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电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7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是:A. 琴瑟和鸣B. 惟妙惟肖C. 眉清目秀D. 震耳欲聋答案:C2.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B. 他的解答头头是道,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C.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连小学生都能解答。
D. 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新颖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答案:C3. 下列词语中,形近音近,但意义不同的是:A. 严谨严谨B. 精彩精彩C. 奋进奋进D. 欣喜欣喜答案:A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是:A. 这本书非常有趣,读起来让人如痴如醉。
B. 那个演员的表演非常精彩,观众们为他鼓掌。
C. 这个公园的环境非常优美,让人心旷神怡。
D. 这位老师的讲解非常生动,让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答案:D5.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是:A. 这篇文章的立意新颖,发人深省。
B. 他的解答非常准确,一针见血。
C.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D. 他的演讲非常激动人心,让人热血沸腾。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__________。
答案:吴承恩7.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我们做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诚实守信,__________。
答案:遵纪守法8. 下列词语中,属于名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桌子、苹果、春天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是:__________。
答案:太阳像一个火球。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__________。
答案: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歌。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1. 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答案: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一、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0分)⒈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联系教学实际填空(每空1分)(1)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
其中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和实施的能力。
(6)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_____________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
二、基础知识与积累(22分)⒉填空题(5分,每小题1分)(1)“任”和“种”用于姓氏时,读音分别为和。
(2)“佞”字和“衙”字的意符分别是和。
(3)谜语“无角牛登上没峰山(猜一字)”和“跳远评分(猜一成语)”最合适的谜底分别是和。
(4)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和的合称。
(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分编为三大部分。
其中,这个部分是各个地域的乐曲,也是《诗经》的精华;这个部分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神灵时的乐歌。
⒊辨析题(2分)副词“还”作状语可以表示多种意义。
下面句中的“还”字,请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替换。
(替换的词写在各句后的括号里)①除了他们,还有谁支持你的意见?()②他这个人当个一般干部还可以。
()③你走路还走不稳呢,就想跑?()④这么棘手的问题,他还真解决好了。
()⒋默写题(10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6分)(1)把成语补充完整陈词调以效尤虚无缥再接再按就班颠不破床架屋枕待旦(2)把名言名句补充完整①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②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孟子》)③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④感时花溅泪,。
(杜甫)⑤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⑥千磨万击还坚劲,。
(郑板桥)⒌判断题(5分,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①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一、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0分)⒈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联系教学实际填空(每空1分)(1)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
其中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和实施的能力。
(6)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_____________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
二、基础知识与积累(22分)⒉填空题(5分,每小题1分)(1)“任”和“种”用于姓氏时,读音分别为和。
(2)“佞”字和“衙”字的意符分别是和。
(3)谜语“无角牛登上没峰山(猜一字)”和“跳远评分(猜一成语)”最合适的谜底分别是和。
(4)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和的合称。
(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分编为三大部分。
其中,这个部分是各个地域的乐曲,也是《诗经》的精华;这个部分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神灵时的乐歌。
⒊辨析题(2分)副词“还”作状语可以表示多种意义。
下面句中的“还”字,请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替换。
(替换的词写在各句后的括号里)①除了他们,还有谁支持你的意见?()②他这个人当个一般干部还可以。
()③你走路还走不稳呢,就想跑?()④这么棘手的问题,他还真解决好了。
()⒋默写题(10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6分)(1)把成语补充完整陈词调以效尤虚无缥再接再按就班颠不破床架屋枕待旦(2)把名言名句补充完整①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②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孟子》)③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④感时花溅泪,。
