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
- 格式:ppt
- 大小:231.50 KB
- 文档页数:16
试析宫腔镜Ⅱ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放置与不放置球囊预防复粘疗效摘要:目的:为接受宫腔镜Ⅱ度宫腔粘连分离术的患者实施放置与不放置球囊对预防其出现复粘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本文的研究样本均选取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宫腔镜Ⅱ度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的患者,共100例,根据入院时间将样本平均分为比较组1和比较组2,比较组2术后不放置球囊,比较组1术后放置球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比较组1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比较组2(84.00%)(X2=9.5238,P=0.0020);比较组1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8.00%)明显低于比较组2(18.00%)(X2=13.7363,P=0.0002)。
结论:为接受宫腔镜Ⅱ度宫腔粘连分离术的患者实施术后放置球囊,对预防复粘效果显著,可以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有效降低复发率,提升临床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宫腔镜Ⅱ度宫腔粘连分离术;放置球囊;不放置球囊;预防复粘;效果患者在接受宫腔镜手术之后由于创口感染或者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非常容易产生再次宫腔粘连,从而引发患者的子宫内膜出现纤维化,并与子宫肌壁层出现粘连,临床表现:月经量逐渐减少、痛经、闭经以及妊娠结果差等,严重者会出现不孕的情况。
为患者实施宫腔镜Ⅱ度宫腔粘连分离术是目前临床中对于该病症的标准治疗方式,但是患者在手术之后仍存在较高的复发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育状态和身体健康情况[1]。
本文针对为接受宫腔镜Ⅱ度宫腔粘连分离术的患者实施放置与不放置球囊对预防其出现复粘的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的研究样本均选取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宫腔镜Ⅱ度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的患者,共100例。
在患者及患者家属知情的情况下,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比较组1和比较组2,每组50例。
比较组1年龄24到35岁之间,平均年龄(29.56±3.01)岁;比较组2年龄22到34岁之间,平均年龄(28.09±3.22)岁。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为主导的综合疗法治疗重度宫腔粘连30例临床分析李淑红; 翟妍; 张震宇; 王淑珍【期刊名称】《《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年(卷),期】2019(019)012【总页数】5页(P1074-1078)【关键词】重度宫腔粘连; 宫腔镜; 宫腔粘连分离术【作者】李淑红; 翟妍; 张震宇; 王淑珍【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20【正文语种】中文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 IUA)是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层受到损伤后导致内膜纤维化引起宫腔部分或全部封闭的现象,又称Asherman综合征[1],表现为月经量减少、闭经、痛经、不孕以及反复流产等症状,严重危害育龄期妇女的生殖生理健康。
流行病学结果显示,引起IUA的首要原因是宫腔操作,尤其是妊娠期刮宫,IUA发生率可高达30%~40%[2]。
目前,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 TCRA)是治疗IUA的首选方案[3]。
术后再次IUA发生率为3.1%~23.5%,特别是重度IUA患者再次IUA发生率可高达50%以上[4]。
预防TCRA术后再次粘连形成的方法较多包括:宫内环、宫腔支撑球囊、医用几丁糖、羊膜制品、干细胞、中医药以及应用人工周期治疗等,但无明确的统一治疗方式。
TCRA术后妊娠成功率仅22.5%~33.3%[5],预防术后粘连形成成为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6]。
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采用TCRA术后联合宫腔球囊及医用几丁糖、人工周期的综合疗法治疗30例重度IUA,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年龄27~45岁(33.8±4.2)岁。
孕产次G1~10P0~1。
10例闭经,15例月经为点滴出血,5例月经小于正常量的1/2。
术前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厚度(3.17±0.38)mm。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患者的价值及护理方法。
方法80例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50例)。
对照组行一般护理,观察组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对比。
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月经改变及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对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患者采用积极的护理措施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关键词宫腔镜;宫腔粘连;护理宫腔镜下分离术是宫腔粘连首选的治疗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出血量少、患者住院时间短的特点。
宫腔粘连是妇产科常见的疾病,患者多表现为月经量和周期的异常,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照研究,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患者的价值及护理方法,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 ~11月80例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50例)。
患者年龄21~34 岁,平均年龄(27.12±3.64)岁。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宫腔镜检查确诊。
另无凝血功能障碍,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
所有患者都志愿参加本次研究,并在手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1. 2. 1 治疗方法宫腔镜手术术前1 d常规阴道灌洗用药,术前晚使用阿托品0.5 mg肌内注射。
1. 2. 2 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行一般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用积极的护理措施,术前全面评估并充分了解患者的血液分析、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情况及心理特征,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生育史及文化程度的不同,针对个人的心理特点,做好患者个性化心理及生理护理。
