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创新优质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7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6《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这一课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到浪费现象的存在,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避免浪费,培养节约资源的意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浪费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节约使用资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于浪费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形成节约资源的意识,对于如何避免浪费还缺乏具体的行动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认识到浪费的危害,并找到避免浪费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浪费现象的存在和危害,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节约使用资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浪费现象的存在和危害,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节约使用资源。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找到避免浪费的具体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故事和实例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浪费现象和节约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浪费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浪费的思考,导入新课。
2.学习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浪费现象和感受,以及如何避免浪费的方法。
3.实例分析:教师通过讲解一些实例,使学生了解浪费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共同设计一些节约资源的标语和宣传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明确浪费的危害,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节约使用资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多少浪费可以避免》第一课时《餐桌上的浪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浪费可以避免》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以餐桌上的浪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浪费的严重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故事、图片、数据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浪费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学生仍存在浪费行为。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浪费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节约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浪费的含义、表现和危害,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关爱环境的意识,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浪费的表现和危害,学会节约资源。
2.难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际行动,杜绝浪费现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直观展示浪费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浪费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浪费的思考,导入新课《餐桌上的浪费》。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浪费的含义、表现和危害。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浪费现象,并提出解决办法。
4.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如何避免浪费。
5.实践活动: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观察父母的消费行为,提出合理的建议。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7.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行动起来,杜绝浪费,关爱环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浪费的含义危害解决办法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6课《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6课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内容紧紧围绕“节约资源,避免浪费”这一主题,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让学生认识到浪费的严重性,从而培养他们的节约意识和行为。
课文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实践的指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他们对节约资源、避免浪费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因为种种原因,如好奇心、追求时尚、缺乏自律等,导致浪费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学生在理论上知道节约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却难以做到。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节约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浪费的危害,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避免浪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球、关爱资源的情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浪费的危害,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节约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节约意识。
2.案例分析法: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合作精神。
4.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将节约理念付诸行动。
5.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浪费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浪费的思考,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呈现几个真实的浪费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浪费的危害。
2020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下第二单元《有多少浪费可以避免》第一课时《餐桌上的浪费》教学设计XXX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教材分析“做聪明的消费者”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内容,由《买东西的学问》、《合理消费》和《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三课组成。
本单元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成长需要,以培养消费者的基本素养为教育主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选择合理的消费方式以及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惯,帮助他们成长为聪明的消费者。
《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是本单元最后一课,聚焦消费过程中的浪费现象,从食物浪费出手,引导学生了解食物浪费的危害,并反思日常生活中其他浪费现象,以此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各种浪费行为背后的错误观念,同时渗透我国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惯。
