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症抗凝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及高脂血症的临床分析赵慧媛【摘要】目的研究银杏达莫注射液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凝状态及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存在高凝状态和高脂血症的患者10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并随机分为双嘧达莫组32例,低分子肝素组34例,银杏达莫组34例,疗程2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行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脂及凝血功能等检查,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①3组治疗后尿蛋白、血脂均明显下降(P<0.05),血白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且低分子肝素组和银杏达莫组优于双嘧达莫组(P<0.05),银杏达莫组的血脂下降程度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②双嘧达莫组凝血功能指标略有改善,但变化不明显(P>0.05),而低分子肝素组和银杏达莫组PT、APTT明显延长(P<0.05),FDP、D2-聚体明显下降(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显著改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高凝状态及高脂血症.【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2(006)009【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银杏达莫;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高脂血症【作者】赵慧媛【作者单位】037006,山西省大同市五医院肾内科【正文语种】中文高凝状态及高脂血症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itic syndrome,PNS)患者普遍存在的病理生理状态,严重影响着此类患者的预后。
因此,临床中PNS患者的抗凝治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的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得到普遍的肯定,而中药在肾病综合征中的抗凝治疗正逐渐引起重视。
本研究就银杏达莫注射液、低分子肝素及双嘧达莫在PNS治疗中的疗效进行比较,为此类患者中存在的高凝状态及高脂血症等情况的中药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1.1 病例选择 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PNS患者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16~60岁,病程1~10月。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案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特征为肾小球滤过膜的病变,导致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
针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本文将针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论述。
一、药物治疗1. 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是目前肾病综合征最常用的治疗药物。
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肾小球滤过膜的病变,从而达到减少蛋白尿、降低水肿和控制血压的效果。
常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2. 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者副作用较大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免疫抑制剂能够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活跃,减少炎症反应,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
免疫抑制剂的常用药物包括环孢素、多辛酸等。
3. 抗凝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常伴有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
因此,抗凝治疗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保护肾脏功能。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
4. 降压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因此降压治疗是治疗方案中重要的一环。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二、非药物治疗1. 饮食控制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合理的饮食控制可以有效地帮助控制病情。
应避免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保持适当的蛋白质摄入量。
此外,患者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保持营养均衡。
2. 心理支持肾病综合征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影响。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和家人的关怀和支持尤为重要。
患者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咨询、加入支持性群体等方式,舒缓焦虑和恐惧,保持乐观的心态。
3. 运动治疗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康复十分有益。
