药多为辛香发散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2)注意体质。
久病体虚者慎用。
3)注意禁忌病证。
气虚自汗、阴虚盗汗、久患疮疡、大失血等患者应慎用。
4)注意季节。
夏季腠理疏松,易于出汗,用量宜轻;冬季腠理闭塞,不易出汗,用量宜重。
5)注意不良反应。
使用解表药,发汗过多,耗伤阳气,进而损及阴液,导致虚损。
6)注意疗程,解表药为祛邪之品,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第1节辛温解表药麻黄【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麻黄、木贼麻黄及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处方别名】麻黄、炙麻黄、麻黄绒【性味归经】辛、味苦,温。
归肺、膀胱经【功效应用】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浮肿、骨节疼痛,小便不利,风邪顽痹,支气管哮喘。
发汗解表——{特点:发汗力量峻猛应用:①风寒表实无汗证;②风寒湿痹,阴疽等宣肺平喘——{特点:善宣散肺气。
应用:①风寒袭肺之喘咳;②痰饮犯肺之咳喘;③热邪壅肺之咳喘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兼有表证者【配伍应用】麻黄配桂枝:发散风寒,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杏仁、甘草:宣肺散寒,止咳平喘,用于风寒袭肺之咳喘。
麻黄配石膏、杏仁、甘草:清宣肺热,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咳喘。
麻黄配干姜、细辛: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寒饮郁肺之咳喘。
【用法用量】水煎服,3~9g【使用注意】1) 注意生品与炮制品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