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复习09共16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96.00 KB
- 文档页数:5
自动控制理论复习提纲(第1章)1.什么是自动控制?2.什么是自动控制理论?包括那三大部分?3.经典理论和现代理论的特点是什么?4.什么是自动控制系统?5.什么是反馈控制原理?6.三种基本控制方式是什么?7.按输入量的变化规律,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哪几类?8.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9.典型输入信号包括哪几种?自动控制理论复习提纲(第2章)1.什么是数学模型?2.经典理论常用数学模型包括哪几种?3.什么是控制系统的运动模态?有什么决定?4.什么是传递函数?5.传递函数的三种表达式形式分别是什么?6.动态结构图的四种基本组成单元是什么?7.结构图的基本连接方式包括哪三种?8.结构图的化简规则有哪些?9.信号流图的组成单元包括哪两种?10.什么是梅逊公式?学会应用梅逊公式求闭环传递函数。
11.典型结构的几个闭环传递函数:Фr(s), Фn(s),Фer(s),Фen(s)自动控制理论复习提纲(第3章)1.什么是时域分析法?2.时域性能指标的定义。
3.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结构图、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五种阻尼状态及其响应特征。
4.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特征根表达式、响应表达式、性能指标关系式。
5.二阶系统的两种性能改善措施:结构、传函、特点。
6.什么是主导极点和偶极子?7.高阶系统的降阶方法。
8.什么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9.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10.劳斯判据:充分必要条件、劳斯表的构造方法、两种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
11.劳斯判据的四种应用:判稳、求取不稳定根的个数、确定待定参会素的稳定范围、判断系统的相对稳定程度。
12.什么是误差和稳态误差?稳态误差的定义式。
13.稳态误差的一般计算式和简化计算式。
14.减小或消除稳态误差的三种措施是什么?自动控制理论复习提纲(第4章)1.什么是根轨迹?2.三种根轨迹方程分别是什么?3.8条根轨迹法则分别是什么?4.学会绘制四阶以下(含)系统根轨迹。
自动控制理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频率响应 2、反馈 3、稳态误差4、最大超调量 5、单位阶跃响应6、相位裕量7、滞后一超前校正;8、稳态响应;9、频率特性;10、调整时间;11、峰值时间;12、截止频率;13、谐振峰值;14、谐振频率15、幅值穿越频率;16、相位穿越频率;17、幅值裕量;18、自动控制、19、状态变量、20、零阶保持器二、分别建立图示系统的微分方程,求传递函数,并说出图(c ),(d)属于何种 较正网络。
图中)(t x i ,)(0t x 为输入、输出位移;)(t u i ,)(0t u 为输入、输出电压。
三、已知系统方框图如下,求传递函数)(,)(,)(000s X s X s X)(a )(b )t )t )(c )(t x i 1)(0t x )(d )(0s )(b X i )s X i )s四、已知系统的开环的幅相特性(Nyguist )如图所示,图中P 为开环传递函数G(s)H(s)五、计算 1、设某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所示,如果该系统为单位反馈型式,试确定其开环传递函数。
2、某系统如图所示,n p t 调整时间 s t 。
(设误差带宽度取±2% ))(c )(a))(a )(b ))六、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s H s G 的幅频特性曲线如图示,且)()(s H s G 为最小相位系统。
试求)()(s H s G = ?七、某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2()1()()(-+=s s sK s H s G ,试画出其乃奎斯特图,并说明当K取何值时系统稳定?八、已知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01221101a s a s a s a s a a s a s X s X n n n n i +++⋅⋅⋅+++=-- 试证明系统对速度输入的稳态误差为零。
十、判断正误1、各项时域指标(最大超调量,调整时间等)是在斜坡信号作用下定义的。
2、对于结构不稳定系统,可以通过改变某些系统结构参数而使其稳定。
“自动控制理论”资料文集目录一、《自动控制理论》全套参考答案二、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综述三、自动控制理论_智能控制理论四、浅谈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五、自动控制理论发展及其应用探索六、基于自动控制理论的课程思政探索《自动控制理论》全套参考答案《自动控制理论》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设计方法,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和实践应用打下基础。
本文将提供《自动控制理论》全套参考答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答:自动控制系统是指通过一定的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按照设定的规律进行工作的一种系统。
答: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器、被控对象、执行器、传感器等组成。
答:开环控制系统是指系统中没有反馈环节,输入信号直接作用于输出,没有反馈调节的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是指系统中存在反馈环节,输出信号通过反馈回路作用于输入,具有反馈调节的控制系统。
答: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及内部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答:控制系统的常用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频率响应等。
答: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需要根据系统的实际结构和动态特性,通过分析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内部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到描述系统行为的数学表达式。
答: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是指评价系统性能优劣的定量指标,如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等。
答: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需要根据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性能指标,如稳定裕度、穿越频率、调节时间等,来评价系统的性能。
同时,还需要进行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
答:改善控制系统的性能需要根据性能指标的分析结果,通过调整控制器参数、改变系统结构等方式来优化系统性能。
同时,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实际应用需求和约束条件。
答: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器,由比例(P)、积分(I)和微分(D)三个部分组成。
