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痈首次病程记录
- 格式:docx
- 大小:15.16 KB
- 文档页数:6
【纪实连载】“乳痈”的医案整理纪实
发于乳房部的痛,统称乳痈。
多见于妇女产后,其病因有因肝气郁结,胃热雍滞,或因乳汁积滞,或乳儿吸乳时损伤乳头,感染热毒,或产后血虚,感受外邪,以致湿热蕴藉,气血凝滞而成。
即西医的急性乳腺炎。
今天来整理一则关于乳痈的医案
杨某方,女,25岁。
患者产后乳痈五十天不愈,近来四天全腹部胀满疼痛难忍,呕吐,大便秘结,多次用滋阴通便剂无效,故于1992年8月来诊。
诊时,症见:整个腹部绞痛,呕吐频繁,大便不畅。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白细胞:21600,分叶:73% 腹痛加剧时,呈阵发性绞痛,彻夜难眠。
症属产后乳痈并发肠结,应理气通闭泻实法。
方剂:厚朴,川大黄,枳实,木香,白芷,桃仁,羌活等八味中药,每日一剂,口服。
服药一剂,阵阵腹痛,有排便感,但排不出来。
因此上方去羌活,白芷,加枳核,橘核,附子,生地黄,元参等。
服后排出黑褐色便多次,量多,腹痛大减。
病情大有好转。
白细胞:9800.随后去皂角刺,附子,川椒等,加石斛,玉竹,扁豆等,以生津养胃。
再以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善其后,一周后,患者饮食增加,排便正常,痊愈。
桂林吴氏老中医按语
本病例因气机受阻,邪气内结所致,不应该拘与产后之应,故用“此病用此药”之方法医治。
用厚朴,木香,枳实行气瘀散,佐以皂角泄泻之妙法,共同达到行气荡实之效。
此证,通则不痛,痛随利减之理。
痈的病历模板病历摘要病人姓名:[患者姓名] 年龄:[患者年龄] 性别:[患者性别] 主诉:[患者主诉] 现病史:[患者现病史] 既往史:[患者既往史] 诊断:[病情诊断] 治疗方案:[治疗方案]一、病情描述1.1 主诉[患者主诉的详细描述]1.2 现病史[患者现病史的详细描述]1.3 既往史[患者既往史的详细描述]二、体格检查2.1 一般情况[患者一般情况的体格检查结果]2.2 皮肤检查[患者皮肤检查的结果]2.3 病灶部位[病灶部位的检查结果]2.4 其他检查[其他相关检查的结果]三、辅助检查3.1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的结果]3.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的结果]3.3 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结果]3.4 其他辅助检查[其他相关辅助检查的结果]四、诊断4.1 临床诊断[根据病情描述和辅助检查结果得出的临床诊断] 4.2 病理诊断[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得出的病理诊断]五、治疗方案5.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案]5.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案]5.3 放疗治疗[放疗治疗方案]5.4 其他治疗[其他治疗方案]六、病情观察与随访6.1 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后的病情观察结果]6.2 随访计划[随访计划安排]6.3 随访结果[随访结果的记录]七、总结与反思[对本次病例的总结和反思]以上是痈的病历模板,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诊断,可以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补充。
根据病历模板的内容,医生可以更加全面、详细、完整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为后续的治疗和随访提供依据。
同时,病历模板也有助于医生之间的交流和共享病例经验,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首次病程记录记录时间:2013-11-25 10:00姓名田宗炜性别男年龄 14岁病例特点“腋下红肿热痛1周”。
患者诉近1周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腋下红肿热痛,无破溃,无恶心、呕吐、全身发热等不适。
精神、饮食、睡眠欠佳。
在家自服抗炎药物(具体不详),未见明显好转。
今来我院,门诊以“腋下脓肿”收住入院。
查体:T:36.3℃R :18次/分P:89次/分Bp:110/80mmHg ,神清,心肺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等不适。
双侧腋下红肿,有压痛。
余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腋下脓肿诊断依据 1.患者男 14岁2.因“腋下红肿热痛1周”入院。
3.查体:T:36.3℃R :18次/分P:89次/分Bp:110/80mmHg ,神清,心肺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等不适。
双侧腋下红肿,有压痛。
余未见明显异常。
鉴别诊断可与急性淋巴结炎相鉴别。
后者也有红肿热痛,但细胞学检查无脓性细胞,可见淋巴组织。
诊疗计划 1.尽快完善相关检查(如三大常规、血生化等检查)。
2.择期给予手术治疗3.术后给予抗炎补液等对症处理。
医师签名2013-11-26 10:00 王贤明主治医师查房记录今日查房,患者诉腋下红肿疼痛。
精神、饮食、睡眠欠佳。
大小便正常。
查体::36.3℃R :18次/分P:89次/分Bp:110/80mmHg ,神清,心肺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等不适。
