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病人的营养指南
- 格式:docx
- 大小:11.42 KB
- 文档页数:2
重症病人的营养治理一、概述危重病人在病因治疗的同时应特别强调生命体征的稳定。
为此必须施行全身治理,包括循环、呼吸、水电解质及营养治理。
后者的目的是保障危重病人的摄进总热量,并保障营养的质和量。
营养治理是通过营养支持,保障病人细胞和器官功能,使其免疫力增加,创伤愈合,并发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死亡率下落,并减少住院天数和落低费用。
〔一〕正常人体能量的保有量以70kg体重为例,人体总能量的保有量为732200kI〔175000kcal〕,其中脂肪623416kJ 〔149000kcal〕、蛋白100416kJ〔24000kcal〕、糖类4184kJ〔1000kcal〕。
〔二〕尽食状态下的人体代谢变化脑的要紧能量为葡萄糖,局限为酮体〔ketonbody〕。
由于饥饿,体内贮存的糖原〔gluco-gens,动物淀粉〕不能满足需要,其需求由氨基酸进行糖原异生,蛋白分解,要紧是由肌肉组织分解。
每日需75g蛋白,即200~300g肌肉的分解。
尽食早期机体能量消耗下落约7531kJ/d〔1800kca1/d〕,其中蛋白、糖原提供2385kJ〔570kca1〕,其他由脂肪提供。
接着尽食,能量消耗再下落约6276kJ/d〔1500kcal/d〕,脂肪鼓舞增加,而蛋白作为能源消耗减少到20g/d,脑组织利用酮体作为能量增加到50%以上。
一般营养状态不行,本原能量可下落40%,要是用5%糖液补充,能够抵消减少量的10%~30%。
〔三〕各种应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特点1、能量消耗明显增加,与饥饿状态不同,其表现为高代谢〔hypermetabolic〕和高分解代谢〔hypercatabolic〕。
即鼓舞脂肪和蛋白分解,分解代谢激素〔catabolichormone〕分泌亢进,其中包括儿茶酚胺、可的松和胰高血糖素等。
例如,一般外伤比宁静时能量消耗增加10%,择期手术增加10%~20%,重症外伤增加20%~50%,败血症增加20%~60%,重症烧伤增加100%。
重症病人的营养指南随着医学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病人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尤其是重症病人。
但是,重症病人的恢复需要充足的能量和营养,一些营养失衡和缺乏会影响重症病人的恢复和康复。
因此,建议医生和家属为重症病人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
一、重症病人应该摄取多少热量?重症病人的能量需要量比普通人高出很多,这是因为他们需要克服治疗和病情带来的能量消耗。
对于成人而言,一般每天要提供2000-3000kcal;而对于重症病人,每天需要提供3000-5000kcal。
这些能量应该通过食物和饮料中摄取得到。
二、重症病人需要摄取多少蛋白质?蛋白质是重症病人的身体组织、器官、肌肉等重建和维持所必需的营养素之一。
建议重症病人每天摄入至少1.5g/kg的蛋白质,这样能够帮助身体对抗病毒和其他疾病,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重症病人可以通过消化蛋白质粉、蛋白酪植物饮料、肉质、鸡蛋、奶制品等来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
三、重症病人应该摄取多少脂肪?脂肪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能量来源,而脂肪的摄取不能过多。
重症病人需要摄取25-30%的脂肪,这些脂肪应该来自于低胆固醇的油类和蔬菜和水果等。
摄取多了,会导致心脏和血管等方面的问题,增加身体其他问题的风险。
四、重症病人需要摄取多少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取是人体所必需的,能够帮助维持人体的免疫系统、健康骨骼和钙吸收等。
建议重症病人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通过吃水果、蔬菜、肉质、乳制品等,这些食物含有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五、重症病人需要摄取足够的液体重症病人建议每天摄取2500ml以上的液体,这样可以维持身体的稳定状态、促进身体恢复。
液体摄取可以利用蒸馏水、矿物质水、鲜果汁和柠檬汁等。
然而,在摄取液体时应避免饮用含大量咖啡因和糖的饮料和咖啡等,这些食物会对身体不利。
六、重症病人应该避免的食物重症病人应该避免饮用含有高脂肪和高糖的饮料、可乐、冰激凌等,在对身体不利的同时还会增加病人的能量摄入。
2016成人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指南危重症患者在临床实践中普遍存在营养状态下降和营养不良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因此,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学分会制定了2016成人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指南,以指导临床医生和营养师实施营养支持。
一、营养评估营养评估是临床营养支持的基础。
原则上所有危重症患者都需要进行营养评估。
营养评估应包括传统营养评估和实验室检查两个方面。
1.传统营养评估传统营养评估包括:身高、体重、BMI、中上臂围、腰围和臀围等生物测量学指标,以及食欲、进食量、恶心呕吐、腹泻等临床体征。
这些指标的综合评价能够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营养不良的程度。