答:设计PID控制器需要根据被控对象的特性和性能指标要求,通过调整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环节的参数来设计合适的控制器。
1.自控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P13)稳定性是由系统结构和参数决定的,与外界因素无关,这是因为控制系统一般含有储能元件或者惯性元件,其储能元件的能量不能突变。
因此系统收到扰动或者输入量时,控制过程不会立即完成,有一定的延缓,这就使被控量恢复期望值或有输入量有一个时间过程,称为过渡过程。
快速性对过渡过程的形式和快慢提出要求,一般称为动态性能。
准确性过渡过程结束后,被控量达到的稳态值(即平衡状态)应与期望值一致。
但由于系统结构,外作用形式及摩擦,间隙等非线性因素的影响,被控量的稳态值与期望值之间会有误差的存在,称为稳态误差。
+2.选作典型外作用的函数应具备的条件:1)这种函数在现场或试验室中容易得到2)控制系统在这种函数作用下的性能应代表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性能。
3)这种函数的数学表达式简单,便于理论计算。
常用典型函数:阶跃函数,幅值为1的阶跃称为单位阶跃函数斜坡函数脉冲函数,其强度通常用其面积表示,面积为1的称为单位脉冲函数或δ函数正弦函数,f(t)=Asin(ωt-φ),A角频率,ω角频率,φ初相角3.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内部物理量(或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P21)静态数学模型:在静态条件下(即变量各阶导数为零),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代数方程动态数学模型:描述变量各阶导数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分析法根据系统运动机理、物理规律列写运动方程实验法人为给系统施加某种测试信号,记录其输出响应,并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去逼近,也称为系统辨识。
时域中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状态方程复域中的数学模型有:传递函数、结构图频域中的数学模型有:频率特性4.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切线法或称为小偏差法(P27)小偏差法其实质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将非线性特性用一段直线来代替。
连续变化的非线性函数y=f(x),取平衡状态A为工作点,在A点处用泰勒级数展开,当增量很小时略去高次幂可得函数y=f(x)在A点附近的增量线性化方程y=Kx,其中K是函数f(x)在A 点的切线斜率。
自动控制理论复习自动控制原理复习指导说明:本课程强调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物理本质的论述,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课程中讲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了解和掌握所讲述的控制系统的基本分析和计算方法而不着重于理论的推导和证明.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1.有关自动控制的术语及概念: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开环闭环构成的复合控制.2.正确理解三种控制方式的工作原理及特点.3.初步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原理方框图的含义.二.说明1、有关自动控制的术语及概念自动控制装置由放大变换部件,反馈比较部件,控制指令生成部件,执行部件,校正装置组成.1)自动控制就是在没有人直接参与下,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自动地按预订的规律运动的一种控制.2)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自动控制系统由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组成.3)控制的目的是使被控对象的输出能按预定的规律运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4)控制系统的基本特征:控制系统中各个组成部件之间存在着控制和信息的联系.2、三种控制方式的原理及特点1)闭环负反馈控制: 信号在系统呈现往复循环的闭环流动,系统接受偏差信号并用偏差信号产生控制作用.其优点是控制精度高,缺点是较复杂.2)开环控制:信号从输入到输出单向传递,只接受输入(或干扰)信号并以此产生控制作用.优点是控制方式简单,缺点是精度低.3) 开闭环组合的复合控制:具有以上两种控制的优点.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一.教学要求1.理解拉氏变换的概念,熟记典型信号1(t), e at, (t) 的拉氏变换.2.理解传递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能从微分方程及动态结构图求相应的传递函数,熟记几种典型环节的微分方程及传递函数.3.理解动态结构图的概念及特点,会由微分方程组画出系统的动态结构图.4.熟练地掌握结构图变换的基本法则,能针对常用的系统结构图进行等效变换,求出给定输入与输出间的传递函数。
5.熟练地利用部分分式展开法对无重根的拉氏变换进行反变换,熟练地用拉氏变换求解线性方程组。
《自动控制理论》复习重点1. 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1(s)与G 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G s ,若两个系统串联,则等效传递函数为G(s).2. 根轨迹概念。
3. 传递函数概念。
4.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5.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判断线性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6.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取决于? 7. 数学模型的概念,在古典控制理论中系统数学模型有哪些?8. 最小相位系统是指?9. 超前校正主要是用于改善哪些性能?10. 若减少二阶欠阻尼系统超调量,可采取的措施?11. 根轨迹的概念?绘制根轨迹的相角条件、幅值条件是?。
12. 相角裕度是指?幅值裕度是指?13. 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有着对应关系,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的幅值穿越频率c ω对应时域性能指标?14. 若某系统的根轨迹有两个起点位于原点,则说明该系统?15. 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的相角裕度γ对应时域性能指标?第二章重点:1、传递函数的求解方法。
(参考课后练习题)2、梅逊公式化简写出下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C s R s 。
(题目仅供参考,要求掌握梅逊公式化简方法。
)第三章重点:劳斯稳定判据:(切记劳斯判据方法,参见课本例题即可。
)第四章重点:(主要复习第4章的根轨迹的画法,题目仅供参考)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5.0)(1()(++=s s s K s G(1) (2) (3)(1) 试绘制K 由0→+∞变化的闭环根轨迹图;(2)求出系统稳定时K 的取值范围。
第五章重点:乃氏判据:(切记乃氏判据方法:要求极坐标图P201和伯德图P205第六章重点:线性系统的串联校正。
(参考课本上第6章的例题6-2、6-3,切记考试带上函数计算器进行计算,首先得熟悉函数计算器的计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