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PPT
- 格式:pptx
- 大小:19.74 MB
- 文档页数:11
一.教师介绍一些尖利物品的名称、形状及用途教师:(出示剪刀、筷、笔)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危险物品,请小朋友来说说它们的名字和用途?学生A:老师手里拿着剪刀、铅笔还有我们吃饭用的筷子。
学生B:老师我想补充一下,我觉得玻璃也危险的,也会弄伤手的。
教师:恩,两位小朋友说的都对,有没有小朋友来告诉赵老师,剪刀、铅笔、筷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呀?学生:剪刀用来剪东西;铅笔用来写字;筷子是用来吃饭的。
教师:回答问题简单明了,表扬承博源。
小结:这些东西在我们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
二让学生根据切身体会谈谈尖利物品使用不当时,对人造成的伤害教师:你们有没有被尖利的物品划伤过、割破过?为什么会弄伤?怎么处理的?学生A:老师,我和姐姐玩游戏的时候被砖头的尖角划伤过,当时流血了,是妈妈帮我包扎的。
学生B:我被玻璃划伤过,因为杯子碎了。
教师:看来小朋友会因为不小心,曾经被尖利的物品划伤过。
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千万别慌张,要找家长,让家长帮我们把伤口清洗、消毒、包扎。
小结:看来,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也有生气的时候,所以我们使用这些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正确使用,避免受到伤害。
三讨论教师:如何正确使用尖利物品,保护自己或别人不受到伤害?(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起来讲一讲)学生A:剪刀的头不能对准自己和别人,剪的时候不要剪到手上,小刀也不能划在手上。
学生B:不能把铅笔尖的地方碰到眼睛,也不能碰到其他小朋友的眼睛。
学生C:筷子也不能碰到别人。
教师:三位代表讲的都正确,我们要付诸行动,保护好自己和其他小朋友。
四评一评请学生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其他幼儿看看他的方法是否正确、安全(请三位学生上台演示剪刀、筷子、铅笔的使用方法)此环节顺利通过,三位幼儿演示动作到位。
五总结生活中除了剪刀、筷子、铅笔等这些东西属于尖利物品,还有许多东西也是的,如:吸管、小棒、玻璃……我们不能将尖利物品随意舞,也不能含着筷子、吸管或吃着有小棒的食物追逐,尖利物品用完后要收拾好。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第一章:认识生命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生命是指具有生长、发育、繁殖等能力的物质实体。
2. 生命的特点:生命具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适应环境等特征。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含义,通过举例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无处不在。
2. 讨论生命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基本属性。
3.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第二章:关爱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关爱他人的意义:关爱他人可以增进人际关系,提高社会和谐度。
2. 关爱他人的方法: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关爱他人,通过举例让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 讨论关爱他人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关爱他人。
3.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关爱他人的经验和感受。
第三章:保护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环境保护的意义:环境保护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
2. 环境保护的方法: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动植物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保护环境,通过举例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讨论环境保护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环境。
3.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保护环境的经验和感受。
第四章:交通安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交通安全的意义:交通安全关系到生命安全。
2. 交通安全规则:遵守交通信号、行人走人行道、不闯红灯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通过举例让学生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 讨论交通安全规则,让学生了解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3.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遵守交通规则的经验和感受。
《生命生态安全》(教案)生命生态安全教案一、教学背景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取得巨大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为了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态安全,学校需要对生命生态安全这一重要知识点进行教学。
本文基于这一背景,编写一份“生命生态安全”教案,旨在提高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培养生命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2. 了解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对生态环境的危害3. 掌握如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4. 了解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意义,了解生物多样性维护的方式5. 培养学生保护生命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三、教学重点生态文明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维护措施四、教学难点生命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统一意识培养,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贯彻生态文明思想五、教学方法1. 讲解: 通过讲解教学,向学生介绍相关概念和知识。
2. 问答: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这一知识点,并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3. 观察实验: 通过展示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措施的展示,提高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4. 思考讨论: 通过组织学生实践操作或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反思和思考问题,提高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5. 观察活动: 观察生态环境变化,以及动植物群落特征,增强学生观察能力。
六、教学内容1. 生态文明的概念- 什么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意义体现- 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资源浪费对生态环境的危害3. 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资源节约和回收利用的意义和方式4.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方式7、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流程设计如下:1. 开始:教师介绍生命生态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并简单介绍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2. 讲解:通过讲解教学,介绍生态文明的概念,包括何为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第一章:认识生命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概念,认识到生命的宝贵。
2.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介绍生命的特点,如需要营养、能呼吸、能生长等。
2. 生命的宝贵:通过故事或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讨论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概念。
2. 讲解生命的特点:使用图片、实物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
3. 分享生命的宝贵:讲述一个有关生命宝贵的故事或实例,引导学生产生共鸣。
