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地形图片
- 格式:pptx
- 大小:16.83 MB
- 文档页数:15
五类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我国幅员广大,地形类别复杂,但是总结起来,在多种多样的地形类别中,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即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
(一)高寒多雨的山地山是指有顶峰、山坡和山麓三部分的高地。
高度一般高出当地平原500米以上,一般比高(即相对高度)大于300米。
山地是山分布的地区,如果山地呈带状分布时,称为“山带”。
山脉则是具有明显走向的山地;如果山地具有明显走向的峰线时,称为“山岭”。
所以,山岭可以是不长的,因而山岭和山脉不同。
几条走向相同的山脉组成一个山系。
这样,山带和山系之内就可以有丘陵、盆地、河谷间杂其间。
例如长白山是一条山脉,而南岭就不能称为山脉,而只能称为山地,这是因为南岭没有明显的走向。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达33%,因此,山地开发是我国科学研究上一个主要课题。
山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是多雨和寒冷。
一般来说,地势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5~0.6℃。
因此,高山上终年有冰雪,每形成冰川地形。
中等山地(中山)又每成为雨量中心地区。
例如安徽黄山就是长江中游的雨量中心区之一。
这是因为山下气流沿山坡上升时,气温变冷,相对湿度变大,终至成云致雨。
因此,山地上一般具有多云雾和多雨的特点。
这也是河流多发源于山地的原因。
人们按照山地的地理环境特点就可以把山地再分出高山、中山和低山来。
一般把在雪线(终年积雪的界线)以上的山地称为高山;雪线以下,高寒多雨,林木草坡茂盛地区称为中山,也是河源地点;山地气候和平原区或丘陵区差别不大的,多雨的不高山地称为低山。
由于山地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各个山地雪线、林木上限线、截留雨量高度线都有很大不同。
所以,我国各地的高山、中山、低山标准也不相同。
例如在南方山地上,600米高处即可截留雨量,在300米处的气温已下降,因此,低山可用比高300米来确定;中山可用600米以上,即800米处确定。
在北方则截留雨量线上升到800~900米山地,故1,000米以上才能定为中山。
科普--军事地形学毫无疑问,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掌握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制约方式与影响规律,是军事上研究和利用地形的前提。
一、地形要素对作战行动的影响地形要素,主要有地貌与土质、居民地、道路、水系和植被。
它们以自身的性质、结构和形态特征影响军队的作战行动。
(一)地貌与土质对作战行动的影响地貌形态按起伏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平原地貌、丘陵地貌和山地地貌。
其划分的依据主要是高差、坡度和脊线脉络,如表1所示。
表1 地貌分类分类因素平原地貌丘陵地貌山地地貌高差<50米50~200米200米以上坡度α<3°30°>α>3°α>30°脊线脉络无不能连贯十分明显1、地貌元素的军事意义一个完整的地貌单元,通常由山顶、鞍部、山背、山谷、山脊等地貌元素组成。
它们对作战行动有着不同的军事意义。
山顶。
形态高突,展望良好,是选择观察所、地形要点和指示目标的重要位置。
鞍部。
道路翻越山岭,一般由鞍部通过。
当有重要道路通过且其两侧地形险峻是时,则称隘口,是敌我双方争夺的咽喉要地。
山脊。
向外突出,便于观察、射击,常在山背的突起部位设置观察所和挖掘堑壕、构筑射击工事,以火力控制正面和两侧谷地。
若山背坡度较缓,常被作为攻放的接近路。
山谷。
地势低凹,利于部队隐蔽、伪装和防护,但若施放毒剂,则滞留时间长。
声音顺谷方向传播得快而近,但翻山的横向传播则很差。
战时可实施隐蔽机动选作阵地。
山脊。
山脊的走向,反映地貌的分布特征。
横向山脊,利于防御,可以较小的兵力控制较宽的正面,纵向山脊,不利于防守。
山脊的分布形态,常常是指挥员确定阵地编成、火器配置和战斗队形的重要依据之一。
上述元素,在山地、丘陵地貌中,表现充分;而在平原地貌上,只是总体形态有所表现。
从以上可以看出,台湾高山和丘陵地带占了2/3,且集中于中部偏东地区,一旦台北被攻陷,台军进入山地作战可能性比较大,可以充分利用其地形优势和我登陆上岛部队做斗争。
中考专题复习---地理地貌的分类
地理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和特征的总称。
地理地貌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平原
平原是地球表面相对平坦的地区,其特点是地势较低,海拔相对较低,地势起伏不大。
常见的平原有河流冲积平原、湖泊冲积平原和沿海平原等。
山地
山地是由地壳运动或侵蚀作用形成的地球表面上的高地。
其特点是地势高,海拔较高,地形陡峭。
山地有盆山地貌、水蚀地貌、冰蚀地貌等不同类型。
高原
高原是地球表面上海拔相对较高、面积较大的平坦地带。
其特点是地势高,海拔较高,有较为宽阔的平坦地面。
常见的高原有喜马拉雅高原、青藏高原、巴西高原等。
丘陵
丘陵是地球表面上的小山丘和小山岗,其特点是地势较低,海
拔较低,起伏较大。
丘陵地貌一般由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所形成。
河流
河流是地球表面上各种湖泊和海洋之间的流动水体,在地貌分
类中也常被单独提及。
河流地貌包括河道和河谷,其形态和特征受
水流速度、水量和岩石质地等因素的影响。
湖泊
湖泊是地球表面上蓄水的洼地,由地势低洼或河流断流等造成。
湖泊地貌包括湖岸线和湖盆,其形态和特征与湖泊的形成和地质条
件有关。
综上所述,地理地貌的分类主要包括平原、山地、高原、丘陵、河流和湖泊等不同类型。
了解地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
解地球的表面特征和形态。
(字数:192)。