2.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白蛋白、预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准确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营养不良的程度。
二、营养目标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目标是维持和促进组织功能、恢复肠道黏膜屏障、提高抵抗力和预防并发症等方面。
1.维持和促进组织功能对于手术、外伤和感染等危重症患者,应重视蛋白质的摄入量,维持和促进组织功能,减少肌肉分解和代谢废物的积累。
2.恢复肠道黏膜屏障由于危重症患者常伴有肠道损伤和肠道菌群失调等问题,因此,恢复肠道黏膜屏障对于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营养支持方面可以采用肠内营养和膳食纤维等手段来促进肠道黏膜屏障的恢复。
3.提高抵抗力危重症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于治疗危重症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营养支持方面可以采用富含维生素C、锌等微量元素的饮食以及富含ω-3型脂肪酸的肠内营养等手段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4.预防并发症危重症患者常伴发各种并发症,如压疮、肺部感染、肾功能损害等。
正确的营养支持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三、营养支持方法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法主要包括口腔摄食、鼻饲、胃肠营养和静脉营养等多种方式。
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选择和调整。
2016成人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指南【导语】成人危重症患者是指病情严重、病情危急的患者,常常需要重症监护治疗。
这类患者存在着高度的代谢需求和全身炎症反应,同时又存在合并器官功能损害或衰竭的情况。
因此,对于这类患者的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笔者将就成人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进行一些详细的介绍,以期对相关人士可以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正文】一、危重症患者的能量需求危重症患者的能量需求是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方式而定。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将危重症分为轻度危重症、中度危重症和重度危重症。
而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可将危重症患者分为机械通气和非机械通气患者。
1、轻度危重症对于轻度危重症患者,其能量需求一般为25-30千卡/公斤/天。
2、中度危重症对于中度危重症患者,其能量需求一般为30-35千卡/公斤/天。
3、重度危重症对于重度危重症患者,其能量需求一般为35-40千卡/公斤/天。
在危重症患者中,机械通气患者和非机械通气患者的能量需求也是不同的。
1、机械通气患者对于机械通气患者,其能量需求一般为25-30千卡/公斤/天。
其中,由于机械通气会消耗额外的能量,因此需要增加10%的能量供给,以减少机械通气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2、非机械通气患者对于非机械通气患者,其能量需求一般为30-35千卡/公斤/天。
此时,由于机体处于炎症反应状态下,因此需要一定的能量供给。
二、危重症患者的蛋白质需求危重症患者的蛋白质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可能导致体内蛋白质分解加快,导致机体消耗脂肪和肝糖原来产生能量,从而导致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过度的废物,使糖异生及酮体生成加剧,从而加重患者肝脏、肾脏及胰腺的负担。
对于危重症患者的蛋白质需求,可根据体重来计算。
对于机械通气和非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其蛋白质需求分别为:1.2-1.5克/公斤/天和1.5-2.0克/公斤/天。
三、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管路针对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目前最为常见的是通过胃肠道给予营养支持。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意义:肠内营养可维持胃肠道功能完整性,促进患者免疫系统恢复,降低病死率及缩短住院时间,是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
ASPEN指南要求重症病人在入ICU24-48小时内如无禁忌症开始肠内营养,并在随后的72小时达到目标量。
目标量计算:男REE(Kcal)=66.473+13.7513W+5.0033H-6.775A女REE(Kcal)=65.5095+9.5634W+1.8496H-4.6756A(W:体重Kg;H:身高cm;A:年龄)目标蛋白需要:1.2-2.0g/(kg.d)EN供给量可以满足60%以上的目标需求量时,可终止PN。
