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审题核心词汇中的隐含条件
- 格式:doc
- 大小:88.17 KB
- 文档页数:5
权掇市安稳阳光实验学校高考物理专题复习隐含条件的挖掘与应用高中物理试题常使学生深感“条件不足”而陷于“一筹莫展”.在平常解题中应养成通过审题仔细分析推敲关键词语,从物理概念、物理模型、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状态中去寻找挖掘隐含条件的良好习惯.1.条件隐含于物理概念中物理概念是解决问题的依据之一,有些题的部分条件隐含于相关概念的内涵中,于是,可从概念的内涵中挖掘隐含条件。
例1.如图1所示的交流电的电流随时间而变化的图象。
此交流电的有效值是A.5 A B.5AC.3.5A D.3.5A2.隐含在物理状态、物理现象中.一定的物理状态总是与一定的物理条件相对应的,一些题的题设条件就隐含在物体所处的物理状态中,如受力平衡状态、、静电平衡状态等;有些题条件隐含在物理现象中,例如:“宇航员在运行的宇宙飞船中”示意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通迅卫星”示意卫星运行角速度或周期与地球的相同,即同步,“导体处于平衡状态”示意物体是等势体,内部场强为零……等。
所以,可从这些状态的特性中或状态存在满足的条件中挖掘隐含条件。
例2(全国理综卷)如图2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
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和m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1的小球与O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60°。
两小球的质量比为A. B.C. D.例3.(江苏)当物体从高空下落时,空气阻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经过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稳态速度。
已知球形物体速度不大时所受的空气阻力正比于速度v,且正比于球半径r,即阻力f=krv,k是比例系数。
对于常温下的空气,比例系数k=3.4×10-4Ns/m2。
已知水的密度kg/m3,重力加速度为m/s2。
求半径r=0.10mm 的球形雨滴在无风情况下的稳态速度。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隐含在临界状态中:当物体由一种运动(或现象、性质)转变成另一种运动(或现象、性质)时,包含着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隐含着物体的临界状态及其临界条件,需通过分析、推理来挖掘.例4、轻杆长为2L,水平转轴装在中点O,两端分别固定着小球A和B。
探讨高考物理题中的隐含条件作者:吕文玉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7年第10期探讨高考物理题中的隐含条件吕文玉(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乐居镇中学云南昭通657000)【摘要】正确、快速地解读高考物理题中的隐含条件对于正确解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历年高考题为例体会隐含条件的“藏身之处”。
【关键词】高考物理题隐含条件【中图分类号】 G63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10-082-01引言物理题中的条件有明有暗,明者易于发现便于应用,暗者隐含于有关概念、知识及已知条件的内涵之中,含而不漏,稍不留心便导致解题出错。
虽然学生们在平日的学习中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能力、提升了素质,但是如何攻克隐含条件仍然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本文以历年高考题为工具,详细分析、认真总结,体会如何探寻高考题中的隐含条件。
一、从已知条件的关键词中找隐含条件有些物理题目中的必要条件就隐含在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中,学生在理解题意时,往往注重数据条件,审题不够认真,对关键词视而不见,有些解题的必要条件就隐含在已知条件的关键词句中。
例如“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隐含着合外力提供向心力;“冰水混合物”隐含着温度为0℃;“发生弹性正碰”是指系统的动量和动能都守恒;“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此刻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或加速度为零;“物体处于静电平衡”是指物体必定是等势的等等。
二、在物理题的附图中找隐含条件有一些物理题的隐含条件在附图中,解题时要认真分析题目所给图示方能找出隐含条件,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各坐标轴表示什么、横纵坐标单位、拐点、折线。
例1、图中虚线为匀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行直线。
两粒子M、N质量相等,所带电荷的绝对值也相等。
现将M、N从虚线上的O点以相同速率射出,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中两条实线所示。
点a、b、c为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已知O点电势高于c点。
