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房屋构造、砌体结构和抗震的基本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423.00 KB
- 文档页数:9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在建筑设计中,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对于砌体结构房屋来说。
砌体结构房屋是通过将砖块、石材或混凝土块等材料按一定的方式砌起来构成的墙体和柱子,这种结构在抗震设计中有着特殊的要求和考量。
1. 材料的选择在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砖块、石材以及混凝土块等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将直接影响房屋在地震发生时的抗震性能。
在设计阶段就需要对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选择,确保其符合抗震设计的要求。
2. 结构的设计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中,结构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墙体、柱子、梁等结构构件的布置和连接方式,直接影响着房屋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结构的受力分析和结构布置进行深入研究,确保结构设计能够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
3. 钢筋混凝土的运用在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中,钢筋混凝土的运用是一种常见的手段。
通过在墙体、柱子等构件中设置钢筋混凝土,可以有效地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钢筋的加入可以增加结构的韧性和承载能力,从而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4. 整体设计思路在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中,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设计思路。
从建筑结构、材料选择到施工工艺,都需要考虑抗震设计的要求。
只有在整体设计思路上能够兼顾抗震设计的深度和广度,才能确保设计的高质量和抗震性能。
总结回顾: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需要全面的评估和设计。
材料的选择、结构的设计、钢筋混凝土的运用以及整体设计思路都是影响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能做到兼具深度和广度的考量,才能确保砌体结构房屋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抗震性能。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我个人认为材料的选择和结构的设计是最为关键的。
只有在这两个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考量,才能确保房屋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更好的抗震性能。
同时也需要在整体设计思路上注重抗震设计的要求,从而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
简述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砌体结构房屋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其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
1. 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概念设计的核心原则包括结构合理、刚度足、强度大、韧性好和稳定性强。
结构合理是指结构布置符合规范,布置合理,荷载路径明确,逐层传递至基础。
刚度足和强度大是指结构刚度满足规范,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韧性好是指结构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能够吸收和延迟地震能量。
稳定性强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易失稳。
2.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主要内容(1)结构设计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首先要考虑结构的合理布置和刚度的设计。
合理的结构布置应考虑荷载传递路径的连续性和逐层传递,以及墙体和柱的合理布置。
刚度的设计需要满足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要求,避免结构出现过大的变形。
(2)墙体设计砌体结构房屋的墙体是承受地震作用的主要构件之一。
墙体设计应考虑墙体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能力,包括墙体厚度、配筋等。
还应考虑墙体与结构其他构件的连接方式,确保墙体能够有效地传递荷载。
(3)材料选用在抗震设计中,砌体结构房屋应选择质量优良的砌体材料和优质的砂浆,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还应考虑材料的粘结性和耐久性,避免地震作用下材料的松动和脱落。