第二章:爱护动植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爱护动植物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习惯。
教学内容:1. 动植物的重要性:介绍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爱护动植物的方法:如何保护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参与植树造林等活动。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观察校园或周围的动植物,引导学生了解动植物的存在。
2. 讲解动植物的重要性:使用图片、实物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分享爱护动植物的方法:讨论如何保护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鼓励学生参与植树造林等活动。
第三章:个人安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个人卫生的习惯。
教学内容:1. 个人安全的重要性:介绍个人安全对自身和他人的影响。
2. 遵守交通规则:学习基本的交通规则,如过马路要看红绿灯、不在车流中奔跑等。
3. 注意个人卫生:了解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如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讨论突发事件,如交通事故,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安全的重要性。
2. 讲解个人安全的重要性:使用图片、实物或视频,让学生了解个人安全对自身和他人的影响。
3. 学习遵守交通规则:通过游戏、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
第四章:网络安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
一年级生命生态安全教案一年级生命生态安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是如何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
2. 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观察并描述环境中的生物现象。
4. 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保护动植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生命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图片、实物、PPT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师生互动,介绍生态环境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生态环境是指动植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一个系统。
2. 引导学生讨论: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哪些动植物?二、呈现(10分钟)1. 准备一些图片或实物,展示给学生,并让他们观察这些动植物。
2. 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中,发现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关系。
三、讲解(15分钟)1.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讲解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例如植物提供氧气给动物呼吸,动物分解植物的残体使土壤肥沃等。
2. 告诉学生,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每一个生物都有自己的作用,它们彼此依存,相互关系紧密。
3. 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生活和动植物。
四、实践(20分钟)1.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公园或花坛,并观察所见到的动植物。
2. 指导学生进行记录和描述,例如花坛里的花朵有哪些颜色、公园里有多少种鸟类等。
3. 让学生在观察后小组内分享,发现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并总结生物在公园或花坛中的作用。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总结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
2. 总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
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门口或家里的花草树木,并记录下看到的生物现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生态环境的概念,认识到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并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并明白了每个人应该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的责任和义务。
第一单元生命奥秘1.我和我的布娃娃设计意图生命教育的开端,从了解“什么是生命”开始。
本课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区别无生命的物体(布娃娃)和自身的差异,让学生感知生命的特征,初步形成生命的概念。
教学目标(1)感知并了解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体验生命现象,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归纳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的区别。
鉴于刚刚进入学校的孩子思维和认知特点,本课以比喻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生活经验,对比布娃娃和真娃娃的活动能力和方式,感知生命的特征。
教学准备(1)每个学生带来一个自己心爱的玩具。
(2)乐曲(《泥娃娃》。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入——说说你心爱的玩具会做什么小车会跑,洋女丰蚌会眨眼睛,小狗会叫……二、主题活动◆生命小问号启发学生总结布娃娃和真实的小娃娃之间的区别,体验这种差异的根本在于“我”是有生命的。
活动一:看图,在教师的帮助下诵读诗歌,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意象所传达的信息:“我喜欢布娃娃,她和我一样眼睛圆圆,鼻子翘翘”,这段是从外貌特征来概括布娃娃和“我”的相同之处,展开比较,为归纳区别做好铺垫;“可它不喝水,不睡觉,更不知饭菜的味道”,这句点明了生命体的特征之一——生命体需要从外界摄入滋养生命物质;“它不会喊痛,更不会被谁吓一跳”,这句表述的生命体的特征之二——生命体对周围环境有刺激反应;“它永远都那么小,不会像我天天长高”,这句表达了生命体的特征之三——生命体会生长。
活动二:说说有生命的事物与没有生命的事物有什么差别,讨论一下这首诗歌的插图中,还有哪些事物是有生命的。
◆生命小秘密引导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活动,感受“活着”的生命状态,体会生命现象的奇妙。
活动一:感知自身的存在。
让学生触摸感受自己的骨骼和肌肉,在手腕上找到脉搏跳动。
通过讨论或讲解,让学生了解脉搏跳动的原因是心脏将血液从动脉血管中泵出,携带养料,输送到全身。
第一单元生命奥秘1.我和我的布娃娃设计意图生命教育的开端,从了解“什么是生命”开始。
本课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区别无生命的物体(布娃娃)和自身的差异,让学生感知生命的特征,初步形成生命的概念。
教学目标(1)感知并了解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体验生命现象,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归纳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的区别。
鉴于刚刚进入学校的孩子思维和认知特点,本课以比喻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生活经验,对比布娃娃和真娃娃的活动能力和方式,感知生命的特征。
教学准备(1)每个学生带来一个自己心爱的玩具。
(2)乐曲(《泥娃娃》。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入——说说你心爱的玩具会做什么小车会跑,洋女丰蚌会眨眼睛,小狗会叫……二、主题活动◆生命小问号启发学生总结布娃娃和真实的小娃娃之间的区别,体验这种差异的根本在于“我”是有生命的。
活动一:看图,在教师的帮助下诵读诗歌,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意象所传达的信息:“我喜欢布娃娃,她和我一样眼睛圆圆,鼻子翘翘”,这段是从外貌特征来概括布娃娃和“我”的相同之处,展开比较,为归纳区别做好铺垫;“可它不喝水,不睡觉,更不知饭菜的味道”,这句点明了生命体的特征之一——生命体需要从外界摄入滋养生命物质;“它不会喊痛,更不会被谁吓一跳”,这句表述的生命体的特征之二——生命体对周围环境有刺激反应;“它永远都那么小,不会像我天天长高”,这句表达了生命体的特征之三——生命体会生长。
活动二:说说有生命的事物与没有生命的事物有什么差别,讨论一下这首诗歌的插图中,还有哪些事物是有生命的。
◆生命小秘密引导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活动,感受“活着”的生命状态,体会生命现象的奇妙。
活动一:感知自身的存在。
让学生触摸感受自己的骨骼和肌肉,在手腕上找到脉搏跳动。
通过讨论或讲解,让学生了解脉搏跳动的原因是心脏将血液从动脉血管中泵出,携带养料,输送到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