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_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分析和预测
- 格式:pdf
- 大小:485.15 KB
- 文档页数:4
2011年咨询工程师(投资)考试《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以人为本B.统筹兼顾C.发展D.全面协调可持续【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联合国确立的人类发展指数(HDI)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它们是()。
A.寿命、知识和生活水平B.健康、文化和幸福C.寿命、文化和幸福D.健康、技能和生活水平【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人类发展指数(HDI)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中提出的,用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是对传统的GNP指标挑战的结果。
人类发展指数由三个指标构成: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GDP的对数。
这三个指标分别反映了人的长寿水平、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
3.生产资料价格和工资上涨过快导致的价格总水平上升,属于()通货膨胀。
A.成本推动型B.需求拉动型C.结构型D.混合型【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4.因社会总支出和产出下降,对劳动整体需求减少引起的失业称为()。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稳态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周期性失业是指当总支出和产出下降时,对劳动整体需求下降所引起的失业。
5.经济学关于经济萧条的解释是()。
B.实际产出高于潜在产出水平C.实际产出下降,与潜在产出之间缺口不大D.实际产出持续下降,与潜在产出之间缺口巨大【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当实际产出持续下降,实际GDP与潜在GDP之间的缺口巨大时,经济的下降被称作萧条。
6.为应对经济衰退,需要扩大货币供给,中央银行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A.出售政府债券、提高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B.出售政府债券、降低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C.购入政府债券、提高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D.购入政府债券、降低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货币政策通过改变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在衰退时期增加货币供给以刺激支出,帮助稳定总产出、就业和价格水平。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一、从经济总量指标数据透视宏观经济1.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基础性的总量指标;我国2012年GDP总额约为5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
2.经济增长率:反映一国经济是膨胀还是萧条,对经济走势把握得更直接、明了。
3.消费率、储蓄率:是衡量国民经济中消费比重和储蓄比重的重要指标;近20多年来,世界平均消费率约为77%,目前我国社会最终消费率约为50%左右,居民储蓄率较高。
4.外汇储备:对于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谨慎的外汇储备水平应为该国3-6个月的进口额,2010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28473亿美元,独占全球外汇储备的30%。
5.社会总供给: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提供给市场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能力;一般认为社会总供给的变动区间与GDP的增长区间应保持一致。
6.社会总需求:是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反映了社会经济运行的状况,是宏观经济状态的晴雨表;社会总需求保持8%-10%的增长率,我国GDP才能保持8%-10%的经济增长率。
7.财政收入: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2012年我国的财政收入为11.7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23%,增长12.8%,其中,中央财政收入5.6万亿元,增长9.4%,地方财政收入6.1万亿元,增长16.2%,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0万亿元,增长12.1%。
8.财政支出:是一国政府调控国民经济的核心工具之一;2012 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2.6万亿元,增长15.1%;中央财政支出6.4万亿元。
9.工业增加值:能够很好地反映生产单位或部门对GDP的贡献,它的增长速度可以折射出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工业增加值一般比GDP增长快3%-5%。
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观察国家居民生活状况、城乡均衡发展、社会零售商品购买力水平、社会生产、货币流通和物价的变动趋势等的重要依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区间在15%-20%之间。
PMI指数求助编辑百科名片PMI指数PMI指数英文全称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中文翻译为采购经理指数。
PMI是一套月度发布的、综合性的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分为制造业PMI、服务业PMI,也有一些国家建立了建筑业PMI。
目前,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建立了PMI体系,世界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已经建立。
PMI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反映了经济的变化趋势。