3.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文章写手,我认为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结构、墙体和材料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房屋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我也认为抗震设计不仅需要满足规范的要求,更需要考虑实际的地震情况和建筑的使用要求,才能真正保障建筑的安全性。
总结回顾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结构设计、墙体设计和材料选用等方面。
我们强调了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共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通过这些内容,相信读者能够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砌体房屋和底框房屋抗震设计砌体房屋是指由砖块、石块等材料垒砌而成的房屋,其抗震性能受到砖块和砌体结构的约束。
在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梁柱的设计:砌体房屋需要合理设置梁柱结构,将荷载传递到地基上,提高整体的刚度和稳定性。
梁柱的尺寸和布置需要根据房屋的平面布置、荷载情况以及砌体的强度等因素进行设计。
2.面层和抵抗性破坏:在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中,需要对墙体进行加固,增加其抵抗剪切力和抵抗开裂的能力。
加固方式可以采用增加墙体厚度、加设加筋部件、使用钢材等方式。
3.墙体间的连接:在抗震设计中,需要合理设计墙体之间的连接方式。
可以采用墙柱节点的加固、梁柱节点的加固等方式,提高墙体的整体作用。
4.土壤基础的研究: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还与地基土壤的性质有关。
需要对地基土壤进行地质勘察和土壤力学参数测试,然后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加固。
相比之下,底框房屋是指由钢结构构件组成的房屋,其抗震性能主要取决于钢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在底框房屋的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底框房屋的结构设计需要满足整体稳定性的要求,在横向抗震力作用下,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2.结构的合理性:底框房屋的结构应当保证结构构件的合理布置、合理使用材料,并满足相应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3.梁柱节点的设计:底框房屋的梁柱节点是抗震设计的重要部分。
需要采用合适的节点形式和加固措施,提高节点的刚度和抗震能力。
4.土壤基础的研究:同样需要对地基土壤进行地质勘察和土壤力学参数测试,然后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加固。
砌体房屋和底框房屋的抗震设计都是为了保障房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果不符合抗震设计的要求,将会使房屋在地震发生时产生严重变形或倒塌,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应的抗震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房屋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
同时,抗震设计还需要考虑地震动参数、设计地震烈度、建筑物震害预测等因素,以充分保证房屋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第二章房屋构造、砌体结构和抗震的基本知识2.1 房屋建筑如何分类?答:(1) 房屋建筑按用途分类①工业建筑:供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场所。
如机械厂、炼钢厂、造船厂、发电厂、电子元件生产厂、电视机生产厂等。
以及附属这些厂房的仓库、变电室、锅炉房、水塔及构筑物。
②民用建筑:供人们居住、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的场所。
它又分为民用建筑(如住宅、旅馆、公寓等)和公共建筑(如办公楼、学校、医院、商场、影剧院、车站等)两类。
③农业生产建筑: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而修造的房屋,如粮仓、畜舍、鸡场等。
④科学实验建筑:是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实验而建造的房屋,如高能物理研究试验楼、原子试验小型反应堆、电子计算中心等。
⑤体育建筑:是专为体育训练、锻炼和比赛而修建的房屋设施。
如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球场、训练场等。
(2) 房屋建筑按结构承重形式分类①砖承重结构:屋面、楼面和墙身的承重都是由砖墙来承受,并传至基础和地基。
如普通砖混房屋。
②排架结构:有屋架支承在柱子上,中间有各种支撑,形成铰接的空间结构。
如单层工业厂房就属于排架结构形式。
③框架结构:由混凝土的柱基础、柱子、梁、板的屋盖结构组成的结构形式。
如多层工业厂房、多层公共建筑等。
④筒体结构:随着高层建筑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结构形式。
它的外围和电梯井筒,是由密集的钢筋混凝土柱或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体构成,形成筒体,它的整体性好、刚度大,适用于高层建筑。
(3) 房屋建筑按结构承重材料分类①木结构房屋:主要是用木材来承受房屋的荷重,用砖石作为围护的建筑,如古建筑、旧式民居。
目前已很少修建这样的房屋。
②砖石结构房屋:主要是指以砖石砌体为房屋的承重结构,其中,楼板可以用钢筋混凝土楼板或木楼板,屋顶使用钢筋混凝土屋架、木屋架或屋面板及其斜屋面盖瓦。
③混凝土结构房屋:主要承重结构,如:柱、梁、板、屋架都是采用混凝土制成。
