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肥市城乡医疗救助暂行办法》的通知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肥市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8.30•【字号】合政办〔2018〕38号•【施行日期】2019.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基本医疗保险正文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肥市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合政办〔2018〕3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合肥市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已经2018年8月23日市政府第14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8年8月30日合肥市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障水平,根据安徽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相关办法、《合肥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合政〔2018〕96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县(市)医疗保障部门负责大病保险组织实施工作。
医疗保障基金管理机构负责大病保险经办工作,做好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相关组织管理工作。
市、县(市)民政、财政、人社、卫生计生、扶贫、金融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大病保险相关工作。
第三条大病保险实行市级统筹,全市统一政策、统一筹资标准、统一支付范围、统一待遇水平、统一招标承办、统一服务管理、统一信息平台。
第四条大病保险基金通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划拨方式筹集。
2018年筹资标准为60元/人。
第五条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含在校大学生,以下简称参保居民)全部纳入大病保险保障范围,享受大病保险待遇时间与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时间一致。
第六条参保居民患重大疾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在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后,一个保险年度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累计超过大病保险起付线部分,由大病保险给予保障。
(一)起付线。
大病保险起付线为1.5万元。
其中,医疗救助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社会散居孤儿、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父母、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大病保险起付线为0.5万元。
合肥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2013年度全市规范性文件备案情况的通报正文:---------------------------------------------------------------------------------------------------------------------------------------------------- 合肥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2013年度全市规范性文件备案情况的通报(合府法〔2014〕2号)各县(市)、区政府法制机构,市直有关部门:根据《安徽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办法》(省政府令第196号)和《关于做好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的通知》(合政办秘〔2007〕2号),现将2013年度全市规范性文件备案情况通报如下:2013年度,经审查并同意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共63件。
其中,巢湖市3件、肥东县3件、肥西县2件、长丰县3件、庐江县2件、庐阳区3件、瑶海区1件、包河区1件、蜀山区3件,市直有关部门42件。
近年来,随着法治政府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县(市)区政府、市直部门对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工作高度重视,全市规范性文件报备工作已经逐步走上了正常化、规范化轨道,呈现出良好的工作态势。
但是,仍有少数单位对规范性文件报备工作重视不够,存在报备格式不规范、延期报备以及不报送备案等问题。
2014年,希望各单位高度重视规范性文件报备工作,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做到及时报备、规范报备,进一步提升规范性文件的制发水平,不断促进我市政务发展环境的优化。
附件一:2013年度规范性文件备案统计表附件二:2013年度规范性文件备案目录2014年1月13日附件一合肥市2013年度规范性文件备案统计表序号单位名称数量备注1巢湖市政府32肥东县政府33肥西县政府24长丰县政府35庐江县政府26庐阳区政府37瑶海区政府18包河区政府19蜀山区政府310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011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412市农业委员会1市城乡建设委员会14市教育局915市科学技术局16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宗教事务局)017市公安局18市民政局519市司法局20市财政局421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2市国土资源局123市交通运输局24市水务局125市林业和园林局026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7市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028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9市审计局30市规划局31市城市管理局32市环境保护局133市商务局34市房地产管理局435市体育局136市统计局37市物价局138市畜牧水产局039市粮食局40市旅游局41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042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市工商行政管理局044市质量技术监督局045市档案局46市地震局147市残疾人联合会148市气象局49市公积金管理中心350市国家安全局51市国家税务局52市烟草专卖局53市地方税务局54市盐务管理局55市招投标监督管理局156市邮政管理局合计63附件二2013年规范性文件备案目录巢湖市政府:1.《巢湖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巢政〔2013〕67号)2.《巢湖市建筑垃圾运输公司化管理实施办法》(巢政办〔2013〕71号)3.关于印发《巢湖市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巢政办〔2012〕209号)肥东县政府:1.《肥东县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暂行办法》(东政〔2013〕22号)2.《肥东县房屋租赁管理实施细则》(东政〔2013〕30号)3.《关于肥东县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暂行办法》(东政〔2013〕47号)肥西县政府:1.