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糖代谢 -005
- 格式:ppt
- 大小:3.48 MB
- 文档页数:70
运动营养学概念概述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人体需要特别的营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运动”正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科学有效的为运动的人体补充合理的营养,使运动的目标得以实现,是运动营养学研究的根本目的。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纪,运动营养学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当今竞技体育的竞争日趋激烈,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不仅受训练、遗传、健康状态、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合理营养也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意识逐渐加强,由此给运动营养学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为使我国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并促进群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对运动营养学的研究与应用做一系统的阐述是有必要的。
运动营养学是研究运动员的营养需要,利用营养因素来提高运动能力,促进体力恢复和预防疾病的一门科学。
运动营养学是营养学的一个分支,是营养学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所以有人将运动营养学视为应用营养学或特殊营养学。
营养是指人体从外部环境摄取、消化、吸收与利用食物和养料的综合过程。
运动营养学研究运动员在不同训练和比赛情况下的营养需要、营养因素与机体功能、运动能力、体力适应以及防治运动性疾病的关系,从而提高运动能力。
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与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员选材学、病理学、临床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化学、中医养生学、烹饪学等有着密不可分的确良联系。
合理营养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和促进运动后机体的恢复,合理营养支持运动训练,是运动员保持良好健康和运动能力的物质基础,对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体力适应、运动后机体的恢复和伤病防治均有良好的效果。
合理营养为运动员提供适宜的能量;合理营养有助于剧烈运动后机体的恢复;合理营养可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或减轻其程度;合理营养有利于解决运动训练中的一些特殊医学问题(不同体育项目、不同环境、不同年龄期的特殊医学要求);合理的营养可保障肌纤维中能源物质(糖原)的水平稳定,减少运动性创伤的发生率。
糖代谢与运动能力Contents运动时肝葡萄糖释放运动时肝糖原分解运动时的糖异生作用运动前补糖的时间运动前补糖的类型和计量运动前补糖的类型和计量运动中糖补充的意义运动后糖营养的意义:运动后补糖可以促进肌糖元迅速合成,对保证次日训练的质量和连续比赛具有重要意义。
肝脏释放葡萄糖与运动能力运动时肝葡萄糖释放肝糖原分解速度与运动强度成线性关系。
肝糖原分解速度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强度越大的运动,速率下降越明显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肝糖原分解占肝葡萄糖释放总量的90%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时,40分钟后,肝糖原分解占肝脏葡萄糖释放的比例逐渐下降,而糖异生占肝脏葡萄糖释放的比例进行性增加;当肝糖原接近耗尽时,肝糖原分解减少到最小程度。
肝脏释放葡萄糖与运动能力运动时肝葡萄糖释放体内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和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糖异生的作用随运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长时间运动中,糖异生基质的成分不断变化。
补糖的意义糖原填充法运动前补糖运动中补糖运动后补糖运动与补糖与脂肪和蛋白质相比,人体内糖量并不多,但在运动时却是重要的细胞燃料,容易出现糖储量下降而影响运动能力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元储备以及血糖的来源减少肌糖元消耗延长耐力时间有利于疲劳恢复有利于疲劳恢复运动与补糖123补糖的意义Source: ExecutiveIssuesSurveyCEOGlobalBusinessStudyTheAlexanderGroup,Incorporated,糖原填充法意义方法肌糖原大大消耗会导致运动能量输出下降,进而出现有效运动的停止。
而利用糖的超代偿在运动前使糖原储备达到最大值对超过90~120min的耐力运动有积极意义运动后肌糖元的超代偿与肌糖元储备的消耗程度有关,而快慢取决于糖的合理补充糖原超代偿包括糖原的耗竭和糖原填充运动与补糖经典的糖原填充法赛前一周一次或两次力竭性运动和三天低糖膳食使糖原大量消耗,随后2~4天进行高糖膳食改良的糖原填充法运动前6天的渐减性运动模式和渐增式糖饮食运动与补糖糖原填充法运动前补糖运动与补糖运动前营养目标:充分保证糖原储备,并避免因饮食造成运动中的肠胃不适运动与补糖运动前补糖①运动前一天补糖:运动前1-7天的高糖膳食,通常可以提高超过90分钟的耐力运动的运动能力②运动前4个小时内摄取大量的糖(约200-300g),比不进食者,能更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耐力③运动前15-60分钟补糖:虽然一些人可能出现暂时的低血糖和疲劳现象,但多数研究认为运动前1小时进食糖类食物可以提高运动能力运动与补糖运动前补糖与葡萄糖相比,运动前补充果糖的效果并不明显,近期认为运动前一定时间进食LGI食物可以减少运动中C HO的消耗,虽然研究也证实LGI未必一定能提高之后的运动能力,但从机理上讲,有益于改善运动能力运动前补糖可以用固体或液体的形式,推荐量为1-5g/kg体重运动与补糖运动前补糖血糖指数:指按照进食食物后两个小时机体的血糖反应大小来排列食物的一种方法GI=进食测试食物后的血糖面积/进食参考食物后的血糖面积×100,一般以葡萄糖作为参考食物运动与补糖运动中补糖通过保持运动中血糖的稳定来延长运动力竭时间,使疲劳点尽量后移运动中补糖的种类运动中补充的形式运动中补糖的时间和频率运动期间摄取的糖应该是容易被消化吸收的,目前较认可的是葡萄糖、低聚糖及麦芽糖等高血糖指数糖类,果糖不适合液体最佳,半固体次之,固体形式一般不推荐运动开始后30分钟,最好少量多次(1次/20-30min,45g/h),如无条件可在疲劳点出现前35分钟一次性补充运动与补糖运动中补糖运动后补糖运动与补糖www.themegallLOGO糖代谢与运动能力周晖前言1糖的供能2肌糖元与运动能力3血糖与运动能力4肝脏释放葡萄糖与运动能力5运动与补糖6糖类是人体代谢中最重要的能源物质肌糖元、肝糖原以及血液中的葡萄糖,在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中都是重要的能源物质。
