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 第12课《平凡的美》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2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2平凡的美|人教版(2012)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平凡的美》,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以及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凡事物中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习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 通过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平凡事物中的美。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美术作品。
3. 如何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美术作品图片、教学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美术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平凡事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
- 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美的例子,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
2. 美术作品欣赏- 教师展示一些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美。
-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作品中的美的元素。
3. 创作指导- 教师讲解创作方法,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美术作品。
-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
4. 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互相欣赏、评价。
-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5.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方法。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激发继续学习的兴趣。
板书设计:1.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2平凡的美2. 教学内容: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3. 教学目标: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提高美术作品欣赏水平4. 教学难点:发现平凡事物中的美、激发创造力、提高美术作品欣赏水平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美术作品欣赏、创作指导、作品展示与评价、课堂小结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本课所学,观察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发现其中的美,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平凡的美》教学设计课题:《平凡的美》课型:造型·表现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生活中找到平凡的,日常物品的平凡的美。
2.通过对比欣赏的方法,随时将生活中平凡的事物转化为艺术创作。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用线描或色彩,表现各种日常物品。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在平凡中发现美。
教师用具:记号笔、范画、课件学生用具:勾线笔、水彩笔一、组织教学组织学生上课纪律,师生互问好。
二、导入阶段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张图片,大家一起来看一下是什么?(小鸟站在枝头上)师:我们在树枝上、电线上都能看到这些小鸟,但我们看完就过去了,画家可没有忽略掉它们,就是这么不起眼的小细节,画家用画笔把这一幕描绘了出来。
这些平凡的事物,在画家的笔下,会产生神奇的美,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平凡的世界,感受平凡的没。
(板书课题)三、新课讲授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事物摆在那里看,你看着不起眼,离了他还不行,同学们想一想,你身边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平凡的小事物,说出来分享给大家。
生:姥姥家院子里、妈妈的厨房、教室里的图书角......师:我们都是细心的观察者,生活中的事物都展示着自身独特的美,你们想不想看一下大师是怎样表现平凡的物品的?生:想。
四、欣赏大师作品(1)师:大屏幕上的四幅画作,小组成员讨论一下,用的是哪种绘画形式?哪些地方最吸引你?生:用了国画、油画、素描、速写的形式。
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姿态、形状、整张画的构图......这幅画的颜色非常漂亮,五颜六色、非常淡雅......师:平凡的事物可以通过造型、色彩来表现。
(板书“造型”“色彩”)(2)看完了中国大师的作品,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一下西方画家的画作。
师:画面上描绘的是什么?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生:很温馨......师:这幅静物,整个画面笼罩在一片温暖的黄色光晕中,笔触粗糙但并不失细腻的味道,朴实无华,静物排列疏密有致,整幅画融入了画家对所描绘事物的深切感情。
12 平凡的美(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四年级下册1. 教学目标
•认识艺术作品以及艺术家的生平
•学习绘画线条,掌握画笔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审美能力
•学会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教学内容
12 平凡的美
3.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讲解艺术家的生平以及他的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作品感受平凡生活中的美
4. 教学方法
•听讲
•观察
•思考
•绘画
5. 教学流程
第一步师生互动环节
•通过询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美好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美的概念
•展示一幅绘画作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中的美
第二步艺术家简介
•介绍艺术家吴冠中的生平和重要作品
•向学生介绍本次课要学习的作品《平凡的美》
第三步欣赏艺术作品
•展示《平凡的美》的图片,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观察作品的构图、线条和色彩运用等细节
第四步绘画操作
•在讲解画线条的基本技巧后,让学生动手模仿线条
•学生完成基础线条训练后,再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平凡生活中的美的理解和表达
第五步作品展示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交流
•老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鼓励,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
