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方法的验证及确认-精选.pdf
- 格式:pdf
- 大小:30.72 KB
- 文档页数:8
检验方法的验证确认步骤及详细计算方法验证和确认是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它们在科学研究、工程应用和质量控制等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验证和确认步骤以及计算方法。
验证是指通过实验、模拟或者理论分析来检验一些事物、方法或者模型是否正确、可行和有效。
验证的目标是确定一个事物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或者是否达到设计或规范的要求。
验证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验证目标:明确验证的目标和要求,例如确定一些新方法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的效果。
2.设计验证试验:根据验证目标,设计相应的试验方案。
这包括制定试验步骤、选取适当的试验参数和测量方法,以及选择合适的实验样本和实验条件。
3.进行实验或模拟:根据试验方案,进行实验或模拟验证。
实验过程中需要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4.分析和评估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
常用的方法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置信区间等统计指标,以及使用图表和图像进行数据可视化和比较。
5.判断验证结果:根据分析和评估的结果,判断验证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符合预期要求或者设计规范,则验证被认为是成功的。
如果实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需要重新进行验证或者修改设计。
确认是指通过重复实验或者观测来验证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确认的目标是确定验证结果的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范围,并提供可靠的实证依据。
确认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确认试验:根据验证结果,设计相应的确认试验方案。
确认试验需要考虑到验证试验中的不确定性和可能存在的偶然误差,并增加重复试验的次数和重复观测的次数。
2.进行重复实验或观测:根据确认试验方案,进行重复实验或观测。
实验或观测的过程要保持一致性,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3.分析和评估确认结果:对重复实验或观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
同样可以使用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置信区间等统计指标,以及使用图表和图像进行数据可视化和比较。
4.判断确认结果:根据分析和评估的结果,判断确认的结论。
检验方法验证检验方法确认实例验证方法和确认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用于确定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验证方法是通过实验证据来证明其中一种假设或理论的正确性,而确认方法是通过重复实验来验证前面的研究结果是否可靠。
对于不同的科学领域和实验目的,验证方法和确认方法的选择会有所不同。
下面是两个实例来说明验证方法和确认方法的具体应用。
实例一:验证方法的应用假设我们要验证一个新的药物对其中一种疾病的治疗效果。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随机对照试验,将患有该疾病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新药物的治疗,另一组接受传统治疗或安慰剂。
然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测量,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以确定新药物是否能够显著提高病人的健康状况。
在这个实验中,验证方法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1.假设提出:假设新药物具有治疗效果。
2.实验设计:设计随机对照试验,确保两组病人的分配是随机的,以减少偏差的可能性。
3.数据收集:收集病人的相关数据,如病情变化、生物标志物等。
4.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5.结果解释: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判断新药物的治疗效果是否能够达到原来的假设。
通过验证方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确定新药物是否具有治疗效果。
然而,即使验证方法得出了积极的结果,我们仍需进一步进行确认,以确保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实例二:确认方法的应用在前面的实例中,假设我们已经通过验证方法验证了新药物的治疗效果。
现在我们想要确认这个结果的可靠性,以确保它不是由于偶然因素所造成的。
确认方法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1.重复实验:重复之前的实验,使用相同的实验设计和方法,但可以针对更大的样本量或不同的实验对象进行复制实验。
2.统计分析:对重复实验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与前一验证实验的一致性。
3.文献回顾:回顾相关的文献,查找前人的研究结果和观点,以了解是否有其它实验结果支持或反对当前验证实验的结果。
4.多中心研究:将实验扩展到多个中心进行,从而验证结果在不同环境下的适用性和一致性。
