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宫腔粘连分离术
- 格式:ppt
- 大小:140.50 KB
- 文档页数:46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患者的价值及护理方法。
方法80例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50例)。
对照组行一般护理,观察组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对比。
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月经改变及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对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患者采用积极的护理措施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关键词宫腔镜;宫腔粘连;护理宫腔镜下分离术是宫腔粘连首选的治疗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出血量少、患者住院时间短的特点。
宫腔粘连是妇产科常见的疾病,患者多表现为月经量和周期的异常,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照研究,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患者的价值及护理方法,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 ~11月80例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50例)。
患者年龄21~34 岁,平均年龄(27.12±3.64)岁。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宫腔镜检查确诊。
另无凝血功能障碍,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
所有患者都志愿参加本次研究,并在手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1. 2. 1 治疗方法宫腔镜手术术前1 d常规阴道灌洗用药,术前晚使用阿托品0.5 mg肌内注射。
1. 2. 2 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行一般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用积极的护理措施,术前全面评估并充分了解患者的血液分析、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情况及心理特征,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生育史及文化程度的不同,针对个人的心理特点,做好患者个性化心理及生理护理。
了解患者的想法,耐心倾听并解答其问题,争取患者的信任和合作,使患者了解宫腔粘连行宫腔镜分离粘连手术的过程及其微创、疗效明确、术后恢复快的特点。
宫腔粘连分离术的流程宫腔粘连分离术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手术,用于治疗宫腔粘连症。
宫腔粘连是指宫腔内膜和肌层之间发生的黏连,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炎等疾病。
宫腔粘连不仅会导致月经不调、不孕不育,还可能引起疼痛、月经量过多等症状。
因此,宫腔粘连分离术对于患有宫腔粘连的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宫腔粘连分离术的流程如下:1. 术前准备。
在进行宫腔粘连分离术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妇科彩超等检查。
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
术前准备的目的是为了评估患者手术的适应性,减少手术风险。
2. 麻醉。
在手术开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麻醉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手术部位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3. 分离黏连组织。
手术切口通常选在腹部下段,通过腹腔镜或开腹方式进入盆腔。
在确认手术部位后,医生会逐步分离宫腔内的黏连组织,将粘连的子宫内膜和肌层分离开来,恢复宫腔的正常解剖结构。
4. 清除炎症灶。
在分离黏连组织的同时,还需要清除宫腔内的炎症灶,如异位子宫内膜、炎症组织等。
清除炎症灶可以减少术后复发的风险,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5. 修复宫腔形态。
在清除炎症灶后,需要对宫腔进行形态的修复。
这包括修复宫腔的形态结构,恢复宫腔内膜和肌层之间的正常解剖关系。
修复宫腔形态是手术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术后的疗效和患者的生育能力。
6. 术后处理。
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