(杜甫)⑤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⑥千磨万击还坚劲,。
(郑板桥)⒌判断题(5分,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①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一、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0分)⒈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联系教学实际填空(每空1分)(1)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
其中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和实施的能力。
(6)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
二、基础知识与积累(22分)⒉填空题(5分,每小题1分)(1)“任”和“种”用于姓氏时,读音分别为和。
(2)“佞”字和“衙”字的意符分别是和。
(3)谜语“无角牛登上没峰山(猜一字)”和“跳远评分(猜一成语)”最合适的谜底分别是和。
(4)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和的合称。
(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分编为三大部分。
其中,这个部分是各个地域的乐曲,也是《诗经》的精华; 这个部分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神灵时的乐歌。
⒊辨析题(2分)副词“还”作状语可以表示多种意义。
下面句中的“还”字,请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替换。
(替换的词写在各句后的括号里)①除了他们,还有谁支持你的意见? ( )②他这个人当个一般干部还可以。
( )③你走路还走不稳呢,就想跑? ( )④这么棘手的问题,他还真解决好了。
( )⒋默写题(10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6分)(1)把成语补充完整陈词调以效尤虚无缥再接再按就班颠不破床架屋枕待旦(2)把名言名句补充完整①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②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孟子》)③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④感时花溅泪,。
(杜甫)⑤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⑥千磨万击还坚劲,。
(郑板桥)⒌判断题(5分,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①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和答案(精编版)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课堂管理包括课堂时间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和恰当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
2.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小学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划分为三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4.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二、简答题(10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多处提及“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参考答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
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字词句篇)为基础,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文化底蕴)、情感态度、审美情趣、思维道德、思想品质、研究方法和研究惯的融合。
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20分)请为下面这段话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长城气魄雄伟。
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千米。
城墙高8—10米,用大条石和城砖砌成。
城墙顶部铺着平整的方砖,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走。
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教学目标]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A.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B.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C. 传授文化科学知识D. 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A. 听、说、读、写能力B. 观察、思考、创新能力C. 审美、情感、价值观能力D. 所有选项都是3.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A. 讲授法B. 谈话法C. 演示法D. 娱乐法4.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A. 古代诗歌B. 现代小说C. 英语课文D. 古代散文5. 下列哪个选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A. 知识性原则B. 启发性原则C. 实践性原则D. 所有选项都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2. 请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3. 请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
三、案例分析(每题20分,共40分)1. 某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荷叶母亲》这篇课文时,采用了多媒体展示荷叶图片,并播放荷叶的生长过程。
请分析这位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其作用。
2. 某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发现学生对课文中的“草原风光美丽,令人陶醉”这句话的理解有困难。
请给出这位教师可以采取的两种教学策略。
四、作文(共30分)请以“我心中的小学语文教师”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字数在800-1000字之间,表达出你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认知、感悟和期望。
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D4. C5. D二、简答题1.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包括: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价值观能力。
小学语文(满分: 100 分)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5 分)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手势、————、眼神、————等来表达。
2 .努力建设————的语文课程。
3 .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
