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5章区域经济发展第30讲模拟精选演练提升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2
错误!规范答题15 区域经济发展类综合题(2017·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
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
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
该农场一期种植1 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 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
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8分)(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4分)(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6分)样卷展示得分:16分卷剖析失分原因:第(1)题,缺少分析的细致过程;没有细致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中哪些部门需要剑麻;没有说明我国气候为什么不适宜种植剑麻。
第(2)题,原因分析不够详细,没有分析为什么该地交通便利.第(3)题,地理思维不全,没能够向“前”、向“后”展开分析;没有结合当地自然特点来说明为什么剑麻容易腐烂;没有进一步说明剑麻腐烂会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第(4)题,大体思路是正确的,应从“增加就业、增加收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分析。
标准答案(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8分)(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
(4分)(3)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4分)(4)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我国的东北地区与美国的农业生产)最新考纲探究线索核心素养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1.区域认知:定位区域位置,熟知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
2.综合思维:结合区域特征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布局状况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3.人地协调观:联系区域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探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树立科学的农业发展观。
[教材内案例]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①气候②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1)主要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农业区分布主要产品类型耕作农业区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等作物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①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②特产主要有人参、鹿茸、木耳、柞蚕茧、苹果、梨等畜牧业区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三河马、三河牛、东北红牛(1)地位①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②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4.农业发展方向(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类型问题成因对策耕地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利用不合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持水土,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湿地,增施有机肥等林地、草地林地、草地的比重下降,草场退化加剧沼泽地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其他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区域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平原区面向国内市场,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确保国家粮食需求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半山区实现“立体农业”,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的转变[轻巧记忆]__图解法记忆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教材外案例]美国的农业生产1.美国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①气候: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水热条件配合较好。
GDP能耗降低16%,要顺利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对碳排放进行模拟预测。
预测时,必须以技术进步和经济平稳增长为前提。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省的2010—2050年碳排放高峰预测曲线。
据此完成第1~2题。
1.(2015湖北武汉高三一检,1,区域综合开发)对该省的碳排放模拟预测可以忽略的因素是( )
A.GDP增长率
B.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C.产业结构的调整
D.当地气温的季节分布
2.(2015湖北武汉高三一检,2,区域综合开发)下列关于该省2010—2050年的碳排放预测,表述错误的是( )
A.碳排放量高峰峰值出现先增后降的倒“U”型曲线
B.随着能源结构的优化,碳排放高峰峰值可能会减小
C.单位产值的能耗出现先增后降的倒“U”型曲线
D.技术进步可能会使碳排放高峰峰值出现时间提前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碳排放量的变化首先与GDP增长率有关,GDP增长率直接影响着能源的消耗数量,故A 项错误;能源消费结构直接影响着矿物能源的消耗数量,进而影响碳排放量,故B项错误;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着能源的消耗数量,也就影响着碳排放量,故C项错误;某地气温的季节分布对每年的能源消耗总量影响很小,故D项正确。
第2题,据图中曲线变化特征可知,该省2010—2050年碳排放量高峰值先上升后下降,故A项不符合条件;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矿物能源消耗量可能会减少,碳排放量高峰值可能会减小,故B项不符合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单位产值的能耗会持续下降,故C项符合条件;随着技术的进步,能源利用效率会提高,后期碳排放量会减少,所以碳排放量高峰值出现时间会提前,故D项不符合条件。
秦山核电厂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工程1月12日17时成功并网发电。
至此,秦山核电基地现有的9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54.6万千瓦,年发电量约500亿千瓦时,成为目前国内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装机最大的核电基地。
根据材料完成第2~3题。
2.(2015江西南昌十所省重点中学一模,2,可持续发展)关于核电开发评价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核能发电的优点是:原料运输量小,发电量大,地区适应性强②核能是清洁能源,无废弃物污染,市场前景广③核电开发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要求高,但核电站建成后,发电效益大,积累多④在临海地区布局,对于核废料和冷却水的处理十分便利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3.(2015江西南昌十所省重点中学一模,3,区域资源开发)关于我国核电站迅速发展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经济迅速发展,能源供需矛盾突出②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数量有限,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③核电地区适应性强,开发便利,便于管理④核电可以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⑤太阳能、生物能开发的经济价值低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答案:2.A 3.C解析:第2题,核能有废弃物污染,②错误;核废料和冷却水处理的便利性与临海布局关系不大,④错误,所以选A。
第3题,核电地区适应性强,开发不便利,管理有难度,③错误,所以C正确。
