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迫性尿失禁
- 格式:ppt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53
不同针法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评价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急迫性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特别是老年人群体中更为常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传统的药物治疗仅能缓解症状,而不是根本治疗,而且会有一定的药物副作用。
中医针刺疗法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应用,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
目前,在中医针刺疗法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线上针、侧针、点按针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不同针法在治疗急迫性尿失禁方面的临床疗效尚未得到系统评价。
因此,对不同针法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和比较,可以为针刺治疗急迫性尿失禁提供更科学、更准确的依据,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问题1. 不同针法在治疗急迫性尿失禁上的临床疗效如何?2. 针刺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可能机理是什么?三、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法:通过检索相关数据库,对不同针法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针刺可能机理以及安全性进行综合分析,撰写文献综述文稿。
2. 临床实验法:选择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用不同针法治疗,统计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症状改善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3. 实验室研究法:通过建立实验动物模型,观察不同针法对其膀胱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可能机理。
四、预期结果1. 不同针法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预计将对常用的线上针、侧针、点按针等不同针法进行比较,通过统计学分析综合评价其临床疗效。
2. 针刺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可能机理:本研究预计通过建立实验动物模型进行动物实验,探讨针刺对膀胱运动功能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理和途径。
五、研究前景本研究将为针刺治疗急迫性尿失禁提供新的思路和证据,有可能发现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机理,大大拓展了中医针灸的应用范围和深度,同时也为临床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尿失禁分类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将尿失禁定义为“主诉为任何非自主性的漏尿行为”。
从90 年代中期起尿失禁已被列为世界五大慢性病之一,它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远远高于男性,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临床中较常见的有六种尿失禁类型,分别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型尿失禁、功能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和反射性尿失禁,其中以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型尿失禁常见。
1.压力性尿失禁腹压(咳嗽、大笑、打喷嚏)增高时尿液出现不自主的自尿道外口流出,是最常见的尿失禁类型,80%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同时伴有盆腔脏器脱垂。
它的发生机制复杂,与盆底支持组织结构缺陷或解剖结构改变密切相关。
2.急迫性尿失禁伴有强烈尿意或尿急感的不自主性尿液自尿道外口排出。
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等。
典型症状为现有强烈尿意,后有尿失禁,或在出现强烈尿意时发生尿失禁。