4.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和————,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二、判断题(每小题分)1 .语文课程的性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
( )2.1--2 年级将“大纲”中偏于实践性要求的表述(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改为偏于学习过程的表述( “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 )3 .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 )4.“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 )5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和实践法。
( )第二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拜谒/枯竭冲锋枪/冲击波恣意妄为/千姿百态B .陨石/功勋倒胃口/倒栽葱崇山峻岭/怙恶不悛C.梗概/田埂迫击炮/迫切性瓜熟蒂落/啼笑皆非D .篆书/椽子空白点/空城计愚公移山/向隅而泣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以逸待劳B .漫不经心C .突如其来D .张灯结彩分庭抗理和颜悦色接踵而至休戚与共信口雌黄见微知著精妙绝伦不知所终哄堂大笑推心至腹浑然一体估名钓誉3.“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守信用”与这句话意思不一样的是 ( )。
A .答应别人的事能不守信用吗?B .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C .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吗?D .答应别人的事不能不守信用。
4 .下面的诗句中依次填入的花名是 ( )。
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答案(精编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知识与能力答案:D2. 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符合“启发式教学”原则?A. 演示法B. 讲授法C. 讨论法D. 情境法答案:C3. 以下哪个词语的书写有误?A. 持之以恒B. 自强不息C. 奋发图强D. 精卫填海答案:D二、填空题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学生应学会常用汉字________个。
答案:30002.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能力。
答案:听、说、读、写3. 以下成语中,与“水滴石穿”意义相近的是________。
答案:磨杵成针三、简答题1. 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答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和价值观塑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体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 简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答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2)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5)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全面发展。
四、案例分析题请阅读以下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在一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荷叶母亲》这篇课文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问题:请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并评价其优点和不足。
答案:这位教师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优点在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查阅资料,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专业)考试真题及答案一、教育理论、心理学试题(18分)1、选择题(12分)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
A.《学记》B.《论语》C.《孟子》D.《中庸》⑵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教书B.育人C.教书育人D.带好班级⑶对小学生的舆论起主要导向作用的是()。
A.班干部B.教师C.学生自身D.*****⑷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需要是()A、生理与安全需要B、社交与尊重需要C、求知与审美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⑸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能力是( )的总和。
A.知识与能力B.智力与能力C.体力与智力D.体力与能力⑹王强考试不及格时总是说:“那些考得好的人都是靠记硬背的,并不能证明他们有能力,我考得差也不说明我没有能力,其实分数是无所谓的。
”这是()。
A.合理化B.反向作用C.补偿D.压抑2、写出你最崇拜的两位教育家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主要教育思想和一句名言。
(6分)名字主要教育思想他(她)的教育名言二、《语文课程标准》知识试题(18分)1、填空题(12分)⑴语文课程总目标总共( )条,根据( )、( )、( )三个维度设计。
⑵( )与(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⑶《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第一学段学生能背诵优秀诗文()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第二学段学生能背诵优秀诗文()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第三学段学生能背诵优秀诗文()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
2、简答题(6分)⑴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⑵新课程中,小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包括什么?三、语文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65分)一语言积累(14分)1、请将成语中用错的字改正过来(4分)大言不残( ) 囹圄吞枣( ) 为虎作张( ) 高深莫侧( )鸦鹊无声( ) 原形必露( ) 审时度事( ) 换然一新( )2、古诗文填空(10分)①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②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3年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答案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课程性质?A.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B. 知识与能力的统一C.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D. 实践性与创新性的统一答案:A2. 下列哪个成语故事与《孟子》无关?A. 拔苗助长B. 悬梁刺股C. 买椟还珠D. 鹏程万里答案:C3. 以下哪个字不属于“六书”中的“会意”字?A. 日B. 月C. 明D. 星答案:D4. 下列哪个作家是唐代人?A. 苏轼B. 欧阳修C. 白居易D. 范仲淹答案:C5. 以下哪篇课文是《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课文?A. 《草原》B. 《小石潭记》C. 《灰雀》D. 《火烧云》答案:D试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四个维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性与创新性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______万字。
