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氧化还原反应 (2)
- 格式:ppt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115
练习三——氧化还原反应一、基础知识整理:1、概念:凡有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2、特征(判别方法):。
3、本质:反应过程有或。
4、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认识电子转移与氧化还原的关系:(1)氧化还原氧化:电子(化合价)的变化。
还原:电子(化合价)的变化。
(2)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剂:电子(化合价)的物质。
还原剂:电子(化合价)的物质。
(3)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剂在反应中电子后被氧化形成的生成物。
还原产物:剂在反应中电子后被还原形成的生成物。
5、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化合价升高→电子→被→是剂→具有性。
化合价降低→电子→被→是剂→具有性。
二、练习题:1.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否有元素的电子转移B.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C.是否有氧元素的参加D.是否有原子的重新组合2.下列有关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3.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中,其原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实验室中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H2B.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O2C.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制取Cl2D.实验室中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Na2CO3+CaCl2===CaCO3↓+2NaCl B.Fe+CuSO4===Cu+FeSO4C.2NaHCO3Na2CO3+CO2↑+H2O D.CaO+H2O===Ca(OH)25.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金属冶炼B.燃放鞭炮C.食物腐败D.点制豆腐6.从硫元素的化合价态上判断,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氧化性的是()A.Na2S B.S C.SO2 D.H2SO47.下列说法中,能够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是否有电子转移B.反应前后,元素是否有化合价变化C.反应前后,是否有氧元素参加D.反应前后,是否有氢元素参加8.把3.6g铜粉放入100mL 4mol·L—1硝酸溶液中,反应完全后被还原的硝酸的质量是()A、7.2gB、10.8gC、6.3gD、2.4g9.下列水溶液中的各组离子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Na+、Ba2+、Cl-、SO42-B.Ca2+、HCO3-、C1-、K+C.NO3-、K+、I-、H+ D.H+、Cl-、Na+、CO32-10.某单质能和浓硝酸反应,若参加反应的单质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则组成该单质的元素在产物中的化合价可能是( )A.+1 B.+2 C.+3 D.+411.下列化学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C→CO2B.CO2→CO C.CuO→Cu D.H2SO4→BaSO412.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同种元素之间的是()A.Zn+2HCl=ZnCl2+H2↑B.2H2S+SO2=3S+2H2OC.H2+CuO=Cu +H2O D.2H2O 2H2↑+O2↑13.下列反应中氯元素全部被氧化的是()A.5Cl2+I2+6H2O=10HCl+2HIO3B.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C.MnO2+4HCl=MnCl2+2H2O+Cl2↑D.2NaCl+2H2O2NaOH+Cl2↑+H2↑14.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发生在同种元素之间的是()A.2H2S+SO2=3S+2H2OB.2KMnO 4K2MnO4+MnO2+O2↑C.2KClO32KCl+3O2↑D.Cu2O+H2SO4=CuSO4+Cu+H2O15.氢化钙可以作为生氢剂(其中CaH2中氢元素为-1价),反应方程式如下:CaH2+2H2O=Ca(OH)2+2H2↑,其中水的作用是()A.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B.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D.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16.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5NH4NO3=2HNO3+4N2+9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A.5∶3 B.5∶4 C.1∶1 D.3∶517.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______电子,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反应;还原剂________电子,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反应。
高一化学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的计算试题答案及解析1.某100mL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其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向混合液中加入1.92g铜粉,微热,待充分反应后,试求产生气体的体积以及Cu2+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V(NO)=" 0.336" L c(Cu2+) =" 0.225" mol/L【解析】硝酸与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Cu+8H++2NO3-=3Cu2++2NO↑+4H2O,n(H+)=0.1L×0.4mol/L+0.1L×2×0.1mol/L=0.06mol;n(NO3-)= 0.1L×0.4mol/L=0.04mol;n(Cu)=1.92g÷64g/mol=0.03mol,由于在反应方程式中n(Cu): n(H+):n(NO3-)=3:8:2,所以H+不足量,发生反应产生的物质应该以H+为标准,n(NO): n(H+)=2:8=1:4,所以n(NO)=0.06mol÷4=0.015mol,V(NO)="n·Vm=0.015mol×22.4L/mol=0.336" L;n(Cu2+):n(H+)=3:8,所以n(Cu2+)=(3÷8)×0.06mol=0.0225mol,c(Cu2+) =" n÷V=0.0225mol" ÷0.1L="0.225" mol/L。
【考点】考查反应物有过量时的离子方程式的计算的知识。
2. ClO2遇浓盐酸会生成Cl2,反应方程式为2ClO2+8HCl====5Cl2+4H2O,该反应中若转移电子的数目为9.632×1023,则产生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A.11.2 L B.33.6 L C.22.4 L D.44.8 L 【答案】C【解析】 n(e-)==1.6 mol。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氧化还原反应(Redox Reaction)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类反应类型,指的是在反应中,物质的电荷状态发生了改变,其中一个物质被氧化,失去电子,另一个物质被还原,获得电子。
