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不锈钢的能耐
- 格式:pptx
- 大小:77.71 KB
- 文档页数:10
304和201不锈钢是目前常见的不锈钢材料,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防腐要求。
本文将就这两种不锈钢材料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防腐要求分别进行介绍。
一、304不锈钢的特点及适用范围1. 304不锈钢是一种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高温强度的不锈钢材料;2. 304不锈钢具有优良的工艺性能,易于加工成各种型材,适用于制作各种机械设备、化工设备和食品加工设备等;3. 304不锈钢在常温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适用于制作耐腐蚀的容器、管道和化学品搅拌设备等。
二、201不锈钢的特点及适用范围1. 201不锈钢是一种具有一定耐腐蚀性能的不锈钢材料,主要由17-4.5的铬和4-5的镍以及一定量的锰和氮组成;2. 201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强度,适用于一些一般要求不太严格的室内装饰材料、家具以及厨房用具等;3. 201不锈钢的表面处理效果较好,适合用于制作一些要求美观性的产品。
三、304和201不锈钢的防腐要求1. 对于一些需要耐腐蚀能力较高的设备和器件,如化工设备、海洋设备等,一般选择304不锈钢材料,以保证设备的长期使用寿命;2. 对于一些一般要求不太严格的室内装饰材料、家具以及厨房用具等,可以选择使用201不锈钢材料,以降低成本并保证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选择304和201不锈钢材料时,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要求来确定具体的材料种类,以保证产品的使用寿命和耐腐蚀性能。
304和201不锈钢是两种常见的不锈钢材料,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下面将进一步探讨304和201不锈钢的特点,并对它们的防腐要求进行详细分析。
一、进一步了解304不锈钢的特点304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高温强度的特点,这是由其化学成分所决定的。
304不锈钢主要由18的铬和8的镍组成,除此之外还含有少量的碳、锰、磷、硅、硫、氮和钛等元素。
这些元素的存在使得304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强度,尤其是在常温下具有极好的抗氧化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化工设备、食品加工设备、容器、管道等领域。
不同类型的抗菌不锈钢,你应该知道!
抗菌不锈钢是国内稀缺的不锈钢,它能够有效预防病菌传播、防止交叉感染。
目前已开发的抗菌不锈钢分为
表面涂层抗菌不锈钢
复合抗菌不锈钢
合金型抗菌不锈钢
表面改性抗菌不锈钢
其中
合金型抗菌不锈钢包含
含铜抗菌不锈钢、
含银抗菌不锈钢。
下面小编简单讲一下这些不同类型的抗菌不锈钢。
表面涂层抗菌不锈钢,是指通过喷涂、溶胶、凝胶、复合镀、离子注入等方法,将具有抗菌功能的各种材料涂覆到作为基体的不锈钢。
复合抗菌不锈钢,是利用铜或铜合金的抗菌性与不锈钢本身的力学性能与工艺性能相结合,将两者复合到一起制成。
合金型抗菌不锈钢,是在炼不锈钢时添加抗菌元素,再经过特殊的抗菌热处理等手段锻造出具有抗菌功能的不锈钢。
含铜抗菌不锈钢的铜含量比传统不锈钢多0.5%~1%。
含铜抗菌不锈钢的抗菌机理如图所示。
银是抗菌性非常强的金属元素,大约是铜的100倍,若加入仅为0.04%~0.1%之间的银金属元素就能使不锈钢拥有了强大的抗菌性,这就是含银抗菌不锈钢。
表面改性抗菌不锈钢,是利用离子溅射和热处理等方法,向不锈钢表面渗入铜锌银等抗菌元素,在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合金层,以增加不锈钢的抗菌性能。
使用了这种方法的不锈钢抗菌性更持久,并且其表面同普通不锈钢一样光洁。
抗菌不锈钢抗菌性能检测方法C.1概述本方法界定了抗菌不锈钢抗菌性能的术语和定义、检测方法、数据处理、检测结果计算。
本方法适用于抗菌不锈钢材料的抗菌性能检测,其他实体无孔抗菌金属材料也可参照本方法执行。