目录简介特点及时性与先导性综合性与指导性真实性与可靠性科学性与合理性简单易行计算单个指数综合指数中国PMI发布调查问卷数据发布指数一览意义荣枯分水线应用指数变化分项指数一升十降企业生产开工不足紧缩政策显成效2010年11月中国PMI指数简介经济景气度提高通胀预期加深2011年5月中国PMI指数概述业内评论2011年11月PMI指数简介特点及时性与先导性综合性与指导性真实性与可靠性科学性与合理性简单易行计算单个指数综合指数中国PMI发布调查问卷数据发布指数一览意义荣枯分水线应用指数变化分项指数一升十降企业生产开工不足紧缩政策显成效2010年11月中国PMI指数简介经济景气度提高通胀预期加深2011年5月中国PMI指数概述业内评论2011年11月PMI指数展开编辑本段简介从国际上看,PMI(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是一套月度发布的综合性的经济先行指标体系,PMI涵盖着生产与流通、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等领域,分为制造业PMI、服务业PMI,也有一些国家建立了建筑业PMI。
制造业PMI最早起源于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该体系现包含新订单、产量、雇员、供PMI指数应商配送、库存、价格、积压订单、新出口订单、进口等商业活动指标(见表1.1)。
以上各项指标指数基于对样本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合成得出,再对生产、新订单、雇员、供应商配送与库存五项类指标加权计算得到制造业PMI综合指数。
股票模拟实训心得通过股票模拟实习,能够让自己快速成长,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还需要掌握更多这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不断努力加倍完善自己!下面是管理资源吧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股票模拟实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股票模拟实训心得1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们终于迎来了大学以来第一次的模拟实验。
这次实验主要是针对我们所学的专业金融学开展的证券投资模拟实验。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证券投资分析这门课程,接触了很多专业的股票知识,有着专业理论知识的充实,对我们这次的模拟实验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一、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为期三天的模拟实验课程,在刘老师的带领下,从理论到实践的运用,我们巩固了证券投资分析的专业知识,也学到了许多技术操作方面的知识。
我们的实验一共分为九个项目:证券分析系统的基本操作与信息的获取;证券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证券投资的宏观及行业分析方法;实验证券价格趋势线的实战应用;成交量对证券价格变动的影响;技术分析指标的使用及效果检验,以及证券投资的综合分析法中的投资证券的分析与选择、投资组合的构建、投资组合的管理与风险控制。
每一项目的实施和完成,我们都要填好自己的实习,包括实验的目的与要求、实验的内容、实验记录和实验小结。
在实习中,我们每个人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折不扣地完成当天的任务。
二、模拟分析与操作情况20xx年以来,中国的股票市场行情总体状况不是很乐观,市场上利好与利差消息不断。
通过此次证券投资模拟实验,我们得以在近乎现实的环境中体会中国股市的危与机,这对我们今后真正面临证券市场交易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实践财富。
然而在整体局面不好的情况下,也有些股票却出人意料,逆市上扬,贵州茅台600519就是一个例子。
下面我就将自己本次模拟实验最为关注的贵州茅台600519进行全面的分析。
(一)宏观分析2011年,我国通胀压力严重,上半年CPI一直处于高位,同时我国GDP增速比2010年有所放缓,根据社科院蓝皮书预测,2011年中国GDP增长速度为9.6%左右,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的主要指标和测量方法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状况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
为了全面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需要借助一些主要指标和测量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宏观经济的主要指标以及它们的测量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领域的重要概念。
一、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GDP包括一个特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GDP通常分为三种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1. 生产法生产法是通过统计各个经济部门的生产活动,计算它们在总值中的贡献来估算GDP。
这些经济部门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
通过对各个部门的产出进行加总,就可以得到国内生产总值。
2. 收入法收入法是从居民部门的角度出发,统计各种因素报酬和税收等收入,通过加总计算得到GDP。
居民部门的收入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
3. 支出法支出法是从最终需求的角度出发,统计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等来估算GDP。
这种计算方法可以体现国内生产总值的各个需求方面的贡献。
二、物价指数物价指数是衡量物价水平和通胀变动的指标。
常见的物价指数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PPI)等。
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CPI反映了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是衡量居民普遍商品和服务购买力变动的指标。
CPI的测算通过抽样调查和物价监测,获取一定时期内的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数据,并将其与基期的价格进行比较。
2. 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PPI是衡量生产者采购和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的指标。
它反映了生产和加工领域原材料、能源、中间产品等价格的变动情况,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三、就业率和失业率就业率和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情况的指标。
报告题目:上汽通用汽车投资分析报告院系: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上汽通用汽车投资分析报告一、宏观经济分析当前宏观经济状况:2011年以来,受世界经济环境低迷和国内货币政策趋紧双重压力的影响,2011年中国经济增幅有所放缓。
全年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经济增速虽缓慢回落,但总体呈平稳较快发展之趋势;物价较快上涨,但涨幅总体可控;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就业和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情况如下:GDP: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同比增长9.5%,呈现平稳回落态势。