其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逼尿肌的异常收缩有关。
3.混合型尿失禁同时存在以上两种尿失禁,常见于老年人。
4.功能性尿失禁又称冲动型尿失禁,指突发排尿欲望但不能及时如厕引起的自主性尿液流出。
临床特点为尿失禁突如其来,常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发生。
6.充溢性尿失禁又称溢出性尿失禁、假性尿失禁,指由于尿道梗阻(尿道狭窄)和膀胱收缩无力等原因所导致的慢性尿潴留后,膀胱在极度充盈的情况下,膀胱内压力超过正常尿道括约肌的阻力,少量尿液从充盈的膀胱中不自主的流出,长期升高的膀胱内压可造成上尿路梗阻而损害肾功能。
常表现为尿频、尿淋漓不净、尿残留等膀胱不稳定症状,可分为急性充溢性尿失禁和慢性充溢性尿失禁。
7.反射性尿失禁是由完全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患者不自主地间歇排尿(间歇性尿失禁),排尿没有感觉。
这类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逼尿肌反射亢进和低顺应性膀胱。
尿失禁的名词解释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是指由于尿液无法控制而导致的意外尿失禁的病症。
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更常见于女性和老年人。
尿失禁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类型因人而异,有的人可能只会偶尔滴漏尿液,而有些人可能会完全无法控制排尿过程。
尿失禁可分为四种主要类型:1. 急迫性尿失禁(urge incontinence):指突然出现强烈尿意,而无法及时到达厕所而发生的尿失禁。
这种类型的尿失禁通常与膀胱过度活动有关,导致尿液无法有效地被存储,从而引起尿意强烈和频繁排尿。
2. 应力性尿失禁(stress incontinence):指体力活动或压力施加在腹部时,如咳嗽、打喷嚏或跑步时发生的尿失禁。
这种类型的尿失禁通常是由于盆底肌肉和组织的松弛或损伤导致的,这会影响到尿道和膀胱的支撑结构。
3. 混合性尿失禁(mixed incontinence):指同时存在急迫性和应力性尿失禁的症状。
这种类型的尿失禁常见于女性,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
4. 过度流尿(overflow incontinence):指由于膀胱不能完全排空而导致的尿失禁。
这种类型的尿失禁通常与膀胱无法有效收缩或尿道梗阻有关,导致尿液无法顺利排出。
尿失禁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和疾病引起的,包括膀胱肌肉功能障碍、盆底肌肉损伤、神经系统疾病、妇女生殖器官手术、药物副作用、膀胱炎等。
治疗尿失禁的方法取决于其类型和原因,可以包括行为疗法、膀胱训练、盆底肌肉锻炼、药物治疗、手术等。
尿失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会导致患者感到羞耻、尴尬和社交孤立。
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尿失禁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获得自信和正常生活。
同时,患者还可以通过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过度饮酒和咖啡因、坚持盆底肌肉锻炼等,来减少尿失禁的风险。
尿失禁名词解释护理学
尿失禁是指患者在意识清醒状态下无法控制尿液的排泄,导致不自主地尿液泄漏或无法控制地排尿。
它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问题,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
在护理学中,以下是与尿失禁相关的一些重要术语的解释:
1. 尿失禁:指患者无法控制尿液排泄的情况,包括尿液泄漏、尿急、尿频等症状。
2. 非暂时性尿失禁:指长期存在的、持续的尿失禁问题,与患者的身体状况、神经控制或泌尿系统功能异常有关。
3. 暂时性尿失禁:指短期出现的、可逆的尿失禁问题,通常是由于暂时性的病理因素、药物副作用、感染或外部因素引起。
4. 功能性尿失禁:指由于神经控制失调或肌肉功能障碍导致的尿失禁,而非由于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引起的。
5. 压力性尿失禁:指在咳嗽、打喷嚏、笑或运动等腹压增加
的情况下发生尿液泄漏,通常是由于盆底肌肉和尿道括约肌的功能减退导致的。
6. 急迫性尿失禁:指尿液无法控制地泄漏,伴随着强烈的尿意和尿急感,通常与膀胱过度活动有关。
7. 混合性尿失禁:指同时存在压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的情况,即患者在腹压增加和尿急两种情况下都会出现尿液泄漏。
8. 尿失禁评估: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尿液分析、尿流动力学检查等,以确定尿失禁的类型和程度,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2023版泌尿外科尿失禁诊疗指南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版泌尿外科尿失禁诊疗的指南,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该疾病以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诊断
