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强项令1
- 格式:pdf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9
初三上学期语文《强项令》翻译和注释【牢记】(1)[陈留圉人]陈留郡圉地人。
陈留,汉代郡名,在今河南开封。
圉(yǔ),地名。
在今河南杞县。
(2)[征]征召。
(3)[湖阳公主]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
(4)[苍头]奴仆的通称。
(5)[主]公主的简称,这里指湖阳公主。
(6)[骖乘(cānsheng)]陪乘。
(7)[夏门亭]指夏门外的万寿亭。
夏门,洛阳城北面的门。
(8)[驻车叩马]拦住车马。
驻,停留。
叩,拉住,勒住。
(9)[大言数主之失]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
大言,大声说。
数(shǔ),列举(罪状或过失)。
(10)[格杀]打死。
格,击打。
(11)[帝]指汉光武帝刘秀。
(12)[箠杀]用鞭子打死。
箠(chui),行刑的鞭子或棍子。
(13)[中兴]复兴。
这里指刘秀建立东汉王朝,恢复了刘汉的统治。
(14)[良人]平民,百姓。
(15)[理]治理。
(16)[楹(ying)]柱子。
(17)[被]通“披”,盖,覆盖。
(18)[小黄门]汉代低于黄门侍郎以及的宦官。
后泛指宦官。
(19)[谢主]向公主谢罪。
谢,认错。
(20)[顿]叩头。
(21)[据]按,撑。
(22)[文叔]汉光武帝刘秀的字。
(23)[白衣]平民,百姓。
(24)[臧亡匿死]藏匿逃亡犯和死刑犯。
臧(cang),藏匿。
现在写作“藏”。
(25)[威不能行一令乎]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行,施行,施加。
(26)[敕(chi)](皇帝)命令。
(27)[强项令]硬脖子县令,指董宣。
强,硬。
项,脖子。
强项,指不肯随便向人低头。
强项令是刘秀赐给董宣的称号。
(28)[悉]全,全部。
(29)[班]通“颁”,分发。
(30)[搏击]捕捉打击。
(31)[震栗]害怕的发抖。
栗,发抖。
(32)[枹鼓不鸣]意思是没人击鼓鸣冤。
枹(fu),鼓槌。
(33)[临视]察看,视察。
临,居上视下。
(34)[妻子]妻子和儿子。
(35)[二千石]年俸二千石粮食。
古代官俸的计量单位。
(36)[艾绶]系印纽的绿色丝带,二千石以上官员用。
《强项令》原文和翻译译文《《强项令》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强项令》原文和翻译译文《强项令》原文和翻译强项令选自《后汉书》[董宣]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宜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日,“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
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勅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注释】1、《后汉书》——南朝刘宋时范哗编著,原有十纪八十列传,共九十卷。
北宋时,把晋司马彪所著《续汉书》八志三十卷,合编成为现在流传的《后汉书》,两书合为一百二十卷。
本篇选自《后汉书?董宜传》。
2、董宜——字少平,河南陈留人。
东汉光武年间,曾任北海相,以打击豪强闻名,桩光武帝征为洛阳令。
3、洛阳令——后汉首都在洛阳。
洛阳令即首都地方的行政长官。
4、湖阳公主——光武帝刘秀的胞姐。
5、苍头——奴仆的通称,是从秦代“黔首”演化而来的。
因为劳动群众面黑,头戴青巾,故称苍头。
6、骖乘——即陪乘。
古时乘车,向导居左,御者居中,另有一人居右陪乘,叫骖乘。
骖音参(can),驾车的马。
7、数——音署(shu),列举、责备。
8、格杀——声杀。
旧时代把行凶,拒捕或违犯禁令的人当场打死,称作格杀。
对于上述行为,不以杀人论罪,故称“格杀勿论”。
9、箠——音垂(chui),鞭子。
这里指杖刑,用木杖鞭打犯人。
10、楹——音盈(ying),殿堂前的明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