CPI:同比涨幅不断攀升,1-7月同比涨幅已从4.9%升至6.5%,8月份涨幅有所回落(达6.2%),预期未来CPI继续上涨的空间已经不大。
结合各权威机构之预测报告,预计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约9.0~9.5%左右;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增长约5~5.5%左右。
(各权威机构对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预估如下)2012年宏观经济走势预测分析: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面临问题:虽然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却十分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少,主要情况如下:国内自身经济发展存在系列问题:如房价僵持不下、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出口外部环境恶化等。
全球经济复苏形势并不乐观:欧洲经济下滑明显、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受影响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进一步加剧实体经济下滑,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增大。
2012年经济政策导向: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决定了未来宏观调控将依据形势变化出台更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实现中央“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的政策目标。
预计中央政府会较2011年增加一些财政调控措施,以维持我国经济增长处于合理水平,但受自身经济发展问题及国际形势影响,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较2011年有所放缓;而物价指数则在政府调控下有所回落,总体政策略好于2012年。
2023年国家电网招聘之金融类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单选题(共40题)1、如果离职率为1%,就职率为19%,自然失业率为()。
A.4%B.5%C.6%D.7%【答案】 B2、对于一个垄断厂商来说,其供给曲线()。
A.向右上方倾斜B.等同于其边际曲线C.等同于其边际收益曲线D.不存在【答案】 D3、某一经济活动存在负的外部经济效果是指该活动的()。
A.私人收益高于社会收益B.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C.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D.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答案】 D4、在买卖双方达成协议后,协议的一方利用信息不对称,通过改变自己行为来损害对方的利益,这种现象称为()。
A.劣币驱逐良币B.逆向选择C.道德风险D.外部不经济【答案】 C5、下列产品中,能够计入当年GDP的是()。
A.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B.某人花100万美元在美国买的一栋新房C.企业从国外购买的一台服务器D.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答案】 D6、CATⅤ系统设计,应满足( )指标才是合理的。
A.载噪比≤44dB,交扰调制比≤47dB,载波互调比<58dB.载噪比≥44dB,交扰调制比≥47dB,载波互调比≥58dBC.载噪比≥44dB,交扰调制比<47dB,载波互调比<58dBD.载噪比<44dB,交扰调制比<47dB,载波互调比≥58dB【答案】 B7、各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A.经济增长B.国际收支平衡C.稳定物价D.充分就业【答案】 C8、水加热器前端应留有抽出加热盘管的位置,一侧通道净宽为( )m。
A.0.6B.≮0.7C.0.8D.1.0【答案】 B9、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的条件是()。
A.产出水平由充分就业水平决定B.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C.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D.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做出调整【答案】 D10、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不断增加,总产量会()。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考核答题纸(201 3-- 2014 学年第 1 学期)课号:课程名称:阅卷教师:班级:金融2班学号:114172357 姓名:汤中晨成绩:2011-2013年宏观经济分析:在三大需求与三大产业持续回缓的作用下,GDP增速逐季回落,潜在GDP缺口由正转负,趋势性的经济回落已经形成。
这说明经济复苏步入疲软期,宏观经济并没有步入全面扩张阶段。
在多种价格调整工具组合实施与经济趋冷的双重作用下,通货膨胀得到有效遏制,价格水平步入快速下降的轨道。
经济泡沫的持续和数量性货币政策的调控直接导致金融资源虚拟化,监管套利诱发影子银行大行其道,金融资源的错配与金融价格的扭曲快速恶化,资金对于实体经济增长的支持大幅度弱化。
经济出现分化明显———虚拟经济大量侵蚀实体经济的利润,上游垄断性基础产业大量侵蚀下游生产性产业利润,大中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在融资环境和财务绩效等方面发生分化。
在外部环境与政策调控的双重作用下,流动性全面收紧,经济泡沫开始逆转,民间融资出现局部断裂,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开始显化,房地产市场吹响了深度调整的前期号角。
经济增速回落,但结构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
外需回落并没有被内需完全填补,投资下滑而消费却没有上扬,重工业下滑而轻工业却没有补位,工业回落而服务业下滑更为明显,市场性内生需求也没有接过政策刺激性需求的接力棒,经济复苏步伐的放缓进一步显示了经济结构的刚性,“降速而没有转轨”预示着未来内生性增长动力的弱化。
一方面延续了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将面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深度调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全面逆转以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等因素冲击,从而呈现出“前低后稳”的发展态势。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将在意大利和希腊债务问题双重夹击下进一步恶化,金融市场风险重新高企,引发汇率结构调整、国际资本异动以及全球经济复苏步伐进一步下挫。
这将使中国面临外需回落、资本外逃、摩擦加剧以及悲观预期弥漫的4重外部压力。
