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股热潮叫“汉语”——汉语国际教育搭建的那座“汉语桥”
- 格式:pdf
- 大小:702.75 KB
- 文档页数:2
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
全卷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文化,如同一条宽广的河流,汇聚着各地的风土人情与智慧结晶。
它不仅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更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桥梁。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文化交流成为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相互理解、和谐共处的关键力量。
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迎来一个个重要节点的2024年,你所在的学校接待了来自全球各国留学生所组成的文化交流团,并开展了“文化促交流·友谊更长久”系列文化活动,请你和同学们一同参与这场文化盛宴。
一、积累和运用(共7小题,计24分)【喜迎宾朋】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它更是融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了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还是重大场合的庄重仪式,中国人都能够展现出恰到好处的礼仪风范,彰显出优雅与从容。
这种礼仪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与关爱,更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
小秦将作为学生代表在文化交流活动开幕式上发言,请你帮他解决其中的文字问题。
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好!在这美好的时刻,我们精神抖sǒu,共同迎接这场盛大的文化交流活动。
欢迎各位来宾、朋友莅临我校,为我们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新色彩。
文化交流,是心灵的对话,是智慧的交融。
它让我们在欣赏中感受文明的魅力,在交流中促进世界的和谐。
今天,我们相聚于此,旨在共同探索、学习,让文化的力量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和而不同,羡美与共。
”这句古老的箴言道出了文化交流的精髓。
我们尊重每一种文化的独特性,也愿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共创美好未来。
这场活动如同一张崭新的画卷,承载我们cù新的理想,期待我们用智慧和热情共同描绘。
广东省深圳市海湾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每年的11月,为深圳读书月。
今年海湾学子将开展“书香校园,人文海湾”主题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一座洋溢着书香的城市,是一座有灵魂的城市。
今年深圳读书月以“阅历史文脉读现代文明”为主题。
海湾中学计划开展系列活动,让阅读有仪式感,让更多的同学漫游书海。
阅读不是为了甲(A附庸风雅B矫揉造作),而是滋养美好的心灵。
只要能①(kè shǒu)进步的信条,坚持阅读,那我们的知识不仅可以①(yǔ rì jù zēnɡ),我们还可以遇见更广袤的世界。
①阅读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①是不是能从经典作品中汲取营养,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关键。
人们从《沁园春•雪》中感受到雄奇豪迈的气概,从《乡愁》中感受到一唱三叹的旋律,从《我爱这土地》中感受到至死不渝的深情,_____。
一个喜欢阅读的人,是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者。
一座书香校园,定能让学子在乙(A耳提面命B耳濡目染)中拥有丰盈的人生。
1.请根据拼音写汉字① kè shǒu ①yǔ rì jù zēnɡ2.请结合语境,选择正确的成语填在横线上。
(填选项)甲乙3.文中划线句①“阅读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这是一个复句。
4.小深在阅读语段的过程中,发现文中划线句①存在语病,请修改后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二、语言表达5.小圳是一个喜爱阅读的中学生,最近阅读了《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
请你从以上三篇文章中选一篇,仿照前面的句式写一句话。
人们从《沁园春•雪》中感受到雄奇豪迈的气概,从《乡愁》中感受到一唱三叹的旋律,三、选择题6.海湾学子在准备读书月展板的时候收集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下面对于这些句子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中亚多国兴起“汉语热”孔子学院“遍地开花”查看下一页2013年09月18日10:57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9月18日电题:中亚多国兴起“汉语热”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作者范超邹春光提起中亚诸国,中国人的脑海里往往浮现出大漠草原、牧歌飞扬的壮美场面。
9月3日至1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亚四国进行国事访问,中国公众的视线再次投向中亚。
但令很多中国人想不到的是,历史上深受俄语影响的中亚诸国近年来悄然兴起了“汉语热”,当地人学习汉语的热情持续高涨,孔子学院陆续在中亚诸国开办,而赴华留学的中亚学子的数量也逐年攀升。
在专家看来,中亚诸国兴起“汉语热”,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密切相关。
近年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愈来愈令世界瞩目,中亚各国与中国的合作也越来越深入广泛,汉语人才在中亚有着光明的就业前景,而中国的复兴也令古老的华夏文明魅力倍增,在此背景下,中亚诸国兴起汉语热便不足为奇了。
孔子学院在中亚“遍地开花”中亚五国中,面积最大的是哈萨克斯坦。
2006-2012年,先后有4所孔子学院在哈萨克斯坦落户。
汉语在该国高校乃至中小学课堂的受欢迎程度出人意料。
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周力称,他在哈国工作近3年,切身感受到当地的“汉语热”。
无论外事场合,还是街头巷尾,他总能听到当地人用虽不标准、但却清晰可辨的汉语“你好”向自己打招呼。
很多人对汉语懂得不多,但见到中国人都会说声“你好”。
