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建筑浅析参考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9.95 MB
- 文档页数:72
一、什么是山地?山地建筑?山地,属地质学范畴,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
山地建筑属于建筑形态的一种,是结合山地地貌特征,依照坡度差异进行建筑布局,取得错落有致的效果,使建筑与山地自然景观相协调的建筑形态。
坡度在10%以上时,属于陡坡地,建筑群布置将受地形高差限制,建筑内设有阶梯,该范围内建筑则属于山地建筑设计范畴。
坡地建筑,即多半建在山坡地段上,并依坡势而盖的建筑,它的这种独特性,必须有自然条件的支撑,利用坡地地形创造独特的视觉空间以及与众不同的建筑特质。
由此可以看出,坡地建筑并不是开发商兴之所致的成品,也不是开发风潮能轻易模仿的对象,坡地的自然特征——原生、稀有、有所保留不能被破坏,决定了建筑的珍贵及气质。
坡度分级标准类型坡度建筑区布置及设计基本特征平坡地3%以下基本上是平地,道路及房屋可自由布置,但须注意排水缓坡地3—10% 建筑区内车道可以纵横自由布置,不需要梯级,建筑群布置不受地形的约束中坡地10—25% 建筑区内须设梯级,车道不宜垂直等高线布置,建筑群布置受一定的限制陡坡地25—50% 建筑区内车道须与等高线成较小锐角布置,建筑群布置及设计受到较大的限制急坡地50—100% 车道须曲折盘旋而上,梯道须与等高线成斜角布置,建筑设计需作特殊处理悬崖坡地100%以上车道及梯道布置极困难,修建房屋工程费用大,一般不适于做建筑用地二、坡地建筑设计遵循的原则坡地建筑当中的设计原则,也是其特色。
坡地有高差,做到户户有景的机会比平地上更加理想,因为坡地,一般有园林、山谷、河道,在小区设计的同时保护山区的生态是非常重要的。
(1)要显山露水不要影响到坡地山水自然的美,尽量提供一个健康生态的居住环境。
(2)要依山就势依山造势,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户型。
例如花园洋房,情景洋房。
(3)要错落有致增加景观的开阔道。
山坡建筑可以令空间更加丰富,因为错落有致,令到天际线更加多层次感。
山地建筑设计浅析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山地建筑的形态特征及其研究的必要性,对山地建筑总体设计方式也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山地建筑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山地建筑,设计理念,设计方式一、前言山地建筑设计是一个以人类的山地建筑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的研究课题,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
在设计中,我们要因地制宜,运用合适的设计理念,在山地建筑中规划出具有丰富的空间层次和极富特色的形态特征的建筑。
二、山地建筑设计的概念山地建筑是指多半建在山地坡段上,并依山势而盖的建筑。
它的独特性必须有自然条件的支撑,同时依据山地丰富的现状以及肌理变化而建,又赋予山地建筑独特的形态和魅力。
山地建筑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研究课题,它涉及规划学、建筑学、地理学、环境学、生态学及工程技术等学科的内容。
主要致力于两个方向的拓展:一是探索山地建筑研究的宏观原则,建立较合理、可靠的山地建筑观念;二是结合前人的山地建筑设计实践,创造性地归纳山地建筑的特征、模式,归纳出对建筑设计实践有指导意义的各项原则。
山地建筑复杂的自然环境固然是设计中的制约因素,但同时这种限制因素又促使山地建筑设计拥有其丰富的空间层次和独特的风格。
在建筑设计中利用山形地貌因地制宜,契合山地的起伏变化,尽量不去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使建筑有机地融入环境中的景观;另外,也要尊重当地的建筑特色和文化传承,这就是山地建筑设计的主要设计核心理念。
三、山地建筑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人作为山地建筑物的主体,满足人们实际需求是山地建筑设计所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山地建筑物不仅仅是一个空间,一个生存的环境,它更重要的一个属性是一种社会环境,它具有一定的网络性,能够丰富人们的活动,进而丰富人们的情感世界。
山地建筑群的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一原则,实施人性化的设计,才能够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
2、尊重自然,讲究和谐统一山地建筑在设计时必须符合地形、地势,要与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