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行政组织法
- 格式:pptx
- 大小:739.85 KB
- 文档页数:13
行政组织法是规范行政主体及其相互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由有关行政机关的设置、任务、地位、组成、职权、职责、活动程序和方法、编制,以及有关行政工作人员( 公务员)的录用、培训、考核、奖惩、晋升、调动及其职务上的权利义务等方面的规范所组成。
行政组织法是行政法的基本制度,主要包括行政组织和公务员问题。
关于行政组织法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两说。
狭义的行政组织法,仅指有关规定行政机关的结构、组成、权限等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在中国,狭义的行政组织法就是指行政机关组织法。
而在有的国家如日本,这个意义上的行政组织法可以区分为国家行政组织法、地方公共团体组织法及其他的公共团体组织法。
广义的行政组织法,除了行政机关组织法外,还包括构成行政组织的人的要素即国家公务员的法和供行政目的使用的物的要素即公物的法。
在中国,有学者认为,行政组织法大致由行政机关组织法、行政机关编制法和公务员法构成,即为传统上广义的行政组织法。
行政机关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国家行政机关与自治行政机关
2.中央政府(联邦政府和成员国政府)行政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
3.独任制行政机关、合议制行政机关与混合制行政机关
4.常设行政机关与临时行政机关
5.一般行政机关与特殊行政机关。
行政组织法范例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宪法规定,为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保证行政管理的科学、民主、有效,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县、乡、村行政机构的设立、调整和管理。
第三条行政机构应当遵循服务人民、科学决策、公正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原则,加强行政管理,提高服务效能。
第四条行政机构应当依法行使执法权、监督权、审批权、核准权等行政权力,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行政机构应当依法行使职权,不得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
第六条行政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提高行政效能,保障公共利益。
第七条行政机构应当加强政务公开,接受人民监督,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第八条国家组织法制定和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地方组织法制定和修改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第二章行政机构的设立第九条国家行政机构的设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第十条行政机构的设立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职能权限,保障行政管理的协调、高效。
第十一条行政机构的设立应当依法确定组织形式、职能任务、人员编制和财务管理。
第十二条国家行政机构设立或者调整,应当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机构设立或者调整,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三章行政机构的组织第十三条行政机构应当根据职能任务,合理划分内设机构,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结构。
第十四条行政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内设机构之间的协作与配合。
第十五条行政机构应当依法设立机构编制,明确内设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六条行政机构应当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机构运行和人员管理。
第四章行政机构的管理第十七条行政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八条行政机构应当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行政人员的业务水平。
行政组织法是什么引言概述:行政组织法是一门法律学科,研究的是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职能分工、权责制衡、行政程序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和原则。
行政组织法对于规范行政机关的运作、保障行政公平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行政组织法的内容。
正文内容:一、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1.行政机关的分类a.行政机关的类别和主体性质b.行政机关的层级和地位2.行政机关的组织形式与机构设置a.行政机关的直接管理形式和间接管理形式b.行政机关的机构设置原则和程序二、行政机关的职能分工1.行政机关的权力机关与职能机关划分a.行政机关的权力机关和职能机关的定义和特点b.行政机关的权力机关与职能机关的划分原则和程序2.行政机关的职能分工原则a.行政机关的专一性原则和分工合作原则b.行政机关的集中与分散原则三、行政机关的权责制衡1.行政机关的权力制约a.行政机关的内部权责制衡机制b.行政机关的外部制约机制2.行政机关的责任追究a.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责任b.行政机关的过错责任四、行政程序1.行政手续的合法性要求a.行政手续的公开与公正性b.行政手续的合理与便民性2.行政处罚程序a.行政处罚的立案和听证程序b.行政处罚的决定和执行程序五、行政组织法的发展与展望1.行政组织法的历史演进a.行政组织法的起源和发展b.行政组织法的重大改革和变革2.行政组织法的前景与挑战a.技术革新与行政组织法的应对b.行政组织法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挑战总结:行政组织法以其对行政机关组织结构、职能分工、权责制衡、行政程序等方面的规范,为行政机关的运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原则。
在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行政组织法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
因此,持续研究和完善行政组织法,提高其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推动行政机关的公平与效率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行政组织法行政组织法引言行政组织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基本组织形式,行政组织法是规范和管理国家行政组织机构的法律法规。
行政组织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于保障行政机关的权力合法性和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行政组织法的基本概念、制定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基本概念行政组织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政机关的职能需要,将行政机关的各个部门和单位按照一定标准分割和分类,形成相互依存、协调配合的组织结构。
行政组织既包括行政机关的内部组织关系,也包括行政机关之间的组织关系。
制定背景行政组织法的制定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法治理念的推动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推进,加强行政管理的法治化程度成为必然趋势。
