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冲刺训练:声光热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411.50 KB
- 文档页数:7
中考物理复习---声光热综合实验题练习(含答案解析)1.(2022•六盘水)小明发现篮球的气压不足,于是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
在收起打气筒时发现外壁有些发热。
于是他想,是什么原因导致打气筒的外壁发热呢?小明就这个问题与同学小红进行了交流,联系所学物理知识,他们提出了以下两个猜想:A.活塞在筒内往复运动时,与筒壁摩擦导致发热B.活塞在筒内往复运动时,不断压缩气体做功导致发热于是他们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选用的实验器材有:打气筒、测温枪、计时器、气压不足的篮球等,分别在打气筒的上部和下部标注两个测温点,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打气筒内壁的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传递到外壁。
(2)活塞在打气筒内向下运动时的能量转化过程,与四冲程内燃机的压缩冲程相同。
(3)用打气筒往气压不足的篮球内打气,10秒内使活塞在筒内往复运动20次,立即用测温枪测出此时两个测温点的温度。
待打气筒外壁温度降至室温(25℃)后,放出篮球中的部分气体,重复上述操作。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小明分析上表实验数据得出:导致打气筒外壁发热的原因是活塞在筒内往复运动时,不断压缩气体做功导致发热。
(4)小红回顾整个实验过程,分析实验数据,认为小明得出的结论不够严谨,理由是在实验过程中,活塞向下运动时既克服摩擦做功,又压缩空气做功,无法准确的确定外壁发热的原因。
于是他们对实验进行改进,对猜想A再次进行探究,你认为他们的改进方法是打气筒不与篮球连接,直接让活塞在相同的时间内往复运动相同的次数,用测温枪测出打气筒外壁的温度与打气筒往气压不足的篮球内打气时打气筒外壁的温度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结论。
【答案】(1)热传递;(2)压缩;(3)活塞在筒内往复运动时,不断压缩气体做功导致发热;(4)在实验过程中,活塞向下运动时既克服摩擦做功,又压缩空气做功,无法准确的确定外壁发热的原因;打气筒不与篮球连接,直接让活塞在相同的时间内往复运动相同的次数,用测温枪测出打气筒外壁的温度与打气筒往气压不足的篮球内打气时打气筒外壁的温度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结论。
中考第三轮专题复习训练:声、光、热实验探究题训练声现象实验探究: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这说明了,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2)如图2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蔽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3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
(4)如图4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置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并由此推理可知。
2.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探究声音的特征:(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认为四幅图中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2)如图A所示,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
如图D所示,吹笔帽发出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3)如图B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填“变高”或“变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光现象实验探究: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选用了平面镜、白色硬纸板A、B和激光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1)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填“粗糙”或“光滑”),其目的是使光在纸板上发生,这样我们就能看清光的传播路径。
(2)观察如图所示的器材,为了方便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还需对器材做出的改进是。
(3)实验时,若测得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5°,则反射角度数为;若入射光线偏离法线,则反射角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中考冲刺之声光热实验题提高练习1、实验桌上有A、B两个能正常使用且体积较小的手机,一个装有适量水的圆柱形玻璃容器、一个金属刀,满足实验要求的塑料袋、泡沫塑料、细线若干,小明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水能够传声。
小明的主要实验步骤知下:①将A手机放入塑料袋,用细线封口,手提细线,将装有手机A的塑料袋浸没在容器内的水中且不接触容器。
②用手机B拨通手机A。
小明听到了手机A发出的声音。
于是小明认为:水能够传声。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2、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_____________。
3、在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请按照正确的顺序,把下列步骤重新排列。
A、取适当的温度计B、观察它的量程;C、认清此温度计的分度值;D、估计待测液体的温度E、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F、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液体中放一段时间,待示数稳定。
G.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H.对温度计进行读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温度计时,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________。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图甲、乙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__℃。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考点突破声光热探究性实验专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实验题.(2022·湖北黄石·八年级期末)小李同学为进一步探究液体沸腾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烧杯与试管内分别装入适量的水,甲、乙温度计分别测量烧杯和试管中水的温度。
(1)安装该实验装置的顺序是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点燃酒精灯时,打开灯帽,可闻到淡淡的酒精味,这是__现象,说明液态酒精发生__(填物态变化名称);(3)当甲温度计的示数达到99℃时,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说明当时大气压可能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1标准大气压;(4)当乙温度计示数达到99℃后,示数保持不变,但试管中的水始终没有沸腾,其原因是__;(5)当小李同学在烧杯的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水能够沸腾,说明加入食盐后水的沸点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2020·河南驻马店·八年级期中)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组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①温度计①石棉网①装水的烧杯①酒精灯①装有海波的试管(2)为了使试管中的海波受热均匀,应选择______的海波进行实验(选填“大颗粒”或“小颗粒”)。
(3)图乙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温度是______①。
(4)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像中的__________段(选填“AB”或“BC”)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
海波在B点的内能__________C点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由实验可知,当海波的温度处于48①时,其状态是_______。
A.固态B.固液共存状态C.可能固态、液态,也可能固液共存状态.(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声光热实验专题本卷贰O贰贰年贰月捌日编写;出题人:令狐学复;欧阳化语;令狐理总。
