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谦让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礼貌谦让从我做起大班教案礼貌谦让从我做起大班教案(精选5篇)礼貌谦让从我做起大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懂得:不欺负弱小者,与人相处要礼貌谦让。
2.与小朋友交往时能做到谦让、不争吵。
3.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
活动准备:《小熊让路》故事视频,小熊、小花猫、小鹿、小猴、大象头饰,小熊让路情境布置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教师出示小熊图片,幼儿讨论小熊的人物特点。
师总结:小熊长得胖胖的,力气很大很大。
二、基本部分1.今天就讲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名字就叫—《小熊让路》2.教师播放故事,幼儿认真聆听。
3.提问:(1)故事叫什么名字?有哪些小动物?讲了一件什么事?(2)为什么小熊欺负小兔、小花猫、小猴?他这样做对吗?(3)力气大,大人宠爱就可以欺负人吗?大象的力气比小熊还大,为什么他就不欺负人呢?(4)大象给小熊让了路,为什么小熊不好意思了呢?你们猜他心里怎么想?他明白了什么?以后他会怎么做呢?4.小结:故事告诉我们,不能随便欺负弱小的人,也不能随便欺负别人,无论什么人都要懂礼,讲谦让、说话要和气,这样才能迎得别人的喜爱,交到更多的朋友。
5、情境表演“小熊让路”小熊吓跑小动物小象来帮忙小象谦让小熊,小熊很惭愧小动物们排好队往前走三、结束部分结合幼儿日常表现,请幼儿自己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和小朋友发生争吵的现象,今后打算怎么做?请大家互相监督和帮助,做一个礼貌、谦让、受欢迎的小朋友。
活动延伸:情境表演:玩玩具时不争吵,不抢夺玩具。
相互合作、分享最快乐。
两位小朋友在区域游戏时为了新玩具发生了争吵,马上有一个小伙伴在旁边劝解、调和。
他们很快自主地解决了矛盾,几个人一起在开心地搭建着、合作着……房子越垒越高了,玩得好开心啊!活动反思:本节课能从幼儿感兴趣的小动物入手,通过故事的讲述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启发提问从易到难,层层递进。
语言质朴风趣,富有童趣。
引导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玩中学习。
孩子们通过情境表演都懂得了不欺负人,礼貌谦让的道理。
谦让主题教案6篇谦让主题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学会有礼貌地做小客人,把握与人交往时常用的礼貌用语:请、您好、感谢、再见。
2、初步懂得一些做客人的简洁礼节。
活动预备】情景表演“做客”(请配班教师表演),小兔、小猫的头饰。
活动过程】一、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小朋友,今日请大家先看一段表演,大家要认真看,看看里面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说了什么?二、观赏情境表演“做客”。
1、师依据表演内容提问:(1)这是谁的家呀?它在干什么?(2)谁来做客了?(3)它们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2、其次次观赏表演。
争论:(1)小猫是怎么敲门的?见了小兔说了什么?(2)小兔见客人来了说了什么?做了什么?(3)小猫观察桌子上的图书对小兔说了什么?(4)小猫要走了,临走时对小兔说了什么?小结:今日,小朋友看了一段表演“做客”,知道去别人家做客时要有礼貌,见面时要会说“您好”,款待客人时要说“请”、“感谢”,走时要说“再见”(练习一下),并且不任凭翻拿别人的东西。
3、争论:平常你去别人家做客时,有哪些不对的地方?以后应当怎么做?三、幼儿练习。
1、请力量强的幼儿进展表演,练习有礼貌地做小客人,练习使用礼貌用语。
2、请幼儿自愿到娃娃家作客。
四、活动完毕。
教师小结幼儿嬉戏状况,鼓舞幼儿以后作客时努力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活动延长】1、建议家长带着幼儿去亲戚家、朋友家做客,让幼儿练习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2、利用嬉戏时间组织幼儿表演。
谦让主题教案篇2活动设计说明: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自私、任性,遇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还发觉本班有局部学生竟然不情愿把自己的彩笔借给同学用,理由是怕别人用坏了。
针对这一现象,设计“我谦让,我欢乐”这一活动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相互谦让的良好品质。
活动目标:1.让学生知道“谦让“是一种美德.2.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谦让“方面存在的缺乏,学会谦让.活动预备:小黑羊和小白羊的头饰;发生在班级里的不团结、不谦让的事情的情景表演;课件。
2024年《谦让》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材《谦让》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谦让的概念,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谦让的品质,通过故事、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幼儿体会谦让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谦让的含义,理解谦让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谦让,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品质。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谦让的行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谦让的内涵,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谦让的品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书、图片、卡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抢凳子”游戏,引导幼儿关注游戏中不谦让的现象,让幼儿体会不谦让带来的不良后果。