一、引言山地是地球地表形态中最具有特色和最活跃的一种形态。
它不仅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深入了解和掌握山地的地貌特征和形成过程对于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山地的定义山地是指陆地上地表高度达到一定高度的地貌形态,一般指高度超过500米,陡峭、峰峦起伏、坡度大、多悬崖峭壁、具有较强的地理区域性和地质特征的地形。
三、山地的地貌特征(一)山地的高度和坡度山地是地球上高度最高、坡度最大的区域。
山地通常都高耸入云,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它们通常是由一系列的山峰相连而成的,每个山峰都有自己的高度和峰顶的特征。
(二)山地的地形形态山地的地形形态变化多样,包括山脉、山地、山谷、悬崖、峡谷、峰、山峰、山岳、山口等。
每个山地都拥有自己的地形,在此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示例:太行山是典型的中低山地形,瑶山是高峰耸立的山地,黄山是奇峰异石、云海、温泉齐全的山地。
(三)山地的地貌构造山地的地貌构造由地质构造和地貌构造两个方面组成。
地质构造主要指地壳的上下运动以及褶皱和断裂的形成。
地貌构造主要指山地周边的地貌形态。
山地的地质构造和地貌构造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山地的地貌。
(四)山地的气候特点山地气候的特点是温度下降快、气温变化大、降水量大,需要针对这些气候特点来解析山地的地貌特征和形成过程。
四、山地的形成过程山地的形成过程,可以主要分为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和风化剥蚀三个方面。
(一)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山地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
地质变化包括岩浆活动、构造活动、沉积作用等。
其中岩浆活动、构造活动对于山地的形成至关重要。
岩浆活动指地球内部地幔融化后形成的岩浆的喷发和侵入作用。
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因为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所形成的。
构造活动是指地球的地壳运动所造成的断裂、褶皱和隆起等现象,如阿尔卑斯山脉就是因为爆炸和隆起所形成的。
(二)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山地形成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常见地貌类型考试要求1.运用视频或其他方法观察地貌景观图片,能够识别相关地貌并能描述其景观特点。
2.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区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常见地貌类型。
[题组冲关]题组一喀斯特地貌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图中景观主要与流水沉淀作用有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A.石芽、漏斗、落水洞B.石钟乳、石笋、石柱C.天生桥、石林、洼地D.溶洞、地下河、峰丛1.A2.D3.B[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漓江风光、象鼻山、峰林都是典型的地面喀斯特地貌;地下“神宫”是地下喀斯特地貌。
第2题,由图示可知,①②③均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溶蚀作用;④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的钟乳石,主要是因流水沉淀作用形成的。
第3题,景观④是典型的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及各种由碳酸钙淀积而成的堆积体,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核心精要]一、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1.喀斯特地貌的演变过程2.河流地貌的发育(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的发育过程(2)河流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组成部分分布地貌特点图示洪积—冲积平原山前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
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漫滩平原中下游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河口多呈现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分布(3)河流弯道的侵蚀与沉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在流水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所示)。
题组二河流地貌下面图a为某河流不同河段及其横剖面示意图,图b为某地景观图。
据此完成4~5题。
图a图b4.图a中①~④处沉积物颗粒的变化规律是()A.由细到粗B.由粗到细C.先变粗,后变细D.先变细,后变粗5.图b所示地貌景观,最有可能位于图a中的()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4.B5.A[第4题,①~④处位于上游到下游的不同河段,地势趋于平坦,河水搬运能力逐渐减弱,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