氧化和还原两个反应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一环。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并与氧原子(或者其他电子受体)结合的过程。
在氧化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数增加,即物质带正电的能力增强。
例如常见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4Na + O2 → 2Na2O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并减少氧化数的过程。
在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数减少,即物质带负电的能力增强。
例如二氧化锰与硫酸反应生成锰离子和二氧气:2MnO2 + 4H2SO4 → 2MnSO4 + 2H2O + O2↑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氧化数(Oxidation Number),也称为氧化态或氧化值。
氧化数描述了原子在化合物或离子中的带电状态。
根据一定的规则,我们可以通过氧化数的变化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着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即还原剂和氧化剂。
还原剂是指在反应中能够给予其他物质电子的物质,它自身被氧化。
而氧化剂是指在反应中能够从其他物质获得电子的物质,它自身被还原。
例如在以下反应中,氧化剂是铁离子(Fe3+),而还原剂是锌金属(Zn):2Fe3+ + 2e- → 2Fe2+Zn → Zn2+ + 2e-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腐蚀反应中物质与氧气的反应被视为氧化还原反应。
电池的工作原理也是基于氧化还原反应。
此外,许多化学合成、分解、电解以及生物学中的代谢过程都与氧化还原反应密切相关。
在实际的化学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来判断反应是否进行。
常用的实验方法有观察气体生成、溶液颜色变化、固体物质颜色变化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平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来计算物质的反应量,从而实现定量分析。
高三化学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的计算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100ml含等物质的量的HBr和H2SO3的溶液中通入0.025molCl2,有一半Br-变为Br2(已知Br2能氧化H2SO3)。
则原溶液中HBr和H2SO3的浓度都等于A.0.16mol/L B.0.02mol/L C.0.20mol/L D.0.25mol/L【答案】C【解析】根据溴能氧化亚硫酸可知,溴离子的还原性比亚硫酸根离子弱,所以氯气先与亚硫酸反应,设原溶液中HBr和H2SO3的物质的量都是nmol,则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2n+n/2=5n/2mol,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025mol×2=0.05mol,所以5n/2=0.05,n=0.02,所以原溶液中HBr和H2SO3的浓度都等于0.02mol/0.1L=0.2mol/L,答案选C。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2.做实验时不小心粘了一些高锰酸钾,皮肤上的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的稀溶液洗涤马上可以复原,其离子方程式为:关于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氧化剂是C2O42-B.该反应右边方框内的产物是OH-C.该反应中生成1molCO2电子转移数总是5NAD.配平该反应式后,H+的系数是16【答案】D【解析】A、该反应中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高锰酸根离子作氧化剂,错误;B、溶液中有锰离子存在,所以方框内的产物不能是氢氧根离子,而是水,错误;C、该反应中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1价,所以生成1mol二氧化碳时转移电子的数目是NA,错误;D、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原则,MnO4-的系数是2,C2O42-的系数是5,CO2的系数是10,根据电荷守恒可知,H+的系数是16,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产物的判断,方程式的配平3.Na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一种制备Na2FeO4的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对此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a2O2只作氧化剂B.Na2FeO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O2是还原产物D.2 mol FeSO4发生反应时,反应中共有8 mol电子转移【答案】B【解析】在反应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中,Na2O2中的O化合价部分升高变为O2,部分降低变为Na2FeO4,所以Na2O2既作氧化剂,也作还原剂,而FeSO4中的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为Na2FeO4,所以FeSO4作还原剂,Na2FeO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O2是氧化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1.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B .充有氢气的气球遇明火爆炸C .铁制菜刀生锈(Fe 2O 3·n H 2O)D .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 2(OH)2CO 3]解析:选A A 项,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是因为碳酸钙能和酸反应,该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B 项,充有氢气的气球遇明火爆炸,生成水,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 项,铁生锈时,Fe→Fe 2O 3·n H 2O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 项,金属铜生成铜绿,Cu→Cu 2(OH)2CO 3,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近年来我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成语“百炼成钢”“水滴石穿”中均涉及了氧化还原反应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场景描述主要是物理变化C .《梦溪笔谈》中“又石穴中水,所滴者皆为钟乳……”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 .《荷塘月色》中“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中的“青雾”属于胶体解析:选A 成语“百炼成钢”是从铁的化合物中得到铁单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水滴石穿”是复分解反应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 错误,符合题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场景没有新物质生成,描述的主要是物理变化,B 正确,不符合题意;《梦溪笔谈》中“又石穴中水,所滴者皆为钟乳……”涉及碳酸氢钙的生成以及碳酸氢钙分解生成碳酸钙的过程,不涉及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 正确,不符合题意;雾是空气中的小液滴,粒子直径在1~100 nm 之间,属于胶体,D 正确,不符合题意。