高中物理习题中的典型隐含条件近幾年,很多高考题的一些条件在题目中隐藏得很深,以至于很多学生无从下手。
物理学科要求学生能敏锐捕捉题设信息、寻找思维突破口。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掌握挖掘隐含条件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解习题是高中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
学生在解物理习题时,首先就要弄清楚问题的条件,但学生经常会遇到解题需要的条件在题目中并没有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情况。
物理题目的难易程度,不仅取决于题目所研究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复杂程度,也跟已知条件的明显或隐藏有关。
一、题目中出现理想化模型在物理研究过程中,常采用科学抽象的形式把物体本身或物体所处的条件理想化,排出次要因素,突现主要问题,即研究的对象都是理想化的模型:如质点、刚体、点电荷、理想气体等等,是把研究对象本身理想化;光滑的表面、匀强磁场、运强电场、不受空气阻力,是一种物体所处的条件的理想化;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振动,绝热过程等等,是物体运动过程的理想化。
当题目中出现这些字眼时,学生必须对出现的理想化模型的概念、规律理解透彻,才能正确无误地解决问题。
二、题目中隐含某个条件,但是告诉了等价的另外一个条件所谓等效条件是指在等效变换中所满足的效果相同的条件,物理问题中常暗设一些等效条件,学生必须挖掘出隐含条件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例: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
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
不计空气阻力,求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
解做平抛运动物体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的正切值等于vy 和v0的比值,题目中并没有提到这两个速度,但从“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可以挖掘出“”的等价条件,从而得出,又由于,则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的正切值是1,从而解得。
曲靖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 高中物理解题中的隐含条件研究高中物理解题中的隐含条件研究摘要在高中解物理习题时,学生往往觉得难于入手,这与题中的隐含条件有关。
有些解题的必要条件,题中并未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字里行间。
如果找出这些隐含条件,利用隐含条件对题目进行梳理,就能快捷地进入解题状态。
充分挖掘隐含条件、明确题目要求、采用合适的方法是解决这类题的关键。
隐含条件的挖掘要求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相关学科的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挖掘隐含条件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好的展示作用,因此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但是,高中物理习题中隐含条件离散,难以寻找,是阻碍学生解题的最大困难。
隐含条件的隐藏形式多种多样,如物理现象中,物理规律中,物理过程中……。
论文从多角度,多方面探究如何挖掘高中物理习题中的隐含条件,以便在解决高中物理习题时能迅速挖掘隐含条件、解决物理问题。
同时使解决物理问题上升为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丰富和开展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习题;隐含条件;挖掘;方法Study of the implicit conditions in solving high school physical problemsAbstract:Usually, high school students feel difficult to solve the physical problems, and this is partially due to the implicit conditions. These conditions are not given out literally. It is the key to dig out the implicit conditions to understand the purpose of the problem so as to be able to apply the appropriate method and solve it quickly.