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日标第1课学习笔记

新日标第1课学习笔记

新日标第1课学习笔记
新日标第1课学习笔记

1第一课 (1)

1.1.单词 (1)

1.2.语法 (4)

1.2.1.名1は名2です:xx是xx (4)

1.2.1.1.现在肯定时: (4)

1.2.1.2.将来肯定时: (5)

1.2.2. 名は名ではありません:xx不是xx (5)

1.2.2.1.现在否定时: (5)

1.2.2.2.将来否定时: (5)

1.2.3. 名は名ですか:xx是xx吗? (6)

1.2.4. はい名は名です:肯定回答的表达形式 (6)

1.2.5. いいえ名は名ではありません:否定回答的表达形式 (7)

1.2.6. 名の名:前面的名词是后面名词的从属机构/国家/属性 (7)

1.2.6.1.表示名1包含名2,是名2的拥有者,简称为“所属”: (7)

1.2.6.2.表示名1是名2的具体内容: (7)

1.2.6.3.表示名1是名2的出处: (7)

1.2.7. 补充1-人称 (8)

1.2.8. 补充2-省略 (8)

1.2.9. 补充3-惊讶 (8)

1.2.10. 补充4-在初次见面,自我介绍时用 (8)

1.3.课文 (9)

1.3.1.基本课文 (9)

1.3.2.应用课文 (10)

1第一课

1.1.单词

ちゅうごくじん(中国人)[名]--中国人

にほんじん(日本人)[名]--日本人

かんこくじん(韓国人)[名]--韩国人

アメリカじん(~人)[名]--美国人

扩展:

フランスじん(~人)[名]--法国人

がくせい(学生)[名]--(大)学生

扩展:

せんせい(先生)[名]---老师

扩展:四种职业可以称为[先生],即教师,医生,律师和政治家。りゅうがくせい(留学生)[名]---留学生

きょうじゅ(教授)[名]---教授

しゃいん(社員)[名]---职员

かいしゃいん(会社員)[名]---公司职员

扩展:

てんいん(店員)[名]---店员

けんしゅうせい(研修生)[名]---进修生

きぎょう(企業)[名]---企业

扩展:

だいがく(大学)[名]---大学

ちち(父)[名]---父亲

かちょう(課長)[名]---科长

しゃちょう(社長)[名]---总经理,社长

でむかえ(出迎え)[名]---迎接

あのひと(あの人)[名]---那个人

わたし[代]--我

あなた[代]--你

どうも[副]--非常,很

扩展: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どうもすみません

はい[叹]--哎,是(应答),是的

いいえ[叹]--不,不是

あつ[叹]--哎,哎呀

り(李)[专]--李

おう(王)[专]--王

ちょう(張)[专]--张

もり(森)[专]--森

はやし(林)[专]--林

おの(小野)[专]--小野

よしだ(吉田)[专]--吉田

たなか(田中)[专]--田中

なかむら(中村)[专]--中村

たろう(太郎)[专]--太郎

キム(金)[专]--金

デュポン[专]--迪蓬

スミス[专]--史密斯

ジョンソン[专]--约翰逊

ちゅうごく[专]--中国

とうきょうだいがく(東京大学)[专]--东京大学

ぺキンだいがく(北京大学)[专]--北京大学

ジェーシーきかく(JC企画)[专]--JC策划公司

扩展:

ぺキンりょこうしゃ(北京旅行社)[专]--北京旅行社

にっちゅうしょうじ(日中商事)[专]--日中商社

こんにちわ--你好

すみません--对不起;请问

扩展:ごめんなさい—道歉程度深

申(もう)し訳(わけ)ございません—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道歉程度最深的

どうぞ--请

よろしくおねがいします(~お願いします)--请多关照

はじめまして--初次见面

こちらこそ--我才要(请您~)

扩展:はじ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おねがいします

こちらこそ(我才是。。。)

そちらこそ(你才是。。。)

そうです--是(这样)

ちがいます--不是

わかりません(分かりません)--不知道

どうもすみません--实在对不起

~さん/~ちゃし/~くん(君)

扩展:

1.2.语法

1.2.1.名1は名2です:xx是xx

讲解:助词“は”作为提示主语用,读“わ”

谓语:~です

主语:名1

例句:李(り)さんは中国人(ちゅごくじん)です---小李是中国人わたしわ李(り)です--我姓李

1.2.1.1.现在肯定时:

表示说话人在说话时所描述的“名1是名2”

1.2.1.2.将来肯定时:

所描述的情况必须是确定的事实,不变的规律。即所描述的情况是将来的但不受说话人主观意志或客观环境的影响。

1.2.2.名は名ではありません:xx不是xx

名1 不是名2

例句:森(もり)さんは学生(がくせい)ではありません。--森先生不是学生わたしは日本人(にほんじん)ではありません。--我不是日本人

1.2.2.1.现在否定时:

表示说话人在说话时所描述的“名1不是名2”。

1.2.2.2.将来否定时:

所描述的是将来的但不受说话人主观意志或者环境影响的具有否定意义的情况。

1.2.3.名は名ですか:xx是xx吗?