《关于加强设施农用地管理的通知》(政办〔2013〕56号)2.《关于印发肥西县2013年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统筹补偿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2013〕88号)长丰县政府:1. 《长丰县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规划纲要(2013-2017)》(长政〔2013〕11号)2. 《长丰县廉租住房保障办法》(长政〔2013〕12号)3. 《关于公布县级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结果的通知》(长政〔2013〕17号)庐江县政府:1.《庐江县城镇廉租住房保障管理办法》庐江县人民政府令第2号2.《庐江县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办法》(庐江县人民政府令第34号)庐阳区政府:1.《庐阳区小额零星工程定点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庐政办〔2013〕47号)2.《庐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批转区住建局关于加强房屋租赁管理工作的意见》(庐政办〔2013〕28号)3.庐阳区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管理实施办法》(庐政办〔2013〕80号)瑶海区政府:《关于印发瑶海区对建筑业招商引资促进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瑶政〔2013〕20号)包河区政府:《关于印发包河区行政处罚案件群众公议办法的通知》(包政〔2013〕23号)蜀山区政府:1.关于印发蜀山区科技创新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蜀政办〔2012〕43号)2.《蜀山区房屋租赁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蜀政〔2013〕32号)3.《蜀山区廉租房准入审核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蜀政〔2013〕36号)市经信委:1.《合肥市第三方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评定办法(试行)》合经信推〔2013〕225号2.《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细则》合经信中〔2013〕265号3.关于印发合肥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合经信科技〔2012〕481号)4.关于加快都市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合经信法规〔2013〕58号)市农委:《合肥市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土地准入和监管制度(试行)》(合统筹办〔2013〕8号)市国土资源局:《建立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联动机制的通知》(合国土资发〔2012〕190号)市物价局:1.《关于农村自来水价格管理的实施意见》(合价商〔2013〕1号)2.《合肥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合价服〔2013〕50号3.《关于做好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收费备案工作的通知》(合价费〔2013〕37号)市民政局:1.《合肥市城乡居民临时求助实施细则》(合民规备字〔2013〕5号)2.《合肥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合民〔2013〕56号)3.《合肥市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合民〔2013〕65号)4.《合肥市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求助实施方案》(合民〔2013〕83号)5.《合肥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试行)》(合民〔2013〕350)市人社局:1.《合肥市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办法(试行)》合人社秘〔2013〕294号2.《关于做好技工学校审批工作的通知》(合人社秘〔2013〕422号)市房管局:1.《合肥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考评暂行办法》合房〔2013〕172号2.《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买卖合同签约与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合房〔2013〕196号3.《关于进一步规范商品房销售现场信息公示的通知》(合房〔2013〕71号)4.《合肥市物业承接查验实施细则》(合房〔2013〕213号)市环保局:《合肥市环保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管理实施办法》合环宣〔2013〕111号市教育局:1、关于印发《合肥市教育科研基地管理办法》的通知(合教〔2013〕7号)2、关于印发《合肥市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合教〔2013〕17号)3、关于印发《合肥市维护学校安全稳定若干规定》的通知(合教〔2013〕33号)4、关于印发《合肥市公办学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的通知(合教〔2013〕46号)5.《合肥市中小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办法》(合教〔2013〕93号)6.《合肥市公办普通高中孤儿学生接受免费教育办法》(合教〔2013〕145号)7.《合肥市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合教〔2013〕197号8.《合肥市普通高中国际班招生及办学行为管理办法》合教〔2013〕199号9.《合肥市实施〈安徽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籍管理办法〉细则》(合教〔2013〕246号)市财政局:1、《合肥市级财政票据年检办法》(合税政备字〔2013〕1号)2.《合肥市市级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暂行办法》(合财社〔2013〕182号)3. 《合肥市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合财行〔2013〕548号)4. 《合肥市本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合财预〔2013〕554号)市水务局:《关于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通知》(合水资〔2013〕1号)市地震局:《合肥市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管理暂行规定》(合震〔2013〕11号)市残联:《合肥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员学分册管理办法(试行)》(合残联〔2013〕56号)市体育局:《合肥市群众体育设施工程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合体〔2013〕34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1.《合肥市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办法》(合积规备字〔2013〕1号)2.《合肥市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办法》(合积规备字〔2013〕2号)3.《合肥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办法》(合积规备字〔2013〕3号)市招管局:《投标保证金管理办法》(合招业〔2013〕94号)——结束——。
合肥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实施细则
