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具体步骤
- 格式:docx
- 大小:169.68 KB
- 文档页数:4
乳腺癌患者术后渐进康复操来源:新民晚报·新民网作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卲志敏教授世界各国的乳腺癌发病率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开始趋向年轻化,我国也不例外。
外科手术目前仍然是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
乳腺癌术后经常会发生患侧上肢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上肢淋巴水肿、肩关节运动幅度受限、肌力低下、运动后迅速出现疲劳及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等,其程度取决于手术术式和术后时间、放化疗的差异及功能锻炼等。
尽可能地降低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能有效地增加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其中术后及时合理的功能锻炼是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
意义:降低淋巴水肿,促进肩关节活动不同的乳腺癌手术方式会带来不同的乳腺癌上肢功能障碍,主要都源于腋窝淋巴结的清扫所导致了腋下至上臂内侧淋巴管的损伤。
由于淋巴管不可避免地被破坏,淋巴引流不畅,从而导致了上肢的淋巴水肿。
而腋窝长期积液、轻度感染,会使残留淋巴管进一步被破坏,如果反复感染,甚至会造成锁骨下或腋静脉阻塞,导致重度水肿的发生。
上肢的淋巴水肿会影响上肢的活动,使肩关节的活动受限。
同时,肩关节活动受限所导致的上肢活动减少,又会增加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性,两者形成恶性循环。
当然,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使功能锻炼不能正常进行,或患者不敢进行上肢锻炼,都影响了上肢功能的恢复,导致肩关节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
乳腺癌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其意义就在于功能锻炼可以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促进肩关节活动度的增加。
时间:持续6个月以上,前3个月尤为重要目前普遍观点认为乳腺癌术后应尽早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在腋下切口处疤痕组织尚未形成进行锻炼,可以防止腋窝周围疤痕挛缩、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也避免了挛缩的疤痕组织压迫腋静脉,使腋静脉回流受阻减轻,同时患肢的活动促进了血液循环,增加了淋巴回流,减少了水肿的发生或促进水肿减轻,从而改善上肢的功能。
研究认为,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持续时间应在6个月以上,特别是前3个月尤为重要。
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计划(一)麻醉清醒后6小时到拔管后2~3天1、术后6h屈肘过胸开始练习深呼吸,鼻吸气口呼气,利于肺部扩张,防止肺部感染。
向心性浅轻缓辅助患肢,从外侧向内侧.2、拳掌练习。
如握松拳、绕指,锻炼手与前臂肌肉。
3、肘关节的屈:肘关节要夹紧、内收、握松拳要用力,锻炼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可用患肢刷牙、洗脸等。
4、颈部运动:做或站立,健手托患肘,低头——复位——仰头——复位,头左侧转——复位——头右侧转——复位,通过颈部肌肉群的运动,缓解长时间卧床引起的颈、肩、背部不适。
5、肩胸背部运动:双肩由前往后和由后往前做环绕动作。
通过肩部肌肉群运动促进胸背部循环,缓解不适。
6、放松运动:双肘屈曲胸前抖动,促进循环,缓解不适。
(二)拔管4天~8周内,在前一阶段练习后继续做一下运动。
1、摆肩步行:两肩自然下垂放松,同时两肩前后摆动并握拳伸指,步伐和摆动幅度逐渐增大。
2、肘部上抬运动:两手腹前交叉——上举——双肘相靠——抬起来3秒——放下复位,以轻微疼痛为佳3、翻掌、推掌:两手腹前交叉——尽力上抬至有疼痛感——手心对胸部——翻掌,上体前屈,翻掌约3秒——复位4、抱肘绕圈:两肘腹前相抱,缓抬至胸前,然后顺时和逆时各一圈或健手辅助患手摸对侧肩、耳、头顶5、颈部助力运动:双手枕后抱头——低头——复位——仰头——复位,头左侧转——复位——头右侧转——复位——双手下垂。
通过颈部肌肉运动,强化肩关节内收和外展功能。
也可做拉绳、划船状练习。
6、放松:配合踏步,上肢从胸前往上呈抬高位抖动。
二、注意事项1、适时、正确的功能锻炼,不要盲目照搬照抄,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保持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讲解练习的目的和方法,锻炼因人而异,循序渐进,运动幅度由小到大逐步增加,在训练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
3、训练原则是运动量应依据患者的情况适当的控制,依据患者的伤口恢复情况及个体感觉而判定,肥胖、糖尿病患者、皮下积液、植皮者、术后3天引流液较多,应适当延迟肩关节练习。
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操作流程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促进康复和恢复正常生活。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操作流程。
一、术后第一天:1. 术后第一天患者需要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过度用力,以防止伤口裂开和出血。
