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出限 精密度 准确度 计算表
- 格式:xlsx
- 大小:21.63 KB
- 文档页数:2
AAS石墨炉法检出限表AAS的检出限能以适当的置信度,测出被测元素的最小浓度(或质量浓度)或最小量称作检出限。
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检出限时,选取一份标准溶液,浓度c约等于资料所给出该元素检出限的5倍或10倍,在扩展10倍的条件下,连续测定10次,求得吸光度平均值为A,标准偏差为s,按下式计算检出限(XDL):XDL=2sc/A检出限检出限是用来衡量一台仪器或一项分析方法能以一定置信度测量的最低浓度或绝对量的指标,它是测定灵敏度和测量精密度的综合体现。
测定灵敏度越高、测量精密度越好,检出限值越低。
检出限可以浓度为单位表示(DLc),也可以绝对量表示(DLq),分别由(1)式和(2)式计算。
DLc=kσ/Sc (l)DLq=kσ/Sq (2)式中:k为置信因子;σ为测定精密度(标准偏差);Sc为以浓度为单位的灵敏度;Sq为以绝对量为单位的灵敏度(即标准曲线的斜率)。
原子吸收分析中计算检出限时重复测量次数一般不应少于10次。
测定所用溶液的浓度或绝对量不应大于计算出的检出限值的5倍。
为此,通常应使用仪器的标尺扩展功能,并根据信号增加优于噪声增加的原则确定扩展倍数。
在计算之前必须注意使σ的单位和S的单位统一。
计算检出限时,(1)、(2)式中的k值一般取3。
对于无限多次测量且测量值严格遵从高斯分布时,k=3的置信度为99.86%,对于有限次测量且测量值未必遵从高斯分布时,k=3的置信度大约只有90%。
例检查一台原子吸收光谱仪火焰法测定铜的检出限。
测定溶液:Cu 0.020 μg/mL,标尺扩展X 1010次测量值:0.019,0.020,0.020,0.022,0.024,0.026,0.026,0.027,O.027,0.030解 :计算平均值,Xa=0.0241计算10次测定的标准偏差,σ=0.003695计算测定灵敏度S=k取3计算检出限,DLc = 3σ/S = 0.0092μg/mL应该指出,检出限只是一个能够可靠地进行定性检出的最低浓度,即当上例中铜的浓度为0.009μg/mL 时,就有90%的把握(k=3)确认该元素存在,但在这一浓度处该仪器还不能进行准确的定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室内空气中16种醛、酮类化合物发布时间:2022-07-13T01:18:42.147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5期3月作者:杨卉杨云王赛[导读]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2,4-二硝基苯肼衍生化生成的16种醛酮-DNPH化合物的方法进行研究。
杨卉杨云王赛天津市环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摘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2,4-二硝基苯肼衍生化生成的16种醛酮-DNPH化合物的方法进行研究。
考察了流动相、仪器条件等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以纯水-乙腈-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对16种醛酮-DNPH进行定量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在C18色谱柱上,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度时,16种醛酮-DNPH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每个化合物的相关系数在0.999以上,最低检出限为0.001mg/m3~0.002mg/m3,平行样相对偏差在0.7%~9.3%,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8.1%~100%。
关键词:醛酮类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室内空气1.引言醛和酮都是含有羰基官能团的化合物。
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分低分子醛酮化合物和高分子醛酮化合物。