为保障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合法性,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依法行政的服务,制定行政组织法成为当务之急。
改革和发展的需求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更加规范、高效的行政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
行政组织法的制定为行政机关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国际经验的借鉴借鉴国际上先进的行政管理经验,制定和实施行政组织法,对于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规范性、透明度和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组织法的制定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一种表现。
主要内容行政组织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行政组织的原则行政组织法确定了行政组织的原则,包括统一性、分工协作、公开透明、依法行政等原则。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合法、公正,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优质的行政服务。
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行政组织法规定了行政机关的层级结构,包括中央行政机关、地方行政机关和特定行政机关等。
同时,行政组织法还规定了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责和权限,明确了权力划分和协调机制。
行政组织的设置和调整行政组织法对行政机关的设置和调整进行了规范。
根据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需要和工作任务,行政组织法对行政机关的设立、合并、撤销等进行了具体规定,确保行政组织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行政机关组织法行政机关组织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责,保障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加强行政管理能力,提高行政效能,根据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行政机关是依法行使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的组织。
第三条行政机关履行职责,应当依法保持政令畅通,确保公正执法,加强信息公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提升公众对行政机关的满意度。
第四条行政机关根据从事的具体工作分为国家级行政机关、省级行政机关、市级行政机关、县级行政机关等。
第五条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职责和工作需要,合理确定机构设置,并报请上级机关批准。
第六条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组织架构,确保权责清晰、层级分明。
第七条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内设机构,明确职责和权限。
第八条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配备专业化、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提高行政工作水平。
第九条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人员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第十条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和利用。
第十一条行政机关应当提高办事效率,简化行政程序,便利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行政机关的设置和职责第十二条国家级行政机关由国务院设立,负责各项国家政务。
第十三条省级行政机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负责所辖地区的行政事务。
第十四条市级行政机关由市、地区政府设立,负责所辖地区的行政事务。
第十五条县级行政机关由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政府设立,负责所辖地区的行政事务。
第十六条行政机关的职责包括:(一)制定和实施有关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二)制定和实施公共服务管理的规章制度;(三)组织、指导、监督和检查执行行政管理法规、规章制度;(四)提供公共服务并保障公共利益。
第十七条各级行政机关应当配备专门机构,负责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监察工作等。
第三章行政机关的组织第十八条行政机关的组织应当坚持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同作战、扁平高效的原则。
引言概述行政组织法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行政机构的组织及其职能、权限、程序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在现代社会中,行政组织法对于确保政府机构运行的规范化、高效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行政组织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职权划分、程序规则等方面。
正文内容一、行政组织形式1.集中式行政组织形式:介绍集中行政机构的特点和优势,如国家级行政机构和中央部门的设置。
2.分权式行政组织形式:介绍分权行政机构的特点和优势,如地方行政机构和地方部门的设置。
二、行政职权划分1.行政职权的划分原则:介绍行政职权划分的基本原则,如专属原则、职能原则等。
2.行政职权的层级划分:介绍行政职权在中央和地方的层级划分,如国家级、省级、县级行政机构的职权划分。
3.行政职权的领域划分:介绍行政职权在各个具体管理领域的划分,如经济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环境管理等。
三、行政程序规则1.行政决策程序:介绍行政机构进行决策的程序,包括信息收集、意见征询、决策程序等。
2.监督与问责程序:介绍对行政机构行为进行监督和问责的程序,包括申诉和投诉的程序、行政复议程序等。
3.行政争议解决程序:介绍行政机构与公民、法人等之间发生争议时的解决程序,包括行政诉讼程序、行政裁决程序等。
四、行政机构内部管理1.人事管理:介绍行政机构内部的人事管理制度,包括招聘、选拔、培训、晋升等。
2.财务管理:介绍行政机构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资金管理、审计监督等。
3.绩效管理:介绍行政机构内部的绩效管理制度,包括目标设定、绩效评估、激励机制等。
五、行政组织法的保障机制1.法律保障:介绍行政组织法在法律层面的保障机制,包括行政诉讼法、行政资源分配法等。
2.监督机制:介绍行政组织法在监督层面的保障机制,包括国家监察体系、社会监督机制等。
总结行政组织法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规范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职权划分和程序规则等方面,保证了政府的正常运行和公民权益的保护。
2020长春市事业单位备考:行政法之行政组织法
行政组织法是关于行政组织的职能和权限、设置权和编制权、公务员录用权和管理权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行政组织(行政机关和非政府公共组织)和公务员两大部分。
行政组织法的表现形式,一是规定行政组织基本制度和基本职权的行政组织基本法;二是规定具体行政机关组织事项和具体职权的单行法。