2. 适当进行深呼吸和咳嗽锻炼,有助于预防术后肺部感染。
3. 定期进行肢体活动,可进行手掌握松、屈伸手指、手腕转动等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减轻肌肉僵硬。
4. 进行床上下床活动锻炼,可有助于恢复下肢力量和平衡能力。
二、术后第二天至第七天:1. 逐渐增加肢体活动的幅度和范围,如逐渐加大手指屈伸的角度、加大手腕转动的幅度等。
2. 进行床上坐起活动,可通过腹式呼吸帮助患者坐起,并逐渐增加坐起时间。
3. 进行站立活动,可借助辅助工具如平衡杆或患肢辅助支撑,逐渐增加站立时间。
4. 进行步行锻炼,开始时可借助辅助工具如拐杖,逐渐减少对辅助工具的依赖,增加步行距离。
5. 针对患侧上肢的锻炼,可进行肩关节屈伸、外展内收等活动,逐渐增加活动幅度和重力负荷。
6. 针对患侧下肢的锻炼,可进行膝关节屈伸、踝关节活动等,逐渐增加活动幅度和重力负荷。
三、术后第八天至第十四天:1. 继续进行前述的肢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难度和时间。
2. 进行扶壁站立活动,可逐渐减少对辅助工具的依赖,提高平衡能力。
3. 进行楼梯上下活动,开始时可借助扶手,逐渐减少对扶手的依赖。
4. 进行上肢力量训练,可使用小负重物如哑铃进行肩部、肘部和手部的力量练习。
5. 进行下肢力量训练,可进行蹲起、单腿平衡等练习,以增强下肢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
四、术后第十五天至一个月:1. 继续进行前述的肢体活动和力量训练,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次数。
2. 进行上肢功能训练,可进行握力练习、手指灵活性训练等,以提高手部的功能。
3. 进行下肢功能训练,可进行跳跃、踢腿等活动,以提高下肢的协调性和爆发力。
简述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主要内容乳腺癌手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是帮助恢复患侧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灵活性和促进淋巴引流的重要过程。
以下是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主要内容:首先,肩关节活动是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主动活动和被动被动活动来进行锻炼。
主动活动包括上举、平举、外旋、内旋等动作,可以帮助增加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被动活动则是通过辅助工具或他人帮助,帮助患侧上肢进行活动。
其次,由于乳腺癌手术可能造成淋巴结清除术,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和局部淋巴循环障碍,因此淋巴引流的恢复也是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关键。
可以通过深呼吸、肩部放松、前臂活动等动作来促进淋巴引流,减轻淋巴水肿。
同时,手腕活动也是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一部分。
可以通过手腕的前屈、后伸、外展和内收等动作来增强手部力量和柔韧性。
此外,手指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捏握、弹琴、弹吉他等动作来锻炼手指的力量和灵活性。
这些动作有助于恢复患侧手指的功能。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锻炼的方法,例如使用弹力带进行肌肉力量训练,使用杠铃或哑铃进行负重锻炼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有助于提高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
最后,患者在进行上述锻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锻炼要逐渐增加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其次,注意正确的姿势和技巧,避免不良姿势对肌肉和关节造成损伤。
此外,还要根据医生或康复师的建议,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和频率,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总之,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注意各个方面的训练,如肩关节活动、淋巴引流、手腕活动和手指活动等。
通过合理的锻炼,可以帮助恢复患侧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灵活性和促进淋巴引流,以达到最佳效果。
基层医学论坛年第卷月下旬刊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方法张爱英李美珍(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榆次030600)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约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
乳腺癌根治术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手术方法,因手术范围大,组织切除多,术后如不及时进行合理功能锻炼,将会造成患侧上肢功能障碍。
预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及早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