环境中最关注的是低分子醛酮化合物,一方面低分子醛酮化合物的毒性大,另一方面它是光化学烟雾中的主要成分。
近年来,由于室内装修的兴起,装修使用的建筑、装饰材料中的脲醛树脂、胶合板油漆、染料以及新家具等产生的气体中也有醛类物质,所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资料提示,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多为室外的2~5倍,甚至可高达100多倍[1,2],醛、酮类化合物会刺激皮肤与粘膜及毒害中枢神经系统。
因此,室内空气检测过程的可靠性及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对了解室内空气质量状况尤为关键。
2 实验部分2.1方法原理采用饱和 2,4-二硝基苯肼(DNPH)盐酸溶液吸收室内空气中的醛、酮类化合物,在酸性介质中醛、酮类化合物与吸收液中的 2,4-二硝基苯肼(DNPH)反应,生成稳定的 2,4-二硝基苯腙类衍生物,用二氯甲烷溶剂萃取、浓缩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
检出限的概念、分类、计算方式及影响因素!1检出限的概念1947年,德国人Hkaiser首次提出了有关分析方法检出限的概念,并提出检出限和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一样,也是评价一个分析方法测试性能的重要指标。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IU-PAC) 于1975年正式推行使用检出限的概念及相应估算方法,于1998年又发表了《分析术语纲要》对检出限检出,检出限的定义为:某特定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公式表示为:欧盟《执行关于分析方法运行和结果解释的欧盟委员会指令》(2002/657/EC)的最新检测限的概念CCα 和CCβ检测限( >>α) 是指大于等于此浓度限,将以α误差概率得出阳性结论。
检测能力(CCβ) 是指样品中物质以β误差概率能被检测、鉴别和/或定量的最小含量。
对于未建立容许限的物质,检测能力是以1-β可信度能被检测出来的最低浓度。
如果容许限已经建立,检测能力就是以1-β可信度能被检测到的容许限浓度。
2检出限的不同分类1、美国国家标准局的分类(1)仪器检出限: 即相对于背景,仪器检测的可靠最小信号。
通常用信噪比(S/N) 表示,当(S/N)≥3时,定义为仪器检出限。
(2)方法检出限: 即某方法可检测的最小浓度。
通常用外推法可以求得。
即在低浓度范围内选三个浓度(C1、C2、C3) ,对每一浓度水平分别重复测定,求出各浓度水平的标准偏差S1、S2、S3,用线性回归法做出拟合曲线,延长该线与纵坐标相交于S0(浓度为零时空白样品的标准偏差)。
3S0则定义为方法检出限。
(3)样品检出限: 指相对于空白可检测的样品的最小含量。
它定义为三倍空白标准偏差,即3σ空白( 或3S空白)。
2、国内检出限分类国内有研究人员刘菁和冉敬等也把检出限分类为仪器检出限、方法检出限和样品检出限。
田强兵将检出限分为了仪器检出限、方法检出限和仪器的测定下限和方法的测定下限。
3、检出限的介绍及影响因素1、仪器的检出限仪器检出限是指在规定的仪器条件下,当仪器处于稳定状态时,仪器本身存在着的噪音引起测量读数的漂移和波动。
食品中铅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试验为了了解本实验室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GB5009.12-2010的执行能力。
本实验室对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铅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进行评价,实验证明,本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能过满足GB5009.12-2010的要求。
1、仪器和试剂1.1PEAA8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2MARX-5-微波消解仪(备高压消解罐) 1.3 UP 级硝酸(苏州晶瑞) 1.4磷酸二氢铵(国药)1.5铅标准物质GBW (E )080619 浓度1000mL g /μ 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