合肥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实施细则是针对城乡居民遇到紧急困难时,为其提供临时救
助的一套具体操作细则。
这些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救助范围:明确了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可以享受临时救助的范围,包括生活困难、
突发意外、灾害等紧急情况。
2.救助标准:规定了不同情况下的救助标准,包括生活费、医疗费、住房补助等内容。
标准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生活水平制定。
3.救助流程:明确了救助流程,包括申请救助、审核、审批和发放救助金的具体步骤
和时间要求。
同时规定了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确保救助工作的顺利进行。
4.救助资金来源:说明了救助资金的来源,一般是由政府按照一定比例拨付的财政资金,也可以由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提供的捐赠资金。
5.救助监督机制:建立了救助工作的监督机制,包括市级、县级、村(社区)级等多
级监督机构的设立和职责分工,以及公众对救助工作的监督渠道。
通过制定和执行合肥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实施细则,可以规范和统一救助工作,提高
救助效率和公平性,有效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城乡居民渡过难关,提高全市居民的生
活品质。
合肥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2007年05月31日 15时31分 661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肥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合政[2007]4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市政府第9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将《合肥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七年五月八日合肥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保障居民基本医疗需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转发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配套文件的通知》(皖政办[2007]10号)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坚持属地管理、大病统筹、权利和义务相对应和统筹安排的原则,以个人和家庭缴费为主,政府补助和社会捐助为辅,实行医疗费用分担机制。
第三条本市市区范围内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内的在校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以及市辖区农村居民都可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在校大学生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另行制定。
第四条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记录、待遇核定和基金管理等工作。
各区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辖区内居民参保登记工作。
教育部门负责在校学生的参保登记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和财政承担资金的筹集工作。
地方税务部门负责城镇居民个人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征收工作。
卫生部门负责制定并落实城镇居民就医优惠政策。
民政部门负责一类低保人员的身份确认工作。
残疾人联合会负责重症残疾人员的身份确认工作。
公安、物价、审计、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协同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
第二章基金筹集第五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包括:(一)参保人员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二)各级财政补助的资金;(三)社会捐助的资金;(四)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五)基金利息收入。
合肥市民政局、合肥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城乡医疗救助绩效评价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民政局,合肥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13.06.26•【字号】合民[2013]161号•【施行日期】2013.06.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合肥市民政局、合肥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城乡医疗救助绩效评价办法》的通知(合民〔2013〕161号)各县(市)、区民政局、财政局,三开发区民政机构、财政局:现将《城乡医疗救助绩效评价办法》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合肥市民政局合肥市财政局2013年6月26日城乡医疗救助绩效评价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城乡医疗救助管理,切实提高救助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省、市印发的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安徽省医疗救助工作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和市民生办加强民生工程绩效评价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乡医疗救助绩效评价的总体目标:不断强化救助资金保障,提高救助工作水平,改进完善救助方式,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第三条城乡医疗救助绩效评价,是指通过公正、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运用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估。
第四条城乡医疗救助绩效评价的对象是各县(市)区民政、财政部门,各开发区民政机构和财政部门,评价范围包括资助参保(合)、大病救助、“一站式”救助、配套资金到位、群众满意程度等。
第五条城乡医疗救助绩效评价的原则是:(一)注重保障与注重效益相统一。
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绩效评价的重点,是积极筹措、有效使用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在强化经费保障的同时,不断提高救助绩效,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负担。
(二)常态监管与年终评价相结合。
在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季报制度的基础上,年终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对各单位医疗救助工作进行综合评估,促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规范化。
(三)工作评价与激励约束相衔接。
