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梁设计制作与加载量测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4
钢筋混凝土梁试验指导书土木学院结构教研室二00四年二月一、试验目的通过钢筋混凝土的超筋梁和适筋梁的破坏试验,从感性上认识钢筋混凝土梁的不同破坏特征(脆性破坏和塑性破坏),通过对试验成果的整理分析,从理性上认识到适筋梁各个受力阶段的应力与应变以及变形和裂缝的变化规律。
从而懂得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为什么要满足适筋的条件,通过试验初步掌握建筑结构静力试验一般程序、测试方法、成果分析等内容。
二、试验对象1、钢筋混凝土适筋梁图一材料性能:混凝土立方体强度(实测)钢筋的弹性模量=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测出梁的破坏面上的有效高度= mm2、钢筋混凝土超筋梁图二三、仪表布置1、应变测量:正截面应变采用电阻应变仪测量,通过电阻应变仪测出试验梁纯弯曲段混凝土正截面平均应变值。
电阻应变片分布情况如图三所示,为测量受拉钢筋的应变,试验前已在钢筋表面贴好电阻应变片。
2、挠度测量:沿梁轴安装三个百分表(见图四)。
两端各安装一个百分表测其支座位移(初读数宜取量程的一半),跨中安一个百分表测其位移(初读数尽可能小)。
3、裂缝测量:用2.5倍放大镜观察裂缝出现,用读数显微镜读取裂缝宽度。
在试验前预先在构件表面刷石灰、划格、以便观测,描述裂缝分布情况。
图三四、试验内容与步骤(一)、将试验梁就位:按已画好的支座线、中线把梁放好,并用水平尺观测、调整、使构件水平。
(二)、安装百分表:在支座及跨中上百分表,把百分表的一端顶在预先粘好在梁上的玻璃片上。
(三)、安装电阻应变仪,等所有仪表安装好后,记下初读数。
(四)、安装加荷设备(详见图四)。
正面示意图四侧面示意图四在梁的L/3处放上滚轴,再安装上分配梁,然后在分配梁中点放上杠杆,杠杆比为1:2(图四中的AB与AC之比)。
杠杆的A点通过花篮螺丝与预埋地钩相连,杠杆的C 点挂上加荷篮并立即用花篮螺丝把杠杆调成水平。
分配梁重kg杠杆重kg加荷篮重kg计算作用在试验梁上的两个集中力P,按下面公式计算。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设计指导书一、设计目的:通过设计,熟悉框架结构工程的施工程序,从基础到主体工程施工各分部的施工方法编写出一个较全面合理的施工方案巩固本学期所学内容。
本设计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测量放线、基础工程、钢筋、模板、混凝土工程及围护结构砌筑。
二、测量放线工程采用机械大开挖,开挖之前由测量人员放线,结合《建筑工程测量》及相关知识,找轴线控制桩,引出槽线。
三、基础工程基础工程施工顺序:挖土-----垫层-----绑筋-----支模------浇注基础混凝土----养护--------拆模----回填土1.基础工程施工方法(1)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确定开挖方法,选择土石方机械。
(2)根据土质、开挖深度及场地情况确定边破系数或基坑支护形式。
(3)验槽:写出验槽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
(4)垫层施工的技术要求:轴线、标高控制、支模及混凝土浇注。
(5)独立柱基础的施工技术要求:定位放线、支模、绑筋及混凝土浇注的技术质量要求。
(6)回填土的技术要求:土料质量、填筑方法、夯实要求、虚铺厚度、质量检查方法。
四、钢筋工程1.选择钢筋的加工、绑扎及焊接方法2.结合“隐检”内容写出梁、板、柱钢筋工程安装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五、模板工程1.根据任务书中的数据画出底层和标准层摸板放样图;2.模板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按模板“预检”内容写出,如形状尺寸、标高、支设牢固、是否涂刷隔离剂、留设清扫口等六、混凝土工程1.选择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及浇筑顺序和方法,确定所需搅拌机械的类型、规格、数量。
确定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2.写出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技术要求:施工配合比的调整;搅拌、浇注、振捣、养护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3.混凝土工程冬雨季施工措施。
七、围护结构砌筑。
1.砌筑材料质量要求:砖、砂浆、砌块等原材料质量检查。
2.施工工艺:砂浆制备;脚手架搭设;砌筑质量要求。
八、安全措施1.针对季节性施工的安全措施,如防雷击、防冻、防滑等;2.针对土石方工程中保证边坡稳定、挖掘机械及运输机械的安全问题;3.砌筑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脚手架搭设,高空作业的防护措施,拆模时间控制,防止触电漏电的措施。
土木工程学院《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编班级:姓名:学号:河南理工大学2018 年9 月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
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
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
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
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
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
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
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
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
