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互文修辞的辨析和理解
- 格式:pdf
- 大小:16.97 KB
- 文档页数:2
木兰诗里的互文分析与起源木兰诗里的互文分析与起源我们知道,“互文”,即互文见义,又称互辞、互言、互见、互体、参互等,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唐·贾公彦《礼仪注疏》:“凡言‘互文’者,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一语揭示了互文的要义。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里的互文分析,欢迎阅读。
说白了,互文就是特意把一个意思比较复杂的语句或短语分成两个(或三个)形式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句子或短语,并且使这两个(或三个)语句或短语的意义内容有彼此隐含、彼此渗透、互相呼应、互相补充的关系,上文里省去下文将要出现的词语,前后形成古人所谓“参互成文,合而见义”的形式。
简言之,互文是这样一种形式:作者为了求得语句的统一,音调的和谐,把一个意思分开来写,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是一个“双黄蛋”,是一出“双簧戏”。
这就像两个泥菩萨一起打碎,重塑之,你身上有了我,我身上也有了你。
这种意思上互相渗透,互相说明,翻译时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互相勾连的修辞方法就叫“互文”。
与《孔雀东南飞》合成“乐府双碧”的《木兰诗》,塑造了一个勤劳淳朴、果敢坚毅、聪明机智、功而不勋的花木兰形象。
文中综合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互文、顶针、复沓、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其中尤以互文最为精彩。
如: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③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⑤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五句中的①句,如果理解成“到东市买了骏马,西市买了鞍鞯,南市买了辔头,北市买了长鞭”就不是互文而是“分”文了,就有失偏颇了。
本着“参互”“合而”的互文特点,应该是“东、西、南、北”市构成了互文关系,“合而”为“跑遍了附近的各处集市”;相应地,把“骏马、鞍鞯、辔头、长鞭”“合而”为“出征的所需物品”。
故而,①句就变成了“东西南北市买骏马鞍鞯辔头长鞭”的形式,译为“花木兰跑遍了附近的各处集市,准备好了出征前的全部所需物品”。
《木兰诗》中的互文
刘向军互文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的特点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这种修辞手法在《木兰诗》中有多处运用。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是由4个短句构成的互文修辞。
它表达了木兰在集市上东奔西走购置出征物品的急切心情,不能把它分开理解为花木兰在不同的集市上购买不同的物品。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个句子不能分开理解为将军都战死了,只有壮士凯旋。
对这个互文修辞的句子应该合起来理解为将军或战死或凯旋,壮士或战死或凯旋;还可以把两句合起来理解为:将军和壮士或战死或凯旋。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如果不按照互文修辞来理解这两句诗的话,那就会显得很荒唐:把东房门打开了,却偏跑到西房去坐。
脑子出毛病了吧?这两句诗应该合起来解释为把东房的门打开坐一坐,把西房的门打开也坐一坐,表达了木兰离别多年回家后的喜悦心情。
4.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这两句诗仍然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的修辞手法,不能分开理解为理头发的时候对着窗户,贴花黄的时候又对着镜子。
这两个句子应该合起来理解为对着窗户和镜子理云鬓、贴花黄。
互文修辞的特点是互训、互补、互生,从而用简练的语言让诗句在语境中的语义表达得更加丰满生动。
反之,就不能够简单地看作是互文修辞。
比如“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一句,孤立地看这两个句子可以固然看作互文:雄兔和雌兔都扑朔迷离。
但是联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语境,就可以知道诗歌在强调“扑朔”是雄兔的特点,“迷离”是雌兔的特点,二者不能互训、互补。
2022.8.22。
木兰诗修辞手法: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互文修辞的运用能达到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复沓: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叫复沓;无更换词语叫做叠句或重复。
作用:它可以起到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和提醒读者等效果。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顶真:顶真,亦称顶针、联珠、蝉联,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
作用: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排比:作用:1、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2.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达到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3.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4.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比喻: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
作用:⑴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⑵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⑶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明喻甲象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犹)】如、好比、出现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木兰诗互文的修辞手法_木兰诗互文修辞手法《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木兰诗互文修辞手法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诗句不能按字面意思来理解,如按字面意思来理解的话,就错了,这里用的正是互文的手法,四旬都各自省略了一部分内容,而只写出其中的一部分。
把四句合起来理解,那么就是“东市西市南市北市买骏马买鞍鞯买辔头买长鞭”;而“东西南北市”正是“各处的市场”,“买骏马买鞍鞯买辔头买长鞭”就可省略为“买骏马鞍鞯辔头长鞭”。
这四个句子可以合起来理解为在“各处的市场买骏马鞍鞯辔头长鞭”,这就准确地表达出木兰出征前到处购置必需品的忙乱场面,而如果只按字面意思来理解,就很机械,同时也不符合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旬中的“开门”、“坐床”都是动作行为,但是木兰回家后不大可能只开东阁的门,只坐西阁的床,而是在这里形容木兰回到家后的兴奋的心情,把自己的房间都要打开看看,自己的所有的床都要坐坐,这样理解这两旬诗才合理,那么这两旬就应该这样整合;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我东阁西阁的床。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同样,此句不能按字面来理解,需要重新组合后才符合旬义,即改成“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为什么呢?因为“当窗理云鬓”本身是说不通的,实际是镜子本来是放在靠近窗户的位置,那么照镜子的时候正是面对窗户,为了诗句不重复,所以成了这样的句子。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互文的的特点就是把本来用一句话就可表达明白的内容分成两旬或几旬来表达,看似罗嗦,但是这种修辞手法主要运用在诗歌当中,诗歌的语言比较特殊,要求句子整齐对称,避免重复,所以可能一首诗中会出现较多的互文手法,而互文的修辞效果也正体现在这里,那就是使得句子整齐对称,不会出现重复,同时也令人耐人寻味。
