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教案(第5章)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5
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沟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以及其对个人心理的重要性;2. 了解沟通的基本原理和技巧;3. 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定义和类型;2. 人际关系对个人心理的影响;3. 沟通的定义和重要性;4. 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5.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教学重点:1. 人际关系对个人心理的影响;2. 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运用沟通技巧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人际关系和沟通的概念。
2.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你认为什么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你认为什么是沟通?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二、概念解释与讨论(15分钟)1. 介绍人际关系的定义和类型,并向学生呈现相关图片和情境。
2. 引导学生讨论人际关系对个人心理的影响,例如: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信任感、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三、理论讲解(15分钟)1. 介绍沟通的定义和重要性,并向学生呈现相关视频和案例。
2. 解释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积极倾听、表达清晰等。
四、沟通实践(2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沟通情境,例如:解决矛盾、协商决策等。
2. 观察学生的沟通技巧,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五、解决问题的技巧(15分钟)1. 介绍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如明确问题、寻找解决办法等。
2. 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六、提升反思(10分钟)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思考在本堂课中学到了什么,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
七、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情况,撰写一篇观察笔记,并提出自己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沟通的建议。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人际关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和特点。
3、教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和方法。
4、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他人交往的态度和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和重要性。
(2)教授学生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合作方法。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
(2)帮助学生克服人际交往中的恐惧和焦虑。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阐述,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相关知识和概念。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验人际交往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1、播放一段关于小学生在学校里一起玩耍、学习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同学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提问学生:在视频中,你看到了同学们之间的哪些交往方式?你觉得这些交往重要吗?为什么?(二)知识讲解(10 分钟)1、讲解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2、强调人际关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我们感到快乐、自信,有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而不好的人际关系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孤独、失落,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三)自我认知(10 分钟)1、让学生填写一份关于自己人际关系的问卷,包括自己的好朋友是谁、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一起玩、在与人交往中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等。
2、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问卷结果,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和特点。
(四)技巧传授(20 分钟)1、沟通技巧(1)学会倾听:认真倾听对方的讲话,不打断,不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清晰表达: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避免含糊不清。
(3)眼神交流:看着对方的眼睛,显示出自己的专注和尊重。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第一章:人际关系的概念与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等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联系。
三、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你在生活中是如何与他人相处的?2. 教师讲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身边的好朋友,探讨他们的人际关系特点。
四、课后作业1. 思考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制定改善人际关系的计划。
第二章:人际沟通的基本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沟通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倾听: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不打断对方说话。
2. 表达: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
3. 同理心: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
4. 赞美与鼓励:学会赞美他人,给予他人积极的反馈。
三、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的人际沟通场景,让学生练习沟通技巧。
2. 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沟通技巧。
四、课后作业1. 记录一天中与他人的沟通情况,分析自己的沟通技巧。
2. 给家人或朋友写一封表扬信,表达对他们优点和努力的赞美。
第三章:人际冲突的处理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冲突的产生原因。
2. 培养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冲突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冲突原因:性格差异、观点分歧、资源争夺等。
2. 处理冲突的方法:冷静分析、换位思考、寻求妥协、主动道歉等。
三、教学活动1. 讨论:分析导致人际冲突的原因。
2. 角色扮演:模拟冲突场景,让学生学会处理冲突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1. 思考自己曾经遇到的冲突,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
2. 制定解决冲突的计划,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第四章: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
2. 培养学生运用策略主动与人建立良好关系。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人际关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优点和不足。
3、教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和方法。