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implicit conditions, the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and the abilities of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Such problems reveal the students’ abilities and are of great interest in the entrance exams. But, the implicit conditions in high school physical problems are not unique and hard to determine. They are hidden in a variety of forms, such as the phenomena, laws, processes, etc. In this thesis, we study the implicit condition in depth, so as to provide a guide for the students to find out the implicit conditions quickly. Furthermore, it turns out to be a good topic in studying teaching and enriches the study.Key words:High school physics exercise ;Concealed condition ;Excavation ;Method目录1引言 (1)1.1问题提出 (1)1.2现状分析 (1)1.3研究思路 (1)2如何挖掘高中物理习题中的隐含条件 (2)2.1从物理概念中挖掘隐含条件 (2)2.2从物理规律中挖掘隐含条件 (3)2.3物体所处状态中挖掘隐含条件 (4)2.4从物理过程中挖掘隐含条件 (4)2.5从物理名词术语中挖掘隐含条件 (6)2.6从关键词和文字叙述中挖掘隐含条件 (7)2.7从物理常识中挖掘隐含条件 (8)2.8从物理器件铭牌中挖掘隐含条件 (9)2.9从客观条件中挖掘隐含条件 (9)2.10从常用物理量中挖掘隐含条件 (10)2.11从物理现象中挖掘隐含条件 (10)2.12从物理模型的理想化条件中挖掘隐含条件 (12)2.13从物理图像中挖掘隐含条件 (13)2.14从物理量间的关系中挖掘隐含条件 (14)2.15从物理情景中挖掘隐含条件 (15)2.16从临界状态中挖掘隐含条件 (16)2.17从已知条件中挖掘隐含条件 (16)2.18从数学关系中挖掘隐含条件 (16)2.19从可能性结论中挖掘隐含条件 (18)结语 (19)主要参考文献 (20)1.引言1.1问题提出在很多高中物理习题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条件隐含在字里行间。
物理中常见的隐含条件
1.光滑:没有摩擦力;机械能守恒
2.漂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
3.悬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
4.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受平衡力;动能不变(同一物体)
5.静止:受平衡力,动能为零
6.轻质物体:质量可忽略不计
7.上升:重力势能增加
8.下降:重力势能减小
9.实像:倒立的像(小孔成像、投影仪、照像机),光线相交,实线
10.虚像:正立的像(平面镜、放大镜、凹透镜),光线的延长线或反
向延长线相交,虚线
11.物距大于像距:照像机的成像原理
12.物距小于像距:幻灯机、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13.升高:物体温度变化量
14.升高到:物体的末温
15.变化了:可能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16.白气:液化现象
17.开始熔化或沸腾:表示达到熔点或沸点
18.不计热损失: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Q吸=Q放);消耗的能
量等于转化后的能量
19.正常工作: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20.串联:电流相等;选择公式P = I2 R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21.并联:电压相等;选择公式P = U2 /R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22.灯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路断路(有电压处断路)
23.灯部分亮,电流表有示数:电路短路(无电压处短路)
24.家庭电路用电器都不工作:保险丝烧断,短路或总功率过大。
高中物理常见的隐含条件介绍在物理解题中一定要认真的读题,经常会有很多的隐含的条件,下面本人的本人将为大家带来物理中常见的隐含条件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常见的隐含条件一、物理模型中的隐含条件1、质点:物体只有质量,不考虑体积和形状2、点电荷:物体只有质量、电荷量,不考虑体积和形状。
3、轻绳:不计质量,力只能沿绳子收缩的方向,绳子上各点的张力相等。
4、轻杆:不计质量的硬杆,可以提供各个方向的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5、轻弹簧:不计质量,各点弹力相等,可以提供压力和拉力,满足胡克定律。
6、光滑表面:动摩擦因数为零,没有摩擦力。
7、单摆:悬点固定,细线不会伸缩,质量不计,摆球大小忽略。
秒摆;周期为2s的单摆。
8、通讯卫星或同步卫星:运行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周期等与地球自转周期,即24h。
9、理想气体:不计分子力,分子势能为零;满足气体实验定律pV/T=C(C为恒量)。
10、绝热容器: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
11、理想变压器:忽略本身能量损耗(功率P输入=P 输出),磁感线被封闭在铁芯内(磁通量φ1=φ2)。
12、理想安培表:内阻为零。
13、理想电压表:内阻为无穷大。