2. 故事分享(5分钟)教师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孔融的谦让行为,讨论谦让的意义。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讲解生活中常见的谦让场景,如:让座、排队等,引导幼儿学会谦让。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场景,让幼儿讨论如何做到谦让,并进行角色扮演,实践谦让行为。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所学内容,共同完成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谦让》2. 板书内容:谦让的定义谦让的意义常见谦让场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与家长共同完成一幅关于谦让的画,描述画中的场景和人物行为。
2. 答案示例:画面中,一个小朋友主动把玩具让给另一个小朋友,两人都露出开心的笑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对谦让的认识和运用。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加社会实践,如:参观公共场所,引导幼儿观察并实践谦让行为。
同时,鼓励家长在生活中关注幼儿的谦让表现,共同培养幼儿的谦让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学会谦让教案3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会谦让教案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心理健康教育》学会谦让教案1一、档案馆1、课堂小品《发新书》:一学生扮演发书的同学。
他抱着一摞新书走进了教室。
开始发书了。
突然,他发现一本书破了一个角。
这时,他犹豫了一下。
A、思考:同学们猜猜他会怎么做?B、学生回答。
C、教师总结:这位同学的行为就是谦让。
在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互相谦让。
如果我们能将方便主动让给别人,那么,我们就会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交到更多的朋友。
二、咨询台1、问:图中哪些行为属于谦让的行为?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咨询台]提供的两种情境。
三、活动区1、学生看图听故事《小山羊过桥》。
故事内容如下:清凌凌的河水上,有一痤独木桥。
这痤独木桥很窄,窄得每次只能过一个人。
这一天,桥上来了两只小山羊。
一只小山羊要到桥东去买盐,另一只小山羊要到桥西去买米。
谁都想先过桥。
于是,他们都上了桥,来到了桥中间。
你看,他们角抵着角,谁也不让谁、、、、、、2、提问:A、他们互不相让,会有什么结果?B、要想顺利而又安全地过桥,应该怎么做?3、学生分小驵音乐伴奏表演"如果你是小山羊,会怎么做?"四、实践园1、设问:谦让是一种美德。
那么你在生活中做到了吗?2、学生在书上各自完成"当你遇到下面情况时,怎么办?"3、学生汇报自己的做法后完成"自我小测试"。
4、教师总结:谦让是一种美德。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小朋友已经具有了谦让他人的品德。
他们遇到好处首先想到别人,处处能让着别人,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学会谦让教案2活动目标:1、感受"笑、生气、哭"三种情绪并产生相应的体验。
中班社会优秀教案:谦让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让孩子们理解谦让的含义,认识到谦让是一种美德;2. 培养孩子们在生活中主动谦让的良好习惯;3. 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故事导入(10分钟)我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让孩子们理解谦让的含义。
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兔子和小松鼠比赛爬山的场景。
在比赛中,小兔子因为受伤,速度变慢,但小松鼠并没有趁机超过小兔子,而是停下来帮助小兔子。
两人一起到达终点,小兔子感激地向小松鼠道谢,并表示愿意谦让比赛的名次。
孩子们被故事感动,对谦让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小组讨论(10分钟)我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谦让的理解和经验。
每个小组成员都发表了精彩的言论,如“谦让是一种美德,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我在玩游戏时,也会主动让着弟弟妹妹”等。
通过小组讨论,孩子们对谦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三、情景模拟(10分钟)我设计了一个情景模拟环节,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谦让的重要性。
场景为一个玩具屋,里面有很多玩具。
我邀请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小朋友A”和“小朋友B”。
在情景模拟中,小朋友A想玩一个玩具,但小朋友B也想玩。
我引导孩子们如何处理这个冲突,最终达成共识:小朋友A先让小朋友B玩,然后小朋友B再让小朋友A 玩。
通过情景模拟,孩子们学会了在生活中主动谦让。
拓展延伸:1. 组织孩子们进行家庭作业,让他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分享所学,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2. 在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孩子;3. 定期开展类似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小组讨论环节是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对谦让的理解和经验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鼓励每个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
我注意到,有的孩子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谦让的意义,比如“谦让是一种美德,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有的孩子则分享了自己的实际经验,比如“我在玩游戏时,也会主动让着弟弟妹妹”。
这些发言让我深感欣慰,因为它们表明孩子们已经能够理解和实践谦让的概念。
中班社会活动《你谦我让》教案+说课稿一、教学内容《你谦我让》是社会活动课程,选自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我和我的小伙伴》第三节《一起玩,真开心》。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学习在游戏中互相谦让,理解谦让的重要性,培养与同伴友好相处的社交技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在游戏中互相谦让是一种美德,能够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2.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谦让的良好习惯。