吉尔吉斯斯坦位于哈萨克斯坦南方,近年来汉语已成为该国最流行的外语之一。
中国在吉尔吉斯斯坦共开设有3所孔子学院,第4所也正在筹划之中。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广播电台与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合作开办了“跟我学汉语”栏目,颇受当地汉语学习者们的青睐。
中亚地区第一个孔子学院是于2005年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成立的。
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非常重视汉语推广和中乌文化交流,撒马尔罕外语学院、费尔干纳大学等地方院校也陆续开设了汉语课程。
虽然乌兹别克斯坦的汉语学校数量不断增加,但仍难以满足乌国民众学习汉语的热切需求。
汉语国际教育视角下的“汉语桥”节目分析作者:闫嘉畅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8年第08期内容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为汉语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本文从汉语国际教育视角下全面分析了“汉语桥”节目,从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现状。
提出了在新的文化发展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教学,帮助留学生更好的掌握汉语,提升汉语的国际热度。
关键词:背景节目浅析意义文化习得语言习得1.引言语言是人类使用的最重要的沟通交流工具,汉语是我们本民族通用的语言。
“汉语桥”是在文化冲突和交融日益凸显的背景之下产生的,它是各国、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缩影,是文化发展的前景,更是我们打开中国文化发展大门的重要手段,研究汉语国际教育视角下的“汉语桥”节目,能够帮助我们研究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点,以便更好的教授汉语。
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现状,让汉语更好的走进国际舞台,国家成立了专门的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统一协调部署对外汉语相关工作。
经过数年的发展,国家汉办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知名品牌。
孔子学院的数量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第一所孔子学院设立在韩国首尔,截至到2016年,中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的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多家孔子学院,学员的总数达到200万。
2.“汉语桥”节目浅析“汉语桥”是在孔子学院的支持下承办的比赛,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包括"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和"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三项具体内容。
2.1“汉语桥”节目形式“汉语桥”的节目形式丰富多样,其中包括文化主题的情景演讲、梦想职场以及中国传统经典故事的演绎等,这些活动可以充分展现选手的特长和个性,在充满趣味而又不失严肃的节目氛围中,选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这又使比赛的结果充满未知,增加了节目的可观赏性。
当前位置:天津对外汉语教师培训考评中心 >> 新闻报道 >> 海外"汉语热",引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图)海外"汉语热",引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图)编辑:天津对外汉语教师培训中心摘自:国际在线全美汉语大会30日在芝加哥开幕,主办方美国大学理事会主席卡普顿(右2)、中国汉办主任许琳(右1)、亚洲协会主席丁文嘉(左1)和马大孔子学院院长刘全生合影。
(美国《侨报》/余东晖摄)尽管美国经济处于严重衰退的寒冬,但中美教育文化交流却逆势而上,屡屡掀起热潮。
近日在芝加哥结束的第二届“全美汉语大会”上,与会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美国持续升温的汉语学习热潮。
中美两国政界、商界和学界人士表示,近年来美国的汉语教学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成为全球”汉语热”中的一股主要力量。
汉语在海外的传播,对于促进各国人民了解中国,加快汉语教育全球化进程,推动国家间文化交流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全美汉语大会”是美国大学理事会和亚洲协会主办的以推广汉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学术会议,旨在促进全美各地汉语教学机构和教师的交流,推进美国汉语教学的发展。
这是美国规模最大的研讨汉语教学的会议。
首届“全美汉语大会”去年4月在华盛顿召开。
今年尽管美国深陷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会议规模仍然在去年的基础上稳中有升,参会人数近900人,来自全美46个州。
在4月30日至5月2日的会期中,参会者围绕教材的编制、教学方法等具体问题举办了多场专家演示、研讨会和圆桌会议等学术活动,还举办了汉语教学资源展览。
会议主办方之一、亚洲协会主席维沙卡·迪赛认为,汉语学习在全美教育体系中迅速拓展,不仅是中国日益上升的国际影响使然,也因为学习汉语有利于美国青少年拓宽视野、培养全球性思维,成为面向21世纪的开放型人才。
据亚洲协会不完全统计,美国的大学一般都设有汉语课程,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的发展势头也相当迅猛,特别是近五年来尤其如此。
汉语桥的意义“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已成为各国大学生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在中国与世界各国青年中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
“汉语桥”比赛内容包括汉语语言能力、中国国情知识和中国文化技能。
选手们首先在各自国家参加预赛,每个赛区的优胜者应邀来华参加决赛。
据了解,今年以“激情奥运、快乐汉语”为主题的第七届“汉语桥”比赛将由湖南卫视承办。
而湖南卫视也派出几路人马组成摄制小组对美国、泰国、南非、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加拿大九个赛区进行了全程跟踪拍摄。
“汉语热”市场分析关注海外如今有近3000万人学习汉语,如果按每人每年1000元人民币的学习费用来计算,这就意味着一个巨大汉语产业的形成。