6. 教学评估
•通过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和展示,评估学生对画线条和运用色彩的掌握程度•通过学生的表现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平凡生活中的美的理解程度
7. 教学资源
•吴冠中的绘画作品
•画笔、彩色纸张等绘画工具
8. 参考文献
•人教版(2012)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材。
小学美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2课《平凡的美》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新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生活中找到平凡的事与人与物,感知平凡的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电子白板对比欣赏的方法学习将生活中平凡的事物转化为艺术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发现美的能力、热爱平常的生活。
3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美术正逐步深入了解,并掌握了一些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多数同学对美术兴趣浓厚,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教强的创新力,学生的美术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与表现美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线描和色彩表现生活中美的线描和色彩表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
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展示同学们准备的生活中的物品图片,让同学们找出自己的图片。
夏尔丹《铜水器》、梵高《卧室》《向日葵》、米勒《拾稻穗的人》等作品,这些都是西方绘画史上大师级的艺术家,这些大师的作品多是生活中的平凡物品, 欣赏他们的这些油画作品,问问孩子都看到什么了?请大家欣赏说说你的感受!2【讲授】观察欣赏学生发现:这些画在表现内容上有一个共同特点,(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人或者物或者景色,流露着平凡而朴素的美)。
平凡与华丽相对应,平凡指的是平常百姓生活中,平平淡淡的事物。
生活是平凡的,但却充满着生活的小情趣。
出示课题:《平凡的美》。
在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平凡之处所展示出来的美。
学生描述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哪怕身边的一块石头也有独特的美) 设计目的:大师们的笔下平凡的事物他们表现的题材,让学生感知平凡的美,界定平凡的意义。
3【活动】尝试体验在你的彩笔里,选出一种你最喜欢的颜色,用它来画一画自己带来的图片中的事物。
实物展台分析学生绘画画面,教师在构图和造型与色彩上进行指导。
欣赏作品以风景画为例:一棵树,通过遮挡画出树林与远处的地平线学生结合自己的画面说一说自己的作品构思:如画了一朵花的,可以画片花的海洋;也可以加上一个花瓶画一幅静物画。
《平凡的美》教案课题平凡的美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感悟各种日常用品的美。
2、能力目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能用线描或色彩形式表现各种日常用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在平凡中发现美的眼光。
教学重点让学生用线描或色彩表现各种日常用品。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在平凡中发现美。
教具多媒体课件、绘画用具和材料、展示标题等学具记号笔、彩笔、绘画纸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一、激趣导入二、引导探究活动1【讲授】导入阶段:PPT游戏激趣,导入课题。
师:这是我的办公桌,仔细观察我的桌上都有什么?师总结:我桌上放的都是我每天用的东西,可能也是你生活中常用的物品,生活是平凡的,但却充满着小情趣,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寻找生活中平凡的美。
出示课题《平凡的美》活动2【活动】实践探索阶段:1、出示作品(欣赏课件)。
学生观看课件找出桌上的物品学生欣赏教材作品,感受平凡的美。
通过观察老师办公桌的物品以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忻东旺《静物》、夏尔丹《铜水罐》、《螃蟹》。
仔细观察这几幅作品,小组讨论:1、最感兴趣的作品2、画面表现的内容3、最吸引你的地方师总结:这些著名画家的国籍、生活的年代各不相同,表现的物品种类也都多种多样,这些作品中都流露着平凡而朴素的美。
活动3【讲授】观察、绘画比赛:游戏比赛:寻找美大比拼每组选择一件物品,小组学生填写后以小组进行汇报。
有动物、生活用品、蔬菜,画家们表现的都是生活中普普通通的景色和物品。
1、小组欣赏、讨论物品的精美之处:造型色彩线条图案……2、学生以小组汇报的形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感受大师们的笔下表现的题材,让学生感知平凡的美,界定平凡的意义。
掌握观察平凡物体的思路与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物体细节的能力。
引导学生三、创作表现观察讨论,时间2分钟,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师总结:你们的总结得太完整了,看来你们学会了通过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这些平凡物体的精美之处,能发现美,也要会表现美,我再给你们出点难题有信心完成吗?游戏比赛:三十秒画水杯。
《平凡的美》精品教案一、教材分析《平凡的美》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12课的内容。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课程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是最熟悉的,是表现生活中的常见物品。
这些简单、平凡的物品也有形状、色彩的变化,更能触动学生对生活的感受。
普通的物品如用心加以艺术表现,会产生一种神奇的视觉美。
通过描绘生活中的物品,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悟各种日常物品的美。
2.教会学生用线描或色彩表现各种日常物品。
3.培养学生善于在平凡中发现美的眼光。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用线描或色彩表现各种日常物品。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在平凡中发现美。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图片导入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过渡语:对,水杯,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物品。
2.视频导入提问:请你想想,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品?老师找到了酒杯、存钱罐儿、闹钟、布老虎等。
过渡语: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是如果用心加以艺术表现,会产生一种神奇的视觉美,你看!(出示手绘线描视频)3.出示课题过渡语:其实,你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只要通过我们手中的画笔,平凡的物品就会变得更加美丽、漂亮。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凡的美》。
(二)讲授新课1.探究如何寻找平凡的美感(1)植物的线条美(出示绿萝照片)提问:你知道刚刚出现的视频用的是哪种绘画形式吗?对,是线描。
过渡语:用线描的形式我们可以表现出植物、静物、风景、人物的美感。