3. 增进幼儿对团队协作的认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谦让的意义,体会到谦让带来的快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故事书、玩具等。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小朋友在公园玩耍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位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是怎么解决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故事《小兔子和刺猬》,引导幼儿思考:小兔子和刺猬是如何互相谦让的?他们成为了好朋友吗?3. 随堂练习(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互相谦让”的游戏,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谦让。
4. 小组讨论(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你谦我让》2. 板书内容:故事梗概:小兔子和刺猬互相谦让,成为好朋友。
谦让的意义:增进友谊,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谦让的方法:在游戏中学会换位思考,主动让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你和好朋友互相谦让的场景。
2. 答案要求:画面清晰,人物表情生动,体现出谦让的主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组织一次“谦让之星”评选活动,鼓励幼儿在家庭、学校等场合展现谦让的品质,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2. 实践情景引入:情景的选择与引导问题设置。
3. 例题讲解:故事的选择及其对谦让意义的传达。
4. 作业设计:作业的题目与答案要求。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评选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1. 设计具有真实社交情境的游戏,让幼儿在互动中自然地体验谦让的过程。
中班社会活动《你谦我让》教案+说课稿一、教学内容《你谦我让》选自幼儿中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我和小伙伴》,具体内容包括: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互相谦让、友好相处的品质,通过情景剧、故事、讨论等形式,引导幼儿理解和体验谦让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谦让的含义,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谦让。
2. 培养幼儿与人友好相处的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学会谦让,与人友好相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情景剧道具、PPT、故事书。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情景剧表演,展示一个小朋友在玩耍时不懂得谦让,导致与同伴发生矛盾的场景,引发幼儿的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故事《小熊分果果》为例,讲解故事中小熊是如何做到谦让的,引导幼儿学习谦让的品质。
3. 讨论(5分钟):组织幼儿就情景剧和故事中的内容展开讨论,让幼儿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做到谦让。
4.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你谦我让”的游戏,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谦让。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你谦我让》2. 内容:谦让的含义谦让的重要性学会谦让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在生活中学会谦让的场景,并简单描述。
2. 答案示例:画面中有两个小朋友在玩耍,一个小朋友主动让出玩具给另一个小朋友,两人笑容满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谦让方面的进步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在家庭中关注幼儿的谦让行为,给予鼓励和指导。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相关主题墙饰,提醒幼儿时刻学会谦让。
活动延伸: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如“我会谦让”演讲比赛,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谦让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讨论4. 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紧密联系幼儿生活实际,让幼儿产生共鸣。
中班社会活动《你谦我让》教案+说课稿一、教学内容《你谦我让》选自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与人相处》第三节《学会谦让》。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谦让的概念,通过故事、情景剧等形式,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人分享、互相谦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谦让的意义,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谦让。
2. 培养幼儿与人分享、互相谦让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谦让,与人分享。
教学重点:理解谦让的意义,培养幼儿的谦让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故事书、情景剧道具。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两只小熊》,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两只小熊互相谦让、共同分享的场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学细节: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谦让行为。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谦让的概念,让幼儿明白谦让的重要性。
