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发展心理学各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
- 格式:docx
- 大小:24.77 KB
- 文档页数:23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概念与性质:三个方面一一种系、种族、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四个性质——整体性、社会性、活动性、规律性。
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性包括: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既有个性也有共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两个发展加速期)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横向、纵向、纵横交叉研究设计,心理发展的动因包括:、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一一遗传决定论人的能力得自遗传。
创始人:高尔顿研究方法:谱系调查法•“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1•心理发展是受遗传因素决定的。
2•心理发展过程只是这些先天因素的自然显现。
3环境(包括教育)只起一个引发的作用,最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因素的自我显现而已。
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一一环境决定论。
论创始人:华生1•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2.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3.否认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三、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一一二因素论1•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2.把遗传和环境视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同等成分;看作是两种各自孤立存在的因素3.企图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
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一一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1.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的。
2.学习的方式?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3.榜样示范作用和观察模仿学习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一一文化一历史理论创立柠:崔只校前苏段】1.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由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决定的。
2•心理的实质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以个体的发育成熟为前提、要以一定的心理机能发展为条件。
六、认知发展论-皮亚杰1.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2.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3. 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胎儿期胎儿期:指从受孕到出生的这一时期,胎儿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 胚芽期(0—2周) 2胚胎期(2—12周) 3胎儿期(13周到出生)胚(芽)期(0~2周)—受精卵也由输卵管进入子宫,到第四五天时形成一个充满液体的球状体,成为胚泡。
到第七天左右,受精卵与子宫内壁相接触并附着于其上,成为着床胚胎期(3~12周)——组织和组织分化期:受精卵此时被称为胚胎。
胚胎发育成三层,它们最终会形成不同的身体结构。
发展非常迅速,发展模式为从头到脚,由内及外,也就是说头,血管和心脏等发展要早于胳臂、腿、手、脚的发展。
一般认为这一阶段是胎儿器官、四肢和其他生理系统分化、生成的关键期,如果某一器官或生理系统在这一阶段不能发生,将来也不会再形成和发展。
这一阶段也是胎儿发育的最敏感区,最容易受放射性、药物、感染及新陈代谢产物或胎内某些病变等因素的影响。
这一时期胎儿的死亡率很高。
胎儿期(12周-出生)——器官和功能分化期:胎儿正式开始主要器官进行分化。
胚胎此时被称为胎儿。
影响胎儿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1母亲的身体状况:年龄,身高体重,营养,药物,烟酒毒品,疾病,其他因素(出生次序)2母亲的情绪状况:孕妇不良的情绪变化会影响营养的摄取,,激素的分泌和血液的生成分,以至血液中有害于神经系统及其他组织器官的物质剧增,并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
3环境污染包括1电离辐射 2噪声 3超声波 4高温 5电磁场等婴儿期婴儿期:0-3岁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产生互动的关键时期,其突出特征是种种简单反应整合为协调的,富有意义的行为模式。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婴儿期是建立信任的阶段。
婴儿期总是依恋他们的照顾者。
动作发展:分为大运动发展和精细动作发展1基本原则:头尾原则、远近原则、简单复杂原则。
2意义:(1)行走动作发展的意义:首先,不仅使婴儿能主动去接触事物,而且有利于感觉器官的发展,扩展了认知范围,扩大了视野;其次,可以发展空间知觉,使知觉从二维形体像三维形体发展;第三,能使动作精细的分工有利于知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最后,为游戏,早期学习和劳动准备了条件。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归纳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简而言之,是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年龄特征:指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