现在,请你找一找,这株植物美丽的地方在哪儿呢?过渡语:有的同学认为植物叶子交叉错叠的线条最美,那我们就可以用线描的形式来表现它,但是要注意疏密变化、不同朝向及遮挡关系,还可以对枝叶进行适当取舍。
(2)自然界的颜色美(出示植物照片)提问:这张照片你能找到它的美丽之处吗?过渡语:有的同学认为植物的颜色最漂亮,蓝天下有黄黄的果树让人不禁想摘一颗吃。
那我们就可以用颜色画出来,但是要注意绘画时,前面的鲜艳一些,后面的略暗,虚实处理要得当。
12. 平凡的美(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平凡之美,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表现生活中的平凡之美。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之美。
2. 指导学生运用绘画元素表现生活中的平凡之美。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之美。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绘画元素表现生活中的平凡之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生活中的平凡场景图片,如街道、公园、家庭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我们要学会发现和感受这些平凡的美。
二、观察与发现1. 教师出示一系列生活中的平凡场景图片,如学校、市场、乡村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在这些图片中,你们发现了哪些平凡的美?”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观察到的平凡之美。
3. 教师总结:平凡的美无处不在,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和感受。
三、创作指导1. 教师出示一张生活中的平凡场景图片,如街道、公园、家庭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想如何表现这幅画中的平凡之美?”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可以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来表现平凡之美。
3.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表现平凡之美,并讲解绘画技巧。
四、学生创作1. 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平凡场景,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进行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完成作品后,将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览区。
2. 学生互相欣赏作品,并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3. 教师总结:通过这次创作,我们发现了生活中的平凡之美,也学会了如何运用绘画元素表现这些美。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关注和发现平凡之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第12课平凡的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绘,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之美,提高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描绘平凡之美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的情感,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平凡之美: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的观察和描绘,让学生发现平凡中的美。
描绘平凡之美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平凡之美的技巧。
平凡之美的艺术作品欣赏:通过欣赏艺术家如何描绘平凡之美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之美,学习描绘平凡之美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绘画语言,生动地表现平凡之美的特点和魅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教学视频、艺术作品图片等。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
2. 新课内容:讲解描绘平凡之美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教学视频和艺术作品欣赏,加深学生的理解。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描绘,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第12课平凡的美内容:1. 生活中的平凡之美;2. 描绘平凡之美的方法;3. 平凡之美的艺术作品欣赏。
作业设计作业内容: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平凡事物,进行描绘,要求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描绘方法和技巧。
作业要求:作品需具有一定的创意和美感,能够生动地表现平凡之美的特点和魅力。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之美,并掌握描绘平凡之美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满意,是否有进一步的学习需求和建议。
第12课平凡的美(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的平凡之美,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观察、描绘和创作,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凡物品,发现其中的美;2. 指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平凡物品的美;3.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平凡物品的美,学会用绘画技巧表现平凡物品的美。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创作美的能力,提高绘画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之美。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平凡物品的美。
3. 如何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绘画示范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橡皮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凡物品,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哪些物品具有美?为什么?”引发学生对平凡之美的思考。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平凡之美的概念,引导学生从形状、色彩、质感等方面观察和分析平凡物品的美。
3. 绘画技巧讲解与示范:讲解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通过示范视频展示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平凡物品的美。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个平凡物品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6.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板书设计:1. 第12课平凡的美2. 教学内容:观察生活中的平凡物品,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3. 教学目标:了解平凡物品的美,学会用绘画技巧表现平凡物品的美,培养艺术创造力。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第12课〔平凡的美〕教案教学设计第十二课平凡的美