2、 检出限测定:铅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铅标准溶液:GBW (E )080619 浓度:1000mL g /μ 批号:9094。
逐级稀释成每毫升含10.0、20.0、30.0、40.0、50.0ng 的标准使用液。
采用自动进样器。
进样体积为20μL 。
每次进样同时添加5μL 基体改进剂(磷酸二氢铵,20g/L ).仪器条件:波长283.3nm ,狭缝0.2nm ,灯电流6mA,干燥温度110℃,20S ;灰化温度450℃,持续20S ,原子化温度1900℃,持续5S 。
背景为赛曼效益。
工作曲线(mL ng /)0.010.020.030.040.050.0吸光度A 0.0014 0.0195 0.0417 0.0607 0.0803 0.0987 吸光度A-A 。
0.01810.0403 0.05930.0789 0.0973Y=0.002X-0.0003 r=0.9994按照国际理论和化学联合会( IUPAC)的规定,用公式CL=3S 计算检出限。
连续测定空白样品20次,其测定值分别为0.0015,0.0016,0.0013,0.0011,0.0015,0.0016,0.0012,0.0015,0.0015,0.0014,0.0013,0.0010,0.0015,0.0016,0.0017,0.0015,0.0013,0.0011,0.0012,0.0013吸光度。
操作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WXZ/ZYJL36-2013共3页第1页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岛津)检出限、精密度和回收率第一版第1次修订颁布日期:2013-9-281.参数设臵连接岛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7000仪器系统,2.检出限为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臵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样品中存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
检出限除了与分析中所用试剂和水的空白有关外,还与仪器的稳定性及噪声水平有关。
在灵敏度计算中没有明确噪声的大小,因而操作者可以将检测器的输出信号,通过放大器放到足够大,从而使灵敏度相当高。
显然这是不妥的,必须考虑噪声这一参数,将产生两倍噪声信号时,单位体积载气或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的组分量称为检出限。
则:D = 2N / S式中:N---噪声(mV或A);S---检测器灵敏度;D---检出限,其单位随S不同也有三种:灵敏度和检出限是两个从不同角度表示检测器对测定物质敏感程度的指标,前者越高、后者越低,说明检测器性能越好。
从而可见,测量方法的检出限于分析空白值、精密度、灵敏度密切相关。
是分析方法的一个综合性的重要计量参数。
3.1.检测限有四种常用的表示方式(1)仪器检测下限可检测仪器的最小讯号,通常用信噪比来表示,当信号与噪声之比大于等于3时,相当于信号强度的试样浓度,定义为仪器检测下限。
(2)方法检测下限即某方法可检测的最低浓度。
通常用低浓度曲线外推法可求的方法检测下限。
(3)样品检测下限即相对于空白可检测的样品最小含量。
样品检测下限定义为:其信号等于测量空白溶液的信号的标准偏差的3倍时的浓度。
共3页第2页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岛津)检出限、精密度和回收率第一版第1次修订颁布日期:2013-9-28检测下限是选择分析方法的重要因素。
样品检测下限不仅与方法检测下限有关,而且与空白样品中空白含量以及空白波动情况有关。
只有当空白含量为零时,样品检测下限等于方法检测下限。
检出限及其计算方法一、检出限为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样品中存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
检出限除了与分析中所用试剂和水的空白有关外,还与仪器的稳定性及噪声水平有关。