分析方法验证或确认培训一、分析方法的法规要求第十二条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四)检验方法应当经过验证或确认;第二百二十三条物料和不同生产阶段产品的检验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二)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1.采用新的检验方法;2.检验方法需变更的;3.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他法定标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4.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法。
(三)对不需要进行验证的检验方法,企业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靠;药典或官方标准收载的方法-不需完整验证;-需验证方法的适用性(确认)自研方法或对官方标准进行了大幅调整-需完整验证二、验证的目的: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
三:验证项目1.准确度1.1定义: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1.2方法1.2.1取已知浓度的样品(浓度范围为含量测定浓度的80%、100%、120%)各三份,每份进样测定三次,计算该方法的百分回收率。
1.2.2用HPLC法进行有关物质测定准确度试验,取杂质的LOQ、50%、100%、120%浓度四个点(也可根据产品质量情况选择其他点),每个浓度点测定三次。
计算百分回收率。
1.2.3 GC法残留溶剂准确度试验,取残留溶剂限度的LOQ、50%、100%、120%四个浓度点(也可根据产品质量情况选择其他点)溶液,若样品测定浓度值低于限度值的10%时,应增加测定限度的10%的浓度点溶液。
加入样品中,每个浓度点测定三次,计算扣除样品浓度后的百分回收率。
2. 精密度2.1定义: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2.2方法;2.2.1系统精密度:通过对单个测定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偏差程度来衡量系统的误差。
对同一均匀的样品溶液或标准品溶液,连续重复进样六次,记录每次进样后各组分的响应,峰面积或峰高,计算各响应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偏差——相对标准偏差RSD。
检验方法是指实验室用于实施检验检测工作所依据的标准检验方法和技术规范。
检验方法是实验室实施检验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开展检验检测工作所必须的资源,如果方法及程序不同就会造成结果不同。
本文就来聊聊如何对检验方法进行确认。
文章为原创大赛往期作品回顾,在此仅作为对大家的启发之用。
欢迎批评指正。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条款中规定:“实验室应确认能否正确使用所选用的新方法。
如果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确认。
实验室应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
”在条款中也有相应的规定。
实验室采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样品的抽取、处理、运输、存储和制备等各个环节,确认时应当记录确认所获得的结果、使用确认的程序、确认对方法是否适合于预期的用途等,必要时还应包括不确定度和分析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技术。
下面谈谈就方法发生了变更时或颁布新标准时,对方法如何进行确认:1.在首次对外出具数据之前应确认(证实)标准方法已被正确的运用。
2.标准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确认。
3.对标准方法定期清理或者查新,以确保最新有效版本。
一、检测方法的选择及使用要求实验室资质认定(或认可)现场考核时确定的检测项目的依据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所以说,当没有国际、国家、行业、地方规定的检验方法时,实验室应尽可能选择已经公布或由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技文献或杂志上公布的方法,但应经实验室技术主管确认。
如是在实验室计量认证或认可批准业务范围内,因客户的特殊要求而发生的情况,其检验结果和报告上应有明确的说明。
另外需要使用非标准方法时,这些方法应征得委托方同意,并形成有效文件,使出具的报告为委托方和用户所接受。
这是指必须在实验室计量认证或认可批准业务范围内使用,所谓有效文件是指甲乙双方对使用非标准方法检测达成协议,一般来说应有双方签字盖章,也可以在检测委托(协议)书上注明,实验室在检测报告中也必需加以说明。
因此,在检测方法的选择上,优先使用国家标准,然后是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非标准方法仅限于委托方同意才使用。
页次:共11 页第1 页文件名称:检验方法验证和确认管理规程编码:03SMP01200起草审核批准颁发部门质量保证部日期日期日期实施日期分发部门及份数:质量管理部1份目的:明确检验方法的验证和确认的管理规程,确保所采用的检验方法科学、合理,符合检验要求并能有效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
范围:仅适用于本公司对物料、产品的理化检验方法的验证和确认;清洁验证方法的验证。
职责:质量管理部QC、QA人员、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内容:1. 方法验证及确认工作职责分工1.1 质量控制部QC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的起草、验证或确认工作具体实施以及报告的填写。
1.2质量控制部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报告的审核,组织验证或确认工作的实施,对验证或确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1.3 质量保证部QA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报告的审核,监督确认工作实施,对确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监督落实。
确保检验方法验证或确认程序达到符合性要求,程序被遵照执行,并且方法的预定用途被有效的且以文件记录的数据所支持。