教学细节:教师通过PPT展示,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谦让的含义。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幼儿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谦让。
教学细节:分组进行情景剧表演,教师观察并指导。
4. 例题讲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谦让。
5. 随堂练习:组织幼儿进行“谦让小天使”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谦让知识。
教学细节:教师设计游戏,引导幼儿参与,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你谦我让》2. 板书内容:谦让的概念谦让的方法谦让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在生活中做到谦让的场景。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的实际经历,画出谦让的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谦让品质。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谦让的重要性,并在家庭中实践谦让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学会谦让教案教案:学会谦让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谦让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谦让的意识和习惯,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导入活动:小组讨论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代表向全班同学发问:“你认为谦让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谦让?”2. 代表将小组成员的观点总结,汇报给全班。
概念解释:谦让的定义和重要性 (10分钟)1. 教师将谦让的定义呈现在黑板上,与学生一起读。
2. 教师解释谦让的内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案例分析:谦让的实践 (15分钟)1. 教师给学生分发谦让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小组讨论。
2. 小组代表将讨论结果总结,汇报给全班。
谦让的技巧和方法 (15分钟)1. 教师给学生讲解一些谦让的技巧和方法,如倾听他人意见、给予他人尊重和理解、主动帮助他人等。
2. 学生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境,运用谦让的技巧和方法进行表演。
情感课堂:培养谦让的意识 (10分钟)1. 教师放一段短视频,让学生观看并思考,视频内容可以是展示谦让行为或者表现出不谦让行为的后果。
2. 学生回答观看视频后的感受和体会。
小结:总结本课内容 (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强调谦让的重要性,并总结本课的内容。
2. 学生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在今后的生活中做到更多的谦让。
3. 提醒学生时刻保持谦让的品质。
四、作业1. 学生写一篇关于谦让的小文章,并分享给同学。
2. 学生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一个谦让的行为,并写一篇日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案例和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谦让的内涵和重要性,并培养了他们的谦让意识和能力。
通过情感课堂的设置,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谦让是美德主题班会教案谦让是美德主题班会教案(6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说起主题班会,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主题班会的召开原则是:教育性、针对性、创造性、贴近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个好的主题班会的策划内容,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谦让是美德主题班会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谦让是美德主题班会教案1活动目标1、初步学会有礼貌地做小客人,掌握与人交往时常用的礼貌用语:请、您好、谢谢、再见。
2、初步懂得一些做客人的简单礼节。
活动准备情景表演“做客”(请配班老师表演),小兔、小猫的头饰。
活动过程一、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请大家先看一段表演,大家要仔细看,看看里面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说了什么?二、欣赏情境表演“做客”。
1、师根据表演内容提问:(1)这是谁的家呀?它在干什么?(2)谁来做客了?(3)它们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2、第二次欣赏表演。
讨论:(1)小猫是怎么敲门的'?见了小兔说了什么?(2)小兔见客人来了说了什么?做了什么?(3)小猫看见桌子上的图书对小兔说了什么?(4)小猫要走了,临走时对小兔说了什么?小结:今天,小朋友看了一段表演“做客”,知道去别人家做客时要有礼貌,见面时要会说“您好”,招待客人时要说“请”、“谢谢”,走时要说“再见”(练习一下),并且不随便翻拿别人的东西。
3、讨论:平时你去别人家做客时,有哪些不对的地方?以后应该怎么做?三、幼儿练习。
1、请能力强的幼儿进行表演,练习有礼貌地做小客人,练习使用礼貌用语。
2、请幼儿自愿到娃娃家作客。
四、活动结束。
老师小结幼儿游戏情况,鼓励幼儿以后作客时努力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活动延伸1、建议家长带领幼儿去亲戚家、朋友家做客,让幼儿练习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2、利用游戏时间组织幼儿表演。
谦让是美德主题班会教案2班级:xxxx班时间:xxxx年xx月xx日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知道谦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做一个懂得谦让的好孩子。