患者可以选择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
综上所述,针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药物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药物和降压药物。
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心理支持和运动治疗。
肾病综合征的抗凝治疗肾小球疾病因免疫炎症损伤或代谢异常,常常导致内皮细胞损伤、活化,进而引起血小板活化和凝血-纤溶平衡紊乱。
而肾病综合征状态下,伴随大量尿蛋白导致的抗凝因子丢失,以及低蛋白血症刺激肝脏凝血因子增多,都将加重凝血-纤溶平衡紊乱,产生凝血亢进状态,不仅引发血栓、栓塞性疾病,加重肾脏组织缺血,而且凝血酶可直接促进肾脏细胞增殖,上调炎症因子的表达,参与肾脏生理病理变化。
因此,抗凝治疗作为肾病综合征的重要辅助治疗,不但可以防治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栓栓塞性疾病,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减轻肾脏病变,降低蛋白尿,保护肾脏。
血栓是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并发症。
常见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深静脉血栓(DVP)、肺栓塞(PE)。
其中50%DVP患者有无症状PE,而80%PE患者有DVP。
NS合并肾静脉血栓(RVT)21.4%,肺栓塞14%,膜性肾病并发RVT 30%~45%。
肾变病综合征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组综合征临床具有四大特点:①大量蛋白尿超过3.5g/日,可有脂质尿;②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0g/L;③高脂血症;④水肿根据不同病因和病理将本征分为3类:即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水肿伴或不伴有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应为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
大量蛋白尿是肾小球疾病的特征,在肾血管疾病或肾小管间质疾病中出现如此大量的蛋白尿较为少见。
由于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都是大量蛋白尿的后果,因此认为,诊断的标准应以大量蛋白尿为主。
肾病综合征患者凝血亢进的机制免疫炎症损伤或代谢异常引起肾组织病变的同时诱发凝血活化。
免疫炎症引起补体活化,内皮细胞损伤或剥离,导致肾小球基底膜破坏,胶原暴露,结合、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而且免疫炎症引起的肾小球内T淋巴细胞浸润,可活化单核细胞、巨噬细胞、释放凝血活化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
抗凝技术在危重症肾脏替代治疗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危急、多变,常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率可高达50%。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合并的重症AKI 常需要体外多器官功能支持治疗。
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是器官支持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有效的抗凝是RRT 顺利实施的关键,然而抗凝剂种类繁多,危重症患者抗凝需求不一,迄今仍缺乏针对危重症患者RRT 的抗凝指导和推荐。
一、背景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危急、多变,常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率可高达50%。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合并的重症AKI 常需要体外多器官功能支持治疗。
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是器官支持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有效的抗凝是RRT 顺利实施的关键,然而抗凝剂种类繁多,危重症患者抗凝需求不一,迄今仍缺乏针对危重症患者RRT 的抗凝指导和推荐。
本共识由国内肾脏病、危重医学以及检验医学专家共同讨论制定,旨在指导和规范危重症患者RRT 中的抗凝技术应用。
二、共识形成方法本共识专家组由全国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肾脏病、危重医学以及检验医学专家组成,通过检索Pubmed 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搜索国内外文献,主要检索词为血液透析、肾脏替代治疗、抗凝、hemodialysis、kidney/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anticoagulation,形成共识文献库。
专家组成员根据国内外最新指南、文献及临床经验,经过数次线上、线下会议讨论,最终在全体专家成员同意下形成本共识。
本共识的推荐强度为: “推荐”级别为强推荐,肯定有效、无效或有害,“推荐”明确利大于弊,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 “可选择”级别为弱推荐,可能有效、无效或有害,利弊不确定或利弊相当。
肾病综合征的几种常见治疗方法肾病综合征(N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主要症状表现为大量尿蛋白、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等,治疗周期相对较长,而且容易反复。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现在中国成人慢性肾病的发病率为10.8%,患病总人数已经达到1.2亿人,形势严峻。
肾病综合征早期时基底膜病变较轻,根据病情的逐渐发展会导致大量的蛋尿白被排除体内,造成血浆蛋白降低。
肾病综合征并发症较多,如呼吸道感染、电解质紊乱、急性肾衰竭等,对生活的影响较大。
肾病综合征本身需要对症治疗,不同原因导致的肾病综合征在治疗方式差别也比较大,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方式。
一下就针对几种治疗方法进行详细论述。