双侧腋下红肿,有压痛。
余未见明显异常。
王贤明主治医师查看病人后分析认为给予抗炎、补液等对症处理。
医师签名2013-11-27 10:00 李启清业务院长查房记录今日查房,患者诉腋下红肿疼痛。
精神、饮食、睡眠欠佳。
大小便正常。
查体::36.3℃R :18次/分P:89次/分Bp:110/80mmHg ,神清,心肺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等不适。
双侧腋下红肿,有压痛。
余未见明显异常。
李启清院长查看病人后分析认为如下:诊断腋下脓肿诊断依据 1.患者男 14岁 2.因“腋下红肿热痛1周”入院。
痈的病历模板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痈的病历模板概述
2.痈的病历模板的组成部分
3.痈的病历模板的注意事项
正文
痈的病历模板是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痈病时所使用的一种标准化文档,它可以帮助医生全面、系统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为后续的医疗工作提供依据。
痈的病历模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基本信息,以及就诊时间、就诊科室等就诊信息。
二、主诉和现病史:主诉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现病史是患者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轴,包括发病时间、地点、原因、症状等。
三、既往史和家族史:既往史是指患者过去的疾病和治疗情况,家族史是指患者的直系亲属是否有类似的疾病。
四、体格检查:医生对患者进行的身体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对病变部位的描述。
五、初步诊断:根据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和体格检查,医生对病情的初步判断。
六、治疗方案:医生根据初步诊断,制定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在填写痈的病历模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准确无误:病历是医疗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所有记录应准确无误,避免因错误导致医疗事故。
二、详细具体:病历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以便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及时更新:随着病情的发展和治疗的进行,应及时更新病历,以便医生了解患者的最新情况。
四、保护患者隐私:在填写病历时,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避免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总的来说,痈的病历模板是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痈病时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医生全面、系统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为后续的医疗工作提供依据。
痈的病历模板摘要:一、痈的概念与病因1.痈的定义2.痈的病因二、痈的症状与诊断1.痈的症状2.诊断方法三、痈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2.手术治疗四、痈的预防措施1.注意个人卫生2.防止皮肤破损3.健康的生活方式正文:痈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细菌引起。
在病历模板中,我们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过程。
以下是关于痈的病历模板的详细描述。
一、痈的概念与病因1.痈的定义痈是指皮肤和软组织受到感染的一种炎症,它可以发生在皮肤的任何部位,但通常在毛囊周围发生。
痈可能表现为红肿、疼痛、化脓等症状。
2.痈的病因痈通常由细菌引起,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此外,皮肤破损、局部潮湿、肥胖和糖尿病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患者感染痈的风险。
二、痈的症状与诊断1.痈的症状痈的症状包括局部红肿、疼痛、发热、肿胀和触痛等。
在严重情况下,痈可能形成脓肿并破溃。
2.诊断方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诊断。
有时可能需要进行皮肤拭子培养,以确定引起感染的细菌种类。
三、痈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对于轻度的痈,可以使用外用抗生素药膏,如红霉素、黄连素等。
对于严重的痈,可能需要使用口服抗生素,如头孢类药物。
2.手术治疗对于反复发作、深部感染或较大的痈,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切开排脓、引流等。
四、痈的预防措施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换洗衣物,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用品。