例句:林(はやし)さんは日本人(にほんじん)ですか。--林先生是日本人吗?

森(もり)さんは学生(がくせい)ですか--森先生是学生吗?

Ps:

例:

1.2.4. はい名は名です:肯定回答的表达形式

例句:はい林(はやし)は日本人(にほんじん)です。--是的,林先生是日本人可省略

はいそうです。--是的,是日本人。

1.2.5. いいえ名は名ではありません:否定回答的表达形式

例句:いいえ森(もり)さんは学生(がくせい)ではありません。--不,森先生不是学生。

可省略

いいえちがいます。--不,不是

1.2.6. 名の名:前面的名词是后面名词的从属机构/国家/属性

例句:JC(ジェシー)企划(きかく)の小野(おの)さんですか。是jc策划公司的小野女士吗?。

JC(ジェシー)企划(きかく)の社員(しゃいん)。--jc策划公司的职员。

中国(ちゅごく)の企业(きぎょう)。--中国的企业

大学(だいがく)の先生(せんせい)。--大学的老师

例:

1.2.6.1.表示名1包含名2,是名2的拥有者,简称为“所属”:

例:

1.2.6.2.表示名1是名2的具体内容:

例:

1.2.6.3.表示名1是名2的出处:

例:

1.2.7. 补充1-人称

1.2.8. 补充2-省略

1.2.9. 补充3-惊讶

1.2.10. 补充4-在初次见面,自我介绍时用

1.3.课文

1.3.1.基本课文

1.3.

2.应用课文

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3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3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新人教版选修1 (建议用时:30分钟) [基础达标练] 1.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 A.开展世俗教育 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C.自由探讨真理 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 B[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中世纪”“教皇”,中世纪的欧洲处于教皇和教会的神权独裁统治下,世俗教育、自由探讨真理、学术研究都受到严格限制,当时欧洲只有一门学问,那就是神学。“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是个形象的说法,就是希望巴黎大学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故选B项。] 2.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公开宣称“一切君主应亲吻教皇的脚”“教皇有权废黜皇帝”“教皇可以解除臣民对邪恶统治者的效忠”。教皇意在宣扬( ) A.“基督是永远的祭司” B.“君权神授” C.“教皇的权力至高无上” D.“教权高于王权” D[材料主要体现了教权与王权的关系,教皇的宣称体现了在世俗政治关系中教皇居于支配地位,教权高于王权,故D项正确;A项宣扬的是神权,与题意不符;B项宣扬的是君权,与题意不符;C项说法过于绝对。] 3.有人提出这样的质问:“罗马教皇有什么权力强行规定波希米亚农民与英格兰自由民必须用哪国语言祈祷,必须以何等精神学习耶稣的教诲,必须为自己的放纵付出多少的代价……”提出质问的“人”最有可能是 ( ) A.古希腊的智者 B.14世纪的人文主义者 C.15世纪的“异端”思想者 D.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 C[基于材料分析,提出质问的“人”不满于教会的强权和控制,渴望从教会的强权和控制下获得一定的解放。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最有可能的“人”是具有一定宗教改革理念的“异端”思想者。] 4.下列关于宗教“异端”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第15课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 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备课教师: 知识与能力: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发展概况、突出成就及重要品种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作品展示、感受、体验、讨论、评述等方式,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类型与盛期作品的典型特征有初步了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概况、突出成就及重要品种的基本特征。 难点:通过不同类型工艺美术造型特征的分析,领会其文化内涵独和特审美意蕴。 一、教学导入: 什么是工艺美术?(开门见山,切入正题) 人类为满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的总称。 美术小知识: 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脉络: ●以观赏为主体的宫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艺美术体系:为迎合贵族与文人阶层的需要和趣味,官营或私营手工业作坊推崇精雕细刻、装饰奇巧、侧重于显示观念意蕴和追求观赏把玩价值的工艺美术作品。 ●以实用为主的民间工艺美术:主要是家庭手工业者为满足自身需要而生产,体现了实用与审美为一体的原则,具有朴质、刚健、明快的品质。 二、讲授新课: 青铜器、丝绸、陶瓷、漆器、玉器、金银器、景泰蓝等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性品种。它们凝结着历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的工艺品鲜明地体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感情。 1、蜚声海外的中国丝绸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声握养蚕缫丝技术的国家,丝织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商周时期品种已十分丰富,装饰考究。 丝绸根据质地的不同,分为锦、绫、纱、绢、罗、绸、缎等,其中锦的档次最高。丝绸纹样以动植物为主,千变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风尚与审美趣味。 思考与讨论:唐锦《联珠骑士猎狮纹锦》有什么时代特色 ●《联珠骑士猎狮纹锦》(局部)(长250厘米,宽134厘米,日本京都法隆寺藏) 唐 联珠圈直径达45厘米,中央为瑞果累累的生命树,上下各有一组猎狮骑士,骑士隆鼻深目,胯骑翼马,回首射狮,显示出与波斯艺术的密切联系。织物色彩沉稳,图案细腻准确,场景复杂,织造精密,雍容华美,气派不凡,是唐锦中最精彩、保存最好的的一幅,被日本奉为“国宝”。 你能列举出其他朝代的特色丝织纹样吗? ●锦上添花、衣锦还乡、锦绣河山、锦囊妙计等成语反映了中国丝绸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请谈谈你的理解。 2、狞厉之美——中国青铜艺术 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能够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主动与特定时代的文化特征及精神追求建立联系。 我国先民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己开始加工金属制品,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是奴隶主阶层的生活用品,还作为礼器象征他们的身份地位。商代晚期青铜器种类繁多、形体硕大厚重、装饰繁缛瑰丽,给人以庄重、威严、神秘和狞厉的审美感受。 ●四羊方尊(高58.3厘米,口长52.4厘米,湖南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商