教学目标
1、了解静物画的构图方法和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形式。
2、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受生命物质的存在,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肯定的主题,倾诉自己的感情
3、培养学生特长觉察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构图的原则:变化中求统一。
教学打算多媒体,图片等。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不同工具运用下表现一般生活用品的作品,并请同学们推断属于什么画种二:关于素描:
1.工具和材料:铅笔:HB-6B (H代表硬度,B代表软度)
橡皮:4B橡皮
素描纸等
2.关于构图:构图的原则是变化中求统一。
构图方法
式样:对称式构图和均衡式构图
关于画面的中心位置
安排作业请同学们把黑板上的物体,运用合理的构图方法,组合到一个画面里面。
将画好的构图,进行深刻刻画与整体调整。
板书设计身边的物品
素描〔一〕--构图
一、原则:变化中求统一
二、构图方法
三、式样
四、画面的中心位置
素描〔二〕
一、三大面:1背光面2正受光面3斜受光面〔黑白灰的关系〕
二、五调子:1亮色调2灰色调3明暗交界线4反光5投影。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2课平凡的美》人教版教学内容《第12课平凡的美》是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的内容。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之美,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物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凡之美的概念,认识到美是无处不在的。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生活中的美,提高美术表现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之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2. 指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素材、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绘画纸张、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平凡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平凡之美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元素。
3. 示范讲解:示范如何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生活中的美,讲解绘画技巧。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绘画练习,表现生活中的美。
5. 展评: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板书设计1. 《第12课平凡的美》2. 课题要求:了解平凡之美,发现生活中的美,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美。
3. 重点内容:平凡之美的概念,观察生活的方法,美术表现技巧。
作业设计1. 绘画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绘制一幅表现生活中平凡之美的作品。
2. 写作作业:学生写一篇关于生活中平凡之美的观察日记。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之美,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
通过绘画和写作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注:本文为示例文档,实际教学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之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2. 指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
第12课平凡的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凡的美”的含义,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并能运用绘画或手工等形式表现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如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生活场景等。
2. 美的表现形式:介绍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形式表现生活中的美。
3. 美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了解美的评价标准,学会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平凡的美”,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美术作品欣赏资料等。
2. 学具:绘画工具、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生活中的美,引导学生关注并感受美。
2. 新课内容:讲解“平凡的美”的含义,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介绍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形式表现生活中的美。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表现生活中的美。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第12课平凡的美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美、美的表现形式、美的评价标准3.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4.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平凡的美”,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七、作业设计1. 绘画作业: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场景或物品,运用绘画形式表现其美。
2. 手工作业:学生利用废旧物品或手工材料,制作一个表现生活中美的手工作品。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平凡的美”,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并能运用绘画或手工等形式表现美。
12 平凡的美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平凡事物中的美,培养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创作出具有平凡美的艺术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平凡事物的观察和欣赏: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平凡事物,如一朵花、一片叶子、一只昆虫等,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美。
2. 平凡美的表现方法: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平凡美表现出来。
