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建筑工程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41.50 KB
- 文档页数:4
西安市建筑工程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第一章总则1.1 为加强我市建筑工程配建停车场的规划、建设,有效缓解我市的停车供需矛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西安市城乡规划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标准。
1.2 本市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建筑工程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的配建适用于本标准。
1.3 城市建筑工程停车位的配置,除应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强制性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2.1 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区、旅馆、饭店、商店、办公楼、体育场馆、影剧院、展览馆、医院、车站、集贸市场等建筑应按第三章表中规定的标准配建停车位。
2.2 建筑配建的停车设施应设置在其用地范围内,并与建筑主体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
2.3 建筑配建的停车设施可采用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库、地上停车楼等多种形式。
停车设施的布局,应满足建筑、消防、交通等相关专业的技术要求。
2.4 商品房、限价商品房项目高层建筑应设置地下停车库,居住区内配建停车位地面停车率不宜超过总停车数量的10%;经济适用房,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房,公共租赁房项目,配建停车位地面停车率不宜超过总停车数量的30%。
2.5 廉租房项目,居住区内停车方式不作具体要求。
2.6 大型商业建筑配建停车位地面停车率不得低于总停车数量的30%。
2.7 体育馆及文化娱乐类建筑,由相关职能部门根据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确定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最终配建标准不得低于表中规定。
2.8 对外交通、仓储、物流、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城市公园、会展中心等项目的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根据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确定。
2.9 特殊功能建筑的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根据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确定。
第三章配建标准3.1 各类建筑工程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应不低于下表的规定。
建筑工程配置停车位指标
DGJ08-7-2006
5.1.1建筑工程配建的机动车停车位指标,以小型车为计算当量,非机动车以自行车为计算当量,各类车辆的换算当量系数应符合下表规定。
5.1.2
停车库(场)停车位的设置,应以小型车为计算标准,其他车型停车位不应超过核定总停车位的10%。
公共建筑配建停车场的大型车停车位不应小于总停车位的2%。
注:中心城外汽车旅馆泊位标准应增加30%倍。
注:1.饭店指餐馆、酒店等;
2.桑拿、健身参照本表执行。
注:1.建筑面积小于500㎡的小型商店、便利店可不配建停车位;
2.对商业建筑面积无法标定的,按营业面积加30%计。
体育场馆停车位指标不应小于下表规定.
2.其中大型车停车位比例按照交通影响分析来确定。
注:图书馆停车位参照影剧院停车位指标执行。
注:博物馆、会议中心停车位参照展览馆停车位指标执行。
注:带*内部非机动车停车数按职工总人数的30%计算。
住宅机动车停车位指标见下表。
住宅非机动车停车位指标见下表。
西安市人民政府令第129号——西安市停车场管理办法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令第129号《西安市停车场管理办法》已经2017年6月6日市人民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8月28日起施行。
市长上官吉庆2017年7月28日西安市停车场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规范停车场管理,改善道路交通状况,保障城市交通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停车场的规划、建设、设置、使用、经营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公共交通、道路客货运输车辆等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适用国家和本省、市其他有关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停车场,是指供各类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的场所,包括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和非机动车道路临时停放点。
公共停车场,是指根据规划独立建设、建筑物配套建设以及在道路以外临时占地设置的供社会公众停放车辆的场所。