14、理想电源:内阻为零,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
15、理想导线:不计电阻,可以任意伸长或缩短。
16、静电平衡的导体:必是等势体,其内部场强处处为零,表面场强的方向和表面垂直。
二、运动模型中的隐含条件17、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作用,v0=0,a=g。
18、竖直上抛运动:只受重力作用,a=g,初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19、平抛运动:只受重力作用,a=g,初速度方向水平。
20、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或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垂直于速度方向上的合力为零。
21、相对静止:两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和速度。
22、简谐运动:机械能守恒,回复力满足F=-kx。
23、用轻绳系小球绕固定点在竖直平面内恰好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小球在最高点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只有重力提供,此时绳中张力为零,最高点速度为v=(R为半径)。
高中物理审题技巧汇总提高审题能力不仅是高中物理考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审题技巧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审题技巧技巧一: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在读题时不能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字或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的语言,特别是其中一些“关键词”视而不见,所谓关键词,指的是题目中指出的一些限制性语言,或是对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变化的描述,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
例1. 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被长为L的绳悬挂静止,一个质量为m的水平飞行的子弹击中木块,并随之一起运动,求子弹以多大的速度击中木块,才能使绳在木块运动中始终绷紧?审题:此题的物理情景比较清晰有序,考查的知识点明确,关键是要抓住限定条件,“始终绷紧”就是关键词,它意味着M与m必须一起绕悬点做圆周运动,进一步分析就可得到两种情景:(1)M和m能通过最高点,做完整圆周运动;(2)M和m只能运动到悬点高度下的某位置,做不完整的圆周运动,此时M和m运动的最高点与悬点等高,速度为零。
技巧二:审题时要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高考物理之所以较难,不仅因为物理过程复杂多变,还由于潜在条件隐蔽难寻,使人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困境,这正是考查考生思维的深刻程度。
在审题过程中,必须把隐含条件分析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要点,有些隐含条件隐蔽得并不深,平时又经常见到,挖掘起来很容易,例如题目说“光滑平面”就表示“摩擦可忽略不计”,题目说“竖直面内圆周运动恰好通过最高点”,就表示物块“通过最高点时只受重力”等等,还有一些隐含条件则隐蔽较深,或者不常见到,挖掘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这就需要对物理模型规律有一定的积累。
例2. 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若小球在平抛运动中的几个位置如图2所示的a、b、c、d,则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审题:本题所隐含的条件是:a点不是抛出点。
原因是:ab、bc、cd间的竖直方向的距离之比为1:2:3,而不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关系的1:3:5,因此,a点不是抛出点。
物理审题核心词汇中的隐含条件物理审题核心词汇中的隐含条件一.物理模型(16个)中的隐含条件1质点:物体只有质量,不考虑体积和形状2点电荷:物体只有质量、电荷量,不考虑体积和形状3轻绳:不计质量,力只能沿绳子收缩的方向,绳子上各点的张力相等4轻杆:不计质量的硬杆,可以提供各个方向的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5轻弹簧:不计质量,各点弹力相等,可以提供压力和拉力,满足胡克定律6光滑表面:动摩擦因数为零,没有摩擦力7单摆:悬点固定,细线不会伸缩,质量不计,摆球大小忽略,秒摆;周期为2s的单摆8通讯卫星或同步卫星:运行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周期等与地球自转周期,即24h9理性气体:不计分子力,分子势能为零;满足气体实验定律PV/T=C(C为恒量)10绝热容器: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11理想变压器:忽略本身能量损耗(功率P输入=P输出),磁感线被封闭在铁芯内(磁通量φ1=φ2)12理想安培表:内阻为零13理想电压表:内阻为无穷大14理想电源:内阻为零,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15理想导线:不计电阻,可以任意伸长或缩短16静电平衡的导体:必是等势体,其内部场强处处为零,表面场强的方向和表面垂直二.