《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分两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针对餐桌上的浪费现象,引导学生正视自己和他人的浪费现象,认识浪费食物的严重后果,引导他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节约食物、拒绝浪费。
学情分析当前,小学校园里的浪费现象也很严重,很多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严重缺失。
而四年级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意志能力、情绪能力和研究惯的最佳时期,对事物依然保持着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应从学生身边最为常见但又不为重视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的好惯,树立节俭节约意识。
教学目标1.观察糊口中的浪掷现象,了解浪掷的危害。
2.能够在生活中反对浪费,避免浪费。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餐桌上的浪掷”第1页课时目标1.通过观察和熟悉餐桌上的浪掷现象,了解食物浪掷的严重后果。
2.认识到浪费行为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
3.知道从自身和小事做起,节约粮食、拒绝浪费。
《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教案—、教学目标1能发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浪费现象。
2认识浪费带来的危害及其形成原因。
3懂得如何在生活中避免浪费,学会勤俭节约。
二、教学重点认识浪费带来的危害及原因,懂得如何在生活中避免浪费。
三、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来自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彗女聪明的消费者》第6课《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泌四、教学过程—环节—:通过“涓水桶里的哭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浪费现象,惺得浪费行为会带来资源的浪费。
1谈话:同学们,大家好,欢迎走进道德与法治课堂,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泌今天的话题,从生活中的浪费开始说起,让我们先来听一听泭水桶里的哭诉2 讲述故事一天中午,同学们刚别离开食堂,角落的泭水桶里就传出了一阵阵哭诉声,米粒兄弟们抱在一起,呜呜地哭着:“现在的孩子们可真忍心,把我们大团大团地扔掉。
不吃够主食,他们上课、玩耍、锻炼很容易就会没力气的。
几个白花花的慢头也在一旁抹着眼泪:“我们也是,你者,只袚咬了几口就扔掉了。
"泡在菜汤里的白菜、豆角、茄子七嘴八舌地说:”就是,太不像话了 ! " " 我们蔬菜多有营养啊! " "厨师们认真地把我们洗干净,精心地烹妊,孩子们却一点都不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高高堆在泭水桶最上面的几块红烧肉叹着气:“现在孩子们吃的好了,变得更挑食了,我们这么美味也难逃袚抛弃的命运。
”3 提间:同学们,听完这些食物的哭诉,你有什么想说的?4 学生交流。
6 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教学目标1. 认识生活中存在的学习用品及其他方面的浪费现象。
2. 懂得如何避免各类浪费现象的发生。
3. 做聪明的消费者,将勤俭节约的美好品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勤俭节约,避免浪费的好习惯。
难点:能发现并反思生活中各类浪费现象,制止浪费行为的产生,做聪明的消费者。
教学过程导入:视频导入师:同学们,最近老师班上有两位同学因为小事情发生了争执,需要我来进行处理,我呀就想请你们来帮帮忙,帮我评判评判,你们愿意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发生了什么吧!播放视频。
(费费不写本子的反面,买了新的笔就将旧的笔扔掉。
节节觉得费费太浪费了,两人因此起了争执。
)师:看完了视频,你觉得到底是费费太浪费还是节节太小气呢?生:我觉得是费费太浪费了,节节懂得勤俭节约,并不是小气。
师:没错,费费的行为实在是太浪费了,本子和笔是我们的学习用品之一,而学习用品浪费的现象远远不止这一点点,我们必须及时制止。
那到底还有哪些学习用品的浪费现象可以避免呢?我们的身边还存在哪些方面的浪费现象呢?(贴板书)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活动一:浪费现象我来说师:老师在课前就使用问卷星对所教班级部分学生的学习用品消费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调查结果。
(课件使用柱形图进行统计)师:谁来分析分析?学生分析统计图。
师:看完这个结果,老师想问,实际上我们真的需要使用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吗?这说明了什么?生:我觉得不需要,说明我们的身边存在很多学习用品的浪费现象。
师:没错。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仔细回想一下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学习用品浪费现象有哪些?学生思考并回答:有哪些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学习用品浪费现象?学生1:笔芯漏墨。
(质量问题)学生2:一张纸只写几个字就撕了(随意损毁)学生3:把完整的废纸扔进其他垃圾桶。
(随意投放)学生4:橡皮擦总是弄丢。
(保管不当)学生5:买一堆的笔放在文具盒里。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评课稿1. 引言本评课稿旨在对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材中的《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一课进行细致的评析和总结。
通过深入剖析教材内容、目标和教学方法,我将讨论该课程在培养学生道德意识、促进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有效性,并提供一些改进意见和建议。
2. 教材分析2.1 教材内容《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是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该课程主要讲述了生活中的浪费行为,并探讨了浪费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危害。
通过引用实例,教材旨在引导学生意识到个人的浪费行为可能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2.2 教材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让学生了解浪费行为的定义和常见表现。
•提高学生对浪费行为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强调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良好的民族精神和道德观念。
2.3 教学方法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课程设计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情境创设:通过描述生活中的浪费场景,使学生能够与课文中的情境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浪费的概念和危害。
•启发式问题:通过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促使他们自主探索浪费行为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表演,引导学生体验浪费行为带来的后果,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对环境的关注。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他们互相交流和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情感教育:通过引导学生情感参与,培养他们对浪费行为的道德判断能力,并激发他们关注社会问题的意愿。
3. 教学评析3.1 教学优点《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这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方面具有诸多优点:首先,教材内容具有鲜明的社会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浪费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该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其次,教学方法多样且生动有趣。
通过情境创设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能够在情感体验中增进对课题的理解,激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6 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学背景本课是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属于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浪费的含义以及浪费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以下知识:•浪费的定义及危害•如何减少浪费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认识到浪费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培养学生崇尚节俭、反对浪费的行为意识和行为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节约资源,珍惜物品的意识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浪费的定义及危害•如何减少浪费教学难点:•学生对浪费危害认识的深度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导入本课的内容,可以请一位同学唱一首《捡破烂的姑娘》或者请学生们看下面的短视频。
