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中医治疗医者佛)周映霖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29
中医治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疗法,对高血压的治疗有着独特的方法和理论。
下面,我们将介绍中医治疗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
首先,中医强调调整饮食结构。
高血压患者应该少吃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摄入高钾、低钠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同时,应该避免暴饮暴食,控制饮食量,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这样有助于降低血压。
其次,中医强调调理情绪。
情绪波动大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需要学会放松自己,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中医通过针灸、推拿、气功等方法,可以有效地调理情绪,帮助患者保持心态平和,从而降低血压。
另外,中医还注重药物治疗。
中医药物治疗高血压的原则是“平肝息风、清热利湿”,常用的中药有天麻、龙胆草、丹参等。
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地调节患者的血压,减轻头痛、头晕等症状,对高血压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
此外,中医还强调运动调理。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降低血压。
常见的中医调理运动包括太极、气功、五禽戏等,这些运动能够有效地调理身体,对高血压患者有很好的帮助。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包括调整饮食结构、调理情绪、药物治疗以及运动调理。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当然,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患者还需要坚持定期复诊,遵医嘱用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和治疗高血压。
希望广大高血压患者能够重视中医治疗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调理方式,从而有效地控制和治疗高血压。
中药治愈高血压不是梦作者/林凤举导读:本文的作者林医生是小编在参加经方论坛时认识的一位老先生,他在中医书友会组织的学员座谈会中,分享了他治疗高血压病的杀手锏,得到了在场众多医生的敬佩。
小编鼓励这位“不擅长写作”的老先生把他的经验写出来,最后就得到了这篇文章。
文字不经雕饰,但疗效可以大家验证。
小编用此法治疗一位高血压患者已停降压药且血压稳定哦~中药治愈高血压不是梦现代社会中,人类健康的第一大威胁就是心脑血管病,而高血压又是致伤、致残、致死的一大杀手。
在我国,患有高血压的病人有1.6亿之多。
人们被确诊为高血的同时、也就套上了精神枷锁,一直处于紧张压力之下。
中医应该是治未病,以前中西医都是在救落水者、救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留下很多后遗症、事倍功半、给患者造成了痛苦和重大经济损失、不能防患于未然。
我理解,高血压的病机就是气滞血瘀、血瘀痰阻,中医说通则不痛、不通则痛,那么高血压就是通则不高、不通则高,是一样的道理。
今天,我将此方通过中医书友会这个大平台、广泛传播给临床医生,用以治疗高血压,好早日解除高血压朋友的压力和痛苦。
书友会读者中有近20万中医,1人治愈800人,几年就把高血压治好了,何况还有更多中医让他们也参与进来。
心脑血管复元汤(血府逐瘀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元胡、丹参、郁金、黄芪):生黄芪50g瓜蒌50g薤白25g元胡25g半夏15g当归25g川芎20g生地25g桃仁20g红花20g柴胡15g枳壳15g怀牛膝30g郁金15g桔梗15g 炙甘草15g赤芍20g丹参30g。
水煎服,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
此方治疗胸闷气短、心慌心跳、痛心彻背、叹息样呼吸、颈椎僵硬、眼睛模糊、头晕头痛、血压正常患者。
血压高减炙甘草5g,加泽泻60g、灵芝30g、生山楂片30g。
失眠加龙齿10g。
血糖高加生地25g、天花粉30g。