一、常见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二、一些根本实验例2、〔〕在探究水的沸腾、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答复以下问题。
〔1〕在上述三个探究实验中,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和;〔2〕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海波的温度到达53℃时,其状态是______;〔选填“固态〞或者“液态〞〕〔3〕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
加热时间是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min石蜡的温度/℃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海波的温度/℃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水的温度/℃92 93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99 99 99 例3、小丽让一凸透镜正对太阳,拿一张白纸在凸透镜的下方来回挪动,直到白纸上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一光斑到透镜光心的间隔为15cm,那么此凸透镜的焦距约为 cm。
假如用这样的凸透镜做照相机镜头,物体离镜头的间隔至少应大于 cm。
小丽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图中透镜左侧的a、b、c各点,发如今____点处时透镜右侧光屏上得到的像最大。
例3、如下图,小刚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
他点燃蜡烛后,沿光具座挪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完好的像。
经过分析,他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上述问题解决后,小刚在实验过程中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填空。
⑴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处,再挪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明晰的倒立、的实像。
(选填:“放大〞、“等大〞或者“缩小〞)⑵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处,再挪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明晰的_____________的实像。
(选填:“倒立〞或者“正立〞) ⑶改变蜡烛,使其位于42cm刻度线处,小刚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的烛焰的像。
中考冲刺:声光热实验(基础)【方法点拨】实验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实验原理定方向正确解答物理实验题必须坚持以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必须做到:(1)要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实验原理;(2)要从实验原理中理解实验成立的条件;(3)弄清一个实验原理可以做不同的类似实验;(4)理解原理设计替代性实验。
2、实验步骤要有科学性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验的质量,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弄懂,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对做好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1)保证实验步骤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2)保证实验步骤的必要性。
3、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等值性这种方法常用于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取值问题,就是对于一个实验中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以通过这个物理量对周围的影响或与别的物理量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确定这个物理量的大小,然后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出待测物理量的值。
4、实验的设计性这种方法是灵活应用物理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出简单、合理、便于操作的实验过程,然后应用物理公式和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出待测物理量的表达式。
5、实验的开放性这种方法是多向思维、全面考虑、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
把各种可能的方法都考虑到。
能够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灵活掌握和灵活应用的能力。
【典型例题】类型一、声现象1、如图,在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这样两个声学实验,图甲是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
当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时,钢尺发出声音。
图乙是老师把电铃扣在钟罩里并让其发声,我们既可听到清脆的铃声。
当老师用抽气机抽掉钟罩里的空气时,我们发现,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
这两个实验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选填“甲”或“乙”)。
【思路点拨】甲实验说明的是物体振动能够发声,当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乙实验中,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020年中考满分物理考前热点专题必破破(28)声光热实验热点类型一、声现象【典例1】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
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
【答案】空气柱的长度越长,音调越高;水快倒满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解析】(1)敲击瓶子时,水的质量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即频率不同;质量越大,空气柱的长度越短,振动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质量越小,空气柱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所以敲击时能够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2)往暖水瓶中灌水时,是由暖水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越容易振动,音调越高。
所以可以通过发出声音的音调来判断暖水瓶中水的多少。
【总结升华】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和频率与音调的关系两个方面去考虑,此题的难点在于是空气柱振动发声还是瓶子和水的振动发声,敲击瓶子是瓶子和水柱一起振动,若用嘴吹,则是空气柱振动发声。
【变式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热点类型二、光现象【典例2】如图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色的方格纸,玻璃板与桌面垂直;两个相同的棋子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白纸上,以A棋子为成像物体。
(1)为了使所成的像更清晰,可用手电筒对着(填“A”或“B”)棋子照射;此外,采用茶色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棋子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声现象复习知识梳理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而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A. 传声的介质:、、B. 不能传声C. 声波:声音在介质中是以的形式传播的D. 声速①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播最快,中传播最慢;②在空气中,150C时,声音传播的速度;③声速与有关;④声速的测定:原理:⑤有关声速的计算:发声者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m。
