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及舌下脉络图解》
- 格式:doc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26
目录 (2)望舌质 (2)一. 舌神 (2)( 二) 无神( 枯舌) (2)(二)淡白舌 (3)(四)绛舌 (5)(五)青紫舌 (8)三. 舌形 (11)(一)老、嫩 (12)(二)胖、瘦 (13)(三)点、刺 (15)(四)裂纹 (16)(五)齿痕舌 (17)四. 舌态 (18)(一)痿软舌 (18)(二)强硬舌 (19)(三)歪斜舌 (20)(四)颤动舌 (20)(五)吐弄舌 (20)(六)短缩舌 (21)五. 舌下络脉 (22)1.舌下络脉青紫 (22)正常人舌脉隐现可见,直径不超过2.7厘米,其长度不超过舌尖至舌下肉阜连线的五分之三。
颜色暗红。
脉络无怒张、紧束、弯曲、增生,排列有序。
绝大多数为单支.极少有双支出现。
望舌下络脉主要观察其长度、形态、色泽、粗细、舌下小血络等变化。
2.舌下络脉的观察方法:22先让病人张口,将舌体向上腭方向翘起,舌尖可轻抵上腭,勿用力太过,使舌体保持自然松弛,舌下络脉充分显露。
首先观察舌系带两侧的大络脉粗细、颜色,有否怒张、弯曲等异常改变。
然后再查看周围细小络脉的颜色、形态以及有无紫暗的珠状结节和紫色血络。
3.舌下络脉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22)目录望舌质舌质,即舌的本体,故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
望舌体主要观察舌神、舌色、舌形、舌态以及舌下络脉几个部分。
一 . 舌神( 一) 有神( 荣舌)【舌象特征】舌色红活、润泽,运动灵敏自如。
【临床意义】荣舌是谓有神,虽病亦属善候。
【机理分析】荣舌主要反映津液充足,气血充盈,精神健旺。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曰:“凡舌质有光有体,不论黄白灰黑,刮之而里面红润,神气荣华者,诸病皆吉。
”( 二) 无神( 枯舌)【舌象特征】舌色干枯而晦暗无光、死板而毫无生气,运动失灵。
【临床意义】枯舌是谓无神,属凶险恶候。
【机理分析】枯舌主要反映津液匮乏,气血大亏,精神衰败。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说:“若舌质无光无体,不拘有苔无苔,视之里面枯晦,神气全无者,诸病皆凶。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图文并茂)医学交流平台 2022-06-27 12:10 发表于广东中医之声关注中医之声,传承伟大中医药事业!公众号舌诊,为中医望诊的重中之重,是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
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
三大舌质表明身体可能有问题:一、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即为裂纹舌。
(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如果发现自己有这种现象需要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摄入热性食物。
多吃些滋阴降火的食物。
(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这类舌质多为贫血或者大病、手术后患者,平日需要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但是切记要循序渐进的补血。
(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多为脾虚湿盛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食用山药、薏米等补脾健胃祛湿的食物。
二、齿痕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
(1)舌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内盛。
这类患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吃生冷食物,尽量避免过于潮湿的环境。
(2)舌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党参、茯苓泡水冲服。
(3)舌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这类患者属于比较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及早去医院就医。
三、胖大舌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即为胖大舌。
(1)舌体胖大而嫩,色淡。
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