C.2原理C.2.1本方法检测基于抗菌不锈钢对于细菌接触杀菌和离子杀菌的理论,由于其在不同使用环境中,抗菌不锈钢发挥有效抗菌性能的机理模型差异性,本方法能够快速真实有效地检测抗菌不锈钢的抗菌性能。
C.2.2通过本文件的检测方法接种,将细菌悬液滴加在待检样品的表面,确保细菌与样品充分地接触,经过一定时间的恒温培养后,测得样品表面的活菌数,并计算出抗菌不锈钢的抗菌率。
C.3试验准备C.3.1主要设备和仪器恒温培养箱(37±1)℃、冷藏箱(0~5)℃、超净工作台、高温高压蒸汽灭菌锅、超声波清洗器、涡旋搅拌器、天平(精度±0.01g)、pH计(精度±0.2);灭菌培养皿、灭菌离心管、灭菌移液管、灭菌三角耙、多孔板、移液器、接种环、酒精灯。
C.3.2检测样品C.3.2.1空白对照样品编号A,是未添加抗菌成分的普通不锈钢,标准尺寸为10mm×10mm或直径为Φ10mm的试样,厚度大小根据检测中使用的多孔板尺寸选取,样品暴露表面需经240#、600#、1000#和2000#水磨砂纸逐级打磨,至呈现出不锈钢光亮色泽。
C.3.2.2抗菌不锈钢样品编号B,是添加抗菌成分的抗菌不锈钢,标准尺寸为10mm×10mm或直径为Φ10mm的试样,厚度大小根据检测中使用的多孔板尺寸选取,本样品的尺寸需与C.3.2.1中样品尺寸保持一致,样品暴露表面需经240#、600#、1000#和2000#水磨砂纸逐级打磨,至呈现出不锈钢光亮色泽。
以上编号A、B样品在检测前应进行表面灭菌处理,推荐在消毒剂(75%乙醇溶液)中进行超声清洗15min,取出后采用无菌水冲洗,放置在具备紫外线消毒功能的超净工作台中进行晾晒与干燥处理。
复合抗菌不锈钢是什么各种类型的不锈钢中采用SANI技术添加一定量的具有抗菌功能的金属合金元素而得到的不锈钢。
复合抗菌不锈钢的抗菌原理在普通不锈钢内采用SANI技术添加一定量的抗菌金属元素,并按工艺要求对其进行加工,使抗菌金属元素在不锈钢基体内以一定的大小、形态,均匀弥散地析出,并保证析出相的体积百分比,在不降低普通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的情况下,赋予其优异的抗菌性能。
纳米级抗菌合金元素的抗菌相从金属表面层析出后,与细菌接触,通过与细胞的作用损伤细胞膜,使细菌的蛋白质凝固或损伤其DNA,破坏细菌细胞的正常组织和繁衍的平衡,达到阻止细菌生长繁殖或消灭细菌的目的。
本公司所生产的抗菌不锈钢是通过在冶炼过程中采用SANI技术添加抗菌合金元素而得到不锈钢材料的抗菌性,抗菌不锈钢材料经美国FDA检测、认证,对人体无任何危害。
复合抗菌不锈钢的抗菌性能复合抗菌不锈钢材料是金属材料本身就具有抗菌效能的新型材料,它兼具结构材料和抗菌功能材料的双重特点,具有抑菌灭菌的自清洁功能,极大地拓宽了抗菌材料的应用领域,为抗菌材料家族增添用途广泛、抗菌效果强大的新成员。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SANI技术将抗菌合金元素加入到不锈钢中可以使不锈钢晶粒细化,性能改善。
复合抗菌不锈钢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的抗菌效果均大于99%,复合抗菌不锈钢材料对其它有害菌种的抗菌作用同样具有很强的抗菌效果。
复合抗菌不锈钢对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99%,抗菌过程如下图所示:复合抗菌不锈钢的应用领域1、制药、医疗器械领域;2、军队用特种军刺、厨房用刀、剪类产品;3、厨房设备、餐具、厨具行业;4、食品加工领域;5、美容(包括各类剃须刀)、美发领域;6、化妆品生产行业;7、装饰材料行业;8、各种输水管道。
复合抗菌不锈钢产品使用注意事项1、抗菌不锈钢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其抗菌效果是通过抗菌不锈钢表面与细菌接触达到杀菌、抑菌效果的。
其抗菌效果的好坏与抗菌不锈钢表面与细菌接触部分的洁净与否有很大关系,因此应始终保持抗菌不锈钢表面的洁净。
含银抗菌不锈钢产品说明及特性1.抗菌不锈钢的产生1996年夏天,在日本国内发生的病原性大肠杆菌0-157群体感染,曾一度造成日本国内一片恐慌。
这场恶梦在人们头脑中还未淡去,2000年又频频发生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和MRSA感染。
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卫生陶瓷、塑料制品乃至服装等各个部门都在进行抗菌制品的研究开发。