1一般治疗(1)饮食:制定优质的低蛋白食谱,蛋白质的摄入量根据每公斤体重0.8-1g的原则进行计算,进行低热量饮食。
因为大量蛋白质丢失,错误的高蛋白饮食会增加肾脏负担,所以对于蛋白质的摄入需要进行严格的计算。
对于已经出现水肿或者高血压的患者需要限制水分和盐分的摄入量,每天盐分的摄入量控制在3-6g左右。
肾病综合征患者在饮食治疗中需要是摄入丰富的维生素A、B以及B族维生素食物,主要来源于新鲜的瓜果蔬菜,除此之外还可以多摄入一些微量元素的食物,主要包括钙、镁、锌。
进行低脂饮食,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尽量清淡饮食。
(2)利尿、消肿:肾病综合征较轻的患者在使用了免疫抑制药物后会导致尿量增多,在病情较重或者使用激素药物效果不明显时,首先判断患者的血容量状态,然后根据医嘱使用相关的利尿药物,常用的利尿剂为双氢克尿噻、呋塞米等。
使用利尿药物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电解质情况,避免发生电解质紊乱引起低钾血症,必要时可以进行补充。
(3)减少尿蛋白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可使用降压药,如ACEI、ARB类的降压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
还可以应用血管紧张素对酶抑制剂进行转换,缓解肾小球内高压状态,达到减少尿蛋白的目的。
肾病综合征诊断治疗指南肾病综合征是肾小球疾病的一种表现,其病因多种多样,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也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在临床上不能仅仅满足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还必须对其作出病因、病理、并发症乃至完整的诊断,以提高治疗的缓解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有多种,而微小病变肾病、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等几种类型最为常见。
肾病综合征的分类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之诊断主要依靠排除继发性NS。
继发性NS的病因常见于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肾淀粉样变性、药物、肿瘤等。
肾病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不一定出现在任何特定年龄段,而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
在发病前可能有职业病史、有毒有害物接触史、服用药物或食物过敏史等情况。
此外,肾病综合征也可能继发于呼吸道、皮肤的感染、病毒性肝炎、肿瘤、糖尿病、系统性疾病等。
肾病综合征的起病可能急骤也可能隐匿,患者可能有乏力、恶心、腰酸、食欲下降等,部分患者甚至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除了水肿和蛋白尿外,肾病综合征还可能表现为血尿、高血压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
肾病综合征的典型实验室检查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d)、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和高脂血症。
此外,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可能增多,可见管型,肾功能可能正常或受损(GFR下降),还可能伴有免疫指标(抗核抗体、抗双链DNA、ANCA、免疫球蛋白等)、肿瘤指标(CEA、AFP、PSA等)、病毒指标(HBV、HCV、HIV等)以及骨髓穿刺活检异常。
肾穿刺活检可以明确病理分型。
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水肿、蛋白质丢失、感染、血栓栓塞、肾衰竭等。
在治疗肾病综合征时,必须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病因、病理等方面的信息,以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感染: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营养不良、免疫状态异常、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感染的风险增加。
参考文献[1] 何利荣.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肺心病伴右心衰竭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0):123-124.[2] 迟永生,沈志鸿,温嘉玮.养心息风汤联合米力农对COPD并发肺心病急性加重患者凝血酶、脑钠肽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4):604-607.[3] 路彩霞,王丁仓.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5):609-611.[4] 刘永萍,杨如意.补肺养心汤治疗肺心病心衰患者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9):1873-1876.[5] 魏省.自拟半夏桑叶汤治疗肺结核并发肺心病急性肺感染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7):962-964.[6] 谭明福.加味苓桂术甘汤结合西药治疗慢性肺心病右心衰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8):132-135.[7] 吴河山,刘守亮,马志仁,等.加味破格救心汤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阳虚水泛型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8,25(5):473-475.[8] 李瑜欣.小青龙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肺心病的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6):140-142.[9] 刘宇,邓宏.浅谈变通小青龙汤加减在肺癌中的临床运用及体会[J].环球中医药,2018,11(11):1716-1718.自拟活血消癥颗粒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高凝血症的疗效观察丁世永,邓晓蔚,钟远斌(桂林市中医医院肾病科,广西 桂林 541002)[摘要]目的:探讨用自拟活血消癥颗粒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高凝血症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期间桂林市中医医院肾病科收治的53例肾病综合征合并高凝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n=25)和治疗组(n=28)。