专用停车场,是指为特定对象提供停车服务的场所,包括建筑物配建的专用停车场、建筑区划内共有部位施划的停车位等。
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是指依法在城市道路范围内施划设置的机动车临时停车泊位,包括车行道停车泊位和人行道停车泊位。
非机动车道路临时停放点是指依法在城市道路范围内施划设置的非机动车临时停放点。
第四条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本市停车场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停车场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
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公共停车场建设的监督管理。
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停车场专项规划,以及建筑物配建停车场规划的监督管理。
城市管理部门负责人行道车辆停放秩序的管理。
西安市建筑工程停车位配建标准西安市建筑工程停车位配建标准是由西安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制定,依据《城市居住区停车位设计规范》(GB 50376-2018)和《建筑工程设计标准》(GB 50096-2011)等相关法律法规,确定的配建标准。
根据西安市的城市规划和交通发展情况,建筑工程停车位配建标准有以下要求:1. 住宅区停车位数量根据不同住宅类型和户型,停车位数量要求不同。
一般情况下,住宅区停车位配建标准应不低于:每户公寓住宅配建不少于0.8个停车位,每户别墅住宅配建不少于2个停车位。
2. 公共建筑停车位数量公共建筑停车位数量根据建筑面积计算,一般情况下,配建标准应满足:医院每千平米医院建筑面积配建不少于1.5个停车位,学校每千平米建筑面积配建不少于0.8个停车位,商场每千平米建筑面积配建不少于1个停车位。
3. 停车位设计要求停车位的设计应符合规定的尺寸标准和便捷性要求,停车场出入口的位置、宽度、高度、坡度和路面状况也需要符合要求。
同时,停车场还应配备适量的安全设施,如警示标识、安全护栏等,保障车辆和人员安全。
4. 停车位分布要求停车位应均匀分布在建筑物周围,合理布局,保证车位利用率和车辆进出的便捷性。
停车场布局还需要考虑到停车场的容量和建筑周边的交通情况,考虑交通流线和停车场出入口的位置选择。
本标准适用于在西安市境内新建、重建、扩建及改建的各类不同性质、用途的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停车位配建标准的实行,将有力推动城市交通和停车设施的建设,更好地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之,西安市建筑工程停车位配建标准是一项重要的规划措施,通过规范建筑物停车位的配建设计,实现合理、便捷、安全地停车,促进城市交通发展,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西安市建筑工程停车位配建标准(修编)第一章总则1.1为加强我市建筑工程配建停车场的规划、建设,有效缓解我市的停车供需矛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西安市城乡规划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标准。
1.2本市各区及开发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长安区、临潼区、高陵区、阎良区、鄠邑区、高新区、经开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航天基地、阎良航空基地)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建筑工程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的配建适用于本标准,蓝田县、周至县及西咸新区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1.3城市建筑工程停车位的配置,除应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强制性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2.1根据用地发展和交通条件,将规划区划分为四类停车分区,每类停车分区采用不同的停车位配建指标(见附表1和附表2)。
一类地区:明城墙内部地区;二类地区:明城墙和二环之间地区、二环和三环之间重点地区;三类地区:二环和三环之间除二类以外地区,以及三环外重点地区;四类地区:外围其他地区。
以上四类停车分区详细界限如下表。
表1 分区范围说明图1 停车分区示意图2.2附表1和附表2规定的配建标准为下限值,各类建筑停车位配建标准不得低于此值。
2.3建筑配建的停车设施应设置在其用地范围内,并与建筑主体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
2.4《标准》规定的建筑配建机动车停车位指标,以小型汽车停车位为计算单位。
需安排的其它车型机动车停车位,除附表3中的特殊车位外,可按表2所列的换算值折合成小型汽车停车位进行计算。
表2 各种类型车辆停车位换算系数2.5大中专院校的教学建筑不做机动车配建要求,其办公及实验等建筑的泊位配建参照科研与企事业单位标准,其经济适用房参考限价商品房配建标准。
2.6建筑按配建指标计算出的机动车停车位数,尾数不足1个的按1个计算。
2.7仅住宅类建筑可设置子母车位,每对子母车位按照1.5个车位计算,且占车库总停车泊位的比例不超过10%。
西安市建筑工程停车位配建标准(修编)第一章总则1.1为加强我市建筑工程配建停车场的规划、建设,有效缓解我市的停车供需矛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西安市城乡规划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标准。