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
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
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
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
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
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6—分配梁固定铰支座;7—集中力下的垫板;8—分配梁;9—反力横梁;10—千斤顶; 图1 钢筋混凝土梁受弯试验装置图0.25P(b )弯矩图(kN·m)P /2 P /2100 1005 005 00 5 0017 00( a )加载简图( kN , mm )( c )剪力图( kN )P /2图 2 梁受弯试验加载和内力简图图 1 为本课程进行梁受弯性能试验采用的加载装置,加载设备为千斤顶。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设计指导书(doc 16页)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设计实训任务指导书一、钢筋砼工程施工设计指导书本课程设计主要解决钢筋砼模板的支撑及构造问题;同时也是对钢筋砼施工的基本方法和操作要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以便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内容。
因此,文字部分必须重视理清施工顺序和施工操作过程。
为了使理论知识顺序和条理化,可以从房屋基础开始,从下到上依次写明施工方法,操作要点,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括:本工程为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二期T1/T3综合楼。
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四层,屋脊标高16.200;建筑总长度53.040m,总宽度17.350m。
(二)地基基础部分:1、开挖基槽时不应扰动土的原状结构。
机械挖土时应按有关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坑底应保留不少于 300mm厚的土层用人工开挖,并严禁超挖。
开挖基础后应做普探,按《建筑场地墓坑探察与处理暂行规程Q/XJ104-64》进行墓探与处理,,探测结果应及时送交设计单位,以便商定处理。
2、基槽开挖后要组织相关单位人员验槽,如发现地质情况与地勘报告不符时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协商处理后,再进行基础施工。
3、开挖基坑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基坑支护应由专业公司进行设计、施工,工程施工期间应定期观测其对周围环境及建筑物有无不利影响。
4、基础施工完毕后及侧壁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基坑不能长期暴露,应及时回填,分层夯实。
室外1000范围以内用二八灰土分层夯实,以外采用素土夯实,要求压实系数:灰土≥0.96,素土≥0.94。
(三)主要材料 (结构材料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低于95%的保证率)1、混凝土强度等级:基础、±0.000以下(含±0.000)及±0.000以上的梁、板、墙、柱、楼梯为C30;基础垫层为 C20,其余未注明的过梁、构造柱、造型柱、女儿墙及其他各类构件均为 C25。
基础混凝土抗渗P6。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实验指导书一、 实验目的1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挠度、钢筋 应变及裂缝等参数的测定,了解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构件(适筋梁)受力破坏的一般过程;2•通过试验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平均应变平截面假定的正确性。
3•通过试验加深对适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特点、变形性能和裂缝开展规 律的理解。
4•掌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表达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试验内容1量测各级荷载作用下试验梁的截 面应变。
2 •估计试验梁的开裂荷载,观察裂 缝的出现,实测试验梁的开裂荷载。
3•量测试验梁裂缝的宽度和间距, 记录试验梁破坏时裂缝 的分布情况。
4•量测试验梁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挠度。
5•估计试验梁的破坏荷载,观察试验梁的破坏形态,实测试验梁的破坏荷载。
三、 实验设备和仪器1试件一钢筋混凝土简支梁 1根、尺寸及配筋如图所示。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25钢筋:纵筋2松,I 级(实际测得钢筋屈服强度为 390MPa,极限抗拉强度为450 MPa )箍筋:$6@ 100,1级 试件尺寸:b = 100mm ; h = 160mm ; L = 1000mm ; 制作和养护特点:常温制作与养护 2 •实验所需仪器:手动螺旋千斤顶1个,压力传感器各1个;静态电阻应变仪一台;百分表及磁性表座各 3个;刻度放大镜、钢卷尺;反力装置1套。
四、实验方案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主要测定其承载力、各级荷载下的挠度和裂缝开展情况,另外就是测量控制区段的应变大小和变化,找出刚度随荷载变化的规律。
1.加载装置4——400——4— 3CH0— 300梁的实验荷载一般较大,多点加载常采用同步液压加载方法。