多为脾虚。
建议日常生活中多食用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茯苓、薏苡仁等。
(2)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
多为肾虚水泛。
建议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食用黑豆、冬瓜等食物。
史上最全的舌诊图解!舌诊,又称为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来诊察、了解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舌诊时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侧的顺序进行观察。
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
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观察一次。
下面是整理的一些临床常见的舌苔望诊图谱,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据《内经》记载,舌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意义。
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候中焦脾胃;舌根候下焦肾;舌两侧候肝胆。
《伤寒指掌· 察舌辩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1、正常舌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色线状,绝不粗胀。
大多为单枝干,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大多不超过舌尖与舌下肉阜连线的3/5。
2、淡白舌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少之证。
本图舌色淡白,舌苔薄白而润,提示气血两虚。
3、枯白舌舌色及龈、唇皆无血色,称为“枯白”。
本图舌色枯白,舌干皱缩,无力伸出,是舌无神气的表现。
提示精气衰败,病情危重。
4、红舌红舌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之证。
本图舌色较红,舌苔薄黄,舌质纹理粗糙,提示气分热盛。
5、舌尖红舌尖红多见于心火上炎,上焦有热之证。
本图舌尖红赤起刺,其余部位淡红而润。
提示上焦热盛。
6、红绛舌(1)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为热盛之象。
在外感病为邪热入营的标志;在内伤杂病阴虚火旺重症亦较多见。
本图舌色深红偏暗,舌面有叶脉状浅裂纹,苔少。
提示热盛、气血壅滞,正气已伤。
7、红绛舌(2)本图摄自慢性胃火患者,舌色红绛,舌干无苔,舌面上有浅裂纹。
提示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气大伤。
8、红绛舌(3)舌色红绛,舌面苔少,舌前部有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血),提示邪热炽盛,气阴两伤。
9、青紫舌舌色青紫,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教你看舌诊:61张高清舌诊图谱,图文对照(值得收藏)这里有临床常见的舌诊图谱,送给热爱中医的你。
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据《内经》记载,舌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意义。
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候中焦脾胃;舌根候下焦肾;舌两侧候肝胆。
《伤寒指掌· 察舌辩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舌色篇”1、正常舌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色线状,绝不粗胀。
大多为单枝干,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大多不超过舌尖与舌下肉阜连线的3/5。
2、淡白舌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少之证。
本图舌色淡白,舌苔薄白而润,提示气血两虚。
3、枯白舌舌色及龈、唇皆无血色,称为“枯白”。
本图舌色枯白,舌干皱缩,无力伸出,是舌无神气的表现。
提示精气衰败,病情危重。
4、红舌红舌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之证。
本图舌色较红,舌苔薄黄,舌质纹理粗糙,提示气分热盛。
5、舌尖红舌尖红多见于心火上炎,上焦有热之证。
本图舌尖红赤起刺,其余部位淡红而润。