第15课《短文两篇》课堂实录doc初中语文

第15 课《短文两篇》课堂实录doc 初中语文 第一课时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在一天天长大。现在,请你坦诚地告诉大伙儿:你喜爱读书吗?你读过哪些书?曾经获得过一些什么样的感悟?生:我比较喜爱读书。小时候,爸爸就给我买专门多书,其中最多的是童话和寓言。读了这些书以后,我学会了想像。师:书给了你想像的翅膀!生:我读过?钢铁是如何样炼成的?,我学会了坚强。 师:书是你生活的导师。生:我的学习成绩不行,但我也读过一些书。专门是心情不行的时候我最喜爱读书,那时候,书确实是我的朋友。 师:成绩只能讲明过去。热爱读书的小孩确实是优秀的。知识能改变一切。生:我读过?西游记?,专门有味。读的时候我会跟他们一起着急,一起快乐。师:太好了,你是在用〝心〞读书。 师:读书怎么讲有些什么好处?书到底应该如何去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名家如何讲。〔大屏幕显示:谈读书培根〕师:请同学们轻声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摸索咨询题。 〔大屏幕显示:〔1〕本文让你对读书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谈一谈。 2〕你在阅读中有什么疑难咨询题吗?大胆地讲出来〕 〔学生自主阅读,圈点勾画〕师:下面我们围绕这两个咨询题一起交流一下初读的感受。 生 1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我对读书的作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生 2 :有一句话我反复读都没读明白:读书费时过多易惰。师:你能够向教室里除你以外的任何人请教。 生1 :请XXX同学帮忙指点一下。 生 2 :我是如此明白得的:读书速度太慢容易养成拖沓、懒惰的适应。师:接下来连续我们的交流。生: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态度确实是不同。〝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师:我们不但要做〝有知音〞,而且应该是一个〝明智之士〞。 生 1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那么需咀嚼消化。〞不同的书我们能够采纳不同的读法。生2:〝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躯体百病,皆可借适宜之运动除之〞。这句话我不明白。 生 3 :我是如此明白得的:人的思维、才能进展受阻,都能够通过读书得到疏通,就看起来人体的各种疾病都能够通过运动得到治疗一样。 生4:这是一篇议论文,但我始终没有找到它的论点。 生5:我觉得文章要紧谈论的是读书的益处,因此,它的议点就应该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师:这篇文章是培根的一篇随笔,跟一样议论文相比较,它重在发表观点,而不是周密论述,形式上显得有些散,但这些看似零散的语言差不多上围绕某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就如这篇文章一样,全文要紧谈论了读书的益处,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又谈了读书的方法等咨询题。培根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闻名的散文家。是他将随笔这种文学体裁引处英国。他的随笔富有诗意。雪莱曾赞扬讲:〝培根勋爵是一位诗人。〞因为,培根的随笔语言有诗歌的韵味,有格言的深刻。 现在,请大伙儿举荐一位能朗读水平比较高的同学为我们把课文朗读一遍。其他同学在听朗读的过程中把你认为能够作读书名言的句子标记出来。 〔一人读,其他同学标记读书名言〕师:文章中,作者妙语连珠,格言迭出,堪称为一本读书名言集锦。这些句子不仅透露出了作者对咨询题平复而透彻的观看,而且具有种种专门的美感。因此,我想和大伙儿一起为这篇文章编一本?读书名言精评?。我们第一采纳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 〔在屏幕显示:编写?读书名言精评?:每人从课文中选取2?句读书名言作为杰出点评。点评角度自主确定,能够挖掘句子思想内涵,能够分析句式,赏析修辞,也能够涉及遣词造句。范例: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句子分不以”读书“”讨论“”作文〃为例论述了学以致用的观点。句式整齐,使论证更为有力〕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姓名班级学号编号:013 面批 编者:韩孝圣审核:梁桂秋使用时间:2012年9月27日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课标解读】 1.掌握:西欧宗教改革——背景、进程、主要教派、历史意义 2.掌握:德国宗教改革、瑞士宗教改革 3.理解“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含义” 【课前预习案】 知识梳理课内探究案 一、历史背景 1、经济根源: 2、阶级条件: 3、思想条件: 4、客观因素(对象):天主教会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5、直接原因(导火线): 二、宗教改革的内容 (一)1517年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改革内容: ①核心:学说,针对罗马教会宣扬的因行称义提出。具体内容。路德所说的“信”,是与生俱来的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中的东西,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 意义: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②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宣称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每个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 ③创立反对罗马教皇的新教;建立廉价教会;废除教阶制度;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可以结婚。 2、结果及意义: ①建立了不受罗马教皇管辖的新教会,用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挑战教皇的权威,严重冲击了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建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 A.教权高于王权B.王权与教权平等C.王权高于教权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2、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学说,针对的是教皇的因行称义,由此A.贬低了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B.推翻了罗马教廷的统治地位 C.揭开了西欧宗教改革的序幕 D.树立了人文主义的宗教观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短文两篇课堂实录新人教版1

