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陈述句与反问句)
- 格式:ppt
- 大小:468.50 KB
- 文档页数:22
语文复习句子分类练习(5)句子练习:一、反问句与述句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反问句变述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呢、吗”等删去,把“问号”变“句号”。
把下面反问句改述句1、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2、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3、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4、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5、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6、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7、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8、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9、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10、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11、班主任难道不应该以身作则吗?12、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13、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14、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15、我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是正是这样的野花吗?16、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17、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18、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19、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20、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21、他呀!都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22、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23、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24、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25、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26、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27、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28、我们播下的种子怎么不会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29、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30、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31、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无情的死神到来?32、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呢?33、王老师带病工作,我怎能不感动呢?34、要想取得好成绩,不刻苦学习怎么行?35、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吗?36、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37、他想:这无价之宝难道真的要永远被埋没吗?38、这块地里的菜秧难道不是我种下的吗?39、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操心吗?40、小明真聪明,我怎么比得上他呢?41、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大一个公园,我们来了,别人就不能来?(二)述句变反问句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陈述句和反问句大全及答案陈述句和反问句是我们日常交流中常用的两种语句形式。
陈述句通常用来表达某个事实或者观点,而反问句则常常用来强调某个问题或者表达感性的情感。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会一起来了解一些常见的陈述句和反问句,并且探讨它们所传达的意义和回答方式。
1. 陈述句陈述句是我们日常交流中最常用的语句形式。
在这种句式中,我们通常会简洁明了地表达某种事实或者观点,也可以在表达过程中使用各种修饰语来丰富句子的表达力。
例句1:菜市场的菜价近来一直在涨。
这个句子中,我们使用“近来一直在涨”来清晰地表达了当前菜价上涨的情况。
同时,由于“近来”这个时间修饰语的使用,这个陈述句也让人们觉得这个现象是比较新近的。
例句2:我喜欢在周末去远足,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这个句子中,我们用“我喜欢在周末去远足”来陈述自己的爱好,同时使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来表达自己远足的目的。
这样的句子结构简单明了,同时也很容易让人理解。
2. 反问句反问句是我们日常交流中常用的句子形式之一。
相比于陈述句,反问句更加情感化,常常会在句中加入一些情感色彩的修饰语,来表达说话者的疑惑、惊讶或者愤怒等情感。
例句1:难道你不知道今天是我们的纪念日吗?这个反问句通过使用“难道”来表达说话者的惊讶和失望。
这样的句式通常会让对方感到自己的疏忽或者失态。
例句2:这道菜怎么这么难吃?这个反问句使用“怎么”来表达说话者的不满和失望。
这样的句式通常会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疏忽或者不够认真。
3. 答案对于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回答,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回答方式。
如果是对于一个陈述句,我们可以通过同意或者否定来回答这个陈述句。
如果是对于一个反问句,我们则需要使用具体的话语来回答对方的问题。
例子1:菜市场的菜价近来一直在涨。
回答:是的,这段时间的菜价确实涨了不少。
这个回答通过使用“是的”来表达了对于陈述句的认同。
同时,由于句子中出现了“确实涨了不少”,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个陈述句的正确性。
●陈述句与反问句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反问句:
2、书籍难道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吗?
陈述句:
3、这是很强烈的民族精神,也是很浓厚的爱国情意。
反问句:
感叹句:
4、圆明园的毁灭怎能说不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吗?
陈述句:
双重否定句:
5、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陈述句:
6、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反问句:
双重否定句:
●缩句与扩句
1、圆明园的毁灭怎能说不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缩句:
2、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
缩句:
3、阳光洒进教室。
扩句:
3、雪花飘落下来。
扩句:
4湖面溅起涟漪。
扩句:
5、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缩句:
●仿写句子
1、村边那叮叮当当的溪水声,好像一位仙女在那儿弹钢琴。
拟人:
2、颐和园又沉沉地入睡了。
拟人:
3、石头像雹子一样砸在敌人的头上。
比喻:
比喻:。
一、定义1.陈述句:是对客观事物或现象加以说明的句子。
它包括肯定陈述句和否定陈述句两种。
如: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喜欢。
2.反问句:明知故问,句上常常含有“难道、怎么”,句末有“吗、呢”等语气词,它的语气比陈述句更强烈。
一般句子字面上是肯定的,它的意思就是否定,而字面上是否定的,它的意思就是肯定。
如:这不恰好能说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二、陈述句改成反问句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练习: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1.作为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讲礼貌。
2.这恰好能说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就是真理。
4.都是你自找的,我帮不了你的忙。
5.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6.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7.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
8.这是你的书。
三、反问句换成陈述句1、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2、去除反问语气词和疑问助词。
(怎、怎么、难道等)(呢、吗等)去掉。
3、问号变句号。
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4、把句子整理通顺。
练习: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1.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吗?2.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难道不是太阳送来的吗?3.你怎么能相信巫婆的话呢?4.这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5.翠鸟背上的羽毛难道不像浅绿色的外衣吗?6.这上千年的建筑难道不是古代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吗?。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指导①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②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③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练习:1.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
2.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没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
3.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不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4.这个胆瓶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呀?这个胆瓶怎么容不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
5.作为学生怎能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呢?作为学生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6.他那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值得大家学习吗?他那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7.这件事怎能不让人高兴呢?这件事让人高兴。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方法指导第一步与第三步正好相反,第二步一样。