1.4 质量管理部负责人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及报告的审核批准。
2 方法验证2.1定义: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和验证标准要求,并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符合检验项目的要求。
2.2 目的:方法验证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2.3 适用范围: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1)采用新的检验方法;(2)检验方法需变更的;(3)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他法定标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4)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法。
文件名称:检验方法验证和确认管理规程编码:03SMP012002.3.1 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应对分析方法中的各检验项目进行完整的验证。
2.3.2 当药品生产工艺变更时,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修订时,可根据变更的内容决定对分析方法进行部分验证还是完全验证。
检验方法的验证、确认步骤及详细计算方法一、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包括方案的起草及审批,检测仪器的确认。
适用性验证(包括准确度试验、精密度测定、线性范围试验、专属性试验等)和结果评价及批准四个的方面。
二、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步骤首先是制定验证方案,然后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确认,最关键的一步是检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最后是检验方法评价及批准。
1、验证方案的制定检验方法的验证方案通常由质量验证小组提出。
根据产品的工艺条件、原辅料化学结构、中间体、分解产物查阅有关资料,提出规格标准,确定检查项目,规定杂质限度,即为质量标准草案。
根据质量标准草案确定检查和试验范围,对检验方法拟定具体操作步骤,最后经有关人员审批方可实施。
2、大型精密仪器的确认分析测试中所用的检测仪器一般可分为三类:A、普通仪器:崩解仪,折光仪、分析天平、酸度计、溶点测定仪、电导仪等:B、较精密仪器:旋光仪、永停滴定仪、费休氏水分测定仪、自动滴定仪、药物溶出度仪、可见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C、大型精密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等。
为了保证分析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每台检测仪器在投入正式使用之前都应进行确认。
检测仪器的确认是检验方法验证的基础,应在其它验证试验开始之前首先完成。
检测仪器确认工作内容应根据仪器类型。
技术性能而定,通常包括:安装确认、校正、适用性预试验和再确认。
3、校正校正是仪器确认及检验方法验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在验证试验以前进行校正。
紫外分光光度计校正包括波长校正、吸收度测试、准确度测试、杂散光检查。
气相色谱仪与高效液相色谱仪均要求做系统适用性试验。
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色谱柱的最小理论塔板数。
分离度和拖尾因子,并规定变异系数应不大于2%。
对于化学检验中使用的计量仪器包括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分析天平亦均应校正。
4、适用性预试验仪器的安装确认完成以后,在其功能试验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应用标准品或对照品对其进行适用性检查,以确认仪器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检验方法的确认与验证检验方法的确认与验证是确保检验方法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
在医学、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等领域,检验方法的确认与验证对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方法的确认与验证的概念、步骤以及其重要性。
一、概念检验方法的确认是通过实验和测试确定检验方法是否满足特定的要求。
它主要涉及检验方法的选择、标准的建立、设备的校准和人员的培训等方面。
检验方法的确认旨在确定方法能够提供可靠且准确的结果,是通过不同实验条件和样品进行检验,评估方法的稳定性、准确度和重复性。
确认是为了确保检验方法的可靠性,提高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重复性。
而验证是指通过实验和测试获取数据,证明检验方法是可靠的、有效的并且符合预期目标的过程。
验证是通过与现有方法进行比较,评估新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和可靠性。
验证的目的是证明新方法与现有方法具有相似的结果,并且能够产生准确、可靠的数据。
验证的过程应与实际应用情况相符,包括设备校准、样品处理和数据分析等。
二、步骤1.选择要验证的检验方法: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要考虑方法的准确度、可靠性、适用范围和操作性等因素。
3.进行实验验证: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需要重复多次实验,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数据分析和结果判断: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与现有的方法进行对比。
判断新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和可靠性是否满足要求。
5.结果报告和文件管理:将验证结果进行总结并撰写验证报告,包括方法的描述、实验结果和分析、验证结论等。