运动模型中的隐含条件1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作用,V0=0,a=g2竖直上抛运动:只受重力作用,a=g,初速度方向竖直向上3平抛运动:只受重力作用,a=g,初速度方向水平4碰撞,爆炸,动量守恒;弹性碰撞,动能,动量都守恒;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损失最大5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后者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垂直于速度方向上的合力为零6相对静止:两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和速度7简谐运动:机械能守恒,回复力满足F= -kx8用轻绳系小球绕固定点在竖直平面内恰好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小球在最高点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只有重力提供,此时绳中张力为零,最高点速度为V=gR(R为半径)9用皮带传动装置(皮带不打滑);皮带轮轮圆上各点线速度相等;绕同一固定转轴的各点角速度相等10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①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SⅠ:SⅡ:SⅢ:SⅣ…=1:3:5:7…②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需时间之比:t1:t2:t3:…= 1:(√2-1):(√3-√2)…三.物理现象和过程中的隐含条件1完全失重状态:物体对悬挂物体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为零2一个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态;三个力是共点力3物体在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F合=04物体恰能沿斜面下滑;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5机动车在水平里面上以额定功率行驶:P额=F牵引力V当F牵引力=f阻力,V max= P额/ f阻力6平行板电容器接上电源,电压不变;电容器断开电源,电量不变7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中掉下来的物体;做平抛运动8从竖直上升的气球中掉出来的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9带电粒子能沿直线穿过速度选择器:F洛仑兹力=F电场力,出来的各粒子速度相同10导体接地;电势比为零(带电荷量不一定为零)高中物理中的习题定理1、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远;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近,若这时仍未追上,则不会追上。
2、质点做简谐运动,靠近平衡位置时加速度减小而速度增加;离开平衡位置时,加速度增加而速度减小。
3、两劲度系数分别为K 1、K 2的轻弹簧A 、B 串联的等效系数K 串与K 1、K 2满足21111K K K +=串,并联后的等效劲度系数K 并=K 1+K 2。
4、欲推动放在粗糙平面上的物体,物体与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推力方向与水平面成θ角,tan θ=μ时最省力,2min 1μμ+=mgF 。
若平面换成倾角为α的斜面后,推力与斜面夹角满足关系tan θ=μ时,2min1cos μαμ+=mg F 。
5、两个靠在一起的物体A 和B ,质量为m 1、m 2,放在同一光滑平面上,当A 受到水平推力F 作用后,A 对B 的作用力为212m m Fm +。
平面虽不光滑,但A 、B 与平面间存在相同的摩擦因数时上述结论成立,斜面取代平面。
只要推力F 与斜面平行,F 大于摩擦力与重力沿斜面分力之和时同样成立。
6、若由质量为m 1、m 2、m 3……加速度分别是a 1、a 2、a 3……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则合外力F = m 1 a 1+m 2 a 2+m 3 a 3+……7、支持面对支持物的支持力随系统的加速度而变化。
若系统具有向上的加速度a ,则支持力N 为m(g+a);若系统具有向下的加速度a ,则支持力N 为m(g -a)(要求a ≤g ),8、系在绳上的物体在竖直面上做圆周运动的条件是:gl v ≥高,绳改成杆后,则0≥最高v 均可,在最高点gl v >最高时,杆拉物体;glv <最高时杆支持物体。
9、卫星绕行星运转时,其线速度v 角速度ω,周期T 同轨道半径r 存在下列关系①v 2∝1/r ②ω2∝1/r 3③T 2∝r3由于地球的半径R=6400Km ,卫星的周期不低于84分钟。
由于同步卫星的周期T 一定,它只能在赤道上空运行,且发射的高度,线速度是固定的。
10、太空中两个靠近的天体叫“双星”。
它们由于万有引力而绕连线上一点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与质量成反比、环绕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11、质点若先受力F 1作用,后受反方向F 2作用,其前进位移S 后恰好又停下来,则运动的时间t 同质量m ,作用力F 1、F 2,位移S 之间存在关系2121/)(2F F s F F m t+=12、质点若先受力F 1作用一段时间后,后又在反方向的力F 2作用相同时间后恰返回出发点,则F 2=3F 1。