中国GDP增长分析与预测摘要中国经济开始改革开放以来持续高速发展近四十年,中国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但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经济有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随增速放慢但经济总量仍然有大幅增长。
本文就1978年到2013年的生产总值(GDP)等相关统计数据,先建立关于GDP 增长的回归预测模型.通过MATLAB编程计算,从而预测了2014年到2018年的GDP总量。
为了得到更好的预测结果,本文建立了ARMA模型。
通过计算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确定取d=2。
利用AIC准则定阶,取ARMA(1,2)模型。
计算得到2014年到2018年的GDP总量,通过与2010及2011的GDP总量比较,发现该模型短期预测精度是比较高的。
选取ARMA模型预测的结果进行分析,预计中国GDP将继续保持增长,不过增长率缓慢下降。
猜想:GDP年增长率最后将趋于稳定。
引言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
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
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减低时,该国中央银行将可能减息以刺激经济再度增长,利率下降加上经济表现不振,该国货币的吸引力也就随之而减低了。
一般来说,高经济增长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而低经济增长率则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例如,1995-1999年,美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1%,而欧元区11国中除爱尔兰较高外(9.0%),法、德、意等主要国家的GDP增长率仅为2.2%、1.5%和1.2%,大大低于美国的水平。
我国宏观经济先行指标研究进展综述杨涛;孙军伟【摘要】This paper reviews important literatures about leading economic index system structuring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reflects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is area.%对近年国内国外在先行经济指数体系构建等方面的重要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以综述形式反映了该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情况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1(030)005【总页数】1页(P135)【关键词】宏观经济;先行指数;国民经济;区域经济【作者】杨涛;孙军伟【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襄樊,441118;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襄樊,441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important literatures about leading economic index system structuring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reflects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direction in this area.先行指标作为一种指数预测方法,在预测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经济本身在客观上存在着周期波动,同时在波动过程中,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一些指标率先暴露或反映出来。
所以,运用这些能够显示经济体运行态势变化的先行指标来揭示未来经济的景气状况是可行的[1]。
从外部环境来看,2011年世界经济将由前期超常规政策刺激下的恢复性反弹转向平稳甚至是低速增长,国际经贸活动缓慢复苏。
美国经济内生性复苏动力不足。
在大规模政策刺激、库存回补、新兴市场需求拉动以及企业投资回暖等因素推动下,2010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
但是,由于居民负债消费的行为模式发生转变,失业率居高不下,房地产业依旧低迷,银行放贷能力尚未复苏,
日本经济重现疲软。
2010年前两季度日本GDP 增长率分别是5.0%和1.5%,波动之所以比较大的原因,一是日本与美国经济关联性十分紧密,美国的经济难以实质性复苏,二季度明显减速,直接影响了日本的经济形势。
二是日本对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出口依赖程度大幅提高,中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放缓对日本经济也产生了直接影响。
刺激政策消退之后,日本内需重新回到长期以来的疲弱态势。
这些因素的影响在2011年还会显现。
新兴市场国家持续增长。
新兴市场国家财政与金融体系相对稳健,人口众多且内需趋于旺盛,因此在危机中有足够政策举措和投资空间,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未来,新兴市场的基本面将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意味着仍将维持较快的经济增长。
但是,发达国家经济趋于疲软,新兴市场外部环境有所恶化;同时,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相对较大,政策刺激力度有所收敛,经济增长将会趋缓。
综合判断,2011年全球GDP 增长3.2%左右,比2010年有所放缓;全球贸易增长10%,与上年基本持平;全球FDI 增长15%,仍不能恢复到危机
前水平(参见表1、表2)。
二、中国宏观经济谨慎乐观,经济
增速小幅回落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从国际经济形势和工业生产、投资、消费和出口几大因素综合来看,中国经济将由政策刺激下的较快增长转为稳定增长阶段,全年GDP 增长9%左右,比2010年回落1个百分点,CPI 增长在3.5%左右,高于2010年0.5个百分点(参见左下图)。
(一)投资继续较快增长,但增速小幅回落。
一是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二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发展政策,各地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
三是“新非公36条”等政策促进民间投资。
抑制投资增长的因素有:一是新开工项目增加较少。
由于投资的惯性,新开工项目减少将影响到明年投资增长。
二是受政策调控、房价不明朗和基数抬高等因素的影响,明年房地产投资很难保持高增长。
三是财政政策效应衰减、货币政策趋于稳健,对投资产生抑制作用。
总体而言,推动明年投资增长的因素依然比较多,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较快增长,初步预计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但低于2010年的增速。
