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三年级美术上册第三课《有趣的拼图》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2
3《有趣的拼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设计作品中蕴含的点、线、面知识,学习利用材料拼图的基本方法,并能利用材料的特点巧妙地进行设计。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分析、讨论、实践的过程中,学习拼图方法。
通过画、剪、贴等方法实践拼图创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体验到拼图的乐趣,体会将艺术创作融入生活的情趣。
培养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团结他人合力完成任务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1.学习拼图的基本方法,利用各种媒材创作一幅有趣的拼图作品。
2.如何利用材料特点巧妙地进行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胶水、牙签、镊子、卡纸、彩色纸片、植物籽粒、果壳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准备好学习用具二、导入课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儿童艺术展览馆去看一看,请你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生:这些作品都是用一些果壳、纸片、植物籽粒拼贴出来的。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幅这样的作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第三课《有趣的拼图》。
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1.了解材料特点。
师:老师让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谁能从造型、色彩上分别给大家介绍一下:生:西瓜子壳:外边黑中间偏黄,水滴形。
绿豆:绿色的,椭圆形。
红豆:红色的,椭圆形。
彩色纸片:彩色的,不规则形状等等。
师总结:看来我们的材料颜色多样,形态各异。
2.教师出示学生画稿作品,让学生分析点线面的运用。
师:远距离观察这些材料中的一个,它们会变成一个一个的点,如何把它变成线呢?生:一个一个连接起来。
师:规律地排列。
师:如何变成面呢?生:点和线多了就组成了面。
3.学习如何运用点线面组织画面。
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下面的这些作品点线面分别适合用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
4.学习创作步骤。
一件好的作品需要有点线面的组合,完成一件作品需要哪些步骤呢?请同学们看课本说一说。
生:第一步:构思。
第二步:用铅笔画设计稿。
第三步:选材粘贴。
5.在分析作品和观看教师示范中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有趣的拼图教案有趣的拼图教案1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上册第3课《有趣的拼图》课本第6——8页。
二、目标制定1、目标制定的依据:(1)基于课程标准:本课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
课标对本学段提出这样的目标:“尝试从形状与用途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用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为了落实本目标,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合作讨论、分组探究等形式学习表现有关拼图方法,来创作拼图作品。
(2)基于教材:《有趣的拼图》是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3课,本课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主要分为三个版面:欣赏优秀拼图作品,了解拼图表现形式;研究拼图制作方法和步骤;欣赏学生作品,拓展学生思路。
教材第6、7页左上,四幅拼图作品以文字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拼图作品的创意和材料特征之间的关系。
教材第7页还展示了以彩纸片拼图创作为例的三幅步骤图。
第8页以多种媒材、多个主题和多种构图形式为思路,展示了一组同龄学生的拼图作品。
本教材开阔了学生寻找媒材的视野,拓展了学生创作的思路,为孩子们学习拼图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3)基于学情: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接触过利用废旧物进行创新的内容,对巧妙利用媒材已经有了基础。
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通过拼摆、粘接媒材,创作拼图,让他们认识到艺术创作媒材的广泛,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及环保意识。
2、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会简单说出拼图画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2)通过画、剪、贴等方式会创作一幅拼图作品。
3、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制作拼图的基本方法。
难点:利用不同媒材制作一幅有创意的拼图。
三、评价任务:1、能用简单的话说出拼图画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检测目标一)2、能利用不同媒材,用画、剪、贴等方式制作一幅有创意的拼图。
(检测目标二)四、学习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任务达成目标一、激趣导入学生:点;豆子,七星瓢虫等。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3课有趣的拼图》1-人美版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拼图》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拼图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学习色彩搭配和构图知识。
教材提供了多种拼图素材,如动物、植物、建筑物等,让学生在拼图过程中体验到美术创作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对于色彩和构图也有自己的认知。
但在拼图方面,部分学生可能缺乏耐心和细心,需要引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兴趣和特长,教师应尊重并激发学生的个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拼图的基本技巧,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培养学生色彩搭配和构图能力,提升美术素养。
3.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品质,以及合作、分享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拼图技巧的掌握,色彩搭配和构图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拼出有趣且美观的图案。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了解拼图技巧和色彩搭配。
2.引导法:教师提问和鼓励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拼图创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拼图素材。
2.彩色纸、剪刀、胶水等拼图材料。
