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的相对密度试验记录
- 格式:docx
- 大小:89.45 KB
- 文档页数:3
相对密度及密度的测定原始记录
(密度瓶法)
样品名称
测试日期 样品编号
测试方法
仪器 天平: 水浴锅: 附温比重瓶:
实验流程
分 析 步 骤
取洁净、干燥、准确称量的密度瓶,装满试样后,置于_ _℃水浴中浸0.5 h ,使内容物的温度达到__ ℃,盖上瓶盖,并用细滤条吸去支管标线上的试样,盖好小帽后取出,用滤纸将密度瓶外擦干,置于天平室内0.5 h ,称量。
再将试样倾出,洗净密度瓶,装满水,以下按“置于_ _℃水浴中浸0.5 h ……”起依法操作。
密度瓶内不能有气泡。
数 据 处 理
编号 密度瓶加液
体试样的质量m 2,g
密度瓶加水的质量 m 1,g 密度瓶的质量 m 0,g
相对密度d (__℃) 密度ρ,g/ml
平均值,___
□相对相差
□RSD (%)
结果 计算
10
2m m m m d --=
水ρρ⨯=d 式中:水ρ(___时水的密度)=____________
备注 (1)相对密度计算结果表示到称量天平的精度的有效位数;
(2)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5%。
实验员: 校核员: 检验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Standard for soil test method 1999-06-10发布1999-10-01实施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的通知建标[1999]148号根据国家计委《一九九四年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制订修订计划》(计综合[1994]240号文附件九)的要求,由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土工试验方法标准》,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123/1999,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J123/88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水利部负责管理,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九年六月十日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4]240号文的精神,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1988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J123/88基础上修订而成。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收集了国内外资料,反复进行研究讨论,并结合国内工程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讨论稿、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后,经多次修改提出送审稿,最后通过专家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三十五章四个附录,对原标准作了补充和修改,较原标准增加七项试验和一个方法,主要内容有:1.根据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对部分名词和化学性试验的计量单位进行了修改,增列了术语、符号一章。
2.物理性试验项目中,对部分试验方法作了补充和修改,例如含水率试验中增补了冻土含水率的测定、颗粒分析试验中增加了洗盐步骤等。
3.力学性试验项目中除对部分试验作了补充外,增加了回弹模量试验、应变控制连续加荷固结试验(GBJ123/88颁布后的课题研究成果)。
对承载比试验、黄土湿陷性试验和土的化学性试验等在方法上作了较大的修改。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记录实验目的:通过试验测定砂的相对密度,了解砂的物理性质。
实验仪器与材料:砂、水桶、铁质圆柱体、天平、测量尺、搅拌棒实验原理:砂的相对密度是指砂的实际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用来衡量砂体的紧密程度。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1)清洗砂:先将所使用的砂放入水桶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搅拌棒将砂搅拌均匀,让其中的杂质浮在水面,倾倒掉浑浊水,重复该步骤直至水基本清洁。