4、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他人交往的态度和意愿。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和意义。
(2)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理解他人的感受。
2、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在人际交往中的恐惧和焦虑。
(2)怎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交往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经验和困惑,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际的人际交往场景,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1、播放一段关于小学生在学校里快乐玩耍、互相帮助的视频,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提问学生:“视频中的小朋友们相处得怎么样?你们在学校里和同学们相处得好吗?”引发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二)知识讲解(10 分钟)1、讲解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形成的心理关系,它包括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等等。
”2、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我们感到快乐、自信,还能帮助我们学习和成长。
相反,不好的人际关系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孤独、难过。
”(三)自我认知(10 分钟)1、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纸,让他们写下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优点和不足。
2、邀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所写的内容,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和建议。
(四)交往技巧(20 分钟)1、倾听技巧(1)讲解倾听的重要性:“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是对别人的尊重,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2)演示正确的倾听姿势和表情,如身体前倾、眼神专注、点头表示认同等。
(3)让学生两两一组,进行倾听练习,一方讲述一件事情,另一方认真倾听,然后交换角色。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认识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包容,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2.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3. 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4. 尊重与包容5. 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6. 团队协作的意义7. 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基本技巧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尊重与包容,理解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人际交往经验,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4. 游戏互动法:设计相关游戏,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班级凝聚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PPT,包括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案例分析等。
2.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3. 准备游戏互动的道具及规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互动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3. 游戏互动:评价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短片,引入人际关系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解释人际关系的定义,阐述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校园生活中遇到的人际关系问题,分享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5. 游戏互动: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人际交往的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一位心理学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广西中等卫生学校教案课题:第五章心理应激与心理防御课时: 4 课型:理论授课日期:第十三、十四周教学目的及重点、难点:1、解释应激的概念2、说出应激原的类型3、能够叙述应激会导致个体哪些反应4、简述应激的中介机制5、能够客观评价应激对健康的影响6、说出心理防御机制和心理应对的区别和联系7、能说出常用的防御机制和心理应对的方式8、努力培养自己积极的应对策略9、解释挫折的概念10、分析挫折的原因11、讨论影响挫折的因素教具:小结:1、应激是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2、应激会导致心理、生理、行为反应。
3、应激的中介机制包括心理中介机制和生理中介机制。
心理中介机制包括认知评价、人格差异、社会支持和应对策略等;而生理中介机制包括自主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和免疫机制的参与。
4、应激对身心健康有双重影响。
5、防御机制和应对策略都是应付应激的方法,有消积和积极之分。
6、挫折是在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挫折的产生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对挫折的感受受个体的抱负水平和容忍力影响。
布置作业或思考题:1、你是怎样理解心理应激理论的?2、分析自己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和应对策略。
3、分析自己抵抗挫折的能力,并指出将来的努力方向。
课后记录:本次课时间安排合理,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课堂气氛较活动,能较好地配合教学,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反应较好。
第1节心理应激一、应激的概念在心理上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惧等心理压力称为应激。
公认的定义是: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球状物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分三个阶段:警戒期:体重减轻,肾上腺皮质增大,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压升高,脉搏和呼吸加快,心、脑、肌肉血流增加,血糖升高。
唤起机体的防御能力,使机体处在最好的态势。
大学生心理教案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人际交往的概念,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2、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方式及特点3、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人际交往的重要性2、如何认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怎样实践相应的克服措施3、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互动练习、课堂讲授四、教学思路在搜集人际关系的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明确人际关系的概念、影响因素和重要性,并具体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了解其人际交往的特点,交往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和探寻正确的交往技巧。
并通过简单的心理自评和课堂知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五、教学过程设计及内容1、引入新课老师说:“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和大家分享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来到地狱,看到每个人都面容憔悴,一张长长的大桌子,桌旁都坐着人,而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吃得到,因为大家的手臂受到魔法师咒诅,全都变成直的,手肘不能弯曲,而桌上的美食,夹不到口中,所以个个愁苦满面。
而后来到天堂却发现那里却充满了欢愉的笑声,他好奇的一看,同样的也有一群人,手肘也是不能弯曲,但是大家却吃得兴高彩烈。