《短文两篇》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在一天天长大。现在,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读书吗?你读过哪些书?曾经获得过一些什么样的感悟? 生:我比较喜欢读书。小时候,爸爸就给我买很多书,其中最多的是童话和寓言。读了这些书以后,我学会了想像。 师:书给了你想像的翅膀! 生:我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学会了坚强。 师:书是你生活的导师。 生:我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我也读过一些书。特别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我最喜欢读书,那时候,书就是我的朋友。 师:成绩只能说明过去。热爱读书的孩子就是优秀的。知识能改变一切。 生:我读过《西游记》,很有趣。读的时候我会跟他们一起着急,一起高兴。 师:太好了,你是在用“心”读书。 师:读书究竟有些什么好处?书到底应该怎么去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名家怎么说。 (大屏幕显示:谈读书培根) 师:请同学们轻声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思考问题。 (大屏幕显示:(1)本文让你对读书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谈一谈。(2)你在阅读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吗?大胆地说出来) (学生自主阅读,圈点勾画) 师:下面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一起交流一下初读的感受。 生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我对读书的作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生2:有一句话我反复读都没读懂:读书费时过多易惰。 师:你可以向教室里除你以外的任何人请教。 生1:请×××同学帮忙指点一下。 生2:我是这样理解的:读书速度太慢容易养成拖沓、懒惰的习惯。 师:接下来继续我们的交流。 生: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态度就是不同。“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 师:我们不但要做“有知音”,而且应该是一个“明智之士”。

宗教改革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课标解读】 挑战教皇的权威:应掌握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加尔文《基督教原理》;人文主义的含义。 【考试大纲】 宗教改革 【知识梳理】 一、宗教改革运动 (一)兴起的背景: 1.文艺复兴运动及近代科学产生推动作用。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者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会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2.天主教会的精神禁锢和腐败。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占据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用神学理论为封建统治辩护,使封建制度神圣化,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15、16世纪,天主教会成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3.教会对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的压榨。16世纪的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是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称为“教皇的奶牛”。于是民族矛盾、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发源地。 4.导火线: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 (二)运动的性质(实质):是16世纪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和思想改革运动,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三)重要代表: ★★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 1、导火线是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在德意志兜售。 2、马丁·路德的改革(1)标志:1517年贴出著名的《_________》,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思想(主张):强调______的学说,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主张使人获得和 ,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带有鲜明的色彩。 (3)影响:在__________的引导下,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这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运动 1、原因:受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影响 2、加尔文的主张观点: (1)内容:①出版《基督教原理》,主张____________,以此反对____________,否定_______________。 ②主张先定论。认为否定先定论就是否定上帝。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2)影响:其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________提供了______方面的依据。 3.意义: (1)为作了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和的必要性、合理性。 (2)在资本主义较发达的西欧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方面的依据。 (四)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1、实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统治和罗马教皇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2、意义:①欧洲宗教改革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使宗教自由逐渐盛行;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汉语教程(第三版)第一册 下》教案16 你常去图书馆吗

第十六课你常去图书馆吗 一、教学重点 1.课文 2.语法时间词语作状语 二、教具 图片:图书馆、借书、看电视、看电影、写信、在公园玩儿等画面 三、教学要求 1.通过课文讲练要求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说。能说出白己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例如,常做什么,不常做什么,晩上常做什么,星期六和星期日常做什么等。 2.了解和掌握“还是”和“或者”这两个词的不同用法。 四、教学提示 1.汉语的时间词语(主要是时点词)常常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它可以放在主语之后,也可以放在主语之前。例如,我们可以说;你今天晚上做什么?也可以说:今天晩上你做什么?如果不加句子重音的话,这两个句子的语义是一样的。但是,交际中我们就可以发现两个句子在使用时很可能在语义上有一定的不同。你今天晚上做什么?强调的是今天晩上。但是开始阶段不必给学生讲这些。 2.“还是”与“或者” “还是”出现选择疑问句中,要求对方选择一项。而“或者”出现在陈述句中。因为这两个词在英语中都可以翻译成“or”,所以学生很容易错用。应该特别提醒一下。 3.“咱们”和“我们” “咱们”和“我们”在谈话中都包括听话人。不同的是,“我们”既可以包括听话人,也可以不包括听话人。而“咱们”则必包括听话人。例如:你们是外国人,我们是中国人,咱们是朋友。星期天咱们去哪儿?也可以说:星期天我们去哪儿? 4.“好吗?”的用法 “好吗?”用在陈述句后边,表示请求、征询别人意见。例如星期天我们去公园,好吗?回答时可以说:好吧。/好。/行。表示同意、答应。 5.“吧”在句子中表示请求或建议,也表示同意和答应。例如: 今天中午我们吃饺子吧。回答可以说:好吧。/行吧。 6.“很少”与“很多”