1.2本市各区及开发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长安区、临潼区、高陵区、阎良区、鄠邑区、高新区、经开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航天基地、阎良航空基地)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建筑工程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的配建适用于本标准,蓝田县、周至县及西咸新区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1.3城市建筑工程停车位的配置,除应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强制性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2.1根据用地发展和交通条件,将规划区划分为四类停车分区,每类停车分区采用不同的停车位配建指标(见附表1和附表2)。
一类地区:明城墙内部地区;二类地区:明城墙和二环之间地区、二环和三环之间重点地区;三类地区:二环和三环之间除二类以外地区,以及三环外重点地区;四类地区:外围其他地区。
以上四类停车分区详细界限如下表。
表1 分区范围说明图1 停车分区示意图2.2附表1和附表2规定的配建标准为下限值,各类建筑停车位配建标准不得低于此值。
2.3建筑配建的停车设施应设置在其用地范围内,并与建筑主体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
2.4《标准》规定的建筑配建机动车停车位指标,以小型汽车停车位为计算单位。
需安排的其它车型机动车停车位,除附表3中的特殊车位外,可按表2所列的换算值折合成小型汽车停车位进行计算。
表2 各种类型车辆停车位换算系数2.5大中专院校的教学建筑不做机动车配建要求,其办公及实验等建筑的泊位配建参照科研与企事业单位标准,其经济适用房参考限价商品房配建标准。
2.6建筑按配建指标计算出的机动车停车位数,尾数不足1个的按1个计算。
2.7仅住宅类建筑可设置子母车位,每对子母车位按照1.5个车位计算,且占车库总停车泊位的比例不超过10%。
西安市建筑工程停车位配建标准
为了解决城市停车难的问题,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西安市制定了建筑工程停车位配建标准。
根据该标准,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需要配建的停车位数量不同,具体如下:
1.居住建筑:每套住房最少配建1个停车位,公共停车位不低于0.5个/住房。
2.商业建筑:根据商业类型及面积,按照一定比例配建停车位,具体要求如下:
- 购物中心、百货商场、超市:每100㎡建筑面积配建7个停车位。
- 餐饮、娱乐场所:每100㎡建筑面积配建5个停车位。
- 服务业、办公楼:每100㎡建筑面积配建3个停车位。
3.公共建筑:根据使用功能及建筑面积,按照一定比例配建停车位,具体要求如下:
- 医院:每张病床配建1个停车位,公共停车位不低于0.2个/张病床。
- 学校:每50㎡建筑面积配建1个停车位。
- 政府机关、文化场馆、体育场馆:每100㎡建筑面积配建3个停车位。
4.工业建筑:根据工业类型及从业人员数量,按照一定比例配建停车位,具体要求如下:
- 工业生产企业:每10名从业人员配建1个停车位,公共停车
位不低于10%。
- 物流中心:每100㎡建筑面积配建2个停车位,公共停车位不低于10%。
以上标准仅为最低要求,建筑工程建设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提高。
同时,建筑工程停车位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行业标准。
陕西省《停车场(库)设置及交通设计技术规范》DBJ 61/T 135-20172019年6月西安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一、编制背景二、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停车场(库)设置及交通设计技术规范规范》DBJ 61/T 135-2017解析三、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停车场路面结构设计》陕18J19主要内容一、编制背景一、编制背景1、地方法规的要求一、编制背景第二十四条-公共停车场和专用停车场的设计方案,应当符合国家和本省停车场的设置标准和设计规范。
并要求:本省停车场的设置标准和设计规范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一、编制背景2、停车场建设的需求目前国内停车场(库)建设执行的规范为《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公安部建设部[88]公(交管)字90号1998年10月3日);《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和各地市颁布的“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其内容主要涉及到了停车场出入口数量、位置、宽度,停车位尺寸,给排水、采暖通风等基本规定,伴随着近年来停车场(库)的不断发展,停车场功能需求有了新的定义,现有规范已不能满足停车场建设的需求,在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主要体现在:一、编制背景主要存在问题及措施:目前国内停车场(库)建设执行的规范为《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公安部建设部[88]公(交管)字90号1998年10月3日);《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和各地市颁布的“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其内容主要涉及到了停车场平面布局,出入口数量、位置、宽度,停车位尺寸,给排水、采暖通风等基本规定,伴随着近年来停车场(库)的不断发展,停车场功能需求有了新的定义,现有规范在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编制背景2.1停车场(库)在位置选择和平面布置上的不合理,造成停车场周边交通组织和交通安全问题较多,既所谓的“难停车”。