原来每个人的手臂虽然不能伸直,但是因为大家互相沟通提出方法让对面的人彼此协助,互相帮助夹菜喂食,结果大家吃得很尽兴。
同学们,这是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也体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在人与人的关系上,1+1>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一课《人际交往》”(板书“人际交往”标题)2、人际交往的含义及重要性老师说:“人生在世,有的人追求功名,有的人追求财富,有的人只希望平淡安逸的过一生,可是无论你对于幸福的理解有何不同,有一点都是共同的,那就是一切幸福都是建立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上的,没有人可以在终身的孤独中享受到幸福,那么,什么是人际交往呢?”展示PPT: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心理上的关系。
小学生人际关系教案(心理课)第一章:认识人际关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与人相处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与人相处的好处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与人相处的例子讲解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学生分享与人相处的经历和感受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第二章:与人沟通的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培养学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2.2 教学内容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如何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2.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模拟与人沟通的场景讲解如何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沟通技巧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3.2 教学内容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如何尊重他人、理解他人3.3 教学活动讲解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重要性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四章:处理人际关系的冲突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冲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2 教学内容处理人际关系冲突的方法如何解决问题情景剧:模拟人际关系冲突的场景讲解处理人际关系冲突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处理方式4.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情景剧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和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和收获培养学生持续改进自己人际关系的意识5.2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改进空间5.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5.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六章:学会倾听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倾听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耐心倾听他人讲话的能力倾听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如何耐心倾听他人讲话6.3 教学活动故事分享:讲述一个关于倾听的故事讲解倾听的重要性和如何耐心倾听他人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倾听的场景6.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七章:培养同理心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同理心的概念培养学生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7.2 教学内容同理心的定义及其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同理心7.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探讨同理心的含义和作用讲解如何培养同理心,并分享相关实例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展现同理心的场景7.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八章:团队协作与合作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合作的能力8.2 教学内容团队协作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如何进行有效的团队协作和合作8.3 教学活动小组游戏:通过团队游戏让学生体验团队协作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如何进行有效的团队协作学生分享在游戏中的团队协作经历和感受8.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团队游戏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九章:学会拒绝与妥协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学会拒绝和妥协培养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中冲突的能力9.2 教学内容在人际关系中学会拒绝和妥协的重要性如何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9.3 教学活动情景剧:模拟在人际关系中学会拒绝和妥协的场景讲解如何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处理方式9.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情景剧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和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和收获培养学生持续改进自己人际关系的意识10.2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改进空间10.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10.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第一章认识人际关系中的“讨论话题引入”和“学生分享经历和感受”环节。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人际关系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掌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3. 学会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技巧。
4.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教学重点:1.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2. 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际关系心理学。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人际关系问题进行讨论,分享经验和看法。
4. 问答法:通过提问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人际关系的含义和重要性。
2. 介绍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内容1. 人际关系的定义和特点- 解释人际关系的概念,强调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 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如: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家庭关系等。
2.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介绍心理学中关于人际关系的理论,如: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同理论等。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典型案例,如:如何处理与室友的关系、如何应对人际冲突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人际关系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基本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 分析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真诚、尊重、倾听等。