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定期的术后复查,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药物治疗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宫腔粘连分离术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手术,对于治疗宫腔粘连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上述流程的详细介绍,相信对于宫腔粘连分离术的流程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在实际手术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宫腔粘连分离术【导读】宫腔粘连综合征患者一般均有子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术、清宫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甚至足月分娩或中期引产后等。
患上了宫腔粘连或许就意味着一个手术的来临,一起来了解宫腔粘连分离术!宫腔粘连分离术是什么宫腔粘连临床表现各种各样,如闭经、月经过少、痛经、反复流产及不孕等。
诊断依据为病史、子宫探针试验、子宫碘油造影及宫腔镜检查等。
确诊后展开治疗,宫腔粘连分离术作为普遍被接受的治疗方法,你了解多少呢?宫腔粘连分离术主要为宫腔镜疗法,为宫腔镜在临床中的应用,一些较难处理的妇科疾病能直观、简单、安全地解决。
不但可以判断粘连的程度、粘连的类型,且可以判断粘连的坚韧度。
对于膜性粘连、纤维肌性粘连可在宫腔镜下分离或用手术剪除;而对于结缔组织样致密粘连则需在B超监护下行电切分离术,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防再粘连,并给予雌孕激素续贯用药,促使内膜生长。
使患者恢复月经来潮,有的患者可以再次怀孕。
宫腔镜分离术属于微创手术,对身体损伤小,恢复快,但是手术后并发症比较多,且容易再次粘连。
相较而言,中医治疗应用中医望闻问切治疗,提高怀孕的几率,副作用小,但是中医治疗时间长,且擅长治疗这方面的中医不好找。
宫腔粘连要做哪些检查?宫腔粘连手术前是需要一系列检查的,判断是否为宫腔粘连,病症严重如何?对于这个病,我们要做哪些检查呢?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下这方面的知识!1、子宫腔镜检查可了解有无宫腔粘连,并确定粘连部位、范围、程度及粘连的组织。
各组粘连的特点为:子宫内膜粘连与周围的内膜很相似;肌纤维粘连最常见,其特点为有一薄层子宫内膜覆在上面,表面有很多腺体开口;而结缔组织粘连则表面无内膜彤成。
2、子宫探针检查一般子宫探针插入宫颈内约l—3厘米处即有阻力感,以2厘米左右为最多见。
阻力可按粘连组织不同而异,仅内膜粘连探针很易插入;肌层粘连时须按子宫方向稍用力方能将探针插入;如感组织韧硬,探针不易插入时,不可盲目用力。
以免造成子宫穿孔。
宫腔粘连手术的护理小知识宫腔粘连在临床上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和内分泌、宫腔操作、感染等因素息息相关,对女性的身体造成了严重的损伤。
宫腔粘连往往是因为宫腔手术以后出现的并发症,由于宫腔黏膜的损伤造成的宫腔粘连,可以分为宫颈粘连、部分性宫腔粘连以及完全性宫腔粘连。
现阶段,在临床上对宫腔粘连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为主,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宫腔镜技术的逐渐成熟,用宫腔镜治疗宫腔粘连,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手术治疗过程之中,护理在治疗过程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什么是宫腔粘连宫腔粘连是指宫腔前后壁粘连在一起,从而使子宫腔出现部分或全部闭塞的一种现象,它可引起女性身体的不适症状,对女性身体的危害极大。
正常的宫腔是不会出现粘连的现象,但是,如果患者做过多次人流手术,或者子宫腔内手术、患有子宫内膜炎,或者子宫内膜电切术后等,导致患者的子宫间质中的纤维蛋白原渗出,引起宫腔前壁和后壁粘连在一起。
临床上宫腔粘连患者大部分患有以上病史,宫腔粘连患者在临床上常常出现闭经,或者月经量过少、腹痛、继发性不孕以及流产等症状。
在临床上对宫腔粘连患者的诊断,一般采取子宫探针对患者进行检查,如果在对患者使用子宫探针检查的话,在宫颈内口后有阻力的话,也常常采取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检查比较直观,可以了解到底有无宫腔粘连和宫腔粘连的部位,范围和程度等,或者子宫碘油造影检查来判断,所以,在临床上应用宫腔镜检查的范围比较多。
宫腔粘连在临床上可以分为全部或者部分粘连,一般可以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比如宫腔镜手术来治疗。
2宫腔粘连的症状宫腔粘连常见临床症状主要有月经少、月经稀发、闭经、经前期腹痛、反复流产、不孕等,具体如下:(1)经前期疼痛:由于宫腔粘连导致经血排出不畅,患者会出现经前期疼痛症状,属于宫腔粘连最重要症状;(2)月经异常:由于宫腔粘连经血排出不畅,可导致月经量减少。
另外,宫腔粘连常伴有严重的子宫内膜损伤,可导致月经量明显减少甚至出现闭经;(3)影响妊娠:由于子宫内膜损伤,使得宫腔内环境,不适于孕卵着床及胚胎生长发育,可导致流产、反复流产甚至导致不孕。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观察目的:比较两种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预防效果,为临床预防再粘连提供指导。
方法:将12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两组均行宫腔粘连分离术。