泌尿外科尿失禁的诊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
- 病史询问
- 泌尿系统检查
- 尿液分析
- 尿流动力学检查
-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扫描等)
分类
根据尿失禁的类型和原因,泌尿外科尿失禁可分为以下几种:
1. 应力性尿失禁
2. 急迫性尿失禁
3. 过度活动膀胱引起的尿失禁
4. 混合性尿失禁
治疗
治疗泌尿外科尿失禁的方法多样化,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
- 保守治疗:包括行为治疗、膀胱训练和盆底康复等。
- 药物治疗:通过使用抗胆碱药物、β3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来改善尿失禁症状。
-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顽固性的尿失禁病例,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预防与护理
为了预防泌尿外科尿失禁,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加强盆底肌肉锻炼,保持盆腔健康。
- 避免过度饮水和过度排尿。
- 养成定期排尿的惯。
- 避免长时间保持尿液。
结论
泌尿外科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尿失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提供了2023版的诊疗指南,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参考和指导。
对于具体的治疗方案,仍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决策和调整。
遗尿名词解释遗尿是指在不正常的时间或场合尿液无法自主控制而意外失禁的现象。
以下是对遗尿的详细解释:1. 意外失禁:指在意料之外或不想要的情况下,尿液无法自主地控制,导致不小心排尿的现象。
这可能是由于肌肉控制不足、神经系统问题、尿液压力过高等原因引起的。
2. 初尿失禁:也称为尿意强迫症,是指在尿液潴留的条件下,出现尿液无法控制流出的现象。
这可能是由于过度活动的膀胱肌肉无法控制尿液流出所致。
3. 急迫性尿失禁:是指出现突然强烈的尿意后,无法及时控制尿液流出的状况。
这种情况可能由于膀胱肌肉的过度激活而导致。
4.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由于外界压力作用于膀胱,导致尿液无法控制流出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膀胱肌肉虚弱或骨盆底肌肉受损而引起的。
5. 混合性尿失禁:是指同时出现急迫性尿失禁和压力性尿失禁的情况。
患者可能会同时感到尿意强烈和失去对尿液流出的控制。
6. 频尿:是指尿液的排出频率显著增加,超过正常次数。
这可能是由于过度饮水、尿液刺激物或尿路感染等因素引起的。
7. 夜尿:是指在夜间睡眠过程中被频繁的尿意唤醒。
这可能是由于夜间尿液产生过多、膀胱容量减小或睡眠障碍等原因引起的。
8. 尿滞留:是指膀胱无法完全排空,导致尿液残留在膀胱内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尿道梗阻、膀胱肌肉无力或神经系统问题等引起的。
9. 尿失禁:是指无法控制尿液流出的现象,通常用于形容儿童或老年人。
这可能是由于膀胱控制机制未完全发育或老年人肌肉功能下降所致。
10. 尿失禁用品:是指为了帮助控制尿液流出而使用的各种辅助性产品。
常见的尿失禁用品包括尿布、尿片、尿垫、尿道置管等,可以帮助患者保持尿液的干燥和卫生。
尿失禁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其症状如下:
1、真性尿失禁:又称完全性尿失禁,尿液连续从膀胱中流出,膀胱空虚状态。
多由于外伤、手术、先天疾病损伤膀胱颈和尿道括约肌或骶髓损伤导致阴部神经功能完全丧失。
还可见于尿道阴道瘘、膀胱阴道瘘等。
2、充盈性尿失禁:又名假性尿失禁,由于膀胱过度充盈造成尿液不断溢出。
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尿潴留所致,男性前列腺增生多导致此型尿失禁。
3、急迫性尿失禁:严重尿频尿急,膀胱不受意识控制发生排空,多继发于膀胱严重感染。
4、压力性尿失禁(SUI):指喷嚏、咳嗽、大哭大笑、体力劳动等腹压增高时尿液不自主漏出。
多由于膀胱尿道之间正常解剖关系异常,腹压增加传导至膀胱和尿道的压力不等;或盆底肌松弛导致。
多发生于顺产、肥胖、糖尿病女性,未生产女性也有发生。
女性尿失禁中约70%左右为压力性尿失禁,另有一部分为压力性尿失禁与急迫性尿失禁混合型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可分为3级:
第一级:仅在重度的压力下,如咳嗽、打喷嚏、拾重物时发生。
第二级:只要在走路、站立、购物时等轻度压力下发生。