不锈钢由于具有很好的耐蚀性和表面清洁感等特性,在厨房和食品加工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一般的不锈钢不具备抗菌性能。
当其像其它抗菌制品那样,通过涂覆抗菌剂薄膜来获得抗菌性能时,在加工成形过程中,甚至在日常擦洗清洁操作中,会使这层薄膜逐渐丧失,从而失去抗菌性能。
日本的不锈钢生产厂家则开始研究在钢中加人某种抗菌金属,经适当的抗菌热处理,以获得长期稳定的抗菌性能的不锈钢。
1997~1998年日新钢铁公司研制成功铁素体系抗菌不锈钢NSS AMl,马氏体系抗菌不锈钢NSSAM2和奥氏体系抗菌不锈钢NSSAM3,形成了含铜抗菌不锈钢系列(见本刊1998年10月创刊号介绍的"抗菌不锈钢"一文)。
1998年川崎钢铁公司研制成功含银抗菌不锈钢。
2000年5月通过了日本食品卫生协会的认证。
并在日本国内外申请了专利。
2.抗菌不锈钢的特性“抗菌”仅指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杀菌的概念不同。
所"抗菌不锈钢"是指在这种材料上附着的细菌不能繁殖,细菌的数量可以抑制在低水平状态。
同时,还不失去一般不锈钢所具有的耐蚀性、好的加工性、对人体的安全性和漂亮的外观等特性。
2000年日本标准协会制定了“抗菌加工制品——抗菌性试验方法·抗菌效果”的JIS Z2801(2000)标准,规定抗菌不锈钢必须具备的三大特点:(1)抗菌性:根据J1SZ2801(2000)的规定,新开发的抗菌不锈钢按下式定义的减菌率不低于99%。
减菌率(%)=(比较钢的生菌数一开发钢的生菌数)/比较钢的生菌数×100由于抗菌效果被定义为在抗菌制品上24小时后的生菌数应小于比较制品上的生菌数的1%,所以,把减菌率99%以上作为衡量抗菌效果的基准值。
含铜抗菌不锈钢标准
含铜抗菌不锈钢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它在不锈钢的基础上添加了铜元素,具有优良的抗菌效果。
因此,它在医疗设备、食品加工和制造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含铜抗菌不锈钢的标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1.含铜抗菌不锈钢的标准
含铜抗菌不锈钢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含铜抗菌不锈钢的铜含量应不小于0.5%;
(2)含铜抗菌不锈钢的组织应均匀、致密,不应有裂纹、夹杂和锈斑等缺陷;
(3)含铜抗菌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应满足相应的标准要求,如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等。
2.含铜抗菌不锈钢的作用
(1)抗菌:含铜抗菌不锈钢的铜含量高,具有抗菌作用。
实验证明,其抑菌率高达99.9%,对细菌、病毒、真菌等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
(2)安全:含铜抗菌不锈钢用于制造医疗设备、手术器械等,不但能抵抗细菌感染,还能减少交叉感染的概率,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3)耐腐蚀:含铜抗菌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够承受恶劣的环境条件,常用于制造海洋工业、化工设备、管道等。
(4)美观:含铜抗菌不锈钢的表面光洁平滑,色泽发亮,外观美观大方。
因此,它也常用于制造高档家具、建筑装饰材料等。
综上所述,含铜抗菌不锈钢是一种性能优良、作用广泛的材料,其标准的制定和严格执行,能够确保其质量安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各行各业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运用,以此增强竞争力,提高产品品质。
铜对马氏体抗菌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引言随着人们抗菌意识的不断提高,抗菌不锈钢的研究和应用日趋广泛。
抗菌不锈钢是材料科学与生物科学交叉而发展出的一种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研究的抗菌不锈钢主要有加银抗菌不锈钢[1]、表面涂层不锈钢[2]、抗菌复合不锈钢[3]、加铜抗菌不锈钢[4-6]。
不锈钢中加入适量的铜,可以使不锈钢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和综合性能。