需要保留好验证所用的记录和相关文件,以备将来参考。
三、重要性1.提高结果的准确性:确认与验证能够评估方法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帮助避免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产生,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2.保证结果的可比性:不同实验室或不同时间使用相同的方法能够获得相似的结果,保证了结果的可比性。
确认与验证能够评估方法的重复性和可靠性,确保结果的一致性。
实验室检验方法的验证和确认1、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包括方案的起草及审批,检测仪器的确认,适用性验证(包括准确度试验、精密度测定、线性范围试验、专属性试验等)和结果评价及批准四个方面。
2、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步骤首先是制定验证方案,然后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确认,最关键的一步是检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最后是检验方法评价及批准。
1)验证方案的制定检验方法的验证方案通常由质量验证小组提出。
根据产品的工艺条件、原辅料化学结构、中间体、分解产物查阅有关资料,提出规格标准,确定检查项目,规定杂质限度,即为质量标准草案.根据质量标准草案确定检查和试验范围,对检验方法拟定具体操作步骤,最后经有关人员审批方可实施。
2)大型精密仪器的确认分析测试中所用的检测仪器一般可分为三类(1)普通仪器:崩解仪,折光仪、分析天平、酸度计、溶点测定仪、电导仪等: (2)较精密仪器:旋光仪、永停滴定仪、费休氏水分测定仪、自动滴定仪、药物溶出度仪、可见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3)大型精密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等.为了保证分析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每台检测仪器在投入正式使用之前都应进行确认。
检测仪器的确认是检验方法验证的基础,应在其它验证试验开始之前首先完成。
检测仪器确认工作内容应根据仪器类型.技术性能而定,通常包括:安装确认、校正、适用性预试验和再确认。
校正校正是仪器确认及检验方法验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在验证试验以前进行校正.紫外分光光度计校正包括波长校正、吸收度测试、准确度测试、杂散光检查。
气相色谱仪与高效液相色谱仪均要求做系统适用性试验。
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色谱柱的最小理论塔板数。
分离度和拖尾因子,并规定变异系数应不大于2%。
对于化学检验中使用的计量仪器包括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分析天平亦均应校正. 适用性预试验仪器的安装确认完成以后,在其功能试验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应用标准品或对照品对其进行适用性检查,以确认仪器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1目的PURPOSE本规程规定了XXXXXXX药业有限公司检测方法验证和确认程序、格式和要求。
2范围SCOPE2.1本规程适用于XXXXXXXX药业有限公司QC实验室的检测方法的确认。
2.2本规程适用于美国药典/国家处方集、欧洲药典或其它药典中记载的检测方法,和来自于公司内部或外部的已经验证的检测方法。
2.3本规程注重在鉴别、纯度和含量的检测方法。
2.4本规程将作为2.3提及的检测方法验证的常规指引,也适用于最常用的检测方法的验证,如:2.4.1鉴别测试2.4.2有关物质和降解产物的含量的定量测试。
2.4.3控制有关物质和降解产物的限度测试。
2.4.4原料药、起始物料、中间体及其他物料的含量测定。
2.5微生物和生物检测方法不在本规程范围内。
3参考REFERENCE3.1ICH Q2(R1)分析方法验证的文本及方法学3.2现行美国药典<1225>药典方法的验证3.3现行美国药典<1226>药典方法的确认3.4ICHQ7原料药的良好质量管理规范(2000年11月)3.5FDA行业指南“分析方法和方法验证”(2000年8月)4职责RESPONSIBILITIES4.1QC负责人或指定人员负责参与本规程的起草、审阅、修订和更新。
4.2QA负责人或指定人员负责本规程的审核和保证其被正确地、准确地执行。
4.3QC负责市售产品的检测方法验证,确认这些方法在实际条件下适用于本实验室的测试。
4.4QC负责人或指定人员负责审核确认方案和确认报告4.5QC负责正确地记录实验数据。
4.6QC负责归纳数据、撰写报告并递交给QC负责人或指定人员审阅。
4.7QC、QA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负责审核并审计所有实验室相关文件及规程以确保其准确和有效。
4.8质量部负责批准本规程及验证、确认方案和验证、确认报告。
5定义DEFINITION5.1检测方法使用者使用检测方法的部门、实验室或人员。
5.2系统适用性它是用来验证系统能满足预期分析的测试。
7.2 方法的选择、验证和确认7.2.1 概述选择和制定检测方法是确保检测工作科学、技术上有效,防止检测活动出现随意和因人而异的情况。
质检部的基本职责是使用具有适当准确度和符合标准要求的方法进行检测。
质检监督部制定了《检测方法的选择、验证和确认程序》,技术主管负责组织对分析中心所用方法的选择、验证、确认进行审批。
7.2.1.1 质检部应使用适当的方法和程序开展所有检测活动,应确保遵循样品制备步骤、遵循标准物质/试剂存储和使用要求、遵循仪器设备的运行和操作要求、按检测方法规定程序检测空白样品和质量控制样品、遵循检测方法中定性/定量的方法和要求。
适当时,包括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以及使用统计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以保证整个检测活动始终符合客户的要求。
7.2.1.2质检部应建立在用检测标准的清单,并规定方法查新的频率、查新方式和查新结果的处置要求。
各分析中心应确保使用最新有效版本的方法,除非不合适或不可能做到。
如检测标准存在可选择执行要求或易产生歧义理解时,必要时,应补充方法使用的细则以确保应用的一致性。