3. 创作具有平凡美的艺术作品: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材料,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创作出具有平凡美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环境,发现其中的平凡事物。
2. 让学生分享他们所发现的平凡事物,并说出其中的美。
二、观察和欣赏1. 让学生观察一朵花、一片叶子、一只昆虫等平凡事物,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美。
2.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欣赏一些平凡事物的美。
三、表现方法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将观察到的平凡美表现出来。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绘画或手工制作等方式,进行创作。
四、创作1. 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平凡事物,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建议和鼓励。
五、展示和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给予肯定和建议。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平凡事物的观察和欣赏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将观察到的平凡美表现出来。
同时,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然而,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对于美术创作的自信心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实现,学生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创作中,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第12课平凡的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平凡之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平凡之美。
2. 如何发现和感受平凡之美。
3. 如何表现平凡之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平凡之美,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平凡之美,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凡之美的事物,如一片树叶、一朵花、一颗石头等,引发学生对生活中平凡之美的关注和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讲解什么是生活中的平凡之美,为什么我们要关注生活中的平凡之美,以及如何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平凡之美。
3. 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之美,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如绘画、摄影、写作等。
4. 作品展示与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他们发现和感受平凡之美的过程和心得。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发现和感受平凡之美方面的收获和不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活中平凡之美的认识和感受。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创新表现。
3. 学生对作品的展示和分享。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继续关注和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之美,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2.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平凡之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和感受平凡之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生活中的平凡之美,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难点能否得到突破。
12. 平凡的美(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凡事物中的美,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学会用美的眼光看待世界。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平凡事物的观察与发现2. 平凡事物的表现手法3. 平凡事物的审美价值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发现平凡事物中的美,学会用美的眼光看待世界。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平凡事物中的美,并将其表现出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平凡事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观察与发现a. 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身边的平凡事物,如一棵树、一朵花、一颗石头等。
b.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平凡事物的特点,如形状、颜色、纹理等。
c. 让学生讨论这些平凡事物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如美好、温暖、舒适等。
(2)表现手法a. 向学生介绍一些表现平凡事物的绘画手法,如写实、夸张、抽象等。
b. 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手法,尝试将身边的平凡事物表现出来。
(3)审美价值a.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评价。
b.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发现平凡事物的美,如色彩搭配、线条流畅、构图新颖等。
c. 讨论平凡事物的审美价值,如自然、真实、朴素等。
3. 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寻找平凡事物,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引导学生认识到平凡事物中的美,学会用美的眼光看待世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发现并表现出平凡事物中的美。
2. 学生能够用美的眼光看待世界,增强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六、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用于展示平凡事物的图片。
2. 绘画工具:如水彩笔、彩铅、油画棒等。
3. 纸张:如素描纸、水彩纸等。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引导学生发现平凡事物中的美。
12 平凡的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什么是平凡的美。
2.通过图片的欣赏和分析,理解平凡事物中蕴含的美和艺术美学。
3.激发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趣,并培养学生欣赏优美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了解什么是平凡的美。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图片中蕴含的平凡的美的内涵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画面素净、简单而平凡的图画,与学生进行简短的沟通交流,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欣赏的兴趣。