了解患者的想法,耐心倾听并解答其问题,争取患者的信任和合作,使患者了解宫腔粘连行宫腔镜分离粘连手术的过程及其微创、疗效明确、术后恢复快的特点。
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宫腔粘连的疗效分析引言宫腔粘连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育能力和生活质量。
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宫腔镜下手术分离粘连,再通过放置球囊支架来预防粘连再生,已经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宫腔粘连的疗效进行分析,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宫腔粘连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宫腔粘连是由于宫腔内膜受损或宫腔手术创伤愈合不良所致,常见于流产、引产、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子宫切除术后等。
宫腔粘连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月经不调、继发性不孕、习惯性流产、痛经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育能力和生活质量。
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的原理与方法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的原理是通过宫腔镜下手术分离宫腔粘连,恢复子宫腔形态和功能,再通过放置球囊支架来预防粘连再生。
手术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子宫颈扩张;2. 宫腔镜检查;3. 做好粘连分离;4. 放置球囊支架。
通过这些操作,可以有效地治疗宫腔粘连,恢复子宫正常形态和功能。
三、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的优势和局限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微创治疗,术后恢复快,创伤小;2.手术操作准确,能够清晰观察和处理宫腔内的病变;3.球囊支架的放置可以有效预防粘连再生。
宫腔镜下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手术操作时间较长,对手术设备和器械有一定要求,术前评估不足可能导致手术并发症。
四、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的疗效评价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的疗效主要通过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症状、月经情况、生育情况等来评价。
研究表明,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月经不调、不孕等症状,提高生育率。
一项关于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的临床研究显示,手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随访结果均显示手术疗效良好,生育率提高。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观察目的:比较两种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预防效果,为临床预防再粘连提供指导。
方法:将12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两组均行宫腔粘连分离术。
对照组术后常规置入宫内节育器,观察组术后宫腔置入Foley球囊导尿管,并注入粘停宁液、口服戊酸雌二醇。
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再粘连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愈32例,显效25例,治疗有效率为95.00%;复发3例,复发率为5.00%。
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相比于常规置入宫内节育器,术后宫腔置入Foley球囊导尿管,并注入粘停宁液、口服戊酸雌二醇可以获得更好疗效,并且降低再粘连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标签:宫腔粘连;分离术;再粘连预防;Foley球囊导尿管宫腔粘连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宫腔粘连分离术是治疗宫腔粘连的主要方法[1-2]。
传统分离术在术后常规置入节育器,该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复发率较高[3]。
本院近年来采用宫腔内留置Foley导管并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HA)的方法治疗宫腔粘连,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满足如下标准:无明显感染症状;白带涂片、血常规等均正常;无子宫肌瘤、内膜结核、宫内膜癌、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出血等子宫疾病;患者心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正常,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患者无生育要求,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观察组年龄23~46岁,平均(30.1±3.3)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1.3±0.2)年;宫腔粘连分度:Ⅱ度13例,Ⅲ度22例,Ⅳ度15例,Ⅴ度10例。
对照组年龄24~45岁,平均(30.3±3.6)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1.4±0.3)年;宫腔粘连分度:Ⅱ度13例,Ⅲ度21例,Ⅳ度14例,Ⅴ度12例。
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宫腔粘连的疗效分析摘要:宫腔粘连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生育和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分析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宫腔粘连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球囊支架,治疗,疗效一、引言宫腔粘连,又称为宫腔粘连症、宫腔粘连性子宫内膜炎等,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宫腔粘连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宫腔内膜受损,如宫腔刮宫、流产、子宫手术等,导致宫腔内膜层之间产生粘连,从而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和着床,进而影响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
治疗宫腔粘连的方法有很多种,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方法。
本文通过对该方法的疗效分析,探讨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