如果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或其他公认的规范文本包含了实施实验室活动充分且简明的信息,并便于操作人员使用时,则不需再进行补充或改写为作业指导书。
对方法中的可选择步骤,根据需要制定作业指导书。
质检部要求将使用标准、操作仪器设备和制备物品的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技术主管应根据检测标准对设备操作、物品制备,组织编写作业指导书,并对作业指导书的有效性给予维护。
作业指导书为管理体系的第三层文件,应当突出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作业指导书应由质检部生产技术室编号给予控制。
所有方法、程序和支持文件,例如与检测活动相关的作业指导书、标准、手册和参考数据,应保持现行有效并易于人员取阅。
各类作业指导书包括:(1)检测方法的细则;(2)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3)样品的处置和制备方法;(4)设备的期间检查,设备维护等作业规则;(5)用于测量的计算机软件程序;(6)对照图/曲线/换算表;(7)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规范;(8)数据计算和处理方法;(9)抽样方法;(10)验证方法;(11)其他与检测活动有关的作业文件。
检测方法的验证及确认该怎么做检测方法的验证及确认当自己的实验室将标准方法引入到自身的检测工作时,则应对引入的标准方法进行验证,并正确有效地运用。
方法的确认应广泛全面,以满足预定用途或应用领域的需要。
标准方法确认准则是:所用的设备、环境条件、人员技术等。
以证明实验室能够正确使用该新标准实施检测过程。
标准方法的确认或是通过核查方式,并提供客观证据,以证实某一特定预期用途的特殊要求得到满足。
用于确定某方法性能的技术宜是下列情况之一,或是其组合:a.使用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校准;b.与其他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c.实验室间比对;d.对影响结果的因素作系统评审;e.根据对方法的理论原理和实践经验的科学理解,对所得结果不确定度进行的评定。
实验室应按照制定的相关工作程序选择上述方法进行验证,确认将要使用的检测方法是否满足要求,在确认方法确实可行后,方可投入使用。
对于方法确认试验来说主要有:变更后的标准确认和新方法的确认。
在确认时应该做方法的标准曲线、添加标准回收率试验、最低检出限试验和精密度试验等,并考虑方法的特异性和耐用性,如果需要时还应进行不确定度评估。
应用实验数据真实地证明方法的适用性、准确性和灵敏性。
非标方法的确认在《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条款中规定:实验室自行制订的非标方法,经确认后,可以作为资质认定项目,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检测。
非标准方法是指未经相应标准化组织批准的检测/校准方法。
只有在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时,实验室方可自制非标检测方法,应经过确认:a、从理论到实际对方法的理解;b、使用标准物质或参考标准进行校准;c、与不同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d、实验室间的比对试验;e、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必要时对方法确认过程得到的测量值是否满足顾客的技术要求进行评审,这些值可包括: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检出限、方法的选择性、线性、重复性限、复现性限、抵抗外来影响的稳健性和抵抗来自样品的基体干扰的交互灵敏度,可根据具体方法确定。
检验方法及方法确认程序一、检验方法检验方法是指用于对产品、服务、系统等进行检验的具体手段和措施,常见的检验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抽样检验法:即从大批产品中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检验,根据样品的检验结果推断全体产品的质量水平。
2.全检验法:即对所有产品进行逐个检验,以确保每个产品都符合规定的要求。
3.过程控制法:即通过在生产过程中对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控制,预防和纠正缺陷,确保产品质量达到要求。
4.故障分析法:即通过对已经出现问题的产品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问题原因,从而改进和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
5.统计分析法:即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产品、服务、系统等进行随机抽样和数据分析,确定产品质量水平和推断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6.检验设备法:即通过使用各种检验设备和工具,对产品、服务、系统等的外观、尺寸、性能等进行测量和评估。
方法确认程序是指用于确认检验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的一系列步骤和流程,常见的方法确认程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确定目标和要求:明确检验目标和要求,包括确定检验的内容、标准和方法。
2.制定计划和方案:制定检验计划和方法确认方案,包括确定样品数量、抽样方法、检验标准和设备要求等。
3.实施方法确认:按照制定的计划和方案,实施方法确认活动,包括进行样品抽取、检验操作、数据采集和分析等。
4.结果评价和分析:对方法确认的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判断检验方法是否满足要求,是否需要进行修正和优化。
5.提出改进建议:根据方法确认的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包括对检验流程、设备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改进。
6.实施改进和验证:根据改进建议,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并进行验证和确认,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7.编制文件和报告:根据方法确认的结果,编制相应的文件和报告,并进行归档和管理,以备将来参考和使用。