读某农业生态园生态链循环模式图,完成第13~15题。
13.(2015福建漳州八校第二次联考,13,可持续发展)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效益最大化原则14.(2015福建漳州八校第二次联考,14,可持续发展)该农业生态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有( )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②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③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④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⑤果草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⑥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⑥15.(2015福建漳州八校第二次联考,15,可持续发展)该农业生态园废弃物再利用体现在( )①食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和秸秆、粪便用于生产沼气②养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③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黑麦草、玉米草等牧草④收集珍禽的羽毛制作成观赏标本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13.A 14.C 15.D解析:第13题,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持续性、公平性和共同性三方面。
十五可持续开展耕地在国家经济开展建立中具有多种功能,如生态平安维护、国民经济奉献、根本生活保障、粮食平安保障等功能。
读我国1949—2021年耕地功能变化示意图,完成第9~10题。
9.(2021 广东广州二模,9,农业生产)1985年后出现曲线②反映耕地功能是( )10.(2021 广东广州二模,10,农业生产)引起曲线①功能强度持续上升且跃居首位最主要原因是( )答案:解析:第9题,该功能在1985年以后才出现,为生态平安维护功能,其他三项功能应自始至终都存在,只有当经济开展到一定水平,耕地不断被破坏,生态环境受到危害,该功能才会呈现。
第10题,①功能应为粮食平安保障功能,我国人口众多,而耕地不断减少,因而该功能强度不断上升。
27.二氧化碳是地球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对城市二氧化碳通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读2021年11月至2021年1月上海徐家汇通量观测站二氧化碳通量日变化图,以下说法正确是( )A.上海经济技术水平高,能源利用率高,二氧化碳排放量低D.两个峰值出现都主要是因为人们上、下班顶峰时段,交通排污导致28.(2021 安徽皖南八校三模,28,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开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大气环境,是地球村每一位公民应尽责任。
以下有关人们日常生活中行为合理是( )①选购本地产品、包装简单产品、季节性水果和蔬菜、有节能评定标签电器产品②绿色出行,尽可能步行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③让房屋自然通风和防止房间过暖,安装好房屋隔热及防通风系统④选用再循环材料和生物液体燃料⑤使用经济型汽车,无需保养您汽车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答案:解析:第27题,二氧化碳通量全天均为正值,说明上海为二氧化碳净排放源;二氧化碳通量日变化呈双峰型,两个峰值出现时间正好对应上下班顶峰时段,车流量明显增多,徐家汇通量观测站附近正是交通要道,二氧化碳通量黄昏峰值远大于早上峰值可能是由于上海地区晚餐使用燃料排放大于早餐所致。
【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5章区域经济发展第30
讲模拟精选演练提升
[学生用书P219]
(2016·巴蜀模拟)我国东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与美国、乌克兰的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的玉米生产( )
A.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高
B.商品率高,大部分用于出口
C.科技投入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
D.家庭农场为主
2.要实现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采取的是( )
A.毁林开荒、扩耕,以获得持续增产
B.增施化肥、农药,以提高玉米产量
C.延长玉米产业链,进行精深加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
D.利用玉米秸秆,大力发展沼气
解析:第1题,与美国、乌克兰的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玉米生产的科技投入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
第2题,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可以通过延长玉米产业链、进行精深加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1.C 2.C
(2016·湖北武汉模拟)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
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
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
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4.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
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
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3题,从经纬度位置可看出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其中甲为大兴安岭、乙为松嫩平原、丙为长白山地区。
东北地形表现出明显的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特征。
东北春季积雪融水使河流水位较高,夏季7~8月份由于降水多而使河流处于高水位,即河流一般有两次汛期,以夏汛水量最大,即河流径流量主要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流
还存在凌汛现象。
从等温线判断甲地气温最低,从降水量线看丙地降水最多、甲地最少。
第4题,东北平原面积广大,是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地区,土壤肥沃,粮食生产商品率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近年来由于该地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该区域由于纬度位置较高,热量相对不足是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答案:3.C 4.B
下图为2011年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类型分布格局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Ⅱ区人口稠密是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②Ⅲ区内部不同省区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大
③Ⅳ区具有耕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多的优势
④Ⅴ区自然条件差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可定位为粮食生产型农业区的省份主要位于( )
①Ⅰ区②Ⅲ区③Ⅳ区④Ⅴ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Ⅱ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但人口稠密不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Ⅲ区既包括我国南方地区的江西、湖南、四川、湖北四省区,又包括我国的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地区商品谷物农业的机械化水平高,南方地区的季风水田农业机械化水平低,所以②正确;Ⅳ区包括安徽、河南、陕西、河北、海南,这几个省区的土地后备资源少,我国土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与西北地区;Ⅴ区包括广西、云南、贵州、重庆以及山西、甘肃、宁夏、西藏、青海与新疆,广西、云南、贵州、重庆多山地,地势起伏大,甘肃、宁夏、新疆气候干旱,山西水土流失严重,西藏、青海气候高寒,且地形复杂,故Ⅴ区自然条件差是限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④正确。
所以D选项正确。
第6题,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我国粮食生产的重点省区应考虑耕地面积广和农业潜力大的省份。
Ⅰ区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V区受自然条件限制,农业产量有限,排除①④。
所以B选项正确。
答案:5.D 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