第三级:不管在何种活动或姿势下都会发生。
尿失禁是女性常见病,据全球统计,患病率接近50%,严重尿失禁约为7%,其中约一半为压力性尿失禁。
我国的患病率与此基本相当。
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对女性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构成严重影响。
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因素,加之女性对排尿异常羞于启齿,导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长期以来不为医患双方所重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所带来的诸多健康和社会问题正逐渐受到重视。
女性尿失禁的原因及临床表现尿失禁的病因可分为下列几项:①先天性疾患,如尿道上裂;②创伤,如妇女生产时的创伤,骨盆骨折等;③手术,成人为前列腺手术、尿道狭窄修补术等;儿童为后尿道瓣膜手术等;④各种因引起的神经原性膀胱。
1.充溢性尿失禁尿液不断地自尿道中滴出,这类患者的膀胱呈膨胀状态。
2.无阻力性尿失禁患者在站立时尿液全部由尿道流出。
3.反射性尿失禁患者不自主地间歇排尿间歇性尿失禁,排尿没有感觉。
4.急迫性尿失禁患者有十分严重的尿频,尿急症状,由于强烈的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而发生尿失禁。
5.压力性尿失禁是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上楼梯或跑步时即有尿液自尿道流出,引起这类尿失禁的病因很复杂,需要作详细检查。
在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中,最常用的治疗是盆底肌肉训练PFME,或是针对提肛肌进行特异性力量训练。
进行这项治疗的理论基础在于提肛肌强有力的收缩能改善尿道的闭合,以及增加对盆内脏器的支持。
假设盆底肌肉收缩力足够强大并及时的话,那么就能压迫尿道从而中断漏尿。
由于提肛肌是由 I 型和 II 型肌纤维共同组成的,因此针对性的肌力训练能影响 II 型肌纤维,从而辅助尿道括约肌防止尿失禁的发生。
可在治疗师的口头指导或触诊下进行Kegel 训练,促进提肛肌收缩。
PFME 的重点在于针对构成腹壁的肌肉进行力量训练和运动控制协调训练,从而使得腰骶部肌肉稳定。
在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中,PFME 训练的有效性取决于训练的频率和强度。
例如,既往的研究提示,在轻度至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中,每次进行 2 至 4 秒的肌肉收缩,重复 15 次为 1 组,每日进行 3 组训练,持续 8 周,这一方案能显著缓解患者的失禁症状。
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的主要解剖学假说如下:支持结构丧失、“吊床假说”和神经假说。
除了上述三个和尿失禁相关的假说以外,也有一些与尿失禁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如生产的次数、年龄、胶原量和弹性的减少、种族、肥胖、吸烟、慢性咳嗽、呼吸系统疾病、盆腔手术、慢性便秘和碳酸饮料的摄入。
尿失禁的标准
尿失禁的标准可以根据国际尿控协会(ICS)的分类和临床表现进行划分。
根据ICS的分类,尿失禁可以分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真性尿失禁等。
从临床表现上,尿失禁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轻度尿失禁指的是在一般活动及夜间无尿失禁,但在咳嗽、喷嚏、大笑、起立等腹压突然增高的情况下,尿液会不自主地流出。
中度尿失禁则是在咳嗽、大笑、打喷嚏、举重、跑跳、上楼梯及剧烈活动时,腹压突然增高而尿液不自主地由尿道流出,且伴有严重尿频、尿急。
重度尿失禁则表现为在起立活动或卧位体位变化时,随时有尿液流出,膀胱呈空虚状态,丧失储尿功能,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社交活动。
此外,尿流动力学检查、漏尿点压(LPP)测定、最大功能性膀胱容量和剩余尿测定、尿道膀胱造影等医学检查手段,也可以用于评估尿失禁的严重程度和类型。
请注意,这些标准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如果怀疑自己有尿
失禁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
女性急迫性尿失禁怎么办女性常见的三种尿失禁1、急迫性尿失禁指突然想小便,并且感觉特强烈,好像马上就憋不住了往往这种情况发生时来不及上厕所就已经尿湿了裤子。
最常见的起因是尿路感染。
2、压力性尿失禁也叫张力性尿失禁,指当咳嗽、喷嚏、大笑、起立等腹压突然增高时,尿液失去控制而不由自主地流出。
这是妇女中最常见的尿失禁类型。
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病,尤其是生过孩子的妇女中有过难产史或患有子宫脱垂、膀胱和尿道膨出者。
妇女年老绝经后,由于缺乏雌激素,导致尿道变薄,使通过尿道的阻力减小,尿失禁更加多见。
