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部编版)
- 格式:docx
- 大小:36.51 KB
- 文档页数:28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读写单词和词组:天空、太阳、彩虹、雨。
2.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天空、太阳、彩虹、雨的特点。
3.提高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四个词语的读音和写法。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天空、太阳、彩虹和雨的形象。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天空、太阳这两个物体。
•学生通过图片、实物等感知天空、太阳的特点。
2. 教学内容1.天空:展示天空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天空的颜色,并练习读写“天空”。
2.太阳:展示太阳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太阳的颜色和形状,并练习读写“太阳”。
3. 教学活动1.观察图片,说出天空的颜色。
2.看着太阳的图片,说出太阳的颜色和形状。
第二课时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彩虹、雨这两个自然现象。
•学生通过观察、欣赏彩虹、感知雨的特点。
2. 教学内容1.彩虹:展示彩虹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彩虹的颜色和形状,并练习读写“彩虹”。
2.雨:表演下雨的情景,让学生感知雨的声音和感受,并练习读写“雨”。
3. 教学活动1.观察图片,说出彩虹的颜色和形状。
2.模仿下雨的声音,感知雨的特点。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对于天空、太阳、彩虹、雨等自然现象的认知得到了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也有所增强。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让学生不仅看到图片,更要让他们亲身感知和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作业1.默写单词:天空、太阳、彩虹、雨各5遍。
2.家庭作业:观察家中的天空、太阳,描述它们的特点并画出来。
六、教学活动评估1.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2.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评价。
以上就是关于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对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春夏秋冬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及作用并欣赏古诗.2.认识生字蛰,芒,暑,处(chǔ chù)等11个生字。
3.阅读语文同步材料《春天的图画》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及作用并欣赏古诗。
教学设计:一、引言寒来暑往,四季更替,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化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下二十四节气。
二、导入新课1、师问: 同学们你明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生答:四个(春,夏,秋,冬)2、师问: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3、师小结:二十四节气的来历(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更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4、认识二十四节气春——立春,雨水,惊蛰,春风,清明,谷雨(重点说明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夏———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三、自由朗读同步阅读教材《小小的希望》、《借书》四、听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五、小结本课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
利用课件与文字的结合,为学生渗透了四个季节代表性的古诗。
描绘出了多幅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美好画面。
《姓氏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姓、氏、李、张”等几个生字,认识弓字旁。
2、会写“姓、什、么”等3个生字,并能说出其笔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1、认识“姓、氏、李、赵”等几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部首。
2、会写“姓”“什么”3个生字,并能说出其笔顺。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能拆分、组合的生字卡片。
(教师制作)2、学生预习课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能自豪地告诉大家,你姓什么?(抽多个学生回答。
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认识“眉、鼻”等8个生字,积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语,归类识记带月字旁的字。
2.读好“胆子、爸爸、故事”等带有轻声的词,发现部分轻声词的规律,并拓展运用。
3.学写“主、门、书、我”4个带点的字,了解“点的位置不同,书写顺序也不同”的笔顺特点,并能在实践中运用。
4.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寻隐者不遇》,并背诵积累。
5.借助拼音和大人一起读绕口令《妞妞赶牛》,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归类识记带月字旁的字。
2.积累带轻声的词。
3.背诵《寻隐者不遇》。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眉、鼻”等8个生字,积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语,归类识记带月字旁的字。
2.读好“胆子、爸爸、故事”等带有轻声的词,发现部分轻声词的规律,并拓展运用。
3.会写“主、门、书、我”4个带点的字,了解“点的位置不同,书写顺序也不同”的笔顺特点,并能在实践中运用。
教学过程板块一识字加油站1.活动一:我会认。
(1)互动游戏:我说你指。
教师说身体部位,请学生认真听,并指出这些不同部位准确的位置。
再请几位同学来说来指,比一比,看谁说得准确,指得又快又正确。
(2)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3)出示课前准备的8张词卡,继续指名读,纠正字音。
(4)去掉拼音,采用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准确认读词语。
(5)学生开火车读,看哪组读得又快又准。
2.活动二:我会记。
(1)识记生字——眉、鼻、嘴。
①“眉”字的识记:眉毛是生长在额头之下、眼睛之上的毛发,所以“眉”的下面是“目”。
②“鼻”字的识记:人们常常指着自己的鼻子表示自己的意思,所以“鼻”字的上面是自己的“自”。
③“嘴”字的识记:提到嘴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口”,然后是“嘴角”的“角”,再加一个“此”,就是“嘴”了。
(2)归类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
①指导观察黑板上带有月字旁的生字。
②引导观察发现带有月字旁的字表示身体某一部位。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设想:本课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第一段以山村一个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第二段以一个在城市长大的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爸爸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新疆去看看美丽的天山盛开的雪莲。
感情真挚,语言朴实。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喷发出创新的火花,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