2.防止皮肤破损避免长时间接触污染物、摩擦和刺激性物质,如化学制品、油漆等。
一旦皮肤受损,立即进行清洁和消毒。
3.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增强身体抵抗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通过以上关于痈的病历模板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救治。
痈的病历模板摘要:一、痈的定义和症状二、痈的病因和预防方法三、痈的治疗方法四、痈的病历模板正文:痈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通常表现为红肿、疼痛和发热。
它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的是背部、腹部和腿部。
痈的病因通常是由细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可以通过伤口、擦伤或皮肤病变进入身体。
一些人患有糖尿病、免疫系统减弱或肥胖等疾病,他们更容易感染痈。
此外,长期使用抗生素也可能导致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从而增加感染痈的风险。
预防痈的方法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避免受伤或擦伤,以及避免长时间压迫皮肤。
此外,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锻炼习惯,增强免疫系统,也可以预防痈的发生。
治疗痈的方法包括使用温水和肥皂清洗伤口,使用抗生素药膏或口服抗生素,以及进行手术排脓。
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挤压痈,因为这可能导致感染扩散。
下面是一个痈的病历模板: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主诉:我发现右腿外侧有一个红肿、疼痛的疮口,已经有三天的时间。
现病史:患者在三天前开始出现右腿外侧的红肿和疼痛,疮口约2cm x 3cm。
患者没有受伤或擦伤的记录。
患者没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免疫系统减弱等。
既往史:患者无重大疾病史,无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
家族史:患者父母健在,无明显家族遗传疾病史。
体格检查:右腿外侧有一个红肿、疼痛的疮口,面积约2cm x 3cm,有明显的压痛。
初步诊断:痈。
治疗方案:1.使用温水和肥皂清洗疮口。
2.使用抗生素药膏涂抹疮口。
3.避免挤压疮口。
4.定期复诊。
痈的病历模板一、痈的病历模板概述痈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性疾病,多由葡萄球菌引起。
痈的病历模板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份规范化、实用的病历记录工具,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以下为痈的病历模板详细内容。
二、痈的病历模板内容详解1.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职业、住址等。
2.病史询问2.1 发病原因了解患者发病原因,如外伤、皮肤破损、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2.2 症状描述详细记录患者症状,如红肿、疼痛、发热、波动感等。
2.3 既往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类似疾病史、药物过敏史等。
3.体格检查3.1 局部皮肤表现记录痈的部位、大小、形状、颜色等。
3.2 淋巴结肿大检查患者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是否肿大。
3.3 全身症状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畏寒、乏力等全身症状。
4.辅助检查4.1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脓液培养等。
4.2 影像学检查如B超、X线片等,了解痈的部位、范围等。
5.诊断与鉴别诊断5.1 临床诊断根据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作出临床诊断。
5.2 鉴别诊断与其他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蜂窝组织炎、淋巴结炎等。
6.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6.1 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如抗生素治疗、局部处理等。
6.2 药物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6.3 外科治疗如切开引流等,适用于严重病例。
6.4 护理措施包括局部清洁、休息、饮食等护理措施。
7.病情随访与预后评估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评估预后。
综上所述,痈的病历模板涵盖了从基本信息到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份全面、实用的病历记录工具。
