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元素周期律(1)
- 格式:doc
- 大小:281.07 KB
- 文档页数:5
《元素周期律》教案第一课时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2.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探究、结合有关数据认识元素周期律;模拟周期律的发现过程,体会科学发现的艰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电子在核外空间作高速的运动。
那么,电子的运动与宏观物体的运动有何不同?我们又怎样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呢?核外电子又对元素性质有怎样的作用呢?【板书】元素周期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运动特征【讨论】宏观物体的运动特征。
【总结】可以准确地测出它们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及运动的速度;可以描画它们的运动轨迹。
【讨论】微观粒子(电子)的特征:【投影】(1)电子的质量极微小(9.109×10-31 kg);(2)电子绕核运动是在原子这样极其微小的空间(原子的直径约10-10 m)中进行;(3)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运动的速度接近光速,约为108 m/s)【讨论】根据刚才介绍的情况,请问核外电子运动有什么显著特征呢?(引导学生讨论)【投影】电子绕核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不能精确测定或计算电子在任一时刻所在的位置,也不能描绘出其运动轨迹。
我们只能指出它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
【注意】电子绕核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但并不是说电子绕核运动没有什么规律。
【过渡】那么核外电子运动的规律是什么呢?【讲述】在含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有些电子能量较低,在离核较近的区域里运动;有些电子能量较高,在离核较远的区域里运动。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增排列的序列称为元素周期系。
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呈现元素周期系的表格。
元素周期系只有一个,元素周期表多种多样。
注意:1 .元素周期系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_呈现元素周期系. X,尸元素周期表!决定I只有一种绘制‘右干种.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原子序数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二、构造原理与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根据构造原理得出的核外电子排布,可以解释元素周期系的基本结构。
(1)周期(七横七周期,三短四长)(2)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的划分i根据构造原理,将能量相近的能级分为一组,按能量由低到高可分为7个能级组,同一能级组内,各能级能量相差较小,各能级组之间能量相差较大。
ii每一个能级组对应一个周期,且该能级组中最高的能级对通过观察元素周期表和表格数据特点,归纳总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应的能层数等于元素的周期序数。
生周期性的重复。
的关系同军褥丽西丸制作的。
元素形成周期系的根本原因是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发(3)根据构造原理得出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中元素种类数 元素周期系中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第一周期从IS 】开始,以"2结束,只有两种元素。
中间按照构造原理依次排满各能级。
其余各周期总是从〃 S 能级开始,以〃 p 结束,递增的核电荷数(或电子数)就等于每个周期里的元素数。
具体数据如下:周期ns —*np 电子数 元素数目—• Is 1-2 2 2 二 2sL2 2P 「6 8 8 三 3s 1 23p, 68 8 四 4s l-23d l-104p |-6 18 18 五 5s i-24d l-105p |-618 18 六 6sl 2 4f l i4 5dl l0 6P 「6 32 32 七7sL2 5fll4 6d 「l 。
7P 「63232小V f - 546讣77f5£ Kd 访]规律:递增的核电荷数二元素个数六32七32五18周期一元素数三 四18若以一个方格代表一种元素,每个周期排成一个横排,并按S 、p 、d 、f 分段,左侧对齐,可得到如下元素周期表:【思考与讨论】1950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 )推荐了一张元素周期表,书末的元素周期表就是参照其新版 请问:怎样将图1-17变成书末的元素周期表?思考交流理解核外 电子排布 与元素周 期表中周 期与族之 间的关系。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1.2.1元素周期律含解析课时分层作业(三)(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是从1到8重复出现B.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C.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从+1到+7,最低化合价从-7到-1重复出现D.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及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B[K层为最外层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从1到2,而不是从1到8,A项错误;最低化合价一般是从-4到-1,而不是从-7到-1,C项错误;D错误。
]2.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A.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C.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D正确.] 3.(素养题)钠钾合金在常温下呈液态,常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钠钾合金也可以作为许多反应的催化剂.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和钾具有相同的化合价B.原子半径:Na<KC.离子半径:Na+>K+D.错误!〈1C[Na、K最外层均只有1个电子,化合价相同,A正确;K原子电子层数比Na原子多1个,故Na原子半径小于K原子半径,B正确;Na+有2个电子层,K+有3个电子层,K+的半径大于Na +的半径,C错误,D正确。
]4.某元素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 n RO2n,则元-2素R在其气态氢化物中的化合价是()A.3n-10B.12-3nC.3n-4 D.3n-12D[元素R在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显正价,而在其氢化物中显负价。
设R的最高化合价为+x,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列式:(+1)·n+x+(-2)·(2n-2)=0,解得x =3n-4。
青州三中高一化学导学案编号 课型 主备教师 把关教师 使用教师 使用班级、时间020104 新授崔斌王文刚高一化学组教学课题 1-1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 学 目 标 1.了解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2. 认识元素周期律。
3.在总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初步掌握用事实和数据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方法; 教学 重难点1. 元素周期律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学习内容】 一.元素周期律 1.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与原子中各组成微粒数之间的关系:【交流与研讨】教材P11 元素周期律初探【方法引导】 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纵坐标的直方图。
1234567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1 ——23 —— 10 11 —— 18【小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3. 周期与周期性:1.周期:每完成一个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过程)所消耗的时间。
2.周期性: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现象。
【方法引导】为了观察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分别画出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半径为纵坐标的折线图。
4. 原子半径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原子半径1 ——23 —— 10 11 —— 18【小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