心率快加黄连15g,或加麦冬20g、茯神20g、柏子仁20g、莲子肉20g。
咳嗽、胸背痛、白痰沫痰白颗粒痰加桔梗35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方法三大方法见奇效导语: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但是危害性极大,稍微不注意就会引发其他并发症。
临床发现,中医治疗高血压效果不错,像滋阴潜阳汤、五皮汤、七子汤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但是危害性极大,稍微不注意就会引发其他并发症。
临床发现,中医治疗高血压效果不错,像滋阴潜阳汤、五皮汤、七子汤、莲须山药等受到了诸多患者的好评。
一、滋阴潜阳汤治高血压【功能主治】滋水涵木,潜阳熄风,主治肾阴亏损,水不涵木,肝阳上扰性高血压。
【处方组成】玄参12克,麦冬9克,牛膝9克,茯苓9克,钩藤9克,菊花9克,蝉蜕6克,代赭石15克,龙骨l5克,牡蛎15克,炙远志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肾阴亏甚者,可加熟地、女贞子、龟胶;血压持续不降者,可酌加桑寄生、夏枯草、杜仲。
【病例验证】伍某,女,74岁。
患高血压病巳5年之久,屡治乏效。
头晕项痛,心悸,胸闷,四肢无力,大便干结,尿多色黄,舌有裂纹,苔薄白,脉象细弦,血压33.3/21.3千帕(250/160毫米汞柱)。
证系肾阴亏损,水不涵木,肝阳上扰清空。
治宜滋水涵木,潜阳熄风。
按此方服药3剂,头晕已减,项痛止,而大便仍干,小便少,血压已降至30.7/14.7千帕(230/110毫米汞柱)。
将上方又略作加减,病者再服10余剂,其血压已降至25.3/13.3千帕(190/100毫米汞柱),感觉身体轻快有力。
l个月后随访,血压仍然稳定,身体情况好。
二、五皮汤治高血压【功能主治】行气导滞,利水散浊。
主治高血压危象。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周仲英高血压病证治七辨【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者按高血压是现代常见富贵病,30-40岁的年轻人也有得高血压的趋势。
对于高血压,中医认为有多种原因,应辨证施治。
国医大师周仲英在本文中指出7大主要病因及相应治法,当仔细品读。
高血压病临床见证不一,病理机制较为复杂,其病变主要与肝、肾、心及阴阳失调有关,病理演变往往是风、火、痰相互影响,临床大致可以分为风阳上亢、痰火内盛、气血失调、肝肾阴虚、阴虚及阳五个证型进行辨治。
在选方用药时,周氏又根据高血压病的特点,灵活掌握。
具体而言,有以下七辨。
(一)辨肝风之上冒、旁走及虚实肝风系肝阳亢盛化风所致,在病理上有上冒、旁走之分。
肝风上冒巅顶,表现为头部掣痛、眩晕,如坐舟车,耳鸣目花,甚则一时性厥仆。
治当熄风潜阳,用天麻、钩藤、白蒺藜、菊花、罗布麻叶、石决明、龙齿、牡蛎、珍珠母、羚羊角之类;肝风旁走入络,则表现为肢体麻木、抽搐、肌肉动,项强、语謇,甚则瘫痪不遂,治当祛风和络,用地龙、全蝎、僵蚕、豨莶草、臭梧桐等。
肝风之属虚者,由血不养肝、水不涵木所致,除有眩晕、肢麻等虚风内动之候外,还必具肝肾阴虚、血不养肝之征,如头昏目涩,视物模糊,虚烦,颧红,腰膝酸软,舌质红,脉细弦。
在治疗上与阳亢风动单纯用潜阳熄风法的实证有所不同,当以滋水涵木为主,以达到内风平熄的目的。
具体而言,因水不涵木所致者,当滋肾养肝,育阴潜阳,用生地、玄参、女贞子、桑椹子、牡蛎、龟板、炙鳖甲等;因血不养肝者,当养血柔肝以熄风和络,用当归、白芍、杞子、首乌、黑芝麻、阿胶之属。
(二)辨痰证之痰浊、痰火、风痰高血压病之痰盛者,一般多兼火象,痰火相夹,上犯头目则头痛、目眩,面如醉酒;内扰心神则心烦易惊,神情呆钝,噩梦失眠。
治当清火化痰,用黄连温胆汤、礞石滚痰丸、雪羹汤合胆星、天竺黄、竹沥、海藻、马兜铃、风化硝等。
若痰与风合,既可因风痰上冒而见眩晕,又可因风痰入络而肢体麻木、重着不遂,舌强语謇。
6位知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各显神通!1.调络饮(王乐善)【组成】桑寄生15g 生地15g 丹皮15g 白芍15g 黄芩15g 菊花15g 夏枯草30g 杜仲15g 牛膝15g 桑枝15g 桂枝15g 生石决明30g 甘草15g【功效】调和脉络,降压清眩。
【主治】缓进型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
症见头晕目眩,甚则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恼怒而加剧,脉象弦数有力,严重时手足麻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牛膝补肝益肾,引血下行;生石决明镇逆潜阳;寄生、杜仲补肝益肾;生地以平血逆;丹皮、白芍凉血活血,生血和脉;黄芩养阴清热;菊花治头目眩晕;夏枯草补肝血,除虚烦;桑枝、桂枝调营通脉,以防偏风;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有补肝肾,平肝阳,降血逆,调血脉之效,使阴平阳秘,血脉调和,而适用于缓进型高血压病。