3.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B .氧化还原反应前后一定有氧的得失C .Fe 3+―→Fe 2+的变化过程中,Fe 元素发生氧化反应D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解析:选A 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且升降总数相等,A 项正确;氧化还原反应前后不一定有氧参加,如反应H 2+Cl 2=====点燃2HCl 中就没有氧参加,B 项错误;Fe3+―→Fe 2+中Fe 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C 项错误;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为氧化反应,D 项错误。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类反应,也称为氧化还原(Redox)反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或离子的电荷发生转移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工业生产和自然界中都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类型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失去或获取电子的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被氧化物质失去电子被称为氧化剂,而得到电子的物质被称为还原剂。
这两个过程必须同时发生,如果没有物质被氧化,就不会有物质被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写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上。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1. 单纯氧化还原反应:单纯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只有一个物质被氧化,只有一个物质被还原的反应。
例如铜和硝酸反应生成铜离子和一氧化氮气体:Cu + 2HNO3 -> Cu(NO3)2 + NO + H2O2. 复合氧化还原反应:复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有多个物质同时被氧化或还原的反应。
例如在电池中,锌被氧化为锌离子而氧化剂是电子供体,同时铜离子被还原为铜金属,是电子受体:Zn(s) + Cu2+(aq) -> Zn2+(aq) + Cu(s)3. 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性变化: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氧化性变化进行分类。
氧化性是指物质相对于其趋向于获取电子(还原)还是失去电子(氧化)的能力。
例如,在氯和溴之间的反应中,氯的氧化性高于溴,因此氯将溴氧化为溴离子:2NaBr + Cl2 -> 2NaCl + Br2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领域1. 养殖业:氧化还原反应被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的水质处理。
通过调节水中氧化还原电位,可以控制溶解氧和有害物质浓度,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2. 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化学过程的基础。
例如,在电池中,化学能被转化为电能,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能量的转化。
3. 矿冶工业:氧化还原反应在冶金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化学方程式的氧化还原性质在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学反应。
氧化还原性质描述了化学物质在反应中的电荷转移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本文将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化学方程式的氧化还原性质。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物质中的电子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的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个物质被氧化(失去电子),而另一个物质被还原(获得电子)。
例如,下面这个氧化还原反应:2Na + Cl2 -> 2NaCl在这个反应中,钠(Na)被氧化为钠离子(Na+),而氯气(Cl2)则被还原为氯离子(Cl-)。
可以看出,氯气接受了钠离子失去的电子,因此被称为氧化剂;而钠离子失去了电子,因此被称为还原剂。
二、化学方程式的氧化还原性质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一种方式,它由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组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学方程式可以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
例如,下面这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在这个反应中,氢气(H2)被氧化为水(H2O),氧气(O2)被还原为水。
根据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确定氧气是氢气的氧化剂,而氢气是氧气的还原剂。
化学方程式还可以用来衡量氧化还原反应中发生的电荷转移。
在上述氧化还原反应中,每个氢气分子失去了两个电子,并转移到了氧气分子中。
因此,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产生了4个电子。
三、氧化还原性质的应用氧化还原性质在现实生活和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应用:1. 自由基反应:自由基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它在有机化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由基反应可以通过控制氧化还原性质来合成和转化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2. 腐蚀和防腐技术:金属腐蚀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个常见示例。
了解氧化还原性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控制金属的腐蚀过程,并提供相应的防腐技术。
3. 电池技术: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电池中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应用。