合理谦让说课稿
今天我说的这节课是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五单元《学会交往》第19课《合理谦让》。
一、说教材
让学生学会交往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在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是必须的,现在他们交往的主要对象是老师、同学和家长,让他们掌握好正确处理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的技巧,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这有利于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谦让是小学生学会交往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知道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什么都给孩子最大的满足,使孩子容易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在好处面前只想着自己,不想别人,不懂得什么是谦让,这使得孩子在集体中很难与同学相处,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更要让孩子们认识到,我们讲谦让,并不是无原则的谦让,而是在保证大多数人受益的情况下,不损害自己的根本利益的谦让。
当我们谦让别人时,别人也会同样地对待我们。
这样,这个世界才会更美好。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设定了两个活动目标:
1、通过《孔融让梨》的美德故事,让学生们懂得谦让的含义
2、通过事例比较,让学生了解谦让的危害和益处,并懂得合理谦让。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故事、动画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了解谦让的含义、危害和益处。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如何谦让他人,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懂得谦让要合理。
最后让学生在游戏中懂得谦让,在儿歌声中记住谦让。
四、说活动过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以下六个活动过程。
先从让学生理解“谦让”的含义入手,安排了第一个活动:听故事,明事理。
先通过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引人本课,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兴趣。
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这个故事内容富有生活气息,故事的主人公与学生年龄相仿,易于学生总结出:谦让是一种美德,我们要学会谦让,即在好处、方便面前不争、不抢,想着别人。
在学生懂得了谦让的含义后,我设计了第二个活动:看图片,辨是非。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这几种行为,讲一讲,哪些行为属于谦让的行为?通过让学生分辨哪些行为属于谦让的行为,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美是相对于丑而言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还应通过对谦让与不谦让两种行为的比较、分析,使学生了解讲谦让的益处和互不谦让的危害。
紧接着我利用《小山羊过河》的故事,设计了第三个活动:看动画,知益害。
先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小山羊过河》,观看完动画片后学生们会有一定的感触,这时我提出下面几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1、两只小山羊为什么会顶起来?它们互不相让会有什么后果?
2、要想顺利又安全的过桥,应该怎么做?
3、如果你是小山羊,你会怎么做呢?
问题1让学生懂得互不谦让的后果,问题2让学生说说谦让别人的好处,问题3能指导学生的行为,在学生激烈的争论、出主意后,再让学生观看另外一段动画片,看看另外两只小山羊是如何做的。
通过前后两段动画的比较,引导学生说说互不谦让导致两只山羊都掉下了河,互相谦让的两只山羊都顺利的过了桥。
由此,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有过不够谦让的行为吗?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等学生说
完后,我在出示这课前准备的四幅互不谦让的图片,这些图片中的行为有可能学生会说到,让学生再通过看图加深印象,了解到互不谦让带来的后果,想一想,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要怎么做呢?就其中一幅图说一说。
总结出:很多时候,往往就是这样,你懂得了谦让,使双方受益,使你感到快乐。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讲一件自己怎样谦让别人使自己受益并快乐的事情。
很多时候,不是只讲谦让就可以的,有些谦让会助长不正之风,所以我们不应一味的、无原则的谦让。
就这一问题我安排了第四个活动:讲谦让,要合理。
课件出示第一个情境。
“你同桌的小朋友,放着削好的铅笔不用,没经过你的同意就拿你的铅笔用。
”提出问题:对于这样的同学,我们有必要谦让吗?让学生知道,这时完全用不着谦让,而应理直气壮地将铅笔要回来——谦让并不是不要保护自己正当的权益。
因为对某些占有欲较强的孩子谦让,恰恰会助长他私心的膨胀和贪心的滋长。
课件出示第二个情境。
“在发新书时,有一本书破了,甲同学主动向老师要了去,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在下一次发新书时,乙同学为了的到老师的表扬,故意把同桌的新书弄破了,并主动提出和同桌交换。
”乙同学这样的谦让行为可取吗?让学生知道,不能因为某种私心而失去谦让的意义,更会为自己埋下虚伪的种子。
老师给学生一个金点子:我们讲谦让,并不是无原则的谦让,而是在保证大多数人受益的情况下,不损害自己的根本利益的谦让。
当我们谦让别人时,别人也会同样的对待我们。
这样,我们就会人人感到快乐,这个世界才会更美好。
下面是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游戏:比一比,看哪组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乒乓球全部拉出来。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谦让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有助于事情的顺利完成。
最后以儿歌《谦让歌》总结这节课,让学生牢记我们要做一个懂谦让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