在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对其进行常规治疗。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摘要: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以及高脂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
目前西医的治疗主要就是激素或加用细胞毒药物,辅助抗凝,降血压等治疗,而中药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或滋阴清热或健脾益肾,活血化淤,在有效缓解病情的同时又有利于激素的顺利撤退。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水肿第一章:肾病综合征的定义、病因、诊断标准以及治疗1.1 肾病综合征的定义肾病综合征是因多种肾脏病理损害所致的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d),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高脂血症等一组临床表现。
祖国医学称之为水肿,一种因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表现为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征。
1.2肾病综合征的病因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2/3为原发性,在儿童90%为原发性。
祖国医学认为水肿一证的病因有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饮食不节及禀赋不足、久病老倦。
1.3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1蛋白尿----尿蛋白每24小时持续≥3.5g,2低蛋白血症----血浆总蛋白<60g/L(低蛋白血症时血浆白蛋白量≤30g/L),3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值≥6.47mmol/L,4浮肿。
此前两项为诊断必备条件。
祖国医学诊断要点为:1水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及四肢全身。
2轻者仅有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甚则腹大胀满,气喘不能平卧,更严重者可见尿闭或尿少,恶心呕吐,口有秽味,鼻衄牙宣,头痛,抽搐,神昏谵语等危象。
3可有乳蛾,心悸,疮毒,紫癜以及久病体虚病史。
第二章:肾病综合征的生活调摄及中西医治疗2.1生活调摄a卧床休息---活动可加重肾脏负担,加重蛋白流失,特别是对于水肿的病人。
而卧床可增加肾血流量,有利于利尿。
为防止肢体血管血栓的形成,保持适度的床上及床边活动还是必要的。
待病情稳定,症状好转后可逐步增加活动,有利于降低血脂,减少并发症。
肾病综合征分级诊疗规范指南规范肾病综合征是一组以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肿和(或)高脂血症为基本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根据病因,肾病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其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又分为普通型和难治型,难治型包括频繁复发型、激素依赖型和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
频繁复发型肾病综合征是指半年内复发2次或2次以上,或一年内复发3次或3次以上者。
诊断肾病综合征需要符合以下标准:尿蛋白大于3.5g/d、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水肿和高脂血症。
其中,前两项为必需项。
诊断应包括三个方面:确诊肾病综合征、确认病因(首先排除继发性和遗传性疾病,才能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判断有无并发症。
肾病综合征的鉴别诊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过敏性紫癜肾炎好发于青少年,有典型皮肤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好发于中年女性及青少年,免疫学检查可见多种自身抗体;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糖尿病肾病好发于中老年,常见于病程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肾淀粉样变性病好发于中老年,肾淀粉样变性是全身多器官受累的一部分;骨髓瘤性肾病也是一种肾病综合征,需要注意鉴别。
对于这些疾病的鉴别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活检等多种方法来进行。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的疾病,其特征性临床表现包括骨痛、血清单株球蛋白增高、蛋白电泳M带及尿本周蛋白阳性,骨髓象显示浆细胞异常增生(占有核细胞的15%以上),并伴有质的改变。
如果病变累及肾小球,可能会导致肾病综合征。
这些特征性表现可以帮助医生进行鉴别诊断。
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的重要因素,应该积极防治。
其中包括感染、血栓及栓塞、急性肾衰竭以及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等。
对于感染,通常在激素治疗时无需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否则可能会诱发真菌二重感染。
一旦发现感染,应及时选用对致病菌敏感、强效且无肾毒性的抗生素积极治疗,有明确感染灶者应尽快去除。
肾病综合症抗凝治疗【长沙普济医院】肾小球疾病因免疫炎症损伤或代谢异常,常常导致内皮细胞损伤、活化,进而引起血小板活化和凝血—纤溶平衡紊乱;而肾病综合征状态下,伴随大量尿蛋白导致的抗凝因子丢失,以及低蛋白血症刺激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增多,都将加重凝血—纤溶平衡紊乱,产生凝血亢进状态。