【高中化学】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高中化学知识点解析高中化学知识分析,希望对你的化学学习有所帮助。
知识点总结(1)氧化剂和还原剂是指特定反应中的反应物,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是指还原剂和氧化剂的化学变化。
(2)通常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若某物质得电子能力强,则该物质氧化性较强。
较难得电子的氧化剂则氧化性较弱。
如氟原子比碘原子易得电子,所以氟的氧化性比碘强。
还原性是指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难易。
易失电子的还原剂,有较强的还原性,较难失电子的还原剂,则还原性较弱。
如钾比铜易失电子,所以钾的还原性强,铜的还原性弱。
值得注意的是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决定于得失电子的难易,而不是得失电子的多少。
(3)氧化剂还原反应的产物称为还原产物。
还原剂氧化反应的产物称为氧化产物。
两者都是指反应后的产物。
(4)为了便于初学者理解和记忆,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小结如下:氧化剂氧化并产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还原剂:电子损失-高(价态增加)-氧(氧化反应);氧化剂:得(得到电子)——低(化合价降低)——还(发生还原反应)。
通用测试点和方法1.必要性科学研究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研究对象的合理分类。
如果分类的依据不同,就会得到各种各样的分类结果。
在初中化学中,化学反应根据反应中原子复合的形式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当用a、B、C和D表示原子或原子团时,可以写出以下通式:a+b→ab(化合反应)Ab→ a+B(分解反应)a+bc→ac+b(置换反应)AB+CD→ AD+CB(复分解反应)显然,这种分类方法建立在原子分子论的基础上,由于原子结合形式的多样性,4种基本类型不能包括全部化学反应。
自19世纪末发现电子到20世纪初形成原子结构理论,人们逐渐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于是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又提出将化学反应划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两大类,这样分类可以囊括所有的化学反应,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分类方法,也更加深入地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
专题一 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1。
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 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Fe 3+→Fe 2+;MnO 4-→Mn 2+;Cl 2→Cl -;HNO 2→NO.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 ,得到I 2最多的是 ( )A. Fe 3+B. MnO 4- C 。
Cl 2 D 。
HNO 22.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未配平化学方程式为:NH 4NO 3 — HNO 3+N 2+H 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 )A 。
1∶1 B. 5∶4 C. 5∶3 D. 3∶53.在NO 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物质,其质量比为 ( )A 。
3∶1 B. 1∶3 C 。
1∶2 D 。
2∶14.在反应3Cl 2+6KOH(浓)5KCl +KClO 3+3H 2O 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5∶1B. 4∶1 C 。
1∶5 D. 1∶45.实验室常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该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质量比是( )A. 146∶87B. 73∶87C. 87∶146D. 87∶736.24 mL 浓度为0。
05 mol / L 的Na 2SO 3溶液恰好与20 mL 浓度为0。
02 mol / L 的K 2Cr 2O 7溶液完全反应。
已知Na 2SO 3被K 2Cr 2O 7氧化为Na 2SO 4,则元素Cr 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 +2B. +3 C 。
+4 D. +5典型例题(1.)氧化还原反应中各中量比例的计算7:在反应KClO 3+6HCl=KCl+3Cl 2↑+3H 2O 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3B 、1:5C 、5:1D 、1:18、在4Zn+10HNO 3==4Zn (NO 3)2+NH 4NO 3+3H 2O 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和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4:1B 1:4C 9:1D 1:9(2)、得失电子守恒9、在某温度下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在其产物中NaClO 、NaClO 3、NaCl 、H 2O 经过分析,ClO -、ClO 3—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被氧化的氯和被还原的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B 、4:1C 、1:4D 、5:1(3)、氧化还原的顺序问题:10。
高中化学-氧化剂和还原剂练习层级一学业达标练1.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被氧化的物质是还原剂B.氧化剂被氧化,还原剂被还原C.失去电子后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还原剂D.氧化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解析:选A 依据概念关系判断: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
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B项错误;失去电子后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C项错误;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D项错误。
2.在含有Cu(NO3)2、Mg(NO3)2、AgN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置换出的是( )A.Mg B.CuC.Ag D.H2解析:选C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Cu2+、Mg2+、Ag+、H+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g +>Cu2+>H+>Mg2+,故混合液与锌粉反应时,首先置换出Ag。
3.已知下列三个离子反应方程式如下:①X2++Y===X+Y2+②Y2++W===W2++Y③W2++Z===Z2++W则氧化性最弱的粒子是( )A.X2+B.Y2+C.W2+D.Z2+解析:选D 根据反应①,氧化性X2+>Y2+;根据反应②,氧化性Y2+>W2+;根据反应③,氧化性W2+>Z2+。
可见,上述四种阳离子中,氧化性最弱的是Z2+。