在灵敏度计算中没有明确噪声的大小,因而操作者可以将检测器的输出信号,通过放大器放到足够大,从而使灵敏度相当高。
显然这是不妥的,必须考虑噪声这一参数,将产生两倍噪声信号时,单位体积载气或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的组分量称为检出限。
则:D = 2N / S式中:N——噪声(mV或A);S——检测器灵敏度;D——检出限,其单位随S不同也有三种:Dg=2N / Sg, 单位为mg/mlDv=2N / Sv, 单位为ml/mlDt=2N / St, 单位为g/s有时也用最小检测量(MDA)或最小检测浓度(MDC)作为检测限。
它们分别是产生两倍噪声信号时,进入检测器的物质量(g)或浓度(mg/ml)。
不少高灵敏度检测器,如FID、NPD、ECD等往往用检出限表示检测器的性能。
灵敏度和检出限是两个从不同角度表示检测器对测定物质敏感程度的指标,前者越高、后者越低,说明检测器性能越好。
从而可见,测量方法的检出限于分析空白值、精密度、灵敏度密切相关。
他是分析方法的一个综合性的重要计量参数。
二、检出限的计算方法1)在《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监测操作指南》中规定:给定置信水平为95%时,样品测定值与零浓度样品的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即为检出限(D.L)。
这里的零浓度样品是不含待测物质的样品。
D.L = 4.6σ式中:σ —空白平行测定(批内)标准偏差(重复测定20次以上)。
2) 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对分析方法的检出限D.L作如下规定。
在与分析实际样品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做不加入被测组分的重复测定(即空白试验),测定次数尽可能多(试验次数至少为20次)。
算出空白观测值的平均值Xb和标准偏差Sb。
ICP-MS、ICP-AES 及AAS的比较诱人的ICP-AES的流行使很多的分析家在问购买一台ICP-AES是否是明智之举,还是留在原来可信赖的AAS上。
现在一个新技术ICP-MS已呈现在世上,虽然价格较高,但ICP-MS 具有ICP-AES的优点及比石墨炉原子吸收(GFAAS)更低的检出限。
这篇文章简要地论述这三种技术,并指出如何根据你的分析任务来判断其适用性的主要标准。
对于拥有ICP-AES技术背景的人来讲,ICP-MS是一个以质谱仪作为检测器的等离子体(ICP),而质谱学家则认为ICP-MS是一个以ICP为源的质谱仪。
事实上,ICP-AES和I CP-MS的进样部分及等离子体是及其相似的。
ICP-AES测量的是光学光谱(165~800nm),ICP-MS测量的是离子质谱,提供在3~250 amu范围内每一个原子质量单位(amu)的信息,因此,ICP-MS除了元素含量测定外,还可测量同位素。
检出限ICP-MS的检出限给人极深刻的印象,其溶液的检出限大部份为ppt级(必需记牢,实际的检出限不可能优于你实验室的清洁条件),石墨炉AAS的检出限为亚ppb级,ICP-AE S大部份元素的检出限为1~10ppb,一些元素在洁净的试样中也可得到令人注目的亚ppb 级的检出限。
必须指出,ICP-MS的ppt级检出限是针对溶液中溶解物质很少的单纯溶液而言的,若涉及固体中浓度的检出限,由于ICP-MS的耐盐量较差,ICP-MS检出限的优点会变差多达50倍,一些普通的轻元素(如S、Ca、Fe 、K、Se)在ICP-MS中有严重的干扰,也将恶化其检出限。
干扰以上三种技术呈现了不同类型及复杂的干扰问题,为此,我们对每个技术分别予以讨论。
ICP-MS的干扰1.质谱干扰ICP-MS中质谱的干扰(同量异位素干扰)是预知的,而且其数量少于300个,分辩率为0.8amu的质谱仪不能将它们分辩开,例如58Ni 对58Fe、40Ar对40Ca、40Ar16O对56Fe 或40Ar-Ar对80Se的干扰(质谱叠加)。
检出限的计算我们首先来看看IUPAC对于检出限的定义:检出限(Detection limit or limit of detection )为某特定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
_理解该定义的关键词是某特定方法和置信度。
IUPAC认为检出限是化学测量过程(chemical measurement process )或特定方法的特征,与其它诸如特异性、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和稳健度等共同刻画化学测量过程的特点。