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方法介绍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
手术时,先通过宫腔镜引导下,在宫腔内注入生理盐水,使子宫腔扩大,然后通过球囊支架放置器将球囊支架放置在宫腔内,扩开宫腔,使得宫腔粘连处分离,并在术后一定时间内维持宫腔的扩开状态,预防再次粘连发生。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特点,逐渐受到广泛认可并应用于临床治疗。
三、疗效分析1. 临床疗效观察我们选取了一组宫腔粘连患者进行了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并对其术后疗效进行了观察。
结果显示,在手术后的3个月内,患者的子宫内膜出血情况明显改善,在术后6个月内,观察到了部分患者恢复了子宫内膜的生理周期性出血。
这表明,该方法可显著改善宫腔粘连患者的症状,促进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和出血。
2. 术后并发症观察在手术过程中,有个别患者出现了轻度宫腔内出血、低热等情况,但均经过处理后症状得到缓解。
而在术后的随访中,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和手术后遗症。
说明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方法在控制术后并发症方面有着较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四、结论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宫腔粘连的方法。
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宫腔粘连的疗效分析【摘要】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是一种有效治疗宫腔粘连的方法。
本文首先介绍了宫腔镜下粘连分离和球囊支架放置的治疗方法,然后探讨了联合治疗方法的优势。
在治疗效果观察部分,研究结果显示该联合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恢复宫腔形态和功能。
并发症情况观察表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结论部分总结了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的优势,指出其在治疗宫腔粘连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本研究为相关领域的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球囊支架放置、宫腔粘连、疗效分析、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并发症、优势、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宫腔粘连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子宫腔内膜层与子宫壁之间的不正常粘连。
这种粘连不仅会导致月经不调、不孕等生理问题,更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宫腔积液、宫腔畸形等。
传统治疗方法多为手术分离,但由于手术创伤大、复发率高及影响生育功能等问题,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近年来,宫腔镜技术的进步为宫腔粘连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宫腔镜引导器械,可更精准地分离粘连组织,减少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而球囊支架放置可以有效避免术后再次粘连,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生育。
本研究旨在探讨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宫腔粘连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和方法。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为宫腔粘连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生育前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球囊支架放置治疗宫腔粘连的疗效,探讨该治疗方法对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效果。
通过比较单纯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治疗、单纯球囊支架放置治疗以及联合治疗的效果,分析其治疗效果的优劣势,探讨联合治疗的优势和临床价值。
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手术治疗不同程度宫腔粘连的疗效分析徐瑾;李卫红;陈国斌【摘要】目的比较宫腔镜微型剪刀分离手术与宫腔镜电切分离手术治疗不同程度宫腔粘连的疗效.方法将138例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剪刀分离组和电切分离组,观察其手术效果、粘连分类评分、术后子宫内膜增长厚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出入量差等指标.结果两组有效率、宫腔粘连评分差、术后内膜增长厚度、膨宫液出入量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剪刀分离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多于电切分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中度宫腔粘连,电切组宫腔粘连评分差、术中出血量少于剪刀分离组;对于各种程度的宫腔粘连,电切组手术时间均短于剪刀分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其余指标,不同粘连程度、不同组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微型剪刀分离手术治疗宫腔粘连的疗效与电切分离术相当,但手术时间长于电切分离术;中度宫腔粘连用微型剪刀分离可改善宫腔粘连分类评分.【期刊名称】《微创医学》【年(卷),期】2017(012)005【总页数】4页(P625-627,644)【关键词】宫腔粘连;宫腔镜;电切术;剪刀分离术;疗效【作者】徐瑾;李卫红;陈国斌【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深圳市 518028;广东省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深圳市 518028;广东省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深圳市 518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74宫腔粘连(IUA)又称Asherman综合征,是宫腔或宫颈管内膜创伤致瘢痕性愈合后瘢痕形成的粘连封闭部分或全部宫腔,使宫腔形态异常,子宫内膜功能降低,可引起发月经过少、闭经、不孕、复发性流产、前置胎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1]。
宫腔粘连的治疗目标是恢复宫腔形态,促进内膜生长,改善妊娠结局。
因此,在宫腔镜下分离粘连过程中如何尽量保护残存内膜是预防粘连术后复发的重要问题。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6月第6卷第17期DOI :10.19347/ki.2096-1413.202117038作者简介:杨蕾(1985-),女,回族,河南荥阳人,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和普通妇科疾病的诊疗。
