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13
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儒,柔也”。
一个“柔”字,切中要义,味道全出。
宋词专家叶嘉莹先生在一档节目中就特地提到了中国文化的“弱德之美”。
她由“儒”字的“柔”这一本义出发,加以阐释,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多维度地彰显出来了。
“儒”字中含一个“需”字,“需”有“等待”之义。
孔子就说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孔子这里说的其实就是“需”的意思,它体现的显然是一种等待的姿态。
华裔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在描述一位华侨时说:“他是个中国人,有极好的耐心,能等待和忍耐。
”这的确典型而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品性。
韩素音在参观走访了中国内地之后,曾经感慨道:“我在这里重新发现了中国的弹性——它所固有的柔顺性,这使它不受外界危机的影响,同时也使它克服一次又一次动乱。
”因此,我们虽说“儒者柔也”,但并不是说柔就是软弱无力,就是废弃一切作为。
老子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但是“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正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所在。
俗话说“水滴石穿”,就是“以柔克刚”的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其实,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
柔是“水”最为突出的特性。
在中国文化中,以水喻道是有其古老传统的。
譬如,老子说“上善若水”,他还说“弱者道之用”,此所谓“弱者”指的就是水的柔弱。
他又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从不争夺,水中因此蕴含着大道理。
管子就认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知道,水是不定形的,它被放进怎样的容器中就成为什么样子的形状,但正是因为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形状,所以才能变成一切可能的形状,这正是“道”的品格。
更为重要的是,它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
以水来比喻道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意义是双关的:一方面确立了存在论的基本意象,让人们能够由此及彼地去领会“道”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又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取向,借助于水的“至柔”的性格来凸显道德的品性。
古代诗歌阅读河南省创新联盟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西江月·真觉①赏瑞香苏轼公子②眼花乱发,老夫鼻观先通。
领巾③飘下瑞香风,惊起谪仙④春梦。
后土祠⑤中玉蕊⑥,蓬莱殿后鞓红。
此花清绝更纤秾,把酒何人心动?【注】①真觉:杭州龙山一寺观。
词人此时因在朝中被群小谗陷,被迫“补外”到杭州任职,曾到此院。
②公子:指曹子方,是东坡的晚辈友人。
③领巾:典出《杨太真外传》,指杨贵妃领巾上的瑞香花味,芬芳无比。
④谪仙:指李白。
⑤后土祠:与后文提到的蓬莱殿都是建筑名称,前者指扬州著名的后土祠,后者指北宋汴京皇宫里的内殿。
⑥玉蕊:与后文的鞓(tīng)红都是名花。
鞓红是牡丹的一种。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以描写瑞香花为主线,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词中的瑞香花富有象征意义,暗示了高尚、纯洁和清雅等。
C.词作通过公子和老夫的对比,体现了他们人生态度的迥异。
D.结尾两句有感而发,直抒胸臆,盛赞了瑞香花的秀美怡人。
16.这首词里,瑞香花的花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效果是如何达成的?请结合上片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5-16题。
读李白集齐已竭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
冥心入海海神怖,骊龙不敢为珠主。
人间物象不供取,饱饮游神向悬圆【注】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
【注】悬圃: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后泛指仙境。