本课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热爱国旗,热爱北京首都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以求达到“以境唤情,以文悟情,情文相生”的境界。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引言:外面的世界多姿多彩,同学们你们有想过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吗?我国的首都北京在天安门广场上每天都要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那场面,你想去亲身感受吗?在我国的新疆,那里有美丽的天山,天山上盛开的雪莲你们亲眼见过吗?有两个小朋友,他和你们一样,也非常想去看看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升旗仪式,非常想去看看美丽的天山和盛开的雪莲。
于是,他们不停地对爸爸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二.学习会认字,掌握读音。
1.教师活动: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同学们再课文中圈出本课的会认字。
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读一下这些会认字。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2.教师讲解:(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认字)“想”可以把它拆成“木、目、心”来记忆。
“告”可用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记忆。
“路”这个字的偏旁是“足”,是一个新偏旁,以“足”为偏旁的字一般和脚有关系,比如:踢、趴、跌等等。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四》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案概述1.1 课程背景本节课是一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材教学,旨在通过示范公开课的形式,展示优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1.2 教学目标•能够听懂、会说、会读、会写教材中的基础词语和句子。
•能够快速理解教材中的短文段,掌握其中的基本意思。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知识进行简单的表达和书写。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本节课将以《鲜花》为教学内容,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
2.2 语言知识•学习并掌握新词语:“盛开”、“鲜花”等。
•学习并掌握新句型:“花儿盛开了,又郁金香,又玫瑰花。
”三、教学过程3.1 情境导入为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老师可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花朵,引导学生猜测花儿的生长过程,引入“鲜花”这一主题。
3.2 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鲜花》,引导学生模仿跟读,感受文中的节奏和情感,为后续理解打下基础。
3.3 课文解读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语解释课文中的内容,帮助学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3.4 情感体验通过表演或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对“鲜花”这一话题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课文感受到美好与温暖。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阅读能力,通过情境导入、朗读、解读和情感体验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总结本节课以《鲜花》为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并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
3.能正确书写生字并了解其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热爱与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生字的书写与抄写。
教学难点
1.生字的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三、教学过程
1. 情感热身(5分钟)
教师可通过谈论课文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学习新课(15分钟)
1.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2.分组让学生讨论课文的内容,并简述。
3.教师讲解并让学生书写生字,并进行抄写练习。
3. 合作小组活动(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设计一个小故事与课文内容相关,并在小组内朗读分享。
4. 课堂练习(10分钟)
完成相关练习题目,巩固课文内容与生字的书写。
5. 总结与作业(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留下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听力与口语方面表现较好,但在生字书写方面仍有一定困难。
下节课可以增加生字书写的练习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写法与含义。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本对于教师们有所帮助,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些活动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第一课:识字《松鸡》课程目标:1.认读字词:松鸡、高兴2.会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意思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重点:1.教授生字词:松鸡、高兴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学难点:1.阅读理解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教学课件2.学生:课本、笔记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呈现课文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2.学习:逐句解读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其中的字义。
3.练习:适当安排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反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思考。
作业布置:1.默写生字词:松鸡、高兴2.朗读课文第二课:古诗《春晓》课程目标:1.了解古诗《春晓》的意境2.会默写古诗教学重点:1.教授古诗《春晓》的内容2.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教学难点:1.古诗诗意理解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古诗的教学材料2.学生:准备好课本、笔记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体验春天的美好。
2.学习:朗读古诗,解读古诗的含义。
3.讲解:分析古诗的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默写:让学生尝试默写古诗。
作业布置:1.默写古诗《春晓》2.体会古诗的意境,写一段感想第三课:阅读课《小羊和奶妈》课程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2.认读生字词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重点:1.解读课文内容2.教授生字词教学难点:1.阅读理解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课文内容2.学生:准备好课本、笔记教学过程:1.导入:呈现课文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学习:逐段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