2.学习重点(20分钟)1.教师为学生呈现一组具有平凡美的图片,并让学生自由欣赏观察,感受、表达对这组图片所含情感和感受。
2.通过学生自由讨论和引导,理解和解读图片中所蕴含的美的意义以及平凡的美观念。
3.教学重点(40分钟)1.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一张图片,进行分析和解读。
2.学生通过分析和解读图片的构图、色彩等方面,理解这张图片中所表现的平凡的美的内涵。
3.老师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和认识平凡的美所包含的涵义和美学意义,充分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和审美情趣。
4.教学总结(10分钟)1.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再次强调平凡的美的重要性和作用。
2.同学们也自由理解补充,可以分享他们对图片和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反思平凡的美贯穿生活,不少生活中看似平凡的小事物,在学生眼里也有很高的价值和深远的内涵。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所蕴含的平凡美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了解,增强他们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味和爱美的情感。
最后,学生们也自由理解补充,分享他们对图片和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感受,表现出了一定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为课堂增添了亮点,也提高了学生们的美感和情感发展。
第12课平凡的美-人教2011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平凡的美”的概念;2.领会“平凡的美”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3.培养孩子们发现和欣赏身边周围的“平凡的美”的能力;4.通过本课的学习,促进学生爱美、美好品性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1.课题:《平凡的美》2.教材:人教2011版四年级美术下册3.内容:通过学习平凡事物中的美丽之处,启发学生发现和欣赏身边周围的平凡的美。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介绍本课的主题——《平凡的美》。
请同学想想哪些平凡的东西具有美的特点,举例说明。
2.学习1.观看图片教师出示几张图片,示范如何发现和欣赏平凡的美。
学生讨论图片中哪些事物具有美丽之处。
例如:老爷爷脸上的皱纹展示了岁月的沉淀;城市公园中的小花草给人们带来了舒适,等等。
2.体验让学生在教室内外寻找平凡的美,记录下自己所寻找到的东西的美丽之处,并在课堂上汇报。
3.创作根据自己发现的“平凡的美”,进行创作。
比如:画一幅描绘花草的画;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家中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的美等。
3.总结请回到教师引导下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课堂目标是否实现等。
四、教学反思本课以“平凡的美”的概念为主题,意在培养学生发现、欣赏平凡之美的能力。
本课难度较小,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本课的学习,扩大了学生对美和美的认知,促进了学生爱美、美好品性的培养。
不足之处是本课内容相对简单,可能不足以激发部分学生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小学美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2课《平凡的美》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新设计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生活中找到平凡的事与人与物,感知平凡的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电子白板对比欣赏的方法学习将生活中平凡的事物转化为艺术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发现美的能力、热爱平常的生活。
3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美术正逐步深入了解,并掌握了一些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多数同学对美术兴趣浓厚,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教强的创新力,学生的美术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与表现美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线描和色彩表现生活中美的线描和色彩表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激趣导入
展示同学们准备的生活中的物品图片,让同学们找出自己的图片。
夏尔丹《铜水器》、梵高《卧室》《向日葵》、米勒《拾稻穗的人》等作品,这些都是西方绘画史上大师级的艺术家,这些大师的作品多是生活中的平凡物品, 欣赏他们的这些油画作品,问问孩子都看到什么了?请大家欣赏说说你的感受!
2【讲授】观察欣赏
学生发现:这些画在表现内容上有一个共同特点,(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人或者物或者景色,流露着平凡而朴素的美)。
平凡与华丽相对应,平凡指的是平常百姓生活中,平平淡淡的事物。
生活是平凡的,但却充满着生活的小情趣。
出示课题:《平凡的美》。
在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平凡之处所展示出来的美。
学生描述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哪怕身边的一块石头也有独特的美) 设计目的:大师们的笔下平凡的事物他们表现的题材,让学生感知平凡的美,界定平凡的意义。
3【活动】尝试体验
在你的彩笔里,选出一种你最喜欢的颜色,用它来画一画自己带来的图片中的事物。
实物展台分析学生绘画画面,教师在构图和造型与色彩上进行指导。
欣赏作品以风景画为例:一棵树,通过遮挡画出树林与远处的地平线学生结合自己的画面说一说自己的作品构思:如画了一朵花的,可以画片花的海洋;也可以加上一个花瓶画一幅静物画。
利用已有的画面继续添加完成,适当调整构图。
设计目的:艺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4【活动】欣赏分析
PPT图片欣赏:生活中真实的事物,它们展示着自身独特的美。
生物类的:小虾、螃蟹造型美植物:盆花、树木色彩美蔬菜水果,造型色彩美器皿类:盆罐民俗:人物神态美很多大画家用画笔来描绘这些生活中的平凡之美。
对比欣赏作品: 齐白石的《虾、螃蟹》油画家潘玉良《植物瓶花器皿》马蒂斯《红色的房间》梵高的线描《吃土豆的人》罗贯中的《父亲》通过电子白板对比分析画家们是如何表现平凡的生活?(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从颜色、线条的疏密、表现生活中的事物等角度说说)树木色彩美蔬菜水果,造型色彩美器皿类:盆罐民俗:人物神态美很多大画家用画笔来描绘这些生活中的平凡之美。
对比欣赏作品: 齐白石的《虾、螃蟹》油画家潘玉良《植物瓶花器皿》马蒂斯《红色的房间》梵高的线描《吃土豆的人》罗贯中的《父亲》通过电子白板对比分析画家们是如何表现平凡的生活?(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从颜色、线条的疏密、表现生活中的事物等角度说说。
) 5【练习】联想创造
欣赏作品以风景画为例:一棵树,通过遮挡画出树林与远处的地平线学生结合自己的画面说一说自己的作品构思:如画了一朵花的,可以画片花的海洋;也可以加上一个花瓶画一幅静物画。
利用已有的画面继续添加完成,适当调整构图。
6【活动】自评互评
说一说自己的画(展台出示),描述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