构件实验荷载的布置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当不能相符时,应采用等效荷载的原则进行代换,使构件实验的内力图与设计的内力图相近似,并使两者的最大受力部位的内力值相等。
作用在试件上的实验设备重量及试件自重等应作为第一级荷载的一部分。
钢筋混凝土梁设计制作与加载量测实验一、试验目的1、掌握制定混凝土结构构件试验方案的原则,设计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制作方案、受弯破坏的加荷方案和测试方案。
2、通过本试验,掌握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设计方法、施工方法及检测方法。
3、熟悉常用钢筋混凝土构件制作及测试系统的组成,能根据试验设计量程和精度要求正确选择试验设备和测量仪器。
4、初步掌握试验测量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技术,能正确撰写试验报告。
5、深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
二、试验要求1、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设计、制作和受弯全过程试验,应在运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独立完成。
2、利用试验中心提供的试验设备及材料,设计并制作钢筋混凝土简支梁,使之在提供的加载条件下能按照加荷方案预定的形态被破坏。
3、预测自制试件的开裂荷载、破坏荷载以及受力性能,通过加载试验,验证预测结果,并分析实测结果与预测值相符程度的原因。
4、试验重要环节应注意留存图像资料。
5、学生自主分组,以5-6人为一组,各班班长把分组情况于9月2日前报给生产实习指导教师。
以组为单位到实验大厅和工程训练中心联系材料申领和工具借用。
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9月26日完成试件的设计及制作,2010年11月1日前完成试件加载试验,2010年11月10日提交设计计算书和试验报告。
三、可供选择的试验设备及材料请在土木工程学院和工程训练中心提供的试验场地、试验设备及材料等实际条件限制下,设计试件和开展试验。
表1 试验场地一览表表2 可选试验材料一览表表3 可选试验仪器设备一览表四、试验步骤及内容1、搜集相关的知识材料,查找相关信息,制作初步设计计算书;计算书包括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制作方案(包括构件截面设计、采用的材料参数(配合比和材料用量)、配筋量等)、受弯破坏的加荷方案(包括荷载分级、加荷制度等)和测试方案(包括测点布置以及加载设备、试验数据采集系统的选用等)。
- 1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制造施工作业指导书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制造施工作业指导书ZJYGS/ZY02ZJYGS/ZY02——1212——20031 范围适用于铁路桥涵工程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制造适用于铁路桥涵工程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制造2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机具:钢筋、水泥、碎石、砂子、水、模板、钢筋调直机、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卷扬机、搅拌机、混凝土试块模、电焊机、结构钢焊条、装吊设备灌注混凝土施工所需要的机具详见《混凝土作业指导书》土作业指导书》2.2 作业条件作业条件2.2.1 组织合理的人员结构组织(桥梁工、钢筋工、木工、电工、装吊工、电焊工) 2.2.2 平整场地有足够的作业空间平整场地有足够的作业空间 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图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施工工艺流程图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施工工艺流程图3.2 工艺流程的描述工艺流程的描述3.2.1 准备的材料包括水泥、碎石、砂子、水、钢筋等都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2.2 制作梁台座:台座法是现场制梁的常用方法。
通常把制梁所需的基础部分和桥梁模型的底板台成为台座。
在制好一片梁后,拆除侧模,底模不动将梁横移或吊移到存梁场。
再在底模上进行第二片梁的制梁工序。
制梁工序。
3.2.2.1 制梁台座的地基应坚实,能承受梁体的重量及有关附加力。
底模的长度应考虑,可以灌注多种跨度的梁并需留有活动孔或活动段作为安放顶梁千斤顶或移梁铁扁担时用。
跨度的梁并需留有活动孔或活动段作为安放顶梁千斤顶或移梁铁扁担时用。
3.2.2.2 为了保证梁下翼缘混凝土的密实性通常采用底侧模“分家”在底板下安装震动器的底震工艺、在采取了其他技术措施对混凝土灌注质量确有保证时(如使用减水剂后混凝土的坍落度大到足以保证灌注混凝土密实)也可以不用底震。
混凝土密实)也可以不用底震。
3.2.2.3 钢底板直接支承在混凝土制作的横梁上,钢底板直接支承在混凝土制作的横梁上,这种方法比较节省钢材。
《结构设计原理》试验指导书及试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结构试验室二O一五年九月试验一 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试验一、试验目的1、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2、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受力和变形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的破坏特征;3、测定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验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二、试件、试验仪器设备1、试件特征(1) 根据试验要求,试验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纵向受力钢筋为HRB335。