答案:1003.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这句话出自《________》。
答案:论语4. 《草原》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作家。
答案:老舍、现代5. 在《灰雀》这篇文章中,列宁送给灰雀的是________,小男孩送给列宁的是________。
答案:面包、灰雀试题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说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具体内容。
答案:语文课程性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又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语文课程不仅传授知识,还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一、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0分)⒈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联系教学实际填空(每空1分)(1)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
其中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和实施的能力。
(6)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_____________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
二、基础知识与积累(22分)⒉填空题(5分,每小题1分)(1)“任”和“种”用于姓氏时,读音分别为和。
(2)“佞”字和“衙”字的意符分别是和。
(3)谜语“无角牛登上没峰山(猜一字)”和“跳远评分(猜一成语)”最合适的谜底分别是和。
(4)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和的合称。
(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分编为三大部分。
其中,这个部分是各个地域的乐曲,也是《诗经》的精华;这个部分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神灵时的乐歌。
⒊辨析题(2分)副词“还”作状语可以表示多种意义。
下面句中的“还”字,请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替换。
(替换的词写在各句后的括号里)①除了他们,还有谁支持你的意见?()②他这个人当个一般干部还可以。
()③你走路还走不稳呢,就想跑?()④这么棘手的问题,他还真解决好了。
()⒋默写题(10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6分)(1)把成语补充完整陈词调以效尤虚无缥再接再按就班颠不破床架屋枕待旦(2)把名言名句补充完整①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②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孟子》)③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④感时花溅泪,。
(杜甫)⑤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⑥千磨万击还坚劲,。
(郑板桥)⒌判断题(5分,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①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专业试题(一)一、积累与运用(22分)1、根据提示和要求填空(12分)⑴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为知类。
⑸曹刿阻止鲁庄公乘胜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古人写雪,手法不一。
刘义庆《世说新语•咏雪》中的“”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比喻精妙;而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湖上影子,、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则用白描,同样形神兼备。
2、下面字形与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2分)A.间或(jiān)嗤笑(chī)锐不可当(dǎng)同仇敌忾B.啜泣(chuò)颔首(hàn)孜孜不倦(zī)海市蜃楼C.妖娆(ráo)匀称(chèng)根深蒂固(dì)盛气凌人D.悲怆(chuàng) 拮据(jū)毛骨悚然(shù)妄自菲薄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A.今天天气好,我们一起去登山,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B.课堂上,语文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
C.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
D.老师的举动让孩子们停住了笑声,全场鸦雀无声。
4、依饮填入下段文字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2 分)我想到,我们永远无法仰见这些壮士的面容,但是我们随时可以见到他们的重现,我们走入民间,到处都有与关云长的绘像;。
如果我们把关公的五给长髯去掉,相信就是壮士们的写生了,他们用生命的狂歌,为中国人的历史写下“忠义”两字。
①紫红色的面孔②浓正的长眉③写在脸上不可侵犯的正气④丹凤的亮眼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①④D、①④②③5、在句中,词语的顺序不同,句子的表达效果也不同。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专业考试试题与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字不属于“三点水旁”?A. 清B. 淡C. 洗D. 洒答案:D2. 以下哪个成语与“亡羊补牢”意思相近?A. 知错就改B. 亡羊补牢C. 教训深刻D. 悔过自新答案:A3. 《小学生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应学会的字数为:A. 3000字B. 2500字C. 2000字D. 1500字答案:C4. 下列哪个诗句出自《咏鹅》?A.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B.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C.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答案:B5. 下列哪个成语表示专心致志?A. 目不转睛B. 聚精会神C. 全神贯注D. 一心一意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小学生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应掌握的词语量为________个。
答案:30007. 以下诗句中,描述自然景色的是________。