(二) 刺激政策延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稳定。
一是国家扩大消费政策的基本取向不会改变,刺激消费的一系列政策还将延续。
二是社保制度不断完善。
今年国家把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
险制度试点范围由10%扩大为23%;积极落实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将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
这些政策有利于部分缓解消费者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扩大消费。
三是就业形势好转,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今年二季度我国用人需求和求职人数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2.6%。
就业好转,收入增加,带动消费者信心指数和预期指数不断走高。
四是消费结构升级加快。
五是消费业态发生巨变。
初步预计,2011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比2010年放缓1个百分点;实际增长14%左右,也比上年回落1个百分点左右。
(三)出口高增长的态势很难持续,明年进出口将显著回落。
除了世界经济艰难复苏而外,抑制出口增长的国内因素包括:一是国内要素成本上升。
包括劳动工资、资源、汇率和节能减排等。
二是贸易保护主义事件频发,并且改头换面以新的形式出现。
三是取消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的影响。
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决定自今年7月15日起,取消出口退税商品共计406项,主要涉及钢材、有色金属、医药化工及塑料橡胶制品等“两高一资”行业。
四是基数不断抬高。
初步预计,2011年净出口增长16%左右,出
口增长15%左右,进口增长18%左
右,贸易顺差比2010年减少。
(四)新涨价因素不断增多,通
胀风险犹存。
2011年,既有抑制物
价上涨的因素,也有进一步推高物价
的因素。
目前来看,推动物价继续上
涨的因素更多。
首先,农产品特别是
粮食、猪肉等价格继续上涨是大概率
事件。
其次,要素价格上升,成本推
动型成为通胀的主要形式。
第三,货
币供应高增长的滞后效应。
第四,人
民币升值引起热钱流入。
可见,影响2011年我国物价上
涨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成本推动方面。
初步预测,2011年全年CPI上涨3.5%左右,高于2010年0.5个百分点,其中翘尾因素1.4%,新涨价因素2.1%。
(五)货币政策转向稳健,货币信贷增长减速。
鉴于明年经济增速依然较高,通胀水平不会很高,货币政策应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使货币信贷回归常态,既不过于宽松,也不过于收紧。
预计2011
年M1、M2增长目标定在18%和16.5%,人
民币新增贷款规模在8万亿元左右,增长17%左右。
(六)资本市场波幅减小,部分题材值得关注。
在货币政策转向常态、经济景气小幅回落、加息预期等因素影响下,明年资本市场呈震荡调整态势,上证综合指数波幅预计会在2500~3500点区间。
低碳、节能、农业、西部开发、新疆、医药、新能源、航天科技等领域值得关注。
(七)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在新一轮调控政策的作用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但全国房价并未出现总体下降,房价水平依然过高,调控目标还远未实现。
因此未来一段时间,
应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方向不摇摆,力度不放松。
总体上看,2011年房价再次出现2010年飙升行情的可能性很小。
但由于基数和国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影响,住房成交量增长会加快。
初步预计,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5%左右,成交量上涨15%左右(参见表3)。
三、 人民币汇率呈现小幅、渐进和可控的升值
从经济前瞻性指标看,OECD 主要成员国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处于加速增长阶段。
此外,4月份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以及制造业出口订单指数连续下滑(8月份除外),显示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在第三到第四季度将逐步放缓,人民币大幅升值对经济可能形成不利影响。
本轮金融危机后,中国贸易顺差显著下滑,今年3月,贸易净出口额跌至谷底,出现近年来首次单月贸易逆差。
虽然二季度以后贸易顺差有所回升,但是较2006~2007年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在2006~2007年,国际能源及初级产品价格大幅飙升,输入型通胀较严重。
而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运行平稳,中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相应减弱,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并不迫切。
综上所述,当前实体经济层面并不支持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
我们预计人民币汇率将呈小幅、渐进和缓慢的升值,今年底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最多升至6.65左右,2011年升到6.5左右;预计今年年底
人民币对港币汇率在0.86左右,明年年末升到0.84左右(参见表4)。
四、货币市场利率微幅波动,不排除加息的可能
在经济景气回落、货币信贷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下,近期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但明年货币政策转向中性或稳健,物价水平进一步走高,不排除年中加息的可能,很可能出台不对称加息政策,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提高54个基点,贷款利率上调27个基点。
基于人民币升值导致热钱流入、市场流动性依然过剩等因素的判断,预计存款准备金率将继续保持17%左右,调整的可能性很小。
由于对资金需求和供给均将减少,预计货币市场利率总体保持稳定,波动幅度不大,6个月SHIBOR 利率在2.2~2.8
之间波动;
1年期央票利率在2.0~2.3之间波动。
总之,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GDP 增长10%左右,CPI 上涨3%左右。
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1年中国经济总体形势谨慎乐观,经济增长将
由政策刺激下的快速回升转入平稳增长阶段,全年GDP 增长9%左右,物价上涨3.5%左右。
2011年调控政策坚持以“稳”为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更加注重“调结构”和“稳增长”,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管理通胀预期”。
(责任编辑 汪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