(2)准备铁质圆柱体:将铁质圆柱体清洗干净,并在外表面涂上一层适量的润滑油,避免与砂生锈粘连。
(3)准备水:准备一桶足够的水,用于测量铁质圆柱体的体积。
(4)准备测量尺:准备一把尺子,用于测量砂体积和直径。
2.实验操作(1)测量铁圆柱体的质量:使用天平将铁圆柱体的质量测量并记录下来,记为m1(2)计算铁圆柱体的体积:先称取一桶水,并记录水的质量,记为m2、将铁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用测量尺测量圆柱体的直径,记为d;然后用测量尺测量圆柱体的长度,记为h。
计算出圆柱体的体积V1,即V1=π*(d/2)^2*h。
(3)浸泡砂:将清洗后的砂倒入水桶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搅拌棒将砂搅拌均匀,待其均匀沉淀后,将水面以上的浑浊水倾倒掉。
(4)浸泡砂和铁圆柱体:将已去除浑浊水的砂体倒入另一个水桶中,将铁圆柱体完全浸泡在砂中,轻轻搅拌使砂均匀填充铁圆柱体的孔隙,直至不再有气泡冒出。
(5)称量砂和铁圆柱体的总质量:将装有砂和铁圆柱体的另一个水桶放在天平上进行称量,并记录下质量,记为m3(6)计算砂体的质量:砂体的质量为m3减去m1(7)测量铁圆柱体和砂体的体积:将装有砂和铁圆柱体的水桶取出,倒掉其中的砂,使用测量尺测量砂体积的高度,记为H。
计算出砂体的体积V2,即V2=V1*(m3-m2)/(m3-m1)。
(8)计算砂的相对密度:砂的相对密度为V2除以V13.实验数据与计算根据实验步骤记录的数据,在以下表格中进行统计及计算:试验数据,记--------,---m1(铁圆柱体质量)m2(水的质量)d(铁圆柱体直径)h(铁圆柱体长度)m3(砂和铁圆柱体总质量)H(砂体高度)在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相对密度时,可以参照以下公式:相对密度=V2/V14.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砂的相对密度,并在实验报告中进行结果的展示和讨论。
一、含水率试验
二、密度实验
1、环刀法(细粒土)
2、灌水法(现场,粗粒土)
3、灌砂法(现场,粗粒土)
三、土粒比重试验
1、比重瓶法(粒径小于5mm)
2、浮称法(粒径≥5mm)
四、颗粒分析试验
1、筛分法(0.075mm<粒径≤60mm)
2、密度计法(粒径<0.075mm)GB50123-1999第32页
3、移液管法(粒径<0.075mm)
五、界限含水率
1、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2、滚搓法塑限试验
六、砂的相对密度试验
1、砂的最小干密度试验
2、砂的最大干密度试验
七、击实试验
八、回弹模量试验(杠杆压力仪法)
九、渗透试验
2、常水头渗透试验
1、常水头渗透试验
十、固结试验(标准固结试验)
2、应变控制连续加荷固结试验
十一、黄土湿陷试验1、湿陷系数试验
2、自重湿陷系数
3、溶滤变形系数试验
4、湿陷起始压力试验
十二、直接剪切试验。
砂相对密度检验报告砂的相对密度是指砂颗粒的紧密程度,是评价砂的物理性质之一、通过相对密度检验可以了解砂料的颗粒组成及其排列状态,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砂料的堆积性能,为工程设计提供基本数据。
本文以砂的相对密度检验结果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1.实验目的:研究砂的相对密度,了解砂颗粒的堆积状态。
2.实验原理:相对密度是指材料的实际密度与其中一标准密度的比值。
砂的相对密度可以通过试验室的方法进行测定,常用的方法有摩擦测定法和细密度测定法。
摩擦测定法是通过测定砂与金属壳体之间的摩擦力来确定砂的相对密度。
细密度测定法是通过计算砂颗粒的含水量和干密度来计算砂的相对密度。
3.实验设备:砂测量罩、实验砂、天平、电子天平、计时器、碗、盘子、水桶等。
4.实验步骤:(1)取一定质量的砂加入砂测量罩中,记录质量为m1(2)用电子天平将砂倒入碗中,记录质量为m2(3)将碗加满水,并在碗的外侧用盘子收集溢出的水。
(4)搅拌碗中的砂与水,保持搅拌均匀。
(5)定时5分钟,待时间结束后,尽量排出气泡,记录碗中的质量为m3(6)将碗与砂从天平上取下,用吸水纸吸去表面水分,并记录质量为m4(7)用公式计算相对密度,相对密度=(m3-m4)/(m2-m4)。
5.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定,得到砂的相对密度为0.756.结果分析:本次实验所得的砂的相对密度为0.75,这意味着砂颗粒的堆积状态不是很紧密,具有一定的孔隙率。