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分配挂钩,与民生工程考核相结合,充分调动各县(市)区民政、财政部门强化医疗救助资金绩效管理积极性,建立健全城乡医疗救助绩效管理长效机制。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正文:----------------------------------------------------------------------------------------------------------------------------------------------------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合政〔2015〕11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45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2013〕72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3号),加快推进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题,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为基础,受灾人员救助和临时救助为补充,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社会力量充分参与的现代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确保社会救助广覆盖、多层次、相衔接,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主要任务(一)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对符合本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经济状况认定标准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
按照我市居民生活必需的费用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进一步健全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各县(市)区、开发区低保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低保申请审核审批程序,准确核实申请救助家庭人口、收入和财产情况,把好受理、审核、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和监督等关口;落实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委干部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坚决杜绝“人情保”、“错保”等问题;健全低保准入和退出机制,全面运用低保信息系统,做到保障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信息数据更新及时、动态管理准确有效。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合肥市失业人员医疗补助金实施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合政办[2005]3号【发布部门】合肥市政府【发布日期】2005.01.07【实施日期】2005.03.01【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修改依据】本篇法规已被《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部分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发布日期:2008年6月30日实施日期:2008年6月30日)修改【失效依据】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规范性文件的决定(2012)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合肥市失业人员医疗补助金实施意见的通知(合政办[2005]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合肥市失业人员医疗补助金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五年一月七日合肥市失业人员医疗补助金实施意见为加强城镇失业人员医疗补助金的管理,确保失业人员享受应有的医疗补助待遇,根据《合肥市失业保险办法》(合肥市人民政府令第88号),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医疗补助金的支付对象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失业人员,每月享受定额医疗补助金。
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患病住院治疗、符合计划生育规定做绝育手术或分娩的失业人员,按规定给予住院医疗补助。
二、医疗补助金的支付标准定额医疗补助金的标准为每人每月15元,随失业保险金按月发放。
住院治疗、做绝育手术或分娩的失业人员的,按其失业保险的累计缴费年限发放医疗补助金:(一)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医疗补助金为住院治疗费用的50%,一个失业期内最高不超过本市24个月失业保险金;(二)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医疗补助金为住院治疗费用的60%,一个失业期内最高不超过本市36个月失业保险金;。
合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困难退休人员和肾透析、肾移植术后特殊病门诊的参保人员医疗救助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8.05.26•【字号】合劳社秘[2008]116号•【施行日期】2008.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医疗保险正文合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困难退休人员和肾透析、肾移植术后特殊病门诊的参保人员医疗救助办法(合劳社秘[2008]116号)各参保单位:为减轻我市困难退休人员和肾透析、肾移植术后特殊病门诊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后个人的医疗负担,经市政府同意,特制定医疗救助办法。
一、困难退休人员的医疗救助包括住院起付标准的医疗费用(包括特殊病门诊起付标准的医疗费用)的救助和住院医疗费用的救助,所需资金由医疗救助基金支付。
1、住院起付标准的医疗费用救助:月养老金在880元以下的退休人员(含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退休人员),在合肥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以及异地转院(诊)、急诊抢救住院等治疗的,个人支付的住院起付标准(包括特殊病门诊的起付标准)以下的费用,可按个人支付的住院起付标准费用的50%申请救助。
一个年度内,最高救助限额为600元。
2、住院医疗费用的救助:一个年度内,住院个人支付的在基本医疗保险目录范围内的医疗费(含个人承担的住院起付标准和特殊病门诊的起付标准),超过个人年养老金收入的25%以上的部分,按85%给予救助,年最高救助限额为3000元。
二、肾透析、肾移植术后特殊病门诊参保人员的救助包括:1、一个年度内,参保人员因肾透析门诊和肾移植术后门诊个人支付的统筹基金起付标准的医疗费用,由医疗救助基金救助。
2、一个年度内,参保人员因肾透析门诊和肾移植术后门诊个人支付的乙类药品、部分支付的诊疗项目的医疗费用,由医疗救助基金给予救助。