危重病人应激期营养支持应掌握“允许性低热卡”原则(20-25Kcal/kg.d),稳定后,可适当增加(30-35Kcal/kg.d)危重患者早期EN的原则:1.EN开始时应以较低的速度(10-20ml/h)启动,并注意监测腹部和胃肠道症状2.当腹部和胃肠道症状缓解且无新增症状,应缓慢开始EN3.喂养不耐受或有新发症状1例(如腹胀,腹痛或腹内压升高的患者),不应增加EN而应按病情轻重以及是否存在危险的病理过程(如肠系膜缺血等),决定是以低速进行EN还是结束EN延迟肠内营养:1.难以控制的休克、低氧血症和酸中毒2.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3.GRV>500ml/6h4.肠道缺血,肠梗阻,腹腔高压综合征以及难以进行喂养的远端高流量瘘减少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措施:1.床头抬高≥30°,一般30-45°2.维持肠内营养液温度38-42°C3.患者处于危重状态时,开始滋养型喂养(500Kcal.d),后续逐渐上调喂养速度,5-7d逐级达到目标喂养量胃残余:1.4-8h监测一次2.GRV200-500时应引起注意3.GRV<500/6h,建议延迟肠内营养,不推荐暂停肠内营养,可考虑幽门后喂养4.国内较认可:GRV<200不会增加胃肠道并发症,GRV≤200可维持原速度,GRV≤100增加输注速度20ml/h超声监测胃残余:GRV=27+14.6*右侧位CSA-1.28*年龄腹内压IAP :12-15mmHg肠内营养输注速度不变16-20mmHg 减慢输注速度为30ml/h>20mmHg 停止肠内营养常见肠内营养制剂主要成分。
SCCM/ASPEN重症患者营养指南(2016)精要2016年1月15日,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和重症医学会(SCCM)联合发表了2016年版《成人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疗法提供与评定指南》,分别刊登于2016年2月第2期的《肠外肠内营养杂志》(JPEN)和《重症医学》(CCM)。
该指南面向医师、护士、营养师和药师,针对重症成人(18岁以上)患者,提供了最佳营养疗法的最新建议,协助医疗团队提供适当的营养疗法,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疾病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结局。
2016年版指南的主要推荐意见包括:A.营养评估A1.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所有入住ICU的预计自主进食不足的患者评定其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NUTRIC评分)。
营养风险高的患者是最可能从早期肠内营养获益的患者。
A2.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营养评估应包括共存疾病、胃肠功能和误吸风险。
不建议将传统的营养指标(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人体测量等——译注)或替代指标用于营养评估,因其在重症患者的适用未得到确认。
A3a.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使用间接能量测定(IC)确定患者的能量需求,除非存在影响IC测量准确性的因素。
A3b.基于专家共识,如果无法测定IC,我们建议使用各类预测公式或简化的基于体重的算法(25~30kcal/kg/d)计算能量需求。
(肥胖患者参照Q)A4.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持续评估患者的蛋白补充是否充足。
(重症患者较普通患者需更高比例的蛋白[1.2~2g/kg],是否在普通肠内营养制剂的基础上添加蛋白组件依赖于对蛋白摄入是否充足的持续评估——译注)B.肠内营养的起始B1.我们推荐不能进食的重症患者在24~48小时内开始早期肠内营养。
B2.我们建议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重症患者首选肠内营养B3.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大多数MICU和SICU的患者,虽然在肠内营养起始的时候应该评估胃肠道功能,但肠道收缩的明显标志(指肠鸣音和排气排便——译注)对于肠内营养的起始不是必须的。
2024年成人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治疗实施与评价指南是由中国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师分会制定的,旨在规范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指南主要包括危重症病人的营养评估、营养支持治疗的原则、途径选择、营养成分和推荐剂量、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首先,指南提到了危重症病人的营养评估。
营养评估应包括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病史调查、体重变化、食欲和味觉障碍等因素。
同时,需要评估机体的能量代谢需求及营养素供给与利用的平衡状况。
通过合理的评估,能够为营养支持治疗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
指南还强调了营养支持治疗的原则。
在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中,应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要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确定治疗方案时,还应考虑患者的营养需求、病情稳定性、胃肠道功能状态和营养制品的安全性等因素。
选择适合的营养途径也是指南的一个重点。
