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三节 做功了吗()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节做功了吗教案学习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课标要求:知道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课标的细化要求:①知道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
②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③理解功的计算公式。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学习者分析学生对力的三要素已经在前面已认识,知道了力有方向性。
移动距离这一概念已掌握,但对于距离与力的方向关系的理解,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功的单位:焦耳(J),同学们也是刚刚接触,因而在训练中要加深对这一单位的理解。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讲授法学习方法探究法、分析法、归纳法、训练法教学器材钩码、定滑轮、动滑轮、弹簧秤、铁夹台、CAI课件设计思想教学顺序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和媒体运用过程新课引入提出问题:人们在使用机械时发现,省力的机械不省距离,省距离的机械不省力,力与距离是什么关系?学生开始做如下实验:得出结论:Fs=Gh说明:①力与距离的乘积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物理量②物理学中把这个物理量定义为“功”①学生探究②学生在做此实验前,应让学生考虑怎样才能省力?怎样才能省距离?如:上仙公山的路盘旋而上。
如:扳手扳螺丝等等③学生在做实验时,老师应巡视,并启发学生做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提出课题:做功了吗新课教学提出问题:怎样才算做功了呢?给出书本中的例子,让学生考虑哪些力做了功?①汽车的牵引力使汽车移动一段距离,牵引力做功了吗?②吊车的作用力使货物移动一段距离,吊车对货物做功了吗?③小孩用力推车,满头大汗,车却未动,小孩做功了吗?④小孩用力推箱,箱子被推动了,箱子的重力与支持力做功了吗?①汽车的牵引力做了功②吊车对货物做了功③小孩没有做功④重力与支持力没有做功教学过程新课教学通过上述实例的分析,由学生讨论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老师与学生对照做功的两个条件共同分析右边的实例做功情况学生讨论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⑴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⑵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联系实际,举例生活中做功的例子,讨论做功情况①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②当你使劲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讲台,讲台移动了吗?你累吗?你做了功没有?③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④人提前水桶沿水平地面前进时,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⑤抛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没有力对它做功?学生讨论得出“功”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利用多媒体对“功”的定义进行分析分析“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①力F②距离S③它们的方向在演示多媒体时,先启发学生提出猜想,并回答,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验证因课件内容较大,在这里只粘贴一个版面功的计算公式:W=Fs功的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是N.m,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做焦耳,简称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焦,用符号J表示,1J=1N.m教学过程例题讲解问题1:足球运动员用400N的力将足球踢出50m,问运动员对足球做了多少功?分析:见课件问题2:某同学用50N的力将重力为100N的物体推进10m,问该同学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分析:见课件解答在课件中有演示,因而在教案中没有详细解答日常生活中一些力做功的大小①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约1J②将一袋10kg的大米从地面扛到肩上,做功约150J③体重为600N的某学生从一楼走到二楼,做功约1800J④将一瓶500ml的矿泉水从地上拿起,做功约10J学生思考教学评估学生课堂习题1、下列情况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1)用100牛的力将物体举高2米。
第九章知识要点机械与人一、杠杆的平衡条件1、定义(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2)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3)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4)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5)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6)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 F2·L2,也可写成F2/ F1= L1/ L2。
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3、杠杆的种类(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例如:起子、扳手、撬棍、铡刀等。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
例如:镊子、钓鱼杆,赛艇的船浆等。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
例如:天平。
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较大),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
二、滑轮及应用1、定滑轮(1)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2)原理: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1)定义:轴可以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原理: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滑轮直径D)为阻力臂(滑轮的半径R)2倍的杠杆。
动滑轮省一半力。
3、滑轮组(1)定义:由几个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叫滑轮组。
(2)原理:既利用了动滑轮省一半力又利用了定滑轮改变动力的方向。
(3)承担物重的绳子有几段,所用拉力为物重的几分之一。
F=G/n三、做功了吗1、机械功(1)功的初步概念: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该物体做了功。
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W=Fs。
(3)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
物理示范课教案第三节做功了吗?
一、新课引入:
一辆汽车陷进了雪地里。
大强和司机一起用力向前推车,尽管他们使出了全身力气,车子还是纹丝不动。
10min后他们精疲力尽,而车子仍然没动。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车的推力产生效果了吗?做功了吗?
二、导学提纲:
1.阅读P175机械功
物理学中把和_________________ 叫机械功,简称。
2.看图9—22:a图中,吊车对重物有向的作用力,重物向运动一段距离。
此力对物体做了功;
b图中,汽车受向(“前”或“后”)的牵引力,汽车向____运动一段距离。
故牵引力对汽车______(“做”或“没做”)功。
c图中,小孩向前推车,车未动。
在推力方向上车(“运动”或“没有运动”
一段距离。
故推力没有做功。
通过以上事例分析,请你总结做功的必要因素是:(1)有作用在物体上;(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____。
想一想、议一议,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做功的例子?
3.分析以下几种情况,力对物体做功了吗?
a.手推木块向前运动;
b.手举木块静止不动;
c.手提着木块在水平方向上运动;
d.用力把木块扔向远处,木块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手对木块做功了吗?
通过以上事例分析,你总结一下,常见的不做功的情况有哪些?
(1)有力F,但,即劳而无功。
(2)有距离S,但,即靠惯性运动的物体。
(3)有力F,也有距离S,但。
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不做功的例子吗?
4.怎样计算功?阅读P
176
物理学规定:功等于,即功= ×。
功的计算公式为:。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距离的单位是,功的单位是_____,它还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简称,用符号表示。
5.算一算:
(1)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约为J.
(2)体重为500N的学生从一楼走到三楼,做功约为J.
(3)将一瓶500ml的矿泉水从地上拿到书桌上,做功约为J.
6.阅读“信息窗”,了解焦耳对科学发展的伟大贡献。
三、例题
1.下列情景中不做功的是()
A.将书包从地上提起来
B.提着书包上楼
C.背着书包从学校走回家
D.背着书包乘电梯上楼
2.P177. 1
3. P177.2
四、本节课我学到了:
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另一个是。
2. 物理学中把叫功,功的计算公式是,单位是,表示符号是。
五、课堂达标训练
1. 以下事例中,重力做功的是()
A. 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
B. 皮划艇在平静的水面上快速滑行
C. 跳水运动员下落
D. 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起停在空中静止不动
2. 放学后,大伟背着重40N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200m,又登上10m高的四楼才回到家。
则他在回家的过程中对书包所做的功是()
A. 0
B. 400J
C. 2000J
D. 2400J
3. 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的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
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粗糙地面上做功较多
B. 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较多
C. 两次做功一样多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4. 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在F=1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前进了50m.撤去外力后物体又前进了25m,则推力做功是J.
5.一汽车在3000N的牵引力作用下,在水平路面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求汽车行驶5min牵引力所做的功。
6.P17
7.3
7. .P1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