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学院教材出版情况一览表
- 格式:doc
- 大小:279.50 KB
- 文档页数:9
附件二:
申请列为学士学位授予专业简况表
申请单位名称(公章)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专业名称土木工程
专业批准时间2008 年5 月
学制四年
学科门类工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
2012年3月8日填
填表说明
一、封面“专业名称”、“学科门类”、“学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998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内容对应填写。
二、封面“专业批准时间”按教育部批准文件的时间。
三、Ⅲ师资队伍情况限填本单位在编人员。
四、Ⅳ-2代表性科研成果限填20项。
五、除另有说明外,所填内容的时间截止为有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当年二
11。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部分课程教材及课件汇总表序号年级课程名称授课教师使用教材名称编(著)者出版社出版年月核心/自编有无课件1 05级建筑项目管理钟晖《工程项目管理》梁世连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新世纪工程管理专业系列教材有2 05级建筑法规钟晖《工程建设法规教程》何佰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07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有3 08级建筑技术经济学钟晖《工程经济学》刘晓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08 工程硕士规划教材有4 08级混凝土结构理论王琳《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过镇海、时旭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指定无5 08级有限单元法申波《结构有限元分析》赵经文王宏钰科学出版社2001年5月核心6 08级结构动力学申波《结构动力学基础》俞载道同济大学出版社1987年7月7 06级弹塑性力学申波《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吴家龙(弹性力学)、夏志皋(塑性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弹性力学)、同济大学出版社(塑性力学)2001年6月(弹性力学)、1991年7月(塑性力学)核心(弹性力学)8 06级能量原理及变分法申波《变分法及有限元(上册)》钱伟长科学出版社1980年8月9 07级岩土测试技术黄勇《岩土工程测试》廖红建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9. 土木工程研究生系列教材10 08级组合结构黄勇《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聂建国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11 08级空间结构理论与实践黄勇《大跨空间结构》张毅刚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土木工程研究生系列教材12 07级建设监理理论与实践孙勇志《工程建设监理》李清立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13 08级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孔煜《工程计量与造价管理(第二版)》陈建国等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2 自编建筑工程造价管理14 07级建筑法规孔煜《建设法规》朱宏亮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7 自编建筑法规15 07级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肖常安《现代预应力设计》吕志涛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6 08级建筑项目管理郭峰《工程项目管理》丁士昭-郭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贵州科技出版社200901-200106核心-自编建设项目管理17 05级建筑与地貌学王红《建筑景观地貌学》王红自编18 05级生态环境空间理论研究王红《生态环境空间理论》约翰西蒙特兹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9 06级环境艺术与设计方法王红《景观规划与环境影响设计》汤姆·特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0 06级职业建筑师专论王红《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建筑方案技术设计应试指南》魏成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1 07级环境景观设计及理论王红《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刘斌谊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22 05级景观学史纲刘建浩图解人类景观--环境塑造史论刘滨谊译同济大学出版社有23 05级文化遗产保护余压芳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张松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0324 06级建筑理论与评论陈波建筑批评学郑时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06 有25 06级建筑结构与造型陈波结构体系与建筑造型海诺.恩格尔天津大学出版社有26 05级建筑设计方法论吕道馨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7 06级建筑设计与理论吕道馨现代建筑理论刘先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8 07级建筑美学吕道馨建筑美学吕道馨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建筑美学29 08级建筑与城市设计唐洪刚城市建筑齐康东南大学出版社城市设计30 07级环境艺术与设计方法李杰《室内设计与装饰》《环境设计学》31 08级住宅设计理论与方法周慧《住宅建筑设计原理》朱昌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32 05级程序设计包太《C程序设计》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核心33 06级边坡工程包太《岩石边坡工程》Hoek E., BrayJ. W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3 核心34 07级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包太《地下建筑结构》朱合华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核心35 06级边坡工程谢涛《边坡工程处治技术》赵明阶、何光春等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09 核心36 06级岩土工程数值分析李围《高等有限元》赵均海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38139。