4.在反应KIO3+6HI===3I2+KI+3H2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6C.1∶5 D.5∶1解析:选C 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归中反应,KIO3中I元素由+5价降到0价,HI中I元素由-1价升高到0价,KIO3是氧化剂,HI是还原剂,需要注意的是,6 mol HI中只有5 mol HI中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还有1 mol HI表现酸性,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C正确。
5.下列化学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C→CO2B.CO2→COC.CuO→Cu D.H2SO4→BaSO4解析:选A A项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需要加入氧化剂;B项、C项中C、Cu 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需要加入还原剂;D项中元素化合价不变。
课时作业10 氧化还原反应[练基础]1.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一种元素被氧化,肯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B.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C.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D.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解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该元素被氧化;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该元素被还原。
A项也可以是同一种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如Cl2+2OH-===ClO-+Cu+H2O,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就没有改变;C项△Cl-+H2O;B项正确,例如:CuO+H2 =====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NH3+HCl===NH4Cl。
答案:B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A.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B.反应中有氧原子的得失C.反应中有电子得失或电子偏移D.反应后生成新物质解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元素的原子间有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答案:C3.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肯定有一种元素一定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B.反应中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C.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不可能为氧化还原反应D.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解析: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只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或者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4.下列变化中只有通过还原反应才能实现的是( )A.Fe3+―→Fe2+B.Mn2+―→MnO-4C.Cl-―→Cl2 D.N2O3―→HNO2解析:发生还原反应时,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B中锰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7价,C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D中元素的化合价无变化。
答案:A5.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H2O+CO2↑N a2CO3+H2O+CO2↑△B.2NaHCO3 =====C.Cl2+2NaOH===NaCl+NaClO+H2OD.NaBr+AgNO3===AgBr↓+NaNO3解析:只有C项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2024年中考化学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讲解在化学的世界里,氧化还原反应就像是一场电子的“旅行”,它们在不同的物质之间转移,带来了物质性质的变化和各种奇妙的化学现象。
对于即将参加 2024 年中考的同学们来说,理解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咱们来聊聊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简单地说,氧化还原反应就是在化学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
这里的化合价就像是元素的“身份证号码”,它的变化反映了元素在反应中的得失电子情况。
比如说,氢气(H₂)和氧气(O₂)反应生成水(H₂O),这个反应就是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
在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0 价,在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变成了+1 价,这说明氢原子失去了电子,发生了氧化反应;而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0 价,在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变成了-2 价,这表明氧原子得到了电子,发生了还原反应。
那怎么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呢?其实很简单,只要看看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没有变化就行。
如果有变化,那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没有变化,那就不是。
氧化还原反应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咱们得搞清楚。
比如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在反应中是得到电子的物质,它会使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自己则被还原;还原剂则是失去电子的物质,它会使其他物质发生还原反应,自己被氧化。
再比如说氧化性和还原性。
氧化性是指物质得到电子的能力,氧化性强的物质容易得到电子;还原性则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能力,还原性强的物质容易失去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比如金属的腐蚀,铁生锈就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电池的工作原理也是基于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电能的转化。
在中考中,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考点有不少。