二、乐音的三要素:1. 音调:指声音的,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频率越,音调越;2. 响度:指声音的,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振幅越,响度越;3. 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 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2. 减弱噪声的方法:防止噪声的(在减弱)阻断噪声的(在减弱)防止噪声(在减弱)☆四、声音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递和金题精讲例1、(北京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C. 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例2、(声的利用)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例3、(四川卷)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例4、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
根据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例5、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 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 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例6、(山东卷)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中考冲刺:声光热实验(提高)【中考展望】实验题是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的一种题型,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学生对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情况,重要的是它能再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实验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用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作图题、计算题等不同方式展示,所以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都适用于对实验题的正确解答。
1、测量型实验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器材的正确操作,是考查其他实验的基础。
熟悉各种仪器及仪表的操作规则是解决这类测量型实验的基础。
2、实验考查中对实验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现象的分析及实验操作顺序的考查是当前中考考点之一。
要快速准确地解决这类问题,必须明确各实验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各实验操作顺序,当然,要在平时真正做过实验,而不是背实验,才能把这类习题回答好。
3、熟练地操作书本上的每一个演示实验是实验复习中的重点,只有这样方能真正提高动手能力。
4、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出现了一些“探索性”“设计性”实验,这类实验不仅能充分反映教师在平时物理教学中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而且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这种题型仍是今后中考的热点。
在扎实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方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平时要多加练习。
【方法点拨】实验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实验原理定方向正确解答物理实验题必须坚持以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必须做到:(1)要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实验原理;(2)要从实验原理中理解实验成立的条件;(3)弄清一个实验原理可以做不同的类似实验;(4)理解原理设计替代性实验。
2、实验步骤要有科学性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验的质量,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弄懂,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对做好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1)保证实验步骤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2019最新】中考物理冲刺复习声光热实验专题(无答案)实验专题一、常见仪器的使用与读数例1.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
二、一些基本实验例2、()在探究水的沸腾、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三个探究实验中,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和;(2)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海波的温度达到53℃时,其状态是______;(选填“固态”或“液态”)(3)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
例3、小丽让一凸透镜正对太阳,拿一张白纸在凸透镜的下方来回移动,直到白纸上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一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为15cm,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为cm。
如果用这样的凸透镜做照相机镜头,物体离镜头的距离至少应大于cm。
小丽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图中透镜左侧的a、b、c各点,发现在____点处时透镜右侧光屏上得到的像最大。
例3、如图所示,小刚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
他点燃蜡烛后,沿光具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
经过分析,他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上述问题解决后,小刚在实验过程中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⑴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的实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⑵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_____________的实像。
(选填:“倒立”或“正立”)⑶改变蜡烛,使其位于42cm刻度线处,小刚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的烛焰的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例4、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华发现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是“0~90cm”,而实验桌上只有两个凸透镜,规格如表所示。
小华面临的问题是:为了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选用哪个透镜较好?如果选择的透镜不合适,在实验过程中将会遇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冲刺:声光热实验【典型例题】类型一、声现象1、(昆明)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
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
举一反三:【变式】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类型二、光现象2、(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
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
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2)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的实验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下一步你将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得出结论。
3、小明学了《光的折射》后,想知道光进入不同介质时,折射角是否相同?若不同,折射角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他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了下面的实验:用一厚玻璃缸盛一定量的水,让激光笔射出的光束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从水中进入玻璃,再次进入空气,其光路图如图所示。