图式:指主体已经具有的动作的认知结构,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
横断研究设计: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
纵向研究设计: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方法。
聚合交叉设计: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融合在一起的研究方法,他通过选择不同年龄的群体为研究对象。
世代效应:又称“代群效应”、“群体效应”、“同层人效应”,指由于个体出生在特定时期,并成长在特定历史情境中带来的对个体发展研究的干扰效应,即两个年龄组被试之间的差异可能并不是由于个体发展造成的,而是由于两组被试所经历的社会历史情境不同造成的。
巴宾斯基反射:胎儿脚底受触时,脚趾呈扇形张开,脚朝里弯曲的本能反射活动。
这个反射活动直到婴儿出生六个月后才消失。
摩罗反射:又称搂抱反射、惊跳反射。
当胎儿或新生儿突然受到了强声刺激及新生儿感到身体突然失去支持时,会先仰头、挺身、双臂伸直、手指张开,然后弯身收臂,紧贴前胸,作佝偻状。
习惯化范式: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习惯化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反应速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不再反应,去习惯化指婴儿在习惯化形成后,若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整个过程合称为习惯化范式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指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客体永久:由于象征性机能的产生,儿童开始认识到一个物体即使不在眼前,他依然存在于某个地方,我们将儿童的这种认识能力叫做客体永久。
客体永久性:亦称“客体永恒性”“永久性客体”。
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儿童发展心理学(三)第三篇情绪、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化第八章儿童情绪的发展第一节儿童早期情绪的发展一、情绪的组成成分1、情境2、身体状态3、情绪表现4、情绪体验二、婴幼儿的情绪1、先天的情绪表达能力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指出,新生儿有三种非习得性情绪:爱、怒和怕。
2、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3、婴儿的微笑婴儿的笑是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第一阶段:自发的微笑(0-5周),又称内源性微笑。
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
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
4、婴儿的害怕。
第二节儿童情绪的获得一、学习理论二、知觉再认理论三、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是指对人类和恋人事物的知觉、思维和推理。
第三节儿童的害怕和一些情绪障碍一、害怕的发展1、怯生儿童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通常称为怯生。
影响怯生的因素:父母是否在场;环境的熟悉性;陌生人的特点;抚养者的多少;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婴儿接受的刺激。
2、儿童害怕的年龄特点二、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1、对抗性条件作用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
有些心理学家主张,为了可靠起见,与其采用对抗性条件作用的方式,不如让儿童简单地去适应害怕的对象为好。
2、系统脱敏法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渐地接近所害怕的对象,或逐渐提高患者害怕的刺激物强度,让患者逐渐减轻惧怕对象的敏感性。
3、模特塑造法4、认知疗法通过认识和改变不适当的思想来达到改变行为和情绪的目的,是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
三、害怕的预防四、儿童期的一些情绪障碍1、沮丧2、社会退缩3、焦虑反应4、青少年抑郁症两种表现;一是缺乏感情,有一种空虚感;二是以长期、反复体验挫折为基础的抑郁,很难消除。
第四节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一、道德感的发展1、直觉的情感体验2、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3、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情感体验儿童的道德感是从外部的、被动的、未被意识到的情绪表现逐渐转化为内部的、主动的、自觉意识到的道德体验。
发展心理学(图表)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1概述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的科学,它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基础理论学科。
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概念和性质1.心理发展的内涵1)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2)心理的种族发展——民族心理学3)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狭义的心理发展)2.心理发展的性质1)整体性,把握两个要点:a、质的规定性;b、各种心理过程的互动作用2)社会性3)活动性:对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皮亚杰)活动内化过程表现为概括化、言语化、简约化和超越化。
2、特殊性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即发展性),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特点二、研究的设计方式1、横向研究设计优点:1)适用性;2)时效性缺点:1)人为联结性;2)组群效应2、纵向研究设计优点:1)系统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2)揭示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缺点:1)时效性差;2)被试容易流失3)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3、纵横交叉研究设计可以将两种设计方式的优缺点取长补短。