措施:合理选址,科学有效的组织交通。
▬▬条文3.0.1;3.0.4;5.1.1;5.1.8;7.2等。
西安市建筑工程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市政办发〔2012〕100号 2012年6月8日《西安市建筑工程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已经市政府第15届4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建筑工程配建停车场的规划、建设,有效缓解我市的停车供需矛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西安市城乡规划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市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建筑工程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的配建适用本标准。
第三条城市建筑工程停车位的配置,除应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强制性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四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区、旅馆、饭店、商店、办公楼、体育场馆、影剧院、展览馆、医院、车站、集贸市场等建筑应按第三章规定的标准配建停车位。
第五条建筑配建的停车设施应设置在其用地范围内,并与建筑主体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
第六条建筑配建的停车设施可采用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库、地上停车楼等多种形式。
停车设施的布局,应满足建筑、消防、交通等相关专业的技术要求。
第七条高层建筑应设置地下停车库,停车场、库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米。
第八条商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项目,建筑配建停车位地面停车率不宜超过总停车数量的10%;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建筑配建停车位地面停车率不宜超过总停车数量的30%;廉租住房项目,居住区内停车方式不作具体要求。
第九条大型商业建筑配建停车位地面停车率不得低于总停车数量的30%。
第十条体育馆及文化娱乐类建筑,由相关职能部门根据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确定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最终配建标准不得低于表中规定。
第十一条对外交通、仓储、物流、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城市公园、会展中心等项目的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根据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确定。
配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库)指标一.配建停车场(库)的停车位指标应符合表3. 4的规定。
表3. 4
注:1、交通发展策略确定的控制地区的停车位配建指标按该策略的规定执行。
2、学校校门应考虑停车场,并设接送学生的缓冲空间。
3、批发交易市场是指生产资料市场和批发为主的其它交易市场。
4、客运码头、火车站、公交枢纽站、机场、医院、文娱中心、商场、酒店、大型居住区及交通严格管制路段等地区,应设置2个以上出租车候客专用停车位。
5、建设工程配建的停车场(库)建成后不得改变使用性质。
6、停车场用地面积:小型汽车按25 nf/每车位、自行车按1. 5 m7每车位计算;停车库建筑面积:小型汽车按35肝/每车位、自行车按1. 8 mV每车位计算。
7、停车场(库)的出、入口不宜设在主干路上,可在次干路或支路上开设,距主干路交义口距离应大于70米,且应有单独的车行道。
8、机动车停车场(库)的服务半径,在城市中心地段一般不超过500米;在一般地段不宜超过800米。
9、其它未涉及的大型设施的停车位配建标准应专题研究确定。
二.机动车、非机动车室外停车场的停车位不得低于核定标准停车位的15%。
三.停车场出入口通道与城市道路相交,应当尽量采用正交布置,确需斜交的,其交角原则上不小于75° o。
第二十一条建设工程应当按照以下标准配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库):(一)配建停车场(库)的停车位指标应符合表3.4的规定。
表3。
4
注:
1、交通发展策略确定的控制地区的停车位配建指标按该策略的规定执行。
2、学校校门应考虑停车场,并设接送学生的缓冲空间。
3、批发交易市场是指生产资料市场和批发为主的其它交易市场。
4、客运码头、火车站、公交枢纽站、机场、医院、文娱中心、商场、酒店、大型居住区及交通严格管制路段等地区,应设置2个以上出租车候客专用停车位。
5、建设工程配建的停车场(库)建成后不得改变使用性质。
6、停车场用地面积:小型汽车按25㎡/每车位、自行车按1。
5㎡/每车位计算;停车库建筑面积:小型汽车按35㎡/每车位、自行车按1。
8㎡/每车位计算。
7、停车场(库)的出、入口不宜设在主干路上,可在次干路或支路上开设,距主干路交叉口距离应大于70米,且应有单独的车行道.