这个意义上讲IUPAC检出限准确说是方法检出限(Method detection Limit )。
强调方法检出限的意义在于我们将要重点关注的是方法空白,即以一定的置信度与方法空白相区别的最小浓度或量为检出限。
一般意义上讲,我们做检出限就是先测定空白,然后用统计的方法来判断能够与空白相区别的最小浓度和量。
由于任何测量值都是一个统计量,有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等统计参数,在判断与空白相区别的时候我们就必须采用置信度的方法。
围绕检出限的术语有很多,诸多的英语术语再加上翻译上的差异,让这样的术语可以罗列一大篇。
比如检测限,最低检出浓度等。
既然IUPAC作出了检出限相关概念的推荐。
所以建议在以后工作中为方便大家的交流和讨论,尽量使用检出限( Detecti on limit or limit of detection ),定量限(quantification limit )这样的规范的术语。
理解检出限的理论核心必须建立在三个重要前提的理解上面:1、对测量的统计特性的理解上,正如我们所指出的那样,测量总是带有一定的随机误差,这种随机误差决定测量的结果总是一个带有分布的范围,可以用特殊的分布函数来描述。
2、现有的测量基本是相对测量,我们必须先区分仪器响应信号(信号域)和浓度或量(浓度域)的差别。
不管是信号域还是浓度域都同样具有统计的特性,我们往往首先得到信号域的结果。
3、统计学上的两类错误。
1. 关于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的定义:在样品中能检出的被测组分的最低浓度(量)称为检测限,即产生信号(峰高)为基线噪音标准差k倍时的样品浓度,一般为信噪比(S/N)2:1或3:1时的浓度,对其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没有确定的要求。
目前,一般将检测限定义为信噪比(S/N)3:1时的浓度。
2. 计算公式为:D=3N/S (1)式中:N——噪音; S——检测器灵敏度;D——检测限而灵敏度的计算公式为:S=I/Q (2)式中:S——灵敏度;I——信号响应值;Q——进样量将式(1)和式(2)合并,得到下式:D=3N×Q/I (3)式中:Q——进样量;N——噪音;I——信号响应值。
I/N即为该进样量下的信噪比(S/N),该信噪比可通过工作站对图谱进行自动分析获得,一般的色谱或质谱工作站都可进行信噪比分析计算。
这样检测限的计算方法就变得非常方便了。
3. 计算方法:实际计算时,检出限有2种表示方法:一种是进样瓶中样品检测限,一种是针对原始样品的方法检出限。
1)对第一种检测限,只要知道进样量和信噪比即可计算。
如进样瓶中样品浓度为1 mg/L,在此浓度下的信噪比为300(由工作站分析获得),则其检测限为:D =(3×1 mg L-1)/300 = 0.01 mg/L。
也可用绝对进样量表示,若进样体积为10 ul,则其检测限为:D = 3×(1 mgL-1×10 ul)/300 = 0.1 ng。
2)对第二种表示方法,需同时考虑原始样品的取样量和提取样品的定容体积。
仍按前述样品计算,若取样量为5克,最后定容体积为5 mL,则方法检测限为:D = 0.01 mgL-1×5 mL/5 g = 0.01 mg/kg。
即当原始样品中待检物质的浓度为0.01mg/kg时,若取样量为5g,样品经前处理后定容体积为5mL时,进样瓶中样品的浓度可达 0.01mg/L(假定回收率为100%),此时,在其它给定的分析条件下,能产生3倍噪声强度的信号。
检出限不就是方法检出限吗NONONO检出限有多种分类,不过有一点是对(de):方法检出限是方法(de)建立都是重要(de)基本参数之一,今天咱们就好好聊聊方法检出限.长期以来,各个领域检测人员针对检出限概念、估算方法及在各个不同领域(de)应用均进行了大量探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各种检出限概念经常混乱,计算方法也不甚了解.检出限(Detection Limit, DL或Limit of Detection, LOD)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中对检出限(de)定义为: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de)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de)最小浓度或最小量.