正是以这样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某中央级媒体看到了非常乐观的前景,认为“汉语热”即将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一个全新的增长点。
乐观的情绪固然很能感染人,也是我们每个希望经济保持强劲增长的中国人所愿意看到的现实,然而,事实恐怕并不会如此简单,至少在目前而言,这一潜在的经济增长点还未明显地表露出来。
不过,我们不妨将此当作一个美好的远景来看待。
在国内,学习英语的人大概都有类似的经历,那就是每年耗费在购买教材及各种辅导材料、音像资料,为此报名英语班的费用,加起来的确是个相当大的数目。
而英国在英语教学中也的确得到了巨大的经济回报,据了解,英国每年从全世界的英语学习者中获得了110亿英镑的收入,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文化产业,由此不难理解英国政府为何每年要投入巨资来推广英式英语。
微不足道的“留学生经济”但汉语在国际上地位还远远不能与英语相比,甚至如果仔细考察汉语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得出的结论也许未必那么乐观。
首先一点,推广汉语最直接的群体就是到中国来的留学生。
这一数字每年都在大幅增长,有数字说2004年在校留学生已达到十万人,今后还将以每年25%的幅度增长,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能以奖学金、打工收入来维持自己学费和生活费的留学生属于极少的,那么,这对中国而言,留学生在华的人数越多,汉语推广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应也就越明显。
让国际教育架起对外开放的桥梁作者:黄真来源:《走向世界》2022年第11期作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教育具有交流传播共享的天然属性。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是全球聚集一流人才、助推国际科技、人文交流的关键方式,来华和出国留学是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际教育在对外开放交流中肩负着更加重大的使命。
当下,实现国际交流高质量发展,让国际教育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世界影响力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是国际教育面对的必答题。
为此,笔者专门采访了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马茂祥教授,听他解读国际教育学院在教授中国语言、弘扬中国文化以及促进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议题中如何开拓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新局面。
“很多人提到国际教育想到的就是出国留学或者越来越热的来华留学教育,其实这对国际教育概念的理解有些狭隘,停留在具体操作层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国际教育应该给年轻人提供了解世界性问题的知识,培养他们对于世界性问题的关注和解决世界性问题的能力。
国际教育以责任、公正、平等、自由、包容、和谐、人性等为核心价值,倡导加强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借鉴,以构建更加包容的世界,促进世界和平、合作与交流,建设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
”马茂祥认为,“国际教育应该首先理解为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培养各国学生对于世界性问题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世界各国团结起来共同面对世界性问题,是‘一起向未来’的教育,其次才是操作层面的双向人才培养和教育交流活动。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关联前所未有的紧密,政治、经贸、人文等交流合作更加频繁和广泛,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局势。
“人类要共同面对世界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寻求共同价值观,画好同心圆,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中共谋发展,共同进步,而不是通过退回到某个历史时代来解决目前的问题。
汉语桥观后感一、引言“汉语桥”活动作为一项国际汉语推广活动,自2002年创办以来,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
它不仅推动了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还增进了中外青少年之间的友谊与交流。
本文旨在通过对“汉语桥”活动的深度剖析,分享个人的观后感,以期引发对对外汉语教育及文化传播的思考。
1. 简要介绍“汉语桥”活动的背景和意义“汉语桥”活动由中国孔子学院总部主办,旨在激发全球汉语学习者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这一活动不仅是一场知识和技能的竞赛,更是一个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的桥梁。
2. 阐述撰写本文的目的和观后感来源作为此次活动的观众,我被参赛选手的热情和对汉语的热爱深深打动。
我希望通过本文,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同时探讨“汉语桥”活动对我国对外汉语教育及文化传播的深远影响。
3. 概括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全文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概述“汉语桥”活动,接着从对外汉语教育和对我国文化传播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总结观点,并对未来“汉语桥”活动的发展进行展望。
二、汉语桥活动概述1. 活动历程及主要环节“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自2002年创办以来,已走过近二十个年头。
活动主要环节包括:预赛、复赛、决赛以及总决赛。
预赛通常在各国设立分赛区,选拔出优秀的选手参加在中国举办的复赛。
复赛和决赛阶段,选手们将通过演讲、知识问答、中华才艺展示等多个环节,展示他们的汉语水平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总决赛则是整个比赛的最高潮,选手们在此环节中不仅要比拼语言能力,还要通过深度交流,展现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独特见解。