目前关于行政组织和人员的基本立法,是宪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行政机关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和公务员法。
行政机关组织法是行政组织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机关是由依法设立、行使行政职权,掌管行政事务的机构。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行政机关划分为不同种类:(1)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它反映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行政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一般行政机关和专门行政机关。
一般行政机关是指与人民代表大会相对应的一级人民政府,如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专门行政机关则是一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如国务院的各部委,地方政府的厅、局。
(3)正式行政机关和派出机关与派出机构。
正式行政机关是由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并独立行使职权的行政机关;派出机关与派出机构是正式行政机关的派出机关和机构,行使设立机关和相关立法赋予的职权。
行政机关组织法的主要内容有:行政机关的性质和组成,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行政机关的设置和编制管理,行政机关的决策制度和工作规则,行政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监督机制。
了解更多公告,请登录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网。
网址里将定期发布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吉林省教师招聘、吉林省医院招聘公告。
3.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法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法一、行政主体的概念及分类行政主体是指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机关,包括国家机关、地方机关和其他依法设立的机构。
根据行政主体的性质和职能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国家行政主体:如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等,是行使全国范围内行政权力的机关。
国家行政主体根据履行的职能不同,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行政机关、行政部门等。
2. 地方行政主体:如省级、市级、县级等地方政府机关,是行使地方行政权力的机关。
地方行政主体根据行政区域划分,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地方政府、地方部门等。
3. 其他行政主体:如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依法设立并行使行政权力的机关。
这些机关通常是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的而设立,例如公安机关、教育机构等。
二、行政主体的成立与组织1. 行政主体的成立:行政主体的成立普通需要有法律依据,例如宪法、行政法等。
宪法规定了国家行政主体的性质和职能,行政法规定了地方行政主体和其他行政主体的设立和职权范围。
2. 行政主体的组织:行政主体的组织普通包括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两个方面。
机构设置是指行政主体内部各个部门或者单位的设立和组织关系,人员编制是指行政主体内部人员的配备和管理。
行政主体的组织结构应当合理、科学,并且符合行政管理的需要。
三、行政主体的职权与行政行为1. 行政职权: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需要依据法律规定,行政职权是指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的权力范围。
行政职权包括法定职权和裁量职权两种。
法定职权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必须行使的职权,裁量职权是指行政主体根据情况自行决定是否行使以及如何行使的职权。
2. 行政行为: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所表现出的具体行为称为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包括命令、决定、批准、许可、认定等。
行政行为要符合法定程序和法定条件,不得违法、滥用职权。
四、行政组织法的基本原则行政组织法是研究行政主体的组织建设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法律学科,其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定原则:行政组织应当依法设立,行使职权也必须有法可依。
行政组织法与依法行政(全文)行政组织法与依法行政第一章概述一、行政组织法概述行政组织法是指国家和地方依法设立、管理、运行的行政组织的法律规范,是行政法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
行政组织法的制定与完善,旨在规范行政组织的设置、职权、职责和运行机制,确保政府有序高效地开展各项行政工作。
二、依法行政概述依法行政是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行政职能过程中,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权限、程序和方法,以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为实现国家目标和人民利益提供服务和保障的活动。
依法行政的根本要求是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依法行事,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加强行政管理合法性和效率。
第二章行政组织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一、行政组织法的基本原则1. 合法性原则:行政组织的设立、职权、职责等必须依法合法设立,并在法定范围内行使职权。
2. 决策程序公开和公正原则:行政组织的决策程序应当公开透明,征求相关利害关系人的意见,保障决策的公正性。
3. 独立性原则:行政组织应当具有相对独立的法定地位,自主行使职权,不受其他机关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4. 职权分工和合作原则:行政组织的职权应当明确分工,相互合作,确保行政工作有序高效。
5. 职权有效性原则:行政组织的职权应当具有法律效力,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和程序。
二、行政组织法的主要内容1. 行政组织的设立程序和权限划分行政组织的设立需经法律规定的程序,明确其职权、职责和权限范围。
2. 行政组织的机构设置和职能规定行政组织的机构设置应当符合行政工作需要,明确各机构的职责和职能。
3. 行政组织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行政组织应当建立健全的运行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4. 行政组织的监督和责任追究对于违法失职的行政组织和工作人员,应当进行监督和责任追究,确保行政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第三章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一、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1. 法定程序原则:行政行为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