目前,建筑工程中广泛采用这种结构形式。
④钢结构房屋:主要骨架采用钢材(主要是型钢)制成。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砌体结构房屋是指以砖块或石块为主要材料,通过砌筑形成的建筑结构。
砌体结构房屋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古代就被广泛应用,并且在现代建筑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然而,由于砌体结构房屋的特点,其抗震性能较差,容易受到地震的摧毁,因此在抗震设计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
本文将介绍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关键要点和常见方法,以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
首先,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是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基础。
稳定性主要包括建筑物的纵向稳定性和横向稳定性。
纵向稳定性是指建筑物在地震力作用下的整体稳定性,主要采取加固墙体、设置结构柱和墙柱联结等措施来提高。
横向稳定性是指建筑物在水平地震力的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的能力,主要采取设置结构梁、设置剪力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框架等措施来提高。
此外,还可以采取设置承重墙和槽钢、角钢等材料的加固方法来提高整体稳定性。
其次,加强结构的抗震能力是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关键。
加强结构的抗震能力包括提高砌筑质量、增加墙体厚度和设置抗震支撑等措施。
提高砌筑质量是通过提高砌筑技术水平,保证砌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砌体结构的裂缝和开裂。
增加墙体厚度是通过增加墙体的截面面积,提高墙体的抗震承载能力。
设置抗震支撑是通过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设置抗震支撑,增加结构的抗震稳定性。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还需要考虑地基的抗震能力。
地基的抗震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加固基础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等措施。
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是在建筑物选址时就需要考虑的问题,合理选择地基类型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加固基础是通过增加基础的尺寸、加固基础的钢筋等措施来提高地基的抗震能力。
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是通过加固地基土壤,提高土壤的抗震能力。
综上所述,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需要从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加强结构的抗震能力两个方面来考虑。
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使其在地震中保持稳定和安全。
砌体结构基础知识:1 气体的类型及力学性能2 多层砌体房屋的构造要求一、块材和砂浆(一)块材块材是砌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常用的块体有砖、砌块和石材三类。
砖和砌块通常是按块体的高度尺寸划分的,块体高度小于180mm者称为砖,大于等于180mm者称为砌块。
1.砖(1)烧结普通砖标准尺寸:240mm×115mm×53mm。
强度等级:烧结普通砖的强度等级按10块样砖的抗压强度平均值、强度标准值及单块最小抗压强度值来确定分为:MU30、MU25、MU20、MU15和MU10五级。
(2)烧结多孔砖尺寸:190mm×190mm×90mm;240mm×115mm×90mm强度等级:按10块样砖的抗压强度平均值、强度标准值及单块最小抗压强度值来确定分为:MU30、MU25、MU20、MU15、MU10 五级。
作为一种轻质、高强、保温隔热的新型墙体材料已被广泛推广使用。
(3)蒸压灰砂砖及蒸压粉煤灰砖: 是以石灰和砂为原料,经过培料制备、压制成型、蒸压养护而成的实心砖。
强度等级:MU25、MU20、MU15和MU10四个等级。
2.砌块主要类型:实心砌块、空心砌块和微孔砌块。
砌块按尺寸大小分为:手工砌筑的小型砌块和采用机械施工的中型和大型砌块。
通常把高度在390mm以下的砌块称为小型砌块。
主规格尺寸为390mm×l90mm×190mm(其他规格尺寸由供需双方协商)。
砌块的强度等级:根据3个砌块试样毛面积截面抗压强度的平均值和最小值进行划分的分为:MU20、MUl5、MUl0、MU7.5和MU5六个强度等级。
3.石材常用的有重质天然石(花岗石、石灰石、砂岩等重力密度大于18KN/m3的石材)和轻质天然石。
重质天然石强度高、耐久,但开采及加工困难,一般用于基础砌体或挡土墙中。
在产石材地区,重质天然石也可用于砌筑承重墙体,但由于其导热系数大,不宜作为采暖地区的房屋外墙。
第二章房屋构造、砌体结构和抗震的基本知识2.1 房屋建筑如何分类?答:(1) 房屋建筑按用途分类①工业建筑:供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场所。
如机械厂、炼钢厂、造船厂、发电厂、电子元件生产厂、电视机生产厂等。
以及附属这些厂房的仓库、变电室、锅炉房、水塔及构筑物。
②民用建筑:供人们居住、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的场所。
它又分为民用建筑(如住宅、旅馆、公寓等)和公共建筑(如办公楼、学校、医院、商场、影剧院、车站等)两类。