3.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拼图作品,引起学生兴趣,提问:“你们知道拼图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拼图素材,讲解拼图的基本技巧和色彩搭配知识,边讲边示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拼图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醒学生注意色彩搭配和构图。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展示他们的拼图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任务:让学生用拼图的方式创作一幅画面,可以结合绘画和剪贴技巧。
学生自由发挥,教师提供指导。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拼图技巧和色彩搭配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创作。
《有趣的拼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有趣的拼图》。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属于小学美术中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这里对于造型表现还是设计应用并不是很确定)。
在小学低段安排这一内容符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知识能力,教学以“植物子粒拼图”为课题,利用各种植物的裍子、纸板、和胶水进行拼图、粘接、创造和设计形象。
教学中的主要材料是各种植物子粒,要学习选择适合的色彩及大小不同的子粒进行各种创造。
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用各种色彩、大小的植物籽粒拼摆、粘贴出图形的方法,进行造型创作。
情感目标:感受拼图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创作的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选择适当的植物籽粒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有序的进行拼贴。
难点:在学会制作植物籽粒拼图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二、学情分析植物籽粒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此之前可能没有学生会发现这些也能是制作艺术品的素材,因此在出示范作时定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制作技法上并无困难,只是要强调制作有耐心和不同植物籽粒可以结合使用,丰富画面效果。
三、说教法与学法1.教法:美术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意识,为了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教师的教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本课重在寻找生活中的美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我采用以下几个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2、引导发现法。
2、范例教学法。
以便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通过范例的欣赏,感受美的过程,去发现美,创造美。
2.学法:所谓学无定法,这节课的重点在于学生能发挥创造性的思维,掌握制作的程序,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1、质疑问难的学习方法,2、提高学生动手尝试的学习方法。
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拼图》教学设计
课题有趣的拼图课型造型表现教材
位置
第三课第1 课时设计者美术组
教材分析本科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以拼图为主线,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可以找到的各种媒材,如彩色纸片,植物籽粒,果壳等。
根据材料的特点。
结合点,线,面知识,巧妙设计创作稿。
并创作一幅有趣的拼图作品。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创作媒材的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媒材特点巧妙设计创作的实践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造型元素,点,线,面知识。
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设计的能力。
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用各种色彩鲜艳的纸片、形状多样的植物籽粒、果壳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耐心的拼摆、粘贴出图形的方法,进行造型创作。
2、情感目标:感受拼图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创作的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重点在学会制作纸片、植物籽粒、果壳拼图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难点制作一幅与众不同、有创意的拼图。
学前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
各种植物籽粒(如:红豆、绿豆、西瓜籽、大米等)、各种颜色的纸片、果壳等、胶水(胶水或白乳胶)。
板书设计
有趣的拼图
1.了解手中材料的特点,颜色。
2.拼图画的步骤
1.设计画稿。
3在画稿上均匀涂上胶水。
2.粘贴材料。
3利用材料特性直接拼贴图案
流程
时间
师生活动过程二次修改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各种材料。
(出示各种植物籽粒、小纸片、果壳
等)
通过图片让学生认识,并告诉同学们植物籽粒是大自然馈赠给人们的礼物,应
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提问:你能说出这些植物籽粒的名称吗?说一说这些植物籽粒用什么用途?能
不能把它们变成一幅画?再依次出示纸片、果壳的课件让学生认识、了解不同材料都可以制作拼图。
导入本课,出示课题:《植物籽粒拼图》
二、感知探索(出示课件)
师讲解知识点:一个个的点连接成线,一条条的线组成面,点、线、面试图形构成的基础。
1、欣赏分析课本第6页的三幅作品哪些地方运用了点、线、面?它们在外形
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2、分组思考与讨论:(1)如何巧用才纸片或植物籽粒、果壳的外形、色彩
特点来拼图?(2)生活中的哪些废弃物还可以拼图?(3)课本第7页下面参考图例中哪些地方适合用线、哪些地方适合用面来表现?
3、你想制作哪种材料的拼图?
4、(出示课件)利用课件,直观感知制作步骤,分为:
()铅笔画设计稿; (2)在需要粘贴处涂胶水; (3)选择好的材料制作拼图。
三、实践创作作业要求:
请你分析现有材料的形状和色彩设计图稿,并且和同学们共图完成一幅用彩纸片或果壳、植物籽粒制作的图样。
1、学生取出准备好的材料。
2、讨论: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用植物籽粒、彩纸片、果壳来制作一幅有特色
有创意的拼图。
指导要点:(1)画稿设计要简洁,概括,有创意。
(2)涂胶水要均匀,稍微多一点,注意不要涂到画稿的外面。
(3)选择材料要合理,颜色、排列要好看。
3、实践创作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师巡回指导(播放背景音乐)。
四、展示评价“小小拼图艺术展”,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介绍制作的
感受。
五、小结:展示学生作品,互相欣赏拼图作品,并让学生自己谈谈在拼图中
遇到的问题,自己是如何解决的以及用各种方法进行艺术创作的体会。
六、拓展延伸:
根据本课的学习方法,你还能用什么材料完成漂亮的拼图,回家试着做一做。
课后反思:当堂课学生制作兴致很高,但也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学生抹胶问题,有涂抹过多,一节课胶干不透,有抹胶不按照画稿来,涂抹出线,导致画稿变形,走样。
个别学生时间不够,不能完成等等。
教
学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