3、混合性尿失禁压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通常在女性中同时存在主要原因包括女性尿道较男性的短,平均只有3-5cm盆骨宽大,肌肉支持力弱;尿道括约肌松弛;妊娠和分娩对盆底肌肉造成的损伤;中年以后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黏膜萎缩;手术对盆腔造成的解剖学改变等等。
什么是急迫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指的是当有强烈的尿意时不能由意志控制而尿液经尿道流出。
急迫性尿失禁只是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严重表现,导致急迫性尿失禁的常见原因有逼尿肌老化、心脑血管疾病、早期糖尿病等。
主要通过测定尿流率和残余尿量来诊断急迫性尿失禁,必要时还需行尿动力学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梗阻。
这类尿失禁的特点是先有强烈的尿意,后有尿失禁,或在出现强烈尿意时发生尿失禁。
咳嗽,打喷嚏或增加腹压可诱发其发生,容易与压力性尿失禁相混淆。
根据病因的不同,急迫性尿失禁又可分为运动急迫性尿失禁和感觉急迫性尿失禁。
女性急迫性尿失禁怎么办?1、行动疗法试行规定时间内排尿以及持续性进行提肛肌收缩和松弛交替训练。
如尿意急迫感消失,排尿甚至可以恢复正常。
2、药物疗法包括抗胆碱能、肾上腺素能制剂、直接平滑肌松弛剂和乙酰胆碱能受体阻滞剂四类。
3、电极刺激行动疗法和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进行经皮电极刺激治疗,表面电极安放在阴部神经走行区域,另一极插入肛门内,以耐受限度为准,每次刺激15~20分钟,每周1~2次,10次为一疗程,可反复多次刺激。
女性尿失禁怎么办尿失禁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疾病,尤其是产后、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多见。
据调查,尿失禁的发病率为35%—50%,症状轻重与年龄、生育次数和生育年龄有关。
尿失禁可分为压力性尿失禁(50%)和急迫性尿失禁(25%)两大类。
前者指的是在咳嗽、大笑、打喷嚏或其他腹压增高情况下出现尿液不自主流出,咳嗽和打喷嚏时尤其严重。
后者指的是当有尿意时,患者不能自主控制排尿,会有尿流中断的情况出现。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原因导致尿失禁,那就是尿路感染,这也会引起尿失禁。
所以女性朋友们一定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这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女性尿失禁怎么办呢?一、为什么会尿失禁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妊娠后遗症。
当女性分娩过后,容易造成子宫脱垂、膀胱膨出、盆底肌肉及神经损伤,进而括约肌功能减弱,在产后腹部压力突然增加时,如做咳嗽、打喷嚏、跑步等动作都会出现漏尿的情况,这便是产后后遗症的症状。
2、过于肥胖也可能导致尿失禁。
当身体有过多的脂肪堆积,会对膀胱造成较大的压力。
3、雌激素水平降低。
这种情况常发生在更年期后的妇女,因为更年期以后身体分泌的雌性激素减少,使尿道黏膜变薄,张力出现下降,因此产生尿失禁的情况。
4、精神因素。
因为工作紧张、压力大、焦虑情绪或神经性膀胱而造成膀胱肌肉的反应过敏,无法抑制膀胱收缩而引起尿失禁。
对于女性朋友们来说,单纯尿失禁会给生活带来很多的麻烦,而且长期尿失禁还会引起泌尿系感染、阴道炎、周围皮肤炎甚至溃烂,对我们女性朋友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二、女性尿失禁症状类型1、真性尿失禁。
由于膀胱或尿路感染、结石、结核、肿瘤等疾患使膀胱逼尿肌过度收缩,尿道括约肌过度松弛,以致尿液不能控制从膀胱流出。
2、假性尿失禁。
由于下尿路梗阻(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或肿瘤等)或膀胱逼尿肌无力、麻痹(先天性畸形、损伤性病变、肿瘤与炎症病变等导致调节膀胱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造成膀胱过度膨胀、内压升高致尿流被迫溢出,又称“溢出性尿失禁”。
大小便失禁专业术语引言:大小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病症,特指患者在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发生大小便的现象。
在医学领域中,有一些专业术语用于描述和分类大小便失禁的不同类型和病因。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大小便失禁专业术语,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一疾病。
一、尿失禁术语:1.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简称SUI):指在咳嗽、打喷嚏、跳跃、行走等活动时,由于腹压增加而导致尿液无法抑制地泄漏出来的情况。