检出限是以一定(de)置信水平为基础(de)量值,并且随介质、被分析组分以及分析方法(de)不同而不同.美国自然资源办公室(DNR)以产生(de)信噪比大于5所对应(de)浓度来作为LOD,而美国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将LOD定为能产生2(或倍于空白样品分析(de)平均标准偏差(de)信号所对应(de)待测物浓度.检出限分类1.仪器(de)检出限(Instrument Detection Limit,IDL)是指分析仪器能够检测(de)被分析物(de)最低量或浓度,这个浓度与特定(de)仪器能够从背景噪音中辨别(de)最小响应信号相对应.比如色谱仪(de)检出限是产生至少2倍于基线噪音(de)进样量.仪器(de)检出限不考虑任何样品制备步骤(de)影响,因此,其值总是比方法(de)检出限要低.仪器(de)检出限一般不用于最终(de)数据报告,而主要用于数据(de)统计分析,以及不同仪器(de)性能比较.2.方法检出限(Method Detection Limit,MDL)是指在通过某一种分析方法(de)全部处理和测定过程之后(包括样品制备和样品测定),被测定物质产生(de)信号能以99%置信度区别于空白样品而被测定出来(de)最低浓度.方法(de)检出限与仪器(de)检出限相似,但考虑了样品分析前(de)所有制备过程(de)影响.方法(de)检出限是我们建立分析方法时最关心(de)一个参数,本文随后将对其意义及测定方法进行详细(de)讨论.3.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 LOQ)被测组分(de)浓度能产生比空白足够大(de)信号,这个信号能够被良好实验室在常规操作条件下以指定(de)置信水平定量检出,这个浓度就是定量限.一般以产生10倍试剂空白(de)标准偏差(de)信号所对应(de)浓度作为定量限.LOQ随介质、分析方法和分析对象(de)不同而不同.4.仪器(de)测定下限和方法(de)测定下限检出限只能粗略(de)表征体系性能,仅是一种定性(de)判断依据,通常不能用于真实分析.测定下限则是痕量或微量分析定量测定(de)特征指标.仪器(de)测定下限表示仪器进行定量分析时所能达到(de)最低界限,是指在高置信度下测定物质(de)最低浓度或量.在高置信度下,用特定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定量测定(de)待测物质最小浓度或量,称为该分析方法(de)测定下限.5.应用定量限(Practical Quantitation Limit,PQL)是指在实际操作和常规分析上能达到(de)定量限,这个定量限能保证检测结果有较高(de)准确性(置信度> % ) ; POL一般为MDL(de)3-10倍,是指能够准确测定(de)最低浓度,而不仅仅是能检出.6.报出限(Reporting limit or reporting level )是一个任意值,低于这个值(de)数据不报出.报出限可以采取统计(de)方法确定,也可以根据分析人员(de)经验和判断估计.低于报出限(de)结果可以以“<报出限”来表示.7.预估检出限(EDL)化学分析(de)范围是有极限(de).下限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一个测量结果是否和零点有区别.许多专家对于这个检出限(de)定义有不同(de)意见,而且确定这个检出限是很困难(de).联邦法规(40CFR, 136部分)提供了一个确定方法检出限(MDL)(de)流程.方法检出限是指在99%置信度下分析结果不同于零(de)最低浓度.一个低于方法检出限(de)测试结果是值得高度怀疑(de).方法检出限是不确定(de).它随试剂、仪器、分析人员及样品类型等而改变.因此,已标明(de)方法检出限可以作为有用(de)指导,但是只对于某一种特定情况才是准确(de).即使使用相同(de)仪器、试剂和标样,每位分析人员也必须针对特定(de)样品确定更准确(de)方法检出限.单位作为每个测试(de)预估检出限.为了确定方法检出限,灵敏度可当作预估检出限.为了确定方法检出限,它可被当作一个适宜(de)起始浓度.不要把预估检出限当作方法检出限.确定方法检出限(de)条件一定要完全与分析条件相同.在确定方法检出限方面,预估检出限作为一个样品起始浓度点对分析者可能是有用(de).低于预估检出限(de)测量值也可能是有价值(de),因为它们代表了一种趋势,为被分析物(de)存在与否提供统计数据.但是,这些数据有很大(de)不确定度.接下来着重介绍一下方法检出限(MDL)方法检出限(MDL)(de)意义对于低浓度检测数据(de)报告方法一直存在较多(de)争议.