(2) 试件尺寸及配筋如图1所示,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为20mm 。
图1试件尺寸及配筋图(3) 梁的中间500mm 区段内无腹筋,在支座到加载点区段配有足够的箍筋,以保证梁不发生斜截面破坏。
(4) 梁的受压区配有两根架立筋,通过箍筋与受力筋绑扎在一起,形成骨架,保证受力钢筋处在正确的位置。
2、试验仪器设备(1) 静力试验台座、反力架、支座 (2) 30T 手动式液压千斤顶 (3) 30T 荷载传感器 (4) 静态电阻应变仪(5) 位移计(百分表)及磁性表座 (9) 电阻应变片、导线等三、试验装置及测点布置1、试验装置见图2(支座到加载点的距离根据实际情况标出)(1) 在加荷架中,用千斤顶通过梁进行两点对称加载,使简支梁跨中形成长500mm 的纯弯曲段(忽略梁的自重);(2) 构件两端支座构造应保证试件端部转动及其中一端水平位移不受约束,基本符合铰支承的要求。
2、测点布置(1) 在纵向受力钢筋中部预埋电阻应变片,用导线引出,并做好防水处理,设1ε、2ε为跨中受拉主筋应变测点;(2) 纯弯区段内选一控制截面,侧面沿截面高度布置四个应变测点,用来测量控制截面的应变分布。
5002002000图2 正截面试验装置图四、试验步骤1.加载方法(1) 采用分级加载,每级加载量为10kN ;(2) 试验准备就绪后,首先预加一级荷载,观察所有仪器是否工作正常;(3) 每次加载后持荷时间为不少于10分钟,使试件变形趋于稳定后,再仔细测读仪表读数,待校核无误,方可进行下一级加荷。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任务书1.1 钢筋混凝土简支单筋梁的设计1.1.1 实验目的1.在学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性能的基础上,通过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设计,进一步加强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理论的理解。
2.学习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的配筋设计,计算破坏荷载。
3.学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的方法。
4.了解并掌握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制作过程。
1.1.2 实验内容1.设计钢筋混凝土简支单筋梁,使之在实验室提供的加载条件下能按照预定的破坏形态实现少筋、适筋和超筋破坏中的一种。
2.确定该试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跨度及截面尺寸、纵筋、箍筋。
3.根据前期“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中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确定水泥、砂、石子的用量及水灰比。
4.绘出详细的简支梁的模板图、钢筋下料图。
5.验算该试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1.1.3 实验设备及材料1.加载设备在加荷架中,用千斤顶通过分配梁在实验梁跨间实现两点同步对称加载,使简支梁在跨中形成一段纯弯区段(梁的自重影响小)。
2.材料⑴钢筋:纵筋及箍筋同“材料力学”实验模块中的“拉伸实验”的试件,钢筋的力学性能数据取“拉伸实验”的测试结果。
⑵水泥: P.O 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⑶粗骨料:粒径10~15mm碎石⑷细骨料:中砂(含水率待测)3.模具⑴实验室提供高150mm,宽100mm,长度1200mm的模具,用以制作试件;⑵标准立方体试件模具3个。
1.1.4 实验要求1.混凝土的配合比采用“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模块中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结果。
2.提交设计计算书一份每人提交设计计算书一份,应包括自己设计试件的详细计算内容以及计算方法、参考文献等(破坏形式选用少筋、适筋和超筋破坏中的一种)。
3.独立完成,严禁抄袭、“参考”。
1.1.5 参考文献1.《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3.《土木工程材料》,湖南大学等四校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周明华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5.《混凝土结构实验方法标准》GB50152-921.2 钢筋混凝土简支单筋梁的制作与养护1.2.1 实验目的1.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制作与养护,了解并掌握混凝土构件制作的工艺过程、养护方法以及技术要求。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试验指导书及试验报告(20 ——20 学年第学期)课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专业:土木工程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时间:实验项目列表实验项目序号:试验一实验项目名称: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试验实验组号:学生姓名:同组其他成员姓名:完成时间:成绩:指导教师(签名):教师评阅记录:试验一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试验一、试验目的:1.通过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试验,熟悉钢筋混凝土受弯钩件正截面破坏全过程。
2.进一步学习静载试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1.量测试件在各级荷载下的跨中挠度值,绘制梁的f M --图。
2.量测试件在纯弯区段沿截面高度的平均应变和受拉钢筋的应变,绘制沿梁高的应变分布图和M ——s σ。