提示上焦热盛。
6、红绛舌(1)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为热盛之象。
在外感病为邪热入营的标志;在内伤杂病阴虚火旺重症亦较多见。
本图舌色深红偏暗,舌面有叶脉状浅裂纹,苔少。
提示热盛、气血壅滞,正气已伤。
7、红绛舌(2)本图摄自慢性胃火患者,舌色红绛,舌干无苔,舌面上有浅裂纹。
提示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气大伤。
8、红绛舌(3)舌色红绛,舌面苔少,舌前部有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血),提示邪热炽盛,气阴两伤。
9、青紫舌舌色青紫,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本图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肺气肿、心力衰竭,舌色紫暗,苔白腻。
提示痰饮内停、肺肾气虚,血行瘀滞。
10、淡紫舌淡紫舌多见于阳虚阴盛之证。
本图患者为肺原性心脏病,舌淡紫,苔薄白而湿润。
珍中医舌解大全!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了望舌舌,即舌的本体,故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
望舌体主要察舌神、舌色、舌形、舌以及舌下脉几个部分。
一 . 舌神 ( 一 ) 有神 ( 荣舌 )【舌象特征】舌色活、,运灵敏自如。
【床意】荣舌是有神,病亦属善候。
【机理分析】荣舌主要反映津液充足,气血充盈,精神健旺。
《察舌指南· 辨舌之神气》曰:“凡舌有光有体,不黄白灰黑,刮之而里面,神气荣者,病皆吉。
” ( 二 ) 无神 ( 枯舌 ) 【舌象特征】舌色干枯而晦暗无光、死板而毫无生气,运失灵。
【床意】枯舌是无神,属凶候。
【机理分析】枯舌主要反映津液乏,气血大,精神衰。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若舌无光无体,不拘有苔无苔,之里面枯晦,神气全无者,病皆凶。
二. 舌色舌色,即舌体的色。
一般分淡、淡白、、、青、紫六种。
(一)淡舌【舌象特征】舌体色淡,白中透。
【床意】淡舌气血和的征象,常于正常人。
疾病之多属病。
【机理分析】淡舌主要反映心之气血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
舌色与肤色的形成原理相似,血之色,明光胃气之,正如《舌胎志》:“舌色淡平人之候,⋯⋯者心之气,淡者胃之气。
”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时,舌色仍可保持正常而呈淡红;内伤疾病时见之,提示阴阳平和,气血充盈,多属病轻,或为疾病转愈之象。
(二)淡白舌【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白舌。
如舌体色白,全无血色,则称为枯白舌。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
枯白舌主伤精、脱血夺气。
【机理分析】气血亏虚,血不荣舌,或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无以推动血液上充于舌,致舌色浅淡。
阳虚则内寒,经脉收引,使舌的血行减少,也可见舌淡。
《舌鉴辨证》指出,淡白舌是“虚寒舌之本色” 。
若舌色淡而舌体瘦薄,属气血两虚;若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多属阳虚水停。
精血耗竭、脱血夺气、舌失充养,故见舌枯白无华。
提示病情危重。
淡白舌▽枯白舌▽(三)红舌【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舌色红,呈鲜红者,称为红舌。
舌诊图文详解大全(一)主病及相关研究: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联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
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
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解: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
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吏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朔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
——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