翔宇监利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制卷:瞿慧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吮.血shǔn恬.然tián惘.然wǎnɡ扪参.历井shēnB.猿猱.náo憔.悴qiáo迁谪.zhé渚.清沙白zhǔC.崔嵬.wéi宵柝.tuò西舫.fǎnɡ嘈.嘈切切cáoD.青冢.zhǒnɡ朔.漠sù石栈.zhàn钿.头银篦di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洗漱纳罕孽根祸胎懵懂顽童B.寒喧踌躇惴惴不安瘦消不堪C.残骇桅杆司马轻衫咀嚼赏鉴D.抚赝缭倒恬然自安赴汤蹈火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走进荆州园,一座青铜虎座鸟架鼓雕塑首先映入眼帘: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而踞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立一只长腿昂首的鸣凤。
虎座鸟架鼓的右边则是蜿蜒而壮观的荆州古城墙,拾阶而上,仿若回到了的战国时代。
这壮美的景观,是祖先的遗产,我们应倍加珍爱。
A.引吭高歌烽烟四起留传B.高歌一曲硝烟弥漫流传C.高歌一曲烽烟四起留传 D.引吭高歌硝烟弥漫流传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目前,北京大学青少年研究所所长马军说:“只有构建起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四位一体的青少年控烟,才能让校园真正成为不受烟草侵害的净土。
”B.2012年1月1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视察了汉城105坦克师,这是金正恩第一次自金正日逝世后视察人民军部队。
C.我突然记起黄发垂髫初懂事理的时候,母亲告诫我的一句话: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D.乔布斯是无可否认的时代巨人,但他同样有着普通人的性格缺陷。
他是一个“缺口”的苹果——缺了健康,但他拥有那颗饱含“创新精神和前进动力”的苹果核。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它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
高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与解析)第I卷(选择题 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造(chì)歆.享(xīn)间.或一轮(jiàn )数.见不鲜(shuò)B、悚.然(sǒnɡ) 吞噬.(shì)皮开肉绽.(zhàn)翘.足而待(qiáo)C、惫.懒(bèi)蹂躏.(lìn)少不更.事(ɡēnɡ)模棱.两可(lénɡ)D、朱拓.(tà)祷.告(dǎo)心广体胖.(pànɡ)厚古薄.今(báo)2.下列字形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膏粱眩目寒暄苍皇失措 B.感喟伶俐辩论不记其数C.蹒跚放诞抱歉哀声叹气 D.咀嚼窈陷执拗纷至沓来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________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________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________画山水。
A.遏制次序善于 B.遏制秩序擅长C.遏止秩序擅长 D.遏止次序善于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用法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天刚蒙蒙亮,薄雾还未散去,田家的烧饼、潘家的包子、李家的肠子面等……热腾腾的蒸汽搅合在一起,唤醒了整座老城。
B.岁月是用时光来计算的。
那么时光又在哪里,在钟表上,日历上,还是行走的窗前的时光上?C.“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在习近平新春谈家风一周年之际,人民网今日推出《学习有方·“家风”系列报道》。
D.一位手持鲜花的民众告诉记者,自己一家三代人都是阎肃先生的粉丝,“从我老父亲开始,还有我,我的孩子,都非常喜欢阎肃老师。
王店孜乡亲情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本试卷共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题的作答:用合乎要求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博物馆成为公众喜爱的文化“打卡”地,一些精品大展现场经常出现排长队的景象。
但是线上展览的观展热度似乎远远不及线下。
是什么阻挡了观展热情?首先,在电脑或手机屏幕上欣赏文物、浏览展厅,与身临其境面对实物所带来的审美体验、艺术震撼是不一样的。
线上展览受到观展设备、展示程序、网络环境等因素影响,操作不便捷、画面不清晰、切换不流畅,都会让观展体验大打折扣。
其次,线上展消弭了空间感,也隐去了观展同伴,参观者难以直观地感受展厅布置的精美、展线设计的巧妙,在观展过程中也没有伙伴可以交流,相应地减少了一些乐趣。
线上展览存在不少局限,但它也有自己的优势。
它在云端持续开放,没有闭展时间,让亿万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参观。
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文物图像可以多角度清晰显示,让观众看到一些现场看不到的细节。
独自观展省去了排队、拥挤的烦恼,能让人更专注地欣赏文物。
线上展和线下展在很多方面都有显著差别,因此,线上展不应是简单地把线下展览搬到网上,而是要对展览进行延伸、拓展,甚至“再创作”。
从三维到二维,少了空间的束缚,线上展览可以打破原有展线设置,为观众提供多样化的观展线路和更丰富的展示内容。