修辞手法1.比兴手法北朝民歌《折杨柳》中有一首,前面六句是“敕敕何力力,女子当窗织。
木兰诗修辞手法赏析木兰诗修辞手法赏析《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木兰诗修辞手法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木兰诗修辞手法赏析《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诗歌,全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言朴实自然,具有浓郁的北方民歌特色。
作者运用摹状、映衬、设问、顶真、排比、对偶、夸张、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热情地歌颂木兰勤劳、勇敢、善良的优秀品质,赞扬了木兰不慕名利、热爱和平、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
《木兰诗》共有62句,其中54句用了修辞格,修辞手法达14种之多,还有8处用了多重修辞格,堪称使用修辞格的典范。
一、摹状诗的开篇描写木兰织布:“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唧唧”是描摹织布机的声音,这样写,给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此外,本诗还有2处用了摹状的修辞手法:“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鸣溅溅”是描摹黄河流水的声音,“鸣啾啾”是描摹战马嘶鸣的声音。
二、映衬诗中有4处用了映衬的修辞手法:“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第一处以“不闻”和“惟闻”作对比,更显得木兰思虑之深。
第二处和第三处的“不闻”和“但闻”形成鲜明对比,表达木兰从军依依惜别的心情。
第四处把“作官”和“回乡”两种事物加以比较,“不用”和“愿驰”作对比,突出了木兰不爱功名利禄,只盼重返家乡的可贵品格。
三、设问“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此处是两问两答,都是明知故问,自己作答,突出了木兰忧虑之深,同时有助于唤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顶真诗中有3处用了顶真修辞手法:“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木兰诗中互文的句子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其内容描绘了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英勇事迹,展现了女性的坚韧和勇敢,被誉为“女中豪杰”。
木兰诗中的互文句子,是指诗中相互呼应、相互对应的句子,通过这些句子的巧妙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对木兰诗中的互文句子进行深入解读,来探究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
首先,木兰诗中出现的“黄鹤楼送孟浩然”和“黄鹤楼送孟浩然归京”这两句,是互文句子中的经典之作。
前者写出了孟浩然离开黄鹤楼时的情景,后者则描绘了孟浩然回京的情景。
这两句句子通过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孟浩然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离别和重逢的感慨。
这种互文句子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生动感人,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其次,木兰诗中的“独上兰舟”和“独上兰舟”这两句也是互文句子的典范。
这两句句子中的“独上兰舟”是诗中的重复句,通过这种重复的手法,诗人加强了对木兰孤独、坚强的刻画,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木兰的孤独与坚强。
这种互文句子的运用,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刻,让人们更容易被感染和打动。
再次,木兰诗中的“不闻父母唤女声”和“不闻父母唤女声”这两句也是互文句子的范例。
这两句句子同样是诗中的重复句,通过这种重复的手法,诗人加强了对木兰的孝顺、忠诚的刻画,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木兰对父母的深情和对国家的忠诚。
这种互文句子的运用,使诗歌的情感更加真挚,让人们更容易被感动和敬佩。
最后,木兰诗中的“十二娘”和“十三为君妇”这两句也是互文句子的经典之作。
这两句句子通过对木兰的称呼的变化,展现了木兰从少女到成年女子的成长历程。
这种互文句子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生动感人,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对木兰的关注和关心。
通过对木兰诗中的互文句子进行深入解读,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还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木兰的深情祝福和对木兰精神的赞颂。
木兰诗中的互文句子,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还使诗歌更加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木兰诗》中的互文修辞手法浅析《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这与该诗的用句艺术、尤其是互文手法的运用是分不开的。
现将《木兰诗》中互文手法的运用例析如下: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鞘,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四句,东、西、南、北构成排比,按字面意思理解应是:“从东市买来骏马,从西市买来鞍具,从南市买来缰绳,从北市买来长鞭。
”但仔细一想,令人费解,为什么买东西的地点如此固定原来这几句用了互文手法。
实际上这四句话是说为木兰从军购买东西,并不是一定在哪方购买什么。
“东”、“西”、“南”、“北”是互文,统指买东西的地方场所。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两句按字面意思理解是:“将军经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这就会使人产生疑惑,为什么战死的都是“将军”,而归来的却都是“壮士”呢其实,“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在这里互相渗透、互相说明,意义上是合指的、兼顾的。
只要理解了这是互文手法的运用,意思就显而易见了,原来是:“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这两句按字面意思理解是:“打开我东阁的房门,坐在我西阁的床上。
”“开门”、“坐床”本是前后相承的连贯动作,地点却不同,此类做法,非人之常情。
细细品味,会发现其中运用了互文手法,正确的理解应是:“打开东阁、西阁的房门,坐坐东阁、西阁的床。
”以此来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情。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这两句按字面意思理解是:“对着窗户整理像云那样的鬓发,照着镜子往脸上贴饰物。
”人们也仅把它作为对偶句来把握。
但仔细想来,“对镜帖花黄”尚可理解,“当窗理云鬓”就令人迷惑不解了。
深究细研,会发现“当窗”和“对镜”是互文,“理云鬓”和“帖花黄”同是当窗对镜来做的。
互文这种修辞手法在《木兰诗》中的运用,正体现了文言文言简意赅的特点,它以有限的字数,包孕了丰富的内容,使《木兰诗》风趣横生,兴味淋漓,收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