三、研究方法的新趋势四种趋势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一、遗传因素论观点及代表人物高尔顿二、环境因素论观点及代表人物华生三、遗传与环境二因素论观点四、社会学习理论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班都拉)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五、社会文化因素论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茨基)心理机能发展的四个指标;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教学的略前性原则及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2个前提和条件)六、主客体相互作用论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心理发展的源泉(皮亚杰)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主要表现3个;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4个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1、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4个阶段的划分及主要特点P2042、人格发展阶段(埃里克森)8个阶段的划分及主要发展任务及良好人格品质(心理社会危机)第五单元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五章婴儿期的认知发展1本章概要•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感觉运动阶段:最早的认知发展–婴儿认知发展的研究–评价皮亚杰:支持与挑战•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编码、存储和提取:信息加工的基础–婴儿期的记忆:他们一定记得这个……–智力的个体差异:这个婴儿比另一个聪明?•语言的根源–语言的基础:从声音到符号–语言发展的起源–和婴儿说话:婴儿指向言语中的语言2第一部分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个体获取知识的途径–他人传达的事实–自身的感觉和知觉•皮亚杰关于婴儿获取知识的途径–行动= 知识–他提出的婴儿以有意义的方式,通过“做”来学习的观点仍未受到质疑(Piaget, 1952, 1962, 1983; Bullinger, 1997)4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发展的阶段论–所有的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都要以固定的顺序经历四个阶段5阶段发展时期发展特点感觉运动阶段0—2岁婴儿通过用眼、耳、手和嘴作用于世界而进行“思考”,创造出解决感知运动问题的方法前运算阶段2—7岁学前儿童能够使用符号来表征事物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学龄儿童能够进行有逻辑地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2岁开始抽象思维使得青少年能够用一些并不指代具体事物的符号进行推理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当儿童的身体发展达到了某一水平,并接触了相关经验,儿童就会经历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转变•知识和理解的质变•当能同时看到三个一样的“母亲”时,3个月的婴儿会和其中每一个“母亲”互动,而5个月的婴儿会感到非常不安(Bower, 1977)–婴儿开始建构有关世界的心理意识6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个体理解世界的基本建构方式是图式–图式(scheme):一种机能的组织模式,它随着发展过程而调整和变化•最初的图式:身体或感觉运动的行为•发展后的图式:反省性思维•图式和计算机软件相似,引导和决定了如何思考和处理外界的数据,如新的事件或客体(Achenbach, 1992; Rakison& Oakes, 2003)–图式发展的两大原则•同化(assimilation):人们根据当前的认知发展阶段和思维方式来理解自身经验的过程•顺应(accommodation):改变已有的思维方式,以对遇到的新刺激或事件作出反应7感觉运动阶段:最早的认知发展•感觉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的早期阶段,又被分为六个亚阶段•不同的婴儿进入特定阶段的年龄差异很大–自身的成熟水平–所处的社会环境•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婴儿要经历过渡期:更渐进更稳定行为转变•行为某些方面反映了下一个更高阶段的特征•行为的其他方面仍然显现出当前阶段的特征8感觉运动阶段:最早的认知发展•亚阶段1:简单反射–出生至第1个月–不同的先天反射是婴儿身体发展和认知生活的中心,决定了他与世界交互作用的性质•吮吸反射使婴儿吮吸放在嘴唇上的任何东西–有关物体的信息为进入下一个亚阶段奠定了基础–婴儿开始根据环境的需要来改变行为•他们对于奶嘴和勺子的张嘴情况是不同的9感觉运动阶段:最早的认知发展•亚阶段2:最初的习惯和初级循环反应–第1至第4个月–婴儿开始将个别的行为协调成单一的、整合的活动•婴儿可能将抓握一个物体和吮吸这个物体结合起来–婴儿开始通过初级循环反应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自主地控制,引起了一些简单的运动习惯•吮吸拇指–婴儿开始通过初级循环反应建构新的图式•咂嘴10感觉运动阶段:最早的认知发展•亚阶段3:次级循环反应–第4个月至第8个月–将他们的认知区域转移至身体以外的世界,并且开始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作用•婴儿反复地拨弄拨浪鼓,并且以不同的方式摇晃拨浪鼓以观察声音的变化•模仿他人发音11感觉运动阶段:最早的认知发展•亚阶段4:次级循环反应的协调–第8个月至第12个月–婴儿开始采用更具计划性的方式引发事件,将几个图式协调起来生成解决问题的单一行为,即目标指向行为(goal-directed behavior)•婴儿会推开一个已经放好的玩具,使自己拿到另一个放在它下面、只露出一部分的玩具–他们开始预期即将发生的事件•婴儿通过噪音认识到就要喝完奶了,于是把奶瓶丢在一边(Piaget, 1952)12感觉运动阶段:最早的认知发展–他们理解了客体永存•客体永存(object permanence):即使看不到人和物体,也能意识到他们的存在•涉及没有生命的物体和人–对于社会依恋的发展可能是比较重要的•只是一种初步的理解–A非B搜索错误13感觉运动阶段:最早的认知发展•亚阶段5:三级循环反应–第12个月至第18个月–婴儿对有目的的行为进行改变,这将带来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