线下展览无法实现的检索、细读等功能,在网络平台都可以实现,以更好地满足文博“发烧友”(线上观展核心人群)的需求。
永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春雨江南,秋风蓟北。
”这短短两句分明道出了江南与北国景色的不同。
当然喽,谈园林南北的不同,不可能离开自然的差异。
我曾经说过,从人类开始有居室,北方是属于窝的系统,原始于穴居,发展到后来的民居,是单面开窗为主,而园林建筑物亦少空透。
南方是巢居,其原始建筑为棚,故多敞口,园林建筑物亦然。
产生这些有别的情况,还是先就自然环境言之,华丽的北方园林,雅秀的江南园林,有其果,必有其因。
园林与其他文化一样,都有地方特性,这种特性形成还是多方面的。
“小桥流水人家”,“平林落日归鸦”,分明两种不同境界。
当然北方的高亢,与南中的婉约,使园林在总的性格上不同了。
北方园林我们从《洛阳名园记》中所见的唐宋园林,用土穴、大树,景物雄健,而少迭石小泉之景。
明清以后,以北京为中心的园林,受南方园林影响,有了很大变化。
但是自然条件却有所制约,当然也有所创新。
首先对水的利用,北方艰于有水,有水方成名园,故北京西郊造园得天独厚。
而市园,除引城外水外,则聚水为池,赖人力为之了。
水如此,石南方用太湖石,是石灰岩,多湿润,故“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多姿态,有秀韵。
北方用土太湖、云片石,厚重有余,委婉不足,自然之态,终逊南中。
且每年花木落叶,时间较长,因此多用长绿树为主,大量松柏遂为园林主要植物。
其浓绿色衬在蓝天白云之下,与黄瓦红柱、牡丹海棠起极鲜明的对比,绚烂夺目,华丽炫人。
而在江南的气候条件下,粉墙黛瓦,竹影兰香,小阁临流,曲廊分院,咫尺之地,容我周旋,所谓“小中见大”,淡雅宜人,多不尽之意。
落叶树的栽植,又使人们有四季的感觉。
草木华滋,是它得天独厚处。
北方非无小园、小景,南方亦存大园、大景。
亦正如北宗山水多金碧重彩,南宗多水墨浅绛的情形相同,因为园林所表现的诗情画意,正与诗画相同,诗画言境界,园林同样言境界。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答案1-----5 CAADD 6------10 BDACB 11------15 BDBCA 16-----20 ABACD 21、(1) 前两句写春末归乡所见,春残、鸟稀、花落的景象,表现出环境的凄凉、空寂.(2) 全诗运用对比(或反衬)的手法,将春花、春鸟与幽竹进行对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永葆节操的高尚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更借此表达自己清高正直的人格追求。
(答借景抒情,言之成理也可)22、(1)扪参历井仰胁息枯松倒挂倚绝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不尽长江滚滚来(3)别有幽愁暗恨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犹抱琵琶半遮面(4)沧海月明珠有泪(5)直不百步耳(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着者则知明而行无过矣(7)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3、略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
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
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
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为臣的父亲。
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
”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
”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
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
”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刎颈而死。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
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
文公说:“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
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
”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
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wěi,伟)于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
”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
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2023.2.25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松弛感,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工作压力、家庭事务、社会问题时,能够作出有效调整和应对,从而达到情绪上的平衡状态。