答案: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8. 以下哪个字是“提手旁”的字?答案:抓9. 以下哪个字是“三点水旁”的字?答案:淡10. 以下哪个字是“两点水旁”的字?答案:冷三、改错题(每题2分,共20分)11. 错误句子:春天来了,小草绿了,小花开了,小树长高了。
修改后:春天来了,小草变绿了,小花开放了,小树长高了。
12. 错误句子:小明跑得比小红快,小红跑得比小刚快,所以小明跑得比小刚慢。
修改后:小明跑得比小红快,小红跑得比小刚快,所以小明跑得比小刚快。
13. 错误句子:老师问我们有没有问题,我们都说没有问题。
修改后:老师问我们有没有问题,我们都说没问题。
14. 错误句子:小明的成绩比小红好,小红的成绩比小刚好,所以小明的成绩比小刚差。
修改后:小明的成绩比小红好,小红的成绩比小刚好,所以小明的成绩比小刚好。
15. 错误句子:这个苹果比那个苹果甜,那个苹果比这个苹果大,所以这个苹果比那个苹果酸。
修改后:这个苹果比那个苹果甜,那个苹果比这个苹果大,所以这个苹果不如那个苹果甜。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试题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汉字造字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 象形B. 指事C. 形声D. 转注2. 以下哪个字不属于一级字()A. “人”B. “大”C. “的”D. “了”3. 《小学生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的个数是()A. 3000个B. 3500个C. 2500个D. 2000个4. 以下哪个成语与“滥竽充数”意思相近()A. 鱼目混珠B. 推陈出新C. 指鹿为马D. 班门弄斧5. 下列哪个作家是“童话大王”()A. 叶圣陶B. 郑渊洁C. 秦文君D. 杨红樱答案:1.D 2.C 3.B 4.A 5.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小学生语文课程标准》将小学生的阅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7.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
8. 下列词语中,与“前后矛盾”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
9. 下列词语中,属于褒义词的是______,属于贬义词的是______。
10. 《小学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学会使用______、______、______等工具书。
答案:6. 预读、阅读、赏读 7. 识字、写字、阅读 8.自相矛盾 9. 坚定(褒义词)、狡辩(贬义词) 10. 字典、词典、成语词典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12. 请简述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3. 简要介绍一种你认为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
答案:11.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包括: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12.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通过讲故事、设置悬念等方式;2)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如安静的环境、舒适的座位等;3)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阅读能力推荐书籍;4)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如阅读分享、阅读竞赛等;5)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鼓励学生课余时间阅读。
2015年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
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含蓄温婉;契诃夫《变色龙》,冷峭尖刻;吴承恩《范进中举》,嬉笑怒骂。
这三篇小说都人木三分地揭露和针砭了生活中的荒谬与丑陋,显示了讽刺的力量B.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这样写道,“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
其中“山东呼保义”指晁盖,“河北玉麒麟”指卢俊义C.在《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中,诗人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抚摩着被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国土。
抒发了内心深处的爱与恨,怜与悲,愁苦与希望D.《骆驼祥子》中,祥子在历经被抢劫、被敲诈、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另嫁他人等一次次打击之后。
彻底丧失了生活的梦想,由原来那个老实、坚韧、健壮的祥子变成了狡猾、麻木、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2、下列诗句中作者是杜甫的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D.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我想养只鸽子。
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
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B.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识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4、《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的五种基本笔画是()。
A.横竖撇折钩B.横竖撇点捺C.竖撇点折钩D.横竖撇点折5、《诗经》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是()。
A.风、雅、颂B.赋、比、兴C.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韵律和谐自然D.层次错落。
富有节奏6、“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
每空1分,共9分)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3~4年级)规定,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_______和 _______查字典、词典。
8、语文课程的建设应注重_______,注重_______;同时应密切关注_______的需要。
9、名句填空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用家书来写乡愁,表达作者思念家人的一个句子是:?。
有一句诗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这句诗意境相似的一句话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10、电脑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不知你是否注意到,有些软件、网站的名字很有创意。
请你从语文的角度对下面网站和软件名称的创意进行简单评析。
(6分)(1)百度(搜索网站)(2)迅雷(网络下载软件)11、请简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对综合性教学的要求。
12、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 1年版)》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语文课程评价的认识。