三、救助对象于次年的3月31日前,凭社会保障卡、及上年度住院的出院结算单、住院医疗费用明细清单、特殊病门诊的结算单、医疗费发票等,到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申请救助。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8.30•【字号】合政〔2018〕96号•【施行日期】2018.08.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基本医疗保险正文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合政〔2018〕9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合肥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已经2018年8月23日市政府第14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8年8月30日合肥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皖政〔2016〕113号)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坚持政府补助与个人筹资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实行市级统筹、分级管理。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加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金投入,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提供经费保障,并按规定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安排。
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辖区内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组织实施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宣传、组织参加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参保)等工作。
第四条医疗保障部门负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制定、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医疗保障基金管理机构负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就医管理、待遇支付和基金管理等经办工作。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正文:----------------------------------------------------------------------------------------------------------------------------------------------------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合政秘〔2015〕9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皖政秘〔2015〕23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健全我市临时救助制度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临时救助的含义临时救助是政府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的应急性、过渡性的救助。
二、临时救助的对象(一)本市户籍人员,由于家庭成员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等造成其家庭基本生活水平暂时低于当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困难家庭;因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困难,暂时无法得到家庭支持,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个人;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需要给予临时救助的困难家庭或个人。
(二)在我市已取得居住证,且符合居住地人民政府规定的临时救助条件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可以在居住地申请临时救助。
(三)在我市未取得居住证,符合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条件的,由救助管理机构提供临时食宿、急病救治、协助返回等救助。
三、临时救助的基本原则(一)坚持救急救难与适度救助相结合;(二)坚持保障基本生活与分类救助相结合;(三)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与及时、便捷、高效相结合;(四)坚持政府救助、慈善捐赠、社会互助有机结合。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肥市城乡医疗救助暂行
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合政办[2018]39号
【发布部门】合肥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8.08.30
【实施日期】2018.10.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肥市城乡医疗救助暂行办法》的通知
(合政办〔2018〕3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合肥市城乡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已经2018年8月23日市政府第14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8年8月30日
合肥市城乡医疗救助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需求,最大限度减轻困难群众医疗支出负担,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健康脱贫工程的实施意见》(皖政〔2016〕68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15〕65号)、《安徽省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民生办〔2016〕1号)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疗救助应当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第三条城乡医疗救助基金通过财政安排、专项彩票公益金、社会捐助等渠道筹集。
市及县(市)、区财政应根据资金需求和上级财政补助资金情况,足额安排本级财政医疗救助资金和工作经费,并列入当年财政预算。
实施过程中的缺口部分,由同级财政及时予以弥补。
第四条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坚持“量入为出、年度平衡”的原则,实行统一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确保医疗救助资金按时拨付和合理使用。
对当年结余资金超过年救助资金总量10%的县(市)、区,市将调减下年度医疗救助资金补助额。
医疗救助基金应当开展专项审计或绩效评估,并将审计或评估结果作为资金安排的参考依据。
第五条医疗救助工作实行属地管理,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县(市)医疗保障部门、区卫生计生部门、开发区社会事业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民政部门负责特困供养人员、社会散居孤儿、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和因病致贫家庭收入认定工作;
扶贫部门负责贫困人口认定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筹集并及时拨付医疗救助资金;
卫生计生部门负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救助对象确认、医疗行为的监督管理等工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房产、残联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协助做好医疗救助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