它不仅是个体自我疗愈的方式,也让我们看到个体与家庭、社会、经济、文化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松弛感”一词在网络走红,起因便是“松弛的家庭关系”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
在家庭关系中,舒适松弛成了年轻群体羡慕与追求的理想。
这是一种互相关爱、尊重与平和的家庭交往模式,而非“典型式传统家庭关系”——注重尊卑等级以及由此而来的控制与压榨。
近代知识精英是通过对过去“封建大家庭”的攻击,为自我独立、存在和人际关系建造基础。
即使如今的家庭早已不是传统“大家庭”,但因之产生的伤害、冷漠依旧困扰着年轻人,他们仍会出现难以愈合的原生家庭心理创伤。
因此,当他们进入社会遇到新问题时,对原生家庭的讨伐或反思就成为解决问题的途径。
为了应对存在于不同关系中的各种紧绷状态,提倡“松弛”的存在姿态和生活模式获得了关注并且引起人们的共鸣。
这其中存在着某种传统文人的美学化在世风格:通过调整身体、心灵和精神的状态,使自身进入一种天然、怡然自得的状态;尤其是它还包含着一种“以淡然应对纷争和压力”的精神,使其形成某种“无为而治”的生活美学……松弛感涉及复杂的“心理时间”,一种以生产和消费为导向而建构起的“快”时间。
大卫·格雷伯在其《毫无意义的工作》中指出,“在没有时钟的地方,人们用行为来测量时间,而不是用时间来测量行为”,一种新的时间观念使得我们不仅被裹挟进技术革命,同时还经受着道德变革。
浪费时间成为不道德的行为,无论在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中,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而产生的紧绷感,让我们感受到行为和存在的意义都被现代时间测量。
广东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级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叙事的概念本是从文学研究的领域产生的。
法国文学批评家热拉尔·热奈特指出“叙事”是“此人讲述某事(从叙述行为本身考虑)的事件"。
叙事是叙述者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让受述者感受的故事背后的深刻内涵和人文思想。
教育叙事则是叙事学概念的发展和延伸,是叙事学运用到教育领域的一个范例。
20世纪80年代,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教育叙事的热潮,这股热潮于90年代传入中国,并对中国现有教育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丁钢认为“以叙事的方式回归教育时空中各种具体的人物、机构及事件,叙事本身所揭示的各种教育存在方式或行为关系,以及当事人在此行为关系中的处境与感受,便成了教育学文本所要表达的'意义'"。
邱瑜指出"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教育叙事一直存在,《论语》就是教育叙事的典型文本。
从传统的学术认知看,《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其中记载了大量孔子及其弟子之间的教学活动,可以说《论语》是关于孔子的教育叙事。
在师者孔子与弟子的互动事例叙述中,孔子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鲜明生动地印刻于故事诠释中,简短浅显的教育叙事之下却蕴含着诸多深刻的教育思想。
(摘编自苏婷婷《孔子教育叙事研究——以<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篇为例》材料二:《论语》是对孔子教育活动的再现,也是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概述,故而我们可以说《论语》是关于孔子的教育叙事,其中《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论语·侍坐》章)堪称孔门教育叙事的典范,集中体现了孔子诸多优秀的教育思想,为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许多借鉴之处。
武胜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命题人:范君审题人:田继谋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折.腾(zhã)蓊.蓊郁郁(wěng)驰骋.(chěng)含情脉脉..(màimài) B.纤.细(xiān)舳.舻千里(zhú)应和.(hâ)扣舷.而歌(xuán) C.匏.樽(páo)酾.酒临江(sī)落蕊.(ruǐ)褒之庐冢.(zhǒng) D.婆娑.(suō)万顷.碧波(qǐng)窈.窕(yǎo)如泣.如诉(q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弦律侯车室放浪形骸杯盘狼籍B.嘻戏水龙头静噪不同舳舻千里C.渺茫挖墙脚浮想联翩夙兴夜寐D.遨翔流水账无精打彩风资绰约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B. 这位老教师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屡试不爽....,大家佩服得很。
C.现在,电子辞典种类五花八门,功能良莠不齐....,选购到真正让人满意的产品并不容易。