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医生可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痈的病历模板摘要:1.痈的定义和症状2.痈的病因和预防3.痈的治疗方法4.痈的病历模板正文:痈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通常由细菌引起,如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其症状包括红肿、疼痛、发热和局部渗出。
在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蜂窝织炎和败血症。
痈的病因包括皮肤受损、擦伤、烧伤、手术切口、静脉曲张、糖尿病、肥胖和免疫抑制等。
预防痈的方法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避免受伤,保持健康的体重和饮食,及时治疗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及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痈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治疗和抗生素治疗。
局部治疗包括清洁和消毒伤口,保持干燥,使用敷料和局部抗生素等。
抗生素治疗包括口服和静脉注射抗生素,根据病情和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在记录痈的病历时,医生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症状、病因、治疗过程和结果,以及可能存在的并发症。
以下是一个痈的病历模板:患者姓名:_______性别:_______年龄:_______住址:_______主诉:发现皮肤红肿、疼痛,逐渐加重。
现病史:患者_______天前发现皮肤红肿、疼痛,位于_______,逐渐加重。
红肿范围逐渐扩大,疼痛明显。
无发热、寒战、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症状。
无外伤、手术、烧伤等病史。
无糖尿病、肥胖、免疫抑制等基础疾病。
既往史:无特殊。
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体温_______℃,脉搏_______次/分,呼吸_______次/分,血压_______mmHg。
皮肤红肿,界限不清,触痛明显,表面有渗出。
无发热、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症状。
辅助检查:无。
初步诊断:痈(_______部位)。
治疗方案:1.局部治疗:清洁伤口,消毒,保持干燥,使用敷料。
2.抗生素治疗:口服/静脉注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红霉素等。
治疗效果:根据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并发症:无。
主诉:左侧乳房肿痛一周余现病史:患者于一周前因停止哺乳后,左侧乳房出现红肿,疼痛,无发热,自行给予按摩,热敷抗炎.对症.处理病情稍有好转,未作特殊处理,病情时好时坏。
未给重视,近日左乳较前肿大,疼痛加重,今为求诊治,前来我院,门诊以“乳腺炎”收入我科。
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尚可,饮食一般,睡眠欠佳,易惊醒,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即往史:平素体质一般,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及献血史。
预防接种史随当地社会正规进行。
个人史:生于本地,无长期外地久居史,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无其它不良嗜好。
月经史:初潮年龄:15岁,行经天数:4-5天,间隔天数:28-30天,经量中等,色暗红,无痛经史。
婚育史:适龄结婚,家人均体健,家庭关系和睦。
家族史:父母均体健,否认家族遗传性及传染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T 36.5℃ P 80次/分 R 20次/分 BP 110/6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醒,精神欠佳,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头颅五官正常无畸形,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脓血性分泌物,乳突无压痛。
鼻外观无畸形,鼻通畅,鼻中隔无偏曲,鼻腔无异常分泌物,无鼻翼扇动,副鼻窦区无压痛。
唇无苍白、紫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
胸廓对称无畸形,无肋间隙增宽及变窄,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分,心音有力,节律整齐,心脏听诊区未闻及异常杂音。
腹部隆起,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
未触及明显包块,肝脾肋缘未及,肠鸣音正常。
肛门及外生殖器无异常。
专科检查神志清,精神欠佳,左侧乳房出现红肿,疼痛。
胸廓对称无畸形,无肋间隙增宽及变窄,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分,心音有力,节律整齐,心脏听诊区未闻及异常杂音,肠鸣音可。