3.练习: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学习内容。
作业布置:1.默写生字词:小羊、奶妈2.朗读课文并理解内容……(继续设计后续课程内容)以上为《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部分内容,希本对教学有所帮助。
成功之处:学习语文园地,通过读、写、背,积累了语言,增长了知识。
一定能放手的就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在生的自学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指导也很重要。
不足及改进:应该以练习为主,精细的讲解占用了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
备课素材【写作背景】这个语文园地有5项内容,分别是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及和大人一起读。
“识字加油站”版块是一些和人的身体部位相关,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
“字词句运用”安排了“读一读”,要求读好最常见的几类轻声词语,“书写提示”揭示了有“点”的字的书写笔顺规则,“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点在右上方,后写点”。
“日积月累”安排贾岛的诗作《寻隐者不遇》,“和大人一起读”安排了《妞妞赶牛》,先慢读,后快读,享受亲子阅读的乐趣。
【其他资料】贾岛的诗:1.《送友人游蜀》万岑深积翠,路向此中难。
欲暮多羁思,因高莫远看。
卓家人寂寞,扬子业凋残。
唯有岷江水,悠悠带月寒。
2.《青门里作》燕存鸿已过,海内几人愁。
欲问南宗理,将归北岳修。
若无攀桂分,只是卧云休。
泉树一为别,依稀三十秋。
3.《清明日园林寄友人》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4.《秋暮》北门杨柳叶,不觉已缤纷。
值鹤因临水,迎僧忽背云。
白须相并出,清泪两行分。
默默空朝夕,苦吟谁喜闻。
5.《秋暮寄友人》寥落关河暮,霜风树叶低。
远天垂地外,寒日下峰西。
有志烟霞切,无家岁月迷。
清宵话白阁,已负十年栖。
6.《秋夜仰怀钱孟二公琴客会》月色四时好,秋光君子知。
南山昨夜雨,为我写清规。
独鹤耸寒骨,高杉韵细飔。
仙家缥缈弄,仿佛此中期。
7.《让纠曹上乐使君》战战复兢兢,犹如履薄冰。
虽然叨一掾,还似说三乘。
瓶汲南溪水,书来北岳僧。
戆愚兼抱疾,权纪不相应。
8.《阮籍啸台》如闻长啸春风里,荆棘丛边访旧踪。
地接苏门山近远,荒台突兀抵高峰。
9.《三月晦日送春》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能够掌握《见字如面》、《百米长卷录》、《背童谣》这三篇课文的基本内容。
-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意思。
-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常见汉字的意义及用法。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汉字和词语进行简单写作。
-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朗读和分析课文,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准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意思。
- 掌握课文中的常见汉字及其用法。
- 运用所学的汉字和词语进行简单写作。
教学内容本单元共包括以下三篇课文:1. 《见字如面》:通过朗读、理解和分析课文,了解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2. 《百米长卷录》:通过朗读、理解和分析课文,研究有关长卷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 《背童谣》:通过朗读、理解和分析课文,学生能够熟悉一些常见的童谣,培养学生的音韵感。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观看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兴趣。
2. 研究课文《见字如面》:进行课文朗读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和作者的用心。
3. 研究常见汉字及其用法:选择本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汉字,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其意义及用法。
4. 练: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汉字和词语进行简单写作。
第二课时1. 导入:复前一课时研究的课文和常见汉字。
2. 研究课文《百米长卷录》:进行课文朗读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长卷的知识,并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3. 研究常见汉字及其用法:选择本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汉字,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其意义及用法。
4. 练: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汉字和词语进行简单写作。
第三课时1. 导入:复前两课时研究的课文和常见汉字。
2. 研究课文《背童谣》:进行课文朗读和分析,让学生熟悉一些常见的童谣,并培养学生的音韵感。
3. 研究常见汉字及其用法:选择本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汉字,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其意义及用法。
4. 练: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汉字和词语进行简单写作。
2017年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部编版)
小学电子教案(语文)
执教时间:年月日
课题8、静夜思共2教时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生字“头”,认识新偏旁“攵”。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准备1.搜集诗人李白的资料及创作的背景资料。
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及多媒体课件。
(教师)
2.熟读《静夜思》,预习生字。
(学生)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导言: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
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2.多媒体课件出示: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
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3.课件展示月下美景图,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引入并揭示课题:——《静夜思》。
4.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夜、思”等。
(1)指名试读课题。
(2)指导学生把课题读准。
(3)引导学生说说认识这三个字的方法。
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是怎么认识的?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
(4)教师根据学生口头组词相机板书:安静、夜晚、思念。
5.课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这是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上的内容。
(2)教师简介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写作背景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能认识古诗中的生字,还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这首古诗。
2.播放古诗朗诵课件,请学生认真听记古诗内容。
3.学生先自读诗句,边读边在诗中圈出生字条里的生字,圈好生字后多读几遍,再与小伙伴合作识记不认识的字。
4.教师指名读古诗,评议是否读准字音。
5.检查学生生字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夜、思、床、光、疑、举、望、低、故。
①开火车读,读准。
静夜思念床前月光疑问举头远望低头故乡
②请小老师领读。