其中,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从而确定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还会考查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以及氧化性、还原性的比较。
为了更好地应对中考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关题目,同学们要多做一些练习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教学案例的思考一、案例背景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反应类型。
而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是学生在学习这一反应类型时遇到的一个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本文提供一种教学案例思路,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及其特点。
2、掌握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成功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三、教学内容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原子或离子对电子的转移而导致的化学反应。
在这一反应中,通常会有一种物质发生氧化作用(损失电子)而另一种物质发生还原作用(得到电子)。
此外,氧化还原反应还有以下特点:(1)电子不会生成或消失: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只是从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而不会生成或消失。
(2)反应速度较慢: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通常比较慢,需要加入电解质或催化剂来加速反应。
(3)常常伴随着发热或吸热的情况:由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使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因此氧化还原反应通常伴随着发热或吸热的情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之间的电子转移会导致反应之前和反应之后原子的价态发生变化。
为了能够正确地描述氧化还原反应,需要使用氧化数来描述反应物的价态变化。
而对于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半反应法:半反应法是指在反应方程式中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写出,然后通过平衡反应物和产物的电子数来完成方程式的配平。
具体的配平方式为,先写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方程式,然后将两个方程式中的电子数通过乘以适当的系数,使电子数相等。
接下来再通过调整离子中离子总数的系数,来平衡方程式。
(2)氧化数法:氧化数法是指通过计算反应物中每个原子的氧化数的变化,来完成方程式的配平。
在这种配平方法中,需要根据反应式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性质,对每种原子计算其在反应前后氧化数的变化。
通过平衡反应物和产物中每种原子的数量,即可完成方程式的配平。
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疑难解析一、氧化还原的概念发展18世纪末,人们把与氧化合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把氧化物中夺取氧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19世纪中,有了化合价的概念,人们把化合价升高的过程叫做氧化,化合价降低的过程叫做还原。
20世纪初建立了化合价的电子理论,人们把失电子的过程叫做氧化,得电子的过程叫做还原。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地位与作用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类型中的一类重要反应,它贯穿于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作为化学学科的核心知识,它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氧化还原反应也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典型教材。
通过对氧化还原对立统一关系的正确引导,可以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里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疑难呈现氧化还原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范畴,集逻辑性、概括性、抽象性于一体。
对于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相比元素化合物知识而言,学生在学习动机上反映不够强烈。
偏重于理论的学习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
氧化还原反应在理解上需要强化记忆的知识点较多,课堂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框架由于没有深刻的感性理解的支撑,显得相对薄弱。
特别在具体的应用中,氧化还原掌握的不稳定性就开始暴露。
教材处理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观点认识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从而归纳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与本质是重点及难点所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拓展与应用、能力跃迁也是教材的难点体现。
四、疑难解析与解决策略化学反应的发生可以看作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而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大多数是通过原子核外电子的转移、偏移、共用实现的。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电子的转移,只有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一个透彻的理解,才能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一个深入的全面的质的认识。
1.概念辨析,直观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是电子得失或偏移。
其概念应从本质上区分。
(1)氧化剂:反应中所含元素得电子的物质。
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它涉及到原子、离子或分子的电子转移。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导致物质的氧化和还原。
本文将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原子、离子或分子丧失或获得电子的过程,即电子的转移。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能够接受电子,从而自身被还原,而还原剂能够捐赠电子,从而自身被氧化。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基于质子(H+)和电子(e-)的转移原理。
在反应中,原子、离子或分子可以捐赠或接受电子,这取决于其电子亲和性和电离能。
具有较高电子亲和性的化学物质通常是氧化剂,因为它们愿意接受电子。