【加减】手足麻木加黄芪30g,桂枝15g。
【点评】缓进型高血压亦称良性高血压,起病隐匿,病程进展缓慢,近半数病人可无症状,血压增高常在体格检查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得发现,少数病人则在突然发生脑血管意外时发现,由此可见本病与肝阳上亢,血气上逆相关,即与“血脉”直接相关。
王老用“调络饮”调和脉络,使血脉协调平衡,故对缓进型高血压病确有一定疗效。
【简介】王乐善,生于1912年,逝于2002年,辽宁义县人。
历任锦州铁路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医外科学会主任委员。
业医70年,擅长内、外、妇、儿、针灸等科,临床上经常针药并举,每起沉疴。
原通讯地址:辽宁中医药大学院附属医院邮编:1100002.育阴潜阳降压汤(邱保国)【组成】生地20g 白芍15g 生石决明12g 生龙骨12g 怀牛膝15g 夏枯草10g 豨莶草10g 杜仲12g 罗布麻15g【功效】育阴潜阳,平肝熄风。
【主治】高血压病,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
症见头晕目眩,目胀耳呜,面潮红,急躁易怒,心烦失眠,耳鸣目涩,手足心热,舌红,苔黄或少苔,脉弦细。
高血压与中西医治疗小科普高血压作为临床慢性病、多发病的一种,在我国呈高发趋势,临床上多见以西药治疗高血压,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血压降为可控范围,但是患者在长期服药的同时会给身体带来比较严重的副作用。
中医在防治高血压方面做的效果方面要慢于西医,但是其几乎没有副作用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一、中医药对高血压的治疗中药内服法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中药的调配、根据疾病的症状与患者自身相结合来对症治疗。
中医认为高血压多为身体阴阳失调、肝肾阴亏、气血失和、风阳上扰所导致,主要辅以调和气血、平肝潜阳、滋养身体的药物治疗高血压。
单味中药,研究表明一些中药有降压的效果,临床上证实半夏、白芥子等对于痰湿壅盛类患者有明显治疗效果,栀子、夏枯草、丹皮可以清热祛火。
杜仲、天麻、钩藤等,通过复合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高血压。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方向在平肝熄风、理气化痰、清热、滋养肝肾等方面。
中药组分是从中药中提取出来的有效单一成分,因为其安全性相对较高,用量较好把控,多用于合成、半合成药物的调配,渐渐被用于治疗高血压的研究。
其中从天麻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天麻素注射液,在临床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杜仲糖苷、沙苑子总黄酮以及莱菔子成分中的水溶性生物碱、芥子碱盐类均表现出良好的降压效果。
中医治疗中口服中药汤剂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随着对中医治疗高血压的进一步研究,除了已经很成熟的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被用于治疗高血压外,许多自拟方案在临床治疗高血压时也有明显降压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中成药在治疗高血压中也有突出贡献,中成药相比汤剂而言,方便携带且容易服用,受到很多患者选用。
牛黄降压丸、龙胆泻肝丸、龙胆泻肝丸等中成药在临床治疗有广泛应用前景。
虽然有众多的中药都被证实有降压效果,但是还是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对症下药,否则可能会出现某种药物别人吃了有较好的效果,自己吃了效果并不明显的现象。
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适应性也不同,只有结合中医理论,不同患者开具针对性的药方,才能药到病除。
中医冶高血压案例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案例:案例一:张先生,男,45岁,患有高血压十年。
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心悸、失眠等。
脉象偏数。
中医诊断为肝阳上亢,肾虚,肝肾不和。