2. 参赛选手的特点与表现参赛选手来自世界各地,他们中既有汉语专业的学生,也有因兴趣自学汉语的非专业人士。
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对汉语和中华文化的热爱。
在比赛中,选手们表现出极高的汉语水平,以及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
无论是演讲中的流利表达,还是才艺展示中对传统元素的巧妙运用,都令人印象深刻。
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随着近些年来经济社会的日新月异发展,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世界各国掀起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在各大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开设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其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还可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井然有序开展。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强调对教学设计环节进行动态调整,与时俱进的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借助各种方式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热情。
本文主要探讨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教学的有效改革策略,以供广大相关人士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教学;教学改革引言:世界各国对于汉语学习的实际需求可以推动中国教育朝向国际化发展,而相关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对外汉语专业日渐加快学术界建设该专业的步伐,促使在对外交流中我国各大高校不断深化改革对外汉语教学。
学习对外汉语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具备教学国际汉语的能力,还可以在国际汉语教学的实践活动中灵活应用所学理论知识。
随着汉语学习世界化进程加快,建设好对外汉语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及培养出更多具备高质量和高技能的应用型对外汉语教师已经成为现阶段推广国际汉语事业的重中之重。
一、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内容更加侧重于阐述理论知识,实践内容不足学生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就是成为一位对外汉语教师,教外来留学生学习和掌握汉语是主要任务,具有较强实践性。
现阶段,这门课程更加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实践内容的教学。
例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仅讲解一些对外汉语语法以及语言习得理论等相关知识内容,并未为外来留学生模拟出一个单纯的对外汉语教学环境,部分学生虽然可以对基本字词和语法进行初步掌握,但是却不能将这些知识点清楚明白的讲解给留学生,所以其根本无法胜任工作岗位,成为一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十分不利于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就业。
“汉语桥”中文比赛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启示摘要:“汉语桥”中文比赛作为一档语言类知识竞赛节目,不仅受到了大批国际友人的青睐,也吸引中国成千上万的电视观众。
该模式的成功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也在一定程度上传递了语言之外的文化价值,它对中外文化交流繁荣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推动作用,给予了文化建设者在此过程中的诸多启示。
关键词:“汉语桥”中外文化交流启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掀起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汉语学习需求也越来越大,相关部门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并展开了一系列活动来进行汉语推广。
“汉语桥”便是由国家汉办、孔子学院联合主办的世界性中文比赛,主要包括汉语桥一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汉语桥一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汉语桥一在华留学生中文比赛和汉语桥一商务汉语大赛等等,旨在增加各国对中国乃至中华文化的了解。
一、“汉语桥”中文比赛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繁荣发展“汉语桥”中文比赛是以汉语应用为基础、同时展现中国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魅力的汉语盛会,正如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女士所言:“‘汉语桥’已不单单是一场世界中文比赛,它已然成为一场全世界热爱汉语和中华青年们的‘嘉年华’和‘奥利匹克’,它拉近了世界各国年轻人的心灵,也拉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为例,该赛每年举办的主题各异,涉及中国文化、风俗、地理情况各方面。
通过形式多样的比赛环节,参赛选手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汉语水平,更是展示了自己的汉语综合能力和中华文化素养,同时也将自己民族的文化带入了中国观众的视野,所以说,“汉语桥”中文比赛是一股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繁荣发展的新兴势力,主要有以下两方面表现:(一)“汉语桥”中文比赛的参赛选手通过才艺展示等环节,将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包装后重新表现出来。
太极拳、中国戏曲、民歌、中国陶艺、相声等具有“中国味儿”的节目经过异文化背景的选手重新演绎,不仅使参赛者亲临其境感受中华文化氛围、了解并喜爱中国传统文化,也使得国人重拾经典,加深了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箴言的理解,实现传统文化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