《土木工程施工》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包含《土木工程施工》和《现代施工技术》两部分内容。
《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的专业主干课程,研究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地下工程等专业领域的施工技术的一般规律,分析工程造价的基本构成,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学时要求48。
《现代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的专业选修课程,是在学习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基础上,对基本工种工程的施工技术基本理论进行再综合,并结合具体的项目工程施工实践,强调对大型项目工程建设的方案把握,强调从项目工程建设的全局出发进一步加深学习,以培养和提高项目工程实战能力为主的施工技术深化教育。
本课程是东南大学土木工程施工系列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也为后续的研究生课程《大型复杂结构施工》打下基础。
学时要求32。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以工种工程为主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工程造价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解决一般施工技术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1.课程内容(1)土方工程土的工程分类及工程性质;场地平整施工的竖向规划设计及土方量的计算、土方调配与施工。
基坑开挖的降、排水方案,轻型井点系统的设计,边坡稳定及支护结构,围堰类型及其施工方法。
土方工程机械化施工,填土压实原理及要求,路堤填筑及路堑挖筑;地下掘进工程的开挖方案及施工方法,爆破施工起爆技术与主要爆破方法,爆破安全技术。
(2)桩基础工程预制桩的生产工艺工程,预制桩施工设备、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灌注桩施工工艺、常见质量缺陷及预防处理;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要点;墩基础、沉井基础、管柱基础。
(3)模板工程模板材料、类型与基本要求;模板构造;模板设计,模板安装与拆除。
大模板、滑模、爬模、飞模和早拆模等体系模板的构造及施工工艺。
(4)钢筋工程钢筋的分类、验收及质量检验;钢筋翻样和下料,钢筋的绑扎连接、焊接连接和机械连接技术;钢筋的配料、代换、安装和验收。
(5)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试配强度的确定、施工配合比换算;搅拌机类型及选用、搅拌制度的确定与搅拌站的布置;运输混凝土的要求及运输方法;混凝土浇筑的有关规定,浇筑方法,振捣设备及使用;施工缝预留及处理,后浇带的留设与处理。
土木工程专业指定教材
《工程力学》
理论力学,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编,高教出版社,2002年8月,第六版
材料力学,邱棣华主编,高教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道路勘测设计》
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教材《道路勘测设计》第二版(杨少伟主编),学员应自备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JTG—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作为辅助教材
《房屋建筑学》
《房屋建筑学》主编:聂洪达郄恩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钢结构》
《钢结构》,由苏明周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方鄂华等编著.《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8
《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专升本)李永琪、许红娅、薛秀谦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第三版)上、中册,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
《建筑制图(含计算机绘图)》
本课程教材采用张华主编的《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及配套习题集。
《结构力学》
《结构力学》,李廉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桥梁工程》
采用科学出版社·刘夏萍主编《桥梁工程》
《施工技术与组织》
《建筑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主编:赵志缙、应惠清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土力学(专业基础课)和基础工程(专业课)两部分
《土木工程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陈志源等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土木工程测量》
顾孝烈等《测量学》(第三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8。
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作量计算办法(20131223)根据《内蒙古工业大学职工校内岗位津贴发放及管理办法》和《内蒙古工业大学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土木工程学院实际情况,修订学院工作量计算办法,具体条例如下。
第一部分教学系列岗位工作量计算一、教学工作量计算1、理论教学:教学工作量包括所讲授课程的作业批改、辅导答疑工作。
合班系数以自然班数计算。
(1)讲课1)必修课:教学工作量L1=课程理论教学学时数Q1×上课人数K1×合班系数X合班系数X:单班X=0.0314,双班X=0.0186,三班X=0.0143,四班及以上X=0.01212)选修课:教学工作量L1=课程理论教学学时数Q1×合班系数X合班系数X:选课人数≤35时,X=1.1;选课人数为36—70时,X=1.3;选课人数为71—105时,X=1.5;选课人数>105时,X=1.7有助课教师者,助课教师工作量L2=L1×0.15。
同时扣除主讲教师该部分工作量。
(2)出、阅试卷教学工作量L2=出卷工作量S1+阅卷工作量S2出卷工作量S1=3学时/份;阅卷工作量:S2=上课人数K1×0.12、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1)课程设计 (试算结果单班1周:39.9)工作量L3=0.8×M×周数系数K3 + 0.2(N-M)×周数系数K3 + 指导人数K1×0.1周数系数K3:1周取K3=1.3, 2周取K3=1.6。
N-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
N≤35时,取M=N;N>35时,取M=35(2)毕业设计(试算结果 8人13周:104,多一人多6.5)工作量L4=1.0×M×周数W + 0.5(N - M)×周数W = 0.5(M +N)×WN-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
N≤8时,取M=N;N>8时,取M=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