治疗方案为清肝降压、益肾固精。
采用针灸、中药煎煮剂配合治疗,每周2次。
经过3个月的治疗,张先生的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症状明显减轻。
案例二:李女士,女,55岁,患有高血压5年。
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口干、口苦、失眠等。
舌苔黄厚,脉象偏数。
中医诊断为肝火上扰,痰湿内阻。
治疗方案为清肝泄火、化痰祛湿。
采用中药煎煮剂治疗,每日3次。
经过2个月的治疗,李女士的血压明显下降,症状减轻,舌苔清薄,脉象平和。
案例三:王先生,男,60岁,患有高血压10年。
主要症状为头晕、心悸、胸闷、失眠等。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偏数。
中医诊断为心肾不交,阴阳失调。
治疗方案为养心安神、益肾固精。
采用针灸、中药煎煮剂配合治疗,每周3次。
经过3个月的治疗,王先生的血压逐渐恢复正常,症状明显改善,舌质红润,苔薄白,脉象和缓。
案例四:陈女士,女,50岁,患有高血压7年。
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心悸、失眠等。
舌苔黄厚,脉象偏数。
中医诊断为肝胆湿热,气滞血瘀。
治疗方案为清肝胆热、活血化瘀。
采用中药煎煮剂治疗,每日3次。
经过2个月的治疗,陈女士的血压明显下降,症状减轻,舌苔清薄,脉象平和。
案例五:刘先生,男,55岁,患有高血压8年。
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心悸、失眠等。
舌苔黄厚,脉象偏数。
中医诊断为肝阳上亢,痰湿内阻。
治疗方案为清肝泄火、化痰祛湿。
采用针灸、中药煎煮剂配合治疗,每周2次。
经过3个月的治疗,刘先生的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症状明显减轻,舌苔清薄,脉象平和。
案例六:张女士,女,60岁,患有高血压6年。
主要症状为头晕、心悸、失眠、腰膝酸软等。
舌苔黄厚,脉象偏数。
中医诊断为肝肾阴虚,气血不足。
治疗方案为滋阴补肾、益气养血。
采用中药煎煮剂治疗,每日3次。
经过2个月的治疗,张女士的血压明显下降,症状减轻,舌苔清薄,脉象平和。
高血压的中医内科治疗方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内科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饮食调理、针灸疗法、气功疗法、中药外治法、情志疗法和按摩疗法等。
这些方法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基本思想是根据中医理论,通过药物调整人体气血循环、平衡阴阳等,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1.1 药物组成和作用中药调理高血压的药物通常由多种草药组成,具有降压、舒张血管、减少心脏负荷等功效。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气血、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等途径,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从而降低血压。
例如,有些草药如萝芙木、夏枯草、钩藤等具有降压作用,可以帮助降低血压;丹参、川芎等草药则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菊花、决明子等则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起到降压的作用。
1.2 常见的中药方剂在中药调理中,常见的方剂有清肝降压胶囊、杞菊地黄丸、杜仲降压片等。
清肝降压胶囊主要用于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具有清肝泻火、平肝潜阳的作用;杞菊地黄丸则主要用于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杜仲降压片则主要用于治疗肾虚型高血压,具有补肾平肝的作用。
2.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方面之一,合理的饮食安排对高血压的治疗有积极的影响。
2.1 控制体重和盐分摄入减少体重和盐分摄入是饮食调理的重点之一。
肥胖和盐分摄入过多会导致体内钠离子水平升高,引起体液潴留,增加血管压力,从而升高血压。
因此,高血压患者应该控制饮食中盐的摄入量,同时注意控制饮食的总量,避免过度进食导致体重增加。
2.2 增加钾和钙的摄入量饮食中增加钾和钙的摄入量可以帮助降低血压。
富含钾的食物包括香蕉、土豆、菠菜、海带等;富含钙的食物包括牛奶、豆腐、海带、芝麻等。
这些食物可以促进钠的排出,从而降低血压。