第15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4doc初中语文

第 15 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4doc 初中语文 1.给以下加粗字注音。 〔1〕怡情〔 〕 〔2〕诘难〔 〕〔 〕 〔3〕滞碍〔 〕 〔4〕吹毛求疵〔 〕 2.填空。 〔 1〕培根, _______ 国哲学家、 _____ ____ 家,著有 _________ 、 ___ ___等。 (2) 马南邨,原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当代作家。 ?不求甚解 ?一文选自杂文集 __ 3.阅读下面一段话,讲讲这段文字的观点是什么?作者采纳什么方法阐述这一观点的? 〝读史使人明智,读 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 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能力提高 1. 请从课外摘录两句有关读书的名句。 〔1〕 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 ?短文两篇 ?中关于读书方面的一些观点,联系自己近十年来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读 书的目的、 方法和作用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开放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咨询题。 真理产生于一百个咨询号之后 ① 有一句闻名的格言:”真理产生于一百个咨询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② 人们总是专门尊敬发觉真理的人, 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觉真理。 事实上, 要发觉真理,讲 难也不难, 讲容易并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的周围,能不能发觉它, 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 捷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摸索的脑子,有没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 ③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进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讲的发觉者、创立者,差不多都专 门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咨询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 变成 〝!〞〕,找到了真理。 ④ 就拿洗澡来讲, 是一件专门一般的情况。 然而,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 皮罗教授, 却敏捷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 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 这是 什么缘故呢?谢皮罗紧紧抓住那个咨询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1962 年,他发 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假如地球停止旋转,就可不能产生这种漩涡;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 而美国处于北半球, 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北半球 的台风因此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 他还断言, 假如在南半 球,洗澡水的漩涡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那么可不能形成漩涡。他的这种见解,引 起各国科学家的莫大爱好,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高一《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学设计

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 古代工艺美术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艺品种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领会丝绸、陶瓷、青铜、玉器等工艺品种独特的审美意蕴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卓著,在中国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也对丰富世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最终达到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对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二)内容结构 本课首先从整体上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突出成就、发展概况等加以介绍,以便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全面的认识。然后分别论述了四个工艺美术的重要品种——丝绸、青铜器、陶瓷、玉器。 丝绸一节,在简要叙述了中国丝绸的发展概况和主要类别后,以唐代《联珠骑士猎狮纹锦》、《卷草凤纹锦》为例,分析了中国丝绸的装饰艺术特点。 青铜器一节,通过对商代的《四羊方尊》、西周的《虢季子白盘》、春秋时代的《莲鹤方壶》、汉代的《长信宫灯》这几件重要青铜艺术作品的分析,体现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辉煌成就及不同的时代特征。 陶瓷一节,分别介绍了原始彩陶和宋元等朝代的瓷器,以彩陶《人面鱼纹盆》、《漩涡纹尖底瓶》、《白瓷孩儿枕》、《青花八吉祥纹扁瓶》为例,说明中国古代陶瓷的突出成就、深远影响,同时反映其艺术特色和多姿多彩的面貌。 玉器一节,首先概述了中国古代玉器所具有的丰厚文化内涵,然后分析了商代《玉凤》和清代《白玉雕桐荫仕女》的艺术特征。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的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把握各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的难点: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资料 (一)作品分析 云纹漆耳杯套盒(通高12.2厘米,口长19.6厘米,宽16.5厘,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西汉 斫木胎。盒呈椭圆形,两端有耳,系两个大耳杯扣合而成。内装七个小耳杯,小耳杯也为椭圆形,其中六件相叠侧置,一件反扣。这套耳杯盒造型优美、设计精巧、大小套扣、聚散为整,充分利用空间,使用方便,便于保存,体现了汉代人卓越的设计才能。 盒及小耳杯内壁皆髹朱漆,外髹黑漆,并绘以云气纹及几何图案,线条纤细圆转,红、黑二色相映,显得分外精致华美。此器为酒器,是墓主人长沙国丞相利苍家专门定做的。 漆器是中国古老的工艺美术品种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代先民已开始造漆器。漆器是以木、竹、皮等材料为胎,表面涂饰天然漆树的汁液制成。漆器色泽以红、黑二色为多,常采用绘画、雕刻、镶嵌等多种手法装饰,典雅华贵。 舞马衔杯纹银壶(高18.5厘米,口径2.2厘米,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窖藏出土,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岳麓版必修3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知识目标:路德改革背景、原因、史实、历史意义;加尔文思想;认识加尔文教与后来西欧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加尔文宗教思想及其鲜明资本主义特点 难点:认识加尔文宗教改革与后来西欧资本主义革命关系 导课:中世纪神学家教导人们,由于人类先祖亚当与夏娃偷吃了苹果而获罪,这桩原罪遗 传给他们所有的后代。由于人生来就有罪,所以人一生就要受苦,为了救赎自身罪孽,要 不断鞭打自己。以期找到通往天国的道路。中世纪的西欧,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们 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发生密切关系。教皇具有绝对权威。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人,被称为 异端,要受宗教裁判所审判,受到鞭打甚至火刑。路德和加尔文就是那时的神学宗教异 端,最早站出来挑战天主教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背景(即宗教改革开始于德国原因) 材料:⑴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伐善的趋势背向而驰。 ⑵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行政治统一的障碍。 ⑶据估计,1521年教廷内部有2000多个神职可以用金钱买到。教会内部贿赂成风,教皇的选举与贿赂, 争权夺利结成了不解之缘,几乎所有的教皇都是靠贿赂当选的。 ⑷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 始受到挑战。 问:阅读上述材料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概括16C 宗教改革的背景? 生回答后,师概括: 1、经济:德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2、政治:天主教会的腐败及对德国的剥削阻碍资本主义发展(16世纪初,德国谚语“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展示图片A、教皇拿着桶去挤一头很壮的奶牛的奶。B教皇任然拿着同样的桶挤比第一头奶牛瘦 了的奶牛的奶。C教皇拿着同样的桶挤更瘦的奶牛的奶。D教皇拿着桶,但奶牛已经骨瘦如柴的 倒在了地上。) 3、思想:人文主义思想的活跃(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