一般倾向于以最低报出限(Minimum Reporting Level, MRL)来报告,低于MRL(de)结果报告为“未检出”或“< MRL".因此,合理地确定MRL值对于检出限附近(de)低浓度结果(de)报告具有重要(de)意义.由于对MRL(de)定义不明确,只要测定是可靠(de),实验室、分析人员或数据用户可以根据自己(de)理解将它定为任何可以接受(de)值.比如,从统计方法导出(de)MRL有采用应用定量限(PQL )(de),有采用定量限(LOQ)(de),有采用方法检出限(MDL)(de),还有采用检出限(LOD)(de).由于主观(de)因素比较多,国外(de)一些水质管理部门已经不再采用MRL作为低浓度检测结果(de)报告,而代之以方法(de)检出限(MDL)或修正(de)方法检出限.如果MDL设置太低,当被分析物(de)浓度在MDL附近时,由于方法不能够可靠地辨别噪音和被分析物(de)响应信号,出现假正值和假负值(de)几率就会增加,从而误导检测结果;反之,如果MDL设置太高,虽然会提高检测结果(de)可靠性,但对于一些限制标准很低(de)检测指标,比如一些有毒、有害有机物和微量元素,往往满足不了法规标准(de)要求,因为方法(de)检出限已经超过了标准(de)限制值.在提交检测报告时,报告方法(de)检出限,还能够提醒数据使用者该数据(de)不确定性和局限性.此外,检出限还是衡量不同(de)实验室、分析方法和分析人员效能(de)一个相对标准.方法检出限(de)测定方法方法(de)检出限一般采用统计(de)方法确定.国内目前普遍使用(de)是根据空白实验测定MDL,在这里主要对目前国外水质分析中比较普遍使用(de)一种检出限测定方法进行介绍.美国EPA对方法检出限(de)描述为:能够被检出并在被分析物浓度大于零时能以99%置信度报告(de)物质(de)最低浓度.下面介绍目前国外水质检测实验室常用(de)测定MDL(de)低浓度加标法.美国EPA规定,在测定MDL时,最少测定七个重复(de)低浓度加标样品,加标(de)浓度要适宜,一般为预期MDL值(de)1-5倍,并接照给定分析方法(de)全过程进行处理和测定.MDL(de)计算公式如下:MDL=S×t(n-1,1-a=式中:n=重复测定(de)加标样品数S=n次加标测定浓度(de)标准偏差t=自由度为n -1时(de)Student's t值(可查表得到);1-a为置信水平.MDL(de)测定步骤:1.分析系统(de)准备进行MDL测定(de)分析仪器系统必须通过了必要(de)质童控制检查,并运行正常.同时应保证系统(de)“干净”,尽量避免以前测定(de)样品对系统(de)污染.2.校正曲线(de)选择正确(de)校正曲线应夜盖被分析样品(de)预期浓度范围.建议校正曲线(de)最低浓度点取定里限附近,其余点覆盖实验室可能遇到(de)有代表性(de)样品浓度.3.选择合适(de)加标浓度MDL是根据同一浓度(de)七个或七个以上样品多次测定(de)精密度来确定(de),而用于精密度计算(de)测定结果(de)标准偏差与浓度有关.因此,选择合适(de)加标浓度非常重要.按照美国EPA(de)方法,最佳(de)加标浓度为预期检出限(de)1-5倍;同时,加标样品(de)响应信号还要能够从背景噪音中分辨出来,即还要考虑信噪比(S/N).由于精密度与浓度有关,计算(de)MDL值必须大于加标浓度(de)1/10,即加标浓度要小于计算(de)MDL(de)10倍,这是测定MDL时允许(de)样品最高浓度;另一方面,计算(de)MDL值不得高于加标浓度.下列不等式可用于评价计算(de)MDL是否合适:加标浓度<l0×计算(de)mdl< p=""></l0×计算(de)mdl<>4.重复样品(de)制备严格按照分析方法(de)要求制备和处理七个以上浓度适宜(de)重复加标样品.5.进行空白测定一是为了了解背景污染(de)情况;二是有些分析方法要求减去空白,此时最好测定两个空白结果,取平均空白值.6. MDL(de)计算根据上述MDL(de)计算公式,在计算MDL时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de)地方:(1)标准偏差采用样本标准差s而不是总体标准差σ.(2)采用正确(de)t值;(3)有效数字:在计算过程中不要进行数值修约,计算到最后(de)结果时再根据方法(de)报告要求修约到合适(de)位数.MDL结果要往上修约,而不能往下.7. MDL合理性验证MDL值计算出来以后,需要判断其是否合理有效.