D.为了建设和谐社会,城市学校应主动和乡镇学校结对子,鼎力..帮助那些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诚信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B、2010年“春兰杯”全运会选拔赛资格在江苏无锡正式拉开战幕,这次比赛云集了全省20多支代表队的200多名运动员参加。
C、我国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一旦中东地区局势出现动荡,我国的燃油市场也将随之出现波动。
D、最近,市政府为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大力推行文明用语,此举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此时正是三五之夜,月亮已经爬上中天了,风来了,楼房和山影在水中摇曳着,显得神秘而又朦胧。
辉县市一中2017—2018学年下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总分为150分,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教育永恒的支柱肖川文学是虚构的艺术,是想象的殿堂。
无论什么时代,文学都是对于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的象征性的解答,因此而成为生活的教科书;文学还是人类灵魂的守护神:文学之于读者,是精神得以寄托与憩息的殿堂;读者之于文学,应该是走进这殿堂寻找自我的一个过程。
有作家说,小说是什么?小说是碰触人类伤口之后流出来的血。
好的小说是过渡读者精神的桥梁,通过这样的桥梁,我们可以抵达广阔的精神彼岸,奔向崭新的精神天地。
好的作家,会让不同的人在自己修筑的殿堂里找到恰当的座位,让每个人都心甘情愿地走进去流连忘返。
想一想,古往今来有多少可以构筑这华美殿堂的超凡圣手。
手捧他们的作品,读着读着,我们久已忘却的梦想和沉沦的激情也渐渐升起来了。
想起安徒生,想起美人鱼,我们就不可避免地想起了爱与美,那是隐藏于日常生活中的智慧,它们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使我们平凡的生命焕发出非凡的亮丽。
然而,我们有一种很令人沮丧的阅读习惯:人们会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要求文学作品富有更多的社会意义,或者哲学意义,或者其他什么意义。
这种功利性极强的阅读习惯由来已久,文学的艺术价值丧失了其独立存在的意义,文学沦落为宣传的工具。
这种比较浅薄和恶劣的阅读习惯,导致我们的语文教学成为枯燥乏味的、模式化的流程。
在文学经典那里找到的可能是自己的形骸,也可能是一束思想、一点灵光、一把可以拾得起的记忆……莱昂内尔·特里林说,文学是教会我们人类多样性的范围与这种多样性之价值的唯一武器。
相信人生许多感悟,就在捧卷细读之时——感谢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茶烟轻扬,书香浮动,风尘仆仆的心灵终于可以回家了。
抑或在那幽静的夜晚,我们守在小窗前,望着那灿烂的星空,憧憬着美妙的人生境界,吟咏着自己宽广而又温柔的心灵。
久而久之,我们的身心都与那广阔的星空、美妙的境界融为了一体,实现着人生的超越。
我们倡扬人文教育,其目的并不在于熟识作品名称、文人姓氏,而在于引导学生迈进价值观念、学术思想的角斗场,竞才智之技,将学生引领到广袤的时空之中,感受博大、丰富、深邃。
唯其如此,人文精神方有望养成,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
让学生从伟大人物的传记中、从文学作品中,去感悟生命的伟大,去感悟人性的美好,去感悟人生的创造之美、奋斗之美,激发和推动他们追求比生活本身更高远的东西,这就是文学的教育价值。
正如有识之士所指出的:历史、文学、人物传记,并不能直接地参与世界的改造,但它却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渴望改造世界的冲动和欲望,能唤起人之所以为人的自豪感,能唤起一个人坚信自己内在的力量无坚不摧的信念。
(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阅读文学作品,能唤醒读者忘却的梦想,使之找回失落的激情。
B.文学能成为生活的教科书,因为文学能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很多问题。
C.文学可以成为我们的武器,是因为它教会我们人类多样性的范围与多样性的价值。
D.文学能唤起人改造世界的冲动,作为人的自豪感及对自身力量的自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对读者来说,他可以在文学的殿堂实现精神寄托与憩息,也可以在其中寻找真正的自我。
B.我们不能超越时代而要求文学作品具有更多的社会意义或者哲学意义。
C.好的小说能让读者找回梦想和激情,发现爱与美,使生命焕发光彩。
D.倡扬人文教育,能养成人文精神、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好的小说会让不同的读者找到契合自己心灵的东西,乐意徜徉其中。
B.要求文学具有更多的文学以外的意义和功能,是过于功利化的思想在作祟。
C.文学沦为宣传工具、功利性极强的阅读习惯,两者导致语文教学枯燥和模式化。
D.熟悉作家作品名称,虽不能说完全没有价值,但对于学生精神的养成并无作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乡村英文——乡村纪事之一韩少功玉梅是一个热心的女人,与左邻右舍处得很热闹。
她家门前有一水泥坪,遇到邻家的金花来借坪晒谷,她二话没说,满口答应,当下把自家柴垛移开,把落叶和鸡粪扫净,让出一片明净的场地。
她还兴冲冲地忙前忙后,将自家的大堂屋腾空,以便傍晚时就近收谷入门,避开露水和雾气,好第二天再晒。
不料,她不知因何事上火,第二天一大早就立在坪前高声叫骂。