美术鉴赏

一、论述题 1、如何看待毕加索及其作品?(不少于200字) 答:毕加索的画属于立体派风格,认同:①真正伟大的艺术家一定是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的,永远抱有一颗怀疑之心,实现艺术创作的突破②毕加索所处的时代本就是一个指鹿为马的荒唐年代,所以作者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反抗③艺术家本就是具有不同于世人的视角和眼光的,用自己的创作来表达对世界的认识和判断,应予以理解。 不认同:①毕加索早年的创作体现了其理想与追求,但是其后来的风格混乱,令世人难以解读②人的精神境界和状态决定其作品的高下,毕加索后期生活状态的混乱导致其作品的屈服。既应该看到毕加索作为伟大的艺术家在创作不断突破的可贵精神和对时代的反抗,也应关注其创作对于普通受众的影响,以及起创作后半期的“屈服”。 2、简述对于建筑的认识? 答:建筑艺术是造型艺术之一。建筑艺术即通过这些建筑的实体与空间(包括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统一组织和处理,使建筑物既具功能又达到人们审美要求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随着人类实践技术的发展,建筑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审美价值。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巧妙而科学

的框架式结构(二)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而西方的古代建筑,是指从古希腊到英国工业革命前的建筑。西方古代建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风格:古希腊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风格、拜占庭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洛可可风建筑艺术。即主要是:古代建筑(胡夫金字塔、古罗马竞技塔)、宗教建筑、宫殿建筑(凡尔赛宫、卢浮宫)、桥梁建筑(伦敦塔桥、金门大桥)。 二、小论文 通过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你对美术中哪一种门类比较感兴趣?为什么?(不少于600字) 答:我对美术鉴赏中的雕塑艺术比较感兴趣。