①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删去“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②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③反问语气词加上“。
”变“?”。
练习:1.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这个真实的故事怎能不使我深受感动呢?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我们怎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呢?3.我们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
我们怎能做损人利己的事呢?4.讲桌上的那束鲜花,正表达着我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讲桌上的那束鲜花,不正表达着我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吗?5.漓江的水绿得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
漓江的水不是绿得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嘛?6.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必须遵守纪律。
《句子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教学设计(一课时)永兴中心校谭兴淋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从练习中找到常用的互换方法。
2、通过复习过程中的讨论交流,互相评价,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复习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找到互换的方法和一般规律。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提出学习目标。
1、常见的句式。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反问句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直接叙述句间接叙述句等等)2、小练习3、教师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二)、观看微视频《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三)陈述句换反问句①例: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②请同学把它换为反问句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方法陈述句换反问句,有时用上“难道”、“怎么”、“岂不”等词。
语气就强烈得多,这时句末应加上“呢”、“吗”等词和问号。
(四)反问句换陈述句。
1、否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
①出示例句:这难道不是母亲对我的期望吗?②说明:否定形式的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是肯定的。
③请同学把它换为陈述句:这是母亲对我的期望。
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否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及问号,还要去掉否定词,再加上句号。
⑤练习幻灯片出示一道练习题,学生口头练习,教师及时指导。
2、肯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
①教师出示例句,要求学生仿照否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讨论学习。
(小组讨论)例句:这洁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②小组讨论学习。
③交流汇报。
④总结方法:肯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及问号,再加上否定词和句号。
⑤幻灯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及时指导。
3、小结。
(五)练习。
教师发放练习题单,学生独立完成后,先同桌或小组内成员互评,再集体反馈。
找全部的陈述句变反问句的句子精选146句找全部的陈述句变反问句的句子精选29句1. 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2. 现在的条件这么好,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3. 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必须遵守纪律。
(改为反问句)4. 陈述句:百花盛开的春天令人陶醉。
5. 陈述句:八月的桂花,真是十里飘香。
6. 陈述句:班长是我们班同学学习的榜样。
7. 越过岷山,不能不使红军战士喜笑颜开。
(改为反问句)8.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9. 可以提高我们对句子的理解,有利于加强我们的写作能力,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
10. 我们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恩情。
11. 不劳动,连棵花叶养不活,这是真理。
12. 我的时装展不得不推迟了。
13. 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不会让人觉得舒服。
14. 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15. 开车怎么可以玩手机呢?16. 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17. 作为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18. 这件事大家都同意。
19. 陈述句:雨后的清晨,空气自然清新。
20. 这场报告会使听众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21. 他不会忘记那段美好的时光。
22. 人的身躯不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来。
23. 这件事大家会同意。
24. 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25. 我们要把陈述句中的肯定词(比如是、能、会等这类的词语)改成一个否定词(比如我们可以改为:不是、不能、不会等)。
26. 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27. 你们没看见过这样的总理。
28. 陈述句:这个味道真是太难闻了。
29. 朝鲜人民不会忘记志愿军战士的。
找全部的陈述句变反问句的句子精选66句1. 你没写完作业,怎么能出去玩呢?2. 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3. 不认真学习,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4. 泪珠是人类内心纯真感情的升华。
5. 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汉字。
6. 你们都在忙忙碌碌地干活,我不能袖手旁观。
7. 这本书真好看,叫人喜欢。
四年级下册反问句陈述句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1、春天那美好的景象,怎能不叫人陶醉呢?(改为陈述句)2、读了XXX的故事,我们深受感动。
(改为反问句)3、我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改为肯定句)4、就要放暑假了,我能不高兴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5、面对急需帮助的人,我们怎能袖手旁观的?(改为陈述句)6、使用电脑要注意保护眼睛,这些常识我们应该知道。
(给句子换一种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7、这是一幅自然和谐的乡村美景图。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8、置身于美丽的校园,我感到心旷神怡。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9、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改为反问句)10、这样弹奏怎么会使人感动呢?(改为陈述句)11、那是鱼儿的家园,不然他们为什么会整天那么快乐?(给句子换个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12、难道我不晓得甚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13、安静不是把停在月季上的蝴蝶拢住了吗?(改成陈述句)———————————————————————————14、再也见不到伯父的面了,我怎么能不伤心呢?(改为陈述句)——————————————————————————15、对待这件事,你何必太认真呢?(改为陈述句)———————————————————————————16、我如许做,难道没有原理吗?(改成陈述句)————————————————————————————17、我没有亲眼瞥见,绝对不能相信。
陈述句和反问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
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能够分成四个步骤,按着步骤去做,那肯定不会出错。
下面就试试吧。
(太阳)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先完成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这样一改,句子就变成了“这么远,箭哪能射(不)到呢?”这时的句子根本就不通顺,但还没有完成,我不去管它。
接着做第二步:去除疑问词。
这句句子里的疑问词是“哪能……呢”,我把它们都用删除记号删去,句子就变成了“这么远,箭射(不)到?”第三步:把问号改成句号。
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句子已经说完了,当然得加句号。
到这个步,句子已经基本通顺了。
第四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把句子整理通顺。
一般来说,反问句在文章中起到的是一个强调的作用,那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时,最好也要加入一些表示强调的词语,这样,句子就能够变成“这么远,箭肯定射不到。
”经过这样的四步,反问句就成了陈述句。
掌握了这个方法,改句子就不难了。
专项训练一、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练习。
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4、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反问句与陈述句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否定的观点。
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陈述句:就是用来叙述一个事实,句末标点用句号。
有的陈述句表求肯定的意思;有的陈述句表示否定的意思。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练习: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改:。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改:。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改:。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改:。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练习: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改: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改: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改: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