8、机动车停车场(库)的服务半径,在城市中心地段一般不超过500米;在一般地段不宜超过800米。
9、其它未涉及的大型设施的停车位配建标准应专题研究确定。
(二)机动车、非机动车室外停车场的停车位不得低于核定标准停车位的15%.
(三)停车场出入口通道与城市道路相交,应当尽量采用正交布置,确需斜交的,其交角原则上不小于75º.。
浙江省标准城市建筑和道路交通工程停车库(场)设计、设置规则(修订稿)2004年2月目录1 总则 (1)2 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库(场)的一般规定 (2)3 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库(场)的总平面布局、布置 (5)4 建筑工程配建停车位指标体系 (17)5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停车库(场)的一般规定 (24)附录A (32)附录B (33)1 总则1.0.1为保证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改善城市道路静态交通环境,使本省大、中、小城市的建筑、道路交通工程的停车库(场)规划、设计、建设符合城市交通组织需要和管理要求,特制定本规则。
1.0.2城市建筑、道路交通工程的停车库(场)设计、设置,必须保障交通安全,配置合理,使用方便,并应满足道路动态交通、城市环境保护、城市防灾安全的要求。
l.0.3本规则适用于城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道路交通工程中的停放标准车型的公共停车库(场)和专用停车库(场),特种车型的停车库(场)参照执行。
1.0.4城市建筑、道路交通工程的停车库(场)的设计、设置,除执行规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及本省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
2 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库(场)的一般规定2.0.1城市大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在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批选址意见书或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时,应征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意见,并提供交通影响评估报告书。
城市大型建筑工程项目指:(1)规划城市中心区内,建筑规模超过1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建项目及超过5万平方米的居住类项目;(2)规划城市副中心区、卫星城中心区内,建筑规模超过3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建项目及超过10万平方米的居住类项目;(3)除上述(1)、(2)以外的城市其他地区,建筑规模超过5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建项目及超过20万平方米的居住类项目;(4)交通枢纽、停车泊位在300辆以上的城市大型汽车停车库(场)等城市交通设施项目;(5)上述公建、住宅和城市交通设施项目的改建扩展项目。
2.0.2城市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的配建停车库(场)应与主体建筑位于道路的同侧,并在建筑项目用地范围之内,服务半径不宜超过300m。
西安市建筑工程机动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前言为了规范西安市建筑工程机动车位的配建,提高城市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1.1 目的和依据明确制定本实施细则的目的,以及所依据的法律法规。
1.2 适用范围规定本细则适用的建筑工程类型和范围。
1.3 基本原则阐述车位配建的基本原则,如合理性、前瞻性、协调性等。
第二章:车位配建标准2.1 住宅建筑详细规定住宅建筑的车位配建标准,包括不同类型住宅的车位配比。
2.2 公共建筑针对商场、办公楼、医院等公共建筑,制定相应的车位配建标准。
2.3 商业建筑针对商业综合体、酒店等商业建筑,明确车位配建的具体要求。
2.4 工业建筑对工业厂房、仓库等工业建筑的车位配建标准进行规定。
第三章:车位配建要求3.1 车位规模根据建筑规模和性质,确定车位的最小配建规模。
3.2 车位类型区分小型车位、大型车位、残疾人车位等,并规定各类车位的比例。
3.3 设施配套要求车位配建必须满足照明、通风、消防等配套设施标准。
3.4 智能化管理鼓励采用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提高车位使用效率。
第四章:规划与设计4.1 规划布局车位规划应与城市交通规划相协调,合理布局。
4.2 设计规范车位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设计规范要求。
4.3 绿化结合鼓励车位与绿化相结合,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第五章:建设与验收5.1 建设标准车位建设应达到国家和地方的建设标准。
5.2 施工监管车位施工过程中的监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5.3 验收程序车位完工后的验收程序和标准。
第六章:运营管理6.1 管理责任明确车位运营管理的责任主体。
6.2 收费标准车位使用收费的标准和管理办法。
6.3 维护保养车位的日常维护保养要求。
第七章:监督检查7.1 监管机构明确负责车位配建监督检查的机构。
7.2 检查内容车位配建过程中需要监督检查的内容。
7.3 违规处理对违反车位配建标准的行为进行处罚的规定。
西安市机动车停车场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篇:西安市机动车停车场建设管理办法西安市机动车停车场建设管理办法(2012年3月19日西安市人民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2年4月27日西安市人民政府令第98号公布自2012年5月27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市机动车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规范停车场管理,改善道路交通状况,保障城市交通协调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等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机动车停车场的规划、建设、设置使用、经营管理以及其他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机动车停车场包括公共机动车停车场(库)、道路机动车停车泊位,以及公共建筑、商业街区、居住区、大(中)型建筑等配建的机动车停车场(库)。