这种判断除了根据分析工作者(de)经验以外,可以从下列五个方面来判断:(1)加标浓度是否超过10倍MDL值如果是,则说明加标样品浓度太高了,需要调整以后重新测定;(2)MDL是否比加标浓度高如果是,则加标浓度太低;(3)MDL是否能满足有关法规(de)要求(4)信噪比是否在合适(de)范围(5)加标样品(de)回收率是否合理根据MDL进行数据评价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如果某被测物(de)浓度等于或低于MDL,说明该物质在样品中存在(de)可能性低于99%并且随着浓度值降低,置信度值急剧下降.结果以“<mdl”表示;< p=""></mdl”表示;<>(2)当检测浓度大于MDL而小于LOQ时,表明样品中存在被测物质(de)可能性在99%以上,但定量值(de)准确性存在疑问,只能确定浓度值在MDL 和LOQ之间,数据值可供参考;当测定浓度大于LOQ时,样品中99%(de)可能性存在被测物,定量结果(de)置信度高,数据可以无条件报出.不能采用上述方法确定MDL值(de)几种例外对于水质检验中大部分检测项目和分析方法,都可以按前述(de)步骤来确定分析方法(de)检出限,但也有一些例外,不适合用这种方法确定.1.余氯:余氯(de)测定方法有电化学法、比色法和滴定法.余氯MDL 值确定(de)难度在于标准不稳定,浓度随时间改变.应根据采用(de)分析方法来决定如何确定MDL.一般要求实验室(de)阱联甲苯胺法(de)MDL达到L.2.重量法测定(de)项目:如溶解性总固体和总残渣等项目,不宜采用前述(de)加标重复样测定(de)方法确定方法(de)检出限,而要根据分析天平(de)灵敏度来确定检出限,检出限还与所处理(de)样品体积有关.一般来说,合理(de)检出限为L.3. BOD测定:一般方法要求所测水样最低BOD5为2mg/L.4.滴定法测滴定法(de)检出限定义为在滴定中能引起化学变化所加入(de)最少试剂量.常用(de)测定方法是根据所用(de)滴定管或其它滴定装置所产生最小液滴(de)体积来计算.结论方法检出限是分析化学中质量控制(de)一个重要概念和参数.在水质检验中,对检出限进行概念和测定方法(de)规范化,对于检测数据(de)合理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使同行业(de)数据也更有可比性.。
水质氟化物的测定氟试剂分光光度法验证:检出
限、精密度、准确度
1、标准曲线的绘制
吸取0.00、1.00、2.00、4.00、6.00、7.00mL的100μg /ml氟化物标准溶液于25.0mL 具塞比色管中,加去离子水至10.0ml标线,在各管中分别准确加入10.0mL混合显色剂,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30min用1cm比色皿于620nm波长处,以纯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扣除试剂空白吸光度,以氟化物含量对吸光度作图,即得校准曲线。
方法检出限即0.01吸光度所对应的浓度,将0.01代入标准曲线得0.46μg,检出限为
0.018mg/L.,测定下限为0.072mg/L
2、方法回收率
样品的测定:分取5.00ml样品溶液于25.0mL比色管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0.0ml。
加入10.0ml混合显色剂,摇匀,再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30min后,在波长
620nm处,用光程1c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3、方法精密度
样品的测定:分取5.00ml标准溶液于25.0mL比色管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0.0ml。
加入10.0ml混合显色剂,摇匀,再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30min后,在波长620nm 处,用光程1c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4、结论
1)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线:本实验氟化物的检出限为0.018mg/L,测定下线为
0.072mg/L,方法检出限为0.02mg/L,测定下线为0.08mg/L,符合要求。
2)方法精密度:本实验氟化物的实样相对标准偏差为0.00%,方法要求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