【小组讨论】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1)电子层数相同时,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是什么?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其影响因素是什么?(3)如何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原子半径和简单离子半径大小?5.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主要因素: 1..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2. 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3. 核外电子数:电子层和核电荷数都相同时,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汝阳县实验高中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化学学案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制作人:赵润豪审核人:赵润豪包科领导:徐正武2013.3.3【课前自主复习】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的电子由于能量不同,它们运动的区域也不同。
通常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____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____的区域运动。
3.排布规律⑴按能量由低到高,即由内到外,分层排布。
①第1层最多只能排____个电子②第2层最多排____个电子③除K层外,不论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其最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只能有____个(K层最多有__个)⑵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能画出1-18号原子结构示意图。
二、元素周期律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也呈现周期性变化。
总结: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呈现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1)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半径。
(2)同主族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元素周期表中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离子半径逐渐。
(3)同一元素的不同离子的半径大小比较同种元素的各种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高价阳离子半径低价离子半径。
3.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实验一]Mg、Al和水的反应:分别取一小段镁带、铝条,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两支小试管中,加入2~3 ml水,并滴入两滴酚酞溶液。
观察现象。
[[总结]第三周期元素Na Mg Al Si P S Cl,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4.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元素周期律(1)定义:。
(2)实质:。
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2.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3.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预测未知物的位置与性质(2)寻找所需物质在能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如;在能找到制造农药的材料,如;在能找到作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高二选择性必修2§1-2-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分为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进一步探究了元素周期表。
在必修课程中已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和族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等。
本部分内容从构造原理得出的核外电子排布出发,并进一步研究了元素周期表,重点介绍了两个问题。
(1)利用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解释元素周期系的基本结构。
(2)利用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深入认识元素周期表。
教材设置了一个探究即“再探周期表,”探究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思考性,涉及元素周期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关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对是对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高度概括。
总之,教材通过这个探究活动,把有关元素周期表的知识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进行了有机融合。
【课程目标】1.深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2.能从原子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的角度解释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周期和族的划分,促进对“位置”与“结构”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关系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分区【教学过程】【讲解】请同学们先思考第八周期价层电子填入的能级顺序,8s-5g-6f-7d-8p,s能级最多填入2个电子,g能级有9个轨道最多填入18个电子,f能级有7个轨道最多填入14个电子,d轨道最多填入10个电子,p能级最多填入6个电子,所以元素个数为2+18+14+10+6=50种。
我们把前七个周期价层电子填入的能级从左到右依次排序,可以得到如下序列:把能量相近的能级合并成一组,称为能级组,能级组之间的能量相差较大,但是能级组内部的能量相差较小,所以有7个能级组,也就形成了7个周期。
【提问】1950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推荐了一张元素周期表,书末的元素周期表就是参照其新版制作的,我们来看这张周期表,以一个方格代表一种元素,每个周期排一横排,并按s、p、d、f分段,左侧对齐,按照每个能级组的顺序,可以得到如下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一、一周内容概述本周学习了元素周期律,重点介绍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和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三者的关系。
二、重难点知识剖析(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电子层的表示方法2、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一般规律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依能量的不同分层排布,其规律是:(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到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为电子层数)。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k为最外层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二)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内容: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最外层电子数:从1→8的周期性变化。
②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电子层数相同,从碱金属到卤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减小。
③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正价:+1→+7 负价:-4→-1(3)实质:元素性质随原子半径递增呈现出周期变化,其本质原因是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1)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标志。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标志a.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金属单质与水或酸(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速率越快(反应越剧烈)表示元素金属性越强。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表明元素金属性越强。
②元素非金属强弱标志a.单质与氢气化合成气态氢化物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形成气态氢化物越稳定,表明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表明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2)以钠到氩为例,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三)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关系(1)同周期: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因此,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