或阴证误用凉药;——舌红而裂,大渴引饮者为上消;——红赤苔腻厚而裂纹,为脏腑实热;——无苔无点而赤裂,为阴虚火炎;——舌绛干燥裂纹,为邪热入肝或阴液大伤;但裂不光,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若舌绛而边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为阴液大亏,心火上炽;舌黄有虎斑纹者。
舌诊高清彩色图谱(收藏版)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来诊察、了解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舌诊时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侧的顺序进行观察。
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
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观察一次。
观察舌头主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舌形和舌面二、舌头的大小三、舌苔的厚度四、舌苔的颜色几种常见体质的典型舌象1、气虚体质典型舌象2、阳虚体质典型舌象3、阴虚体质典型舌象4、痰湿体质典型舌象5、湿热体质典型舌象6、淤血体质典型舌象7、气郁体质典型舌象8、特禀体质典型舌象一、舌形和舌面舌上有红点或芒刺,则内热过盛。
舌尖、舌中、舌两边有红点、芒刺,分别代表心火亢盛、胃肠热盛、肝胆火旺。
裂痕中一般无舌苔覆盖,是精血亏虚的表现。
舌苔白而又裂纹者,为精血亏虚;舌绛红而干,有裂纹者,为热盛伤津。
舌体偏白,舌苔偏白,说明脾肾阳虚、身体内有水湿痰饮。
此舌象的舌质非常柔软,说明身体阳气虚,体能有所衰退。
虚所致。
淡白舌而属于机体虚证、寒证之舌象。
舌尖红有芒刺表示心火上炎;舌色较红,舌苔黄且干燥表示内有实热;舌体红且舌苔少或无苔,则阴虚内热。
主热证,可能是身体积热过多,同时观察舌面上是不是有红点。
舌色红绛而舌体干燥,有芒刺或裂纹,为内热炽盛;舌色红绛而无舌苔且光滑,为胃、肾阴虚枯竭。
此舌象是热邪深入营血的表现,通常已经耗损津液了,色越深表示热邪越盛,病症越重。
舌色青紫,是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
舌色紫偏红,可能体内积累了太多的热。
寒证、热证,或者瘀血证都可能会出现这种舌象,主要由血液运行不畅引起的。
二、舌头的大小注意观察舌头的颜色,舌苔以及舌面是否有红点等。
舌苔偏黄者,多属于心脾热盛;舌体肿胀而舌色紫暗者,多属于瘀血阻络。
由于阳气虚弱,温煦、推动的功能受到影响,水液的输布功能减弱,于是出现舌体胖大且颜色淡白的现象。
胖淡舌是阳气虚弱、水湿潴留的表现。
消耗。
舌头偏瘦是身体缺乏营养和水分的证明。
目录 (2)
望舌质 (2)
一. 舌神 (2)
( 二) 无神( 枯舌) (2)
(二)淡白舌 (3)
(四)绛舌 (5)
(五)青紫舌 (8)
三. 舌形 (11)
(一)老、嫩 (12)
(二)胖、瘦 (13)
(三)点、刺 (15)
(四)裂纹 (16)
(五)齿痕舌 (17)
四. 舌态 (18)
(一)痿软舌 (18)
(二)强硬舌 (19)
(三)歪斜舌 (20)
(四)颤动舌 (20)
(五)吐弄舌 (20)
(六)短缩舌 (21)
五. 舌下络脉 (22)
1.舌下络脉青紫 (22)
正常人舌脉隐现可见,直径不超过2.7厘米,其长度不超过舌尖至舌下肉阜连线的
五分之三。
颜色暗红。
脉络无怒张、紧束、弯曲、增生,排列有序。
绝大多数为单
支.极少有双支出现。
望舌下络脉主要观察其长度、形态、色泽、粗细、舌下小
血络等变化。
2.舌下络脉的观察方法:22
先让病人张口,将舌体向上腭方向翘起,舌尖可轻抵上腭,勿用力太过,使舌体
保持自然松弛,舌下络脉充分显露。
首先观察舌系带两侧的大络脉粗细、颜色,有
否怒张、弯曲等异常改变。
然后再查看周围细小络脉的颜色、形态以及有无紫暗
的珠状结节和紫色血络。
3.舌下络脉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22)
目录
望舌质
舌质,即舌的本体,故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
望舌体主要观察舌神、舌色、舌形、舌态以及舌下络脉几个部分。
一 . 舌神
( 一) 有神( 荣舌)
【舌象特征】舌色红活、润泽,运动灵敏自如。
【临床意义】荣舌是谓有神,虽病亦属善候。
【机理分析】荣舌主要反映津液充足,气血充盈,精神健旺。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曰:“凡舌质有光有体,不论黄白灰黑,刮之而里面红润,神气荣华者,诸病皆吉。
”
( 二) 无神( 枯舌)
【舌象特征】舌色干枯而晦暗无光、死板而毫无生气,运动失灵。
【临床意义】枯舌是谓无神,属凶险恶候。
【机理分析】枯舌主要反映津液匮乏,气血大亏,精神衰败。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说:“若舌质无光无体,不拘有苔无苔,视之里面枯晦,神气全无者,诸病皆凶。
”
二 . 舌色
舌色,即舌体的颜色。
一般分为淡红、淡白、红、绛、青、紫六种。
(一)淡红舌
【舌象特征】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