品质部工作流程图

来 料 制 程 成 品 化 验 客 诉 品质部接到通知—进行检验—合格:通知仓管入库. 不合格:1.通知仓管,物控不合格,并且填写反馈异常报告单。 2.如需特采,由使用部门开出特采单,各部门负责人签字后,品质部确认后才使用,特采单品质部存档(如须扣款的申请特采部门需开具扣款单至财务),生产现场对特采来料 的跟进。 3.供应商来厂挑选或生产部挑选,品质部在现场对异常来料跟踪,重新检验后才通知仓管入库。 制程:质检员 巡检、抽检---合格:放行 不合格:现场异常第一时间通知责任组长进行返工,复检合格后才能放行,并且要跟进生产部对员工培训后的效果验证(按控制卡要求处罚)要求生产部对异常进行改善,品质部对异常的跟踪及效果验证。 成品:质检员 巡检、抽检---合格:放行出库。 不合格:在抽检过程中发现异常及时通知组长,立刻返工。复检合格后才能放行,并且要求生产部对员工培训.(按控制卡要求处罚)要求生产部对异常进行改善,品质部对异常的跟踪及效果验证。 化验:接收到取样通 知后带上取样工具进行现场取样,并将样品登记在取样表上,检验人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对样品进行检测。检测完后将检测结果如实填写检验记录表及出具检验报告及发放给相关的部门。(如不合格必须改善后再次复检)。 客诉:品管部接收到销售部的客诉后,确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填写品质异常反映单给相关部门,此单须在一个工作日内回复,第一时间针对客诉问题进行分析确认,如果客诉问题属公司原因则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并制定解决方案,(包括临时对策、长期对策、预防措施及效果验证)。对直接责任者和部门主管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由品质部各部负责人对反馈单上的改善动作进行跟进并验证,根据制定的解决方案由销售部传达给客户。 来料入厂 物控通知检验员 品质检验 (检验标准) 检验合格 (检验报告) 检验NG (检验报告) 通知物控 入库 退货 特采/扣款使用部门开具(特采单/扣款单) 通知物控 制程检验 《制程控制卡》 无异常 《品制巡检表》 品质异常 《品制巡检表》 OK 生产 轻微品 质问题 要求改善 OK 生产 严重品 质问题 《 品质异常单》 品质问题关键点 要求改善 OK 生产 NG 停线 成品检验 生产部按批次送检 品质检验 《检验标准》 检验合格 《检验报告》 检验NG 《检验报告》 入成品仓 退生产部返工 返工合格后入库 客户投诉 投诉分析 电话沟通解决 派人现场解决 客户满意 客诉问题解决完成 客诉问题点分析和记录 长期改进措施 客诉结案 收到样品检验通知 取样、制样 样品登记 底样保存 样品检验 填写检验记录 出具检验报告 发放报告单

第15课《短文两篇》备课参考资料doc初中语文

第15课《短文两篇》备课参考资料doc初中语文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1.?谈读书? 这篇随笔的写法不同一样,它论述的范畴相当广泛,但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确实是一个观点。大体上能够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从开头到〝全凭观看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先从正面讲,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体会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聪慧是在观看生活中得来的。 第二,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指出读书要认真摸索,反对有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纳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扫瞄,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第三,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补偿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先讲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再讲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能够用读书来补偿,就像躯体百病,能够用运动驱除一样。 2.?不求甚解? 这篇杂文是一篇驳论,在批驳不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作者在第一段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咨询题不求甚解差不多上不行的。〞 在第二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讲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第一,要养成〝好读书〞那个适应。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那个咨询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因此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快乐。 第四段,讲明因为〝会意〞不易,因此陶渊明只好讲〝不求甚解〞。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明白,就承认〝不求甚解〞。二是讲明读书的方法,不顽固一点,而是了解大意。 第五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今天我们读经典著作,一定要虚心读,明白得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第六段,介绍古人确实是以〝不求甚解〞态度读书的。举了诸葛亮的例子。诸葛亮读书是〝观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多于精熟〞高超,知识面更广,了解咨询题更全面。 第七段,全面讲明〝不求甚解〞,从反面讲,〝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专门不认真。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舍弃了整体。 第八段,紧接上一段的意思,讲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也是不因小失大,与〝不求甚解〞的意思相似。 最后一段,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因为书籍不是一下子就能读明白的。 总之,这篇杂文全面讲明了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依照,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在批驳过程中阐述的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面主张,也就顺理成章地立起来了。 二、咨询题研究 1.?谈读书?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有关内容。主要应掌握西欧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主要教派及重大历史意义,马丁·路德及德国宗教改革,加尔文及其新教等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宗教改革的产生、主要内容、意义等的分析把握,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宗教改革时期主要人物及其思想、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加深对宗教改革在历史上作用的认识,尤其通过对主要人物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改革精神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不畏困难向前进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解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理解加尔文宗教思想。 教学难点:宗教改革时期人文思想的含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当今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是哪一个?梵蒂冈城国——教皇国,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 今天虽小,但中世纪的的教皇国势力很大。那么我就来看一下中世纪的欧洲,教皇究竟有怎样的权威? 展示——“卡诺莎之辱”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 问题: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 讨论:是欧洲中世纪王权屈从于教权。(教权强于王权) 投影:教皇英诺森三世说过这样一句话:“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的势力受到削弱从何时开始的呢?宗教改革。 讲授新课: 情景一:教堂门前的大字报 1517年10月31日,维登堡大教堂门口聚集起了更多的人,他们不是来做弥撒的,而是来看教堂大门旁边贴出的一张文告:“关于赎罪券的效能......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丁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教皇贪婪爱财的欲望......”“教皇在一切富人中是最富有的人,他的钱比伊朗高原米底国王的还要多,为什么他自己不出钱造教堂呢?为什么要穷苦百姓筹集募捐呢?......” 教堂里的神父挤进人群,看到文告的作者署名“马丁·路德”,他立即去向主教报告此事。教皇怒火中烧,他派人颁布诏书,限马丁·路德六十天之内悔过,否则就革除他的教籍,并致杀身威胁的言外之意。 思考:为什么马丁·路德冒着生命危险去做这件事?这样做有何影响? 1、根本原因: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2、德国的分裂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从中古以来形成的分裂割据局面依然存在。16世纪初的德国在名义上虽然是“神圣罗马帝国”,但许多封建领主俨然是独立的君主,他们有自己行政组织,自己的军队,自己的法律和自己的货币。而天主教会为了更好地控制德国,保持德国的分裂局面。国家的分裂使资本主义发展受阻,为实现统一也需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 3、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民族观念的崛起,民族