先是骂鸡:“养不亲的货呵!吃了老娘的谷,还要上灶拉屎怎么的?就不怕老娘扭断你颈根拔你的毛?”接着骂狗:“你贱不贱?老娘请你来了吗?老娘下了红帖,还是发了轿子?这不是你的地方,你三尺厚的脸皮赖在这里,有本事就死回去发你的瘟呵!阴计烂肚的,算哪门本事……”她骂得鸡飞狗跳日月无光。
远处的金花听得心疑,脸渐渐拉长了,上前来问:“玉梅姐,你骂谁呢?”玉梅没好气地说:“谁心中有鬼,就是骂谁!”“没……没什么人得罪你吧?”“谁得罪了,谁知道!”这就等于把话挑明了,把脸撕破了。
金花扭歪了一张脸,咚咚咚大步离去,叫来两三个帮手,一担担地把稻谷搬走。
她的尖声也在篱笆那边隐隐传来:“……以为没有她一块坪,我就只能糠拌饭么?神经病,脑膜炎,一大早踩了猪粪吧?”帮手中的一位,后来私下问玉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玉梅开始不说,实在气不过,才道出心中悲愤。
原来她早上见天气不错,打算帮那妖婆子搬谷入坪摊晒,一心做点好事呵,却发现谷堆上画有暗号,是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顿时就气炸了肺:呸,什么意思呵?留暗号不就是防贼么?留在她家屋里不就是防她么?怕她认出来,居然不写汉字,还写成了英文,就是电视上那种洋字码……也太小看人了!我玉梅别说有吃有穿,就算穷,就算贱,就算讨饭,也不会稀罕你几粒谷吧?冤仇就这样结下了。
金花事后不承认什么暗号,声称对方血口喷人,居然诬她写洋字码,为何不说她写了蝌蚪文呢?天地良心,她要是写得了洋文,还会嫁进这个倒霉的八溪峒,还会嫁给一个烂瓦匠,还会黑汗横流地晒谷?两家断了往来,连鸡鸭也不再互访。
一旦它们悄悄越界,必有来自敌方的石块,砸得越界者惊逃四散。
一些妇人曾经想从中调解,但怎么也说不通,只能摇头叹气。
玉梅还说,那贼婆子曾经约她进城去看戏,抢先掏钱给她买了车票和戏票。
她以前一直心怀感激,现在也算是想明白了:那哪是什么看戏?不就是要显摆自己有钱,显摆娘家有人发了财并且让她沾光,要当众戳她的痛处吗?……往事历历在目,件件滴血,桩桩迸泪,眼下都恍然大悟,反正什么事都往心里堵。
数日以后,住在山坳里的公公找来了,什么话也不说,要玉梅跟着走一趟。
她来到了公公家的谷仓,顺着老人的手看去,发现那里的谷堆表面也有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与她不久前见到的完全一样。
谷仓前有两三只地鳖虫,大概是爬过谷堆、留下沟痕的,已被踩死,散发出一种刺鼻的酸腥味公公嘟哝了一句,听不太清楚。
但媳妇捂住嘴,愣住了,冒出一张大红脸。
她低着头回了家。
去菜园里锄草,顺手把金花家的两块地也锄了。
去扎稻草人赶鸟,也顺手在金花家的田边戳了一个。
但金花没见到这一切,而且她那张门一直紧闭,悄无声息。
玉梅事后才得知,收完稻谷后,金花就外出打工了,去了很远的北方。
第二年,金花没有回来。
第三年,金花还是没有回来。
第四年的一天,人们悄悄传说,可怜的金花回不来了,不久前在一次工厂的火灾中她不幸遇难。
丈夫怕她婆婆和女儿伤心,迟迟没有说破。
不过,她女儿后来上学时骑的那辆红色自行车,玉梅知道,大家也知道——是用一个女人的赔命钱买的。
女儿不知道这个来由,奋车飞驰时经常放声大笑。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写玉梅骂鸡骂狗的一段话,言语犀利、流畅,表现出她的能说会道,为其后她与金花争吵并获胜作了铺垫。
B.本文通过描写玉梅的行为渐次向读者展示她的形象:先是言语辱骂,再到驱赶对方的鸡鸭,进而写她对过去的交往事件产生谬想。
C.从玉梅“捂住嘴”的细节可看出她的醒悟和吃惊,而“冒出一张大红脸”则表现出她为自己误解金花并做出错事而惭愧、内疚的感情。
D.本文以“乡村英文”作为小说矛盾的触发点,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因沟通不畅而产生误解、矛盾这一社会现象。
5.小说中的玉梅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5分)6.小说的结尾描写金花女儿骑着红色自行车飞驰时放声大笑的情景,有人评价说“画龙点睛”,也有人认为是“画蛇添足”。
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作品陈述理由。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
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
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
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增强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让人们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舒缓内心的压力。
《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
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
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材料二: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
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
《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
“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却拉近了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