2.3 合理安排饮食时间合理的饮食时间对高血压的治疗也有积极的影响。
定时进食可以避免饥饿和暴饮暴食,从而保持血糖和血压的稳定。
中医治疗高血压书籍
中医治疗高血压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治疗方式,针对高血压患者的症状和病因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些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书籍推荐:
1. 《中医治疗高血压实用指南》: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基本理论、方法、方剂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如何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好地控制高血压。
2.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实用手册》: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基本理论、治疗方案和中药方剂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如何进行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辅助治疗。
3. 《中医治疗高血压案例精选》:本书收录了数十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和实践。
4. 《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以及一些常见的中药方剂。
通过对不同病因病机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总之,中医治疗高血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但需要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以上书籍可以作为参考,但仍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具体治疗。
- 1 -。
(高血压中医治疗160160;医者佛)160160;周映霖一、杂谈高血压之一据报载,我国高血压形势日益严峻,全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病率达18.8%。
平时我们所见,不少人都患有程度不同的高血压病。
此病之泛滥,实在应该引起我们的极大注意。
目前治疗高血压的常规办法是天天坚持吃各种降压西药,并且西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降压药。
一般降压药都可以降低血压,但毛病是副作用巨大,且需要长期坚持服药,永远不能停药。
是长期依赖西药,一直吃到老,还是看看中医,短时治疗即可一劳永逸,大家都应该认真地思考一下。
鉴于此,特写此篇,以促进更多的人认识高血压,并帮助自己预防、保健与治疗。
●高血压的病因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高血压的原因。
我认为,当前社会上高血压的发病率如此之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消耗太过。
二是相火上亢。
当前我们的社会发展非常快,与此同时,人们的节奏也加快了。
过度地紧张,过度地疲乏,过度地熬夜,过度地性生活,过度地应用空调和饮食冰冻食物,过度地滥用抗生素、激素等伤阳西药,长期饮食工业生产出来的猪肉鸡肉以及农作物,如此等等,都极大地消耗了我们的阳气,导致阳虚于下。
如此消耗,怎么能让人不肾虚而精亏。
这是其一。
其二,现在的社会崇尚性感和财富,报刊杂志到处都有半裸体的女人宣传画面,也满眼都是各种财富广告,目的不过是吸引人的眼球,促进人们更努力地挣钱。
更有赌客,以赢输的紧张刺激其神经;有炒股票之人,在患得患失、大喜大悲中度日。
如此等等,都容易导致人的相火妄动。
且有人嗜酒,不知酒为粮食的精华,其性剽悍滑利,最伤肝气,导致肝阳上亢。
有人沉迷于膏梁厚味,导致痰浊内生,血管阻滞。
社会竞争和人际关系的紧张会让人烦躁易怒,导致无名肝火妄动。
睡眠的减少也会让人阳气不能收敛而上浮。
拘泥于官场的升迁以及名利场上的得失之人,相火长期外泄而不得归根。
过度操心和运用心机的人,心火过旺,肾水必不能上济,导致阴虚而阳亢。
更有人以春药换取暂时的快乐,更易使阳气拔根,导致下虚上实。
诸如此类之社会百态,莫不伤肾动阳,久之,造成人体的阳气不足。