对照组术后常规置入宫内节育器,观察组术后宫腔置入Foley球囊导尿管,并注入粘停宁液、口服戊酸雌二醇。
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再粘连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愈32例,显效25例,治疗有效率为95.00%;复发3例,复发率为5.00%。
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相比于常规置入宫内节育器,术后宫腔置入Foley球囊导尿管,并注入粘停宁液、口服戊酸雌二醇可以获得更好疗效,并且降低再粘连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标签:宫腔粘连;分离术;再粘连预防;Foley球囊导尿管宫腔粘连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宫腔粘连分离术是治疗宫腔粘连的主要方法[1-2]。
传统分离术在术后常规置入节育器,该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复发率较高[3]。
本院近年来采用宫腔内留置Foley导管并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HA)的方法治疗宫腔粘连,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满足如下标准:无明显感染症状;白带涂片、血常规等均正常;无子宫肌瘤、内膜结核、宫内膜癌、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出血等子宫疾病;患者心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正常,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患者无生育要求,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观察组年龄23~46岁,平均(30.1±3.3)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1.3±0.2)年;宫腔粘连分度:Ⅱ度13例,Ⅲ度22例,Ⅳ度15例,Ⅴ度10例。
对照组年龄24~45岁,平均(30.3±3.6)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1.4±0.3)年;宫腔粘连分度:Ⅱ度13例,Ⅲ度21例,Ⅳ度14例,Ⅴ度12例。
宫腔粘连病历模板
2010-03-25 14:00
患者,女性,25岁,因:宫腔粘连、环移位、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于2010-03-25在手术室全麻下行宫、腹腔镜探查,术中见: 乙状结肠与左侧盆壁纤维性粘连,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质较硬。
双侧附件外观尚正常,右输卵管系膜见约1×1CM小囊肿。
宫腔镜下见:自宫颈内口上方宫腔较广泛纤维性粘连,下方见显露的小段金属节育环,大部分包埋于粘连中,入镜较困难,双侧输卵管开口显示欠清。
宫腹腔镜盆腔粘连分解术、右输卵管系膜囊肿切除术、宫腔粘连分解术、取环术、输卵管开口插管通液术。
输卵管开口插管通液术,见双侧输卵管伞端均有美兰液流出,顺畅。
术后宫腔放置气囊预防出血及再粘连。
手术顺利。
术中输液2000ml,尿量400ml。
术后安返病房。
术后给予抗生素及止血药物等静点。
术后诊断:宫腔粘连、环移位、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宫腔粘连手术记录模版术前诊断:子宫颈赘生物(子宫粘膜下肌瘤分娩)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麻麻醉者手术经过;1.麻醉成功后,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及宫颈,见宫颈管内有一3*3*3CM大小赘生物,探及子宫深8CM。
宫腔镜检查见:子宫腔内少许内膜样组织漂浮,于子宫底前壁见一粗约1.5cm大小的赘生物蒂部,用电切圈电切赘生物蒂部将赘生物取出,电凝创面止血,小刮匙搔刮宫腔刮出少许内膜样组织,术毕宫腔镜检查,宫内未见明显赘生物,创面无活动性出血。
2.手术顺利,书中出血50ML,输液1000L,导出清凉尿液400L术后情况:术后安全返回病房,回房时血压119/59MMHG,脉搏83次/分,继续输液,抗炎,止血处理,望下班严密观察阴道流血情况。
标本送检情况:切下赘生物切开见漩涡样结构,送常规病理检查。
手术记录姓名科别病舍床号住院号码男、女、年龄:地址:电话:罹病后距入院经过时间:天小时分,急诊入院是否:入院诊断:手术前诊断:手术后诊断:手术名称:宫腔镜下粘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手术:施行手术医师助手医师:麻醉:局部、腰椎、全身、其他(圈出是的一项)麻药名称:麻醉专门名称:施行麻醉医师:手术开始至终了共费小时手术日期及时刻:记录医师:手术情况:麻醉生效后,病人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探宫腔7cm,扩宫口4-10号置宫腔电切镜,见宫腔内子宫下段右前壁粘膜下子宫肌瘤约3×2cm,表面光滑,子宫底部及前后壁粘膜完整。
于肌瘤游离缘开始依次以电切环削切瘤体,配合卵圆钳钳夹出瘤体碎片,再次探察切削蒂部,无活动出血后,术毕。
手术顺利,麻醉满意,血压平稳,120/70mmlHg,少量出血约10ml,入10%GS4500ml,出4000m1,采用单极电切功率70W,切除组织送病理,静脉补液500ml,膨宫压力120mml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