相反,具有较低电子亲和性的化学物质通常是还原剂,因为它们愿意捐赠电子。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1. 电化学电池当两种不同金属放入电解溶液中时,它们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一个电池。
电池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导致电流的产生。
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汽车、电力系统等领域。
2. 食物的烹饪在烹饪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烤肉时,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高温下与氧发生反应,产生特殊的气味和风味。
这种反应被称为烧烤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
3. 药物代谢在生物体内,药物被代谢成更容易排出体外的化合物。
这种代谢过程通常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肝脏中的酶能够氧化药物,使其变得更容易溶解和排出体外。
4. 电镀氧化还原反应也可用于电镀工艺。
在电镀过程中,通过电解将金属离子还原并沉积在待加工的金属表面上,形成一层保护性的金属涂层。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以提供材料的耐腐蚀性和美观性。
总结:氧化还原反应作为化学反应中重要的类型之一,涉及到电子的转移和物质的氧化还原。
通过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高一化学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的计算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2MOy x-+5S2-+16H+=2M2++5S↓+8H2O,则MOyx-中的M的化合价为()A.+3B.+4C.+6D.+7【答案】D【解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可得y=4;根据电荷守恒可得-2x-10+16=4,解得x=1;由于在任何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可得MOyx-中的M的化合价为+7价。
因此选项是D。
【考点】考查离子反应中的守恒的知识。
2.次磷酸钠(NaH2PO2)可用于化学镀镍。
(1)化学镀镍的溶液中含有Ni2+和H2PO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以下镀镍反应:① Ni2+ + H2PO2-+ → Ni+ H2PO3-+② 6H2PO2- +2H+→2P+4H2PO3-+3H2↑请配平反应式①。
(2)反应式①中还原剂是,被还原元素是。
(3)反应②中,若生成1 mol H2PO3-,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4)从二个反应分析,若生成1mol Ni和1mol P,同时有 mol H2PO3-生成。
(5)完成下列各小题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碱金属与O2反应生成氧化物较复杂,有普通氧化物(如K2O)过氧化物(如K2O2)还有超氧化物和臭氧化物等。
要制备碱金属的普通氧化物一般是用碱金属还原对应的过氧化物、硝酸盐或亚硝酸盐。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式:①钠与过氧化钠反应②钾还原硝酸钾,同时还产生了一种单质气体【答案】(1)Ni2++H2PO2+H2O=Ni+H2PO3+2H+(2) H2PO2Ni (3)2mol (4)3 (5)①2Na+Na2O2= 2Na2O②10K+2KNO3=6K2O+N2【解析】观察反应式1可知镍从+2价变成0价,化合价降了2,H2PO2-中的P为+1价变为H2PO3-中的P+3价,化合价升了2,据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的原则,在镍和H2PO2-不需要乘以任何的数。
再据原子个数守恒可知,左边反应物只有两个氧,而右边有三个,因此在反应物中肯定还有一个氧原子,而题目中说,该反应时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所以反应物中应该是水参与了反应,所以可以得出Ni2++H2PO2+H2O=Ni+H2PO3+2H+H2PO2-中P化合价升高,因此做还原剂,而Ni2+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所以被还原的元素是镍6H2PO2- +2H+→2P+4H2PO3-+3H2↑ 6H2PO2-中6个P的化合价由+1变成2个0价的P和4个+3价的4H2PO3中的P,因此生成4摩尔的H2PO3-电子转移是4乘以2,则生成1摩尔的H2PO3-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2摩尔。
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教学案例的思考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反应类型之一,也是化学中最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之一。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不仅需要理解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需要掌握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此内容,下面将提出一个教学案例,旨在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基本方法;3. 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独立完成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根据学生的年级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氧化还原反应实例,准备相关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2. 学生准备:提前阅读相关教材,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实例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原理,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复习和巩固。
(教师提问):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可以举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吗?(学生回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原子或离子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特征是电子的转移;例如:2H₂ + O₂ → H₂O。
2. 实例分析:选择一个具体的氧化还原反应实例,通过实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出示实例反应方程式):KMnO₄ + HCl → MnCl₂ + KCl + H₂O + Cl₂(教师提问):这个反应方程式已经配平了吗?如果没有,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方程式的配平?(学生回答):这个反应方程式没有配平,因为其中的氧原子和氯原子的数量不等。
我们应该通过添加系数来配平方程式。
(教师指导):我们可以从反应物和产物中选择一个原子或离子进行配平。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选择氯原子进行配平。
可以看到,反应物中的氯原子有1个,而产物中的氯原子有3个。
所以,我们需要在反应物的右边添加一个系数3,使氯原子的数量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