以上两种原因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导致世人下愈亏而阳愈浮,其不病高血压而更待何时?●中医和西医如何认识高血压高血压本来是西医的名词,中医原本没有这个名字。
但中医把高血压所引起的此类症状归纳为一个证候,叫肝阳上亢。
按照西医的说法,所谓的高血压,就是人体的小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由此出现了一系列的症状,如: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
部分症状不是由高血压直接引起的,而是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
并且,西医也发现,症状的轻重与血压的高低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高血压病患者不能以症状的轻重来估计血压的高低,以及决定降压药物的服用剂量。
按中医的道理,高血压的根本在于下元的亏虚,包括肾精和肾阳的不足,由此导致了虚阳上浮,引起上实下虚的症状。
下虚是高血压的本,而上实只是高血压的标。
中医强调标本,重视标本兼治。
此外,同于体内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的阻滞,导致脉络不通,气血上下失调,同此亦可能导致肝阳不能清降。
这亦是导致高血压的常见病因。
因此,中医治疗高血压主要有两个大法:一则补肾精,益肾阳,扶正固本;一则通瘀络,化痰浊,降气归根。
能灵活掌握这两个法门,就几乎可以囊括治疗高血压病的所有方药。
西医治疗高血压,一味地强调降压。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些效果,特别是在高血压突然升高的急性期,迅速降低血压可以极大程度上地预防中风的发生。
但长期应用降压药,则弊端要远远大于其所产生的疗效。
我们知道,人的身体是非常聪明的,它有自我修复功能。
当人体上部的气血不足时,身体就会产生特殊的激素去刺激周围小血管收缩,以调整血压,让血液更多地向头部上升。
这是人体产生的保护反应,是自然生理现象。
也就是说,它不是病。
如果当成病来治,那就是错误地理解了人体的自我修复反应。
比如,我们跑步气急时,呼吸加快,心肺加强交换气血,人体需要调动更多能量,这时就会自我调整,促进血压升高。
所以跑步后血压会暂时地升高。
再如,人生气发怒时,肝气发动,阳亢于上,气血因之而上升,这时血压也会短时升高。
又如,准备考试紧张时,手心会微微出汗,这时血压也会上升,是人体考虑到头部的气血不足,故而收缩血压以供应头部需要。
诸如此类等等,这些都不是病,是人体的正常生理反应,千万不能吃降压药。
如果血压升得太高,会导致不适,我们称作高血压病。
此时可以治疗,但首先要明确高血压病产生的明确病因: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人体不得不升高血压?为什么人体会出现上部的气血不足?这时往往是病理因素干扰了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阳气升而不能降,被阻滞了。
这些阻滞的因素多是痰浊与血瘀。
此时的治疗当先把这些阻滞消除掉,自然血压会恢复正常。
而不是拼命地一味吃降压药。
再者,人体的阳气是左升而右降的。
左升由肝与脾负责,脾升清阳,肝温升气血。
右降由肺、胃、大肠和胆负责,肺降气主收敛,胃和大肠主降浊,胆降相火下归肾水之中。
如果人体主右降的器官出现了问题,导致右降不利,这样也会导致阳气升而不降,出现高血压的症状。
此时恢复右降功能才是治疗的根本,所以在从肺胃大肠和胆诸器官上分析其功能,以确定治疗思路与方法。
二、杂谈高血压之二高血压病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儿童与年轻人极少发生。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年轻时元气充足,足以控制阳气的升降。
一般不会因大怒而阳气过度上亢,也不会因病理因素阻滞而导致阳气不降,且诸经络脏腑阴阳气血旺盛,亦没有功能的失调。
以上诸多因素让身体保证一个完美健康的状态,不会出现高血压,也不会突然中风。
之所以年老之后会突然中风,大家可以思考,根本原因是什么。
西医强调高血压病人必需服各种降压药,控制血压,预防中风的发生。
事实是怎样的呢?服降压药真的可以不再中风了吗?我们可以去各大西医院的神经内科问一问这些高血压中风的病人,他们是不是天天在吃降压药。
可以为什么还是会中风呢?我们来分析一下降压药的实质。
所谓的西医降压药,不过是常见的几种,或者是扩张外周血管,或者是降低周围动脉阻力,或者是促进水液通过小便排出体外等等。
其即时降低血压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如果长期服用,则会产生巨大的副作用。
西药往往以降低血压为能事,不考虑元气的不足,也不管如何导致的阻滞,不分析血压升高的原因。
单纯地降低血压,直接会导致人体上部的气血不足。