不仅引发血栓、栓塞性疾病,加重肾组织缺血;而且凝血酶可直接促进肾脏细胞增殖、上调炎症因子表达,参与肾脏病理生理的变化。
因此,抗凝治疗作为肾病综合症的重要辅助治疗,不仅可防治肾病综合症患者的血栓栓塞性疾病,而且重要的是可以减轻肾脏病变,降低蛋白尿,保护肾脏功能。
一、肾病综合症患者凝血亢进的机制
1、免疫炎症损伤或代谢异常引起肾组织病变的同时,诱发凝血活化。
免疫炎症引起补体活化、内皮细胞损伤和剥离,导致肾小球基底膜破坏、胶原暴露,结合、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而免疫炎症引起的肾小球内T淋巴细胞浸润可活化单核细胞、巨噬细胞,释放凝血活化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
此外,免疫炎症或代谢异常可导致内皮细胞损伤。
损伤的内皮细胞,一方面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CD99以及血管内皮钙粘蛋白等调控白细胞游出内皮的重要分子,主导炎症细胞向组织损伤和感染部位聚集,加重炎症反应;另一方面通过:
①分泌vW因子和血小板活化因子,促进血小板粘附、积聚。
②分泌组织因子促进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
③抑制血栓调节蛋白表达,并使其从内皮细胞脱落丧失抗凝作用。
④分泌PAI-1抑制纤溶系统活化,从而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因此,内皮细胞的损伤、活化是引起凝血活性增强的主要原因。
2、肾病综合症状态加重凝血亢进。
肾病综合征状态下,伴随大量尿蛋白丢失,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及蛋白S等抗凝因子的丧失;低蛋白血症刺激肝脏合成脂蛋白、纤维蛋白原以及凝血因子Ⅴ、Ⅶ、Ⅷ、Ⅸ、ⅩⅢ等凝血因子的增多,都将加重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凝血过程活化,加重凝血亢进状态。
二、肾病综合症患者常用抗凝药物的作用机制
目前临床上常用于肾病综合征抗凝治疗的治疗药物为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1、肝素作为抗凝血酶Ⅲ(ATⅢ)的辅助因子,能增强ATⅢ与凝血酶、活化型凝血因子Ⅸa、Ⅹa、Ⅺa、Ⅻa和激肽释放酶结合,并抑制其活性;并且,在肝素存在下,ATⅢ可与Ⅶa结合,抑制组织因子/Ⅶa复合物的形成。
而低分子肝素仅具有抗凝血酶Ⅲ的结合位点,抑制凝血因子Ⅹa活性,从而阻断凝血酶生成,阻
断凝血过程;但不具有凝血酶的结合位点,不能增强抗凝血酶Ⅲ对凝血酶的直接抑制作用,使用后出血风险较普通肝素明显减少。
无论肝素还是低分子肝素的抗凝作用都依赖ATⅢ的存在,本身抗凝作用很微弱。
2、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除具有抗凝作用外,还具有抗炎作用、抑制免疫复合物介导疾病的作用、调节细胞增殖、扩张血管与降压作用、影响脂质代谢等;此外还具有补充肾小球基底膜阴离子电荷,减少蛋白尿以及利尿等作用,对肾病综合征具有治疗作用。
三、肾病综合征抗凝治疗的目的和时机
1、肾病综合征抗凝治疗的目的:
①抑制肾病综合征患者凝血活化,减轻凝血酶引发的细胞增殖、炎症反应所导致的肾组织损伤、纤维化;
②补充肾小球基底膜阴离子电荷,减少蛋白尿;
③抑制肾小球微血栓形成,改善肾组织缺血;
④抑制肾静脉血栓形成,减轻肾小球内压;
⑤防治肺栓塞等血栓栓塞合并症。
2、肾病综合征抗凝治疗的适应症:
①活动期的肾病综合症患者,特别是合并快速肾功能进展的患者;
②肾脏病理诊断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狼疮性肾炎、溶血尿毒综合症、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患者;
③肾脏组织病变中出现新月体形成、肾小球囊粘连、肾小球内纤维蛋白等凝血因子沉积、毛细血管微小血栓形成的患者;
④实验室检查:低补体血症,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缩短,或血、尿D-双聚体水平升高的患者。
3、肾病综合征抗凝治疗的时机
肾病综合征患者应早期实施抗凝治疗,其机制在于:
(1)凝血亢进是伴随肾病综合征发病就出现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加重肾组织损伤,促进疾病的进展。
因此,抗凝治疗应在肾组织损伤时就开始实施。
(2)血清白蛋白≤20g/L状态下,意味肾病综合征病情严重,尿蛋白大量丢
失,ATⅢ抗凝因子的丧失过多;血中纤维蛋白原以及凝血因子Ⅴ、Ⅶ、Ⅷ、Ⅸ、ⅩⅢ等凝血因子的明显增多,具有较强的血栓栓塞疾病发生的风险。
此时抗凝治疗对于改善肾组织病变,已经为时过晚;只是防止血栓栓塞疾病发生的指证。
(3)无论肝素还是低分子肝素的抗凝作用都依赖ATⅢ的存在,只有血清ATⅢ活性≥50%,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才具有较强的抗凝作用。
血清白蛋白≤20g/L说明血清白蛋白已经丢失过多,血清浓度降至50%。
而ATⅢ的分子量与血清白蛋白相似,血清白蛋白≤20g/L意味血清ATⅢ也降至50%。
此时,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的抗凝作用都将明显低下,达不到有效抗凝疗效。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抗凝药物作为肾病综合症的的辅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其具体应用方法、应用指症及临床疗效现阶段尚无统一认识;并且目前缺乏循证医学资料。
因此,加强肾病综合症的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十分必要。
此外,因肾病综合症患者的个体状态差异,个体化的抗凝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常用的抗凝药物及用药方法如下:
(1)潘生丁: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强前列腺素E1抗血栓的作用。
一般初用剂量25~50mg,每日3次,以后逐渐增至75~200mg,每日3次。
( 2)肝素与苄丙酮香豆素: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而防止肾小球硬化及新月体形成。
一般每日80~100mg肝素作静脉滴注或分次肌内注射,连用4周为一疗程。
如属有效,继以口服苄丙酮香豆素2~4mg/d。
共用2~3月。
(3)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释放和聚集作用。
多与潘生丁及肝素联合应用,联合用药可50~100mg,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