2. 急迫性尿失禁(Urge Urinary Incontinence,简称UUI):指患者突然感到尿意强烈,无法控制地发生尿液失禁的情况。
3. 混合性尿失禁(Mixed Urinary Incontinence,简称MUI):指患者同时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的情况。
4. 过度活动膀胱(Overactive Bladder,简称OAB):指膀胱肌肉异常收缩导致尿意频繁、尿急、尿失禁的病症。
二、大便失禁术语:1. 突发性大便失禁(Fecal Incontinence,简称FI):指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发生大便的现象,包括排便的时间、地点和形式都无法控制。
2. 神经性大便失禁(Neurogenic Fecal Incontinence):指由于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大便失禁,如脊髓损伤、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
3. 脱肛(Rectal Prolapse):指直肠黏膜和肛门之间的直肠下坠,导致大便失禁的情况。
4. 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Anal Sphincter Dysfunction):指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无法有效控制大便的排泄。
三、病因术语:1. 排尿困难(Dysuria):指尿液排出时出现困难、疼痛或不适的情况,可能是尿道感染、结石等引起的症状。
2. 尿频(Frequency):指尿液排出的频率增加,可能是因为尿道感染、膀胱炎等引起的症状。
3. 尿急(Urgency):指突然感到尿意强烈,无法控制地想要排尿的情况,可能是膀胱炎、膀胱过度活动等引起的症状。
尿失禁的病因及治疗方案1. 病因1.1 概述尿失禁是指由于膀胱控制功能的障碍,导致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尿失禁可分为急迫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真性尿失禁、假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等类型。
尿失禁的病因复杂,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
1.2 先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主要包括膀胱发育不良、尿道括约肌发育不良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膀胱和尿道的解剖结构异常,从而引发尿失禁。
1.3 后天性因素后天性因素包括:- 泌尿系统疾病:例如膀胱炎、膀胱结石、尿道炎、尿道结石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尿失禁。
- 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中风、帕金森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神经对膀胱的控制,导致尿失禁。
- 肥胖:肥胖者腹压较高,易导致尿道括约肌功能受损,引发尿失禁。
- 分娩损伤:女性分娩过程中,尿道括约肌可能受到损伤,导致尿失禁。
- 手术:盆腔手术可能影响膀胱和尿道的解剖结构,导致尿失禁。
- 药物:某些药物如松弛膀胱的药物、利尿剂等,可能导致尿失禁。
- 老龄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膀胱肌层和尿道括约肌的力量减弱,易发生尿失禁。
2. 治疗方案尿失禁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要求来制定。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等。
2.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尿失禁症状,包括:- 抗胆碱能药物:用于治疗急迫性尿失禁。
- β3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慢性尿失禁。
- 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导致的尿失禁。
2.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主要包括膀胱训练、骨盆底肌肉锻炼等,以增强膀胱控制能力和尿道括约肌的力量。
2.3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无效的患者,包括:- 膀胱扩大术:对于膀胱容量较小的患者,可采用膀胱扩大术。
- 尿道括约肌重建术:对于尿道括约肌功能受损的患者,可采用尿道括约肌重建术。
2.4 生活方式调整生活方式调整包括:- 控制体重:减轻体重,降低腹压,减少尿失禁的发生。
急迫性尿失禁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排尿困难2、尿失禁3、充溢性尿失禁4、肉眼血尿6、初始血尿7、终末血尿8、全程血尿9、乳糜尿10、脓尿11、PSA12、尿频13、尿潴留14、尿急15、尿疼二、填空题:1. 无痛性肉眼血尿,特别是中年以上着,应首先考虑为______2. 血尿伴尿频、尿急、尿痛多系______所致。