视频内容:展现人们浪费粮食、水资源、电力、纸张、电子设备等场景,引起学生的注意。
2.讲解(20分钟)2.1 浪费的含义•给物品、时间、资源赋予的价值未得到有效利用或失去了原有价值,就叫做浪费。
2.2 浪费的危害浪费不仅会给个人带来损失,也会造成社会的资源浪费,造成以下危害:1.资源浪费,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2.造成环境污染,对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3.加剧资源的紧缺状况。
2.3 如何减少浪费•培养节约意识,做到勤俭持家。
•开展资源节约专项活动。
•加强创建节约型校园。
3.讨论(15分钟)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减少浪费的方法,再在班内公开展示。
4.操练(15分钟)让学生写一篇文章,介绍如何减少浪费,或者让学生制作一个PPT来演示。
可以提供以下素材:1.居家生活,比如节约用水、用电2.饮食方面,比如不剩饭菜、不丢弃食品等3.学习生活,比如提高效率减少时间浪费5.课堂小结(5分钟)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浪费?•浪费有哪些危害?•如何减少浪费?五、教学评估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评估方式有以下几种:1.提问评估: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提出几个简答题或者选择题,评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是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数据,让学生了解到浪费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以及如何从自身做起,节约资源,避免浪费。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面对诱惑和便利时,很容易产生浪费行为。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浪费的危害,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做到法治与道德的有机结合。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浪费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避免浪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让他们自觉地践行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浪费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
2.难点:培养学生自觉践行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浪费现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浪费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浪费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让学生阅读课文,分析案例,了解浪费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3.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资源,避免浪费。
4.情景模拟: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模拟如何践行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节约资源、避免浪费的重要性。
6.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浪费现象,思考如何改正,并将想法付诸实践。
6.《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第一课时说课一、说教材分析《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是《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中的第六课,这一课是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二“我的家庭生活”第4条“了解家庭经济来源和生活必要的开支。
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途径和方法”,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11条“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而编写的。
本课核心主题:聚焦消费过程中的浪费现象,从食物浪费入手,引导学生了解食物浪费的危害,并反思日常生活中其他浪费现象,以此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各种浪费行为背后的错误观念,同时渗透我国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本课包括“餐桌上的浪费”和“还有哪些浪费可以避免”两个话题,第一个话题“餐桌上的浪费”为第一课时。
两个板块之间存在递进关系,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从聚焦生活中的食物浪费扩展到其他形形色色的浪费,并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究。
第一课时分为四个部分。
首先从食物浪费入手,引导学生正视自己和他人的浪费现象,认识食物浪费的严重后果,引导他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到节约食物、拒绝浪费。
二、说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浪费有一定的认识,因受到家庭教育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不少学生有浪费行为。
随着年龄的增长,攀比、爱面子等因素也会“推波助澜”,而他们的自我认识的局限,以及生活经验的欠缺,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合理消费、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是当务之急。
三、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观察和认识餐桌上的浪费现象,了解食物浪费的危害。
2.认识到浪费行为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能够从自身做起,传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认识餐桌上的浪费现象及其危害。
教学难点:反思自己的浪费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四、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活动一:情境导入,引出浪费首先,出示6张本地特色美食图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接着,播放小猪可可与伙伴吃自助餐浪费的动画,引出课题: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过这样浪费食物的现象呢?这些浪费现象有多少是本可以避免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的第一课时。
2020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下册《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优质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本单元的教学要通过探索,让学生掌握买东西的学问,学会合理消费,能够在生活中反对浪费,避免浪费。
这是本单元的价值取向。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本课对应课程标准“二、我的家庭生活——4: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四、我们的社区生活——11: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或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中)”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前三年我们的家庭生活和我们的社区生活两个主题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本课包括“餐桌上的浪费”和“还有哪些浪费可以避免”两部分。
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运用生动活泼例子引领,让学生参加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分为两课时教学。
(二)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