③农业生产建筑: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而修造的房屋,如粮仓、畜舍、鸡场等。
④科学实验建筑:是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实验而建造的房屋,如高能物理研究试验楼、原子试验小型反应堆、电子计算中心等。
⑤体育建筑:是专为体育训练、锻炼和比赛而修建的房屋设施。
如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球场、训练场等。
(2) 房屋建筑按结构承重形式分类①砖承重结构:屋面、楼面和墙身的承重都是由砖墙来承受,并传至基础和地基。
如普通砖混房屋。
②排架结构:有屋架支承在柱子上,中间有各种支撑,形成铰接的空间结构。
如单层工业厂房就属于排架结构形式。
③框架结构:由混凝土的柱基础、柱子、梁、板的屋盖结构组成的结构形式。
如多层工业厂房、多层公共建筑等。
④筒体结构:随着高层建筑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结构形式。
它的外围和电梯井筒,是由密集的钢筋混凝土柱或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体构成,形成筒体,它的整体性好、刚度大,适用于高层建筑。
(3) 房屋建筑按结构承重材料分类①木结构房屋:主要是用木材来承受房屋的荷重,用砖石作为围护的建筑,如古建筑、旧式民居。
目前已很少修建这样的房屋。
②砖石结构房屋:主要是指以砖石砌体为房屋的承重结构,其中,楼板可以用钢筋混凝土楼板或木楼板,屋顶使用钢筋混凝土屋架、木屋架或屋面板及其斜屋面盖瓦。
③混凝土结构房屋:主要承重结构,如:柱、梁、板、屋架都是采用混凝土制成。
目前,建筑工程中广泛采用这种结构形式。
④钢结构房屋:主要骨架采用钢材(主要是型钢)制成。
如钢柱、刚梁、钢屋架。
一般用于高大的工业厂房及超高层建筑。
2.2 房屋建筑的等级如何确定?答:房屋建筑的等级确定有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安全等级、建筑物耐火等级。
(1)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分类见表2-1: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性,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划分见表2-2。
2.地基基础设计安全等级及抗震要求没计时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
(3)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
2.3 何为房屋建筑构造?答:房屋是由基础、承重墙、非承重墙、柱、梁、楼面板、屋面板、门窗等构件组成的,见图。
在这些构件中,由基础、承重墙、柱、梁、楼面板、屋面板等组成一个承受房屋的自重、人群和家具的重力、风力等荷载和地震、温度变化等作用的体系,以保证房屋安全和正常地工作,此体系称为房屋结构,又称为建筑结构。
2.4 单层工业厂房构造组成有哪几种?答:单层工业厂房按结构组成划分有两种类型:一是墙承重结构,外墙采用砖、砖柱承重;二是骨架承重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或钢构件组成骨架承重,墙体只起围护和分隔作用。
墙承重结构的厂房采用砖墙、砖柱的承重结构,其构造简单,造价经济,施工方便,但由于砖的强度低,只适用于厂房跨度不大,高度不高,吊车荷载又较小的中、小型厂房。
骨架承重结构是由钢筋混凝土构件组成骨架承重。
厂房的骨架由基础、柱、屋架、天窗架、屋面板、吊车梁、基础梁、联系梁和支撑系统等构件组成。
墙体仅起维护及传递风荷载作用。
2.5 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有哪些?答:(1)安全性即要求结构应能承受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如各种荷载、支座沉降、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以及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不致因局部破坏而发生连续倒塌。
(2) 适用性建筑结构在正常使用时应能满足正常的使用要求,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如变形、裂缝宽度或振动等性能均不超过规定的限值。
(3)耐久性建筑结构在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如在设计基准期内,结构材料的锈蚀或其他腐蚀不超过规定的限值。
安全、适用和耐久是结构可靠的标志,统称为结构的可靠性。
即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我国设计基准期为50年),在规定的条件下(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正常维修的条件),满足预定功能(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则结构是可靠的。
2.6 地基有哪些种类?答:建筑物埋置在土层中的那部分承重结构称为基础,而支承基础传来荷载的土(岩)层称为地基。
工程中用作地基的土壤有:砂土、黏土、碎石土、杂填土及岩石。
土壤分为四类,其中一、二类土合并为普通土;岩石分为两类:普通岩和坚硬岩。
地基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大类。
应用自然土层做地基的称天然地基;经过人工加固处理的地基称人工地基,常用的人工地基有:压实地基、换土地基和桩基。
2.7 砖基础的构造形式有哪些?答:下图是砖基础的构造,它由下列五部分组成。
(1)垫层。
垫层在基础的最下部,直接与地基接触。
常见的垫层有灰土(二七灰土或三七灰土)、碎砖三合土及素混凝土。
(2)大放脚。
是指基础下部逐级放大的台阶部分。
大放脚分为等高式大放脚和间隔式大放脚两种。
前者的砌法为二皮一收;后者为二一间收,即二皮一收与一皮一收相间隔。
每次收进宽度均为1/4砖长。
(3)防潮层。
为防止地下水或室外地面水对墙及室内的侵入而设置的一道防水处理层。
防潮层的位置一般设在室内地面以下一皮砖处(并在地面层厚度之内,室外地坪以上)。