主诉:左侧乳房肿痛一周余现病史:患者于一周前因停止哺乳后,左侧乳房出现红肿,疼痛,无发热,自行给予按摩,热敷抗炎.对症.处理病情稍有好转,未作特殊处理,病情时好时坏。
未给重视,近日左乳较前肿大,疼痛加重,今为求诊治,前来我院,门诊以“乳腺炎”收入我科。
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尚可,饮食一般,睡眠欠佳,易惊醒,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即往史:平素体质一般,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及献血史。
预防接种史随当地社会正规进行。
个人史:生于本地,无长期外地久居史,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无其它不良嗜好。
月经史:初潮年龄:15岁,行经天数:4-5天,间隔天数:28-30天,经量中等,色暗红,无痛经史。
婚育史:适龄结婚,家人均体健,家庭关系和睦。
家族史:父母均体健,否认家族遗传性及传染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T 36.5℃ P 80次/分 R 20次/分 BP 110/6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醒,精神欠佳,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头颅五官正常无畸形,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脓血性分泌物,乳突无压痛。
鼻外观无畸形,鼻通畅,鼻中隔无偏曲,鼻腔无异常分泌物,无鼻翼扇动,副鼻窦区无压痛。
唇无苍白、紫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
胸廓对称无畸形,无肋间隙增宽及变窄,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分,心音有力,节律整齐,心脏听诊区未闻及异常杂音。
腹部隆起,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
未触及明显包块,肝脾肋缘未及,肠鸣音正常。
肛门及外生殖器无异常。
专科检查神志清,精神欠佳,左侧乳房出现红肿,疼痛。
胸廓对称无畸形,无肋间隙增宽及变窄,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分,心音有力,节律整齐,心脏听诊区未闻及异常杂音,肠鸣音可。
妇科23.乳痈(2014-12-23 15:37:47)▼乳痈本病多发生于哺乳期,以初产妇多见,其病因多由乳头破损,畸形或内陷而致哺乳剧痛,影响乳汁的吸吮,或因乳汁较多,小儿哺食量小,不能吸空,乳汁淤积,导致细菌感染所致。
中医称之为乳痈。
初起乳房肿胀触痛,继之皮肤发红,结块变硬,疼痛加剧,乳汁排出不畅或乳汁不通。
并伴有形寒发热,周身骨节酸痛,头痛等症。
数日后肿块增大,灼热、红肿、疼痛,高热不退,硬块中间渐软,按之有波动感,溃破后可流出大量脓液,体温亦可随之下降。
一、内治1.金银花40克,野菊花20克,皂角刺15克,蒲公英20克,鹿角片6克,甘草18克。
水煎服,每日2~3次,或代茶频饮,适用于红肿、硬痛未成脓期。
2.金银花15克,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甘草3克,水煎服。
每日2~3次,或代茶频饮。
适用于溃烂及成脓期。
3.豆腐250克,丝瓜250克,苦瓜1小条,做成汤,随意饮服。
适用于各期乳痈。
4.鲜橘叶15~20克,蒲公英10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用。
5.决明子15~30克,每天1剂,水煎分2~3次服用。
6.蒲公英30克,金银花20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用。
7.白芷、漏芦各9克,每天1剂,水煎分2~3次服用。
8.白芷90克,土贝母60克,共研细末,每次6~9克,每天2次,白开水送服。
二、外治1.鲜仙人掌200克,去刺,切碎,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2次。
2.鲜蒲公英、鲜野菊花、马齿苋(各药单用亦可)各等量,捣烂,如上法外用。
3.芙蓉花叶120克,捣烂,蜂蜜适量,拌匀,如上法外用,适用于溃烂期。
4.蜂房5个,大黄40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加蜜适量调成糊,如上法外用。
适用于红肿、未成脓期。
5.蓖麻叶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2次。
6.仙人掌、韭菜头、酒糟各10~15克,食盐10克,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2次。
【防护】①注意哺乳期卫生。
②在治疗过程中,每天务必将乳汁用吸奶器吸出(或挤出)每日数次,以免乳汁积蓄日久成脓。
医案一则——乳痈发表时间:2016-06-27T14:18:41.6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8期作者:蔡程辰[导读] 三天前患者双乳胀痛明显,出乳不畅,甚则点滴难处,纳可,寐欠佳,大便干结。
蔡程辰(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8-0355-02 患者顾某,女,29岁。
初诊:2015年6月5日。
主诉:产后33天,出乳不畅3日。
现病史:患者2015年5月3日剖腹诞下一子,子体健,产后三日出乳。
乳汁量少,日常以混合喂养,每日添加150ml。
三天前患者双乳胀痛明显,出乳不畅,甚则点滴难处,纳可,寐欠佳,大便干结。