(4分)四、鉴赏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8分)13、阅读下面一篇小品文,选取一个角度(形象、结构、语言或情感)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10分)古井新加坡·尤今有一类人,像古井。
表面上看起来,是一圈死水,静静的,不管风来不来,它都不起波澜。
路人走过时,都不会多看它一眼。
可是,有一天你渴了,你站在那儿舀水来喝,这才惊异地发现,那口古井,竟是那么的深,深不可测;舀上来的水,竟是那么的清,清可见底;而那井水的味道,甜美得让你魂儿出窍。
才美不外露,已属难能可贵;大智若愚,更是难上加难。
世人都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所有的抖出来让别人看。
肚里有一分的,说他有两分;有两分的呢,说自己有三分;余此类推。
“有麝自然香”已变成了惹人发噱的“天方夜谭”。
“无麝放假香”,才是处世真理。
正因为这样,一旦发现了古井,便好拟掘到了金山银库,有难以置信的惊喜——以为它平而浅,实则它深又深。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知,知无不言。
你舀了又舀,依然舀之不尽。
每回舀出来的话语,都闪着智慧的亮光。
你从中得到了宝贵的启示,你对人生有了更坚定的信念。
这口古井,不肯也不会居功,它静静伫立,看你变化,看你成长。
你若有成就,它乐在其中而不形之于外。
古井,可遇而不可求,一旦遇上,是你的造化。
14、阅读下面的小诗,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评论。
(10分)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15、阅读下面这篇文章,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无法还乡黄金明①跟中国南部无数个村庄的命运相似,我的家乡凤凰村十室九空,人都进城去找生计。
或干脆迁至城镇定居了。
用不了多少年,村庄或许就会只剩下墓地及遗址了。
②每年三四月间,莺飞草长,春暖花开,我都要返回村庄看一看。
每一次,我都发现村庄少了一些东西。
上次是戏台坍塌了,这次是井壁倾圮了。
最让我忧惧的是,人气越来越淡了,只剩下几个老人和小孩,难得听到鸡鸣和狗吠。
河流逐渐枯竭、萎缩,干涸到几乎断流,凭吊的意味越来越浓。
我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村巷上行走。
那种“生”的、荒凉的感觉愈来愈浓,在过去,山坡和田亩因为有人侍弄。
有六畜的走动和人气养着,就显得很“熟”。
每一捆柴禾都有人用镰刀去割取,每一株青草都有牛羊去啃食,每一株野果树都有人在攀摘。
即使是一些杂树野本,也有孩子在攀折或挨擦,染上了人间的气息。
那是一种家园的气息,而这种气息现在已丧失殆尽。
我很难说清楚,村庄是从哪一刻走向“生”的,但当我发现村庄在不可避免地崩溃时,却悚然一惊。
也正在那一刻,我才清楚它在心中的分量。
当我想到要写它时,已是写作十八年后的事了,这也是我离开村庄的时间。
在十八岁之前,“走出故乡就是最大的胜利”(叶赛宁语)成了我的信念,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好是坏。
③随着年岁增长,我发现人是无法离开出生地的。
你的躯体离开了,你的心仍留在那里。
你会通过各式各样的路径无数次地返回那里。
坐汽车是一种方式,倒提皮鞋跋涉在泥泞的小径是一种方式,做梦肯定是最常见也最直接的方式。
在少年时代,我无数次通过梦境的魔法逃离村庄:有朝一日成了城里人,却一次次通过梦境回到故乡的每一寸土地。
当你以为你离开了,其实你是将故乡带在身上,你到了哪里,故乡也跟着到了哪儿。
你通过某种神奇的方法,将故乡折叠在身体的某处,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刻,尤其是半梦半醒之际,在烟雾缭绕之间,故乡就如卷轴在你的眼前展开。
山水,草木,人畜,以及相关的一切。
④每一个人都是出生地孕育和养大的,这个意义对于乡村长大的人愈加凸显。
我们有时就像一棵在出生地长大的树木,无论成年后走到哪里,都无法带走树根。
一个成年人,就像是一件家具的成品,涂上油漆,用砂纸打磨,看上去神气活现,并在嘈杂的市场被买主慧眼识珠,继而在岁月中遭受漫长的磨损最终报废.但最终也不可能遗忘掉树根的记忆。
也许,人终究不是树,而更像蒲公英.成熟了就到处飞。
我宁愿相信。
即使一棵被肢解并制造成家具的树木,也梦想回到家乡,何况是一个乡下人。
⑤但是。
你真回得去吗?⑥村庄荒废了,河水断流了,田地饱受污染了……⑦尽管现在无需再以耕种为生,但在村子里我终究是无法找到乐趣了。
我像那些在乡村长大而误入城市的人一样.没有回头路走了。
(节选自《散文》2013年第1期《梦山记》,有删改)(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我回乡时看到村庄空荡荡时的感受,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4分)(2)如何理解“走出故乡就是最大的胜利”这句话的丰富含意?(4分)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16、下面是一位老师的几个教学片段,阅读品味,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片段一: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并学了第一段,知道了山水之美。
眼见为实,现在请大家深入学习并了解漓江水的特点,作者怎样写出漓江水的特点的?生: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师:看屏幕,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哪个特点,读给同桌听。
生:我喜欢“漓江的水真绿啊!”师:为什么喜欢?生:这句用比喻手法,写出绿的特点。
师:你知道水绿得如何?(生回答,说出了“翡翠、无瑕”的意思,并指出水的特点)师:想想.应怎样读呢?生:应读得活泼、跳跃。
师:喜欢读这一句的同学把这一句读一读。
(生读)师:喜欢水清的同学。
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并读一读。
生:漓江的水清得可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到底有多清呢?我们可以把一枚硬币放入水中,透过江水可以看见江底硬币上的字。
那如何朗读呢?喜欢的同学读一读。
(生读)师:请同学们评一评,他们读得如何?(师指导,该句应读得平整,然后,全班读一遍) 师:老师也喜欢这一段,现在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
(师生接读)师:这种句子有什么特点?生:后面半句强调前半句。
师:这是排比。
作者本写水,为何要提到大海、西湖?生:对比、比较。
师:这有什么作用?(出示幻灯片:波澜壮阔的大海、西湖的图片)片段二:自由读第三段.交流朗读方法师:大家自由读这一部分,要读出作者怎样写出山的特点。
(先指名读)师:读这一段,指出你喜欢哪些语句?小组交流这一段与前面的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有感情地朗读。
(个别读、评读、诵读、挑战读)师:(引读、配乐读)交流一下对以上这一段话感受最深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
生:这一段写得很好,如写山“各不相连、形态各异……”说明山很多,形态多种多样。
生:“像骆驼,像巨象……奇峰罗列”说明山是千姿百态,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
师:这也是说山很多,形态各异。
你们还能想象出山像什么呢?生:像宝塔,像大佛,像巨轮……师:(出示课件:flash诗配画一首)大家读这首诗,想想从这首诗中可以知道什么?附:诗一首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山峰有山如象鼻。
有山如飞龙有山如军舰.有山如水芙蓉生:写了山的各种各样的形态。
师:(出示桂林山水图片)同学们边看图边想象桂林山水之美,并说说与文中所述之美有何异同?片段三:略读第四段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
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播放多媒体(视频flash桂林山水音画)让学生说说与文中所述之美有何异同?再想想,山水相映有何之美?(学生默读课文)师: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水,令多少文人心驰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