(4)基础墙。
从构造上讲,大放脚顶面至防潮层为基础墙;在预算定额中的工程量计算上,一般以室内地坪±0.000为上界,上界以下为基础。
(5)勒脚。
勒脚是外墙接近室外地面部位的加固构造层。
常用做法有:贴面类、铺砌类及抹灰类三种。
2.8 墙体的种类有哪些?答:按墙体在平面上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内墙和外墙。
外墙是指房屋四周与室外接触的墙,位于室内的墙叫内墙。
按照墙是否承受外力的情况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
承受上部传来的荷载的墙是承重墙,只承受自重的墙是非承重墙。
又根据使用的材料不同,可分为砖墙、石墙、混凝土板墙、砌块墙和轻质材料隔断墙等,见图。
2.9 墙体在房屋建筑中主要起什么作用?答:墙体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受力作用:主要承受房屋从屋顶、楼层传来的自重,人和设备的可变荷载以及风、雪、地震冲击等特殊荷载。
(2)围护作用:外墙具有遮风挡雨、隔热御寒、阻隔噪音的作用,内墙除了分隔房间的作用外,还有隔声和防火等。
(3)分隔空间的作用:内墙可将建筑物按不同用途一一分隔开来。
2.10 什么是砖砌体?砖砌体的组砌方式有几种?答:在房屋建筑中,砖砌体用作内外承重墙或围护墙及隔墙。
其厚度是根据承载力及高厚比的要求确定的,但外墙厚度往往还需考虑到保暖及隔热的要求。
砖砌体一般多砌成实心的,有时也可砌成空心的,砖柱则应实砌。
采用标准尺寸的烧结普通砖、黏土空心砖及非烧结硅酸盐砖与砂浆砌筑成的砖砌体,有墙或柱。
但因黏土砖浪费农田、人工以及保温效果差等原因,有些地方已经禁用。
实砌标准砖墙的厚度为120mm(半砖)、240mm(1砖)、370mm、490rmn(2砖)、620mm、740mm(3砖)等。
墙体砌筑方式有:一顺一丁、梅花丁、三顺一丁等,见图。
砌筑的要求是铺砌均匀,灰浆饱满,上下错缝,受力均衡。
当砌体砌成空心时,为空斗砌砖体。
这是将部分或全部砖立砌,中间留有空斗(洞)的墙砌体。
目前采用的空斗墙分为一眠一斗、一眠多斗和无眠多斗墙(图)几种,厚度一般为240mm、300nm。
空斗墙较实心墙能节省砖和砂浆,可使造价降低,自重减轻,但其整体性和抗震性能较差,亦费人工。
在非地震区,空斗墙可用作1~3层的一般民用房屋的墙体。
烧结多孔砖可砌成的墙厚为90mm、120mm、190mm、240mm、370mm。
2.11 什么是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砌体?答:这是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砖砌体的一种形式,先砌砖墙后浇筑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与墙体上、下圈梁相连接组成弱框架,增加了墙体的延性和抗震性能,也提高了承载能力,并可减少二次结构施工。
2.12 什么是填充墙砌体?答:填充墙砌体的应用数量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
其类型有空心砖砌体、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以及建筑节能的各种夹心墙、复合墙和混合墙等。
当前,在砌体工程中,对砌体性能的要求和砌筑工艺技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2.13 什么是横墙承重体系?答:横墙承重体系是指多数横向轴线处布置墙体,屋(楼)面荷载通过钢筋混凝土楼板传给各道横墙,横墙是主要承重墙,纵墙主要承受自重,侧向支承横墙,保证房屋的整体性和侧向稳定性。
横墙承重体系的优点是屋(楼)面构件简单,施工方便,整体刚度好;缺点是房屋布置不灵活,空间小,墙体材料用量大。
主要用于5~7层的住宅、旅馆、小开间办公楼。
2.14 什么是纵墙承重体系?答:纵墙承重体系是指屋(楼)盖梁(板)沿横向布置,楼面荷载主要传给纵墙。
横墙承受自重和少量竖向荷载,侧向支承纵墙。
主要用于进深小而开问大的教学楼、办公楼、试验室、车间、食堂、仓库和影剧院等建筑物。
2.15 房屋建筑中构造柱起什么作用?答:构造柱可以加强房屋抗垂直地震力的能力,特别是承受向上地震力时,由于构造柱与圈梁连接成封闭环形,可以有效地防止墙体拉裂,并可以约束墙面裂缝的开展。
通过构造柱的设置,可以加强纵横墙的连接,也可以加强墙体的抗剪、抗弯能力和延性,从而提高抗水平地震力的能力。
此外,构造柱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因温差而造成的水平裂缝的发生。
2.16 构造柱的施工技术要求主要有哪些?答:构造柱的施工技术主要要求是:(1)构造柱施工应按下列顺序进行:绑扎钢筋、砌砖墙、支模板、浇捣混凝土柱。
(2)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绑扎前必须做除锈、调直处理。
钢筋末端应做弯钩。
底层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与基础圈梁(或混凝土底脚)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5倍竖向钢筋直径,并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如图所示。
(3)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需接长时,可采用绑扎接头,其搭接长度一般为35倍钢筋的直径,在绑扎接头区段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箍筋在楼板和地面上下H/6处应加密,间距≤100mm,如图所示。
(4)在逐层安装模板之前,必须根据构造柱轴线校正竖向钢筋,并与圈梁的纵筋相垂直,绑扎牢靠。
构造柱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为20mm,且不小于15mm。
(5)砌砖墙时,从每层构造柱脚开始,砌马牙槎应先退后进,以保证构造柱脚为大断面。
如图所示。
(6)构造柱模板在各层砖墙砌好后,分层支设。
构造柱和圈梁的模板,都必须与所在砖墙面严密贴紧,支撑牢靠,堵塞缝隙,以防漏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