相对密度越大,材料的紧密程度越好,孔隙率越小,抗渗性能越好。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该砂在工程应用中的孔隙率较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材料的紧密程度。
7.实验结论:通过相对密度检验,得出该砂的相对密度为0.75,表明砂颗粒的堆积状态较为松散。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合理地选择砂料的应用场景,并针对松散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
综上所述,砂的相对密度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工程质量检验,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基本数据。
通过本次实验得出的结果,可以对砂材料的堆积状态进行初步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工程设计。
⼟⼒学实验⼀相对密度实验⼀相对密度、密度、含⽔量测定A 、实验⽬的测定⼟的相对密度、密度和含⽔量,以了解⼟的疏密、⼲湿状态和含⽔情供计算⼟的其它物理指标和设计以及控制施⼯质量之⽤。
B 、实验要求1、由实验室提供⼀份扰动⼟样,要求学⽣测定该上样的含⽔量、密度和该⼟的相对密度;2、根据实验结果要求学⽣确定该⼟的孔隙⽐(e )、孔隙率(n )、饱和度(r S )、⼲⼟密度(d ρ)及饱和⼟密度(sat ρ)等物理指标;3、参观原状⼟样。
C 、实验⽅法⼀、相对密度实验(⼜称⽐重实验)⼟粒的相对密度是⼟在100℃—105℃下烘⾄恒重时⼟粒的密度与同体积4℃时纯⽔密度的⽐值。
(⼀)实验⽬的测定⼟的相对密度(⽐重),为计算⼟的孔隙⽐、饱和度以及为其它⼟的物理⼒学实验(如颗粒分析的⽐重计法实验、压缩实验等)提供必需的数据。
(⼆)实验⽅法相对密度实验的⽅法取决于试样的粒度⼤⼩和⼟中是否含有⽔溶盐,如果⽔中不含⽔溶盐时,可采⽤⽐重瓶和纯⽔煮沸排⽓法。
⼟中含有⽔溶盐时,要⽤⽐重瓶和中性液体真空排⽓法。
粒径都⼤于5mm 时则可采⽤缸吸筒法或体积排⽔法。
本实验采⽤⽐重瓶和纯⽔煮沸排⽓法。
(三)仪器设备1、⽐重瓶:容量100毫升:2、天平:称量200克,感量0.001克;3、恒量⽔槽:灵敏度±1℃;4、电热砂浴(或可调电热器);5、孔径5mm ⼟样筛、烘箱、研钵、漏⽃、盛⼟器、纯⽔、蒸馏⽔发⽣器等。
(四)实验步骤 1、试样制备将风⼲或烘⼲之试样约100克放在研钵中研碎,使全部通过孔径为5mm 的筛,如试样中不含⼤于5mm 的⼟粒,则不要过筛。
将已筛过的试样在100℃—105℃下恒重后放⼊⼲燥器内冷却⾄室温备⽤。
(此项⼯作由实验室⼯作⼈员负责完成)2、将烘⼲⼟约15克,⽤漏⽃装⼊烘⼲了的⽐重瓶内并称其质量,得瓶加上的质量m l ,准确⾄O.001克。
3、将已装⼊⼲⼟的⽐重瓶注纯⽔⾄瓶的⼀半处。
4、摇动⽐重瓶,使⼟粒初步分散,然后将⽐重瓶放在电热砂浴上煮沸(注意将瓶塞取下)。
砂相对密度原始记录实验名称:砂相对密度测定实验实验日期:2024年5月20日实验地点:土力学实验室实验设备:1.振实仪2.砂土样品3.土工计量筒4.试验土块实验步骤:1.将振实仪圆筒洗净,并将圆筒固定在振实仪的振动部位;2.将土工计量筒称重,记录称重质量M1;3.用土工计量筒装取一定质量的砂土样品(约1000g),称取质量M2;4.将砂土样品均匀地倒入振实仪的圆筒中;5.用模具将砂土样品压实,使其体积小于固定圆筒的容积,并平整土面;6.将固定圆筒与振实仪进行振动,振动时间约为5分钟;7.停止振动后,取出固定圆筒,并再次称重土工计量筒的质量M3;8.计算砂土样品的相对密度D。
实验数据记录:质量M1=50g质量M2=1000g质量M3=980g计算结果:砂土样品的相对密度D=(M2-M3)/(M1-M3)=(1000-980)/(50-980)≈0.02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定,得到砂土样品的相对密度为0.02、相对密度的数值范围为0到1,数值越大代表砂土的密实程度越高,反之越小代表砂土的松散程度越大。
根据测定结果,可以初步判断该砂土样品较为松散。
实验讨论:1.实验过程中,尽量避免砂土样品中的空隙,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在实际工程中,砂土的相对密度与其工程性质密切相关,可以通过相对密度来确定砂土的压缩特性、剪切强度等参数,从而进行工程设计和土体改良。
3.砂土的相对密度还可以用于判定土体的质量,相对密度高的砂土具有较高的质量,适用于一些对土体质量要求较高的工程项目。
备注:以上只是一个示例的实验记录,实际的实验过程和数据可能与上述内容有所不同。
实验的最终结果应综合考虑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以确定砂土的相对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