他又在老师的指导下从网上查出了一些介质的其他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你回答:(1)分析光路图得出的结论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2)分析表中的数据猜想:光在酒精中传播速度比在水中传播速度。
(3)综合分析光路图和表中的数据,可得出折射角变化的规律是:光从密度大的物质斜射入密度小的物质中时,折射角(填“大于”或“小于”)入射角。
4、小丽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他们把蜡烛和凸透镜分别放在如下图所示位置,然后调节光屏至合适的位置,则显示出一个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像的位置在50cm刻度处的侧(填“左”或“右”)。
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举一反三:【变式】(淄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距凸透镜36cm 时,在凸透镜另一侧18cm 处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当蜡烛距凸透镜18cm 时,它的像一定是()A.像距为36cm,且成缩小的实像B.像距为36cm,且成放大的实像C.像距为18cm,且成缩小的实像D.像距为18cm,且成放大的虚像类型三、热现象5、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小文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1)小明观察到同学们测水温的操作如图中所示四种,你认为正确的是()(2)实验中水的沸点是℃;继续给沸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实验中水的沸点低于100℃,你认为可能是造成的。
(只需要写出一个可能原因)举一反三:【变式】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它们的动能越大B.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只要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确定的熔点C.医生给病人手术时常用氯乙烷作麻醉剂是利用了液体蒸发致冷D.水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到水面后破裂发生液化现象6、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1)实验中,记录加热时间的目的是: 。
(2)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 有关;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吸收的热量不同。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 温度升高的多。
(4)该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下列探究过程中也采用了一这方法的是 。
A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B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C .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 举一反三:【变式】(哈尔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B .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C .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D .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巩固练习】1、如图所示,正在响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闹钟的响声越来越弱,看来,空气越来越稀薄,传出的声音越来越弱。
我们可以大胆地推理;假设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我们_______听到声音了,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3、在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请按照正确的顺序,把下列步骤重新排列。
A、取适当的温度计B、观察它的量程;C、认清此温度计的分度值;D、估计待测液体的温度E、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F、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液体中放一段时间,待示数稳定。
G.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H.对温度计进行读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温度计时,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________。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图甲、乙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__℃。
5、小光同学学习做饭的过程中,经常加热油和水,他猜想①油的沸点比水高;②油的比热容比水小。
(1)能够支持他的猜想①的事实是。
A.同样情况下,油升温比水快B.油能把食物炸黄,而水不能C.油能漂在水面上D.油比水难蒸发(2)为了验证猜想②,小光向两个同样的烧杯里分别倒入相同的水和油,并测量它们的初始温度,两温度计的示数相同,如图所示,它们的初始温度为℃。
(3)在同样条件下加热相同时间后,水的温度达到25℃,油的温度达到30℃,由此可得油的比热容为 J/(kg•℃)。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6、(2012•厦门)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小鹭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
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放置在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点燃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
(1)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小鹭想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若蜡烛A与玻璃板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光屏应安放在玻璃板右侧,与玻璃板相距 cm。
(3)若蜡烛A以0.2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则它的像远离玻璃板的速度是 m/s。
且像的大小。
7、(2012 青岛)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8、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可选用的实验器材有:A.一张硬纸板B.四根大头针C.铅笔D.圆规E.直刻度尺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规则。
(1)实验应选择的器材是。
(只需写出器材的序号)(2)实验步骤:①取两根大头针A、B竖直插在硬纸板上,使A、B高度基本相同,从B的方向闭上一只眼进行观察,看不见A;②;③;④。
(3)实验分析与结论:。
9、(2012•海南)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b、c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10、小华所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取了200 g的水加热,下表是他们记录的有关数据。
(1)加热前水的温度如图所示,把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J。
(假设加热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发生变化)(2)如图中,表示水沸腾的图是。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
(4)小华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问过长。
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则可行的一种方法是。
(5)试分析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可能原因(写出一种即可)。
11、利用一支温度计,一个小烧杯,一瓶酒精,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酒精蒸发过程中吸热,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