本文以1Cr13 低碳马氏体不锈钢和纯铜为原料通过整体重熔的方法制取含铜低碳马氏体抗菌不锈钢,并讨论了不同铜含量对马氏体不锈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1.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实验用材料以 1Cr13 不锈钢为原料,分别添加0%、1%、2%、3%的纯铜,采用中频感应熔炼炉熔炼得到,将浇铸出的钢锭经锻造后,机加工成标准的拉伸试样和冲击试样。
采用涂覆法测定不锈钢的抗菌性能。
菌种采用大肠杆菌ATCC 8099,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浓度分别为8.1×105 及9.0×105cfu·ml-1。
同条件抗菌实验重复3 次,取平均值。
此外,还测定了试样的硬度、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并对断口进行了形貌观察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2.1 铜含量对钢组织的影响分别为Cu 含量为0%、1%、2%、3%的不锈钢经1100℃×20min 淬火+450℃×2h回火后的显微组织。
从图中可以看出:Cu 的加入使得组织细化。
这是因为钢中加入少量的铜可以使不锈钢的晶格发生畸变,阻碍了形核和晶粒的长大,并且改变了不锈钢的相变点,阻碍形变奥氏体的再结晶,从而增加铁素体转变时的形核率,并因抑制铁素体的长大而使组织发生了变化,晶粒更加细小。
从可以看出,由于铜的加入,钢中形成了新的相,经标定这些新的衍射峰为单质Cu。
加入1Cr13 钢中的铜基本上是以接近纯铜的形式存在,其结构为面心立方点阵。
从可以看出,加入3%铜的试样经1100℃×20min 淬火+450℃×2h 回火处理后,钢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衍射峰。
1.抗菌的含义抗菌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
物理方法是通过温度、压力以及使用环境的电磁波、电子射线等物理手段杀菌;化学方法则是通过调节pH值进行气体交换、失水隔离营养源等手段灭菌。
而目前在材料领域使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添加抗菌剂的办法来达到抗菌的效果,这种方法均有适用面广、效率高、有效期长的特点。
2.抗菌剂分类抗菌剂大体上可分为无机系、有机系和天然生物系3大类。
表1 微生物抑制相关用语2.1无机抗菌剂利用银、铜、锌等金属的抗菌能力,通过物理吸附离子交换等方法,将银、铜、锌等金属(或其离子)固定在氟石、硅胶等多孔材料的表面制成抗菌剂,然后将其加入到相应的制品中即获得具有抗菌能力的材料。
水银、镉、铅等金属也具有抗菌能力,但对人体有害;铜、镍、钻等离子带有颜色,将影响产品的美观,锌有一定的抗菌性,但其抗菌强度仅为银离子的 1/1000 。
因此,银离子抗菌剂在无机抗菌剂中占有主导地位。
银离子类抗菌剂是最常用的抗菌剂,呈白色细粉末状,耐热温度可达1300℃以上。
银离子类抗菌剂的载体有磷酸锆、沸石、陶瓷、活性炭等。
有时为了提高协同作用,再添加一些铜离子、锌离子。
此外还有氧化锌、氧化铜、磷酸二氢铵、碳酸锂等无机抗菌剂。
银系抗菌剂的种类及其载体性质抗菌剂有效成分载体性质抗菌能力银---氟石银离子离子交换强银---活性炭银离子吸附弱银---磷酸铜银离子离子交换强银---磷酸钙银离子//银吸附弱银---硅胶银配位化合物吸附弱银---溶解性玻璃银盐玻璃成分弱银---多孔金属银离子//银吸附弱目前,对抗菌剂的要求包括:(A)抗菌剂能力及光谱抗菌性;(B)持效性,既耐洗涤、耐磨损、寿命长;(C)耐侯性、既耐热、耐日照、不宜分解失效;(D)与基材的相容性或可加工性,既易添加到基材中、不变色、不降低产品使用价值或美感;(E)安全性,对健康无害,不造成对环境的污染;(F)细胞不易产生耐药性2.1.1无机系抗菌材料:无机系抗菌材料的抗菌方式,一种是利用金属本身(如Ag、Cu等)所具有的抗菌能力,通过物理吸附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将金属(或其离子)或具有锐钛矿型结构的二氧化钛(TiO2)光触媒材料固定在沸石、硅胶等多孔材料的表面制成抗菌剂,然后将其加入到制品中就可以获得具有抗菌性的材料,其制品有各种复合抗菌塑料、抗菌复合钢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