【临床意义】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
疾病时见之多属病轻。
【机理分析】淡红舌主要反映心之气血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态。
舌色与肤色的形成原理相似,红为血之色,明润光泽为胃气之华,正如《舌胎统志》说:“舌色淡红平人之候,……红者心之气,淡者胃之气。
”
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时,舌色仍可保持正常而呈淡红;内伤疾病时见之,提示阴阳平和,气血充盈,多属病轻,或为疾病转愈之象。
(二)淡白舌
【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白舌。
如舌体色白,全无血色,则称为枯白舌。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
枯白舌主伤精、脱血夺气。
【机理分析】气血亏虚,血不荣舌,或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无以推动血液上充于舌,致舌色浅淡。
阳虚则内寒,经脉收引,使舌的血行减少,也可见舌淡。
《舌鉴辨证》指出,淡白舌是“虚寒舌之本色”。
若舌色淡而舌体瘦薄,属气血两虚;若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多属阳虚水停。
精血耗竭、脱血夺气、舌失充养,故见舌枯白无华。
提示病情危重。
淡白舌
枯白舌
(三)红舌
【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舌色红,呈鲜红者,称为红舌。
【临床意义】主实热、阴虚内热。
【机理分析】血得热则行,热使血管扩张、血行加速,热使气血沸涌,致使舌体脉络充盈而舌色鲜红;或阴虚水涸,虚火上炎于舌络而舌红。
舌色稍红或仅见舌边尖红,多提示外感表热证初起。
舌尖红赤破碎,多为心火上炎。
舌两边红赤,多为肝经热盛。
舌色红而有苔者,多属实热证;舌色鲜红少苔或有裂纹、舌体瘦小多为虚热证。
《辨舌指南》说:“舌色鲜红,无苔点,舌底无津,舌面无液者,阴虚火炎也。
”
(四)绛舌
【舌象特征】较红舌更深或略带暗红色者,谓之绛舌。
【临床意义】主里热亢盛、阴虚火旺。
【机理分析】绛舌多由红舌进一步发展而成。
其形成原因一是邪热亢盛,气血沸涌,舌部血络充盈而舌红绛;二是因热入营血,耗伤营阴,血液浓缩,血热充斥于舌而舌绛;三是可因阴虚水涸,虚火上炎于舌络而舌红。
所以,绛舌比红舌的病情深重。
舌色红绛而有苔者,多由外感热病热入营血或内伤杂病,脏腑阳热偏盛所致,属实热证;《辨舌指南》说:“绛,深红色也。
心主营、主血,舌苔绛燥,邪已入营中。
”舌色红绛而少苔或无苔者,提示胃、肾阴伤,多由热病后期阴液受损,或久病阴虚火旺,属虚热证。
《辨舌指南》说:“绛而光亮者胃阴亡也。
”“舌虽绛而不鲜,干枯而萎者,肾阴涸也”。
红舌:
舌边尖红:
舌红少苔:绛舌1:
红绛而有苔:
红绛而无苔:
(五)青紫舌
【舌象特征】全舌呈均匀青色或紫色,或局部现青紫色斑点,均称青紫舌。
青紫舌还有多种表现,舌淡而泛现青紫色,则为淡青紫舌;红绛舌泛现青紫色,
则为紫红或绛紫舌;舌上局部出现青紫色斑点,大小不一,不高于舌面,称为“瘀斑舌”或“瘀点舌”。
【临床意义】主气血运行不畅。
【机理分析】青紫舌是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全舌青紫,表明瘀血较重,多是全身性瘀血所致;舌有紫色斑点者,瘀血程度较轻,多见于瘀血阻滞局部,或局部脉络损伤所致。
紫舌色的深浅与寒热性质有关。
舌色淡紫或紫暗而湿润,多见于阳虚阴盛之证。
多由阴寒内盛,阳气不宣,气血不畅,血脉瘀滞而致;舌色青为寒凝血瘀之重证,提示阴寒内盛,阳气受遏,血行凝泣所致。
舌色紫暗或绛紫舌而干枯少津,舌苔少而干,多见于热证,提示热毒炽盛,深入营血,营阴受灼,气血不畅。
舌色泛现青紫或出现瘀斑是由肺失宣肃,或肝气不疏、血行不畅、或气虚无以推动血行而致血流障碍。
青紫舌还可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或药物、食物中毒等病症。
此外尚有暴力外伤,损伤血络,血液溢出而舌现斑点,舌色可无明显异常。
舌色紫暗或舌上有斑点,多为瘀血内阻所致。
淡青紫舌
青紫舌
绛紫舌瘀点舌
瘀斑舌
三 . 舌形
舌体的形质包括老嫩、胖瘦、点刺、裂纹和齿痕等方面。
(一)老、嫩
【舌象特征】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舌体坚敛苍老,舌色较暗者为老舌;舌质纹理细腻,舌体浮胖娇嫩,舌色浅淡者为嫩舌。
【临床意义】老舌多见于实证;嫩舌多见于虚证。
【机理分析】舌质老嫩是形质的综合表现。
老和嫩是疾病虚实的标志之一。
《辨舌指南》曰:“凡舌质坚敛而苍老,不论苔色白、黄、灰、黑,病多属实;舌质浮胖娇嫩,不拘苔色灰、黑、黄、白,病多属虚。
”邪气亢盛,充斥体内,正气未衰,邪气壅滞于舌,故见舌质苍老。
气血不足,无以上充于舌;或阳气亏虚,运血无力,则舌嫩色淡白。
精血不足,则舌嫩红少苔。
老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