运动营养学概念概述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人体需要特别的营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运动”正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科学有效的为运动的人体补充合理的营养,使运动的目标得以实现,是运动营养学研究的根本目的。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纪,运动营养学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当今竞技体育的竞争日趋激烈,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不仅受训练、遗传、健康状态、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合理营养也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意识逐渐加强,由此给运动营养学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为使我国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并促进群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对运动营养学的研究与应用做一系统的阐述是有必要的。
运动营养学是研究运动员的营养需要,利用营养因素来提高运动能力,促进体力恢复和预防疾病的一门科学。
运动营养学是营养学的一个分支,是营养学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所以有人将运动营养学视为应用营养学或特殊营养学。
营养是指人体从外部环境摄取、消化、吸收与利用食物和养料的综合过程。
运动营养学研究运动员在不同训练和比赛情况下的营养需要、营养因素与机体功能、运动能力、体力适应以及防治运动性疾病的关系,从而提高运动能力。
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与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员选材学、病理学、临床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化学、中医养生学、烹饪学等有着密不可分的确良联系。
合理营养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和促进运动后机体的恢复,合理营养支持运动训练,是运动员保持良好健康和运动能力的物质基础,对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体力适应、运动后机体的恢复和伤病防治均有良好的效果。
合理营养为运动员提供适宜的能量;合理营养有助于剧烈运动后机体的恢复;合理营养可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或减轻其程度;合理营养有利于解决运动训练中的一些特殊医学问题(不同体育项目、不同环境、不同年龄期的特殊医学要求);合理的营养可保障肌纤维中能源物质(糖原)的水平稳定,减少运动性创伤的发生率。
糖代谢与运动的关系一、名词解释1、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2、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或者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3、糖酵解:糖在氧气供应不足情况下,经细胞液中一系列酶催化,最后生成乳酸的过程;4、乳酸循环:血乳酸经血液循环送至肝脏,通过糖异生作用可合成肝糖原和葡萄糖,在进入血液补充血糖的消耗或者被肌肉摄取合成肌糖原;5、糖原合成:由葡萄糖、果糖或者半乳糖等单糖在体内合成糖原的过程;6、糖异生:由非糖物质转变成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7、乳酸阈:是指在进行递增强度运动时,血乳酸浓度上升到4mmol/L所对应的运动强度。
二、简述题1、简述运动时糖的生物学功能。
答:1、糖可提供机体所需的能量。
2、糖在脂肪代谢中的调节作用。
3、糖具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
4、糖具有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作用。
2、运动后乳酸消除的去路有哪些,分别加以叙述。
答:1、氧化,乳酸的氧化是乳酸代谢的主要去路主要在骨骼肌中进行。
2、异化为糖,正常生理条件下,乳酸随血液循环至肝脏,可经糖异生途径合成葡萄糖或者肝糖原。
3、在肝脏合成其他物质,运动中生成的乳酸,运动后在肝可经乙酰辅酶A 合成脂肪酸、胆固醇、酮体及乙酸等其他物质。
3、简述糖有氧氧化过程在运动中的生理意义。
答:1、产生的能量多,是机体利用糖能源的主要途径。
2、三羟酸循环是人体内糖、脂质和蛋白质三大代谢中心环节。
4、简述糖异生作用及其在运动中生理意义。
答:1、弥补体内糖量不足,维持血糖相对稳定2、乳酸异生为糖有利于运动中乳酸消除七、论述题1、试述肌糖原贮量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答:肌糖元在氧或无氧条件下,都产生丙酮酸,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进一步转化为乳酸,如果供氧不足,乳酸可重新合成肌糖元,从而间接维持了血糖浓度的稳定。
肌糖原储量越多运动能力越强。
2、试述不同方式运动时血糖水平的变化特点。
答:在1~2分钟,的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主要依靠肌糖原酵解供能,血糖浓度基本上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