根据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状态、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期治疗时间等因素,可以选择口服、肠外或者肠内营养支持。
在选择途径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食欲、胃肠道的阻塞或损伤以及静脉通路的情况等。
根据指南,营养支持治疗的主要成分包括热量和蛋白质。
患者的能量需求应根据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表面积等指标进行计算。
对于蛋白质的摄入,应考虑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期的治疗时间等因素。
此外,指南推荐补充一些必需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等。
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也是指南的一个重点。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和处理肠道功能不全、感染、代谢紊乱等并发症。
同时,对于特定营养物质的使用也要慎重,避免过量使用或使用不合适的营养物质。
综上所述,2024年成人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治疗实施与评价指南提供了一套规范化的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治疗方案。
通过合理的营养评估、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和及时的治疗调整,可以提高危重症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指南还强调了营养支持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如适当选择营养途径、合理补充营养成分并预防并发症等。
重症病人的营养指南
重症病人的营养指南
在重症监护室中,营养与治疗同样重要。
重症病人由于多种因素可能出现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会加重病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影响康复,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营养管理对于重症病人的康复非常关键。
本文为重症病人提供营养指南,以帮助病人及其家属实现科学膳食管理。
1、重症病人的能量需求
重症病人的能量需求通常较高,但并不是越高越好。
医生和营养师应该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病情等因素来确定他们的能量需求。
一般来说,重症病人的能量需求应该保证其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尽量避免营养过剩。
能量的来源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肪,碳水化合物是最容易提供能量的营养素,但是在糖尿病、肝功能不全、营养不良等情况下应当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2、重症病人的蛋白质需求
蛋白质是重症病人的重要营养素,它有助于维持血浆蛋白、肌肉和器官的数量和质量。
重症病人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来应对损伤和应激反应,但是蛋白质过高会造成尿酸升高、酸中毒等不良反应,因此蛋白质的摄入量也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重症病人的微量元素与维生素摄入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也是重症病人营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镁、锌、铁、钙、维生素C、维生素E等。
这些元素
和维生素的不足会影响病人的康复,而过量摄入也会导致不良反应,因此供给量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特殊情况下的营养管理
特殊情况下的营养管理可能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
例如:
肠外营养:对于无法口服的重症病人,可以通过静脉供给营养支持,以便给予适当的营养。
饮食数量控制:有些疾病需要特殊的饮食控制,例如糖尿病需要注重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肝功能不全需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量。
特别注意食品来源:重症病人由于免疫系统受损,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食品的卫生和来源,以防感染。
口服营养物质:口服营养物质可以满足病人的营养需求,但是也应该经过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
营养评估:需要定期进行营养评估以确定病人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其他相关问题。
总之,重症病人的营养管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管理,实现科学的膳食管理可以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希望本文提供的重症病人营养指南对于读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