*通讯作者:燕海亚,E -mail :953390374@.Effect of placing COOK balloon after hysteroscopic separation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s on the recurrence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s and uterine arteryblood flow spectrum indexesYANG Lei,YAN Haiya *(Baoj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Baoji 721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lacing COOK balloon after hysteroscopic separation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s on the recurrence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s and uterine artery blood flow spectrum indexes.Methods A total of300patients who underwent hysteroscopic separation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s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19to January 2020were selected for observation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with 150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placed intrauterine device after surgery,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placed COOK balloon after surgery.The intrauterine adhesion,menstruation,uterine artery blood flow spectrum indexes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At 1and 3months after operation,the scores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 and menstruation in the twogroups decreased,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At 1and 3months after operation,RI and PI in the two groups decreased,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 total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67%,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13.33%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Conclusion Placing COOK balloon after hysteroscopic separation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s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recurrence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s,promote menstrual improvement,and also improve the uterine artery blood flow spectrum indexes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which is worth promoting.KEYWORDS:hysteroscopy;separation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s;COOK balloon;intrauterine adhesions;uterine artery blood flow spectrum indexes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放置COOK 球囊对宫腔粘连复发及子宫动脉血流频谱指标的影响杨蕾,燕海亚*(宝鸡市妇幼保健院,陕西宝鸡,721000)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放置COOK 球囊对宫腔粘连复发及子宫动脉血流频谱指标的影响。
经阴道三维超声血流参数对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效果的评估价值李利霞;武春艳;刘学琳;屈雄【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年(卷),期】2024(53)4【摘要】目的研究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血流参数对宫腔粘连(IUA)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手术效果的评估价值。
方法纳入IUA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行TCRA治疗,并于术后3月记录IUA患者的TCRA疗效,将治疗有效者纳入有效组,无效者纳入无效组。
比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2组3D-TVS指标,包括子宫内膜容积(EV)和血流参数[血流指数(FI)、血管指数(VI)以及血管血流指数(VFI)]水平。
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后3D-TVS指标对IUA患者手术疗效的评估价值。
结果将治愈和好转患者55例纳入有效组,无效23例纳入无效组。
术后,有效组的EV、FI、VI以及VFI均高于术前,且均优于无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3D-TVS中FI、VI以及VFI可作为评估IUA患者TCRA疗效的有效指标。
【总页数】4页(P258-261)【作者】李利霞;武春艳;刘学琳;屈雄【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西安大兴医院妇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相关文献】1.术后雌孕激素联合放环周期治疗在重度宫腔粘连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中的效果分析2.宫腔镜下宫腔微型弯剪刀粘连分离术与双极电针分离术治疗宫腔粘连效果对比观察3.HEOS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术与宫腔镜电切分离术治疗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疗效比较4.Interceed防粘连膜联合Foley球囊对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再粘连的预防效果5.HEOS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分离术与宫腔镜电切分离术治疗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疗效比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