这样的结果是今天服了降压药今天血压不高,明天不吃药,血压又上去了。
这样就会永远也治不完高血压,永远要吃药,吃到死,不死不休。
另一方面,就利尿剂来说,这是泄肾的西药。
服了利尿剂后,病人普遍会肾气更虚。
通过泄肾来降低血压,即是饮鸩止渴,其患无穷。
短时不得不用也就罢了,如果长期应用利尿性降压药,会严重损害肾气,导致肾气虚惫,百病丛生。
比如常见的阳萎、耳鸣、性功能低下等等,都是此类药物所导致的恶果。
●中医如何治疗高血压那么,如果不用西药,按照中医的道理应该如何预防并治疗高血压呢?于身上诸血瘀之处刺络,可以排出瘀血,促进新血循环,并能生新血。
这是不错的治标治本之道。
一般来说,我认为可以在小腿的前外侧,也就是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上寻找粗黑的血络,消毒后用三棱针快速刺入,放出浊血即可。
临床上我习用注射针头,直径0.7至0.9的,非常锋利,可以减少疼痛,非常实用。
针刺胃经的丰隆穴以及膀胱经的飞扬穴,深刺,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
特别是血压很高的病人,已经出现了头晕,头胀等症状,刺这两个穴位,可以马上收到血压下降的效果。
且其长期效果也非常不错。
这是从太阳和阳明上把阳气引了下来。
一般可以配合取百会、风池、风府、大椎诸穴位,病在头在上,上下取穴,局部与远端配合取穴,效果更为明显直接。
唯项后针刺勿过深,一般用一寸半的针比较安全。
这里我提供一些可以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子。
或者是古贤今人的,或者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
总之都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证型,放心使用。
其一,上海名老中医颜德馨有个方子,治疗高血压有效。
其方诸药物用量比较小,如下:红花9g,桃仁9g,川芎6g,桔梗4.5g,枳壳4.5g,牛膝4.5g,黄芪15g。
用法:熬煎浓缩成药100毫升,每日2次,每次服50毫升。
可用于高血压病初发,血压不太高,尚未服西药降压的病患。
长服月余,可以完全控制血压。
且此方还可以治疗脑动脉硬化、高血脂症、中风后遗症、脑血管供血不足、低蛋白血症、慢性气管炎、前列腺肥大、颈椎病及早衰等,是一个调整上下气机,益气活血,通降阳明的方子。
方子极为平和,可以长期服用,颇有神奇之效。
其二,有的病人经常面部发红,看上去面红耳赤,这是阴虚于下,而阳亢于上的表现,可以用此方外贴。
此方不用煎煮,于睡眠时治疗,颇是方便。
其方:生附子5克、吴茱萸5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每临睡前用醋调成糊状,外敷两足底的涌泉穴,每次用10个小时,每晚一次。
每天换药,连用7天。
此方可引上浮的相火归根,配合穴位贴敷,通过足少阴肾经的涌泉穴来帮助收纳上浮的阳气,是治疗阴虚炎旺型高血压的非常有效的办法。
其三,提供一个高血压的养生方,可用于各型高血压,常服无忧。
其方:当归24克,川芎6克,红花9克,地龙12克,白芍15克,炙龟板30克,炙鳖甲24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每次6克,温水送服。
早晚各服一次。
凡高血压病都存在着本虚而标实的情况,本虚是下元的不足,标实上阳气的上浮。
此方固元气,收浮阳,调畅肝气的疏泄功能,久服可慢慢地把阳气收敛归根。
其四,如果病人明显出现上实下虚的证候,表现为头重脚轻,头晕沉重,下肢无力。
此时可以服全真一气汤。
此方来自于清代医家冯楚瞻,是他的非常得意的一张方子。
此方具有扶正滋阴,摄纳元气之功,被认为是滋阴降火之神方。
适用于五脏阳虚,元真之气消亡所引起的各种病症。
高血压之阴虚阳亢型,上实下虚,正适合于全真一气汤。
此方又可治疗心脏病,我临床常用,每收佳效。
其方:熟地24克,麦门冬10克,白术10克,牛膝10克,五味子6克,制附子6克,党参10克。
水煎服,日一剂。
此方久服固摄真阴,收敛相火,于高血压病之阴亏于下阳亢于上者有益无害。
其五,若遇到高血压病突然发作,病人处于急性期,血压上升明显,头晕胀,目赤痛。
此时最好是急刺手十指尖出血,以泻络降压。
如果不能刺络,当急服傅青主的引火汤,先引高亢的相火归位,可免去中风之虞。
其方:制附片30克,干姜30克,生甘草60克,熟地60克,白术15克,麦冬30克,天冬30克,盐炒巴戟天30克,五味子10克,肉桂6,茯苓30克,山药30克,山茱萸3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
水煎服,日一剂。
需要连续服三天,即可固住根本。
当病情稳定下来,当继续服下面的方子以培补元气,方是治本之道。
其六,高血压病人本虚于下,不可只想降下血压,缓解症状,当思把下虚的元气补回来。
因此平时当注意培补元气,此为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