2007年1月-12月,我科对83例乳腺癌行根治手术患者早期实施功能锻炼,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83例,年龄25岁~72岁,其中25岁~35岁10例,35岁~50岁为43例,50岁~60岁18例,60岁~72岁12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2结果本组病例中,通过规范功能锻炼,患侧上肢在上举、外展、旋转、负重各方面恢复良好。
无1例瘢痕挛缩。
3功能锻炼方法3.1第一阶段(从术后到拔除腋下引流管约为术后1d~6d )此期主要锻炼手、腕、肘关节功能。
可进行伸指、握拳、屈腕和屈肘等锻炼。
3.2第二阶段(从拔除腋下引流管至拆线约为7d~12d)此期主要进行上臂功能练习。
可练习患肢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向前抬高伸展、逐步上举等活动。
3.3第三阶段(术后13d 至出院前)此期主要是肩关节活动①压球运动。
两手在胸前压球,运动时患侧肩部稍抬高。
②梳头运动。
用患侧手持梳子梳头,颈部不要倾斜,肘部抬高,保持自然位置面对镜子梳理。
③吊环运动。
将患肢抬高上举,肘关节伸直,以肩关节为中心做向前向后旋转动作。
④爬墙运动。
双脚分开面对墙站立,手掌贴在墙上与肩同高,手指逐步向上爬。
⑤压臂运动。
双手压墙壁,支撑身体,压伸肘部。
⑥外展运动。
双手先平举,然后外展,再双手叠加于脑后,两肘在前面开合。
⑦转绳运动。
面向门站立,绳子一端绑在门上,另一端由术侧手抓住,手臂伸展与地面平行。
采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以画圈方式转动绳子。
4减轻患肢疼痛方法4.1渐进性放松训练法指导患者做手→前臂→上臂→颈肩→胸、背部依次放松训练。
乳腺癌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指导
乳腺癌手术病人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指导
1、预防患侧手臂水肿,术后患侧肘部垫软枕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
2、禁止在患侧上肢测血压、抽血、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及静脉输液。
3、术后患侧肩部制动3天,以免腑窝皮瓣移动而影响愈合。
4、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每天二次,15-30分钟/次,循序渐进,使患肢基本恢复到健侧肢体水平。
术后1~3天进行患肢腕、手指及颈部运动,手握球运动,手腕内外旋转,下腭紧贴胸部,转头看肩, 3~5天完成上述训练后,开始屈肘和肩部运动,先耸肩,然后肩部环形运动,伸直单臂抬至头部。
每次时间可延长至1-2小时,尽量向后背手,挺胸展臂。
术后6~10天可开始全方位运动,攀高练习,做爬墙运动,此运动用指尖力量,肩关节不动,初始用健侧手掌托住患侧肘部,慢慢抬高,再做外展;内旋运动,前后摆动,手搭至对侧肩部,梳头、洗脸等动作。
出院指导:
1、坚持患侧上肢锻炼1-3次/日。
2、定期复查。
每个月自检一次乳房。
自检乳房的方法:在两次月经之间检查。
视诊:脱去上衣面对穿衣镜,两臂下垂,观察两侧乳房外形。
触诊:检查左侧时,右手各指并拢,用手掌面轻轻扪摸左侧乳房从内上象限依次内下、外下、外上象限,注意腋窝淋巴结。
未切除的乳房每年拍X光片一次。
3、根治术后5年内必须避孕。
4、义乳配戴:由熟悉的专业人员指导,术后4周伤口愈合才可装
配义乳。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
锻炼的具体步骤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术后24小时开始,指导病人做伸指握拳动作,以活动腕关节。
每日4次,每次做10下。
第二阶段:术后2~3天,做前臂伸屈运动,坐位练习屈肘、屈腕。
每日4次,每次做10下。
第三阶段:术后4~5天,练习患侧上肢摸同侧耳廓、对侧肩。
第四阶段:术后5~7天,患侧上肢慢慢伸直,内收,屈曲肩关节,抬高至90度。
第五阶段:术后7~10天,练习手指“爬墙”运动,直至患侧手指能高举过头,自行梳理头发。
乳腺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中的注意事项
凡有下列情况,需适当延迟活动肩关节,并减少活动量。
①凡有皮下积液,皮瓣未充分与胸、腋壁贴合者。
②术后第3天皮下引流较多,大于60ml/24小时者。
③近腋区的皮瓣较大面积坏死或植皮近腋窝者。
乳腺癌术后患者出院指导
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已增加机体的免疫力。
2、内衣选择柔软、宽松、全棉,以减少对手术切口的刺激。
3、饮食一般不必忌口,但对某些含有激素成分的食品及保健品应慎用。
4、坚持功能锻炼:“爬墙”等,坚持至术后半年以上。
5、保护患侧上肢:不在患肢抽血、测血压、不提取重物,避免皮肤破损及蚊虫叮咬。
6、佩戴义乳,保持外型美观,心情舒畅,正确对待疾病。
7、术后5年内避免妊娠。
8、定期复查:乳腺癌患者经治疗出院后第1-5年期间,每半年来医院随诊复查。
五年后,每年随诊复查1次直至终生。
如发生以下情况:患侧胸壁出现肿块,腋窝,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对侧乳房扪及肿块,腋窝,锁骨上窝有淋巴结肿大;出现咳嗽,胸痛,肝脏肿大,腰背痛,消瘦,乏力,食欲下降等,复查时做全面的体格检查,每年行胸部透视或拍片,全身骨骼扫描等检查。
9、定期健侧乳房自查。
乳房自我检查的步骤
1、视诊;腿去上衣面对穿衣镜,两臂下垂,可观察两侧乳房大小和轮廓是否对称,有无局限性隆起,凹陷,或皮肤橘皮样改变;注意有无乳头回缩或抬高,乳晕区有无湿疹。
然后,两臂高举过头,再看乳房外型有无改变。
2、触诊:仰卧,肩下垫一薄枕,左前臂枕于头下,尽量放松肌肉使左乳平铺在胸壁。
右手各指并拢,用手指掌面轻柔平按,扪摸左侧乳房,切忌重按或抓捏。
一般检查从乳房内上象限开始,依次为内下,外下,外上限,最后按摸乳晕区,要注意乳头有无溢液。
然后左臂放下,用右手在摸左腋窝有无淋巴结肿大。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另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