查体:体温正常,神清气平,两肺未及明显干湿罗音,HR86次/分,律齐,未及明显杂音,双乳对称,双乳头无凹陷,双乳坚硬如石,压痛明显,皮色皮温正常,全身未触及明显肿大的浅表淋巴结。
舌红苔薄,脉濡。
中医诊断:乳痈(肝胃郁热证)西医诊断:乳汁淤积治则与方药:疏肝清胃、行气散结,方药如下:柴胡12克当归12克路路通12克蒲公英30克留行子12克漏芦12克全瓜蒌12克桃仁15克旱莲草15克7帖治疗效果:5帖后乳汁排出即通畅,双乳无明显胀痛。
按语: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乳房疾病均与二经密切相关。
患者新产伤血,肝失所养,乳汁者,气血精微之所化,肝本藏血,肝失所养则化生减少,加之饮食不洁,胃中积热,运化失司,更加剧乳汁分泌不足,故患者出乳后乳汁量少,需以混合喂养。
肝经疏泄不畅,气冲犯胃,肝胃失和,乳络不通,致乳汁淤积于内,继而化热,郁热进一步阻滞乳络,故致出乳不畅甚者点滴难处。
乳汁挤压于乳络中,出不得退亦不得,故见双乳坚硬如石,压痛明显。
幸则就诊较早,热虽盛但尚未形成肉腐,以疏肝清胃、行气散结之法治之。
方以柴胡疏散肝经之郁滞,瓜蒌宽胸散结,当归补益精血,路路通、留行子、漏芦行气并促乳孔开泄加速排乳,并加蒲公英、旱莲草甘寒清热解毒之品,桃仁活血祛瘀,共奏清肝和胃行气散结之功。
乳癖、乳痈、乳泣案邓某,女,32岁,湖南省怀化市某中学教师。
门诊病例。
初诊(2005-10-20):10天前因单位琐事感心情不畅,偶尔在左乳房处触及一包块,约蚕豆大小,质软,活动,轻触痛,未做特殊处理。
1天前因家庭纠纷,心情郁闷加重,左乳房包块处胀痛,触之疼痛明显,伴腹胀,大便不爽,并喜太息,月经周期正常,量不多,色暗有块。
患者精神欠佳,查左乳房外上侧无粘连。
舌红,苔薄少,脉弦滑。
辨证:肝气郁滞,痰瘀交阻。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主方:疏肝消瘰丸加减。
三棱10g,莪术10g,炮甲15g,玄参15g,生牡蛎20g,浙贝20g,夏枯草10g,柴胡10g,酒白芍10g,枳实10g,青皮10g,香附10g,郁金15g,甘草6g,黄药子8g,川芎10g。
10剂,水煎服。
二诊(2005-11-03):服药后,左乳房胀痛减轻,心烦郁闷消除。
查左乳房外上策处包块大小同前,但质已明显趋软,压痛已不明显。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仍拟疏肝解郁、化痰散结之法,以疏肝消瘰丸加减治之。
当归10g,川芎10g,柴胡10g,黄药子8g,香附10g,浙贝20g,郁金10g,炮甲15g,橘核15g,三棱10g,莪术10g,甘草6g,白芥子15g,赤芍10g,生牡蛎20g,夏枯草10g。
10剂,水煎服。
三诊(2005-11-12):诉乳中胀痛消失,乳中结块减小,舌脉如前,继续以上方再进10剂。
四诊(2005-11-24):患者5天前月经至,3天净,色淡红,无块,量不多,查左乳房部包块已基本消散。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仍以疏肝解郁、化痰散结为法,再拟疏肝消瘰丸加减,制成蜜丸,以善后巩固。
玄参20,浙贝80牡蛎50炮甲150橘核30香附50三棱50莪术50郁金40当归40酒白芍30柴胡30青皮30甘草20制成蜜丸,如黄豆大小,每日吞服2次,每次吞服30丸。
按乳癖之疾,多是气滞、血瘀、痰瘀互结于乳房而发。
肝主疏泄,喜条达,情志不遂,疏泄失常,则气滞不利,并酿生痰浊。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时间:2011-09-18 16:30 讨论时间:2011-09-18 16:00主持人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李友良副主任医师参加人员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杨威、王旭住院医师,余勇、彭余胜主治医师,吴志成、李友良、叶峰副主任医师管床医生汇报病史及治疗情况:患者因“右侧乳房疼痛3天伴发热2天”入院。
入院时查体:T38.2℃,精神欠佳;右乳外下象限见片状红肿,可触及不规则包块,压痛明显,波动感(+ -),乳头未见分泌物;左乳检查无异常。
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
黄陂人民医院2011.18/9血常规WBC 19.4*10^9/L、NEUT 0.84%、L 0.16%;双乳彩超:右乳腺体明显增厚水肿,乳腺导管增宽,外象限局部异常回声;左乳局部异常回声;双侧腋窝所见考虑淋巴结。
入院后予以外科常规护理,完善相关检查,予以中药清热解毒、托里透脓治疗。
患者病情发作突然,年轻哺乳期女性,病情转归快,为避免延误病情,请科室医师提出治疗方案。
讨论意见:王旭住院医师:结合病史本病病机多因感受外邪,肝郁胃热,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厥阴之气失于疏泄,使乳络闭阻不畅,郁而化热,形成乳痈。
诊断明确:乳痈--热毒炽盛。
治当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用透脓散加减。
方中生黄芪益气托毒、鼓动血行;当归和血补血、除积血内塞,川芎活血补血、养新血而破积宿血、畅血中之元气,二者合用活血和营;穿山甲气腥而窜、能治症瘕积聚;皂角刺搜风化痰引药上行,与穿山甲助黄芪消散穿透,软坚溃脓,以消散脉络中之积,祛除陈腐之气之功。
此方治疗对症,可续进行,有望缓解病情。
余勇主治医师:患者诊断穿刺抽出脓液,该病属成脓期。
外治可行火针疗法、穿插抽脓术、脓肿切排术。
该患者脓肿较大,当行脓肿切排术。
切开引流需要注意:切口应循乳管方向行放射状切开到乳晕处止,避免损失乳管,形成乳瘘;切开后应以手指探入脓腔,轻轻分离脓肿的间隔膜,以利引流;彭余胜主治医师:术后患者属正虚邪恋,余毒未尽,治疗上应扶正祛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