3.观测试件的裂缝出现和开裂过程,记录开裂荷载t cr P (tcr M ),并与理论值比较。
4.观察和描绘梁的破坏情况和特征,记录破坏荷载t u P (t u M ),并与理论值比较。
三、试件、实验设备及仪表:1.试件试件为钢筋混凝土适筋梁,试件尺寸和配筋如图1所示。
图2 加载示意图图1 配筋图2.仪器设备 (1)加载设备一套;(2)百分表及磁性表座若干; (3)压力传感器; (4)静态应变仪两台; (5)电阻应变片及导线若干; (6)刻度放大镜; (7)千斤顶一台。
四、试验方法和试验步骤:1.试验方法:(1)用千斤顶和反力架进行两点加载。
(2)用百分表量测试件的挠度,用应变仪量测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
(3)仪表及加载点布置如图2所示。
2.试验步骤:(1)安装试件,安装仪器仪表并连线调试。
(2)预载,在正式施加荷载试验前,应进行预载,将已就位好的试件,施加少量的荷载(相当于一级荷载),以检查各仪表的工作情况及试验测读人员的操作和读数能力,并消除试件的构造变形。
发现不正常情况,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进行解决。
钢筋混凝土梁设计制作与加载量测实验指导书
一、试验目的
1、掌握制定混凝土结构构件试验方案的原则,设计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制作方案、受弯破坏的加荷方案和测试方案。
2、通过本试验,掌握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设计方法、施工方法及检测方法。
3、熟悉常用钢筋混凝土构件制作及测试系统的组成,能根据试验设计量程和精度要求正确选择试验设备和测量仪器。
4、初步掌握试验测量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技术,能正确撰写试验报告。
5、深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
二、试验要求
1、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设计、制作和受弯全过程试验,应在运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独立完成。
2、利用试验中心提供的试验设备及材料,设计并制作钢筋混凝土简支梁,使之在提供的加载条件下能按照加荷方案预定的形态被破坏。
3、预测自制试件的开裂荷载、破坏荷载以及受力性能,通过加载试验,验证预测结果,并分析实测结果与预测值相符程度的原因。
4、试验重要环节应注意留存图像资料。
5、试验容量540人,共分90组,6人为一组(注明组长、组员姓名、学号及手机号,按表1的样式制作成EXCEL表格)。
各班班长把分组情况于2016年9月10日前发到邮箱Wjunwen2901@。
以组为单位到结构实验北大厅(从土木楼北侧西门进)申领和借用工具。
2016年9月11日至2016年9月30日完成试件的设计及制作,2016年11月1日前完成试件加载试验,2016年11月30日提交设计计算书和试验报告。
三、试验场地及需要耗材
请在土木工程学院提供的试验场地、试验设备及材料等实际条件限制下,设计试件和开展试验。
表2 试验场地一览表
表3 可选试验材料一览表
表4 可选试验仪器设备一览表
四、试验步骤及内容
1、搜集相关的知识材料,查找相关信息,制作初步设计计算书;
计算书包括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制作方案(包括构件截面设计、采用的材料参数(配合比和材料用量)、配筋量等)、受弯破坏的加荷方案(包括荷载分级、加荷制度等)和测试方案(包括测点布置以及加载设备、试验数据采集系统的选用等)。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根据初步设计方案,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确定水泥、石子、砂子的用量及水灰比。
3、钢筋下料
绘出所设计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详细钢筋下料图,结合采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对构件进行抗剪验算。
4、制作钢筋混凝土构件
扎钢筋笼,支模,涂刷脱模剂,搅拌混凝土并浇筑梁构件,编号并养护成型。
同时制作一组(3个边长为100mm)立方体试件,编号并同条件与混凝土梁养护,在梁加载前通过试件测定混凝土确切强度。
5、完成最终设计计算书,设计试验测量表格
最终设计计算书应包括设计制作钢筋混凝土梁的详细配筋和计算,以及采用的计算方法、参考文献等,最终给出对试件开裂荷载、极限荷载、破坏形态的预测。
每组准备一份详细的试验预习报告,并设计、制作试验记录表格。
6、加载试验
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承载力试验,观测裂缝的产生与开展情况,记录试件破坏各个过程的现象,直至试件破坏,并与预测结果比较。
加载实验可采用跨中1个集中荷载或1/3跨位置2个集中荷载的方式。
7、试验数据分析,完成试验报告
每组提交试验报告一份(包括初步设计计算书、最终设计计算书和承载力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要求用A4纸,手写,封面格式见下页。
试验报告内容包括:
1)试件实际尺寸(宽b、高h),制作及养护条件,试件外观特征;
2)试验记录表格.,试件裂缝分布图(手绘或照片均可)等;
3)根据试验记录整理出的试验曲线,包括荷载-混凝土应变关系曲线、荷载-跨中挠度曲线、荷载-曲率曲线等;
4)试验结果分析讨论,包括试验现象及试件受力情况分析、预测偏差出现的原因,以及整个试验的体会与心得,要求图文并茂。
五、参考资料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建筑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
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实验室
钢筋混凝土梁
设计制作与加载量测
试验报告
班级:×××
姓名:张三(×××)刘二(×××)
李四(×××)王五(×××)
赵四(×××)马六(×××)
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