《马立平中文教材》六年级1单元(第16册)上课步骤参考(精)

《马立平中文教材》 六年级1单元(第16册上课步骤参考 说明 第十六册教材由四篇课文和四篇阅读材料组成。四篇课文以“小相声”的形式介绍中国菜等海外中国人的生活常识,以简体版和繁体版篇同时呈现。四篇阅读材料主要为中篇童话故事,以继续训练阅读和写作能力。从本册开始,没有学生用的生字卡片。 每篇课文分两周完成,第一周教该课文的简体版,第二周教繁体版。大致上每周第一节课听写、检查阅读材料、教词汇。第二节课学习朗读课文和进行对话表演练习。期末口试时,安排学生两个一组,在四篇小相声中选择一篇,向全班表演。可以邀请家长观看,也可以录象后供学生保存。 本册练习中问答题份量较重,目的是为以后几册教材的作文练习作好准备。 《马立平中文教材》六年级2~3单元(第17~18册上课步骤参考 单周(课文教学第一节课 时间分配:听写等(1/3字词教学(2/3步骤说明 1. 宣布上课,听写常用词(10分钟 把作业本翻到最后听写页,听写常用词。(课文后“常用词复习”分成两个部分,每周听写一部分。请注意提醒学生做好准备。 2.引入新课 (5分钟 介绍课文的作者、背景和大概内容等,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词汇教学 (30分钟 课文后词汇有四种类型:1熟字熟词,2熟字生词,3生字熟词, 4生字生词。老师备课时请分析词汇的类型,以便教学中合理分配时间。(词汇表中加了拼音的字,为生字或虽然以前学过但学生很可能已经遗忘了字。词汇教学有四个主要环节:读出字音,解释词义、选重点字分析字形、大声认读词汇。 老师在上课前先把词汇卡片插在专用插袋里,词汇之间要有间隔。教学时,老师用教鞭逐个点词汇,熟字熟词和熟字生词由学生读出,前者由学生解释词义,后者由老师解释词义。生字熟词和生字生词由老师带读,前者由学生解释词义,后者由老师解释词义。字形分析可由师生分担。 在循环中教学:每完成一行(3个词汇,回过去复习认读整行后再开始下一行;完成"一块"(三至四行,10个词汇左右后,回过去从头认读这"一块";完成第二块后,把第一块和第二块合起来认读一遍;依此类推,通过多次循环完成字词教学。 在循环中完成字词教学: 词汇教学要重点突出,生动活泼,要设计多种形式让学生主动多练,避免一味由老师带读、全班跟读的单一沉闷的形式。教学结束时要求达到全班同学中有80%能独立认读95%以上的词汇。 行循环 块循环 整体循环 第二节课 时间分配:课文(2/3语法(1/3步骤说明 1.讲解和朗读课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15课 短文两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15课短文两篇导读: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15课短文两篇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怡yí情狡黠xiá诘jié难 睾gāo吹毛求疵cī要诀jué 2、解释下列词语。 (1)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2)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3)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4)吹毛求疵:这里指细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5)狂妄自大:极端的自高自大。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刻理解。不求甚解 (2)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豁然贯通 (3)读书总有好处。开卷有益 (4)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咬文嚼字 (5)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因小失大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语文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2、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4、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谈读书》的作者是培根,英国的哲学家、作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 2、《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马南,原名邓拓,当代作家。 3、阅读议论文必须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4、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 5、事实和道理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6、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 7、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此外,在驳论中,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和"归谬法"。 8、议论文按论证方式来分,可分为立论和驳论。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 4.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 5.教师提问: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这反映出当时

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提示: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分散的一种状态。后来逐渐转向集中状态。 目标导学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1.材料展示:有的富裕农民原先是某庄园的庄头,负责替领主管理庄园生产和其他事务。他们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由于农业发展、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他们是土地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 提示: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富裕的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2.材料探究: 材料一在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材料二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1)材料一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保护? 提示: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是城市居民。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保护法的保护。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反映了市民阶层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权利的扩大。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三、课堂总结 11世纪后,随着西欧城市与工商业复兴,社会经济的闭塞局面得到改观,对外交往逐日增多,12、13世纪,英、法等国开始了消除割据、推动中央集权化的政治进程。近代欧洲文明在这一时代孕育。 西欧中世纪的文明并非“黑暗时代”所能涵盖,特别是中世纪后期,王权兴起、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以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正是西欧近代得以崛起的重要因素。 3 板书设计 1.庄园的衰落和瓦解 2.租地农场的出现 3.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出现 4.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 4 教学反思 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具体教学中,我主要从认识经济方面的变化入手,运用大量史料,引导学生探究庄园制度的变化,了解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以及这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