- 讲解如何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沟通、包容、支持等。
2.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策略- 介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技巧,如:非言语沟通、自我介绍、建立信任等。
三、小组讨论1. 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人际关系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应用所学知识。
心理学课的人际关系教案教案主题:心理学课的人际关系教案一、引言(200字左右)人际关系作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对个体的发展和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本教案旨在通过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认知和社交能力。
二、认识人际关系(400字左右)1. 什么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定义和范围- 人际关系对个体发展的影响2. 探究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 人际关系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三、人际关系中的自我认知(600字左右)1. 自我认知的概念和重要性- 自我认知对人际关系的作用- 自我认知的构成要素2. 自我认知的培养方法- 反思和自我观察- 经验积累与心理调适四、人际关系中的有效沟通(600字左右)1. 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 倾听和理解对方- 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2. 改善沟通技巧的方法- 非暴力沟通原则- 积极倾听和表达技巧五、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处理(600字左右)1. 冲突的概念和来源- 冲突在人际关系中的普遍存在- 冲突对人际关系的影响2. 冲突处理的策略和技巧- 换位思考和尊重差异- 合作解决问题六、人际关系中的亲密关系(600字左右)1. 亲密关系的特点和重要性- 亲密关系对个体健康和幸福的影响- 亲密关系的特征和形成机制2. 维系和改善亲密关系的方法- 沟通和信任的重要性- 共同兴趣和支持的建立七、总结与展望(200字左右)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自我认知、沟通技巧、冲突处理和亲密关系的方法和技巧,以提高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的能力。
希望学生在未来的实践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自我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心理学学科的人际关系教案主题:心理学学科的人际关系教案引言:人际关系是人类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在心理学学科中,人际关系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和情商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教案将介绍人际关系教育的重要性、目标和策略,并提供一些案例和活动,以帮助学生提高人际关系能力。
一、人际关系教育的重要性1.1 影响心理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减轻压力、增强自尊和自信,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1.2 培养合作意识:人际关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3 增强情商:通过人际交往,学生可以提高情商,包括情绪管理、自我认知和社交技巧等方面的能力。
1.4 培养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人际关系教育的目标2.1 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学会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并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绪。
2.2 培养积极的沟通技巧:学会倾听、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
2.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2.4 培养解决冲突的能力:学会理解和处理人际冲突,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三、人际关系教育策略3.1 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人际交往情境,并提供解决方案。
3.2 讨论和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经验分享,以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3.3 游戏和活动:利用游戏和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真实的人际交往情境,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挑战。
四、案例分析与讨论4.1 案例一:小明和同学冲突- 小明与同学发生冲突,互相指责对方,并争执不休。
- 学生讨论如何处理这种冲突,提出解决方案,并探讨解决冲突的技巧和原则。
4.2 案例二:小红的友谊问题- 小红感到自己的朋友圈子越来越小,受到排斥和孤立的感觉。
学习是一种心态。
2013.11.11 物创by张忠立心理学活动课二零一三年十一月十一日课程名称《人际关系》专业班级 _12级物理学(创新实验班)__实践设计_ ___张忠立______学习是一种心态。
2013.11.11 物创by张忠立《人际关系》执教设计:张忠立【理论分析】大学学什么?除了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是人的能力,大学生应该培养各种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立能力等等。
其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
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
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
【教学对象】大一年级【教学目标】1,认识上: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艺术性。
2,情绪上:使学生怀有正确的乐于沟通的心态。
3,行为上: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并学会应用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加强自己与朋友和父母的关系。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让学生了解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教学难点】营造开放,活跃的课堂气氛,打开学生的心扉,学会迁移。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ppt, 纸条(情绪),““2013夜问大学生为何对寝室人际关系不满意”的访谈视频,情景表演材料。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情景创设法,互动教学法。
【教学设计】本次教学活动采用了诱导式心理课模式,教学过程基本分为四个环节:1) 播放电影:引出主题,引发学生兴趣的过程;2)案例分析:体验和感悟大学生没有恰当处理好人际关系引发的后果,引发进一步的思考;3)情景表演:学以致用,知识迁移过程;4)深度提升: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和互动过程。
贵州医科大学教案
2018年10月23日授课年级应用心理学专业2017级班
课程名称人际关系心理学
教研室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教师徐鹏
室主任审核签字
教学内容:教材名称(版次)彭贤,李海清《人际关系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04.
起止章节页码第五章,P69 – P76
讲授题目
第五章心理学概论
计划用学时2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
熟悉内容
了解内容
教学要点:重点
难点
疑点
教学进程: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讲义)
35分钟45分钟第一节人际魅力形成规律第二节人际魅力提升技巧
10分钟小结:复习本章节掌握内容
教学方法:
课堂多媒体讲解式+提问式+讨论式+习题练习
参考资料: 1. 作者:赵广娜著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7年03月
2. 作者:(美)伯恩(Berne, E.)著,刘玎译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3.作者:何国松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1-01
作业:一、复习本次课所授内容
二、题目
课后习题:名词解释
贵州医科大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