三、总结检验方法及方法确认程序是产品、服务、系统等质量控制和验证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通过制定合理的检验方法,对产品、服务、系统等进行全面、有效和科学的检验,保证其质量和性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和要求,同时通过方法确认程序,确保检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产品、服务、系统等质量控制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浅析化学检测实验室的方法确认和方法验证发布时间:2022-07-05T02:35:39.418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3月5期作者:张舒朕汤黎李德花梁祖顺[导读] 化学检验实验室重点是凭借标准的检验方法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两个方面来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准性。
张舒朕汤黎李德花梁祖顺云南省核工业二〇九地质大队云南昆明 650000摘要:化学检验实验室重点是凭借标准的检验方法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两个方面来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准性。
很多的实验室操作人员在开展检测工作的时候,通常不好区分标准方法与非标准方法,导致直接选用同样方式和操作方法实行检测,这样就会在实验室检测标准与技术方面产生较大的不准确度,从而影响检测结论的精准性。
因此该文首先剖析了方法确认和方法验证之间的不同概念,接着又对方法验证与标准方法确认之间的步骤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化学检测;实验室;方法确认;方法验证引言:化学实验要的就是最为精准的数据结果,而在检测中,影响数据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对检测方法的准确性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实行控制。
因此,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便成为了二大主要控制理念。
目前,在国际上有许许多多的检测组织和实验室对“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都有了详细的规定了不同的技术管理指标。
而在中国,则有大多数的检验员还没有完全正确的掌握这两个方法,并不能完全根据技术管理规定加以实施,而且关于使用了标准方法与非标准方法,全部采用了同一种理解方法与相同操作格式,同时每次拿到结果就可以直接进行测试,最后导致了无法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一、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的不同概念及其区别1.1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的不同概念方法验证的对象:在《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的国际标准第5.4.2条文中规范了“在实行检验或者校准之前,实验室必须标明可以正确的操纵这类技术标准方式”,在国际标准这一条使用了“verification”一词,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证实”或“验正”。
检验方法是指实验室用于实施检验检测工作所依据的标准检验方法和技术规范。
检验方法是实验室实施检验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开展检验检测工作所必须的资源,如果方法及程序不同就会造成结果不同。
本文就来聊聊如何对检验方法进行确认。
文章为原创大赛往期作品回顾,在此仅作为对大家的启发之用。
欢迎批评指正。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条款中规定:“实验室应确认能否正确使用所选用的新方法。
如果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确认。
实验室应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
”在条款中也有相应的规定。
实验室采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样品的抽取、处理、运输、存储和制备等各个环节,确认时应当记录确认所获得的结果、使用确认的程序、确认对方法是否适合于预期的用途等,必要时还应包括不确定度和分析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技术。
下面谈谈就方法发生了变更时或颁布新标准时,对方法如何进行确认:1.在首次对外出具数据之前应确认(证实)标准方法已被正确的运用。
2.标准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确认。
3.对标准方法定期清理或者查新,以确保最新有效版本。
一、检测方法的选择及使用要求实验室资质认定(或认可)现场考核时确定的检测项目的依据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所以说,当没有国际、国家、行业、地方规定的检验方法时,实验室应尽可能选择已经公布或由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技文献或杂志上公布的方法,但应经实验室技术主管确认。
如是在实验室计量认证或认可批准业务范围内,因客户的特殊要求而发生的情况,其检验结果和报告上应有明确的说明。
另外需要使用非标准方法时,这些方法应征得委托方同意,并形成有效文件,使出具的报告为委托方和用户所接受。
这是指必须在实验室计量认证或认可批准业务范围内使用,所谓有效文件是指甲乙双方对使用非标准方法检测达成协议,一般来说应有双方签字盖章,也可以在检测委托(协议)书上注明,实验室在检测报告中也必需加以说明。
因此,在检测方法的选择上,优先使用国家标准,然后是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非标准方法仅限于委托方同意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