13、由质量为m 质点和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组成的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k m T/2π=与弹簧振子平放,竖放没有关系。
14、单摆的周期gl Tπ2=,与摆角θ和质量m 无关。
若单摆在加速度为a 的系统中,式中g 应改为g 和a 的矢量和。
若摆球带电荷q 置于匀强电场中,则glTπ2=(g 由重力和电场力的矢量和与摆球的质量m 比值代替);若单摆处于由位于单摆悬点处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或磁场中,周期不变。
四、动量和机械能中的习题“定理”15、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若其中一个力做正功,则另一个力做负功,且总功代数和为零, 若相互作用力是一对滑动摩擦力,也可以对其中一个物体做正功,另一个可不做功, 但总功代数和一定小于零,且 W 总 =-FS 相对。
16、人造卫星的动能E K ,势能E P ,总机械能E 之间存在E=-E K ,E P =-2E K ;当它由近地轨道到远地轨道时,总能量增加,但动能减小。
17、物体由斜面上高为h 的位置滑下来,滑到平面上的另一点停下来,若L 是释放点到停止点的水平总距离,则物体的与滑动面之间的摩擦因数μ与L ,h 之间存在关系μ=h/L ,如图7所示。
18、两物体发生弹性碰撞后,相对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也可以说两物体的速度之和保持不变,即。
19、两物体m 1、m 2以速度v 1、v 2发生弹性碰撞之后的速度分别变为:若m 1=m 2,则,交换速度。
m 1>>m 2,则 。
m 1<<m 2,则若v 2=0, m 1=m 2时, 。
m 1>>m 2时, 。
m 1<<m 2时,。
20、两物体m 1、m 2碰撞之后,总动量必须和碰前大小方向都相同,总动能小于或等于碰前总动能,碰后在没有其他物体的情况下,保证不再发生碰撞。
六、静电学中的习题“定理”21、若一条直线上有三个点电荷因相互作用均平衡,(两同夹异、两大夹小,且中间的电量值最小)22、两同种带电小球分别用等长细绳系住,相互作用平衡后,摆角α与质量m 存在2211sin sin ααm m =,23、电场强度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在等差等势面分布图中,等势面密集的地方电场强度大。
七、电路问题中的习题“定理”24、在闭合电路里,某一支路的电阻增大(或减小),一定会导致总电阻的增大(或减小),总电流的减小(或增大),路端电压的增大(或减小)25、伏安法测电阻时,若R x <<R V ,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R x >>R A 时,用电流表内接法,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待测电阻阻值范围未知时, 可用试探法。
电压表明显变化,外接法;电流表明显变化,用内接法。
26、闭合电路里,当负载电阻等于电源内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多,且P max =E 2/4r 。
八、磁场和电磁感应中的习题“定律”27、两条通电直导线相互作用问题:平行时同向电流吸引,反向电流排斥。
不平行时有转到平行且同向的趋势。
28、在正交的电场和磁场区域,当电场力和磁场力方向相反,若V 为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速度,且满足V=E/B 时,带电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若B 、E 的方向使带电粒子所受电场力和磁场力方向相同时,将B 、E 、v 中任意一个方向反向既可,粒子仍做匀速直线运动,与粒子的带电正负、质量均无关。
29、在各种电磁感应现象中,电磁感应的效果总是阻碍引起电磁感应的原因,若是由相对运动引起的,则阻碍相对运动;若是由电流变化引起的,则阻碍电流变化的趋势。
30、导体棒一端转动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Ε=BL 2ω/2,31、闭合线圈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时产生正弦交变电动势ε=NBS ωsin ωt.线圈平面垂直于磁场时Ε=0,平行于磁场时ε=NBS ω。
且与线圈形状,转轴位置无关。
九、光学中的习题“定理”32、紧靠点光源向对面墙平抛的物体,在对面墙上的影子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33、光线由真空射入折射率为n 的介质时,如果入射角θ满足tg θ=n ,则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一定垂直。
34、由水面上看水下光源时,视深n d d /'=;若由水面下看水上物体时,视高nd d ='。
35、光线以入射角I 斜射入一块两面平行的折射率为n 、厚度为h 的玻璃砖后,出射光线仍与入射光线平行,但存在侧移量△)sin cos 1(dsin x 22in i i -+=36、双缝干涉的条纹间离即△x=L λ/d 。
十、原子物理学中的习题“定律”37、氢原子的激发态和基态的能量与核外电子轨道半径间的关系是:Εn =E 1/n 2,r n =n 2r 1,其中E 1=-13.6eV,r 1=5.3×10-10m ,由n 激发态跃迁到基态的所有方式共有n (n -1)/2种。
38、氢原子在n 能级的动能、势能,总能量的关系是:E P =-2E K ,E=E K +E P =-E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