公共交通、道路客货运输车辆等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应符合国家和本省、市其他有关规定。
第四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机动车停车场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订本市机动车停车场建设管理相关政策措施,编制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统筹安排政府建设专项资金,对机动车停车场建设管理工作进行综合协调、检查指导、督促考核。
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公安交管部门)负责道路机动车停车场及停车秩序的管理工作。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以下简称城管执法部门)负责对人行道的机动车停放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发改、规划、财政、国土、市政、消防、质监、工商、税务、市容园林、价格、人防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机动车停车场管理相关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及相关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本辖区内停车场建设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五条机动车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配套建设、规范管理的原则,逐步形成配建为主、公共为辅、道路停车为补充的停车供给格局。
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
鼓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将内部或者配建的停车场(库)对外开放,实行有偿使用。
西安市建筑工程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
市政办发〔2012〕100号 2012年6月8日
《西安市建筑工程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已经市政府第15届4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建筑工程配建停车场的规划、建设,有效缓解我市的停车供需矛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西安市城乡规划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市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建筑工程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的配建适用本标准。
第三条城市建筑工程停车位的配置,除应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强制性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四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区、旅馆、饭店、商店、办公楼、体育场馆、影剧院、展览馆、医院、车站、集贸市场等建筑应按第三章规定的标准配建停车位。
第五条建筑配建的停车设施应设置在其用地范围内,并与建筑主体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
第六条建筑配建的停车设施可采用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库、地上停车楼等多种形式。
停车设施的布局,应满足建筑、消防、交通等相关专业的技术要
求。
第七条高层建筑应设置地下停车库,停车场、库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米。
第八条商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项目,建筑配建停车位地面停车率不宜超过总停车数量的10%;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建筑配建停车位地面停车率不宜超过总停车数量的30%;廉租住房项目,居住区内停车方式不作具体要求。
第九条大型商业建筑配建停车位地面停车率不得低于总停车数量的30%。
第十条体育馆及文化娱乐类建筑,由相关职能部门根据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确定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最终配建标准不得低于表中规定。
第十一条对外交通、仓储、物流、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城市公园、会展中心等项目的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根据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确定。
第十二条特殊功能建筑的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根据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确定。
第三章配建标准
第十三条各类建筑工程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应不低于下表的规定。
第十四条本标准中城市建筑工程指城市规划区内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住宅以及工厂、仓库等。
第十五条本标准中公共建筑指为人们提供公共服务和使用的各类建筑,
主要有行政办公建筑、文教体卫建筑、商业金融业建筑等。
第十六条本标准中高档住宅指别墅及以低层为主的住宅。
第十七条市属各县及长安、临潼、阎良区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十八条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