若膀胱刺激症状逐渐加重,而普通细菌培养阴性,抗感染无效,提示______。
3. 活动后尿血,提示。
排尿中断伴剧烈疼痛,并放射至阴茎头部和远端尿道,多系______。
4. 男性老年人夜间尿频、尿线无力、尿不尽感,提示______。
5. 导尿管以法制(F)为计量单位,以21F为例,其周径为21mm,直径则为______mm。
三、选择题1.排尿中断的症状常见那种疾病______A.膀胱癌B.肾结石C.输尿管结石D.膀胱结石E.肾癌2.泌尿外科疾病中哪一类疾病常不伴有血尿______A.泌尿系肿瘤B.泌尿系统感染C.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D.泌尿系结石E.泌尿系外伤3、下列哪种疾病不适宜作膀胱镜检查______A.输尿管肿瘤B.尿道肿瘤C.尿道狭窄D.前列腺癌E.膀膀肿瘤4、无痛性间歇性肉眼血尿最常见______A.急性肾盂肾炎B.急性前列腺炎C.肾结核D.膀胱肿瘤E.肾肿瘤5、下列检查哪项对前列腺癌诊断意义不大______A.PSA 检查B.肛门直肠指检C.排泄性尿路造影D.前列腺穿刺活检E.前列腺B 超6、下列哪一项检查,不能了解到分测肾功能______A.血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测定B.排泄性尿路造影C.肾小球滤过率和有效肾血流量测定(通过ECT 检查)D.靛胭脂检查E.增强CT 检查7、尿路梗阻伴残尿量增加,尿液不断从尿道流出,应属那种情况______A.压力性尿失禁B.急迫性尿失禁C.真性尿失禁D.充溢性尿失禁E.混合性尿失禁8、下腹外伤患者,小便不能解出,下腹痛,腹肌稍紧张,需立即确定磅胱有无破裂应用哪种方法______A.尿道造影B.膀胱造影C.排泄性尿路造影D.插入导尿管注水试验E.膀胱B 超9、尿普通细菌培养有细菌生长、菌落数大于10万/ml 认为是______A.尿液污染B.确诊尿路感染C.泌尿系结核D.盆腔炎E.前列腺炎10、有尿频、尿急症状尿普通培养无菌生长,尿常规检查pH5,镜检大量脓球可能为______A.急性肾盂肾炎B.急性膀胱炎C.泌尿系结核D.急性前列腺炎E.急性尿道炎12、右腰部剧烈绞痛,向右下腹放射三小时,大汗淋滴,面色苍白,尿常规RBC+++/Hp,那一样检查不应该做______A.腹部平片检查(KUB)B.肾、输尿管B 超检查C.螺旋CT检查(肾、输尿管)D.MRU检查(磁共振尿路成像)E.泌尿系分泌造影13、泌尿外科疾病中下列哪种疾病伴有血尿______A.睾丸癌B.肾囊肿C.肾盂癌D.精索静脉曲张E.肾上腺皮质癌14、患者排出乳白色尿液,但加入1ml乙醚后能使尿液清亮,可能______ A.脓尿B.乳糜尿C.晶体尿D.血尿E.气尿15、每次排尿开始有血尿,而排尿终末尿液正常,病变初步是位于______ A.肾、输尿管B.前尿道C.膀胱颈及三角区D.前列腺E.膀胱底部16、老年患者有会阴不适排尿不畅,血PSA>10ng/ml,可能为______ A.前列腺炎B.前列腺增生症(BPH)C.前列腺癌D.神经源性膀胱E.膀胱癌17、诊断膀胱癌的最好方法是______A.膀胱造影B.直肠膀胱双合诊C.膀胱镜检查D.尿液脱落细胞E.尿常规18、检测肾功能严重受损,伴有重度肾积水的最佳方法______A.排泄性尿路造影B.CT C.MRI D.MRUE.双肾B 超19、膀胱刺激症状是指A.尿频B.尿痛C.尿急D.尿频、尿急E.尿频、尿急、尿痛21、老年人排尿困难最常见的病因是A.排尿无力B.神经性膀胱C.膀胱结石D.尿道狭窄E.良性前列腺增生22、下列几种尿失禁的类型,应除外的是A.充溢性尿失禁B.压力性尿失禁C.急迫性尿失禁D.真性尿失禁E.膀胱性尿失禁23、关于尿潴留,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尿潴留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类B.急性尿潴留即是无尿C.慢性尿潴留多由膀胱出口以下尿路不完全梗阻所致D.可出现充溢性尿失禁E.导尿是治疗急性尿潴留的最常用方法24、关于血尿,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肉眼能见到血色者称为肉眼血尿B.1000mL尿中含1mL 血液即呈肉眼血尿C.通过显微镜可见到尿中红细胞者为镜下血尿D.一般认为离心尿每高倍视野中有2个以上红细胞有病理意义E.血尿的程度与疾病的严重性成正比25、初始血尿提示病变部位多在A.后尿道及膀胱顶部B.尿道及膀胱颈部C.输尿管上段D.肾脏E.输尿管下段26、终末血尿提示病变部位多在A.后尿道、膀胱颈部及膀胱三角区B.肾脏C.输尿管上段D.膀胱E.输尿管下段27、全程血尿提示病变部位多在A.膀胱B.输尿管C.肾脏D.后尿道E.膀胱及其以上尿路28、肾绞痛发作,伴镜下血尿,多见于A.肿瘤B.结核C.结石D.肾积水E.梗阻29、乳糜尿最常见的原因为A.肿瘤B.结石C.结核D.丝虫病E.梗阻30、尿液细菌学检查,采集尿液的常用方法是A.晨尿B.中断尿C.终末尿D.导尿E.膀胱穿刺抽尿31、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每毫升尿在多少个以上提示尿路感染A.102 以上B.103 以上C. 105以上D. 107 以上E. 109 以上肾挫伤:损伤仅限于部分实质,形成肾淤斑和(或)包膜及肾盂粘膜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